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

时间:2023-03-02 10:58:32

出国考察邀请函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1篇

优秀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一)

各相关单位: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跃升全球第二,如何打造中 国企业全球竞争力这一命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 美中经贸关系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双 边关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合作, 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帮助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投资海外项目,支持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发展,深化和扩大国内外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鹏博 联赢国际信息服务(北京) 有限公司拟邀请地区部分优秀企业家于 2012 年对美国多个知名城市进行 高端商务考察。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鉴于本次属高端考察,为确保质量,邀请对象须是 须是:

一、鉴于本次属高端考察,为确保质量,邀请对象须是: 政府有关部门及地方商、协会领导,经县级以上的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合法经营、依法纳 税,有规模、效益好、有信誉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外向型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优秀民营企业 的负责人、经贸管理人员。 考察安排:美国费城、纽约、华盛顿( 2012.4.12,计划考察内容

二、考察安排:美国费城、纽约、华盛顿(时间初步定为 2012.4.12-21 日) 计划考察内容: ,计划考察内容: 1、拜访美国重要商会、社团、政府要员,访问中国驻美大使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 2、参观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白宫、林肯纪念堂、美国国会。 3、举办政府及企业展览展示、招商引资、政策说明会、项目推介谈判等新闻会。 4、考察美国市政建设、了解美国城市文化。 (参观华尔街、自由女神、世贸中心遗址、联合国总 部大楼等。 ) 5、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程活动,具体行程以最终通知为准。 费用:98000 元人民币/

三、费用:98000 元人民币/人。 报价包含:含整个行程的交通费用、境外食宿费用(不含飞机上) 、境外邀请函费、考察期间所有公 务交流论坛活动费用、重要人士座谈会见及合影协调经费、所有行程的陪同、管理费用、签证费用、 境外保险费用、小费、证件费用等。 报价不包括:护照、单人房间差价或因客观原因需要更换酒店所产生的房费差价、行李托运或超重 费用、境外私人消费及自费项目,团队以外的个人消费及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罢工、大风、大 雾、交通延阻、航班取消或更改时间}等引起的费用以及上述报价包含条款中未列明的一切额外 费用。

四、如有意参加,需了解相关考察信息,请发送至 ** 咨询,我们收到将尽快回复 如有意参加, 如有意参加 与您联系,待确定后发正式通知。 期待您的支持与光临,希望合作共赢!共谋事业发展大计,共创中美经贸发展新篇章! 期待您的支持与光临,希望合作共赢!共谋事业发展大计,共创中美经贸发展新篇章!

优秀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二)

各有关单位: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新一轮跨江、跨海桥梁 建设高潮正在展开。在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作不断增强,为促进我国桥梁事业与国际接轨,为桥梁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国际 交流的平台,特组织桥梁建设、管理人员赴日本、韩国参与学术交流与考察。 现将有关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桥梁建设与管养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桥梁杂志社 日本道路桥梁技术交流协会 协办单位:日本长大公司

三、活动内容

1. 考察日本、韩国具有代表性的桥梁。 2. 与日本长大公司等相关桥梁企业进行学术交流。 3. 参加分会讨论。 (具体安排和行程表详见行前通知) 4.与日本东京湾临海大桥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流。

四、参加人员:

各省(市、自治区)及地方公路、铁路、城建、市政等系统的桥梁科研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养护公司、质量监督站等单位的高层管 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土木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五、具体出境安排

1.出境时间:拟于 201*年 4 月初 2.考察地点:日本、韩国 3.拟考察时间:10 天

六、报名方式

秘书处将于统一时间内办理出境考察的相关手续, 因两国签证办理所需流 程复杂,如果确定参加考察,请尽快与秘书处电话联系报名,填写报名人员的 考察情况表并邮件回复,于 201*年 3 月 5 日之前将其余另行通知的报名所需 资料准备齐全,邮寄给秘书处统一送签。 备注:201*年其他出国考察安排详情请咨询秘书处。 联系人:

传 真:

邮 箱: **

地 址:**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楼 523 室 (邮编:100045)

优秀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三)

尊敬的_展会负责人_:

我们诚意邀请您参观将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交易会____展馆

________________馆隆重举行的____________市场展览会,预计展览规模将达到50000平方米,成为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树立品牌,相互交流,开拓海内外市场的重要平台。 备受瞩目的2009年中国最大汽车后市场展览会将比上一届届展览会规模更大,专业性、国际性更强,亮点更多,活动更为精彩纷呈,为您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和无限商机。 方便专业买家,划分五大展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纷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2篇

公务员出国究竟是考察还是旅游?官员出国考察到底该进行怎样的规范和监督?政府的公共财政又该如何做到透明化?

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务考察”

2008年底,一则名为《我无意中捡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使得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两大主角――江西省新余市赴美国、加拿大人力资源考察团违纪违规、“温州培训团”23名公务员入住美国赌城大酒店的丑闻得以在公众面前曝光。“考察门”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也由此引燃了人们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公务考察”的强烈不满。

公务考察变异为公费旅游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境外公务旅游的详细情况,公众很难有足够的“知情权”,对其只有大概印象,论及细节就模糊不清了。而这两个典型案例不仅准确地为公务考察作了定性,还以详实的资料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数据,具体到邀请函的开价和请翻译的报酬。窥斑见豹,公费旅游的操作流程和经办手法完整展示,腐败生成的路线图一目了然。

在对新余考察团的调查中,有随行官员表示,这次考察是经过组织批准的,是经过程序的,在“执行公务”,每名成员在归国后都交了“考察报告”――去赌城考察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这些“考察报告”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荒唐透顶的辩解,究竟是在侮辱公众的智商,还是在为乱花公款、大搞腐败遮羞?

目前,江西省纪委已经对此事件作出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借公务出国(境)之名、变相公费旅游的违纪案件:一是借公务考察之机,变相公款出国旅游。考察团仅于4月24日下午在旧金山安排了一次半天的公务活动,其余时间多为旅游观光;二是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团报批,合团出访;三是违反外事纪律,擅自延长在国外停留时间。考察团原定考察时间为10天,结果在国外的时间为13天,花费高达35万。

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温州考察团”的处理结果却仅是党内处分。尽管温州公务考察团一口咬定自己此次美国之行是组织安排的,团员都遵守纪律,完全符合中央要求,而且还列举了考察的城市和所获的心得。对于温州考察团一厢情愿的说法,美国方面却宣称自己从未发出过对温州政府的邀请函,也从没有接待过温州公务考察团,这无疑给了温州公务考察团一记响亮的耳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直强调在外简朴的温州考察团,23人21天花费达到了65万!旅游行程表也显示,在长达21天的行程里,该考察团马不停蹄地赶赴夏威夷、洛杉矶、赌城拉斯维加斯、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近十个美国大城市的著名景点,旅游就占去了16天,实际用来考察的只有5天。

公务考察为何盛行

对于公款出国考察,民众诟病已久。据可查阅到的公安部、外交部消息:2003年共批准发出干部因公出境通行证和护照21万本,出境437万余人。

我国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制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官员出去开阔眼界,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知从何时起,出国考察似乎成了某些官员的“惯性思维”,一有什么新项目或新举措,总要出国考察一番。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有些官员出国考察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官员出国考察已变异成一种彻底的游山玩水行为,最终成为官员走向腐化歧途的一种诱导剂。

就当前来看,各类打着考察名义出国的官员,多数以旅游、购物为主,少数人趁机用公款做“私活”――或转移赃款,或买房置业,或安排子女留学老婆定居,有的甚至花天酒地找小姐等。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出国考察已经成为少数官员敛财或部分贪官外逃的途径。例如,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杨秀珠,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等,都以出国考察的名义成功出逃。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花在公费出国、公款招待、公车这“三公消费”上的公款一直居高不下,高达90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我国每年财政支出的30%。而这些巨款的支出,不仅导致国家花了冤枉钱,还极大地拓宽了腐败的渠道!

公务考察为何近年来如此盛行?因为打着公务考察的旗号,上级领导那里好通过,外事部门也无话可说,而且考察有境外的邀请函,这都给公务考察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其根源就在于一些地方把出国考察当成了福利待遇,规定达到某种级别的官员可以出国多少次,于是乎,为了所谓的“开眼界”,不享受白不享受,本来很规矩的公务考察渐渐地变了味道,沦为公款消费的隐性支出。

变相公费出国影响之坏,危害之大,为人所共知。早在1993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出《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2004年春,中办、国办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干部出境、出国活动开支》的通知。2007年8月7日,中纪委就徐文艾事件发出通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刹住以公务活动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的不正之风。2008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五部门又联合了《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所谓的“通知”和“办法”,并没有遏制住公款旅游的狂潮。

公务支出何时透明起来?

“考察门”事件曝光后,也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庞大的公务开支的关注。众所周知,财政收入来源于纳税人,纳税人有权知道自己交出的钱是怎样花的、花在哪里、花了多少、花的效果如何、该不该花。

然而事实又如何呢?缴税的人,不知道财政支出都拿去做什么了。说到公平,这似乎是最大的讽刺。不知道多少纳税人,要缴多长时间的税,才能支撑起全国各地官员的“公务考察”支出――因为根本就没有权威的信息。公务支出的不透明一方面导致党政部门和某些社会团体公务开支因为缺乏有效监督而更加肆无忌惮和奢侈铺张,另一方面也因庞大的公务开支造成了大量财政负担和浪费而倍受群众诟病、猜测和不满。

对此,专家们表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缺乏内在的硬约束,目前还是一种软约束,使领导干部可以在财政上作很多临时性的调整,使得某些开支远远超过了所需要的水平,同时也损害了其他部门的利益。官员是决策者,也是利益既得者,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权,如果缺乏必要监督和制约,给自己安排出国考察之类福利待遇的事情,就会屡禁不止。据称,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出国,甚至不惜挪用其他款项,包括挪用税收、土地开发收入、动用人民币买入外汇作经费、侵吞行政和其他公共项目经费等。不仅如此,为解决出国考察的经费,部分官员用尽心机,有的甚至把费用向下级机关、下属单位摊派、转嫁。有些官员外出考察总带上一些企业家,说是陪同考察,不如说是去为官员的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消费埋单。而一些企业也愿意借此机会笼络官员,使出国考察成为―种隐蔽的行贿方式。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3篇

记得当年我为了看一场战斗片的电影,曾用饭票冒充电影票,蒙混过关;用过期了的火车票白坐过“人民的列车”。那时我是“国家的主人”,就是按当时的“无产阶级”理论解释。我的过错也不属于“敌我矛盾”,而与当今的造假文凭卖假药,遭灾遇难搞虚报那些骗术比起来,往浮夸一点儿说也就是寒碜的事儿吧。

当今我们骂造假者,说他们是造孽、是做损,但没人骂他们卑鄙、掉价的。因为社会中的这些“阜微者”压根儿就没什么身价,就是干了卑鄙的事儿那也是卑鄙者的专业。但有些人不行,他们头上顶着的是“光闪闪、金灿灿”的桂冠,可是他们干出的丑事与他们的地位和身份相比太猥琐了,让人格中那个比尾骨都藏得还深的“小”一下子张牙舞爪起来。

5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以副检察长徐文艾为团长的公务考察团一行十人,去年11月20日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办理入境手续时,被芬兰边防局官员以该考察团出具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系伪造信函为由拒绝入境。用遣假的手法去骗一次出国的机会,最终把人丢在赫尔辛基机场,这事让与之无关的老夫都有点儿羞臊了。周扒皮可以去学半夜鸡叫,但县太爷不能用此雕虫小技呀?检察长可以挪用十万公款去旅游,但检察长绝不能报出差费时多加两天;检察长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国考察,但决不能伪造他国的邀请函出游。

以公务考察为名,公款出国旅游,这事就是踏破了自己的铁鞋,顶多被人微言轻的老百姓扣上一顶“败家子”的帽子,组织上还不会承认。已经是省级检察长的高官了还犯得着用那样卑下的手法作弊吗?本来是用不着的,可是他们恰恰用了。这只能说明此事在实施者的心里不是卑鄙的事,桃子大家都吃了,你吃了别人送的,他吃了公款买的,我无非是自己从树上偷偷摘的,树是公家的嘛。卑鄙者的心中一定是没有了卑鄙感才会把卑鄙的事当作平常的事干了。就像虚报招商引资数额,骗取上级嘉奖、提拔,夸大受灾面积,多骗些救灾款,这些本是卑鄙的行为,可在组织和人们的价值评判中好像并不卑鄙,倒是那些没把卑鄙的事儿干成的人有了几许自卑感。

还有,我们的一系列部门就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们的邀请函是假的?而只有人家芬兰人才火眼金睛?我想我们的验证人员其业务水平不一定会比芬兰人低多少,而是我们的验证人员对高官压根儿就不会有那样的卑鄙念头。如果换成一个乡镇的司法助理,就是持有一封真的芬兰司法部的邀请函,我们的各级审批部门也会验你个“烙大饼”的待遇,巴不得验出个假的来。因为某些有“验证权”的人其心态也是卑鄙的。对于高官们假去几天出国的待遇从不大惊小怪,就是有人假去了组织一辈子给予待遇的假文凭、假政绩、假誓言、假承诺不也一样没受到过卑鄙的晕连嘛。

关键要看你是在哪里持假证“当空舞”,你假到了当今世界最干净的地方――芬兰境内。能不让人家给拒绝吗?本来在我们这儿不算卑鄙的事如今也得按“卑鄙”的事处理了,否则与世界就无法接轨了。心中没点儿卑鄙的阴影罩着,干卑鄙的事儿时就忘了还有卑鄙二字了。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4篇

政府官员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这样的潜规则在中国尽人皆知。公费出国一年耗资数以千亿计,不少考察团在国外爆出种种丑闻。

谎言闯关成笑柄

2006年的11月20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率一支10人“公务考察团”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入境时,被查出其所持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系伪造,一行人当即被拒绝入境。芬兰新闻社当时援引赫尔辛基边防局负责人皮波宁的话说:“我不知道中国当局怎样看待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兰玩这个游戏,那么这就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商务)旅行。”徐文艾因此事被中纪委查处后撤职。

实际上,使用伪造的邀请函以应付一些外事部门的审批,已是实现公费出国旅游的惯用伎俩之一。

出国幌子五花八门

“培训”有时成了一些中国官员出国的一个幌子。根据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处2007年的数据,中国官员海外培训已经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然,这其中有真培训,但也不乏假培训。除了美国,新加坡亦是中国官员培训的重要基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河北省就派出干部去新加坡学习。新加坡一位知情人士说,在正规培训基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国立大学,中国官员多以学习新加坡城市管理为主,而现在,“许多私立学校也参与邀请,培训有时只是个幌子”。

江西新余、浙江温州“出国考察门”事件曝光后,去年12月1日,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通报了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温州赴美培训团的调查结果,声称调查发现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向国内审批审核机关提供了虚假培训日程――西北理工大学为该团组签发的邀请函及日程安排都符合国家规定的培训安排,但实际上将培训课程缩减至3天,行程由3个城市增加至8个。

被用作幌子的还有招商引资。旅居日本多年的华文媒体人羽策透露,她在日本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招商团”。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华人李玉(化名)说,一个考察团到南非8天,一般会抽出半天时间“做做样子”。“跟当地华侨开个座谈会,弄个招商引资会,到了国内就说签了几千万合同,其他时间都去玩。”

此外,“学术会议”也是一些中国官员采用的路数之一。“他们有的官至省级都以民间协会负责人的名义到新西兰,由于不带官方色彩,去那边更加自由方便。”

、劳力士、LV

至于官员们在国外游玩的内容,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观光名胜古迹,还有和红灯区。

去年4月,由11名官员组成的新余市人力资源考察团完全没有按原定学习考察项目从事公务考察,在北美十多座城市转悠几天后,“考察”了拉斯维加斯。旅行社的介绍相当诱人:“这是世界最大,场地华丽,建筑辉煌,令人叹为观止。大型歌舞表演更让您融入赌城的繁华与歌舞升平之中。”在这段话的结尾,旅行社建议:“入住拉斯维加斯酒店后,可自费去欣赏拉斯维加斯著名的歌舞表演或到小试身手。”一位跟中国考察团有过多次接触的华人甚至说:“在美国,和红灯区都属于合法的娱乐场所,国内因为没有,所以去那边看看也很正常。”

买奢侈品也再“正常”不过。在南非,一些中国官员最爱买的是钻石。导游诱导说,“在国内一克拉要七八万元人民币,在南非只要一半价钱。”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官员在南非购物中,平均每人的花费约5万至6万元人民币。中国考察团一年在南非至少要花公款5000万元。在歹徒横行的约翰内斯堡街头,阔绰的中国考察团甚至成为抢劫目标。2006年10月20日傍晚,湖南省政协代表团、湖南省新闻文化考察团以及湖北省人大代表团在约翰内斯堡一家中餐馆就餐时,突然遭到近10名武装歹徒的抢劫,31名成员共损失近50万元人民币。

林少杰(化名)是一名中国地方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去年年初,他和几名同事经单位推荐,加入到市里组织的“赴欧考察团”。在12天的“考察行程”里,他和其余20多位成员主要“考察”的是欧洲11个国家,在闲暇之余,他们穿梭在欧洲各国的大小商店里。林少杰说:“有的人确实非常有钱,经过瑞士的时候,他们一次买两三只劳力士名表,说是回去送给家人。经过阿姆斯特丹时,他们连买好几颗钻石。”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LV旗舰店门口,排队的人中经常看到中国人的面孔。有的法国人说,这些购物者“很多都是来巴黎‘考察’的中国官员,他们花钱如流水。”

华人旅行社最爱考察团

去年6月,江苏张家港8位市长及市领导的夫人在美加只呆了半个月就花去23.37万元人民币。她们住的最便宜的酒店也要每晚95美元,最贵则要每晚415美元。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开支,比如新余市考察团光办邀请函就花了1.296万元,其中,美国邀请函每封3240元人民币,加拿大邀请函每封2520元。

这中间渔翁得利的便是华人旅行社,这已经形成了一个遍及全球的产业链。“美国美洲集团”这样介绍自己:“美国美洲集团成立于1992年,经过多年的运作,现已发展成为集商务考察、商务旅行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具备完善的运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公司注册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部设在洛杉矶,并且在华盛顿、纽约和夏威夷的檀香山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在中国大陆设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九个办事处,业务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可满足不同地域的客户签证的需求……”

林少杰回忆说,他们当时去欧洲跟北京的一家旅行社直接联系,当每位团员所在单位为其出资3万元人民币作为活动经费后,安排整次行程的旅行社便派出导游,带领大家先到北京暂住一晚,然后直接飞赴目的地。除了交旅行社的每人3万元活动经费,每人还可得到由单位拨付的500欧元的生活经费。

巴黎一位从事中国旅行业务的华人说,相对于一般的中国游客,他们更愿意接待公务考察团,由于恶性竞争,在巴黎,普通中国游客的价格压得很低,而考察团成员至少是处级干部,起码住三星级酒店,所以利润空间会比较高。新加坡一位华人旅行社老总透露,最近,他们刚接待了一个中国地方官员的培训团,“真好赚,平均一天从一个人身上赚500元人民币。”

当地政府和社团不堪其扰

有人欢喜有人愁。某省在南非的同乡会会长抱怨说,在一年时间里,他们要接待三四十个省里的代表团,这给他们带来不小的负担。“地方政府、政协的人来找到我们,不接待怎么可能?面子上过不去。可一来就要有人陪,要请他们吃饭,要送礼。”这位会长告诉媒体,会员们每年从自己腰包掏出的经费为30多万兰特(约合30万元人民币),而其中三分之二的钱都被用作招待来自家乡的各级政府官员。据统计,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有200多个考察团,其中100多个是省部级代表团,100多个是省部级以下的代表团。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华人飞翔(化名)经常看到一批大腹便便的中国旅行团成员。“他们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近一问多是中国官员。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一天就能看到好几批,何况在悉尼了。”飞翔说:“他们一般在公园逛一圈,唐人街吃个饭,然后去黄金海岸的免税店买东西,我们都很鄙视这种人。”在新西兰,有些中国官员去参加新西兰政府组织的研讨会,但开会的时候,人却不见了,都跑去闲逛,给新西兰政府留下非常坏的印象。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公消费;治理;思考

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充分证明了中央早已看到我们党内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比如“三公消费”中的腐败问题。“三公消费”通常意义上是指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境)三种公务消费行为。近些年来,巨额的“三公消费”给国家的财政带来极大负担,它衍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已严重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问题,这属党内的严重腐败现象,必须彻底铲除。

一、严重腐败的“三公消费”现象

“配备公车是身份、公款吃喝是权力、公费出国是享受”。可见能“赢得”公款消费的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我们党内的各级主要领导官员。只要是部门的主要权力人,就有可能成为“三公消费”的对象。“三公消费”的腐败问题突出,充分证明了“单位的钱就是领导一把手的钱”的真实体现。有人说,用自家的钱有夫妻监督,而用单位的钱没有任何人敢监督—花单位的钱比花自家的钱更自如。国家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所有单位都有钱用的目标”,但扩大了“官兵”待遇差距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局面。

(一)官僚的公车消费问题突出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单位的车都是分配给领导,说白了就是领导自家的车。有单位领导说:“领导配车是应当享受的,如有意见你也去当领导呀!”。可见,现在某些党的领导素质到了何等地步,居然“当官享受理所应当”和“你没当官你没用”等邪气占了上风。

一是违规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二是巨额公车费用惊人。平均一辆公车仅年总消费可达十几万元之多。比一般职工的年收入高出3-5倍。三是公车私用普遍泛滥。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定格为三个“三分之一”。即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

(二)举国上下的公款吃喝泛滥成灾

CCTV央视公益广告称:我国餐桌上一年的浪费在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解决亿困难人口的吃饭问题。其中公款吃喝浪费占90%以上。说是吃喝,实际远不止这些,吃喝完还要唱歌跳舞、泡脚按摩,之后再吃夜宵、开房间,送行时还要搭上不少土特产。其实,公款吃喝玩乐完全是在“公”字名义下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事开绿灯的平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极高。比如“一包烟几月粮,一瓶酒几头猪,一顿饭几头牛”已是普遍现象。到大城市招待时,有时一桌饭竟然要消费普通人一至几年的工资,即几万到十几万。()公款吃喝名目多、猫腻多。如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一些单位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

(三)公费旅游潜规则盛行

公费旅游主要指公费出国。近几年来,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的名义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旅行社可以帮忙做两份行程单,一份完全按照“考察”的形式走,内容无外乎各种学习、交流和参观。但实际上,却会按照另外一份“旅游”的行程单走,内容当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浙江省温州市原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01年10月初带考察团到法国巴黎考察时,即以探望其在法国的女儿为由离队,拒绝回国;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杨秀珠,在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期间,也借出国考察之名外逃。

二、“三公消费”产生的原因

三公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本在于政府支配的公共权力过大,消费不公开不透明,缺少必要的监督,公共权力私有化等。

(一)相关制度和禁令无法落实

这主要表现在:“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致。比如,上级来人,不受理下级的请吃和送礼,下级肯定也不敢大吃大喝。像资溪县大吃野生动物问题,一般都是接待上级来人或项目老板招待本地官员。如果上级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制止这些现象发生,资溪县的野生动物也不会受到破坏。可见,造成“三公消费”盛行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我们有公车管理的制度,也有公务接待的制度和学习培训、出差出国等方面的规定。但是,由于这些制度规定都是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源头治理,不敢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真正改变。今天有人反映吃喝风太盛,就发一个规范公务接待宴请的通知;明天公款旅游积渐成习,于是又出台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在处罚的力度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长此以往,文件、规定越发越多,就成了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二)消费的不透明造成公私不分

由于公务消费本身的特征就决定了公务消费和非公务消费之间的模糊性,且消费长期不公开、不透明,合理正常的、假公济私的、铺张浪费的和的都往里面装,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是一笔糊涂账。别有用心的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假公济私,公私不分,使得公务消费成为了一个既没有风险又方便的腐败途径。

(三)预算的“缺陷”使得超支有机可乘

长期以来实行的预算体制,使得预算支出的用途与计划或活动的结果没有关系,部分项目的追加资金较多,弹性空间大;加上在资金分配中,往往是“会闹的孩子多吃奶”,致使部分单位和部门领导在工作中不计成本,消费无度。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仍有一些单位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使得领导干部的非正常支出有了列支渠道。

(四)利益的不均衡助长了过度消费

在公务消费行为中,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直接对象,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利益需求。由于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分配的极大不均衡,大量补贴游离于工资之外,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刺激了追求公务消费最大化来“补偿”的错误心理和行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在公务消费上互相攀比,“别人能吃,我就不能吃?”“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什么。”这种错误思想和攀比心理导致“三公消费”居高不下。

(五)信息不对称造成监督不到位

由于公务消费往往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消费的主体大多又是领导干部和掌握一定权利的公职人员,使得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暴露,容易形成“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内部监督难落实,社会监督不现实”的局面,出现监督死角,以致当中的腐败行为处于隐形状态,无法得到及时的监督和查纠。

三、遏制“三公消费”的思考

当前,据统计,就现在全国仍然有上亿人处在贫困阶层,他们吃不饱、穿不好、住草棚不说,严重存在有病无钱医、孩子难上学等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党内竟然存在着这样极其不协调的“三公消费”问题,故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二要不断完善行政体制,三要加大党纪和法律的制约力度,才能收到预定成效。

(一)大力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方式

公务消费可以通过专门的公务银行卡进行结算。通过公务卡,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消费的明细,有效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同时,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公务人员提前借款,既方便工作人员用款,也减轻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二)坚决实行公务消费行为阳光公示

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下,是最好的“防腐”措施。要公开政府的行政成本,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境)学习考察等支出情况,应以详细的类别列出,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布。单位内部还可以每月在电脑内网上公布明细;如果公务开支社会性的,就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使政府官员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达到有效规范公务消费的目的。

(三)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

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不准超越,既不以人废也不以人存。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花钱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支出,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预算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

(四)积极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制度改革

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探讨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尽可能的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五)加大对违禁者的惩戒力度

强化相关公务消费行为规定的执行力,将他们列入绩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明确“三公消费”的法律责任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6篇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安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

3.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不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不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不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不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面。“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不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不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面。同时,执行不力,惩罚不痛不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十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不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适应,与打造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驾”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整合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安全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安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不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不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面。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合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面,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加强行政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不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出国管理 规范化 模式转变 实施措施

“十二五”时期,央企国际合作业务不断发展,海外市场开发、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如何进一步规范出国(境)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杜绝违规问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已成为央企国际化进程中面对的重要课题。

1.当前形势下出国(境)管理面临的挑战

1.1出国(境)团组数量逐年增长,护照、签证办理量显著增加,签证难度进一步加大。

1.2因公出国任务性质及派出人员更加多样化,跨单位团组数量上升,出国管理复杂性大大增加,团组甄别和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1.3海外市场开发和对外合作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提高了出国任务规划的难度,对规范出国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4因公出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难以衡量。企业往往重视团组派出,而对回国后的效果鉴别重视不够;测量出国效果的方式不健全,易导致不必要的出国考察难以制止。

1.5外事教育培训往往滞后于形势变化,教育培训模式需要升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需求大大增加。

2.出国(境)管理内涵的变化

传统的出国管理通常集中在为办理出入境手续,提供外事接待和语言翻译服务,并按规定进行外事纪律等管控。本质上这是企业“走出去”初期的一种职能导向型管理模式,其职责界定较窄,不能满足当前外事环境日趋复杂的要求。提升出国管理水平,必须改变过去相对被动,以服务为主的角色定位,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导向重新调整内涵,确立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以管理渗透和规范服务的管理模式,完成“办外事”向“管外事”的转变,在更高层面体现出国管理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纪律性。

3.规范企业出国管理的主要措施

规范企业出国管理,必须在中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方针下构建出国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的规范性。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3.1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外事部门必须结合实际,不断规范、优化出国管理业务流程,精简环节,在制度层面确保出国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在任务审批、人员选审、团组公示、护照签证、出国教育、安全培训、境外管理,以及回国管控等环节查堵制度漏洞,明确管理红线;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标准,形成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有反馈的全过程控制的闭环管理。对海外项目管理,要根据业务发展和长远需求,不断完善海外防恐和岗位责任制,确保人员派出、动迁、回国及境外管理安稳运行。

3.2灵活科学地做好出国规划管理

应主动跟踪海外重点项目动态,总结项目发展规律,实时了解对外交流需求,每年编制出国(境)计划和预算。在海外项目方面,对外派人员的专业结构、人数和出国费用预算合理配置,保证海外市场、项目及境外机构正常运行的需求。其次要加强与主管部门和海外机构协调,实现项目人员全年多次出国一次性审批,保证劳务签证顺利办出。对非项目类出访规划,要制订关键岗位的出国(境)计划,满足企业对外交流、技术引进、对外项目合作需求。

3.3坚持“因事定人、人事相符”,严格出国审批

以出国培训、考察和参加会议为重点严格把关。一是要杜绝无实质内容的出访任务,根据工作需要派遣,严格限定在组团单位业务范围内。二是杜绝照顾出国、轮流出国。三是坚持小而精的组团原则,严格执行量化规定,压缩出国天数和人数,限定出国路线,实质性公务活动时间应占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四是严禁通过中介、旅行社或海外华侨及外国驻华机构出具邀请函。五是严控出访费用,严禁变相公款旅游。要根据出访内容和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出国费用支付方式,从资金源头堵住公款浪费漏洞,确保出国费用控制在预算额度内。

3.4严格出国人员选审和外事教育

因公出国人员必须具备完成任务的相应条件:熟悉业务和前往国家的情况,具备外语和业务沟通、谈判能力,专业对口、从核心业务单位选派。应指定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领导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团长。要不断改进外事教育培训的方式、内容和方法,抓好首次出国人员培训、重点国别外事培训和海外防恐安全培训。出国人员启程前必须接受行前外事教育和安全考试,不合格不予派出。

3.5发挥出国公示的监督作用

出国前,将团组人员名单、出访任务、日程安排、往返航线、经费来源和预算等信息向群众公示,回国后对任务执行情况、出访报告等再次公示,使职工和社会了解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情况,有效监督出国任务的规范性,促使出国团组规范自身行为,外事管控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出国管理从制度约束向自我约束转变。

3.6形成联动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对各类因公出国事项,企业的组织人事、纪检、外事、财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定期联合检查。一方面考核出国效果,核实人员出国的实际执行情况、作用和效果;另一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发现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以及其他涉嫌违纪违法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在国际化经营中,企业只有不断规范出国(境)管理,从“办外事”向“管外事”转变,促进出国管理全新升级,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对外合作发展,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璐.外事出国业务管理特点与技巧.中国石油企业,2011(4)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8篇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后公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又展开了新一轮“三公”经费改革。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其衍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目前,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消费不实

1.存在浪费现象。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若是单位领导自支自批,往往超出标准,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超出规定标准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2.部分消费模糊。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公务消费经常出现变通支出的现象。有些消费支出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走账,而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报销,无论是不是公务开支,都随着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出现了模糊消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公务经费往往发生“公地悲剧”的现象,经费数额不断增多。

3.灰色消费众多。在公务消费不透明并且缺乏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公务人员利用公务消费的名义谋取私利,使公务资金为个人消费支付费用。比如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

(二)“三公”项目消费不合理

1.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不合制度。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靠执行才能发挥效力。有些单位对制度的执行不严,甚至无视制度,出现了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超出规定的现象。首先是公务车配置超编,在超编时往往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借口,实际上以领导的数量为标准配置公务车。其次是公务车超标配置,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公车使用相互攀比的现象,将使用车的标准看成是在单位地位的象征。再次公车私用的现象普遍,公务车的使用分成了三部分,公务使用一部分,领导使用一部分,驾驶员使用一部分,公务车成了私人的礼物和馈赠,直接导致公车费用上升。

2.公务接待超标。一方面,公务消费的名目多、项目多。领导检查考核、申请项目、汇报工作、庆功表彰、召开会议等等都是公务消费的项目,而有的公务消费项目形成了“一条线”,欢迎接待——结束庆功——饭后娱乐——考察景点——走时特产。另一方面,公务消费规模大、档次高。在中国的传统里,接待的规模及档次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表示尊重,往往超“标”接待,而消费往往存在“棘轮效应”,档次提高时皆大欢喜,档次降低则上下不痛快,于是公务费用一再提高。

3.因公出国失控。一些部门把公务出国旅游作为一种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的措施,假借各种出国考察学习名义组织出国旅游。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旅游已不多见,一些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借学习考察研究的名义假借学习培训、开会考察之名出国旅游的事情还是屡禁不止,更有甚者有些单位和部门伪造邀请函、国际会议通知、国际学术交流通知等假文件作为公费出国旅游的依据,在群众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公务人员通过组织安排正常的公费出国,通过变更原来安排的路线和行程,变相的进行公费旅游。而且变相的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了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借机潜逃国外的机会。

二、“三公消费”经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思想影响深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公职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仍然存在特权的思想。对公务消费的认识不够,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将其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认识到公务费用来自于人民,“三公”经费的增加会加重人民的负担。部分官员为政绩等考虑过多,不敢违背业已形成的“惯例”,导致“三公”经费增加。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二)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法律对“三公消费”的预算、审查听证、审计、评估、使用、监督、问责和处罚做出规定。因此三公支出的多少就成了自己说了算,想花多少就花多少。无法可依使得“三公消费”的数额越来越大,政府及工作人员也把“三公消费”当做了福利之一,成为了刚性消费,积重难返。从一个小城市的副市长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因公”去过了60多个国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车改革会失败、公款消费会愈演愈烈、出国热会持续升温,三公经费屡攀新高。

(三)预算体制有缺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没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国家财政部目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文件当中可以发现,现行的财政预算分类科目中没有“三公支出”等相关科目,“三公支出”的费用都是隐藏在“其他行政经费支出”这一宽泛科目当中,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预算外资金,这样更进一步导致公务支出超出预算,使“三公”经费增加。另外《预算法》也中没有对“三公消费”预算做出具体规定,比如公务接待费的范围、内容,规格标准等,也没有公务用车的购买标准,运行维护标准,使用范围、规格、限制,出国考察的范围,费用标准,效果考核等。因此“三公”经费有转移到其他项目的可能,公务接待费用的空间和灵活性比较大,在实际情况中,很可能会被转移到“会议费”等其他项里。

(四)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力度不够和缺失是导致“三公”经费增加和滥用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是上级的事后监督,这种监督多属于亡羊补牢、成本较高。而根据《预算法》规定,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批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以及利益等原因,人大代表很难对政府预算做出合理判断,监督也流于形式。而公众监督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政府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一直拒绝公布预算数据与内容,__年后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所公布数据多为总数,缺乏具体说明,公众和媒体看不明白,监督无从谈起。缺少有效的监督,“三公经费”就便更加暗箱操作,助长了有恃无恐。

三、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监管的思路

(一)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政府部门应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整合机制”原则进行改革,精简机构、清理超编制人员以及吃空饷现象,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减财政支出,使压缩三公经费消费成为可能。

(二)健全约束机制,完善公开制度

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一是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方式、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且,地方各级政府“三公”经费还没有全方位公开。要制定县级以上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日程表,明确统一的、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让公众有知情权、能监督打造透明政府,实现“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已公开的“三公”经费进行细化。要进一步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将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全方位审查“三公”经费支出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制定治理和改进的对策措施。

(三)注重政府绩效,健全考核机制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所作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公共生产力”、“政府业绩”等,其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两部分。政府绩效考核是对官员积极改革与创新,努力向上的最大动力,是“新一轮政府创新的驱动器”。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能够增强降低“三公经费”动力,切实从源头上对挥霍浪费的行为进行控制,同时建立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现代行政绩效考核体系,还能 够建立健全政府行政成本核算机制。

(四)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目前上级的监督、平级的监督和下级的监督是“三公经费”的内部监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多层次、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民意信息要集中化,加强行政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对违规超支使用三公经费的腐败问题予以坚决的查处,对不依法定要求、规定期限、规定范围、规定方式、规定途径公布“三公”经费的地方和部门,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对相应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对违规的领导干部一律实行严格的不得提拔重用,还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9篇

意大利警方称,经过多年的调查取证,警方终于掌握了来自中国的黑帮团伙的犯罪证据。在经过意大利内务部和警方最高首脑的批准后,决定采取联合行动,一举抓获了位于罗马、米兰、佛罗伦萨等地的中国黑帮团伙成员。

随着法律程序的进行,黑帮团伙的作案手法也从黑幕下曝光了,意大利警方披露了多条中国黑帮犯罪的主要路径。

组织偷渡,组织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黑帮组织而言,偷渡和都是主要赚钱手段,当然中国黑帮亦不例外。但是,今日的偷渡手段已经与往日的“跋山涉水、横渡重洋”完全不一样。科技在发展,偷渡手段也在发展。如今的偷渡以一半合法一半违法来操作,这样的手法更有隐蔽性。

在意大利的黑帮团伙和国内的不法旅行社有着广泛的联系,黑帮组织提供国外的邀请函,由国内的旅行社在国内招募外出人员,价格在5万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那些急于出国的人往往是下岗工人,在当地生存状态不好,所以就借钱购买一纸“出国考察邀请函”,进行一次。

非法旅行社谎称:在欧洲干一天活的收入等于在中国干一年的收入。到了意大利有“侨民组织”会去接待他们,介绍工作、介绍住房都没有问题。如果在意大利住不惯,可以去欧洲“申根协议”的25个国家,无需签证、随意进出,德国、法国想去就去,想住就住,没有工作可以申请穷人救济金,这就是有人权的国家特征。

国内人听信这些花言巧语,大都信以为真,然后借钱筹款铤而走险,毅然决然踏上赴欧之路。

到达意大利之后,情况就不是说的那样了。男性则被全部送到当地的制衣工厂,年轻的女性送进黑帮控制的地下妓院,年老的女性也进入制衣厂或做家庭工度日。他们的护照一律被收掉,由所谓的老板统一保管。

华人在意大利经营的制衣工厂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的地方。

制衣厂的老板不是黑帮分子就是半黑帮,许多人的另一半身份还是“侨领”。这些人大多来自浙江某市某县。十多年前他们也是靠跋山涉水偷渡到欧洲,到了欧洲才知道,哪里是干一天等于中国一年的收入,想轻松发财只有走捷径。于是就开办黑工厂,仿冒世界名牌。

目前而言,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是欧洲最大的仿冒名牌服装的发源地,西班牙、德国、法国的中国服装店均在意大利进货。西班牙的服装仓库也被警方多次查到大批冒牌货,但是西班牙的中国老板在法官面前抵赖说,衣裤是意大利产,至于是否仿冒名牌他全然不知道!

西班牙法院对于这样的无赖,不仅要请他们进看守所尝尝吃监饭的滋味,还要重罚让其知道违法的后果。

意大利华人黑帮控制的制衣行业网络,可谓是盘根错节,沾亲带故。制衣厂的老板有的是同村老乡,有的甚至是亲戚兄弟,因此只要一处警方有动静,四面八方马上可得到消息,然后不是快速撤退就是紧急疏散。黑帮和警察玩躲猫猫游戏也是行家里手,能让警察干瞪眼。

经营地下,设立地下钱庄

和钱庄也是中国黑帮的主要创收渠道。

中国人好赌乃世界闻名。这些人原先在中国就是赌棍,只因中国立法禁赌,使得这群赌棍一直放不开手脚。

如今的欧洲,赌钱乃娱乐的一种形式,进就像进电影院一样潇洒,这群中国赌徒一到欧洲那真是如鱼得水、烟鬼撞到烟枪。中国黑帮也看准了的丰厚利润,大肆开办地下。

有的黑帮就在自己经营的豪华饭店里设,饭店只是装个门面,白天开门迎来食客做个幌子,饭店的收入只是小打小闹,晚上的收入才真正叫利润丰厚。他们也采用会员制,一般不认识的人不准进入,陌生人要有常客介绍,经老板同意后方可进入。

地下最怕来一帮“东北土匪”黑吃黑。所以,老板提供场地,提供保镖,而且是全副武装,保镖每保一次得500欧元工资,外加小费金额不等,保镖自备手枪防止抢劫。有的赌徒也自带手枪或者自带保镖以防不测。无论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的地下,每天都是生意兴隆,赌资超万,甚至上百万。

但由于是在饭店里开设的,没有机器设备,没有赌,只能用纸牌,每赌一次纸牌就作废,以防作弊。

2004年的11月,巴塞罗那警方曾经出动200多名警察,包围了一家由浙江人经营的地下。该也是用豪华饭店的样式来伪装,饭店每天收入的营业额对老板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抽头才是真正的净利。

该饭店的店东为巴塞罗那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公司得到信息说,这家饭店在深夜经常有打斗事件发生,时间都在凌晨四五点,有的甚至被枪弹击中,店东保险公司就向警方报案。

警方得到报案后,便偷偷在饭店附近的走道、窗口甚至饭店里面安置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果然,让警方吃惊的是,每天深夜1点之后,一群群赌棍进入店堂豪赌,警方发现中国赌棍都把枪放在桌上而不是佩在身上,这个动作始终让警方琢磨不透。

警方布控了一段时间后,决定捣毁这个窝点。当警察在某夜突然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赌棍面前时,中国赌徒都乖乖举手投降。

他们被逮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带手枪,警察这才知道这群保镖把手枪放在桌上的原因何在。保镖如果看见中国人进入抢劫就拿桌上的枪,看见警察进入就不碰手枪,然后个个否认枪是自己的。

黑帮持枪者使用这一招很灵,警察拿他们毫无办法。此次行动虽然抓获了几十名赌棍,缴获几十把手枪,但最后中国黑帮什么事情都没有,他们只是换一个地方再赌而已,再买一把枪而已。经营的中国黑帮早就把黑钱偷运进中国,以华侨富商的身份创建房产开发公司继续赚钱。

当地警方气得干瞪眼,只好请媒体写文章骂几句了事。

制造假信用卡

造假卡也是黑帮的捞钱手段之一。

许多黑帮人物都是开店设厂的老板,他们的酒吧、饭店、商店每天接触许多客人的信用卡,黑帮老板就雇用懂行的人复制客人的金卡。有的老板在拉卡机的高端隐秘处安装了摄像头,当客人在按下密码的时候,老板装模作样地把头躲开,以此让客人放心。其实,客人的密码早就被摄像头摄进光盘里毫无秘密可言。

拿到密码后,黑帮们再根据金卡的号码通过技术部门的制作,不出几个小时一张信用卡就轻易得手。为了抢时间不让客人知道金卡已经被人复制,黑帮们还要熟练模仿签字,然后在珠宝店大肆购物。

就在6月底,意大利警方和西班牙警方联手抓获了几个流窜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作案的中国黑帮,在搜查他们住宅后发现了上百张复制的信用卡。

带黑钱雇人闯关

黑帮的黑钱虽然鼓鼓囊囊地在家里躺着,供给他们的吃喝嫖赌完全不成问题,但是不能买房买车。黑钱要设法送进中国才是出路。

有些黑帮的外套上还写着侨团的领袖的招牌,他们很会见风使舵,凡是中国有地震有水灾,他们都会慷慨解囊,还会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大谈爱国主义。

国内一些小县城的官吏,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增加GDP,不管黑钱白钱,只要是钱就要,通过当官的传话,黑钱就能变成白钱。因此有的黑帮就雇人带现金闯关。

在罗马、马德里、米兰、巴塞罗那,被海关查到身绑几十万欧元的中国人,几乎一个月要出现五六个。最多的一个身带60万欧元闯关,结果被X光探出,60万欧元全部进入西班牙国库。黑帮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前功尽弃。

有的黑帮只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雇人汇款进入中国。现在欧洲有家西联汇款公司在中国侨民中大做广告,声称几分钟即可将欧元汇往中国,不查来源,不问黑白。但是他们也坦承,如果西班牙警方要查询,他们就必须积极配合,交出汇款人的名单和金额。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黑帮通过他们的爪牙,在社会上寻找愿意为他们汇款的中国人。通常是使用一个人的身份证,一次汇出2000欧元,得100欧元佣金。

有的人财迷心窍,一个月里汇出4万多欧元,结果第二个月就遭到警方和税务机关的调查。那人只好承认是代人汇钱,至于什么人、住哪里全然不知。最后此人被法院以协助洗黑钱的罪名罚款8000欧元、监禁15天。

走私香烟和仿冒名牌手表

走私又是中国黑帮发财的一大手笔。

最近意大利和西班牙连连被媒体爆出查获走私香烟的报道。走私烟都是从香港发出,有的是真烟,有的还是假烟,但是仿冒得极其逼真。所有的香烟不仅伪造品牌,还伪造了意大利政府和西班牙政府的印花税标签和防伪标签,在报关单上通常写着日用品、塑料制品等。

警方称,侦破中国黑帮的团伙都是历经千辛万苦。警方称,对于欧洲的黑帮团伙,警方大多先采用卧底,然后从内部击破。但是对于中国黑帮,意大利人或者西班牙人不可能深入卧底,因此从内部击破的战术在中国人身上无法施展。

出国考察邀请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 预防方法;产生原因

一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定义及构成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五条规定:负责办理护照,签证以及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明知是企图偷越国(边)境的人员,予以办理出入境证件的,或者边防、海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明知是偷越国(边)境的人员,予以放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由负责办理护照、签证以及其他出入境证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即公安部、公安部授权的地方公安机关和外交部、外交部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

(二)主观方面。本罪是故意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他人是企图偷越国(边)境的人员而故意给其办理出入境证件,构成本罪须以主观上明知为要件。

(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出入境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和出入境管理人员的职责。

(四)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办理护照、签证以及其他出入境证件的过程中,对明知是企图偷越国 (边)境的人员,予以办理出入境证件的行为。构成本罪,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二 、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的认定及处罚

(一) 关于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中“国(边)境”认定问题。“国(边)境”应当拆分适用,其一,在大陆与港、澳、台的邻接区域仍然实行特别的边境管理制度;其二,与周边少数国家仍然存在边界争议,只能实行特殊的边境管理制度。

(二) 关于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中“明知”的问题。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明知”问题,司法人员应该对全案的所有证据材料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不能仅凭其口供定案,只有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行为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对方是企图偷越过境的人员,而仍予以办理出境证件的,才能认定行为人是“明知”。

(三)关于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的数罪问题。在实践中,行为人在实施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中,其犯罪原因或者目的行为往往可能又触犯其他罪名。这种情况属于刑法中的牵连犯,应按照“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理。

三、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与罪、罪的界限

在犯罪主体上,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的,即负责办理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罪和罪的犯罪主体在范围上包括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内。

在主观罪过上,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而罪只能由过失构成,罪既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由可以由过失构成。

在客观方面,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表现为,为企图偷越国境的人员非法办理出入境证件的行为;而罪和罪则表现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超越职权,致使公私财产和国家与公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客体方面,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复杂客体,除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外,还包括国家对出入境证件管理机关的正常活动;而罪和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四、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的产生原因

(一)审批程序缺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当地的办理业务人员独自带上有关材料到省级外事办办理审批,省级外事办也往往就照表签批,不按规定程序操作。

(二)职位混合错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手续由外事办负责,不属侨务办管辖范围,但在基层,由于人员配制上往往是外事办和侨务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甚至于一个公章。

(三)暴利驱使铤而走险。由于办理非法出境证件存在暴利空间,不法分子便用金钱等手段引诱拉拢办证人员,部分人经不起诱惑,在暴利面前丧失理智,铤而走险。

五、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的预防对策

由于非法办理偷越国(边)境出入境证件,容易引起涉外事件,对国家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明确职责分工,严格管理到位。一是将外事办和侨务办分别管理,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加强审批环节中的监督程序,实现由人情办事转为制度办事;三是对出国考察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对境外邀请函也要进行相应的背景调查,防止内外勾结。

(二)完善操作程序,规范表格填写。一是申请审批表中,应逐人填写,将尚有空余的栏格处用划线或S线杠掉。二是凡须用数字表达的地方,必须采用大写的“壹”等填写。三是审核、审批部门签批时,同样必须用大写的“壹”等数字签批人数。四是必须加强对单位公章的严格管理。五是建立一个指纹信息库,申请人在获得审批后须留下个人指纹资料。

(三)重视职能监督,严格依法行政 。党委政府对任何一个机构和部门都必须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切莫因机构和部门的大小而放松监督,因为在行使行政职能上,都具有同等的权力和效力。

六、结语

边境管理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因此,对于以边境管理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渎职犯罪,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正因为边境管理所代表的国家形象的特殊意义以及渎职罪带来的严重危害,故而我国应该严格管理出入国(边)境证件的办理、盖章等程序,尽量减少因非法办理偷越国(边)境出入境证件的犯罪而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郭立新、杨迎泽主编:《刑法分则适用疑难问题解》,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64页。

上一篇:开业庆典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专家评审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