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17:37:30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1篇

一、发展目标(见附表)

1、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57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利税67亿元,其中利润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0%、25%和25%。

2、开展全市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下称‘两化融合’)工作。力争列入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6家,推广应用企业1000家。

二、主要工作

3、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从纬创资通项目和数据产业园、软件园以及可胜科技、纬立资讯、图讯科技、航宇电气、全鸿电子、通泰光电等一批IT重大项目入手,招引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市医药高新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海陵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在组织实施明昕微电子、云涌电子、科化新材料、春兰清洁能源、普吉光电、电子、电子、电子等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落户。以高港、姜堰信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发展创新电子、博泰电子、东田电子、友润电子、格律斯电子、环球船舶、菁茂科技、优宾晶圆、世隆电机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产品,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引进,组织与本地现有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的定向嫁接,逐步建成产业链完整齐全、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4、加快提升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契机,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在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传统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顺应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大功率、多功能、高精度等发展趋势,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的产品结构,有效推动兴顺电子、石冢感应、华龙电子、浩普投资、旺灵绝缘、银河寰宇、友润电子、航联、航宇、华骋科技和昭阳光电等企业的研发,提高热敏电阻、电连接器、传感器、电容器、互感器、覆铜箔板、高频线路板、高压绝缘纸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5、大力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基于物联网的设施高效种养及溯源应用与示范、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药品制造与物流服务过程的物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车载电源开发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华骋科技公司的车联网关键中间件-车辆仪表研发、东华测试公司的工程结构智能在线监测分析系统与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与云分析诊断平台软件、宏泰电子科技公司的HT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安方科技电力公司的输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三福船舶工程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生产集配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与移动执法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对现有物联网企业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重视物联网产业链系统集成工作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以系统集成工作开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进硬、软件的研发和创新,夯实现有基础,不断培植新的亮点;同时密切关注数字视听、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新型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转移、企业重组等动向,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填补我市电子信息的行业空白和助推产业链延伸。

6、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融合。重点推进行业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开展以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突出组织实施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及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加快组织实施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和推广应用企业等战略发展工程,进而有效推进做强支柱行业、发展新兴行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项目、新品建设和两化融合任务

7、全力推进纬创和配套企业项目建设。以医药高新区纬创资通平板电脑及液晶显示器一期产品的建设投产为重点,加快实施可胜和纬立的新型电子产品的项目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图讯科技、日升光电、航宇电器、祥龙科技等企业电子产品项目的实施进程。

8、扎实推动重大项目的投资实施。重点组织高中压电解电容铝箔材料产业基地、数码产品精密机械构件、船舶电子仪器、3G敏感元器件及片式元器件芯片封装测试、新型模块化数字移动通讯远程供电系统、嵌入式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移动基站设备、IC封装、感应式传感器、陶瓷电极荧光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LED光源材料、真空超导模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系统、超高压低烟无卤环保型铝合金电力电缆、触摸屏等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9、高效组织重点产品的研发工作。着重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引线框架、蓝宝石晶体及单晶材料、平面导波光分路器(PLC)、纳米级可染型导电纤维、高分子导电热封盖带、载带片材、笔记本电脑转轴承、光电逆变器及控制器、新工质压缩机、高频微波印制板材、电连接器、微型钻头及专用设备、移动开关控制设备、DIN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和宽带接入户外机柜、语音信号滤波器和光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扩能,争取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0、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紧扣转型升级主题,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单项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领域的集成综合应用和新业态下的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继续开展两化融合进百企业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报告、专家演讲、企业座谈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企业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结合转型升级相关工作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的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结合实施市“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在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流程方面组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按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编制信息化建设3-5年规划及实施设计方案,选择单项业务逐一进行应用,从而积累应用经验,尝试应用效果,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信心和理念,为进一步开展深度融合做准备。

11、继续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围绕省经信委开展的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加强调研以单项集成、创新、协同应用为主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单项应用动态,认真做好申报的各项组织工作。全面开展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在制定印发“市认定工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好申报、评审、公布、授牌等工作。在全市30家重点和行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按照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和既要摸清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也要摸准企业两化融合的目标和定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地区企业信息化指数编制和企业两化融合调研工作,逐步展开评估规范工作,从而增强地区、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和一致,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和务实推进。

四、推进措施

12、落实相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按照中央确定经济工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总基调,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相关产业激励政策,落实市《关于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财税、用地保障、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企业并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的平台,落实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项目的金融扶持。把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中小企业纳入上市培育重点,加快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进程。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立新型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担保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

13、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对外合作。结合实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向“1+3”特色园区集中,加快园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园区财力支持对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和产品检测、技术研发、商务信息、现代物流等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引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和研发基地建设。大力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引导招商引资在制造、研发和服务上协调发展,在吸引外资和内资上齐头并进。注重吸引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向集聚,推动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来泰设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促使研发、生产、服务的本地化和一体化,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

14、增强创新能力,支持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创新机制,推进企业有效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提供和保障居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水平的设计开发、试验、检测、验证和信息化等关键研发试验条件,支撑企业在电子信息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实现突破。鼓励企业加强战略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大公司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鼓励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信息技术产品的扩散,实现企业规模和产品领域的扩张,加快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色、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的骨干企业。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关联带动作用大的公司,支持企业通过跨域合作,提升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层次,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效应,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在现阶段,我国的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升速度相对缓慢,这就要求我们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促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涵盖了技术创新的条件、过程以及最终的成果等所有内容,因此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

(一)资金投入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研发的资金投入量。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对于生产设备以及工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一种高投入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而更好地进行产业的研发、技术引进以及创新等工作,研发投入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对研发投入水平与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的水平、规模以及强度都有直接关系。对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把原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创新改造,进而促使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取得新的进展,这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方面来看,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是由于资金投入风险比较大,造成资金投入发展比较缓慢,直接影响了技术创新的进程。

(二)人员素质水平的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人员素质水平是决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科技的创新需要具有高科技的人才,也需要企业运营的高级管理人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创新活动离不开科技人才,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各企业科技人员的能力水平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科技人员只有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具有熟练的技术,才能在科技研究中有所创新与突破。如果一个企业中具备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那么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会比较高;反之,如果企业不具备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就会比较低,甚至是没有科技创新的能力。但是,目前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各企业人才比较紧缺,尤其是高素质水平的科技人才比较紧缺,但是普通劳动力过剩,这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高素质水平,高级管理人员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灵魂作用,需要既有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技术更新的敏锐洞察力,又要具备科技研发活动的原件以及科技创新的魄力。市场对于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并且具有很大的管理风险,这就需要高级管理人员抓住机遇,正视风险,进而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另外,除了还需要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水平,在技术创新的活动中调节好各个环节,为技术创新的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各个企业严重缺乏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的分布不合理,创新机制不完善,导致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失,不利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关键技术的影响。在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很多核心技术受限制于其他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比较少,并且对共性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电子信息产业是靠核心技术与产品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之上,核心技术与产品对整个产业有着很强的掌控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就等于掌控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反之则要受控于人。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没有掌控核心技术,并且自有品牌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也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四)外部环境的影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是分立存在的,科研机构主要是从事科研开发、高校主要是培养相关的科技人才、企业是主要生产制造。由于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到力度不够,造成了三者失去了相关的联系,高校缺少为企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意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为了获得短期的利益,不愿意自主研发或者是不具备长期自主研发的能力,造成了科研成果的转会比较困难,造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程度不高。另外,由于国家的立法不完善,如知识产权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大量的自主产权被侵犯,造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缓慢。

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制定相关的资金政策的扶植,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提供后援支持,促使电子信息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如可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或者是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营造有力的环境;其次,充分发挥管理调控的作用,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深化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进而为提高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最后,加强引导作用,充当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研共享平台的建设,促使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共享人才、知识、设备以及信息等丰富的资源,进而促使三者之间的互补,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速度。

(二)加大研发投入。国家要不断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自主创新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不断调整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重点,并积极地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电子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了更好地支持研发,政府要采购大量的科研研发产品,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提供支持,除了引导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还要让企业各级领导以及人员充分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重要性,进而引起企业积极创新的主动性。另外,对研发的投入不但要有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大人才的投入力度,促使企业自身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是技术密集产业,也是知识密集产业,人才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科技人才的缺乏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推动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的培养作用,高校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从而培养更多相关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另外,还可以对企业的现有员工进行后续的教育以及岗位的培训,促使在岗员工不断强化技能素质水平,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提供人力的支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是也要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留住人才。企业可以完善激励机制,可以允许企业人才参与企业的入股,或者对有创新成过得人员进行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还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完善法律法规,为提升创新能力保障。完善自主创新的企业法制,为提高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安全共享方面的立法,从而把国家的支持措施转变到法制的轨道中去。把信息技术的重大研究成果参与到国际标准组织活动中去,促使自主知识产权朝着国际化标准发展,从而获取更多核心技术,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掌控能力,从而促使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应不断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军涛,陈蕾.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创新系统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1.4.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65-03

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商务和人文历史环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所有新创造的价值当中,多数是靠研发设计而取得,制造加工环节的价值和利润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升级在很大意义上是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价值链上游才是出路。

1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现状

整体来说,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产业增长迅速,对GDP贡献增大。上海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扩散作用等从而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升级,这对于整个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作为行业升级的一个标志。从1997年以来到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9%左右。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第一大行业,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快的行业。2009年年底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8.2亿元。电子元器件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集成电路产业的工艺水平也不断提升,中芯国际跻身全球芯片代加工三强。

第三,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品结构优化加快,自主创新取得丰厚回报。2010年1月19日,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沪“上马”,意味着上海国资控股的集成电路企业具备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加工能力,可以制造大量国内急需的高端集成电路重要产品,对于上海市乃至我国自主掌握集成电路高端生产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进出口额增加,外贸依存度大。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上海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大量增加,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说明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增强,电子信息企业已不满足于只做加工配套,逐渐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但是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赢利能力弱;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使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2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资源供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核心因素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水平上升(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因素。

2.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市场信息传递,为产业部门提供某些科技产品的需求动向,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信息产品市场广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这个强大的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出口是反映国外市场需求的一个直接指标。

2.2 资源方面

区域拥有的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各自的投入量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1)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

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也是全国重要运输枢纽和国际中转港。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升级。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上海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促进信息产业升级。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一般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家人力资源三个层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缺乏技能的一般性劳动力无法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看,上海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比重仍然很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平均30%以上的比例比较相差太远。(3)资本方面

资金的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促使提高工艺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等。从美国实践看,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投入方面,外资在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中占不小比例,但是内资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规模有下降趋势。吸引外资的目的除弥补资金缺口外,同时会产生知识技术外溢效应。

2.3 技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创新,由技术创新引致的产业技术水平上升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影响因素。产业技术水平与该产业生命周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对应着较好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也就意味着较高的产业水平。较低级的技术在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后,后一个时期产生的新技术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交替中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相应地,产业也向高级化和知识化发展(产业升级),即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推动力。从技术发展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与渗透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

2.4 制度政策

(1)国内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是指与企业和科研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其他经济制度,如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管理与服务政策,专利保护制度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渗透性,且这些外部性常是正外部性,如果发展不好必然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资金的投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制定苛刻的技术、安全、卫生检疫等标准,使企业被迫从该市场退出或者无法进入该国市场;二是产品竞争力,出口商为满足进口国要求而在设备、人力投入及检测费用等方面增加了成本,从而使产品竞争力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也具有二重性,它改善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对技术标准和环保的认识不足,加强其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利于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重视质量认证,并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市场战略。

2.5 贸易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外向性产业,所以贸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进口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本市需求量大或者短期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或设备,通过引进国外的信息商品来满足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或者客户的信息需求;二是本市由于某些局限在技术或者研发上受阻时,可通过引进技术,改善信息产业部门的技术,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出口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品或劳务出口;二是技术出口。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方式日益增多,对信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等促进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大,使风险性增加。

2.6 其他因素

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国民经济状况、关联产业的支持、科技发展水平等也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相关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次,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也创造了对信息产业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等。

3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和企业应该努力协调各因素间关系,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积极鼓励发展有利因素,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产业融资渠道

电子信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投资融资体系。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上海市应该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系。

3.2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一般劳动力投入增加难以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上海市很多中小型企业规模不能壮大,升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人才资源匮乏这一瓶颈上,但限于投入成本,企业自身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政府有必要加大教育投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成为引进海外人才的好时机。要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3.3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要提升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加大研发力度,还应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市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目前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多停留在引进并单纯模仿阶段,从事低附加值业务,技术创新比较薄弱,主要技术都依赖国外,没有掌握主动权,这主要是技术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愿意注册研发的企业获得相应利润,从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3.4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亟待完善。政策手段除具有灵活性等特点外,也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并伴有政策法规间的不连贯性与不统一性。完善的法律是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上海市应该学习各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使信息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运作,从而实现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2]王招娣.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3]王建平,汤文仙.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

[4]何先刚,敖永春.国外信息产业政策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4篇

1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1技术是关键性因素

技术由于具有相互依存、累积和不可逆转的特征,从而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性质、结构和组织,进而影响了区位决策[8].技术变化是非线性的,其有螺旋式循环波和加速度[9],每一个技术波都会带来产业区位的重大变化,近代的工业技术波和运输技术波导致大工厂集聚的区位;20世纪以来的高技术波导致扩散的工业区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波必将带来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先进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极为短暂,因此,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活动区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1.2传统区位因素的延伸

1.2.1决策者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宏观调控的加强,政府和大公司成为生产组织形式的主导因素.集团决策、政府和大公司的行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区位的选择和确定中的影响逐渐扩大,高额利润仍是政府和大公司在区位决策中的主要目标,但也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

1.2.2集聚因素集聚区位是相对于分散区位而言.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智力资源是创新的根本.高质量劳动力在良好的综合环境中可尽显其才,同时优越的综合环境接近于大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由此产生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位,而先进制造业、低技能装配和测试的分工所需的一般技能劳动力的地理分布较为广泛,形成比较灵活的产业区位选择.

1.2.3市场因素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生产工序的特征,生产过程的地域分工使得产品的生产与客户需求的关系成为产业获取高额利润的一大因素.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因此,在区位决策中,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和市场特征的分析成为前提.

1.2.4对通讯网和运输网的易达性发达的通讯网和运输网结合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环境减少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化效益所适用的城市规模差异,集聚化效益在较小规模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也可获得,从而降低了大都市的集聚性.因此,通讯网和运输网在越大范围内可达,产业区位选择越具有弹性[10].

1.3新区位因素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在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依赖,出现了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区位因素.

1.3.1技术创新信息的易达性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先获得技术创新信息者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技术创新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大公司的R&D机构、工业综合体R&D机构、政府R&D机构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故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和各种R&D中心附近的集中布局.

1.3.2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创新与风险并存的产业.风险资本的获得是产品创新的必备条件,风险资本的投资区成为产业的集中区,而易获得风险资本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种R&D中心等技术创新信息源地.

2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2.1空间结构特征根据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统计,采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池制造和电力家用器具制造业,这三个代表福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度部门产值为指标.根据福建省2004年和2009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表1).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在福建省发展的实际水平,将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定为优势区,0.8~1之间的地区定为潜在优势区,小于0.8的地区定为劣势区.从整体布局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有90%以上分布于沿海地区.2004年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区位商差距较大,最大和最小区位商的差值达3.75;区位商大于1的地级市有厦门市和福州市两个;除福州和厦门外的四个沿海地级市的区位商均小于0.8,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处于劣势,其中区位商最小的是宁德市,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区域专门化水平差异较大.到2009年,区位商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增至4.07,最高的厦门为4.14,最低的宁德增至0.07,莆田市的区位商变化最大,达0.77;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变化值大小基本上与区位商大小成正相关.区位商大于1仍为厦门和福州两个市;0.8~1的地级市从0个增加至2个,分别是漳州和莆田,填补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区的空白;0.8以下的有泉州和宁德,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劣势区.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专门化水平普遍提高;福建电子信息产业极端差距增大的同时,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水平差异在逐渐减小.2009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区在五年的内的发展速度较快,专门化水平最低的宁德市发展最慢,省会城市福州发展速度虽低于沿海平均水平,但其与厦门同时成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集中区.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六个地级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内部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布局已成雏形,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呈哑铃状走廊.

2.2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2.2.1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度区域相差悬殊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省内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90%以上;福州、厦门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90%.福建沿海的福夏IT走廊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之一.近5年来,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平均递增率为16.7%,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37.18亿元,净增51.41亿元,累计完成销售产值达622.01亿元,初步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1].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厦门岛内.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厦门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2009年,漳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127.7亿元,位于全省第三,泉州、莆田、宁德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都居于其后,四个市电子信息产业分布只占沿海地区的10%~20%.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促成了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福州市是省会城市,厦门市是我国经济特区之一,两个特殊区域获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两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较优,拥有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接近本省最大的交易市场,为市场经济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空间.(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的劳动力多来源于大城市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厦门和福州的高校占了全省的64%,较有知名度的高校全部集中于这两个地区.福建省的两个软件园分别是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集中了大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3)风险资金和创新技术信息的获得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福州、厦门更容易得到产业发展的风险资本,同时两市处于创新技术信息源地,拥有了充足的原动力.

2.2.2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偏差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福州以显示器件、网络终端为主,厦门以电脑、移动通信、数字视听、LED为主,泉州以微波通信为主,漳州以智能小家电、数字视听、LED为主,莆田以电子计算器和中小屏液晶显示器为主的发展格局.如华映光电、冠捷电子为龙头的显示器产业集群,以戴尔、实达为龙头的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集群;以华夏、日立数字媒体为龙头的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以夏新为龙头的移动通讯产业集群以星网锐捷为龙头的网络通讯产业集群,以灿坤为龙头的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2009年沿海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福州、厦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的园区布局.如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州)显示产业园和福清融侨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福清)显示产业园,以及福州市内的福州软件园.其中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是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园,目前已开发面积只有6km2,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637.1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622.01亿元;完成出口产值417.00亿元;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业销售利率分别为5%和7%,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偏低.泉州、漳州、莆田内部IT产业的园区布局已成雏形,但空间集聚效益远低于福州市.泉州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于江南片区和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园.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布在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其中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已有一定规模.莆田市于2002年成立了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产值62.5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48%.宁德市该产业相对较薄弱,分布较零散,不成规模.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虽已初步形成,但受地方政府单一考核机制和行政分割的影响.各市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只顾及发展速度而不讲效益,只顾及局部而不顾全区域整体发展,加剧了地方投资、项目争夺矛盾,从而促成了地区间的产业布局基本雷同现象.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总体水平处于靠后位置,同时其协作配套、生产制造环节十分薄弱,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短小,电子信息产业空间集聚经济效益较低.

2.2.3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弱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总量虽然已跃居全国第七位,但无论从经济效益、企业数量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比,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处于较靠后位置.这与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状况有较大关联,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力度薄弱.福建省地形闭塞引起交通不便、物流不畅等问题.且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过去台湾与大陆处于紧张局面.目前局势缓和,但全省的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水平较全国其他几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相比滞后.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比例为9.5∶51.3∶39.2,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处于行业的高端部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对风险资金和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大.而闵地软件创新专业人才和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极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全省集中于沿海80%以上的高校中,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专业的设置少且不成熟,设立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短缺,风险资金的获取量少,创新研究力度不足.智力资源的短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福建省绝大部分外资企业的科研机构都设于境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000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和环境的约束因子隶属度分别为0.669、0.5131,都处在轻警状态[12].产业的科技、经济和环境的关联作用偏小,未能较好地结合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促动作用.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门每年都有出台产业相关文件.如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意见,政府给予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配套扶持.虽然政府层面有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但是政策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

3福建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3.1优化建设专业园区,协调各区内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可分为以专门从事新产品创造生产的集中式布局和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分散式布局.对于各区内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一种较优的模式,即以专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选择与各区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电子信息产业类型入驻园区,定位好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发展成相应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1集中式布局区福建沿海六个设区市中,集中式布局区应位于基础设施环境相对优越、智力资源较为密集的福州、厦门两市,同时两市相对处于创新信息源地和风险资本易达的区域.结合两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原有基础之上,重点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业、芯片制造业等:(1)2007年,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州市区)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件产业园(位于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园区,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85%以上.两个园区主要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显示器产业链相对较完整.福州市应以这两大园区及福州软件园为载体,加大对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企业和显示器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设立相关重点发展项目.(2)2010年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32.41亿元,占厦门地区生产总值的64.9%.厦门市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光电产业产业链相对完整,光电产业的发展基础较为优越,通讯产业在厦门电子信息产业中也占有很大份额.2007年厦门市的动漫产业企业由2006年的21家增至36家,同比增长71.4%,发展迅速.厦门市可延续原有的两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将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动漫产业设为又一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形成以厦门岛内为核心连接岛外同安区的空间格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厦门市信息港及重点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建设好厦门软件园,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3.1.2分散式布局区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四个设区市应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重点发展以装配工序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1)2007年,漳州市小家电行业实现产值58亿元,占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一半,是漳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漳州市应将智能小家电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以漳州龙海龙池开发区、南靖万利达工业园、漳州金峰北斗工业区为核心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引入相关的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将全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电子信息产业是泉州市新兴产业,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是泉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大部头,相关的骨干企业占了全市电子行业的65%以上.可加强江南片区泉州微波通信园和南安霞美镇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同时带动部分新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更加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建立“基础技术研究-新材料-功能模块-通信整机-系统优化”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莆田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辐射能力弱,可在莆田市区发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莆田市已有的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如电子表、计算器、小型液晶显示器等.目前,应当立足根本做好装配工序环节,并逐步向高端电子产品生产靠近.(4)宁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总体经济水平低的情况下,其电子行业中成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可从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起来.

3.2紧密连接沿海IT走廊,增强产业空间集聚效益针对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区域支撑不强、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配套能力弱、产品的产业链存在同质现象[13],建议从产业集群层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结构.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在其产业发展的初期,注重园区的建设,合理选择园区所适应的产业,进而确定个园区的主导方向.整合区域内部资源,优化区域产业链.具体包括:加大对技术的投资力度,最大程度缩小行业间的技术差距,加强协调不同行业间关系,科学整合并有效利用内部资源.同时,整合当前福建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几大产业链,实现区际分工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各区产业重复建设.在市场定位上拉开档次,避免同一细分市场过于集聚[13].立足于各地区原有的优势发展更特色的产业,建议福州重点发展计算机、显示器及其配件产业.厦门重点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泉州重点发展微波通信和光伏产业,漳州重点发展智能家电产业,莆田和宁德市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各地以重点电子产业为主导,引入具有带动作用的缺链和弱链使产业链趋于完整,形成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产业群,整个沿海区域构成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套的电子信息大产业链,增大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集聚效益.提高福建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密集程度,创造具有福建省特色的品牌.以园区的建设为载体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关联企业在一个区域的集中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专业化园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科学工业园,如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产业专门工业区的合理建设,如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和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的融合,厦门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园、漳州智能小家电工业园、莆田小型消费类电子产业园等建设.

3.3扩展产业网络,增大板块效应从大区域范围考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应打破行政分割的局面,各区域互相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共同发展,发挥区域产业的集聚效益:(1)在省内经济层,一是要充分发挥福州马尾和福清地理位置相近的优势,打破各自为战的局势,加强二者的经济、政治联系,以产业链的广泛整合为导向,使两地产业跨出行政区界而融为一体.如两个园区的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了一个资产达5000万美金的合作项目,更多的合作可促进组群式发展的实现.二是要强化福州和厦门两个产业集群的网络联系.避免两地在产业和吸引投资上的重复现象,应实行大区域产业统一规划、地域分工合作,走错位发展道路,建立具有各区特色的产业链.福州主要发展显示产业,厦门主要发展光电和通讯产业.(2)在省域经济层,一是要与台湾建设跨海峡网络.抓住近年来台湾省电子信息产业外移的机遇,充分利用“五缘优势”,注重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台湾电子产业链,引入其产业的高端部分.福州以显示产业为基础引入台湾的显示产业,厦门以其光电产业和通讯产业的雄厚基础,重点做好相关产业链的对接.在福厦设立以台资企业为主的IC产业园、电脑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显示器产业园等.二是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构建海西网络.福建沿海IT走廊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电子信息产业板块的中部.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主动强化与珠三角和长三角IT产业的合作互动,承接两大中心的产业的转移,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分工合作.

3.4提升环境支撑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选择决定其产业的环境支撑力度.台湾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较优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以园区为载体,科学工业园的选址则更加接近于发达大城市及重要的科研机构.台湾新竹园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得到了高科技产业发展的4个基本要素———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本.

3.4.1优化区域软环境大力发展福建省经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水平,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产业的发展设下第一手保障.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对智力资源的需求量极为庞大,应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大整个区域的信息化程度.根据福建省当前高级人才严重短缺的人才结构应:一是省内高等教育应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精度,设置专门学科体系,加大对此专业的招生力度,培养出一批实干型人才.二是政府应当营造优待、尊重人才的环境,对外来闽地高级人才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特别是对台湾来闽创业的人才.政府对本省到外地求学的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奖学金,待学成归来时为本省的信息产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三是要注重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为研究专家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每年设置专门的技术创新奖项,对创新给予大力表彰,促成该领域创新意识的扎根.四是政府对技术产品的研究进行评估后,对于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给予风险投资,鼓励大公司自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3.4.2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加大对交通网建设的投入,在进行全省路网建设中首先做好综合交通规划.在确保全省交通通畅的同时,尽量节省资金耗费.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通讯网络建设、港口建设、电力设施建设等,应尽快完成“二纵三横”铁路环网、“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争取省基础设施达到更强劲的辐射能力,提高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5篇

(一)产业概况

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带动下,经过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经济规模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先后实现了十亿、五十亿、一百亿三次跨越。年,全市42家电子信息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9%,产业规模列全市第2位。

2.发展速度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远远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幅。

3.外向程度高。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年全市电子信息规模工业企业出口总额达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7%。其中林洋新能源实现出口创汇8亿美元,迪皮茜电子实现出口创汇5100万美元。

4.产业特色明。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光伏电池、电子元件、智能电表、自动控制系统、防爆电器等产业集群,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20亿元、18亿元、5亿元、3亿元。林洋新能源在光伏领域排名全国第五、第三;林洋电子进入全国智能电表行业前十强;测功器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近50%,产量列全国第一;手机讯产业已入驻整机、主板及精密接插件等多家企业,达产后年销售均将突破1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二)存在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较大困难。一是产业层次不高。除林洋新能源外,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由于缺少关键技术,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由于缺少人才支撑,拥有核心技术不多,研发机构较少,多以加工为主,品牌和技术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产业链条不长。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相互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尚未形成“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协作体系,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四是发展速度放缓。近期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减少,销售下滑,致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放缓。

(三)发展环境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投入体量大、产出规模大、回报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各级政府都把它作为加速发展的先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占全部工业规模的三分之一。近期省政府又制定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这将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大桥的车、崇大桥的建设,吕四大港的开发,全面进入了桥港经济新时代,崇大桥建成车后将真正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交物流更加便捷,专业人才更易吸引,信息技术更易集聚,这些充足的资源要素必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配套扶持,加大招商力度,加速吸收引进,推动产业快速集聚,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主要目标

1.保持产业快速增长。光电产业和现代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占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的比重不低于60%;仪器仪表、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稳步发展,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占电子信息整体规模的比重不低于30%,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光伏电池、信手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智能电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领域建设创新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大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带动产业实现新发展。

3.建设信息产业强市。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130亿元,年达170亿元,年达230亿元,培育超百亿元企业不少于1家,超十亿元企业不少于5家,超亿元企业不少于20家,初步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光伏电池产业基地、电子产品制造出口基地。

三、重点任务

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发展光电技术和现代信两大主导产业;扶大做强新型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两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应用两大新兴产业,快速扩大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发展实力。

(一)突出发展两大主导产业。

1.光电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基础材料、光伏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研究开发大面积超薄硅片、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技术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加快发展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所需的逆变器、控制器。积极引进雅图电视投影项目、等离子显示(PDP)模组和终端生产项目、发光二极管(LED)封装和引用等项目,培育发展新型光电技术产业。到年,形成产业规模不少于100亿元。

2.现代信产业。将手机信产业现代信产业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依托骨干企业和核心项目,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以产业高端化、一体化和规模化为方向,推进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注重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链培育,初步形成以自主品牌为龙头,“玻璃纤维——覆铜板——线路板——线路板表面贴装——手机等讯设备”为主要的产业体系,手机摄像头、液晶板、天线、接插件、模具设计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发展第三代移动信设备,吸引大型信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开展新一代移动信等后续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将建成国内先进、省内较大的现代信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产品扩散基地。到年,培育发展手机整机交付平台企业6~10个,手机零配件和软件辅助企业15~20个,形成产业规模不少于50亿元,为今后手机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扶大做强两大特色产业。

1.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壮大微波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晶圆片、晶体管、计算机键盘等已有产业;发展泡沫镍动力型电池、地铁电池、航空电池极板、数字电台配套氢镍和锂离子蓄电池组、锂离子动力型电池产业;培育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电子调谐器产业,引进元器件电子材料产业,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至年,形成产业规模40亿元以上。迪皮茜电子有限公司微波器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要超过20%。

2.仪器仪表产业。加快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电子式三相线有功电能表系列,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系列,电子式单(三)相多费率电能表和新型智能电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业务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扩大防爆电器产业的生产规模,提升部级防爆电器产业基地影响,保持防爆电器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年,形成产业规模30亿元以上,其中电子生产的“牌”、“KD牌”智能电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2%,并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技术认定中心。

(三)引进培育两大新兴产业。

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推进软件园建设,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强软件产业招商,主动接受、、沿线软件产业的转移;加强产品开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中间件的设计和产业化;发展数字设计业,培育动漫和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不断提高我市软件产业水平、创意产业水平和服务外包水平。

2.信息技术应用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围绕海洋、船舶、机械、纺织等领域需求,加快开发适应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需求的新技术,重点发展船舶电子、测功器等优势产业,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大力扶持电子标签、工业控制等产品的开发和标准研究。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流、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四、对策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基地,规划在路以南、南路以西、锦绣路以北、路以东0.5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电镀中心,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线路板生产的功能配套区。规划在路以南、以西、以北、路以东1.5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搭建发展平台,重点培育手机信、软件和服务外包、光电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

(二)推动自主创新工作。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软件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市场化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建立评估机制,采取拨款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企业和软件配套企业落户,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在现代信设备、电子元器件、自动控制设备等领域,围绕需要攻克的十大关键核心技术、准备实施的十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与重点技术依托单位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建设研发平台,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专利申请的补贴力度,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培育10~15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强功能配套服务。加快电镀中心建设,为线路板、精密电子接插件等现代信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切实把环境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最好的环节中,为重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提供排污指标保障。制订和落实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海内外中高级人才落户、扎根、创业,为电子信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拓宽融资平台,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银企合作,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提高电子信息类产业项目用地计划的“点供”比例,引导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提供优先用地保障。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环境污染 产业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7-01

电子信息产业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硬件产业,也就是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另一类是软件行业,是为硬件运行提供服务的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也是加快传统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产业能以较低的能耗创造较高的收益,因此被很多地区大力扶持,但高能产业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未曾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就是一切以最小生态危害为基础,尽量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尽可能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原理作为企业生产的指导,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遵循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规律。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另一目标就是使产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等手段的运用,使产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产业物质消耗及污染品的排放量。

2 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现状

2.1 国外产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作为一门应用型科学,产业生态学兴起时间较短,但涵盖学科范围较广且综合性较强。人们最早在1969年提出了产业生态的概念,是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艾尔斯提出来的。产业生态学概念提出后,人们就意识到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根本无法实现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于是,人们不断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绿色技术的开发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等问题,并逐步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软件行业核心技术的开发。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国外公司都将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品回收利用当成重要问题对待,而且相应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也较为完善。美国、加拿大等地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和发展较早,迄今存留的多为生态工业园区,资源利用率较高且产生污染较小。由于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都较为雄厚,因此他们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某些产业甚至能达到100%的产品后和再利用。在电子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方面,一些欧美国家也都有了成熟的资源利用体系。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能自觉的按照产业生态化市场机制完成。

2.2 国内产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我国产业生态化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当时主张将产业生产与大的生态环境融合,尽量实现物质、能源转换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研究,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05年才有15个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而且对生态化的本质都没能很好的认识,只是将园区建设中心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利用方面。

在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的理论层面,袁增伟等于2009年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的污染问题,也对产业供应链的生态化管理有一定的研究和阐述。阎兆万于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应逐步形成能系统解决产业活动同生态、社会和资源关系的节约型结构体系,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另外,高丽霞在其文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模型设计的方式发现废弃物处理问题在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环境效应方面的重要性。另外,高丽霞与蒋国瑞的一篇文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中也通过对物质流的研究发现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3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展望

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的将减量、再利用和资源化作为生产原则,并依法严惩环境污染危害较为严重的企业,比如说可以根据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税收标准;其次,在新形势下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要求要放在首位,制定向国际化形式看齐的生态化发展规划;再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利用公众的消费意识和舆论压力规范企业的生态化行为,或者说利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最后,建立电子垃圾回收的激励机制。现在的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比如说手机的时候一般都只有两年的寿命,使用完毕后一般都是闲置在家中,不能妥善处理。若政府能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回收制度,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对于企业生产的生态影响问题在产品设计及产品生产过程中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也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来完成自己的设计目标,对于生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的生态化要求都能很好的完成。国外生态园区的建设都能从较深的层次上依据生态化化理念进行,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企业生产生态化问题上,我们首先应建立良好的生态理念,然后技术环节上积极的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争取早日制定完善的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回收等一些力的资源利用体系,促进行业的生态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袁增伟,毕军.产业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刘铮,刘冬梅.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李志明.2001―2002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方产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理论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统一化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在顺应国际局势的潮流中不断地进行着转移,一些地方的经济也由原来的集体带动逐渐的演变为全球产业网络的嵌入式,因为小部分的集群角度去分析产业领域的竞争以及发展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为了及时掌握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在全球网络的整体下去探究整体产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集群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注意发展的动态以及影响因素,此外还要根据外界资源的利用将一些区域产业的外部资源有效的运用到全球产业网络的经济发展中去,一部分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为地方的集群发展提高有效的宝贵意见,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提高地方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并根据地方集群产业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其提供一个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研究视角。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将地方的集群产业集中起来形成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研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地方集群的方案,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理性的看待当下国内的电子信息发展的形式,并在全球价值链中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实际条件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将要面临挑战进行准确的分析,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方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对当下的电子信息地方产业集群进行一定的升级,使其符合当下的经济科技发展,并且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电子信息地方产业集群。 地方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日益增长的全球化发展中地方产业集群也即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所以将地方产业集群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去对当下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全球价值链理论与现下电子信息地方产业集群相结合不仅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创新的作用,对国内电子信息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研究以及引领其逐渐与现代化经济相结合提供了适合全球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案。

2全球价值链理论价值分析

2.1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定义以及发展模式全球经济链存在的意义是要通过这个途径实现商品之间生产以及后期销售回收的连接,即保证商品可以自原料到生产成品销售都有相应的网咯组织进行宣传以及销售,最后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价值利润分配。在当下无论是前期的生产销售还是后期的宣传都要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以便于保证前期设计的高质量,后期销售的高利润,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产品增值活动,所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当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创新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的管理也变的尤为重要,首先,对不同的人群来说管理制度具有不同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先前有人认为全球价值链的管理是对地方产业集群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和谐的进行价值的创造,认为这种全球价值链的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产业经济参数的制定以及地方产业集群的执行制度以及对当地产业集群的监督制度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并通过相应的组织进行价值的协调以及管理。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对全球价值链的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们眼中全球价值链的管理需要在保证地方产业集群发展顺利进行的同时进行参数的规划以及参数的整理,在确保生产参数可以与所获得的利润的成正比例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全球价值链的管理实现产品与利润的合理化分配。

2.2全球价值链理论治理的主要机制全球价值链的管理关系到全球产业经济链的发展,首先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并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合理分工,使其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与各国合理联系,从而在推动地方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全球化发展,根据产业链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在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的同时实现各产业之间的一体化,摆正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不断寻找适合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式,在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增长。

2.3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使产业集群进行创新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方面的技术也在随着不断的升级创新,以便于适应当下科技的发展,经过各个过程升级的情况实现地方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从而通过增加自身优势的同时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首先作为产业的第一道工艺,生产对一个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装置进行一定的改造升级,在利用当下资源的同时实现产品的高效率高质量,以便于在前期达到超越打败相同产业对手的目的。其次对产品功能的升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产业链之间相互联系转化的功能可以保证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类似于创新的升级,为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不同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地方产业集群进行不同的升级管理,将地方产业集群与其他全球经济产业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便于在实现产品外在升级的同时实现产品内在的升级,为产品的销售生产提供不可估计的优势,此外我们还要积极的与全球价值链进行沟通,在确保网络完好的同时实现地方产业集群价值的体现。通过改变地方产业集群利润的同时达到提升全球产业集群利润的目的机制。

3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析

3.1当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随着当下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各地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快速的进行着生长,尤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在此地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并与深圳东莞等一些电子发展前沿的核心城市形成一个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智能家用电器这些高科技产品,占据国内的一大部分电子信息市场,尤其是深圳东莞这两个地方聚集了珠江三角洲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计算机产品制造,其中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最早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每年为社会生产大批的计算机内部零件为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最核心的使用零件,它以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连接的发展模式大规模的进行IT行业的发展,并通过与大小企业的合作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和谐生产。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国内电子信息商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为国内的一些地方进行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制造,主要以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主,为上海江苏等地提供了大量的集成电路。此外还有环渤海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都对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对三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如图1。

3.2全球价值链理论基础上电子产业链的构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含非常丰富的一些高科技产品集群,比如微电子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同时众多的电子方面的集群集成了一个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服务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链,为国内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非常巨大的科技支持。为了更好的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管理,我们应该将电子信息集群进行有效的分类,首先基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微电子以及光电子产业这些等级较低的电子信息器件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在高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产业集群为电子信息集群的核心部分,以保障计算机等高科技智能产品进行有效快速的运行,最重要的是信息应用产业集群,在这一领域既可以检测前两个领域的生产具体情况,也可以在大的网络平台实现电子信息的具体使用并获得相应的利润,为各个领域之间的发展提供了连接桥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图表的方式说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框架,如图3。

3.3电子产业价值链的意义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目的是为了将产品的研究以及生产价值发挥到最高,在全球价值链下,我们可以根据芯片与整机技术使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发展达到最高的技术水平,随着全球竞争不断的增加,只有掌握计算机等高科技核心技术才可以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前沿。将全球价值链与劳动以及技术相结合,在良好的生产技术的同时实现劳动工作经验的积累,从而为元器件的发展以及新的电子产品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使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升级。

3.4电子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以及治理机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与企业等级制方面的经济联系模式,即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殊现代化轨迹,并且根据价值链的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所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治理对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方面产品的开发以及生产销售具有提高竞争力的作用,这种无形的竞争力可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生产产品。当然不同的地域应该寻找不同的管理机制,我们对国内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了对比,如图4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与IC的组装以及制造为主,在珠三角洲应用的是企业投资的出口的方式进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升级,而环渤海应用的则是人力技术方面的积累,用这些技术优势吸引外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从而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研究分析可知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一步步的进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从最初的动力资源到后期的核心部分再到最后的产品销售,致力于实现既有生产力的驱动也有采购方面的驱动效应,实现具有中国现代化特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

4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与改进

4.1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理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当于小小的河流汇成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海洋,而汇成海洋的路线则是全球价值链,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球电子信息产品从产品原料开始到最后消费者获得电子产品的价值在一个大的经济系统中完成,形成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基础下实现各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此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由原来的分散性到现在的聚集性,形成了各个电子产品生产环节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步发展的生产网络,而作为劳动力较多的中国只是承担着大部分的电子方面的产品组装以及营销的角色,所以为了使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电子信息发展的方案,掌握电子信息发展的核心,为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4.2对现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改革升级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前提是要具有特色发展的地方经济,我们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势发展一些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地域产业,以便于根据自身商品的优势提高商品在国际化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稳定的出口,实现与国际方面的有效交流,在一定方面增加了地域的经济能力,实现不同地域企业方面的交流,其次,我们应该根据现代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创新升级,在保证可以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竞争优势,并较快的进入到电子信息生产的竞争轨道中去,及时对弊端进行改进,比如生产方面的单一性会使电子信息方面的产品失去一些具备的功能,失去设计的本意,同时锁定效应会使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的竞争力变得脆弱,再加上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是大部分产业只追求最大的利润化而放弃了产品质量的问题亦或是只追求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而失去了设计产品的原意,以至于使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升级在一定方面可以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以往局面,根据不同层次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在一定方面上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局面,首先,对以往的工艺流程进行一定的升级,通过应用当下的高科技系统对原有的电子生产体系进行一定的重组结合新技术的情况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其次对以往的电子产品进行升级,通过提高电子产品的档次以及品种使电子产品在增加功能的同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通过低价高质量的情况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最后产品功能以及链条升级可以使电子信息产业在获得地域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产业链条方面的转换,从而更好的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连接。

4.3对改革后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考察总结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升级考察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创新后的效果以及收益,更多的是经过此次升级增加改革创新经验以便于可以较好的实现下一步的改革升级,比如一些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改变以往的单一发展在每个电子领域都涉猎一些,在保证自身优势不变的同时实现各方面都可以生产,从而在一定方面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在主要研发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部分研发职能的情况以便于与其他电子信息产业进行有效的交流。但是有些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能较好的与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有效的交流,没有明确自身的优势以及核心工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考察了解并且改正的问题。

4.4电子信息产业群创新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方面产业集群的转化,一些产业集群转换过程中利用地域方面的优势实现生产力的增加,通过对管理方面的优化实现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实施以及价值的创造,而在当下因为国内无法掌握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核心技术,以至于在技术方面难以进行一定的升级创新,因而出现了一定的受制于人的情况。

4.4.1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要依赖外企的作用而形成自身的电子产品,缺乏自身创新的能力,在依赖外企的情况下是一大部分资金用于依附外企使用,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不仅失去了大量的资金还失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独立的进行投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较好的实现产业与技术的升级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在技术方面以及管理方面实现自身的发展,将依附资金用于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研究资金,实现低利润高品质的产品输出。

4.4.2在当地扎根发展与民众的协调问题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不仅仅受制于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技术方面,还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些有辐射的电子产品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地方进行生产,同时在地理方面我们也应该选择交通便利,资源发达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相应的沟通协调,以便于可以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当地居民进行相应的地域补偿,其次,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任用居民进行工作招聘人才进行技术方面的学习,既为居民提供了工作,又增加了技术支持,同时实现了电子信息集群的独特资源以及相应的竞争优势。对全球电子信息集群的价值链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4.3联系网络方面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集群集聚现象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普通,虽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在各个产业之间仍然没有形成协调合作的能力,企业之间没有任何方面的联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小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却不能使整个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全球价值链理论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升降与发展,我们应该将各个小型企业集群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增加各集群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各个电子信息企业集群的相互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5结语

为了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全球价值链的低层次升级,我们应该对国内三大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学习外企的价值性关键环节,此外我们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摆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企的依赖性,对相应的人才进行集群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的增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能力,在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升,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张福康.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研究[J].探索科学,2016.

[2]孙国荣.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

[3]郑昕.中国在电子信息产品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4]黄晶磊.电子信息产业全球价值链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5.

[5]徐永鑫,吕玉萍.全球价值链理论视域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转移的研究[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

[6]冯德连,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策略[J].江淮论坛,2017.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8篇

1.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化,产业体系也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1.具有较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政府的扶持力度较强;2.具有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明显的集群效应;3.产业规模不断的扩大,发展速度较快;4.产业结构合理,拥有明显的优势领域;5.各个企业创新工作很到位,整体水平较高。

1.2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了多次改革之后,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欠缺系统的管理制度,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通用技术研发体系;电子信息产业没有完整的服务支撑体系,“产学研”的落实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缺乏科研、企业及政府等机构间的合作,没有实现集成创新和资源共享;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因为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原因,没有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创新张占据的地位不高。电子信息产业中缺少关键领域的核心和专利技术,创新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关键性技术,就很难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来进行研发,此外,有些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制成功后,因为没有机会和渠道进行推广,也就不能发挥其作用。首先,大量资本的投入是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创新的基础,缺乏充足的资金就无法保障创新的进行。其次,企业在引进海外人才的方法不恰当,加上缺少创新的奖励机制,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无法吻合,人才不合理的分布等原因都造成了缺乏技术型复合人才的现象,不能为创新奠定基础。

2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个领域,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求科研机构、院校、企业以及政府等多个社会组织相互沟通和协调,将资源进行分享,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创新环境。

2.1建立系统的产业自主创新体制

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大,很多创新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企业在创新时要加强对技术的吸收和转化,利用“产学研”来建立完整的服务支撑体系,通过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充分的利用资源,从而使专利技术产业的转化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2完善自主创新政策

首先,可以通过风险分摊机制的方式来对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风险性很高,所以阻碍了很多企业进行创新,政府一方面可以指定相关的税收政策开鼓励创新发展,减少了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像投资基金的融资渠道来支持企业。其次,要加强创新基础环境的建设,改善创新条件。企业通过创办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创新理念进行推广,让创新意识深入到群众中,并积极宣扬成功的创新例子,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文化氛围。

2.3对产业进行细分,分层次的进行开发

对于技术薄弱的领域要强化技术开发,在不断的技术改造过程中积累经验,然后创新。而具有优势(如移动通信)以及潜在优势的领域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结合自己的资源进行集成式创新发展。在对不同领域进行由模仿学习到集成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创新开发时,要注重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总结

基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只有通过建立系统的产业自主创新体制、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对产业进行细分,分层次的进行开发等措施才能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9篇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时机正好,但是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起步晚,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软件服务能力弱,这些都是摆在广西眼前不争的事实。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十二五”计划,其任务非常艰巨。根据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电子制造业要突破12万亿元,软件业要突破4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还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而广西在“十二五”期间,应该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提高产业增长速度。到2015年时,要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更为优化,形成“一区二带”的产业新格局。为此广西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1政府的支持

政府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起到了方向性、绝对性的作用,广西政府应该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对广西经济的重要性,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进行支持。要加大投入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需要的经费,加重资本支持,显示出政府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释放正面信号,指明发展方向。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头企业与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对大型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奖励政策,提升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企业创新的热情,从而带动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步步升高。广西政府要从一系列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创新氛围、人才培育、国际间合作等多个角度,扶持和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1.2找到适合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位于广西北海市工业园区内,2009年正式开园。是广西目前发展非常成功的电子信息园地,采取“立足高端,构建产业链,打造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发展战略,打造了多项电子主导产业,如整机、储存、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等等,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大开放的良好机遇,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生态、人文、环保、绿色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归结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的成功,可以借用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海华的原话:“中央企业搭台、地方政府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唱戏”,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将这些企业连结起来,成立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地,创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利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生产的聚集,而后逐渐建立主导产业,发挥市场竞争灵活优势,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地的服务与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由工业园向新城的转变。建设产业新城,是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行路径,这也是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可行性模式。实践证明,电子信息产业园模式是成功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十项第一产业项目填补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入园企业达90多家,用工达6000多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同时孵化了一批创业青年;电子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3年创业园区的社会经济产值达270亿元,充分发挥了广西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核心作用,将北海市打造为智慧型城市。

1.3继续实施七大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广西要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并严格落实“十二五”的规划,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入广泛的实施七大工程:新型计算机工程、新型电子软器件工程、通信产业化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化工程、光电绿色节能产业工程。现代新型家电产品工程、软件开发及服务工程,为此大力发展新一代的新型平板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数字家庭、网络通讯设备等新的信息技术,努力使电子信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扶持和培育一批能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大企业,支撑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1.4提高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人才短缺是制约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突破人才的制约,就必须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人才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更优秀、更活力的新鲜人才血液。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能培养人才,更多的留住人才。首先。要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的范围;要鼓励高校与电子信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将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输送到高校,提升现有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将高校生输入到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实习或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优化人才能力;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晋升的一系列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生产与科研积极性,从而留住人才。

2、结语

21世纪的社会发展已经愈来愈多的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驱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火车头,滚滚走向未来。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都较低,都需要不断增强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直不容乐观,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必须找出正确的适合自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模式,加强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加强战略规划,培养更多卓越人才,将广西打造为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优化广西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广西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

电子信息产业范文第10篇

关键字: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先导型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各方面能力都较弱,因此就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加强对外技术合作、提高创新管理能力等,以此来推动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避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方面受制于人。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2.1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

当前,我国一些电子信息企业所拥有的留存资金都是十分有限的,在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不断扩大与更新的情况下,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也随之不断增加,假如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仅仅为内部融资,那么将无法满足企业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由此可见,对外融资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直接投资、上市、银行、基金以及债券等都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问题。

2.2技术创新人才结构性缺失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力以及人才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我国有着不同层次的人才储备,这些相关人才不仅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还具有谦虚好学、不怕辛苦等积极的工作精神,同时在国外的同行中也的到了许多肯定,因此这种优势对于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相关技术人才面临的严重的流失情况。在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人才的竞争就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

2.3技术创新政策环境不够成熟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了诸多的保护以及引导,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特殊,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方面以及具体实施方面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自行摸索,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同时,政府的过多干预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3提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3.1解决技术创新融资问题

在电子信息企业开展兼并或者外部融资等活动的时候,应该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策划以及分析,将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量为大前提,以此来构建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其次还应该对各方进行积极调整,从而实现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的体制匹配度还不是很高,因此,政府就需要对货币政策所具有的传导渠道进行重新整理,不仅要对信贷政策做出相应的改善,还应该构建风险投资机制,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企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3.2加强对外技术合作提高创新管理能力

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还应该将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技术的合作创新上面。因此就要充分发挥出我们熟悉客户需求的优势,引进核心的技术,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并且要重点开发应用技术以及核心部件,从而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新产品。同时在具体的技术合作上面,我们应该不拘一格,采取各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合作的互利互惠。

3.3发挥产业集聚效用加快核心产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在区位上以及产品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布局,这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此外,推进结构调整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靠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作为,从而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核心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并且极为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就需要清晰地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转变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爱萍.美国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及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14(03):72-78

[2]王琛,林初昇,戴世续.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地理研究,2012(08):1375-1386

[3]滕柳.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上一篇:环境设计教学范文 下一篇:空间环境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