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1:21:57

诚信教育知识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任何一个教师无论教何种课程,它的授课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知识内涵和育人内涵。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联系食品行业的实际,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坚持把传授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诚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全方位育人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更受关注。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巩固发展了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高校的专业教育,既承担着教授专业知识的职能,也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诚信教育的职责,应从食品人才培育的制高点,从规范食品从业行为,提高食品行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为全民食品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我注重把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列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见缝选意、见景生情、孜孜不倦、因材施教。我时常告诫学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成为每一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自己的心灵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践行它。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突出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诚信言行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诚信的人会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服务社会的机遇。只有我们自己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道路,才能是自己的事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食品行业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点领域。没有一定的食品行业职业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对职业道德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也只有深刻认识食品行业职业的社会价值,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加快解决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的深层次问题,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我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将《 意见》有关内容吸纳到课程中。通过循循渐进地宣传教育,使学生逐渐地加深诚实守信,职业道德在食品行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坚定职业道德信念,提高规范自己行为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二、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进行生动形象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一般来讲学生比较喜欢专业课,这是专业课的优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注意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生动形象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做好事,应先做好人的职业理念,切实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在分析近年问题奶粉、染色馒头、塑化剂、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毒缸豆、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事故频发的原因时,我告诉学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不能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但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最直接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违规食品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组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用名人名言教育学生,如:孔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子路——言必信,行必果;莎士比亚——对自己的重视,才不会对别人欺诈;邓小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同时及时地将新闻媒体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补充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食品行业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增强分析和识别的能力, 扩展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职业道德理念。

三、强化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执行法规政策的自觉性

法制是道德规范中带有强制性的部分或最基本的部分,食品行业工作涉及面广,法制教育的范围应尽可能广泛。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将有关得食品安全法、经济法规等法规知识,穿插到课程中,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整个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并有意地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使他们知法守法,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食品行业职业道德。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忙于日常的理论教学,对食品行业业界的动态了解的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专业教师在讲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行业职业道德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我在教学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聘请法律界、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来校讲课或带学生到企业去,专家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食品行业道德现状,宣传职业道德的楷模,个个鲜活的实力,生动且有说服力的教育,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食品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告诫学生们一定要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在校期间自己就要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要靠自身修养和外部督促教育相结合而生成。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鉴于此,我根据目前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从中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开展诚信教育

马克思主义强调:“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中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也不例外,除了外部的理论灌输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认同与接受。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和世界观形成的角度开展诚信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

第一,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探索中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要想真正实现诚信教育的价值,就必须改变过去的条文式、说教式、理论式等教育方式,改用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多元化教育。如运用互动式的主题班会、或开展一些道德是非的讨论活动等等。只有这样切实改变诚信教育的模式,诚信教育才能被中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使诚信教育由他律到自律。不言而喻,在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道德自律对于当代中学生的自身的道德修养乃至于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中学生诚信品质养成中,培养中学生道德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在他律与自律的转化之间,他律是形成自律行为的良好基础,对中学生诚信品德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仅仅依靠他律那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还需要学生通过学会自尊、学会自省、学会自励来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这样将会极大地预防诚信缺失,也会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诚信风气。

第三,把诚信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诚信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是人生观教育,是世界观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把诚信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在中学生教育中要让他们培育良好的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诚信信念,并把这种意识、信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将诚信教育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为活动。既然诚信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方面,那么要想提高诚信教育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德育体制下去发展、丰富、践行诚信教育,最终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二、创造一个促进诚信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里,社会环境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就像硬币一样有正反两方面,所以加强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构建一个能促进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文化、信仰等方面来着手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实行:

第一,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社会赏罚机制,为中学生诚信教育在制度和法律方面提供必要依据。

第二,加强文化创新,打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心理氛围。中学生正是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不成熟性的特点就要求要在外部环境的帮助下才能正确理解他们自身的诚信意识,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道德与信仰建设相结合,创造诚信教育的良好信仰氛围。信仰和道德在本质上都是关乎精神和价值的问题,只是信仰指向的是终极价值关怀,而道德更关乎人的现实的生活规范。所以,我们必须正视道德与信仰度对诚信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教会人们正确选择信仰的能力,向人们传递有关信仰的知识,对人们进行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三、优化学校诚信教育结构,开发校本诚信教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当然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社会诚信的中心。学校自身对诚信理念的认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诚信度。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诚信教育状况,还需要优化学校诚信教育结构,开发校本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自身诚信建设、教师自身诚信修养、课堂诚信教育出发:

第一,加强学校自身诚信建设,创建诚信校园。校园是人生不可或缺育人环境,也是陶冶学生品质的外部条件,更是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学生诚信品格的训练和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因此校园环境建设既要重视文化,更要体现校园的育人功能。着力优化学校诚信教育结构,树立“诚信行动在校园”的教育理念,使老师和学生时刻处于诚信校园之中,让诚信教育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化。

第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做好学生诚信的榜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非常重大,是学生最重要的模仿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对成长成才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完美结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具此,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诚信方面应当以身作则,将诚信道德与学识内化为一身。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第三,加强诚信教育在其它学科中的渗透,发挥课堂育人功能。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平台,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还可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如情境教学法、榜样激励法等,提供与现实生活同样的场境,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进而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并外化于行动之中。此外,各门学科都应渗透诚信教育,把握学科教学与诚信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认真开发有效的校本诚信教育教材,让其蕴涵丰富的诚信教育与文化知识内容一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诚信教育。

四、发挥家庭育人功能

家庭是个人文化知识孕育的摇篮,对人的诚信意识素养产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诚信教育的社会责任。对此,作为孩子启蒙教师的家长来说应深切关注孩子诚信意识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思想上重视诚信教育。其次,在行动上注重言传身教。再次,树立民主观念,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诚信氛围。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了我国早就对诚信问题极为关注。如今,诚信的理念已经根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诚信就是人们常说诚实和守信。虽然从字面上来看,诚实和守信是两种个人品质,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守信,借助一个人是否守信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说,诚实和守信是一对连体兄弟。一般来说,人们评判一个人的诚信通常通过以下的品质决定,诸如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重承诺、讲信誉等。2、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即围绕诚实守信核心内容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实践活动。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与大学生文化教育不同,诚信教育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行为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坚守诚信道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拆迁政策下的“强拆”政治欺诈,各种高科技手段掩盖下的“毒物(如瘦肉精、添加剂等)”,充斥高校的学术造假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就不仅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诚信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识别社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这些不诚信行为,在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发展,为我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建立高效、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诚信现象。诸如考试作弊、代人替考、毕业论文抄袭、就业悔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以上行为轻则影响学生个人,重则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面的因素。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诚信教育缺乏严格的规划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诚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被高校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高校在安排诚信教育相关内容教学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没有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没有明显界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制定诚信教育的相关结果评价。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凸显出来,诚信教育也很难发挥相应的实效。2、诚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相关的诚信道德规范的实践性较强。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借助有效的实践加以论证。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通常只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不可取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诚信教学课堂上所罗列的行为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相关不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给大学生的示范是被姑息乃至不被发现,仅凭理论上的讲述很难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高校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教育者的诚信素质缺失高校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群体,饱受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益面前失去抵抗力,丧失道德底线,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威信。有的高校教师私下接受学生的礼物将考试试题泄漏给学生,或者在评优评先中暗箱操作,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等。高校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坏了教师在大学生面前的形象,也使大学生对师道尊严和诚信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

(二)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之所以对诚信教育缺乏规划,一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涉及的诚信教育内容并不多,诚信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也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诚信教育产生消极态度,认为依靠教育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诚信行为,产生不愿意重视诚信教育的不作为。2、教育的功利性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更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将较多的功夫用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片面认为学生考到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由于诚信教育的结果很难在短期出成效,且不容易借助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查,导致学校疏于对诚信教育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学生只能接受几乎与小学等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3、利益机制的驱使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示范行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影响学生。由于大学生本身也受一定利益机制的驱使,使大学生面临两难选择。以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数据编造的问题为例。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为了证明其某种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难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因此而有明显的差异。而一旦根据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的话,他得出的结果对论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就可能面临着不能毕业。为了证明自身结果的正确性,大学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选择不诚信行为。

三、解决高校诚信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素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开展诚信教育不可替代的壁垒。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诚信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制定各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高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助学金申请的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等,通过各种行为的列举,伴以相应的处罚行为、严重后果告知大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论文编写、毕业资料提供、及时偿还助学贷款、信守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等的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诚信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实效,使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进行诚信教学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只有使用合适的载体,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品塑造功能。知识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人品一般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亦或是危险的人。在多元化的社会,必须不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结合丰富的校园文化,使诚信教育更具创新和亮点。第一,根据诚信教育的需要,对诚信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增加一些与大学生诚信问题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诚信教育可以增添些我国传统的诚信故事和实例,也可以借鉴国外的诚信教育教材,对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使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更符合生活实际。第二,对诚信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诚信教育那种理论灌输的做法,承认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诚信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大学生从中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第三,高校教师鼓励大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实践,学会自我评判,并不断的从实践中,感悟出诚信之精髓。高校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将专业知识的培养与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避免我国高知识水平人才因诚信道德缺失导致个人整体素质低下。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育信息技术;诚信教育;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40-02

对于正处在身心成长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诚信教育,相对教师课堂的说教更具有直观性、感染性与趣味性。本文据此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以期服务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1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信息技术具体运用形式

在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小学生诚信教育实现了内容的拓展与载体的多样化。

内容信息化拓展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支持下,教师能结合教学进度的适当内容,在课堂上为小学生选择更多地同类性质的教学内容,快捷、高效与大容量地实现诚信教育信息化拓展。

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和**交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关于朋友之间诚信的一些案例,并制作教学课件教育小学生,让他们在他人的事迹中学习到什么是朋友,为什么朋友之间要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教师运用多媒体或班班通展示关于退伍军人照顾去世战友的父母案例、诚信兄弟的案例、诚信母亲的案例与诚信老爹的案例等,把教材的内容丰富起来,使小学生对诚信有更直观的了解。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从同类的到不同类的,以训练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运用家庭联网实现诚信素质与信息技术运用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查找各种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

信息化呈现 信息化技术的科学运用,为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创设了多样化的载体,既有在屏幕上阅读的电子平面载体,也有音频、视频与动画等多样性的载体,能直接提升小学生诚信教育的趣味性。

如在小学语文《诚实和信任》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文中运用多媒体或班班通播放更多自己做了错事勇于担当的诚信案例,结合电视记录采访、系统的电视节目与其他的相关的照片等,实现诚信教育信息从教材或字面向立体化转变,让小学生在信息化情境中感悟诚信教育。

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案例时要有所抉择,有机穿插,从而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 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学校信息技术的装备与运用,极大地满足与支持教育教学、教改探索与相关创新,为小学生在学科课堂学习中的渗透,创设了现代化的科技基础。

课堂多媒体专题运用 课堂多媒体专题运用模式有两种。

一是课堂诚信专题教育。如运用于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或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教学,每周的班会或德育专题教育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专题教育片,或以多媒体为载体组织专题学习、谈论甚至辩论活动等。

二是学科教学中诚信专题环节或知识点课堂运用。即在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根据其中的教学内容与诚信教育的关系,教师运用多媒体组织与实施相关的教学内容,实现环节性或知识点性的诚信教育活动。教育小学生诚信地面对自己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做人、处事,避免因为自欺欺人造成不良后果。

微课运用 微课作为完全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学科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教学具有出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根据当前小学生诚信教学的实际,对小学生可以开展两种方式的诚信微课教学。

一是诚信理论知识微课教学,即学校德育部门、专职德育教师、班主任与少先队辅导员等,根据学校诚信教育的工作计划,系统地制作关于诚信教育的理论微课,让小学生或在学校或在家庭,运用课外的时间开展相关的知识学习,然后结合学科学习或专门的德育课堂,去消化知识与反思运用。

二是诚信案例微课教学,即上述部门与人员,根据时事新闻与其他的网络或电视节目等,抽取其中的内容或直接运用,制作成适应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学习微课材料,让他们在案例事件、人物、后果与影响的反思中,感悟诚信、学习诚信、践行诚信。

3 营造小学生诚信教育的信息化环境

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学校需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信息技术设施,在校内打造立体的信息化诚信教育氛围。

诚信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氛围创建 根据学校信息化设施情况,可以运用三类信息化载体创建诚信信息化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在不同时段内,适当插入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能全程发挥积极地引导或警示作用。

第二,发挥学校网站、班级网页的作用。可以在学校网站和班级网页内,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板块。可让各班小学生定期常规性地更新班级网页的诚信教育内容,并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评比活动。

第三,发挥学校显示屏的作用。即把编辑好的内容在学校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把握好每条诚信教育内容播放的周期,也要注意根据时事与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刷新,在发挥教育持续性的同时,也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诚信教育信息化网络构建 小学生诚信教育信息化网络,主要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一是家校诚信教育信息化网络,指在学校的组织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建设的信息化网络。当前较为实用的有校讯通、家长与班主任QQ群、微信群、微博关注群等,学校或班主任可以根据需要相关的教育信息,以获取家长和群众的支持。目前运用率较高且深受家长欢迎的是家校QQ群,实现了小学生诚信教育的联动化和即时化。

二是学校诚信教育信息化网络,主要是学校、学校德育部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化互动,如上述的校园广播、校园网、班班通、学生QQ群与学生微博或博客等。

诚信教育的信息化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以学校与班级为基本的单位,加强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设计、编辑与教学转化,在信息技术载体的不断创新中,有机融入到小学生的学科学习、业余娱乐和其他的信息技术活动中,达到对小学生全程、全面和全体的诚信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永鸿.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3(21):7-8.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实现路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坚持和恪守的,然而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不诚信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比如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会经常出现作弊的现象,而且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之前网络上总是会出现试题的答案,并且公开叫卖,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十分的为难。而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当今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不诚信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同时也极力的说明了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下降,诚信教育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窘境。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学生诚信教育受到社会转型的挑战。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逐渐的日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也在相应的变化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改变。在当今社会中,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个时代中社会的重要问题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所以传统与现代之间所产生的一切矛盾都令我们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时期跟好的实现礼、法同等重要的教育以及政策的实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长期受到教育传统弊端的影响以及制约,使学生们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行为践行却少之又少,这一不能改变的现状使我们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期对我们的要求。因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要求的不适应,所以当大学生走入到社会时,其诚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在社会中大学生总是感觉十分的困难,相当具有挑战性。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本身处境尴尬。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人文修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德育中诚信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众多的学校中都一直实行着诚信教育,但是这些诚信教育取得的成果却收效甚微,让人们都感叹这样的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没有些许的贡献。而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因为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对诚信教育总是持有一种不冷不热的冷淡态度,对诚信教育没有一点的热枕与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受到特定的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教育者由其自己的观点,受教育者也有其自己的观点,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两者的观点会时不时的发生着碰撞与冲突,这样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诚信教育的实施就是一场空谈。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现路径

诚信教育的实质就是道德教育,进行诚信教育其实就是让我们自己进行自我控制。所以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在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让其具有更好的行为实践成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要不断的壮大诚信教育的师资力量,要不断的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诚信教育。

(一)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教书育人,所谓的教书育人,是指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人格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与真谛,而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教育实施的重要精神,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不断发展。所以,教育必须要培养人们的品德,使一位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位有品德有修养的人才。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指引着学生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律。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明确的指出道德是自律唯一的原则方法。所以,一个拥有较高道德的人并不是由他人的提点或者他人的指引而进行自我控制的,而是要有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律,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社会的真实教育情境中,我们进行的教育是一种他人控制的教育模式,无论是在课堂亦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他律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思想让大量的学生的思想都逐渐的在进行反抗,这并不能获得学生们的赞同与认可。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地进行诚信教育的行为方式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诚信教育。其实就根本来说,这样的道德自律也就是要让大学生自主的、积极地进行诚信教育以及实施过程,而不是要通过外来的方式进行道德的约束与控制,这就要求学生们有自己的诚信意识或者是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三)通过大量组织有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能丰富校园的文化气息。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文化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开拓者以及建设者,所以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十分可见的。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三、结语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实践。虽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受到社会转型期的强烈的考验,它的实施十分的困难,但是这并不能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磨灭的不留痕迹,这并不是意味着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用武之地。而与此相反的是,由于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所以大学生诚信教育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拥有更好的未来。只有这样孟德新书诚信教育的发展才会发展的更加光明,才能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借鉴之法。

参考文献

[1] 杜永明.大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2] 唐黎.试论大学生与诚信道德[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0).

[3] 资帅.论大学生诚信建设[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学;人才培养;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财务、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从事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会计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和工作性质,诚信教育尤为重要。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往往以专业教育为主,诚信教育不够,容易造成学生自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也就不能成为社会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会计诚信教育是将会计理论与诚信教育结合,意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忠诚、高道德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

一、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现状

在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前缺乏应有的诚信教育环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系统的教育措施和考核管理办法。诚信教育仍是薄弱环节。

1、会计诚信监督力度不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信息、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会计造假、会计欺骗等丑恶现象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或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诚信缺失现象也悄然而起。不少会计从业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诚信道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震惊世界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如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微软公司、朗讯科技、环球电讯、美林证券等会计舞弊案等。这些案件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会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神经,对这些自律能力较低、辨析能力不强、可塑性较高的大学生们阐述深远的负面影响。

2、教育体制存在弊端,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会计学专业往往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说得多,做得少。这种教育方式势必造成学生道德水准低、责任感不强、重技轻德等。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但大多属于公德方面的。有的学校只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其主要教学方法依然是照本宣,缺乏创新,缺乏吸引力,完全违背的诚信教育的初衷,致使部分毕业生虽然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水平,却缺乏会计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一旦面临道德冲突时因缺乏辨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我国目前会计犯罪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究其根源在于会计诚信教育不到位。

3、缺乏会计诚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者,坦荡做人,真诚对事,不欺骗,不撒谎;信者,恪守承诺,保守秘密,对理想坚贞。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做事之前提,在现代社会中诚信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可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个人考核等方面,缺乏抓手必要的研究与改革,没有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和教学过程,导致诚信教育流于形式,成为软环节。尽管教师有“传道授业”的责任和义务,但因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道”没传好、“业”未授精。大学生中弄虚作假、考试舞弊等不诚信现象始终回荡在校园环境中,难以消除。如何将诚信教育融入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应当从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过程等方面入手,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倡导公平公正诚信的教育教学环境。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道德准则,是人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受环境的影响甚大。环境造就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学环境至关重要。公平公正是大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尊重、价值的认同和学习的动力,也是大学生的一种信赖、一种诚信。大学校园里公平公正的基本准则达不到遵守,教师就不会专心于传道授业,学生也不会安心学习,就不会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学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高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构建系统、完善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相互利用、相互照顾”等不良现象;其次,应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立正气,刹歪风,对旷课、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自律、诚信意识。

2、构建会计学专业诚信教育课程体系。我国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中虽然涉及到德育教育问题,但在培养方案中,有关诚信教育的课程寥寥无几,仅有《思想道德修养》等几门公选课,这显然是不够的。应当针对目前教育形式,加强诚信教育教学研究,建立系统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从学校层面,改变以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会计诚信教育的传统观念,将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加大诚信教育课程,从学生层面,能够掌握有关诚信的社会要求、重要作用、基本知识、法律知识等内容,加强学生内在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觉、自律意识。

根据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诚信学》、《会计诚信案例》、《会计诚信缺失案例》、《职业道德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伦理学与经济学》、《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列入培养计划,部分课程甚至列为必修课程,促使学生加强自身诚信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重会计学专业诚信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无论是环境教育还是课程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为,最终服务社会,造福国家。

(1)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构建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学校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样和典范。因此,教师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专业水平等都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学校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使其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以正直、诚实、严谨、科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时刻不忘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主动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政府财税与审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资深会计人员到校兼课、讲座,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诚信教育不同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会计专业教师应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环境条件,加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考核方面,无论是会计专业课程还是诚信教育课程,应降低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客观题目,增加主观题目,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实务判断能力,尽量减少死记硬背题目,同时可有效避免考试作弊现象。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创新活动,增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通过强制手段实现。自律意识是通过系统教育和适当引导逐步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是自我修养的提升过程。群体氛围的渲染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开展群体性活动,如大型主题班会、诚信主题的辩论赛、宣讲会等,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学习,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诚信观念与意识,增强自律,把“不敢为”,变为“不愿为”。同时,要针对目前诚信教育现状,创新诚信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4)建立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诚信与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评价道德水平,这就需要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使学生始终感受到道德的实体性存在。诚信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诚信水平进行考核、评价,把考核结果与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重视诚信问题。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针对学生的诚信问题进行奖励与约束,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大学生诚信评价应贯穿于大学的四年,是进入社会前的一种信用凭证,从大学期间学习开始,一直持续到进入社会,形成良好的信用培养体系。

三、结论

诚信教育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和从业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应通过加强诚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将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过程,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和建立诚信评价与奖惩机制等措施,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荣.诚信教育——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J].会计之友,2004.1.

[2]罗金明.大学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探讨[J].会计之友,2006.4.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会计 诚信 教育

1992年我国爆发了第一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事件――深圳原野,随之几年又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曝光,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不是单个的上市公司的造假,而是一场大面积的会计诚信危机。如果是单个公司造假,那是个别现象,但当出现上市公司大面积会计造假时,人们就不再关注个别主体的特殊性,而是开始认真地反思:是制度的因素还是道德文化的丢失?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利益主导人们的心灵,传统的诚信道德几乎沦丧,于是大声疾呼加强教育;也有人认为道德约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应该加强立法,从重处罚。在这十多年中,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同时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无实质性的措施。国家和公众都呼吁会计诚信教育,但是多年来会计诚信教育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么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或作用究竟如何?我们该怎样实施会计诚信教育?在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会计诚信问题作一下简要地分析。

一、会计诚信问题简析

1.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诚信是指诚实守信,不欺诈,会计诚信是指人为造成的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是否相符。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则要复杂一些,以往的研究并未对此有专门的讨论,本文认为会计诚信问题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诚信问题是已经存在的一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2)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麻烦,是急待解决的矛盾;(3)会计诚信问题不只是故意造成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相符这一简单结果,而是这个问题从其产生可能性到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的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事务的总和。

2.会计诚信问题的发展与现状分析: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春秋时代到先秦儒学再到宋明理学对于诚信道德都很重视。但我国古代重农轻商,所以在商业方面诚信制度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却出现了“无商不奸”的说法。即使在今天的社会,虽然不再认为“无商不奸”,但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和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也仍然还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

1.会计诚信教育定位的意义: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曾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可信,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诚信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此严重的会计诚信问题,单靠立法、处罚,能治理得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会计诚信教育肯定是起作用的,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以及在该地为下会计诚信教育如何实施,却是一个应该值得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它,才能真正地实施好会计诚信教育。

2.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道德文化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能在短时期内更迭或变迁,而道德文化的改变却是一个逐渐的,漫长的过程。但道德文化一旦为个体所接受,并内化于个体的身心,形成一种信念,便对个体的行为有极强的,长期的约束力。也正是如此,才决定诚信道德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是基础的,深远的。会计诚信道德是诚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它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单个的突飞猛进。道德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教育,所以这也决定了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定位:从纵向讲,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却是基础的,深远的;从横向讲,会计诚信教育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进行,不可能抛开大环境而唯独让它超然卓越。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实施

会计诚信教育在会计诚信问题中的作用是基础的,深远的,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该是势在必行,常抓不懈;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脱离诚信道德的大环境,故此会计诚信教育要与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具体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诚信教育要选定正确的范围。近些年,很多人对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进行分析,其重点是强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无论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其立足点都是会计人员,也就是说会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表面上看很顺理成章,但深究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却觉得将教育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不但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也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清楚地认识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就应该透过事情的表面,识别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

通过对近些年会计诚信缺失案例和有关会计诚信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是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而会计人员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工具,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会计人员。再者,在较大的公司集团里,管理层或决策者往往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运作虚假会计信息,作为普通的会计人员很可能都不能洞悉其中的缘由。如此情况下,我们把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限定在会计人员,这不但是范围狭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此教育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假如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让他们懂得会计知识,接受诚信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这不但有利于会计诚信,也对公司的经营有益无害。另一方面,无知者无畏,如果让管理层或决策者有所知,即有法律意识,有诚信观念,那势必对他们构成一种约束。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证分析:他把公司管理层的文化程度与公司诚信问题做相关性研究,其结论是文化程度越高,诚信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从侧面证明了把公司的管理层或决策者纳入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的必要性。所以本文认为会计诚信教育范围除了会计人员还应包括公司的决策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2.会计诚信教育要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目前,我国会计诚信教育主要是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对团体成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盖面并不广泛,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会计诚信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多是空洞的说教。其实会计诚信教育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但会计诚信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零散、不系统的,似乎是并未有效的正真实施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如此一来,就是有好的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或内容,但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所以国家必须确定一个有效的会计诚信教育机构来指导会计诚信教育,并有能力把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约束到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内。

3.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必然会相应的有所变换。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的现状相符合,应该切合实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道德传统,但目前是伦理道德中的诚信观念与经济领域里的诚信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应加强会计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的融合;而不是死记硬背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条条框框。

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应该行之有效,避免空洞的说教。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过去过于注重会计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诚信道德教育。其实会计技能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割裂开来,双方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抛开了会计职业道德,单纯进行会计技能教育,那会使会计变成了数字游戏,不会发挥出会计事业的真正作用;离开会计技能,单纯的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那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会计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融合在一起,在会计技能与方法中应贯穿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某些会计职业道德可以融入到会计原则之中,去判断会计方法的恰当与否,使会计技能真正的为会计事业服务

4.会计诚信教育要立足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的配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在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计诚信也是如此,它不能脱离大的环境而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就会计诚信而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这本身就陷入了哲学中所说的孤立的、片面的、机械论的观点。通俗点说就是不可能单纯通过会计诚信教育而达到“举世皆混,维会计诚信独清”。所以会计诚信教育应与其他方面的诚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会计诚信教育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只有会计诚信教育对象具有法律意识,法律才能在事前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另外法律知识和法律处罚虽然不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但是处罚的结果却对会计诚信教育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惩恶扬善的氛围非常有利于会计诚信教育的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还要积极利用舆论宣传的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虽然是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但他的覆盖面并不十分广泛,舆论宣传不但范围广而且易于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会计诚信教育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思考.经济师,2003(12)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会计诚信及会计诚信教育.财会通讯,2004(4)

[3]卜华赵斐程芳:会计诚信教育为先.事业财会,2005(2)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23-03

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高校开展了诚信教育,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对策,不断深化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

一、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领导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教育关系着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然而,从笔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高校领导认为诚信教育应属于幼儿和中小学品德操行教育范畴,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的高校领导虽然重视诚信教育,但在实践中却裹足不前,诚信教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高校领导诚信教育意识淡薄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诚信教育重知识轻体验。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是清楚的,但缺少实践体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诚信教育内容过于侧重知识性,忽视体验性。一些高校诚信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重在诚信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仅解决道德认知问题,使学生误把“学到”当成“做到”。由于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体验把诚信的“知”变成为诚信的“行”,也就无法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形成诚信行为动机,更谈不上诚信人格的形成。

(三)诚信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诚信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的自主和自律,进而培养其诚信人格。为此,诚信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当前一些学校进行诚信教育时,片面强调外在制度对学生的管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其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必要的承认。在教育过程中,抽象的理论传授代替鲜活的道德体验,“禁止”、“防堵”、“控制”成为着眼点,批评、惩罚成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没有变“要我诚信”为“我要诚信”,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成效不佳。

(四)诚信教育在内容上没有充分体现时代性。诚信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诚信,与此相适应,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和规范是:公平竞争。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合作和诚信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变化,他们较为重视自身的发展,看重个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诚信教育依然沿用原有的教育内容,仅以空泛的大道理来教育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就显得过于脱离时代而难被学生接受。

(五)教育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并重,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有的学校存在“学校行为”的不诚信现象。如招生广告、就业率统计、收费和教学评估等问题上有不诚信现象;有的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管理者存在不诚信行为;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更有甚者,抵挡不了不良诱惑,为了评职称、捞荣誉,抄袭他人成果。教育者的诚信缺失必然削弱其育人功能,只有诚信的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

(六)忽视建章立制。建章立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章立制、宣明规矩无疑就是诚信教育的重要一步。有的学校没有意识到建章立制既是诚信教育的手段,也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物化,忽略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忽视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实践中表现为只将诚信教育停留在讲座、讨论、评比这些形式上,甚至把诚信教育看做一种临时检查活动,造成大学生的诚信规章制度意识淡薄。

(七)诚信的考核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多数高校诚信考核实施的是定性考核,少数学校对学生诚信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的探索。但这种量化的诚信考核法毕竟是一种新事物,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大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期,具有极大可塑性,在此情形下,应如何避免诚信(不诚信)证书成为道德判决书?二是如何对一种具体诚信行为(不诚信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是进一步完善诚信量化考核评价方法的关键。

此外,目前高校诚信教育还存在忽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诚信评价与社会征信系统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诚信教育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成效。

二、提高高校诚信教育效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开展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舆论环境。因此,高校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诚信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纪律教育与管理的一项内容的观念,使广大教职工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明确诚信教育的意义,自觉参与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校内各种舆论工具的作用,弘扬诚信的美德,抨击失信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风,营造诚信教育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实现诚信教育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二)汲取中西诚信文化精华以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1.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视作为人处世之本。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把诚信看做天道和人伦道德的根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吸收传统诚信文化精华,赋予其时代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都注意对传统诚信文化进行挖掘,加以继承和发扬。但是,也存在对传统诚信观简单套用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仅仅限于伦理关系,其价值追求是人伦关系的和谐,诚信是片面的,是有条件的,并且把诚信和“仁、义、忠、孝”联系起来,诚信是对特定人的诚信,是“熟人”诚信,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诚信,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当前,应扩充其内涵,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理解诚信的内涵。因此,要对传统诚信文化采取“扬弃”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2.借鉴西方诚信做法,丰富诚信教育内容。西方诚信思想是在古罗马帝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从一开始就有商品交换规则意味,同中国传统诚信有着明显区别。中国传统诚信观更重视“诚”,认为诚是人的品质,信是诚的外显,诚信的约束力更多来自伦理的力量。西方的诚信侧重“信”,重视行为表现,强调“践诺”,认为诚信就是依照既定的制度、法律、规则、合同行事,强调诚信的约束力,要求人们在签订协议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协议时不折不扣,诚信约束主要依靠法律。西方的诚信观强调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诚信制度化、规则化、法律化,操作性强,最终演变成为可操作的信用制度。诚信的制度化、规则化、法律化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是诚信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校诚信教育应该着力借鉴的内容。

(三)大力开展学生诚信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重点是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我们要通过开展诚信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诚信知行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认识诚信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诚信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诚信积极行为,形成诚信实践动机,并外显为诚信行为。

2.采取措施拓宽学生诚信实践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诚信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如在校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诚信主题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参加诚信实践活动,让其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感受到诚信规则的重要性,体验到诚信的愉悦,促进其诚信人格的培养。

3.充分利用实习活动开展诚信教育,使教育同职业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诚信就是职业资本的道理,为学生职业诚信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四)力促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诚信道德的需要就没有其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积极行为。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诚信”变为“我要诚信”。其次,要有效实施榜样示范教育。榜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培养诚信人格积极性的方法。最后,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方式是否能真正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诚信是“己任”的心理。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诚信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也应该是诚信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促使教师主动寓诚信教育于各教学环节中。其次,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诚信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诚信思想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思考实践诚信。再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讲解相关职业活动的职业诚信要求。最后,建议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诚信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六)努力拓展诚信教育的外延。高校诚信教育的外延必须由点到面扩展,向社会延伸,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政府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中要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加强打击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提高社会的诚信度,要大力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学生家长要重视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环境以配合学校诚信教育活动,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子女树立诚信的榜样。

(七)构建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深化高校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导向性。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性,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诚信理念,激发实践诚信的积极性。二是动态性。动态的诚信评价就是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价结果的更新,让评价好的学生有前进的动力,评价差的学生有改正的机会,避免诚信评价成为“道德判决书”。三是定量性。在定性的基础上,可用计量的方法来评定诚信表现。我国学生操行的评价一直侧重定性评价,往往用好坏、善恶和美丑定性,这种思维方式显然存在不足,无法进行同质状态下量的比较。所以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应该是定量化的。

(八)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其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精神氛围。它渗透到师生的言行中去,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形成浓郁诚信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诚信文化的熏染下成长。当前应该十分重视培育校园网络诚信文化,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培育诚信行为习惯,在诚信沟通基础上互动。首先,利用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往往敢于袒露内心世界的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网上交往的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BBS、泡泡、聊天室等,开展诸如“诚信讨论”、“诚信辩论”、“诚信调查”的网上诚信教育活动,拓展诚信教育渠道,实现“键对键”的思想交流,形成坦诚相对、畅所欲言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网络诚信人格形成。最后,要加强诚信教育网站、主页的建设,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增加学生网上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倡导诚信上网。

总之,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及时发现诚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9篇

诚信教育是指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诚信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诚信品质的复杂教育过程。高校诚信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践行性。诚信教育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各类智育有所不同。智育是立足于解决认知问题的,其内容是受教育者以前不了解的崭新的内容,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吸引的状态。而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更多的玄奥难懂的道理,解决的主要是“诚”与不“诚”和“行”与不“行”的矛盾。诚信教育不仅要求受教育者对诚信概念进行理解,更注重的是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实践,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诚信情感、坚定诚信意志、涵养诚信人格。因此,诚信教育具有超出智育的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践行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智育为诚信教育建立了必要的认知条件和基础。没有这一条件,受教育者就会缺乏起码的把诚信教育内容与目标内化为“信”并外显为具体的“行”的能力。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通常是以知为开端,并逐步实现情、意、行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几个基本环节,并且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往往同时起作用。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单纯地从某一方面施加教育或影响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行为;没有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就无法得到检验和发展;没有情感的支持,认识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与“行”就缺乏内在的力量;没有坚定意志,则会使“知”易动摇,“情”难控制,“行”不能坚持。

2.认同性。诚信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激情,活生生的人,作为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他们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力,具有自我驱动的实践能力,具有反观自省的认识能力,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些主体性的表现并不因为受教育者处于客体的地位而泯灭。因此,诚信教育实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审控等自我教育过程达到净化心灵,更取决于受教育者对诚信教育目的的价值认同。

3.高难度性。诚信教育的高难度性主要体现为影响主体诚信品质形成的渠道是多样的、复杂的。任何人的诚信品质都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任何人的诚信品质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它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但又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养成高尚的诚信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职业前途与职业技能,因为职业前途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去专修诚信品质课程,因为诚信教育除了在特定的课堂上进行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渠道去实现。而在诚信教育活动中,一般地说理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并不具有超凡的新颖性,基本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不讲自明,而且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平衡发展,这比单纯掌握文化知识的过程复杂得多。特别是对某种已经形成的立场、感情和习惯加以改造,就更加困难。何况诚信观念的形成源于生活经验的体悟远远超出他人的知识传播与灌输。这是诚信教育比知识教育、工具和理性方面的各门学科的教育难度大得多的原因所在。

4.渗透性。所谓渗透性,指诚信教育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在教育过程中不是就诚信论诚信,只讲主观不讲客观,而是联系客观条件,结合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运用一定的载体来做。这就与其他的教育不同,诚信教育工作不只局限于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而是各项业务工作人员都参与的工作。同时,人们诚信品质的形成、变化、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起伏的,影响诚信形成、变化、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加上人们个性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思想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综合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交替使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把握思想发展变化的状况,综合地开展诚信教育,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国高校诚信教育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诚信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艺术,使教育对象得到美的感染、善的诱导和真的启迪,这是提高诚信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1.他律教育与自律教育的统一。诚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要重视他律教育与自律教育的统一。但是,目前在他律教育方面正面临着诚信道德认知教育少,他律约束不到位的局面,一是没有明确的诚信教育的目标。仅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上提出了“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诚实守信”的要求,没有明确地提出诚信方面的层次要求,更没有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的诚信教育的内容要求;二是诚信教育在高校德育中所占比重较低,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既便是作为必修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也少,讲解不深、不足;三是诚信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环节十分薄弱,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与诚信品德教育相脱节。在自律教育方面,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诚信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仍然重视不够,对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必须重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进行审视,在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 建立符合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系统的诚信教育目标体系,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主题诚信教育;在管理上,必须实现制度化,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 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使得每一个人在自律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大学生的诚信度。另外,他律的东西还必须渗透于个人的内心转化为自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自律也不仅仅是自律,因为自律也是他律的东西深入到个人内心的结果。所以进行诚信教育非常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性,使受教育者感受他们自己是能动的主体和自己行为的承担者,外界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他们自己的认同和选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并使自己的主体性尽快发展到较高阶段,尽可能多地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诚信教育的过程。

2.知与行的统一,重在行。诚信品德是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诚信教育方法的组合应注意知与行的统一,重在行。只有首先了解诚信品德的基本知识,在理论上了解诚信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矛盾和冲突等,才能使诚信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具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高校中的诚信教育应适当地灌输较系统的诚信知识,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知识水平与他们的学历层次相适应,使大学的诚信教育具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诚信道德认识是诚信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是诚信行为的先导。但有了一定的诚信道德认识,也不一定会有相应的诚信行为,也就不会有相应的诚信品质。因为一个人懂得认识善恶,有了诚信道德认识,但不一定想做、愿做、去做诚信行为,也就不会有相应的诚信品德。要让人想做、愿做诚信行为,还必须有诚信道德情感。人没有诚信道德情感就不会有诚信行为,就不会有相应的诚信品质。有了诚信道德情感,他就想做、愿做诚信行为,但还不一定会实际去作出诚信行为,也就不一定具有相应的诚信品质。只有当一个人有诚信道德意志或道德意志强的时候,才能够克服种种不道德的动机,克服重重困难而作出相应的诚信行为,从而具备相应的诚信品质。所以只有把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践行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培养判断和选择能力,才能培养诚信品质。因此,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之点是要倡导知行统一。作为一个完整的诚信教育过程,从传授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开始,引导自求自得,致内在良知,践履之,笃行之,以达到养浩然之气,树诚信人格的目的。如果我们在现代诚信教育中,只是高谈阔论,只看谁说得好,而无真正的实践要求,不看谁做得好,今后从学校走出的都是些危言行逊、躬自薄而厚责于人的人,即使行为有所不逮也毫无愧歉之意,甚至有因言行背弛而获致左右逢源、名利双收,却安然为之而不疑,这将是教育的悲哀。诚信教育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作为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作为道德教育的方法,知与行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积极倡导知行统一,通过实践把学过的道德理论内化、升华、再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

诚信教育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学院 诚信 诚信教育

“人无信而不立”是出自于论语的语句,意思是人如果没有诚信和信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从孔子这句话中,看出诚信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古代,诚信也是人的立足之本。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从社会到学校,从普通民众到学生,诚信都被人们逐渐轻视,所以要改变诚信的危机,诚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职业学院学生,相比于同龄人踏入社会较早,工作中大部分都是从事市场、销售、技术等一些和人打交道较多的岗位。有更多更早的机会接触社会,这就让职业学院的教育必须重视诚信行为及诚信观念,让学生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1职业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当前,职业学院学生诚信的意识比较淡薄,诚信的思想减弱,主要原因是职业学院在教育过程中,没有重视诚信教育。在社会、家庭、学校都忽略了诚信的教育,社会主流引导不重视,家庭家教不要求,学校的教育系统不完善,致使学生诚信减弱或缺失。职业学院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表现主要体现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经济方面和求职方面等,表现有:对家长瞒报、谎报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犯错后谎话连篇;向家里骗取生活费;造假材料申请学校的奖学金等。出现这些诚信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1.1职业学院诚信教育体系不健全

在全国的大部分职业学院里,对诚信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诚信教育系统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内情况是,职业学院在对学生的教育只侧重于专业的技能教育及专业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则不重视,而诚信教育更加忽略,只把其归入道德教育范畴而且占的比重很小。在教学的课程安排上,职业学院没有把课堂教育当成诚信意识教育的地方,并未开设诚信教育类的课程。在学生的诚信档案、诚信体系的建立上都没有形成。职业学院的这种不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是不能让学生淡薄的诚信意识得到提高的。

1.2职业学院诚信教育缺乏课堂教育主动性

通过对职业学院诚信教育的调查,目前在课程教育中所涉及的诚信教育大都包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内。而在职业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以下几点弊端让诚信教育得不到传输。一是“两课”教育课时量较少,让诚信教育的内容不能清楚、透彻地传授给学生;二是职业学院开设的“两课”教育教材,不仅内容中诚信教育的篇幅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应接受量,而且教材中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对职业学院学生教育效果不佳。

2职业学院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对于职业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也是职业学院诚信体系建立完善的必经之路。在职业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的加强方面,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

2.1加强职业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完善诚信体制[2]

“打铁需要自身硬!”要想把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好,首先需要老师和管理人员队伍有一个较好的诚信意识。职业学院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榜样的作用也会发挥,而教育学生的诚信意识将会事半功倍。现如今,在职业学院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中,不讲诚信、品质低下等问题的人员也有存在,职业学院应加强管理和监控,建立完善的诚信体制,出现问题严肃及时处理,为学生树立起诚信教育的旗帜[3]。

2.2改进职业学院学生诚信评估和考核机制

职业学院应与社会和家庭联合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评估和考核机制不断深化完善,形成一个体系。学校的诚信教育是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一部分,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配合,才能让学生的诚信教育全面又持续。从学生入学建立信用档案,在校期间学校定制一套评估及考评的方案,毕业找工作突出诚信档案的作用,进入社会后将诚信档案一同转移,让诚信档案和社会中的银行、企业等部门挂钩,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诚信的教育,让学生的诚信“定型”。

2.3提高职业学院诚信教育的地位,与文化教育平行深入

目前职业学院的教育是重文化轻素质,重知识技能轻道德诚信,学校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课堂教育的形式把诚信教育重视起来。职业学院可以增设诚信教育的课程,也可以把学生的课余活动贯穿入诚信教育,例如开展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讲座和征文等。在学生的作业考试中,宣扬诚信做人,让学生做到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培养学生诚信的羞耻心。弘扬校园的诚信之风,激励学生的诚实守信[4]。

2.4增加职业学院内诚信教材、诚信资料的普及

在职业学院的书籍资料中,现有关诚信内容的非常少,所以要加大诚信教材的编写和传阅,把诚信内容充实到课堂、盛行于学生群体。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诚信是主要部分之一,在职业学院学生的“两课”教育中,要单独的提出重视。教材、宣传资料等方面都要重视诚信意识的提出,让诚信教育能在学生中普及。

【参考文献】

[1]张阳红.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探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5(1).

[2]彭剑斌等.关于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C].上海财经大学调研报告,2011.

[3]王国华.潘国生.大学生诚信教育面对的困境及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上一篇:基础医学概论范文 下一篇:网络信息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