雕刻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07 10:46:43

雕刻艺术设计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建造者,是一群技艺高超的民间匠人,他们祖辈均以雕刻为生。民间匠人都是通过拜师学艺学习雕刻,在师傅言传身教下勤学苦练,细心揣摩才得以学成的。建筑雕刻图案几乎都是民间雕刻匠师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后并没有图纸记录,如果有损毁的现象完全凭靠记忆修复。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熟练的技术。在西方设计理论的影响下,我们如今的教育模式缺乏自我,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古代匠师的成才之路,给我们的启发是当今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方面更应注重实践工作。

2创造具有文化底蕴的设计

每个雕刻匠人不仅雕工技艺惊人,而且大多通晓绘画、书法、诗文[1]。现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古代匠人所拥有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去设计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更注重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本土化的设计教学体系就是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方式为基础,通过对本土文化中的图形语言、造型方式、创意思维方式的整合”[2],改变片面的直接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教学体系的做法,引用能为我所用的国外先进设计模式与我国国情、传统相结合,形成和完善本土化设计教学模式,结出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新果实。

3严谨的设计态度

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艺术,匠师们因材施刻,做工细腻、讲究。我们可以把山陕甘会馆戏楼入口处抱鼓石,与建国后山陕甘会馆正殿台阶处修补的后期仿制品相比较。通过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前者构图大方,雕工细腻,层次清楚,线条流畅有力度;后者则做工相当粗糙。虽然过去很多雕刻技法已经失传,但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精神品质,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目前,设计专业应用软件发展迅猛,动漫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有一系列电脑制作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完美、精确地表达设计理念。有一些传统技法很难达到的效果,设计师们通过软件操作就可以轻松完成,电脑软件应用能力也逐渐成为设计师所必备的能力。但是有很多人对设计开始迷茫,过多地迷信和依靠电脑的力量,甚至使得一些人只会用电脑。他们认为会用电脑就是会做设计,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他们忘记了从事设计最本质的要求,即文化的要求、内涵的要求、创新的要求等等,而不是仅仅利用电脑和网络,在设计软件中进行资料的拼凑和重组。我们只有像会馆的雕刻匠师们一样虚心学习、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参与到创造当中,才能真正地完成一件设计。

4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的造物观

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装饰雕刻与建筑构件把装饰与功能进行完美结合。从建筑外檐额枋雕刻的构图和透视来看,它充分考虑并满足观赏者的视线角度等问题,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会馆匠师在创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以人为本,属于人性化的设计创作理念。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偏离这个中心,那么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在设计某个空间、某件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尤其是所设计的一些装饰元素的价值和意义。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的材料、造型与内涵都和谐一致,使用的很多题材和内容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在我们看来,生活中一切看似混乱驳杂的实际现象都仅仅是事物呈现出来的多样性表现,它们事实上都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会馆的雕刻艺术无论是从位置、尺寸、构图还是色彩,局部雕刻与整体建筑的搭配都十分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来源于自然而属于自然,在这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当中,人做事造物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一种哲学观产生了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物观,这种造物观的核心是把人所创造的各种工艺品看作是整个自然界的自然产物,以综合、整体观点去对待设计。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形式、人性化和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有深刻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其建筑雕刻艺术的设计理念进行探究,从中汲取设计之手法、思路之精髓,期望可以以史为鉴,对弘扬传统艺术与推动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点儿具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和启示。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装饰纹样主要通过各项组成结构对建筑特色进行展现,取材内容非常宽泛,内容形式多样,在中国建筑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在传统建筑中设计人员常通过装饰纹样对建筑艺术性进行展现,形成系统、完善装饰体系。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人物,或寓意吉祥,或期盼平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将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加深了对文化的感知。

2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增添雅舍雅风,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的融入到了现代建筑,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总结

装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原有传统设计特征,从色彩、纹样、雕刻等多项内容出发,融合现代化建筑装饰元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体系。人员要不断加大对现代建筑元素的分析,将传统装饰艺术内容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孕育出新的民族形式,从本质上提升建筑艺术生命力,加速建筑艺术设计发展进程。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1.1竹的文化韵味在我国,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的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对于我们来说,竹文化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早在古代,人们就将竹子巧妙地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中国古典风格园林中,竹子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拾遗记》记载“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最早记载竹子被用于造园的,也是园林的萌芽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进入到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文是以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为主,并产生了山水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园林的发展,而竹子也随之融入到造园之中。据《水经注》记载“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这是对北魏著名的御苑“华林园”的介绍。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皇家园林还是官宦私家园林,都被广泛运用到园林造景之中。到了唐宋时期,竹子造园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例如,宋徽宗的《艮狱记》中就有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描写。到了明清,竹子造园已进入到成熟阶段。例如,以竹子与山石、园墙建筑以及水相结合形成的园林景观为特色的江南园林。

1.2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设计门类,主要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组成。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有很多,而竹资源便是植物设计中的一种。目前,竹资源已被广泛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2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1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我国根据观赏竹的基本形式,一般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形态观赏型、竹秆观赏型、竹叶观赏型以及地被观赏型。下面以观赏竹在景观中空间的点的构成为例,做一个具体的分析。竹在景观中是一种特殊的元素,它既可以被当作草类,也可被归为木类。其中,一些形态奇特的竹类,很适合被用来单独种植。例如,湘妃竹、金竹以及墨竹等。这类竹子在景观中的运用,往往是呈点状分布,不需要种植太多的数量。在种植的时候,散生或者丛生都可以。它一般是被种植在公共开放的空间,被作为视觉的中心点,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将竹资源呈点状分布在景观中的一般做法是:将其与假山奇石相结合,或是直接种植在墙边、窗前以及池畔等,或是和一些赏花植物种植在一起。例如,将竹子和桃树混合种植在一起,可以形成色彩丰富的竹景,正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表达的意境,将竹子点缀在桃林之中会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而在墙角呈点状种植一些特殊的竹类,不仅形成层次丰富的清秀景色,而且还能遮挡建筑构图中的某些缺陷。这样既能增加色彩的丰富性,又能让环境变得更雅致、幽静。

2.2竹资源中竹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目前,很多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都比较大。而竹资源是一种纯天然的材料,对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再加上竹材的价格非常廉价,因此,将竹材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是当前的一种趋势。竹子作为设计材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材质不仅坚硬,而且抗弯强度也高,且还很轻便;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在化学成分上,与木材极其相似,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耐久性;竹材在加工时,比木材更容易掌握和操作;生长迅速、建造时间相对较短;分布广泛且应用成熟等等。此外,竹材还具有节能的优点。

2.3竹资源中竹根部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竹根部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竹雕、竹刻等工艺品上。这些经过精心加工的竹根,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竹雕是最常见的竹摆设的类型。它主要是使用竹根或是竹茎靠近根部的部分进行雕刻。目前,雕刻的技法已经非常成熟,主要有皮雕、浮雕以及阴阳刻等。竹根的竹壁厚度、质地以及纹路不同,其雕刻的事物也不尽相同。例如,要在竹根上雕刻复杂的事物时,一般要选用竹壁较厚、质地均匀以及纹路奇特的竹根来进行雕刻。

3结语

竹资源已被广泛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对竹资源进行运用时,一定要尊重竹资源本身的物理特性。同时,还要使其与文化属性相统一。此外,还必须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竹资源的优势,使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一直以来,笔者所在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都坚持打造毕业设计,并将其定位于艺术交流的平台和ARTEDUCATIONRESEARCH窗口。“创意+艺术+技术”一直是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艺学院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创艺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创意、懂艺术、擅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宗旨,“创意+艺术+技术”一直贯穿毕业设计的始终。而这一指导思想与“跨界”思维不谋而合,强调融而互通、通而求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以笔者所在学院的毕业设计为切入点探讨跨界思维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以期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寻求新的突破。

“跨界”思维的核心在于“融合”“创新”,跨界即为打破界限,“融合”是基础与前提“,创新”是根本“,融”是为了更好地“创”。1.“融”的探索国外很多设计院校已经打破设计的分类界定,建立跨专业的课程,为不同领域间进一步的交流和整合提供了可能。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有一个毕业班,2012年和2013年的毕业设计进行了跨方向的整合尝试,摆脱了传统设计分科的方式,将各专业打通,然后分组围绕毕业设计主题进行创作。2012年的毕业设计主题是“设计•生活”。这里的设计是一个“泛设计”的概念,没有分科,学生主要围绕实际的生活做设计。“泛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为此,毕业设计的指导团队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跨专业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设计融合。即在既定的展示空间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要进行空间的设计分区与硬装部分装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装饰专业的学生主要进行视觉设计以及装饰陈设的布置,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主要负责整个毕业设计展览的策划、宣传以及造势工作。学生分组进行,各专业各司其职,互融互通,每个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整个流程做下来,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本专业方向和邻近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以及设计要领。

由于专业以及设计任务的打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设计流程,不但提升了学习积极性,而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图1)2.“创”的探索在“融合”的基础上,毕业设计更注重对“创新”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材料+技术的融合创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艺学院的所有设计实训课程都需要学生完成实物作品,对材料表现和工艺制作有很高的要求。毕业设计更是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综合呈现,综合运用了硬陶、软陶、漆艺、布艺、版画等工艺以及激光雕刻、平板雕刻、写真喷绘、UV平板喷绘等技术,从材料到工艺到技术,学生全部自主制作完成。拼布壁挂作品《挣脱》,通过拼缝不同布片,如棉、麻、手染布等,结合泡沫、麻绳、铁丝、铺棉等材料营造立体效果,综合运用了切割、手缝、机缝、编织、雕刻等手法,呈现出一幅纯手工制作的半立体拼布艺术作品。纸艺装饰作品《韧》,运用激光雕刻技术,将硫酸纸进行镂空设计,将传统中国元素以新工艺形式呈现。此外,结合平板雕刻机的使用,借助阴雕、阳雕、木刻进行场景的烘托与布置。(图2)软陶装饰壁挂作品《鱼忆童趣》,以打散重构的表现形式,将软陶这一新型陶泥材料,与板材、陶瓷一起进行创新设计,应用于大型壁挂,拓宽了软陶这一工艺材料的适用范围。(图2)(2)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陶艺壁挂作品《茶马古道》在深入了解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将茶道与中国禅文化通过陶泥的形式进行融合,借助“茶马古道”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纽带呈现出来,将茶道进一步提升为禅门艺术“,禅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作品《谁主沉浮》以中国传统汉字和书法为设计源头,致力于开发一面具有古风古韵、富含文化气息的家居装饰墙面,传统文字配合现代雕刻手法以及工艺材料的运用,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3)设计价值创新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设计作品要有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创艺学院毕业设计在确定“设计•生活”主题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设计产品的实用价值,以突出创意为主导,以设计应用为目的,注重与市场的结合,呈现出前卫、多元化的特质。部分陶艺壁挂作品已经被应用于酒店装修设计,真正做到了将艺术和应用相结合。结语在观看毕业展的时候,观者感觉不到设计的分科,毕业设计创作团队试图在这样一个互融的设计空间里,为观者呈现他们独特的思维理念和设计视角。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浓缩。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在这样一个具有互融基因的学科中,“跨界”思维的融入,将进一步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将来从业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作者:孙莹莹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一、陶瓷雕刻之发展

陶瓷雕刻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设计,它是运用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在成型的坯体上精心设计雕刻,再经过窑炉高温烧制,或在白瓷上用专用的雕刻工具直接雕刻。陶瓷雕刻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陶瓷雕刻溯源,据记载:清朝开始就有了专门从事陶瓷雕刻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统治者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别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等人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陶瓷雕刻的发展。近代后,瓷雕更飞快发展,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陶瓷雕塑艺术也因此驰名海内外,盛名不衰。随着时代的进步,意性地表达陶瓷雕刻产品成为更多工艺设计师的设计出发点,陶瓷雕刻工艺设计师们通过陶瓷雕刻产品设计的文字化、图形化和色彩化,从而不断地掌握陶瓷雕刻设计的原则。设计师们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还要让广大消费者认可和认同。因此,陶瓷雕刻产品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二、陶瓷雕刻之美学语言

陶瓷雕刻是运用陶土为材料,运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独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艺语言。因陶艺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创作客体的特点,是泥本身所内含的物质的性能所决定的。模糊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对象类属边界与形态不确定的思维。有着不确定性、偶发性。模糊性贯穿于作品的构思,可塑性使成型成为可能,模糊性使陶艺创作充满灵性。

三、陶瓷雕刻之视觉形象

陶瓷雕刻是所谓陶艺语言的转换,是指创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模糊性,把创作草图中的平面视觉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转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在特定的角度上进行欣赏,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浮雕表现的是“在真实性的可视空间上的一种假象”。

四、陶瓷雕刻之艺术美感

陶瓷雕刻艺术的美感较好地应用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陶瓷浮雕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笔法,对陶瓷雕刻造型进行线条的勾勒,制造出想要表达的意境,突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形象。现在的陶瓷雕刻造型中许多都采用中国画线条勾勒,以直接的方法对陶瓷雕塑作品进行整理,将瓷雕的造型表现出流畅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瓷雕艺术的创作者,必先行修养好中国画技艺,才能更好地把握陶瓷雕塑艺术的创作。陶瓷雕刻的美感在造型上更不容忽视。一个陶瓷雕刻的价值与否,与陶瓷雕刻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充分地利用美学原理和中国画的思想构造。采用中国式委婉的线条设计,表现出中国画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美感,注重通过陶瓷雕刻艺术的造型寓意表达出形式美,使艺术美感在作品中无处不在。

五、陶瓷雕刻之空间艺术特征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更新,其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储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刻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性、灵动性和表现性。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刻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现代陶瓷雕刻家往往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刻的方式自由体现。这种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间静态之美呈现给观赏者,使观赏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随心而变,这样带给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换取欣赏者的情趣,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六、陶瓷雕刻之空间艺术美

陶瓷雕刻以空间为载体来表现美感,陶瓷艺术的空间感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陶瓷雕刻依托空间,以空间为其存在的主要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形体限制来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形态。致使空间与形态之间的相互结合来体现出陶瓷雕刻的空间艺术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打造生活空间,并且在艺术品中得以活化和拓展,通过瓷刻这一艺术门类,使人们对空间美的认识更加充分。陶瓷雕刻借助于其独特的优势,使空间美更加独立、无形。一方面是由于陶瓷雕刻艺术品本身的材质特性,使得作品所用的黏土在烧制前后具有模糊性和可塑性,这给予陶瓷艺术品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其空间美来自于艺术品本身给人思维和环境氛围的遐想空间,是一种内与外的结合。正是由于陶瓷雕刻巧妙地对空间艺术的运用,加上艺术品本身形体的结合,使得陶瓷雕刻在整体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6篇

传统的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指的是一种良性结合,并不是创作时规行矩步的套着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设计感和时尚感;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个性创作,而忘却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因素等,那样对于“传承”来说没有多大意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能循规蹈矩的遵守“拿来主义”,也不能完全否定。所谓良性的结合,就是对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取其精华,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可取之处进行两者良性嫁接的过程。对于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来说,有些元素已经淘汰于现在的可取范畴,或者已经不能为“我”所用了,再或者没有任何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东西在里面了,那么就应该舍弃。而对于一些本身就带有某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或是蕴含着某些历史意义的元素,就应该保留或者不能进行再设计,要是改变了它原有的形式,从某种角度分析,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了。就像地域文化一样,要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刻意的改变或者刻意包容其他外来文化的渗入且任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原来的地域文化就会成为过去式,接受的只能是一种新的地域文化的诞生。考虑这些元素的时候,也绝对反对“达达主义”形式的出现。不过那也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传统的元素都是可以再设计的,它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升华”空间,是可以接受设计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的再创造的。当然,再设计的一切元素都要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不然无论形式上多么迎合大众心理,也体现不了它存在的正面价值和意义,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科学辩证地将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良性的结合起来,这才是青田石雕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青田石雕艺术经过这千百年的历程以来,通过上个世纪青田华侨的努力,青田石雕已经悄然往国际化路线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只有将传统的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优化嫁接、完美结合,让青田石雕艺术更好地为现代人所接受,才能在国际化道路上稳住地位,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既然是创新,那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有焕然一新的一面,形式依赖于内容,又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的创新设计,对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并不是有形的模仿现代雕塑设计的表现形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形式中的内容自然包括了学术范畴中的“题材”,范围缩小了看,就包括了在题材上进行现代化且具设计理念的突破和扩展。所为在形式中的内容上设计创新,例如,雕刻中的线条纹样,可以对原有的传统线条纹样进行取舍与现代几何图形、创意图形等相结合,或再考虑艺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等因素,若石头本身具有丰富色彩或可考虑色彩构成的关系,立体形态上或可考虑透视,平面范围内或考虑空间的矛盾,排版上可按规律排列或随机组合,表现形式上可以抽象或具象,写实或写意,也可蕴含着某种含义、寄托着某种情感或为了在装饰中刻意追求趣味感而有意创造,只要完美结合,不孤立两者的特色,使其互相融合,形成新的线条纹样,这就是线条纹样的创新。再所谓内容中的形式上设计创新,缩小范围分析,例如,在创作最初的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形式当中,可以将原来传统的纯手绘的形式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软件相结合,将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在现代计算机中表现出来,方便快捷的绘制出效果图,或可根据计算机中的效果图,进行再设计再创新,这样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大大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如此一来形成了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新形式。等等如此推陈出新,“以点生线,以线生面”,不断地设计出符合当前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的探索传统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点,才更有利于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上体现其无穷的生命力。

创新离不开新血液

我们暂且把传统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归属到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的集合的范畴中,包含了传统的精华又带有时代前沿的元素,由此,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审美情趣、创作能力还是设计天赋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老一辈青田石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方式、创作模式和表现风格,对于这类艺术家要想适应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则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当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现状时,我们就需要输入新的“血液”,来填补发展的空缺。观望现状,现有从事青田石雕方面工作的人员就有两万多人,而这两万多人当中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很少,再这基础之上曾在高等院校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则少之又少。如此看来,青田石雕艺术要想在创新的道路发展的顺利,就必须改变现状,鼓励年轻且文化水平不高的青田石雕艺术家积极提高文化底蕴;鼓励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且有雕刻创作天赋的学生加入到青田石雕的队伍中来,鼓励现代学院派的设计元素融入到传统青田石雕艺术中来;鼓励外来高文化高素养的年轻艺术家参与到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中来;积极倡导新时代的“血液”给青田石雕界带来生机和活力,使青田石雕界在新一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将青田石雕艺术推向新的鼎盛,创造新的辉煌。

总而言之,要使青田石雕艺术高峰再起,就必须遵循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创新道路——传统的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当然,在追求完美和探索创新的同时,更应该将此过程系统化、理论化,甚至著书立说,为青田石雕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弥补手示口述的不足,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创造条件。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徽派建筑;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29-1环境艺术设计是将人类与其所生活的环境进行融合,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相处模式。环境设计方案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它把实用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要想建造一个宜居宜人的环境,就要从空间形象、空间物理环境、建筑造型、人文情怀等多方面来考虑。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生存环境的改造,它不仅代表了某个时代和地区的审美情趣,更是与风水、文化、民族等紧密联系。徽派建筑文化拥有较为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无论是其艺术造型还是历史文化精神上都很值得现代环境设计去学习和借鉴,而徽派建筑文化也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 徽派建筑历史文化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地域位置还是从文化知识来看,它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当的广泛。就地域范围来说,徽派建筑几乎是整个江南园林的代表,它不仅仅在皖南、江浙地区盛行,而且随着徽商的四处经营,它已然成为了一种被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建筑风格。因为大多数徽商多富有且学识较高,必然对其居住环境的舒适好坏有诸多严苛的要求,再加上当时徽商们对经商有着风水选择的顾虑,所以徽派建筑融入许多儒道思想、风水学等元素,导致它无论是从造型上、文化底蕴及人文情怀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这对中国的建筑艺术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徽商通常在衣锦还乡后会请名匠回乡大兴土木,建造家宅、牌坊、祠堂等。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徽商游历各地,见识了到了各地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他们将建筑设计中好的东西并融入到本土建筑中来,这样一来,徽派建筑不仅吸收了各地的建筑精华,还保留了其独特之处。其在风格上新颖奇特,在布局上又有依山傍水,富贵兴旺之意,对雕刻艺术的表达更是将中国传统纹样中精华的部分都运用到了其中,在精致奢华的同时体现出徽商“处之以学,行之以商”的儒商气质,显得别具一格,典雅高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徽派建筑从布局、雕刻工艺、文化精神等方面都是其学习的榜样,让环境艺术设计了解到如何建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 徽派建筑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 环境布局的启示

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钢铁混泥土所建造的城市拔地而起并迅速扩展,人们所居住场所全然没有了以前田园般的诗意,科技产品固然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便捷和舒适,但人类与生俱来对于自然的渴望是无法抑制住的。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类与自然接触而不是远离。在这方面可以从徽派建筑上得到借鉴。徽派建筑的布局要点在于“重山重水”,如山水环绕的庭院布局还有四水归堂的天井布局。从现存的徽派建筑的古村落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房屋建筑中都有以天井为中心的院落存在,连屋檐也是有利于将雨水收集到庭院中为准的“聚宝盆”式的造型,在极重风水的徽州商人看来,颇有一丝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在此。恰似这样的建筑布局,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自己所独有的小自然的环境之中,看日出品星辰,楼上听风雨,马头翘角,黑瓦白墙,让人生出人在自然中的感觉,如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环境的布局上有重要的启示。加强绿化设施,在建筑布局上多采用自然生态的布置方式,是现代环境艺术要做的改变。

(二) 雕刻工艺

徽派建筑文化中最有名的当属其雕刻工艺的精湛,即砖雕、石雕、木雕统称为“三雕”,在徽派建筑中砖雕主要用于门楼、门额、八字墙等方面;石雕则用在望柱、华板等方面;木雕则用于楼梯、梁架等。其雕刻图案大多来自于一些比较传统的吉祥纹样,如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水墨山水,表达了人民简单朴实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情趣。徽派雕刻大多遵循就近原则,就近取材,既保留了本土地域特色,又能充分的利用身边资源,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大化。就现在的环境艺术而言,对于雕刻工艺的学习,会涉及到对中国传统纹样和造型艺术设计等方面,不仅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对其在艺术造型的创新上也有所帮助,能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精神文化的标准。现代人对于不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利用过多,导致部分资源的锐减或枯竭,这样不顾后辈子孙的采取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身边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学习徽派建筑中就近取材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 结语

徽派建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派别,其造型独特、布局协调合理、历史文化深厚,对现代环境艺术启发甚大。环境艺术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坚持对本国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运用,力图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 2010.

[2]饶平山,徽派西递民居建筑环境艺术中的风水理论[J].装饰,2004,(07).

作者简介: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8篇

(1)将其作为一种建筑符号语言,直接应用到室内的装饰设计上,起到复古、传统的装饰效果,为整体的室内设计增光添彩。如室内吊顶,可以通过对三雕图案直接应用到吊顶设计中。

(2)作为单纯的室内工艺品陈设应用于室内装饰艺术当中,提高其空间的艺术设计感,提升其文化感染力,使之显得高雅而富有文化气息。如运用古建筑雕刻独有特色的“商字门”图形及雕刻图案,运用图形形式与功能的分离与重构,提炼而成室内装饰壁挂的设计。

(3)可以将其融入在室内家具中,将三雕艺术中国精美、复杂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像结合,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融合,既有现代特征又不失传统风格,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三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筑三雕图案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如万字纹、蝙蝠纹、方胜纹、祥云纹、卷云纹、冰裂纹、缠枝纹、龙凤纹等纹样,都富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这些雕刻图案将是包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图形元素,巧妙的将图形元素运用于包装图形中不仅能够达到美化包装的效果,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浙江特色的土特产包装,食品类如茶叶、酒、火腿、竹笋、香菇、山核桃、酥饼、莲子等,手工艺品如文房四宝、东阳木雕、雕刻工艺品、民间竹编等,这些具有浓郁区域特色文化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产品,如果在包装上精心设计并注重文化的注入,一定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金华火腿的包装,可以将古建筑三雕中平、透、镂、刻线等艺术特点融入包装,将木雕中的镂空雕刻艺术应用到包装中,再配以高档的木质材料,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结合进行一定的改良,增添包装的层次感与美感,使整个包装简洁而不简单,不经意间流露出浓浓的婺州风情。从浙江古建筑三雕图案来看,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设计者要试着从三雕图形中挖掘可以应用到实际包装中的图形,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提炼出雕刻艺术的精髓,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原有的内容赋予现代的内涵。

3.三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三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绝不是简单地对其结构、图案进行机械的模仿,而是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到服饰的整体艺术设计中,实现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特有的艺术性与地域性,在设计理念、面料组合、装饰搭配以及艺术展现等方面处处融入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色,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真正的与服装设计结合,中国服饰才能以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在世界服装舞台脱颖而出。三雕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引用在服装设计上最常见的形式是直接运用灵感来源的图案,直接引用图案的特点是可以直抒其意的通过服装的语言表达图案本身的形象与图案蕴含的寓意。

(2)连续、重复运用将单独的图案以连续排列或重复排列的形式进行设计或者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式形成带状或辐射性地图案,组成既有秩序又不失美感的规律性花纹。也可以对部分图案进行倒置、旋转、翻转等,重新形成有变化的排列图案。这种图案运用方式一般用于大幅的印花工艺中,个别的图案变化能产生较强烈的视觉效果。

(3)组合图案运用用组合图案的形式进行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突。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刻图案纹样以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设计组合,形成创意新颖的新图案。

(4)形态渐变图案运用:将一种雕刻图案作渐变式的设计,使设计图案具有韵律美感,也可将图案本身变形,形成抽象图案。

(5)解构图案运用解构图案的运用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主要是将一类图案拆解为部分具有特点的图案碎片,再将单独的图案碎片以直接运用或序列组合的方式在服装设计中进行运用。

4.小结

浙江古建筑三雕艺术是地域图形设计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精华,通过对传统三雕艺术不断地推陈出新,结合雕刻艺术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设计开发,取其精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艺术标榜的就是宽容与和谐,在现代艺术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赋予其新的发展内容,创造出富有时代美感的设计作品。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技术 创新 传承 综合应用

用新技术组织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掌握艺术传承,引领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指导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服务于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突出民族特色,团结协作攻关,从而形成综合设计能力。

一、把握好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以艺术设计引领技术创新方向,增强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

人类社会对于艺术的追求永不停止,艺术设计也不会停止,促使实现艺术设计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CAD与3D辅助设计、3D打印机、激光雕刻和数控制作等新技术也逐步向辅助艺术设计方向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技术形式,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拓展了路子,增加了新的艺术设计方法,如计算机辅助配色技术使装饰色彩层次无限拓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使设计思路即时反映,3D打印使艺术设计作品即时呈现。因此,应根据艺术设计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力求实现技术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

(二)以技术创新提升艺术设计品质,增强学生艺术设计能力

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能够形成新工艺、新程序、新材料,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使得技术创新成为艺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原材料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的原动力。在利用新技术组织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新技术提升艺术设计品质的能力,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丰富艺术产品,提高艺术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艺术产品的质量,降低艺术产品的成本,扩大艺术产品的影响力。

(三)注重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综观艺术发展史,艺术设计的长久积淀必定会引起艺术设计、生产技术的创新,而每一次技术创新,必定会引起艺术设计质的飞跃,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在组织艺术设计和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在关系,让其在艺术设计中能够树立技术创新的意识,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提升艺术设计品质,创新艺术设计技术。

二、把握好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

(一)围绕文化传承进行技术创新

一方面,中国传统设计是文脉深厚、工艺荟萃、制作精美、风格独特的,是中华民旅生活智慧的结晶,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艺术设计不能与传统艺术分割和对立,其要秉承文化传承。另一方面,文化传承必定要引导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要服务于文化传承,要围绕文化传承组织技术创新,如北京林业大学刘冠老师创新“快装自锁榫卯结构”的结构技术,采用数控铣床精密加工,设计生产出了中国传统明式家具,这就是一个围绕文化传承进行技术创新的典型例子。

(二)注重解决艺术设计中的技术短板

传统的艺术设计产品有其传统的技术方法,但工艺比较复杂,程序繁多,生产效率不高。如龙、祥云是我国的图腾,在用CAD和3D进行室内装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设计还需借助一些抽象的符号来辅助设计,不能形象化、可视化、模块化和规范化,艺术设计的效率不高、意境不强、精品不多,应使这些复杂的图案符号化、公式化和参数化。

(三)注重围绕文化传承形成配套技术

要围绕某一艺术传承,在技术、程序、工艺、材料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技术创新,如北京林业大学采用激光雕刻工艺与染色木基复合材料技术设计生产出 了“云雕”“剔犀式线刻浮雕”“套色浮雕装饰板”等产品。只是目前这种技术还不多,不配套,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引导学生在技术、程序、工艺、材料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形成配套技术。

三、把握好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一)要有准备,充分掌握技术特性

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CAD、3D绘图、数控机床、激光雕刻等技术,做到“精一懂二知三”,让学生打牢设计基本功。一是通过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及生产技术,使设计形象而直观,及时修改设计和生产中的不足,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精品率;二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很容易将设计图纸变成实体的艺术品;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其树立自信心极其重要;四是使学生由理论型人才向实践型人才过渡。

(二)要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应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上述设计技术,充分发挥各种设计技术优势,提高综合艺术设计能力。一是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懂得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迸发出设计灵感,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二是通过各种技术综合运用,让学生设计出新的艺术形式,生产出新的艺术产品;三是降低艺术设计产品的成本,实现艺术设计产业化;四是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多人才。

(三)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特点,组成协作团队,形成合力,提高集体攻关能力。一是可通过团队协作,设计、生产出大型、复杂的艺术产品;二是通过相互研讨、碰撞,产生出新的艺术火花,提高设计品质;三是集成多人多艺,可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四是让学生在学校形成团结协作精神,为其及早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注:本文为《激光雕刻工艺与染色木基复合材料结合的创新与设计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王珺珠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在校生

冯天成系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校生

雕刻艺术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装设;艺术设计;陈设

引言

建筑艺术设计的陈设是较为重要的,依据建筑装饰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确定建筑艺术审美效果,提高建筑艺术的个性化追求,确保建筑设计陈设的有效性和使用观赏性效果。建筑陈设的装饰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装饰氛围的感受,渲染具有良好艺术气氛的效果,提高建筑主人的设计品质需求,保证建筑装饰设计的艺术效果,实现了细节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作用。

一 陈设设计装饰性

建筑的陈设设计是按照建筑装饰设计标准,确定装饰设计的审美标准,依据建筑外环境和内环境,对建筑装饰环境进行细致的工艺分析,确定建筑装饰品质,提高装饰设计高品质效果,保证艺术环境的营造效果。室内陈设的摆放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建筑设计的空间范围,软装与硬装的不同类别进行区分,确定建筑装设设计的基础基调,完善陈设设计品质,提高陈设设计观赏效果。以营造良好环境的目标,布设植物、景观、灯具、家具,纺织物等等。从建筑装饰设计中对大型的装饰位置进行固定,提高装饰美化环境效果,确保装饰美化环境适合性效果,提升建筑装饰构图的空间感,保证环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 艺术设计装饰的作用

1 提升建筑室内装饰效果

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室内装饰效果,改善装饰环境,提升室内和谐的效果,建筑装饰往往依据建筑建造设计的目的进行划分处理。例如,对于会议建筑厅一般会选用较高的顶棚吊顶,字画、大型盆景装饰进行辅助组合,同时配备古典家具,营造合理的艺术氛围环境,提高艺术环境的氛围,加强人文历史文化的装饰宣传,烘托出适宜会议的室内装饰效果。我国的人民大会堂,以不同风格的文化历史进行分配区别,设定人文历史文化厅,配合古典环境,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提升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作用。

2 艺术品的室内装饰强化

艺术品可以有效的增加室内装饰效果,是体现主人生活艺术修养、情趣的较好体现作用。例如,在客厅布设瓷器、水墨画、油画,为室内增加合理的布局,提高室内的灵活色彩效果,从而完善室内气氛烘托效果,体现出主人具有生活情趣的特色个性。

三 陈设装饰的特征和类别

1 字画装饰

依据字画的不同种类进行区分,分为国画、油画等,根据室内装饰风格确定选用画或字,通过布放字画,体现室内文化特色效果,完美改善室内装饰环境的效果,提显主人的思想和审美特征。中国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历代名人墨客通过字画表现形式抒发自身的思想内涵,体现出作者思想和追求。

2 陶瓷装饰

中国是陶瓷古国,英文中的“China”也是以瓷器命名的。由此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中国文化中是源远流长的。陶瓷在室内装饰上应用在方方面面,良好的可塑性提高了陶瓷的美感,实现了装饰上的美化,保证了建筑装饰主人可以在不同的风格下有不同的个性体现。在室内较为空旷而单调的部分放上一个瓷器,可以提升室内的意境效果,提升人们的不同情调效果。

3 雕塑摄影装饰

依据艺术设计的基本基调,根据室内装饰效果的需求,确定雕塑或摄影作品的摆放。雕塑中分为雕、塑、刻三种,根据不同风格需求和表现,使用不同的材料,不用的处理方法。从使用材料商看具有牙雕、石雕、木雕、瓷雕等等,从形式上看具有透视雕刻、浮雕等,从室内配合装饰作用看具有主题形式的雕刻、功能商业形式的雕刻等等。总之,只要有需求,雕塑具有表现的意义,即实现了艺术建筑装饰效果。而摄影作品是良好记录色彩、物、人、事在某一时刻的静态采集,是具有绚丽表现特点的装饰效果。在室内进行装饰陈列表现,实现丰富色彩的效果完善,提高摄影作品的装饰效果,体现主人对艺术设计的追求。

四 建筑装饰内部布置的基本要领

1 保证装饰的统一

室内装饰的基本原则是提高装饰的统一,不管是室内装饰的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统一的布局,确保整体设计的和谐效果。例如,在酒店、饭店等公共场合而言,根据其特殊特点和主要功能需求,需要装饰为较适合休息娱乐的场合氛围。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酒店宾馆,可以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效果,提高人们在休息中感受当地民俗风格的机会,同时可以增加商品销售的装饰场所,提高商品销售的可能机会,保证更好的提高旅游宣传效果,从而提高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而对于居住性家庭的建筑装饰,则需要按照主人的基本意愿和使用功能,选择主人喜欢爱好的艺术品进行装饰。

2 建筑装饰内部艺术的设计摆放

选择合理的艺术品,合理的室内布局后,就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布局位置。根据室内装饰要求,将艺术品摆放在合理的位置,提高艺术效果。例如,在墙拐角处放置大小合理的、风格相符的瓷器或雕刻作品,既可以提高室内艺术效果,又可以保证室内空间的和谐。

3 建筑装饰内部艺术布放色彩、品质、形状大小的确立

根据艺术品的制作工艺确定适宜不同建筑装饰内部布局的装饰风格。例如,建筑内部装饰以田园风格为主,需要选取木质、绘画等艺术品,选择清淡、甜雅、绿色的风格情调,配合阳光的融合,实现建筑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饰内部设计布置摆放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筑室内的环境氛围选择和设计, 保证建筑装饰艺术品与室内环境的统一效果,确保艺术品的品质、材质、特性、色彩等多项原则的统一,提升空间内部的统一效果,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完成建筑内部装饰的目的作用,保证良好地布放可以为居住者带来便捷、舒适、健康适宜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田园、李大军. 室内陈设艺术与环境装饰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1-97.

[2]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穆静波 主编.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8-116.

上一篇:机械工程伦理范文 下一篇:劳动教育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