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6:46:14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课程改革 实践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延东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询会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和实践的课题。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结合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做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现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主要改革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4级电类学生培养计划修订中,对电类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课程调整、学时调整。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6+20)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分别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船舶通信与导航”课,改列为专业选修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取消了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课,新增加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课程(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3学期)新增了针对性更强的两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4学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4学期)课;二是将“单片机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改成(1.5学分、1.5周、第4学期);三是取消了“船舶电气设计与检验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6学期),新增了“船舶机舱测控系统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6学期)。

(2)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二是取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2+16)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四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一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调整到学科基础课;二是取消了“供配电系统”课程(2.5学分、36+4学时、第7学期),改增为“工厂供电”课程(3学分、40+8、第7学期);三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2学分、26+6学时、第4学期)学分调整为(2.5学分、28+12学时、第4学期);四是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3.5学分、48+8学时、第5学期)学分调整为(4学分、52+12学时、第5学期)。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取消了“变压器应用技术”课程(2学分、28+4学时、第7学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辅助机械”(2学分、28+4学时、第6学期)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6门课程,分别是:信号与系统、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电气工程专题讲座、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二是新增“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新能源技术”(1学分、16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三是将“AUTOCAD”课程(2学分、16+16上机、第5学期)改为实验课程(1学分、32学上机、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测控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学分、1周、第6学期)两门课程。

(3)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16+16)课,改成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增加了由专业核心课调整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56)与实验(16) 两门独立的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信息论与编码”(24+8)课程并调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0+16)到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在通信系统方向:将“程控交换”(32)课程换成为“移动通信”(22+10)课程;二是在嵌入系统方向:将“ARM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改为“嵌入式系统”(22+10),新增“ 计算机操作系统”(16+16(上机))及调整来“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16+16);而“DSP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调整到专业选修课中;三是取消了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电视原理”8门课程;二是由专业方向课调整来“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3门选修课;三是新增“专业导论”、“学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双语] ”、“信息论与编码”、“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7门课程。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设计方向专业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训练C”(1周,1学分),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4周,2学分)。

(二)加强几门关键课程的课改示范工作,提升课程在电子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学院2009年起将原来的“电装实习”改成(电子装配)“工程训练”和“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并结合课余电子制作训练作为补充。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每一年的设计制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增,加强设计内容的新型性和实用性,至今实验室已有50多个设计实训模数电路板。2014版培养计划中“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调整为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30学时)。

电子装配工艺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低,在原2010版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电子电路焊接技术,为以后的电子装配打下基础。教学时数为一周,时间上分散进行,历时半个学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入门课,除公选课、选修课形式外,兴趣小组形式的学习培养也是一个最有成效的环节,使得对电子设计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能力。对电子制作训练做到有计划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制作基本能力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训练、认识基本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识图、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第二阶段:电子制作入门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学习绘图、制作与测量(学习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图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有:简单电源电路、电动机驱动电路、光控灯开关电路、温控加热器电路等。

第三阶段:电子设计基础训练。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音响电路(含音调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隔离放大器电路、充电器电路等。

第四阶段:电子设计综合能力提高训练。主要为综合设计中、大规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抢答器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数控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锁相环振荡电路、转速检测电路、充电器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情况

单片机作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新的教学文件,每年修改电子教案、课件,出版新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实施电子考试等等,为学生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14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改为32,实验改为独立设课,学时为32,课程设计为1.5周。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全部为校内老师设计制作,实验室至今有单片机综合应用设计电路板30多件。

(3)新增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

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初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向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凝练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课程的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使得知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融会贯通,在还不能完全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教学实验班的形式增加一个补充教学环节,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为立足点,从应用目标出发搜索知识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思维方式。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作为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改变学生被教师控制之下被动地学习的局面,改变单纯死记硬背完成学业的局面,转而让学生养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三点连成一线。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适应技能考证的要求,适应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编写、修订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编写出版《电子综合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指导》、《单片机设计实例集》等实践指导教材;为学生开展考证培训修订《电子工程师考证培训讲义》等;编写新的教学文件及电子教案、课件等,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一是修订出版了《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Proteus仿真版)》、《电子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选集(一)》、《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践指导性强的教材;二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片机慕课网站的建设,新编了150题左右的作业练习题库;三是修改2014级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课件;四是设计开发2014级用的新实验电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提高学生、专利证书数量、提高学生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从职证书数量。

(1)加强了学科竞赛的辅导力度。一是组织学生电子协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二是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相结合,利用各种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源,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三是培养充实指导教师力量,2014年学院的指导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落实了组队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环节,密切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的联系,特别是在暑期中通过明确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增加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四是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2)重视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省创新研究项目等实践,指导学生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发表的电子设计类论文、实用专利、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电气类)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加明显。

(3)加强校内电子工程师等考证培训工作。学院培训中心通过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条件验收,成立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电工方面考证员,可进行中、高级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初级电子设计工程师、板级设计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7种电子电气类证书的证书认定,为学生培训考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加强了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任务早计划、早布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真题实做时间,现一般是在第7学期初就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答辩分二次进行,在较长的时间内可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

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将提高从职能力的技能考证、考级、竞赛奖等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规定了5类学生学业成果(考证、考级、论文、专利、竞赛奖)或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二、实践成果

两年间,学生在电子工程师、电工考证、学科竞赛获奖方面成绩提高明显,取得电子工程师证书30 人;电工证书192人;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学生为9人,二等奖学生为18人,三等奖学生为21人;在全国(省)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特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4人。两年间,学生发表电子设计类论文10篇,取得电子设计类实用专利35项。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学计划改革后课时量压缩造成教师“抢课”现象,并由课程门数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下降;二是团队精神在学院教改项目中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还是安于老的教学方式,教改积极性不高,大范围的教改项目推进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建立在教师行动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与学生的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树森,李维. 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04,03:44-46.

[2] 张军国,刘西瑞,张健,燕飞,阚江明. 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国林业教育,2009,S1:93-95.

[3] 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全晓丽,曹阳,胡顺仁,黄丽雯,叶斌强.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造工作;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数都应聘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公司和企业,以及对应的研究机构。这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外,更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就是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据此,学校在新培养计划中增添了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内容与之相适应,同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方面除了系统完成所需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外,也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培养创造性工作能力配置的课内外对应强化训练项目。这是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求职就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针对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和现有资源条件,通过追求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利用课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合理设置相关内容,系统地、有目的地强化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针对培养途径、内容及相关结构进行系统多方位、多角度的优化设计、合理调整和有效管理,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及实践活动。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刻意选拔或培养高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切实从科学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心理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建设开拓性(善于发现新知识、创立新技术)、普及性(善于总结前人知识和方法并消化整理传授于学生)、全才性(前两者兼备)完美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配置的课内实习实训

1.认识实习

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即将开始的第二学期,通过参观省内大中型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省内有关研究所或设计院管理和研发部门、科技城和电子市场,听取工程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或专家有关技术和管理、新开发、新技术、新发展方面的报告,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情况,认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设备及常用集成电路,并了解其应用情况;了解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市场及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关的企业生产管理、工业控制过程、各类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应用、制造、开发和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开阔专业视野,为今后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教学实习实训

教学实习实训是我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工具使用及应用的实训,两方面内容包括:可视化开发工具――VB6.0设计应用方法和Protel99_Windows95/98环境下的EDA电子辅助设计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造性工作的理念,采取学生自学制作为主、教师实时指导为辅的方式,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布置对应的制作课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多方面素质能力,不设标准结果,以完成制作的技术含量、质量、合理性、独特性评价成绩,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各自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自学、掌控、总结、发挥和创新的工作能力,也更加充实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内容。

3.生产实习实训

生产实习实训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训练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强化本科生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学生能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获得“设”“装”“调”“校”“修”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根据各年度省和国家电子设计竞赛题或联系厂家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导性生产实习内容或集中制作一批电子竞赛制作中可能涉及的一些平台或接口设备。通过完整的设计、制版、焊接、编程、组装、校调、报告等系统工作以及在生产并维修一些用于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的实验设备等具体工作过程中,强化了创意、组织、协作等各方面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组织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在学校本科评建期间展示的学生制作的多样化产品深受全国评建专家的好评。

4.专业综合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综合多门专业课并以多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基础的实践环节,是为解决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应用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实验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在MCU及传感器对外部过程参数进行测量、转换、处理的硬、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能力;MATLAB等仿真技术在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应用能力。

三、配置的课外实践环节

1.开放实验室项目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要,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工作能力,同时提高实验室教学资源利用率,从组织形式、经费支持、开放实验项目等方面给出了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安排。学生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自行选择或教师规定开放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并给出了完成形式,由学校组织统一验收。

开放实验室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训二次开发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够进一步强化动手能力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真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研发兴趣,有效启迪创造性思维;极大地给了学生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亲身体验自身组织设计工作过程,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提升专业工作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理论和实践配置

(1)电子设计竞赛赛前的理论指导

学校在新培养计划中增添了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平台开设了电子设计竞赛赛前指导理论部分课程,以实现电子设计竞赛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集中针对性教学目标。

理论课程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系统培训为主,结合具体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年的题目和设计方案,内容涉及各类题目的分析方法、常用元器件及设备、开放设计软件语言编程调试与使用、制版和制作、装配及调试、重点单元功能电路的设计与应用、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及准备、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简介、系统设计的综合训练、电子设计竞赛设计与总结报告写作、电子设计竞赛过程及参赛演示应注意的问题。将竞赛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应用,讲练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上具备设计开发制作电子系统的能力。

(2)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是强化培养学生各种实际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工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校为此已将电子设计等竞赛纳入正式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并给出了竞赛奖励创新学分的机制。第六学期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校电子设计竞赛(为期3周),也是省或国家参赛队的遴选,第七学期或是省电子设计竞赛或是全国电子竞赛(都从暑假的后2周开始集训至竞赛结束),不仅加强训练强度也为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提供了必要保证。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大平台,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参赛学生得到了社会选材的认可,成了抢手人才,因此参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积极性日益提高。更由于竞赛内容100%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参赛训练的过程,在软、硬件知识综合应用,新技术、新元件应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一批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高专业素质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且对于所有参赛的学生,无论获奖与否,都在方案论证、系统设计与调试、新器件的选用及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此外,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也是强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工作能力的一条很好途径。竞赛的过程和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提供了很好素材,奠定了写作科技论文的基础。

总之,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有效利用开放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各种实习实训和及电子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强化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是适应当代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涉及心理品质+健康体质+广博知识+创新才能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英杰,石初军,王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高教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作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2]袁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9).

[3]刘宏,任继业,赵红言.着眼高素质人才培养全方位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

[4]胡升平,宋跃,余炽业,等.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4).

[5]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戈珩,1961年11月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训班;实训

目前的大学生很多沉湎于网络游戏,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将他们的兴趣从网络游戏引导到实验室,关键点就是兴趣的转移。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任务。

一、必要性分析

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我院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从院校到院校,缺少企业及工程实践的经验。很多教师由于长期教一、二门课,知识水平及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及融会贯通的能力都很欠缺,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的学生的。

二、建设目标

(一)开设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

学院在基地定期的在学校开设培养教师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班,聘请企业电子设计专家现场或网络授课,从最基本的焊接开始,到系统设计、硬件、软件调试等。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为我院造就一批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校教师。

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方面,学院应引入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的教师,为基地输送后备人才,他们的思维习惯及教学方法完全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这就使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被企业认可。

(二)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建立多层次的电子设计培训计划,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群体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根本宗旨是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际真正组队参赛的学生数量还是少数。为了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在基地开设不同层次的电子设计方面的培训课程。

1.电子设计基础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非电类专业或大学一年级的电子爱好者开设。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电子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调试方法,使学生达到“六会”-会看图、会焊接安装、会测量、会调试、会查阅资料、会写实验报告。

2.电子设计综合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电类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培训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训练独立进行电子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能很快地使用新器件、独立设计小型电子产品、掌握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方法等。

3.高级电子设计训练班

培训群体:面向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本科生

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涉及到电子电路、电子测量、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技巧,具有独立开发单片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能力,训练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4.建立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高校电子信息领域一个比较有号召力的赛事,但是受惠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而认证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宗旨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认证以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为最终目标,认证体系以教育部电子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为依托,以企业电子设计实际工作内容为主导,并与电子设计竞赛充分结合。使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的应届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用。

三、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一)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往往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并能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准备了条件。另外,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全国范围的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不仅锻炼了大学生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且,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特别是电子线路实验课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能适应高职电子信息类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使毕业生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专业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根据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及自己参加指导大赛的经验和教学实践研究,以参加省级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培训工作为研究平台,建立模块化课程群,将有效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和相应课程群的建设。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平台,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来看,可以归纳成5类,即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仪器类和数据采集与控制类。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有: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电子测量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电子电路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实训等;可选用的器件有: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设计手段可以采用传统的,也可以采用现代电子设计工具,如mutisum辅助分析和ISP在系统可编程等。不难看出,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也应反映这些特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电子设计竞赛的水平。为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需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将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管理进行合并划分,成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室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室。基础课程教研室主要负责系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专业课程教研室根据课程相近性主要负责系部:电力电子、单片机原理机应用、FPGA、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

从参赛同学的情况看,参加竞赛的同学大多数已系统完成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并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比较独立,同学们普遍缺乏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我们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为学生开设“电路综合设计应用”选修课,为同学们提供了进一步锻炼提高的机会。在这门课程中,为同学们介绍当今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应用、各类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最新电路设计手段,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强化同学们的工程概念,并给出多种设计制作的题目供同学们练习。

受电子设计竞赛的启发,我们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仿照竞赛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总结报告。在制作每个电路的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案实现,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2)调整与合并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相关性把专业课结合起来,像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和单片机课程都安排有实训,如果把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实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将各专业课结合起来。

(3)改善实验室硬件水平

电子设计竞赛的场地是由参赛学校自己提供的。能否适应电子设计竞赛各种题目的要求,体现了该实验室的应变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学生电子技术的各类实验室装置基本上是老三样(电压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个缺陷在常规实验中的表现并不明显,但在电子设计竞赛惜时如金的场合下就的非常突出。谁采用的仪器工具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谁就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配备一些较先进的设备,比如10年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测量电源的指标是三位半,需要用四位或以上的万用表来矫正,当时实验室没有高精度万用表以至于影响了比赛成绩,通过比赛的教训现在实验室升级了硬件配备了多台高精度万用表,同时也让学生能接触到精度较高的设备。

(4)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3]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

① 基础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的兴趣。

② 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书写设计性实验报告的能力。

③ 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综合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要求书写综合性实验报告。

④ 设计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与新技术、新器件应用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发表研究论文。

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个人能力很强却各自为政,不能实现强强联合等等。这是因为电子竞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仅仅是实验竞赛,而是由一个参赛队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工程背景的题目的优劣与快慢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个课程群而非单一的一门课程。因此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上符合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挑战,如不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就无法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需要。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以往教师为主教授的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加强主动性。项目计划已经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进行项目式教学,项目任务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环节:布置工作任务——选定设计方案——利用仿真软件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仿真系统功能——通用板焊接制作——调试——修改设计——设计文件归档。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迫使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上也应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因此,将原来的集中实验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教学[4]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验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范围内选择完成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们在实验里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验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还应设立了专门的开放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除了配备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实验设备外,还配备了单片机开发器、FPGA实验板、计算机等实验设备,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

建立起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鼓励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建立了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纳入全校实验室的建设中。可以共享教学基地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培养拔尖人才

在电子电路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有创新设计思想,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可以免做普通实验的内容,安排难度较大的实验课题或学生自定课题,要求他们自拟设计方案,实验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对实验课题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免考,并给予较高的成绩。

(2)成立电子课外科技活动中心

电子课外科技活动中心主要由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活动中心的仪器设备由系实验室资助,由学生管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为学校职工和同学进行电子设备维修,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3)设立创新设计基金,制定奖励政策

学校出台政策,设立了校创新设计基金,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创新设计基金主要资助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器件的电子设计(电子类)与制作的课题,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制定多项奖励政策,如:对获得(电子大赛)全国一等奖的学生免试升本。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将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纳入学分。设立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岗位,安排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讲课并提高课酬。设立校、系教学改革课题基金,计入工作量。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同等对待。

结 语

高职院校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依托,进行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对于培养符合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专业综合素质人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实现课内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教学实施、学生与教师等方面的多赢。

参考文献:

[1] 范唯,吴爱华. 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3期.

[2] 吴国辉,付丽苑,李彩云等. 推动高职电信类专业教改探讨[J].教育研究,2011(5),18:270-271.

[3] 谢自美,严国萍,柳键.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C].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2003:85-88.

[4] 刘安枕,权养利;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课程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0),5:62-65,161.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1.1促进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完善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主要是由于该实训室的建设,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可以增加选修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门数,从而完善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实验主要是一些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通过选修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在制定电子专业的培养计划时,可以增加“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设计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题目,独立构思和设计,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该实训室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可以由校外的相关企业出题,校外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执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开发能力。

1.2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或者是设计比赛时,比如智能汽车设计竞赛,高职院校都会给学生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于辅导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较高。为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会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参加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是国内名校参加工程实训人才交流活动或者是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3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形成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了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学校建设实训室之后,大一新生也可以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由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对他们进行指导,传授知识和技术,包括怎样识别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作简单电路、焊接等,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另外,通过建设实训室,学生可以在高仿真的条件下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完成教师的一些子课题和企业的攻关项目,使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就业有能力,持续发展有空间”,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1.4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由此可知,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室,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种竞赛、科技创新项目、校外企业的科研项目等,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前期铺垫。所以,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硬件建设

2.1硬件建设设计宗旨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硬件建设的设计宗旨就是提高各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2.2硬件建设方案构建目标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构建目标如下:第一,打破专业划分和学科界限,开设跨学科和专业的创新型、综合型实训项目,吸引全校学生到实训室参加实训活动。第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确定开放实训室的开放程度和项目类型。第三,实训室的开放内容要实施“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

2.3硬件建设具体实施

实训室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所以根据学生实验的要求,要提高一些硬件设施,其硬件设施包括数字信号源、数字示波器、电子实训工作台(含稳压电源等)、元件柜、数字万用表、雕刻机、高配置电脑、电路板制作机、频谱分析仪、控温焊台等。该实训室建设可以按照满足最低5组学生同时做研究配置,其中测试工具、编程设计工具、焊接工具及装配工具每组学生分配一套,所以每个实训室配备5套即可。

3实训室构建软件建设

3.1教学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训室的建设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全心全心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所以,实训室要和职业职业岗位需要相互联系,通过岗位实务训练,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另外,为了加强教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训室还可以开展一些应用项目研究、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可以让学校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实训室既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职业素养的场所,更是可以作为联系学校和企业的纽带。

3.2实训室开放性管理

实训室实行开放的管理制度,全天候对学生进行开放,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配套管理服务,制定实训室的管理办法。首先,制定日常卫生、电子元器件使用申请、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等各项制度。然后,管理模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的管理为辅。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比如关窗、断电、关好水龙头等,教师负责实训室日常管理,并对实训室安装监控设备,全面进行监控。

3.3网络化管理

由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实训课课时较多,面对如此多的学生的人数和实训设备,怎样对实训设备进行管理,合理安排实训室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学效果,是学校管理层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亟需解决。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对学校实训室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校园网为依托,结合管理实训的特点和需要,开发设计实训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实训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网络化管理,采用网上预定的方式安排实训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共享优质实训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管理质量;节约实训教学成本,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并对其他专业的开放性实训室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示范和带动作用。

3.4培植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实训的教学质量,要培植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熟悉行业实践教学能力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大型企业中选聘一些优秀的电子方面的技能人才,如技师、电气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的培训成为实训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获得电路设计等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职业技能的认定和等级考核,获得相关证书。同时学校还可以外聘一些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弥补实训基地中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缺陷。

4总结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作用就是满足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将实践教学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建设,通过分析可知,开放性实训室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也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经过创新实训室自主学习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前训练职业素养、适应职业环境,保证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要想在职业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同时还要着力培养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Liu Qiang; Yang Yilu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抚顺 11300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 113001,China)

摘要: 如今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电子设计竞赛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学生们对电子设计竞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过电子设计竞赛使培养工科院校综合性创新人才成为一条新的途径。

Abstract: Nowadays,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job for institut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raining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Electronic-Design-Contest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aforesaid. So Electronic-Design-Contest arouses more and mor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School also devotes much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Electronic-Design-Contest. It will become a new way to train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talent through Electronic-Design-Contest.

关键词: 电子设计竞赛 创新型人才 培养

Keywords: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innovative talents;cultivat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82-02

0引言

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展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也是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契机。如今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电子竞赛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学生们对电子竞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成绩也在稳固提高,最好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等奖。作为指导过多届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师,结合几年来辅导电子竞赛的情况,谈谈自己对电子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会。

1宽基础、重实践创新、精心辅导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个综合性的赛事,竞赛题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不仅涉及到电子技术知识,还涉及到自控原理、单片机应用、可编程器件设计、电机学、电力电子、测量测试技术、传感器等相关知识。而且竞赛题实用性很强、指标要求较严格。因此,赛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落实专项负责人;指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选拔一批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拨出专项费用;提供专用场地和仪表设备等。

1.1 认真解读往届赛题,领悟知识结构和要点知识结构方面我们感到学生必须掌握好模电、数电和单片机知识、EDA技术,且能灵活地综合应用。事实上,这些知识不仅是各专业后续课程必须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专业技术知识。

知识要点方面仔细分析题中的知识点,并归纳出要点,我们归纳总结的知识要点主要有:

振荡器、PLL频率合成、DDS频率合成;放大器;运算放大器;调制与解调;数字电路方面;单片机小系统;EDA技术等。

关于这些知识结构和知识要点的认识,对于我们开展教学、实验和参赛备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起到了明确和有力的指导作用。

1.2 电子竞赛的前期培训在电子竞赛开展前,采取赛前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决定竞赛结果的成败。我们要在这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相关知识理论的培训,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对自身知识梳理和整合,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所学得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得到了实践的应用。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的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

1.2.1 注重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赛前培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适当减少理论学习,让学生更多的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水平,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积极动手,在指导模式上,可以采用分阶段集中精练的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在赛前只有做好扎实的基本功准备,才能保证赛事中水平的良好发挥,以确保比赛的最后胜利。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电路焊接工艺训练、完整的电路系统设计训练。①电路焊接工艺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电路焊装工艺水平,使其学会安全用电、元器件识别及性能测试,逐步掌握印制板设计,电子线路设计工具软件,电子制作方法等。②完整的电路系统设计训练,在基本电路设计调试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能完成实用功能的小型综合电路系统,如: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数字时钟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了解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电路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软硬件混合环境下的电路、程序的联合调试方法。

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如:①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选择与应用;②单片机测控技术;③在系统可编程技术;④A/D与D/A技术;⑤闭环控制技术;⑥通信技术等,将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并逐渐用于创新实践活动中。

总之,通过专项训练,学生们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熟练编写相关程序;②熟练制作单、双面PCB版;③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和EDA软件;④快速查找芯片资料,选择所需芯片;⑤正确书写科技论文。

1.2.2 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电子竞赛多以团队合作为主,竞赛题目要求几人合作完成,大多是以三人为一参赛队,制作并写出设计报告来完成任务的。在竞赛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鼓励同学们自由结组,以老带新,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单片机编程,一人负责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应用,而第三个人,负责将这些内容总结并记录下来,最终撰写设计报告论文。我们在辅导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除了要牢固掌握自己本专业工作内容之外,还要积极扩充其他知识,寓教于学,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2.3 选手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竞赛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心理素质同样重要,可是,最常见的问题是,大家往往不注重后者,总是轻心理,重理论。其实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累积一样,是要长期积累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且,这种素质也并非只有竞赛时才需要,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它也都到处需要它,所以,我们要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学习当中,在平时就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就不必在“临时抱佛脚”了。

竞赛前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此时,教师首先要做到轻松自如,不给学生施加压力。可以介绍以往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克服心理紧张的技巧,如在比赛之前吃一块口香糖,嚼掉压力,告诉学生竞赛的时候如果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比方焊接时手会抖,过一会就好了。布置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短期任务,培养学生适度的成功心理,告诉学生“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求学生比赛时沉着应战,克服紧张心理,操作时一定要按照图纸焊接,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强调在有选手提前完成时,千万不要紧张,只要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

1.2.4 抗疲劳训练电子竞赛的比赛虽说只有三天时间,但其真正的强度远不止如此,很有可能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因此,要有必要的抗疲劳训练。使学生们达到即便睡不好觉,也能照常工作。

1.3 参赛队员优化组合按照要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以三人一组参加比赛。人员组合能否实现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是决定竞赛成绩的关键。我们对人员的安排一般按一下几个原则。

1.3.1 软件、 硬件搭配的原则电子设计离不开硬件制作和软件编程,二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人员配置要做到一人擅长软件,一人擅长硬件。

1.3.2 自愿搭配的原则由于培训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业特长、 个性差异较大, 不宜盲目地强行组合;而大学生往往具有独立意识所以应让他们自愿搭配, 自由组合,并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调整。

1.3.3 分层次原则自愿搭配的同时要贯彻分层次原则,各个分组切不可强调实力平均,应该使组与组之间实力形成梯队。第一梯队强强联合,应预定取得较高的竞赛成绩;第二梯队次之,以此类推。

参加赛前培训的学生往往较多,学生的个体情况差异较大,暑期高温酷暑,同时暑假也是高年级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的准备期;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经过多轮优胜劣汰优化组合,使小组成员和参赛队伍相对固定。

2电子竞赛的人力资源管理

2.1 在组员能力不足的地方给予人力补充,适当调整人员配置,以弥补该方面的劣势。

2.2 组中学生合理分工,按训练期间的协作分工习惯进行作息。

2.3 后勤管理,由于参赛的学生假期放弃休息机会,要提前安排食宿,合理安排人力做好后勤保障,免除队员的后顾之忧。

2.4 对学生要求按照计划进行科学的实践训练,学生要服从学校的安排。

2.5 指导教师同时放弃休假,安排值班,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3电子竞赛的现场测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测试阶段是关键的一步,后期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场测试,它是最终评奖的依据。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测试:①作品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测试和记录。②现场作品的答辩工作。测试老师会问队员一些技术问题,以测试作品的真实性和学生的技术水平。

3.1 现场测试的注意事项:

3.1.1 当遇到测试结果和自己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或者认为测试老师评分不准时,不要和评审老师争吵。

3.1.2 原则上要求不能准备更换元器件。

3.1.3 提前做好答辩工作的问题预案。提前准备可能的问题、怎么回答?谁来回答?还要注意不能争着回答评审老师的问题。

3.2 测试现场遇到问题后的处理办法

3.2.1 及时和老师沟通,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

3.2.2 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

3.2.3 不要轻易拆卸电路板。

3.2.4 利用现场的仪表进行故障的判断。常见故障:断路,短路,线头松动等,可以重新插拔线头,重新焊接容易脱焊的焊点等。

4以竞赛促建设、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建立更加完备的资源库包括典型的硬件模块、软件子程序和常备资料,以此形成资源库,并不断更新,以供参赛时各队共享。

4.2 课程建设与电子竞赛相互促进电子竞赛题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综合性强,不仅涉及到电子技术的知识,还涉及到自控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测量技术,误差分析,传感器等相关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在短短的四天里完成设计,对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应编写一本电子竞赛综合教程,把这些相关学科综合成一门简明教程,作为学生的培训教材,简单明了的介绍这些相关知识,其目的是给学生指一条学习更多知识,开拓知识面的路子。以便于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学会自学方法。

4.2.1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本课程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引入实际授课过程,以确保知识的更新;还要引进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本专业的有益补充。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好的适应竞赛的需要,游刃有余地应对竞赛时出现的问题。

4.2.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国家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法,例如发现学习法和启发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3 实验课教学的深化应该从验证性实验向创新性实验转变,让学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吃透,教师再适时地给与指导,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3.1 减小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相应实验要求我们着重要求学生学会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电路基本调试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

4.3.2 注重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增设设计性实验,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掌握快速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资料的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所需器件,并能进行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

4.3.3 增加综合性实验该项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中多门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使学生能了解原本相互独立的课程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将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所学课程融会贯通的最好途径。

只有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独立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个性;只有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厚基础、重动手、善创新” 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4.4 建立开放型实验室除了正常的实验外,另规定实验室开放日,实验有问题的学生以及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到实验室去验证及探讨。为了让实验室开放确实得到预先的效果,学生可以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然后安排实验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实验技能的热情。

4.5 成立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可以成立了电子科技小组,模仿电子竞赛的形式,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同学们自愿参加,同时也是加电子竞赛选拔的基础。其目的是培学生积极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积极性。

5结论

在前几次参赛中,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通过组织校内电子竞赛选出参赛人员然后集中培训参赛人员。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只能培养少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绝大多数学生与竞赛无缘从而失去锻炼的机会,这与培养广大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精神相悖。为了在有限的师资条件、实验条件下,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今后应采用了培养精英、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电子竞赛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新辉,刘辉,谢明华.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J].长沙大学学报,2011,(2):127-129.

[2]高明煜,刘国华.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70-71.

[3]任旭虎,陈璨,于孟.从电子设计竞赛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1,(5):239-240.

[4]姚建永,吴贻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17):31-33.

[5]陈立章,宋学瑞,彭红.组织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结和体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4):95-97.

[6] 燕飞,韩宁,阚江明.从电子设计竞赛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112-113.

――――――――――――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践平台 电子技术 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34-02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介于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之间的重要环节,是学员在本科学习期间从理论分析模式转向工程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结点。基于此,学科的各类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建设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电子技术类课程在我校的开设历史已有几十年,其建设和发展也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层次,但是面对新的转型形势,尤其是在2012年明确开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合训专业后,课程建设的不足和实践条件的薄弱显得愈发严重,特别是基于该系列课程和新开专业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有必要在“统一筹划”的基础上加大建设的力度。

一、基本情况

(一)环节设计零散,资源不能共享

目前,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课程设计及本科毕业设计等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在时间和形式上相互独立,衔接不紧密,缺乏连续性,专业体系结构不完整。当前学科竞赛和课程实践教学工作缺乏交融,两部分工作属不同人员负责,工作缺乏统筹规划,资源没有有效共享。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没有在已有的基础上出发,一切都是从零起步,学科竞赛所积累的成果没有回馈到大众教学环节中来,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机制松散,教学效果不佳

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多采用导师负责制,各教员在培养方式及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别,随意性较大。统一有效管理机制的缺乏根本无法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首先,管理机制的松散造成学员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学员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最多只有1个月左右。时间不充足,再加上重视不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学生学习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管理机制的松散造成在选题方面大部分都不够规范合理。好的选题对于学员实践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但是实际现状是,每年仅有20%左右的选题难易适中且切合电子技术学科实际。最后,管理机制的松散造成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不能线性连接,递进培养。现在的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十分难堪,前期的单元实践简单敷衍,中期的课程设计模块训练不能达标,后期的毕业设计更是缺乏基础,无从下手。

(三)基础条件薄弱,培养质量不高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是新开课程,其建设工作是从零开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实施,两周完成,要求每名学员应用“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内容,独立设计制作和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对实验条件及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形式开放,使更多学员能够从中受益,急需改善实验室硬件资源环境,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及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上述现状,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各类教学实践环节,探索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形成浓厚的“电子创新“氛围,提高培养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二、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运行机制

相较于这两大实践环节的沉闷现状,本学科点面向全校学员开展的实践创新活动却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对电子创新的热情。

(一)电子科技创新月

每年3、4月,学科点举办电子科技创新月活动,历时一个月,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五届。通过电子科技创新月活动,学员们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实践动手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团结协作和努力拼搏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一批能力素质较高的学员脱颖而出,为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积蓄了力量。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近年来,各类以学员为核心的学科创新实践竞赛活动在各个层面广泛开展,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活动依然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对理工科类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极大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因此合训学员的培养也可以参考并借鉴电子创新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员动力不足,设计制作综合实力偏低的问题。

1.第三学期。这时的合训学员刚刚进入大二,除了已经开设过的C语言课程外,电子方面的课程都还没有开始,实验室开设40学时的公共选修课《电子系统设计》进行基础培训,能使学员提前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认识常用电子器件,掌握焊接技术、单片机编程技术等。

2.第四学期。学科点组织全校范围的电子科技创新月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参赛学员须完成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参赛学员以大二学员为主,大三优秀学员为辅,这样可以在团队中以长带幼,发挥好传承作用。

3.第六学期。学习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通过本课程,学员应能结合“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及“通信原理”等所学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并利用电路设计仿真软件、EDA技术及常用测量仪器仪表等工具独立设计并制作出一套完整的电子系统。

4.第八学期。进行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从学习阶段到实际工作阶段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对提高毕业生全面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

要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教”这一环节极其重要。首先要制订完善规范的教学标准,包括教材、课程标准和各种辅助资料,其次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学指导团队,确保学员在硬件、软件、理论、仿真等等环节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指导导师,同时教员也要不断的扩充视野,关注电子技术学科的前沿动态,在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课题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对系统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建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进度表、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等教员使用的教学资源管理。

2.建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综合题库,可供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题。选题方面,指导教师和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对于有能力、有想法的学生可以自己提前拟定题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然后和指导教师确定最终题目。另外学员也可以从综合题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自选题目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员的创作热情,题库中的资源应结合生活或部队武器装备实例,难易适中,既能体现电子技术学科的特点,又能让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3.建立学员自学所需的各种教材、元器件手册、软件使用教程、仪器使用方法教程等。

4.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章程,为给学员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实验室全天开放,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员和学员的积极性,每天都要安排值班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结语

本项目所优化设计的综合实践平台,可应用于大部分的基层教学单位,特别适合于工程实践性强,同时承担创新活动、竞赛的单位,推广应用范围前景广泛。本项目若能与学科网站对接,资源共享,全校乃至全军的电子技术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同时教员、学员通过网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进行教学互动。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波,张岩,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379-382.

[2] 刘玉宏,朱昌平.课内外相结合的电子技术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124-126.

[3] 熊莹,田夏利,石婷.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3(9):61-62.

[4] 赵妮娜.竞赛式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3(9):44-46.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1.1选题要联系实际

在选题过程中,需要与工程应用、生产实际相互挂钩,作为部队院校所选择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同时需要突出学员的专业特色。通过选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主动熟悉、了解与课题相关的情况,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进行分析,进而巩固、强化自己的能力。因此,该院在为2014届信息工程专业的学员进行选题时,选择了“周视红外搜索系统图像显示设计”等课题,通过课题尽量反映当代科技水平与军事需要,在该研究领域,便于学员了解、把握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使学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1.2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

需要对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在经费、教学实验条件等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科研课题都可以做毕业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选择。在选题过程中,我们选用的科研课题,需要为学员提供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场地等硬件条件,例如,在2014届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我们选用了“基于虚拟仪器的信号检测系统平台设计”,通过为学员提供仿真测试平台,学员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接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强化了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1.3毕业设计选题的难度、深度要适中

有些课题会涉及光、机、电、算等多个领域,设计工作量较大,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员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毕设任务,这类课题可以安排两个甚至多个学员参加,分别在硬件、软件等方向上有侧重点地展开研究,经过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例如在2014届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虚拟通信系统教学平台”课题就由两位学员共同完成,一个在现代数字调制传输方向、另一个在RS编码传输方向上做研究,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完善毕业设计过程指导

毕业设计的指导非常重要,设计能否最终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获得阶段性成果,需要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下功夫。

2.1毕业设计指导强调两个结合

在指导学员作毕业设计时,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博硕指导与本科生指导相结合。首先,借助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员和教员通过合作进行攻关,对于教员来说,相当于获得了科研助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有资质好苗子,进而为研究生提供好的生源。在2014届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基于PWM调制解调的光强探测电路”课题是“2110三期”建设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选择该课题的学员参加过院电子设计竞赛及科创,对PCB设计及硬件电路焊接、调试具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能力,通过教员的悉心指导,最终很好地完成了光强探测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探测效果很好,为“2110三期”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当优良的探测器模块,对于教员的科研工作来说,该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其次,对研究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让研究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毕设的顺利进行。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让本科生融入科学研究的氛围中,感受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远程多点多功能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个课题中,安排了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与指导教员相比,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沟通更直接,同时时间更充裕,将经验窍门传授本科生,可以让其熟悉Protel、Ceil等软件的使用,更快地熟悉硬件,对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2.2毕业设计指导强化过程控制

对于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答辩,这一过程需要历时数个月。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员在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强化过程管理,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在指导2014届信息工程专业学员的毕业设计时,我们按照前期布置任务,中期指导和检查,后期总结的步骤进行,将毕业设计分成三段,在各个阶段,明确学生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的开始需要重申本阶段的任务。每一个阶段结束时,按照预定目标对完成的目标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的工作方法,最后进行总结。

3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同时反映了学员的综合素质,更是对毕业设计的总结。但是,在撰写毕业设计之前,由于学员基本没有撰写科技论文的经验,因此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有的学员在毕业论文里面,没有重点论述自己所做的工作;有的学员在毕业论文中花大量篇幅介绍原理,对自己的工作几乎没有总结;而有的学员即使对自己的设计很清楚,但表达能力欠缺。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遇到的问题,我们组织了“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讲座,向学员阐述毕业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明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论文正文部分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观点鲜明。我们在对学员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查时,需要严格把关,要求论文内容、格式要规范。另外,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员概括出创新部分,撰写一篇科技文章,向科技期刊投递,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调动学员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

4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学员来说,通过撰写毕业设计,一方面能够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协调组织能力。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该院作为我军电子对抗工程、指挥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能打胜仗、能实现强军目标人才的使命,因此更要将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抓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演奏好本科人才培养这一“交响乐”的尾声。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和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对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供其它院校借鉴。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1在实例中传授理论知识

打破传统上以“讲概念说原理”为主的教学模式,消除电子设计类课程的神秘感及学生的惧怕心理,提高和改进学习效果,使此类课程被更多学生所接受[2]。设计几个较基础的实例,将理论知识融合其中,使学生对课程有着最直接的深刻认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单片机的I/O口资源时,直接给学生演示键盘控制LED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I/O口作用的理解,同时也熟知某引脚具备输入或输出功能时的应用。

2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

“会考试,不会做”是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导向”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边做边学、以做促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只停留在书本上的专业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每个学生或项目团队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甚至有创造性的作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3-4]。本课题通过建立“三层次实践项目”(基本型项目、提高型项目、研究创新型项目)教学模式和与该模式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5],在每个实践项目中,提出了“基本”与“扩展”内容的不同要求,保证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实践环节的完整性,形成了“基础—提高—创新”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新体系,从而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6],使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片机只是为少数学生开设的课程”这一问题。单片机实践项目的设计如表1所示。

3课程考核方式

以项目考核代替笔试。以表1中的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及期末作品(期末作品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参考“研究创新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为了防止学生拿他人成果作为作品,按毕业设计的要求来验收作品项目———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设计源代码、分组进行答辩,其中设计报告需包括目录、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原理组成框图、资源分配)、硬件电原理图和连接图、程序流程图、设计心得和参考资料;设计源代码要有较为详细的注释。这样的做法将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过程的一次预练,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在项目上多花时间和精力,真正掌握单片机的知识及其设计方法。

4项目在课程结束后的延续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会存在项目(特别是提高型项目和研究创新型项目)的部分功能未完成或想进一步完善的情况。这时如果继续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平台和相关资源,将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可以按本科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对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添加,修改成毕业设计题目,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延续,也为毕业设计提前做了准备。

二基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应用实践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毕业设计题目下达到毕业答辩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部分学生考研或找工作占用了大四的绝大部分时间,真正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够;二是学生对所选题目不了解或不感兴趣使得很难进入设计工作状态。这两方面因素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部分学生到了答辩时还不清楚自己的设计方向,甚至为了应付完成任务,少数人去抄袭或购买毕业设计作品或论文。为了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办法和建议,如:适当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深入研究一个课题[7]。增设命题介绍环节,提供选题依据,允许自选题目;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8]。增强指导教师责任心,严格毕业答辩[9]。不可否认,这些方法都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质量能否提升,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或管理手段。必须让学生先对题目有深入了解,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选题,进而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设计工作中[10]。将设计类课程的项目开发延续到毕业设计中(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作为毕业设计的提前准备),学生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明确的设计任务,可以和指导教师协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毕业设计课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践表明,平时在课堂上按教师的指导完成课程任务的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设计有较为深入的认知。以课堂上完成的项目为基础,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普遍使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实践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自选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文中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单片机为例,项目的设计稍加修改可以推及到嵌入式系统、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电子设计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实验举例

增量调制系统Systemview实验利用Systemview软件实现增量调制系统,波形图可见,输入信号与编码输出序列符合该调制系统的特性,波形清晰、正确。有利于学生采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取代传统硬件实验箱实现通信系统信号的模拟。同时,该软件信号调节参数方便,既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优势,又能借助于软件丰富的功能给善于思考的学生以更多发挥的空间。采用实验箱实现增量调制系统观察波形。实验中,学生了解了增量调制系统编/译码硬件电路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理解增量调制输入模拟信号与编码输出数字序列之间一一对应的调制关系。信号测试简单,方便观察实现现象,但系统稳定性和精确度一般。增量调制系统Matlab设计实验采用Matlab对增量调制系统进行设计[4],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数学分析,学生深入分析不同量化噪声的产生机理。经新算法实现后,实验结果对PCM系统一般量化噪声无明显改善。而M系统量化宽度固定时,易产生过载量化,采用自适应间隔量化算法则减小了信号误差,克服了固定量化台阶的自身不足。Matlab计算能力强大,设计算法较为灵活,可满足训练学生开展拓展性系统设计要求。

改革效果

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全国的各项大学生创新活动。基于通信原理眼图分析系统性能的选题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获得2011年9月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2009年至今,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后获奖10项以上,申报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8项,4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计6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30多人获得江苏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结语

从实践效果看: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抽象的理论,而且学会了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整体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改革后的通信原理实践课程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开拓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一篇:室内设计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网站设计开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