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4:41:06

电子图书论文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电子图书的现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知识的学习却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这一种形式载体。石头、树皮竹板、动物的皮毛、纺织品、纸质等等都是人类逐步对知识载体的改造。这种改造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环境有较大的关联,与当时人类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方式相适应。而现代的电子图书阅览形式就是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的推广,促进了学多新兴化的科学技术。电子图书是一种现代科技背景下因运而生的知识阅读的产物。它蕴藏于多个现代电子产品之中,如手机、电脑及专业的电子阅读器等,以PDF、TXT、CHM、EXE等多种形式出现,以其信息量大、内容形式多样、交流分享便捷、检索快正在逐步成为代替纸质书本的新式的知识载体。这是对人类长久以来习惯于纸质书本的一次重大改革,尽管现在纸质书本仍旧是大多数人对于知识记录和了解的媒介,但是电子图书的份额也在一天天的扩大,各社会群体如图书馆、高校等都会购买相当大数量的电子图书、期刊作为学习的工具。总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与人的密切交往情形来看,电子图书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前景。

(二)与界面设计联系

从1998年开始,国外就不停的对电子阅览器进行研究开发,LIBRLE、Readius、Kindle等电子阅览器陆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来,电子图书随着科技的进步迅速开进了现代人的视线中。发展至今,电子图书已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有惊人的发展。现市面上有多款电子阅读器及相关的阅读设备软件提供给现代人,它迅速发展不仅是跟随着科学步伐,其中也包含着现代审美对其的改造。电子图书界面艺术设计就是平面设计师们对电子阅览器的功能与形象美化设计。

二、电子图书界面设计视觉传达与应用

(一)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是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与人的视觉信息传递中比较重要的部分。给人以鲜明的视觉体验,通过一些习以为常的认知想法,向人传递着想要表达的讯息。它不仅代表了现代人对于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的欣赏,在功能上也是为传递不同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电子图书界面设计在色彩的选择上必须要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否与传递的内容相符、是否会造成人眼部的不适、是否适应界面的布局等情况。电子图书种类多样,包罗万象,对市面上所存在的纸质书都有相应的收录,这就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期刊、报纸有大不相同的色彩视觉要求。如对于一些中国古代传统国学文化的书籍,在设计其电子图书界面时,就要考虑到该类书籍的读者群体,不能运用太过鲜明艳丽的颜色来搭配文字与图片,造成观者产生观看此书时的违和之感,而采用传统的黑白色或者古朴的黄色作为界面颜色,则会减少读者不适应,增加一份纸质书本的亲切感,也比较符合书中所描述的内容。反之,在对于一些比较年轻一代的书籍或娱乐性较强的杂志期刊,则可以根据现代色彩搭配的审美情趣来选择相对大胆跳跃的颜色,展开视觉上的风暴体验。此外,追求眼部的舒适度也是色彩搭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现代人因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近视的人数普遍的增多,是现代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一个弊端。所以在电子图书界面设计的色彩选择上,当观看一般的书籍时应当有一个相对保护视力的色彩搭配,作为电子图书界面色彩搭配中的常用配色,文字的大小也要进行科学的测量,让眼睛随时保持在一个柔和、轻松的阅读状态。

(二)人性化切换方式

尽管电子图书俨然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用来“读书、看报”的新型工具,特别是在倡导“终生学习”观念的现代社会中,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都不乏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平板观看电子图书的场景。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的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纸质书本的习惯性阅读方式,这就使得现代电子图书界面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保留下来的阅读习惯,提供人性化的界面艺术设计为其服务。如人在阅读时都会有对信息分层次接受的概念,且多习惯于从左往右的观看方式,对知识的接收有个先后的次序。且这样一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阅读方式,也就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所总结出来相对比较合理的视觉流程,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磨合修正。书上说:“合理的视觉流程应该是在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逻辑一致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主次来确定各元素的顺序,并通过精心的安排引导读者”。所以在设计电子图书界面时,保持视觉走向的自然、舒适很重要,这不仅关乎到读者个人的生理感受,也对其心理方面有一定倾向的思维暗示。平面设计师在进行界面设计时,遵从这样一种视觉规律,选择书页翻动、上下滑动等方式来进行电子图书的换页,就是想要试着去尊重长久以来养成的视觉流程,这样才能激起人对电子图书产生莫名的亲切感、熟悉感,打破人在使用机器时的冷冰、距离。书页翻动的动作更贴近纸质书籍,带给人亲切、怀旧之感,上下滑动则使得观看电子图书时眼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应,充分的考虑到了电子图书在阅读时的视觉切换感。

(三)版面布局创新

相对比与纸质书籍存在功能只存在与传递信息的局限,电子图书功能要强大许多。首先在空间上一张700MB的光盘可以代替传统的三亿字的纸质图书,这就为我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纸张与空间,减少了关于木材的砍伐,有益于环境的维护。再者,电子图书在排版布局上也比纸质书籍拥有更多的选择。如现在电子图书界面中常用的网块状的布局构图方式,能充分的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个板块结合起来,采用相对比较容易更换和变动的排版模式,对电子书的视觉表达上体现更加新颖、灵活的感觉,并符合时展的气息。在对界面的布局上也要充分遵守人眼的视觉习惯,调整适合阅读的布局模式。人在阅读书籍时,会有一个有趣的视觉变化,当人眼观看至书中的上部分和左部分会产生轻松之感,而下半部分与右面部分则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在对电子图书界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心理与生理各方面的问题,发掘合理的安排上下的距离的方式,适当的留白,不要造成人眼的压迫,调整最佳的视觉布局。

三、结语

电子图书的普及为现代人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为平面设计者们带来了新的艺术设计形式的机遇。在高科技技术产品的支持下,设计师们更能将心中的所思所想融入到电子图书界面艺术设计中来,将视觉的美观舒适与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在使用电子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书面知识的提升,也能感受到人与物体、人与空间的联系。相信电子图书的界面艺术设计在未来科技的推动下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2篇

1.1操作方便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操作方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电子图书方案管理无论是增加还是删除都非常容易,并且删除后的信息不留任何痕迹;第二,电子信息准确性较高,因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检索操作非常简单。

1.2传递快捷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综合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其传递速度完全不受时间和地域因素的影响,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快速递将档案信息传递到需求者手中。另外,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还可以从一个终端向多个终端传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状态。

1.3复制时不容易丢失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复制后不仅清晰度保持不变,还不会出现纸质档案管理中出现几遍、信息丢失等问题。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处理,电子文件在复制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保持原本的特性。

1.4表现形式多样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图形、文字,还是声音、影像等网络信息都可以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并且,这些信息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互相搭配都可以形成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

我国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图书档案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社会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等。笔者结合多年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经验,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做了简单介绍。

2.1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存放空间安全

电子图书档案的存放环境是保障其信息安全可靠的基本保障,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环境保护。电子图书档案的环境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以及存储工具等,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温度适中的同时,还必须安装抗雷、抗电击以及抗磁场力等设备。另外,为了保证存放空间的安全,还应该对存储的电子图书档案进行备份处理,最好选择多个位置储存。最后,定时检查存储工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2.2加强管理制度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储藏的安全,必须根据电子图书管理的实际状况,加强管理制度设计。在进行电子图书档案的编制工作时,应该专门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参与电子档案编制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整理电子档案,尤其是档案的归类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以档案的级别作为归档的依据,确保各级别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归档处理。最后,电子档案编制结束后,必须交由领导检查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存储。

2.3加强系统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的读取安全,必须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管理设计。很多时候,电子图书档案的信息安全性不够高,主要原因是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是有人而已破换管理系统。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可以对电子图书资料进行加密设计,为了防止破译,密码不能太简单,最好定期更换密码,确保信息的安全。另外,根据需求设置访问权限,杜绝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信息等问题产生。最后,定期对系统进行维修保护,有的网站因多种原因会出现系统漏洞,这时候应该加强防火墙设置,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4加强人员工作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通过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人担任电子图书管理工作,为电子图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之,电子图书档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为了保障电子图书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在明确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的前提下,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管理制度设计和系统管理设计等,促进我国企业或单位的快速发展。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3篇

1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的存在问题

电子图书采购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2009年全球图书市场约为750亿美元(电子书占3%,约为24亿美元),到2013年预计全球图书市场约为793亿美元(电子书占16%,约为127亿美元)。在学术图书方面,在2009年,全球图书约为127亿美元(电子书占10%,约为13亿美元),到2013年预计全球图书市场约为134亿美元(电子书占28%,约为37亿美元)[1]。国内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组团采购外文电子书库为例:2009年通过CALIS组团的有E-brary、Netlibrary等7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占整个CALIS引进数据库的6%。2013年组团的电子书数据库增加到12个,占整个CALIS引进数据库的9%。目前国内高校在电子图书采购方面主要包括了国内的电子书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国外的电子书数据库:Ebrary、MyiLibrary、Netlibrary、Ebooklibrary、Safari电子图书、Springer在线电子图书、EEBO(早期英文图书在线)、Wiley在线电子图书等。订购模式是以数据库采购为主,单本选购为辅。针对目前采购电子书的方式,笔者认为还存在如下问题:

1.1电子图书采购过分依赖采访馆员的经验电子图书采购主要还是以采访馆员为主,读者为辅。现行主要采购流程还是数据商发纸质或电子订单选书,部分图书馆为了便于读者参与选书,通过软件或网络将书目放在网上,让读者来选择和推荐电子书,但现实情况是读者很少参与。由于提供备选的电子书清单量大且只能看到少量信息,很难判断电子书的内容是否是真正所需要的,同时采访馆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通常只能依据电子书的学科类别及经验来选购电子书,因此,很可能产生选购资源与读者真实需求脱节的现象。这种采购流程会产生2种不利结果:一是读者需要的电子书没有购进;二是购买回来的电子书大量闲置。浪费了有限的经费还占用了服务器空间。

1.2电子书挑选中的常见问题传统选书往往依据供应商的书单进行判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图书的主题与分类不统一,各家数据库商往往采取自己的分类和主题标引,同时中文书和外文书很难在分类与主题标引方面进行统一,采访馆员在选书时,会遇到无法通过学科准确挑选自己所需电子书的情况。(2)电子书识别的字段缺失或错误,各数据库提供商在ISBN方面不统一,特别是一些中文电子书还在ISBN中混有汉字或特征符号,例如:书名后增添“上、中、下”,或“1、2、3”来进行差异标识,另外还有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的错误,国内许多高校虽然可通过SQL或Access等一些软件进行选书,但由于书目字段不完整或错误,所选图书结果依然重复率高,造成资源重复购买。

1.3电子书数据库存在学科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国内高校订购的电子书数据库有多种模式,例如:(1)购买综合学术电子图书数据库整库,这种模式适合综合类高校,但是对于学科重点突出的学校,大量的电子图书将不匹配读者需求;(2)选购电子书数据库的某个专集或学科,这样就匹配了对学科的要求,但是同样存在学术图书馆购买了大量商业图书和大众读物、无法匹配学术研究的需求;(3)直接购买单本电子书,然后通过自建平台或租用平台进行利用,该种购买模式给与了采访馆员更大的操作性,但需要采访馆员的经验以及充分考虑学者和学生的需求,方能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1.4电子书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尚未形成成熟的业务流程来规范数字资源的采购验收。无论是按照购进的电子书数量,或是按照购进电子书的数据容量,都无法反映出电子书的实际价值,如果基于这些标准来判断电子书资源,那么就容易产生盲目追求数量,而忽略了电子书的质量,其中包括电子书的学术型、专业匹配程度、平台检索便捷性、内容呈现的质量等等重要因素。

2借鉴PDA模式采购电子图书

PDA也称“需求驱动采购”[2],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以及图书馆所设定的标准和参数,来决定购买电子书的一种资源构建模式。基本流程是:(1)数据库商根据图书馆的采购要求,其中包括学校的专业、学科发展、馆藏建设、资源去重、电子书的学术限定、电子书的价格限定等因素,向图书馆提供符合条件的电子书的MARC记录;(2)图书馆导入自动化系统,方便读者使用;(3)读者通过OPAC查询到后,可以点击链接直接看原文,从而触发了采购计划。通常在采购的条件设定方面,是由图书馆与电子书供应商事前协商达成的,部分电子书供应商也允许图书馆依据使用和采购的实际情况,对采购条件进行重新设定。通常设定采购条件会考虑阅读全文的时间、阅读的次数,例如:如果读者阅读全文5分钟内,不计算费用;如果累计阅读时间在5分钟~24小时区间内,按照短期租借模式计费,比如收取书价的5%~10%的费用;通过短期租借模式,一旦实际产生费用达到一定限额,系统可提示采访馆员是否决定购买,当然也可以设定到达一定金额后自动购买,在触发购买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某本电子书被访问的次数,例如某本电子书被访问了4次,那么就触发自动购买[3]。

3国外主要书商提供PDA模式的情况

十年前由NetLibrary将PDA电子书销售模式引入国内,近两年开始快速发展。现有ProQuest、EBSCO、IngramDigita和Ebooks等数据商向图书馆提供PDA方式采购。不同数据商有不同的PDA采购方式,主要区别在订购触发机制与订购类型,具体形式可由数据商与图书馆协商确定,与电子图书传统销售模式相比,PDA模式更加灵活。笔者对几家主要的数据库商进行了电话、邮件和座谈等方式的调查,另外查阅了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数据,获得了国外几家主要的数据库商的相关信息(见表1)。

4PDA采购模式的优势

基于PDA模式进行选书减轻了采访馆员在比较和论证资源需求方面的工作量,也可以建设一个基于实际需求的电子书资源库等优势。

4.1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采用按电子书库订购的方式,往往会产生大量使用量为零的电子书,而PDA模式基于实际需求,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同时也可以更好满足学校读者的真正需求,通过读者选购的电子书,也容易构建出一个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特色电子书资源,从而改变订购统一的电子书数据库所产生的馆藏趋同的现状。

4.2节省图书馆采购经费加州州立大学Fullerton’sPollak图书馆WilliamBreitbach与JoyE.Lambert开展的案例研究表明:通过PDA模式采购的电子图书平均价格是10.78美元(包括短期租借和购买),这个价格远低于订购电子书库与馆际互借的支出。最主要的区别是PDA的支出仅是花在了真实使用的资源上,而订购的支出还包括大量没有使用量的资源。如果单独评价购买的电子书(可实现永久访问),那么通过PDA模式采购的平均成本仅是73.93美元,与2008年学术图书采购的平均成本68.01美元也相差不大,考虑到仅是购进有用量的书,因此可大大地节省图书馆的采购经费[5]。

5PDA模式在我国的运行情况

PDA模式近年开始在全球的大学与专业图书馆得到采用,尤其是在美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PDA这种模式在我国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采购模式,只有极少的高校使用,主要是由于目前高校资源评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更看重纸本馆藏资源的数量,而对于电子图书算不算馆藏,还没有一个定论。目前主要的外文电子书数据库,如Ebrary、NetLibrary和My-iLibrary等都组团订购,团购价要比单独购买价便宜些,图书馆可通过参团以较低的支出获得庞大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因此较少利用PDA模式。而对于国内数据商如超星、书生等,他们为了谋取最大利润,不愿意提供这样的销售模式,另外也受制于技术的原因,不具备提供这种销售模式的成熟条件。

6高校图书馆实现PDA电子图书采购的注意事项

我国高校应根据国外经验,创新性的引进该种采购模式,笔者认为在采取这一采购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6.1要求更多的数据商提供PDA采购模式备选对于各个高校来说,随着国家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图书馆购买到能够满足读者需要和教学所需的图书尤为重要。目前主流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已经提供PDA销售模式,而对于中文类的电子图书,目前还很少采用这样的销售模式,国内图书馆应该通过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可以通过省级、区域图书情报中心,以及CALIS这样的组织共同推动更多的电子图书供应商提供这样的销售模式。

6.2与数据商制定适于本馆的PDA采购机制由于图书馆使用PDA模式与之前的采购模式完全不同,订购或者购买通常是先付钱然后使用,而PDA则是先使用或因为使用而购买而产生的支付。因此馆员在安排PDA模式的时候,馆员需要重点考虑几个情况:(1)加强校内的PDA模式宣传和培训,由于该模式是基于读者决策的采购模式,是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重要转型,读者在使用这种模式前,需要充分了解,方能正确的利用这种模式,参与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工作中来;(2)馆员在获得电子书商提供的备选MARC记录后,需要按照学校的学科发展特点、电子书的研究价值、电子书的售价等因素过滤出合适的MARC记录,然后上传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确保读者在符合要求的电子书清单中进行挑选。并需要依据馆藏的最新情况及时更新上传的备选电子书信息;(3)在短期租借和PDA触发购买方面,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考虑到外文图书的价格通常比较高,如果一些用户随意进行点击、浏览、下载等操作,都可能会产生费用,因此需要安排适度的控制和提示机制;另外,针对学校的用户,如果按照PDA采购模式,那么就是将一个本科一年级学生和一个学术权威的信息需求放在了同一标准,这样的安排同样可能导致选购的电子书表1国外主要数据商提供PDA模式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商EBSCOProQuestIngramDigitaEbooks资源量30万种电子书、8万种有声书(2012年5月数据)25.6万多本图书,其中大多数学术出版商(2012年5月数据)30万种电子书(2012年5月数据)9万种电子书(2011年数据)触发机制首次访问为无需付费的预览,包括所有电子书功能(如打印和复制、粘贴);第二次访问触发永久许可,费用因单用户或多用户访问而异向图书馆提供免费的MARC记录,阅读一本书超过10分钟(连续阅读)或5次拷贝、将启动购买行为,管理员可设定触发条件、权限和经费总额首次点击时只开放阅读功能,二次点击时,全部功能激活,该电子书计入购买帐户,管理员可设定权限和经费总额所有图书都可免费浏览5分钟或若干页(如10页)内免费,管理员可设定触发条件购买选项两种购买方式:1.永久访问模式;2.年度订购模式两种购买方式:1.短期租借;2.购买与永久访问两种购买方式:单用户模式和多用户模式。在预算范围内,读者使用过的一次以上的书目会计算在购买范围内。如超过预算,图书馆可随时终止此项目,已购买的电子书拥有永久使用权。三种购买方式:1.短期外借,即一次性的24小时外借(按次付费),费用大大低于购买价(如书价的5%);2.中介访问,读者浏览超过5分钟时需发邮件请求,由馆员审批决定购买或短期外借;3.自动购买模式,即基于设置的短期外借次数“触发”购买电子书数据库NetLibraryebraryMyiLibraryEbooklibrary并非真正需求,因此在触发的权限方面也应该进行区分,例如针对学校的重要学者、重点实验室等,应该给与高的触发购买权限;(4)需要进行支出费用的控制,例如,针对部分电子书在浏览5分钟~24小时之前,会产生短期租借费用,需要提醒用户,针对产生PDA触发购买的,需要用户向图书馆馆员发出请求,以保证采购电子图书是来自真实需求。

6.3可考虑以组团方式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参与到PDA采购中每个图书馆需要承担一定的经费,然后由各高校通过PDA模式选出适合的电子书,并将购回的电子书存放到同一检索系统,这样就保证了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学科发展方向相同的高校或是综合类高校,例如国内多家外国语高校可以组团进行PDA购买,这样各图书馆在控制经费的前提下,还可以获取到更多适合自身的电子书。这种模式比较类似于国内的PQDT-ProQuest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购买模式,PQDT购买模式是国内众多图书馆共同参与,各图书馆购买一定数量论文,然后上传到同一系统实现共享,从近几年CALIS数据库资源评价的结果来看,PQDT全文库连续几年都被评价为性价比最好的几个数据库之一,因此这种采购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借鉴该种模式,将其应用到电子书的采购工作中,并且结合PDA的购买触发机制,相信一定可以为各参与馆构建一个可共享的电子图书数据库。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4篇

1.面向图书馆的模式。

该模式采用典型的B2B商业模式。代表如Net-Library公司携美国国内众多出版社提供12万余种电子书,向全球8000家图书馆提供服务,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在内的众多世界名牌大学的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由图书馆购买,读者访问图书馆指定的网页即可阅读。图书馆可以指定购买哪一本书及其复本量。购买的每一个复本在同一时间之内只能供一个读者阅读。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把图书借出(Check-out),读完后再还回(Check-in);如果超过规定时间没有还回,系统会自动将图书还回;如果读者需要继续阅读并且此时没有其他读者借阅,可以重新借出该书。

2.面向个人的模式。

该模式采用典型的B2C模式。代表如Overdrive公司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个人读者可以直接到公司网站上选择喜欢的电子图书,并通过信用卡支付购买图书的费用,购买的电子图书只能在指定设备上阅读。此外,微软公司也是电子书的技术提供商,提供的电子书阅读器称为微软阅读器(MicrosoftReader),为个人读者提供服务。

3.混合模式。

该模式采用B2C和B2B混合的方式。面向个人读者和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借阅服务,如Libwise和Overdrive公司。除上述面向个人用户的服务,Over-drive公司于2002年推出数字图书馆服务,使用AdobeContentServer、MicrosoftDAS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系统,支持电子图书借、还操作服务。Libwise使用专利技术,支持复本控制模式。与国际上电子图书出版现状相比,国内电子图书出版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的方正阿帕比(Apabi)电子图书系统同时支持对个人和对图书馆按“本”销售电子书。目前,全国约有400多家出版社和方正合作进行电子书的出版,出版正版电子图书20多万种。

二、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新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用户可以在网上电子书店购买电子图书,或在图书馆借阅电子图书;用户对于短版书和断版书等提出了新的需求,按需印刷出版、即时发行等出版模式于是应运而生。

1.按需印刷(on-demandprinting)。

指按照用户要求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又称“即时印刷”和“闪电印刷”。按需印刷能满足零库存、即时出书和可选个性印书及印刷品一步到位的要求。按需印刷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读者购买图书以后才通过快印店进行印刷。为了保证出版社利益,需要解决版权保护的难点。用于印刷的电子图书文件应得到保护。数码快印店不能随便拷贝,快印店印刷图书需要得到授权,印刷的册数要有公正的计数机制,以便与出版社进行结算。按需印刷系统还要解决的难点是,通过流程管理科学地控制对从接收订单到快印店印刷的全过程,使数码印刷机能够直接输出装订好的、符合要求的图书。

2.即时发行模式。

电子图书的即时发行需要打通电子图书产业链出版、版权保护、发行、网络销售、电子图书信息服务等各环节,实现快速、顺畅的电子图书即时发行流程。电子图书从内容策划、定稿、发行、销售,直到最终送到读者手中阅读,期间需要很多工序。快速、安全、准确、批量地、传递电子图书是实现即时发行的技术难点。

三、电子图书出版中的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是电子图书出版发行面临的核心问题,涉及法律机制、技术保护措施、标准化等层面。通常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如下。以法律为手段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我国与数字化作品相关的主要版权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权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国际上与数字化作品相关的版权法规中较著名的有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DMCA)、欧盟《关于协调信息社会版权与相关权利的指令》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采用技术措施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国际上许多著名计算机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数字权利保护系统(DigitalRightsManagement,DRM)的开发并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著名的有Intertrust的DigiBox和RightsSystem、微软的WMRM、IBM的EMMS、苹果公司的iTunes等。目前的版权保护技术主要采用加密、数字权利描述、许可认证、数字水印等实现版权控制下的浏览、借阅和拷贝等使用权限。

四、结语

数字出版的核心问题在于出版运营模式及其对应的数字出版技术体系,重点在于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电子图书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形式,它简化了图书出版程序,降低了出版成本,没有“物流”和库存;就印数少但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出版来看,大大降低了出版社的经济风险。对于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的探索研究有利于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社的转型,有助于出版社完成内部资源的转化、整理和储备,有利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典阅读;图书馆;网络书评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8-01

一、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经典阅读的途径

(一)建立特色网络书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经典阅读服务

网络书评是新生事物,有关网络书评方面的文章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不多。图书馆应该从网络书评工作的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要注意网络书评基础理论的研究,突出网络书评的应用理论,做到精辟独到,切中要害,富有学术见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用以指导网络书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网络书评的发展是书评领域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也是经典阅读得以升华的保证。根据读者的性质特点以及馆藏等建立特色网络书评数据库,编制网络书评文献检索目录,方便读者查阅,为读者提供经典阅读服务。

(二)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书评大赛活动,推动经典阅读蓬勃发展

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书评大赛活动,如有奖网络书评征文活动,吸收广大网民参加,使得评书活动更有生命力,群众基础更广泛。每项网络书评大赛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选题一定要有话题性,要把读者的眼球吸引过来,把网络书评大赛做得有意思,引发读者的参赛兴趣。一本好书常常会好评如潮,跟贴评论数百甚至上千条,引起关注的人可达数以万计,激起更多的人争相阅读。比如,我院2013年4月举办“书香校园――网络书评大赛”活动,穿越群书数千册,收集到的网络书评作品上万条,读者纷纷将好书目“晒出来”,不仅包括《儒林外史》、《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还包括艺术、历史、政治等好书。那些内容新颖,质量上乘的网络书评作品受到读者的追捧和热评。网络书评将人类的阅读史推向心灵相通,知识共享,激情互动的崭新经典阅读时代。

(三)利用网络媒体扩大网络书评阵地,为读者经典阅读提供多元化平台

网络书店、读书论坛、出版论坛的出现,为网络书评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书评写作的队伍中。利用网络的便利,友情链接相关媒体获得网络书评,如《北京晨报》、《华商报读书周刊》、《济南时报》、《广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常州晚报》、《信息时报》等网络书评版都办得不错,可以开展多媒体阅览、网上咨询等服务,为经典阅读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网络等媒体的利用加大了读者经典阅读的辐射面。媒体是传播网络书评最好的渠道,通过媒体扩大网络书评阵地不但可以向读者介绍新作力作,还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了解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形成特色鲜明的经典阅读氛围。

(四)健全网络书评系统,提升读者经典阅读鉴赏能力

健全网络书评系统,为读者提供网络书评导航服务,并在图书馆网站开辟读者网络书评园地,开设如“经典好书排行榜”、“读者热读经典图书”等特色网络书评栏目,推荐被媒体和读者认可的高品质图书。鼓励读者参与网络书评创作,吸引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读者与专家之间相互交流,深入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彼此交流读书心得,重在参与,重在互动,重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的火花,重在推陈出新的过程,重在对读者话语权的尊重,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生态局面。有了评书热情,反过来促使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产生良性循环,从而提升读者经典阅读鉴赏能力。

(五)打造精品网络书评创作队伍,为经典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拥有人才优势,专家学者整体文化素质高,他们是图书馆网络书评撰写的精英,他们的网络书评作品更有公信力,常常受到热捧。馆员应成为网络书评写作的主力军,因为馆员熟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能够根据读者对象、个人的学术水平及专业来确定所评图书,针对馆藏文献进行更有价值的评价,最能赢得读者的信任。鼓励普通读者撰写网络书评,对于读者的优秀网络书评作品要予以奖励。要对网络书评书写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写作技能与水平,写出富有真知卓见的作品,为读者经典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经典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

图书馆领导应积极努力争取增加购买数字资源经费比重,通过购买网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来丰富馆藏电子资源,加快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建设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适应经典阅读的技术要求。努力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网络书评浏览导航,建立读者档案,关注不同读者的经典阅读需求,对于读者可能感兴趣的电子图书,通过电子邮件发去相关网络书评,满足师生读者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经典阅读需求。

(二)加强网络书评网站管理

网络书评的开放性,使得无论是名人亦或草根平民,都有话语权,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网络书评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书评作品良莠不齐,一些网络书评质量不够高,缺乏公正评说图书的作用,如时下某些图书经销商对流行书畅销书大力炒作,制造读点,宣扬功利主义阅读效应等。读者缺乏辨别能力,图书馆要加强对网络书评网站管理,根据读者阅读需求,择优推荐那些体现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思想的网络书评作品,引导他们读更多有思想深度的好书,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批判意识,提高人文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观,逐步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中一个较新的部门,是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internet,以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为特征的电子化、数字化,最终形成集电子型文献信息咨询、阅览、服务等为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随着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因它拥有各类网络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电子书籍、文献检索、情报收集等丰富的电子信息,立即成为了高校教学科研的电子信息服务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读者服务项目,这些现代化的服务项目赋予了电子阅览室全新的工作形式与内容,扩大了读者工作的内涵,同时也对读者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实现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

要了。

1 高校阅览室存本在的问题

1.1 电子信息量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其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上。对这种具有特色的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专业门类繁多,读者对信息获取不但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同时具有共

同性。

对于从事教学科研和高科技领域的读者,他们既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又需要了解和掌握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对专业数据库的要求非常高。

同时,对在校的学生而言,因许多公共课的电子图书要求是一样的,如英语考级、计算机考级、日常考试等,这些信息具有共同性,而这一数据库资源在一般的互联网上不可能得到。然而,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中这些电子资源仍相对缺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

1.2 读者有不文明的行为

互联网发展迅速,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根据我馆的调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常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94%,其中近24%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和上网设备,在学校宿舍上网,27%的学生去学校周围的网吧上网,49%的学生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上网。大量的学生涌进电子图书馆,在利用多媒体信息获得知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有些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和游戏,丧志,最终荒废了学业。部分制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有时访问一些不良或非法网站,下载信息和视频,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同时,电子设备经常遭到破坏,他们故意弄坏电脑、鼠标等,甚至发生偷盗耳机、鼠标的行为,有时他们在阅览室高声喧哗、旁若无人的打电话,影响他人学习。有些读者在阅览室吃东西,乱扔垃圾,破坏阅读环境。

1.3 管理员的素质不高

电子阅览室已经逐渐成为集电子型文献信息咨询、阅览、服务等为一体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电子信息服务中心。然而,很多管理却并没有跟上这一定位。安于现状的高校图书馆难以吸引人才主动加入。导致了职工队伍中照顾对象多,改行过来的人多,而专业人员少,复合型、跨世纪的人才更少的局面。[1]图书馆内部对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配备考虑得比较多的是“看好门,弄好机器”,他们很多人不懂得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电子信息意识淡薄,这导致管理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服务被动,素质偏低,缺乏做好电子阅览室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读者提出的一些计算机或网络类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对本校学科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科研需要的电子资料不甚了解。

1.4 设备陈旧、阅读环境较差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由于使用人员繁杂,使用的频率较高,读者经常下载文件、程序,易造成内存空间不足,容易感染病毒,设备容易老化,计算机配件被损、被盗情况,进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图书馆对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和更换,使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电子阅览室有时人声嘈杂,各种书籍乱扔,杂品乱放,缺少安静、舒适的上机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

2 对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2.1 增加电子信息资源量

电子信息资源是电子阅览室开展服务工作的资源保障。目前,我馆加强各类网络资源数据库、电子书籍、文献检索、情报收集等信息,不断丰富了电子馆藏资源,已经引进和自建各类中外文大型网络数据库35个。形成了以大气科学为特色,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多学科、多文种、多载体、结构合理的电子馆藏资源。同时,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完成特色数据库建设,如本科学位论文库、CASHL近200万条的特藏资源,使广大师生需有所查,将电子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根据2006~2010年5年的统计调查,电子文献的下载量由2006年的92.3万篇次,逐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达到了596.8万篇次,增加了近6.5倍。显然,这一爆炸性增长与增加电子信息资源量密切相关。今后,我馆应该重点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如本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开发专业或专题数据库、毕业论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同时增加公共考试如英语考级、计算机考级、日常考试、公务员考试等重要且常用的数据库,使师生能不断获得所研究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资料,从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校科研、教学的首要信息获取阵地。

2.2 加强电子阅览室馆员的自身素质

高校电子阅览室馆员自身素质亟须提高。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图书馆知识,而且应该具备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已发展到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OPAC 服务等,这就要求对电子阅览室馆员在计算机及网络方面进行培训和自身的再学习。只有掌握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懂得了计算机网络知识,具备了较强的网上搜索能力、信息咨询能力、数据库制作和维护能力,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满意、完善的服务。严格执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守则》《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须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使用规则》等,规范读者行为,要求读者严格按规章制度入室上机。管理人员应做到经常巡视,了解学生的上网动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禁止学生访问、黄色网站,一旦发现有违轨行为立即制止。另外,建立与读者交流机制.经常与读者沟通,并在图书馆主页上公布读者意见箱、常见问题集锦,及时获得读者所需的各类信息反馈并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2]

2.3 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由于使用人员繁杂,使用的频率较高,它的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主要在两个方面:病毒和破坏。

由于读者经常下载文件、程序,易造成内存空间不足,容易感染病毒,进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为此,管理人员时刻警惕计算机病毒的侵袭,牢固树立防毒消毒的思想观念,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更新病毒程序,安装杀毒软。同时,电子阅览室应该采用安装硬盘还原卡,可提供动态保护及时恢复硬盘和CMOS 数据。通过这些措施,将病毒或木马等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部分电子设备(如耳机、鼠标)经常遭到读者的破坏或偷盗。为了防止计算机配件被损、被盗情况的发生,可以将所有外配件连线打捆,计算机输入线固定在计算机桌上。管理人员做到经常巡视、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进行维护和处理。[3]从而保证计算机有较高的完好率。

3 结语

图书馆应针对电子阅览室运行的实际情况,利用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完善的服务,搞好读者管理、设备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使其具有安静、舒适的上机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周到的服务,保证阅览室良性运营和良好环境,使其成为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场所。

参考文献

[1] 于海敏.论21世纪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论坛,2004,2(1):106-109.

[2] 周锡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3):112-114.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阅读;社会阅读;公共图书馆

2007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一则消息令人瞩目:根据《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与人民网读书频道联合推出的“读者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我国读者的第二大阅读方式,达到24.5%,仅次于读书,超过报纸和杂志。另据报道,与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相反,近年来我国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6.5倍。而我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1.5亿。显然,一个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并重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面对网络阅读的浪潮,公共图书馆界却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许多人还在大谈网络对阅读的冲击、对图书馆的冲击,或者认为网络阅读是快餐式的“泛读”而轻视它,或者认为网络阅读分流了大量图书馆读者而抵触它。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网络阅读服务还极其有限,无法满足读者巨大的需求,以至于读者到公共图书馆网站阅读的比率很低。对于迅猛发展的网络阅读,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应当如何有效地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图书馆界对此应当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

1网络阅读的优势与局限性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并无本质意义上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文献信息的载体和阅读的方式,读网和读纸,只有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没有阅读内容的差别。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网络阅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内容丰富、检索便捷、互动性好、时效性强、共享性高、跨越时空、多媒体运用等。计算机的存贮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网络的连通又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机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多姿的图文声像信息,使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但是网络阅读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用时需要专用设备、权威性与可信度较低、安全性与保密性差、版权保护困难、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迷失、阅读选择困难等问题都是网络阅读不可否认的弱点。下面具体分析网络阅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1容易流于浅尝辄止的泛读

网络阅读是基于超文本、超链接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读者通过鼠标点击来翻阅、链接自己所需的阅读内容。由于网络媒体的漫游特性,加之网上读物多偏重于休闲性、娱乐性和新闻性,很容易使读者倾向于通俗和流行,网络阅读更多的不是精读,而是浏览和选择,阅读是快速的、跳跃性的,是快餐式的“浅阅读”,往往缺乏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1.2信息泛滥,容易迷失,阅读效率低下

互联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信息量过于庞杂。而超文本的固有特性使网络结点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每一结点上往往存在多个并行选择,频繁跳转加上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容易使读者迷失在网络世界里,偏离原来的阅读主题,难以发现真正需要的信息,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1.3有害的不良信息很多,容易影响读者心灵健康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侵害着读者的精神世界。不良信息包括颓废信息、煽动性政治宣传信息、网络色情、网络谣言、垃圾邮件、虚假信息等。读者上网阅读时,大量不良信息夹杂其中,如果读者自控能力差,鉴别能力弱,或是出于好奇不自觉地涉猎这些内容,长此以往,对读者心灵的健康成长将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诱发很多犯罪。

1.4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不足

总的来看,网络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监控和管理,且内容繁杂、混乱,缺乏规范,精度低,信息污染严重。而印刷型文献经过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因此,网络文献在学术和质量上很难与纸质文献的权威性、可靠性等同。

可见,网络阅读虽然拥有诸多优势,得以迅速崛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二者各有所长,应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存发展。有个比较经典的比喻:在阅读的世界里,过去使用传统的纸本书籍,如同步行,而网络出现之后,好比有了汽车。有了汽车,没有理由不利用这种交通工具的方便性,但也不表示每个人从此都不需要步行了。

因此对于读者而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适当地交互使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在进行文献检索或进行信息浏览时,我们采用网络阅读的方式是很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因为计算机检索快捷,且途径很多,甚至可以进行全文检索。但要做深入研究和潜心阅读时,就要采用传统阅读的方式,慢慢地、细细地、深入地进行经典式的阅读,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我们求知和阅读的目的。对于图书馆而言,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和延伸传统阅读服务,一方面则要积极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

2公共图书馆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的对策分析

面对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和网络阅读率迅猛增长的深刻变化,面对图书馆读者日渐减少和图书馆网站阅读率很低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漠视。如果不能顺应新时期读者的阅读需要,公共图书馆势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我国图书馆数量很少,馆藏量也很少,这种情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大的改观,加之图书价格又普遍偏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会阅读的发展。而积极发展网络阅读正是推动社会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电子图书价格低廉,并且网络阅读突破了文献利用的场所束缚、图书馆利用的时间限制、文献与利用者的地理间隔,因此积极发展网络阅读,对于社会阅读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可以缓解我国图书馆网点缺乏、基层图书馆馆藏缺乏的困境。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推动网络阅读呢?通过前面的分析,网络阅读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症结,一是缺乏精读,容易流于快餐式的浅阅读;二是网络信息资源存在过于庞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情况,需要读者进行较多的甄别和筛选。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富有特色的优秀网上阅读阵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阅读指导,引导读者在网上读好书、精读书,促使网络阅读向更健康的方面发展,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1切实重视网上图书馆建设,打造资源丰富的优秀网上阅读阵地

面对读者强烈的网络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的网上阅读服务明显滞后。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图书馆应当把网络服务与传统服务并重,打造资源丰富的优秀网上阅读阵地,打造真正的网上图书馆,而不仅仅把网站作为图书馆的一个窗口。

在网络阅读服务方面,天津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天津图书馆2006年开通了电子文献网上阅览“一码通”服务,面向注册读者开放公益性的电子文献。其后整体引进了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并与清华同方知网公司合作,建设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加入“一码通”服务后,读者不必到图书馆来,坐在家里或办公室,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方便快捷地阅览国内7600多种期刊、1000多种报纸和12万多册电子图书和300多家高校的优秀学术论文等数字文献资源。而且网上阅览“一码通”服务是纯公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和下载流量之内阅览、下载所需的文献,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极受读者欢迎。天津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馆藏资源建设,目前已拥有数字化资源库15个,数据量达260GB。这些举措使天津图书馆成为国内电子和网络文献服务方式最开放、资源集成整合范围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对于推动网络阅读效果非常显著,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和赞誉。2007年5月文化部在天津专门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对此进行了总结交流。

2.2加强网络阅读指导、网络信息导航,引导读者读好书、精读书

2.2.1将传统阅读指导有效地延伸到网络上。传统阅读指导主要是推荐书目、名著导读、书评等。这些方式在网上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并可借助于网络实时、交互的优势得以更好地体现。图书馆可以定期在网上推荐书目、书评等信息,并建立“书评数据库”,引导读者阅读优秀的网上读物。2004年,上海图书馆通过与作者、出版社签订协议,获得书评作品的使用权,推出了国内首个具备完善检索功能的“专家书评”数据库。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了书评作者的队伍,该数据库在导读方面的功效日渐凸显。

2.2.2构建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导航库。图书馆应发挥信息整合方面的优势,对海量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和甄别、整理,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网络信息导航。目前搜索引擎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是搜索引擎技术再发达也不能取代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筛选和评价功能。资源导航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网络资源,而是从专业角度将网络信息分门别类并对信息质量进行甄别筛选,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整合,有目的地构建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导航库,使网络信息资源更便于使用。

2.2.3建立图书馆的网上阅读社区。阅读社区是一种以文本交流为主的网上阅读讨论组织,它以读书论坛、讨论组、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形式展开。阅读社区的建立有利于加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读者与作家学者的互动、读者与读者的互动,方便读者在网上展开读书讨论,引导读者深入阅读,还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网站对读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如果能邀请一些知名的作家、学者等担任阅读社区的贵宾,效果会更好。

2.2.4加强读者网络信息能力、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指导培训,使读者学会如何进行网上信息资源的查询,如搜索引擎使用的技巧等,学会对信息进行正确地理解、分析、判断、甄别、利用,并使读者掌握有效的网络阅读方法,这应该是网络指导的最终目的。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检索课、讲座培训、在线教学课件等形式,不断加强读者的网络信息能力和网络阅读能力。

2.3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共享优秀文化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还很落后,图书馆数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的藏书也严重不足,很多公共图书馆也无力大量购置和自建数字资源,这种情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图书馆提供了海量的、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网络阅读服务。

作为中国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益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经过几年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整合了极其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目前数字资源量已经达到58TB,其中包括电子图书1万多种(2010年将达到5万种)、电子期刊几百万篇,如此丰富的资源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很多基层图书馆“有馆无书”的窘况,同时也为图书馆开展网络阅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2006年文化共享工程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地图书馆应当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积极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信息资源,推动社会阅读,促进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8篇

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在西方是一种较为通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它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互联,以网格化布局,为社会提供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

对国内中小学图书馆而言,对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基于互联网的集群管理平台,实行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还比较陌生。2009年以来,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全区中小学依托大学园区图书馆资源,以分馆模式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 分馆共享方式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设计藏书容量为120万册,现有图书近40余万种,50多万册,以及大量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结合大学园区图书馆“走出图书馆办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镇海区教育局在实现与大学园区图书馆资源的对接,推动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其成为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1.1 设立分馆

总/分馆制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等。2009年年初,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正式向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提出创建分馆要求,经大学园区图书馆实地考察后双方签订总/分馆合作意向书,区内各校再在自愿的基础上与总馆签订分馆协议书,并在图书馆挂上统一制作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分馆”分馆牌。分馆的师生集体免费办理借阅卡,无偿使用总馆大量的纸制图书资源及宁波数字图书资源。

1.2 设立镇海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调拨中心

图书调拨中心的设立是建立在分馆之上的。为方便学校图书调拨,2010年,镇海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提出设立镇海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调拨中心,以期更好地为中小学图书借阅工作服务,受到总馆的赞许与支持。图书的调拨过程为:学校提出调拨申请,约定时间到调拨中心根据学校馆藏情况进行现场图书挑选,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划拨到图书调拨学校并做账册过户,所调拨的图书归还时做销账处理。目前,馆藏流通图书2万余册。通过图书的调拨,总馆的图书流通到分馆,调整了学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充实了馆藏资源。

1.3 设立数字资源链接点

分馆除能无偿享用总馆的纸制图书外,还能无偿享用总馆的数字图书资源。目前学校的数字图书只局限于电子图书,而作为总馆的宁波数字图书馆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学术、教学、地方数字资源,并免费提供全文下载。利用镇海教育信息网设立宁波数字图书资源链接点,师生持证可通过借书证号登录宁波数字图书馆进行网上阅览、下载。

2 分馆共享内容

本文所说的总/分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总/分馆,人员和经费不归总馆统一管理、调配;只是统一使用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共享总馆的服务器、技术和部分设备。分馆学校的教师可持证在总馆或分馆借阅,学生卡则在分馆使用。

2.1 共享图书管理系统

要实现总/分馆制,其首要条件是有统一的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利用大学园区图书馆现有的“汇文”系统管理平台,通过增设客户端,实现总/分馆的管理平台统一。目前,镇海区各中小学校已全部接入客户端,新采购的文献资料编目、分类、引标、加工后由总馆负责校验,合格通过后,数据供所有分馆共享;同时通过图书网络管理平台,读者可查找其所需的图书出借或在馆和其他分馆藏书情况。

2.2 共享纸制文献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

镇海区大学园区图书调拨中心可免费到总馆调拨3万册纸制文献,而分馆则可根据各自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总馆或图书调拨中心调拨2000册以内图书供全校师生借阅,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馆藏体系,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数字图书资源也是分馆成员免费享受的文献资源。在宁波市范围内,凭分馆的借书证均可免费查阅和下载,在文献下载过程的所产生的费用均由总馆承担。

2.3 共享图书馆人员业务培训

图书馆工作是个集科学性、技术性的工作,而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很少有图书馆专业人员。总馆利用人员专业性较强的优势,开展分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一对一教学、集中培训、开设讲座等形式进行图书编目分类、借还流通等专业培训,知识拓展,提高全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养。

3 以总馆为依托,拓展图书馆功能

所谓“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就是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之外,以馆设点,建立分馆或流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经传统借阅服务方式与经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虚拟空间服务方式相结合的,在外延上扩大服务范围,在内涵上强化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能级的拓展。[3]

利用延伸服务,一方面,通过设分馆方式,可无偿享用总馆大量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则可在外延上扩大服务范围,利用总馆的其他资源,尝试把图书馆活动和有关学科活动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1 “读书夏令营”开拓学生视野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比较传统、单一,而作为总馆的大学园区图书馆则集合了多元化的服务。自2010年起,镇海区教育局尝试以大学园区图书馆这个总馆为“读书夏令营”活动基地,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夏令营活动。活动以小学生为主,得到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响应。特别是2010年,镇海区电视台还做了全程跟踪报道。通过读书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图书馆浓郁的读书氛围,知道图书馆除了图书借阅功能外,还能举办各种艺术展、文化沙龙,进行休闲阅读、欣赏影视节目等等。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镇海区中小学三年读书夏令活动开展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

3.2 “明州大讲堂”提升科普内涵

图书馆延伸服务方式除了服务空间延伸,还可以有服务内容及方式的延伸,如举办各种讲座、组织读书论坛等。利用总馆丰富的学术资源开展科普讲座,积极参与总馆的“明州大讲堂”活动,使分馆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0年至今,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万儒、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博士生导师高登义及空军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徐邦年到区内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几次活动,都以“书香校园”活动为主线,结合区域的小学科技校园活动、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此举不但进一步拓展了中小学图书馆职能,充分发挥了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加强了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4 存在的问题反思及解决方法探讨

4年来,实行总/分馆制,分享总馆的延伸服务,镇海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分馆不仅分享了总馆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同时也引进了总馆各项服务品牌、明州大讲堂,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优质资源。同时,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也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探究。

4.1 加强宣传

新生事物要被人熟悉并接受需要过程。镇海区中小学试行总/分馆虽已有4年,但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图书馆只是局限于管理平台的使用,对分馆能享受的其他服务,如数字图书馆、图书调拨中心等服务功能认知甚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大推广力度,如开办数字图书馆使用培训班;将读书夏令营活动延伸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生对现代化图书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等。

4.2 经费保障

目前,镇海区中小学校图书馆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间的总/分馆模式,由于体制原因,无法实现一体化管理,也无法实现通存通借。分馆在享受总馆所提供的各种文献资源和延伸服务的基础上,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镇海区大学园区图书调拨中心这一优势,考虑安排一定的运输经费,由图书调拨中心统一支付图书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保证图书调拨工作的正常开展,弥补目前无法完成通存通借所带来的缺陷。

参考文献

[1]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2006(3):16-22.

[2]王以俭.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107-111.

[3]李果.延伸服务:界定、意义、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75-77.

电子图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科导航;建设;资源;民办高校

网络信息的泛滥使用户已经由信息匮乏被信息的大海包围,要准确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越来越困难,人们利用搜索引擎一次搜索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其中有用的却很少。学科导航的出现就是针对这个现象专门提供重要学术网络的导航和免费学术资源导航。

一、学科导航的定义

学科导航是针对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对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简要的评价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和内容提示,建立树状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和检索平台,为用户开辟一个全方位检索学科知识的快捷途径,使分散变为集中,无序变为有序,它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信息资源在检索和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显示了强大的信息定位功能。

二、学科导航在实践中的作用

1有利于本学科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学科导航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在其建立之初,一般都是以本科重点学科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专业领域为重点,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选取的学科导航基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和专业深度,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发展水平,实用价值较高。在导航库建设中,学科专家也经常主动与学院、系所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学者进行广泛的联系,充分了解专业与学科发展现状、趋势等资料。因此,学科导航就某一专业来说,收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很强的。这些都为本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得某一专业知识借助于导航平台而得到共享,有利于同行之间的交流及其在这一学科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渗透。

2有利于学科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我们知道,知识有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每一领域又有特殊的专业语言。不同学科的专业语言壁垒成了知识共享和跨学科交流的自然障碍,致使某些成就仅限于某一学科领域享用。构建学科导航,正好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交流问题,也为不同的知识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场所和平台。任何一个研究人员或者专家都不可能精通所有学科的所有领域,而学科之间又是相互渗透,彼此交错的。有时,一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是多个的,不同的学科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与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协作学习,而学科导航正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学科导航是由人工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提供的信息是网络资源的精粹部分,因此大大提高了各专业研究人员获取所需信息和文献资源的效率和速度,使得知识共享得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

三、学科导航的建设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过程实践性强,在教材、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果建立包括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招生就业等信息的导航系统,并且有分类浏览、多检索入口、实现实时查询、动态链接等多项功能、将会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不仅能促进民办高校教育学科的发展,更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服务,同进也可以满足民办高校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

1建设原则

民办高校学科导航系统建设应尊循实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依据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教师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训的信息需求,是导航系统具有使用价值的前提。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

2资源选择和评价标准

导航系统在信息内容上应充分体现民办高校教育的培养特征。以应用性、技术性信息为主,侧重实训操作、特色技能。关注内容新颖、反映学科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及教学科研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采集专业文献数据库、电子期刊、学术会议等动态学科信息。

在选择信息资源时,要考虑资源内容是否具备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独特性、时效性。要注重资源提供者的权威性、在本领域的知名度、学术号召力、被别人评价或推荐的情况、被访问和被引用的情况。

3内容设置

资源贫乏或信息冗余都是导航系统的失败。建设民办高校学科导航的目的是要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精选出有价值,能够满足民办高校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最优秀网络资源。

导航系统应包括如下资源内容:

(1)专业网站:包括国际国内的专业网站,研究机构/中心、协会/学会、文献信息机构、其他民办高校等。

(2)专家学者:关于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传记资料、个人资料等信息。

(3)全文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形式的专业文献数据库、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政策法规。这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最重要最常用的检索资源。

(4)在线参考咨询工作:在线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文摘与索引、统计资料等。

(5)专业信息:国内外教育领域学术会议及学科研究动态、研究项目及进展情况等。各民办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并及时报道民办高校教育方面的最新消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最新的动态信息。

(6)课题申报和课题查新、相关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论文收录或引用检索等。主要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7)教学资源: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包括多媒体资源。能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4建设要点

(1)较多院校所建的学科导航只是一些网址的罗列,没有揭示导航对象的具体内容,用户通过导航不能获取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指南服务。所以,导航系统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链接,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科学组织和深层次的揭示,并加以综合评价与介绍,反映教学资源的类型、内容和特色。

(2)导航系统中索引的每一条信息都必须首先经过访问验证,访问该资源时的注意事项应在进行资源描述时加以说明。

(3)应具备交互资源内容,如论坛、讨论组等,方便用户在线咨询及交流,或推荐有价值的学科资源。

(4)采取标准元数据可靠和深入描述信息资源。采取规范知识组织体系对所收录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浏览。支持分布式信息资源选择、描述和组织、支持定期数据自动检验和计算机辅助更新。

四、学科导航建设更新与维护

第一、网上信息的时效性很强,导航库管理人员要对网页信息及时更新,而且要不断访问学科科研机构,搜索相关网站,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发展及变化的最新情况,以便对资源及时进行补充,过滤、修改,确保资源的数量及质量。

第二、对过时的网站或无法访问的网站及时剔除,对相关新的学科资源站点及时补充。

第三、通过建立与用户交流的网上实时跟踪平台,及时了解回馈用户信息,及时掌握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相关资源,及时跟踪用户信息包括网站专家学者的评价,建议及时链接资源评估、推荐等,及时补充更新导航库信息。

第四、为防止网络病毒入侵,网络黑客功击而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严重后果,相关技术人员应对导航库进行安全防护,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每天都要对数据库进行备份,要定期查看网络日志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并对用户权限进行安全设置。

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较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一流的硬件设施就会导致网络信息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学科导航库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要舍得投入资金,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造就一批懂图书管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惜引进专门人才,强化导航库建设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对系统软件的更新、开发、加大对相关设施的投入,以满足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求,确保学科导航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图书馆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发展标志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相信,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必将取得良好的成果,也必将方便于师生检索相关信息和资源,提高信息查询和获取效率,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素.高职教育学科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

2杨哲.论知识共享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学科导航建设.河北科技图苑,2008,(3)

3陈源.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发展.图书论坛,2008,(6)

4吴礼志.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库建设障碍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

上一篇:云计算数据论文范文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