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范文

时间:2023-09-14 10:40:10

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范文第1篇

一、树立大格局意识是做大财政审计的基本前提

做大财政审计,必须始终坚持财政审计一体化、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审计内容和范围由一般性预算资金审计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不仅要审计财政预算内资金,还应关注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不仅要审计财政直管的资金,还应关注其他部门掌管的政府性资金以及一些以公共项目为目的或以政府公共负债为背景的公共性资金。审计时,一是要整合审计资源。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财政审计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将全局、必要时乃至全系统审计力量统一调配,优化组合,明确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二是制定预算执行审计总方案。根据年审计项目计划,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和组织分工,内容涉及财政、税务、国库、部门预算、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业水利、教育等各类专项资金审计;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两个方案均应围绕预算执行审计总方案的要求,突出行业和项目特点,必须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四是要作好两个报告。

二、上下联动是做深财政审计的有效方式

做深财政审计,可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在财政同级审时,选择部分专题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从更深更广度的层面揭示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用。如:近年来,我市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处理、统一时间、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市县财政同级审计时,开展了对财政三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代扣代收税款征收管理情况、税务代开发票等专题进行审计,审计中加强上下相互联系,各县区定期上报审计情况,市局随时了解各县区审计情况,并将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需统一的审计口径及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各县区,使各县区审计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三、计算机审计是提高财政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经济活动的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工作也应在以提升审计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且财税部门的财务审计软件用得比较早,系统使用比较规范,涉及的审计的资料多、细、杂,传统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已很难适应,只有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方法主要是对所采集数据进行转换后,通过编制脚本、辅之电子表格的汇总、筛选等功能,进行账务审查,对比分析,制作图表,从中发现审计疑点和审计线索,深查细究,揭示问题。

四、采取“1+N”模式是扩大财政审计效果的重要途径

财政审计中,如果仅就财税部门的账务进行审计,虽然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但存在局限性,应本着高效、务实的原则,将财政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采取“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决算审计”与“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等“1+N”审计模式,由于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财税部门属于必审单位,所以在对县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将财政决算审计不再单独立项,同时对财政部门的局机关经费纳入县长经责审计内容,做到“几场谷子一场打”,即多个审计项目一次进点、同时审计;多个科室及上下级审计机关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审计中将财政相关资金安排、拨付情况与其他项目审计内容相结合,进行延伸审计其实际使用情况,将财政审计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化;审计后将各项目资料进行共用、成果进行共享,最终按各自分工完成审计任务,并按不同的要求出具几个成果报告。这样既化解了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也避免了重复审计、重复处理现象的发生,且能扩大财政审计效果,改变财政审计就账论账的传统审计方式。

五、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是拓展财政审计的潜力所在

预算执行审计主要以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为审计的主要目标,随着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的逐步建立,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的收支逐步公开化、透明化,财政收支逐步走向规范化,应在审计真实、合法性为基础,对财力状况、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政府负债、政府投融资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并结合政府的工作中心和财政资金安排的重点,延伸审计相关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进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即:通过审计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政府的政策、行政机构和项目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其工作完成情况的好坏;通过对财政和其他管理手段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确定公共资金是否依照有关法律被有效、有成果地使用,进而帮助改善政府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为人民谋利,同时为提高政府和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六、提高干部业务素质是搞好财政审计的坚实基础

财政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政审计立法;法律防范;财政风险

Abstract:Theauditisastateauditsurveillance''''simportantcontent,hasthepivotalstatusinnationaleconomy''''sordermovement.Butbecausethefinancialriskisthefinancecannotprovidetheenoughfinancialresource,thecausestateapparatus''''snormaloperationsufferstheseriousdamagethepossibility.Thisarticleembarksfrom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sconnotationandtheextensionunderstanding,mainlyelaboratedfinancialriskmanycausesand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intrinsicconnections,andtoconsummatesourcountryauditsurveillancesystem,establishedtheperfectfinancialriskearlywarningsystem,theguardmeltfinanceriskandourcountryfinanceoperationsecurity,proposedtheconcretelegalmeasurehighlyeffective.

keyword:Auditlegislation;Legalguard;Financialrisk

引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使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

财政审计的核心是预算执行审计。一般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即涉及本级财政预算收支的活动都是财政审计的范畴。包括预算收入审计、预算支出审计、财税部门内部控制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由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其初次分配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因此,财政审计还应包括对税收征管的审计和对企业的延伸审计。这样理解财政审计的概念,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科学性,而且从财政审计所确定的目标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一个范畴下,对财政税务部门和对政府其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应

同时展开,形成一个总体把握、分头运作、区分主次的格局,所有审计成果都应在财政审计的结果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而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

力,致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从宏观方面来看,财政风险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稳固、健康的经济基础受到侵害,致使财政收入紧缩;二是财政承受了超负荷的支出膨胀压力而难以为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赤字风险。如:一些地方搞“假平衡,真赤字”、银行贷款缴税、财政部门列收列支、结转财政支出等,使部分财政支出不能真实反应。再如,各级财政不同程

度存在大量“隐性赤字”。这是财政应支未支、应补未补形成的。第二,呆帐、坏帐风险。第三,债务风险。一方面是国债规模增长很快,债务负担日益沉重,财政运行面临的风险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多头举债,使财政背负许多不该承担的包袱,甚至超越财政的承受力。[1]《担保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可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担保。目前,由于法律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使财政担保基本处于被动和无序状态,游离于财政控制之外,违规担保大量存在,财政被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旦被担保单位或企业无法按期还款,债权人就会诉诸法律追究财政的责任,严重威胁地方财政乃至中央财政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对财政构成一种潜在风险。第四,政府投资决策风险。由于政府的投资决策欠科学,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时,财政要承担较大风险。面对诸多财政风险诱因,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利用涉及面广,周期短,反应快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加强财政审计立法与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1.法律要理顺财政审计体制,使财政审计监督高效运作.

从审计机关角度看,审计机关其实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内部组织多层次结构之间及其工作人员与审计机关之间存在着诸多整体与局部、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审计机关或个人为了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财政审计监督力度。

就我国目前审计监督系统实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即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直接负责,对本级人大常委会间接负责。而且,各级审计机关的人事管理权归各级政府,审计事业费由各级政府预算拨付。在这种体制下,审计结果必然要经过政府“过滤”,出现上报政府的审计结果报告与向人大作的审计工作报告“两皮”现象。审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审计结果必须具备的“完整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难以确保,人大的审查、监督效果因此全面弱化。财政是政府的财政,相当一部分违法违规行为是政府行为,审计机关又受其委托,受其领导,这就使得财政审计工作难以真正有效运作。

2.法律要完善财政审计体系

当前应集中力量解决财政审计体系方面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审计依据来看,一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主体不是审计机关,使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法律依据颁布时间较早且不严密,与目前的具体情况相脱节,甚至出现审计依据之间相互矛盾的情况,给一些部门和单位钻空子提供方便。从财政审计立法方面看,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从而使审查出的部分问题缺乏明确的是非标准和审计处理依据。应修正、更新、补充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切合当前财政审计实际,更加严密合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从审计方法来看,要突破传统的审计思想的束缚。单纯的审计思想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是财政财务管理职能的分离和延续,一味站在查账的角度去搞财政审计,不能从整体角度、宏观角度去发挥财政审计的监督职能,使得审计单位和经济环境信息难以及时交流,不能对整个财政活动过程的实质内容进行延伸、综合和分析。从审计内容来看,财政运作的主体是参与这一过程的财政、税务、国家金库以及本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因此,每个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履行预算管理职责,完成预算收支任务的情况都是财政审计的对象。

从审计目标来看,它规定着审计的方向,影响着审计的质量。而财政审计的目标,一是充分发挥其在宏观经济中的间接调控作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二是以改进财税等部门的管理为目标,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三是严厉查处财经领域的弄虚作假、行为,揭露和制止腐败现象,促进各部门的廉政建设。在审计环节上,要突出抓协调。一要协调处理好与财政、税务及人民银行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二要搞好各专业审计组之间的协调配合。国库审计及时为财政审计组提供国库资金情况,财政审计组为各预算执行单位审计组及时提供预算支出总体情况,预算执行审计组同时将审计情况及时向财政审计组汇报。另外,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真实、全面地向政府反映,以利于政府整改;同时,对人大报告也要站在政府宏观立场上做到客观、全面、真实。[2]

3.法律要转换财政审计模式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财税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财政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征管体制、财务核算及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审计的依据、重点、内容也自然随之而变,因此必须找准差距,更新观念,转换模式,才能适应新情况,找准财政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向综合性、管理型财政审计发展。所谓管理型财政审计,首先,从宏观着眼,要真正把财政审计工作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克服单纯注重微观审计,缺乏宏观意识的倾向,要透过微观审计成果,强化内部约束机制,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为加强调控和管理服务。其次,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各专业职能机构的联系,使财政审计与其它专业审计有机结合,并由财政财务收支、财政法规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拓展,以逐步向有关的内部控制和资金效益方面延伸。同时,审计部门要发挥审计工作接触经济领域广、掌握情况真实可靠的优势,注重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大量零散的审计情况进行宏观综合分析研究,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反映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并从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从全局上、规律上查清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出具有份量、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和信息材料,把事前审计调查,事中审计、事后评价有机地连成一体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这是提高财政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一环。为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立法,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财政在运行中,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警情,如预算执行中的减收增支、财政资金违规使用等,都会使财政运行出现偏差。管好财政资金,除要完善法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外,应重点立足于防范,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建立财政预警系统,是适应市场经济管理规律内在要求,加强和改善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建立财政预警系统,就是运用分析方法对财政收支运行动态进行监测,在警情扩大或危机爆发前及时发出信号,报警有关部门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排除警情,化解风险;依据监测结果,对一定时期内财政运行动态走向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而财政审计过程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所提供的一系列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也必然能在这一系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财政审计工作的强化,对于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对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参见陈纯一:《论财政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347页。

财政审计范文第3篇

一、审计成果的利用还有待提高

受传统审计习惯的影响,当前财政审计成果的建设性较弱,财政审计主要关注微观问题,不善于从具体、微观的经济和财务现象入手,总结宏观的、共性的问题;较为关注资金和财务层面的问题,对影响财政资金分配的政策性,体制性问题关注不够,不善于深入挖掘资金运行和财务管理背后牵引的权力和责任问题,更不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问题的产因,这种就事论事方式,严重影响了审计成果作用的发挥。目前的审计监督还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这就使得审计不能对这些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反映和遏制问题的进一步演变,审计的防御性作用也难以发挥。同时,审计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经验,特别是财政政策执行和改革中的好经验和做法不够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新形势下加强财政审计的建议

近年财政体制改革,出台了不少新政策、新措施付诸实践。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要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关注被审对象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变观念,以促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有利于改进工作做法、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1.转变财政审计思维方式。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人员要转变不断转变思维方式,牢固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坚持把财政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本级党委、政府的任务目标,以预算执行审计为纽带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更加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监督,更加民生热点的监督。二要树立资源整合意识。在审计方式上,财政审计要与投资、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社保审计相结合,同级审要与上审下相结合,常规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查结合;在审计组织实施上,审计机关要对财政审计在具体审计目标、年度项目计划、各相关项目审计方案、现场审计实施组织协调、审计成果报告和信息利用等审计全过程进行统筹安排。三是树立建设性意识。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开展全口径预算审计监督,探索开展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全面把握和合理评价预算执行结果,揭示财政管理规章制度上漏洞,揭露和分析违规问题背后涉及的体制、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为改进财政管理方法、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提出合理建议,为政府决策和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预决算提供参考。

2.适当调整财政审计的内容和重点。针对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审计机关应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和重点,扩大审计覆盖面。一是适应一是要完整把握财政审计范围。凡是政府性资金都要纳入财政审计范围,审计的对象既要涵盖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政府收支。还包括税收收入、政府债务收入,也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非税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政府负责管理的资金。延伸审计到二、三级部门预算单位。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真正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那里,审计就跟进到那里”。

3.审计领域向财政资金绩效性拓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就要在审计领域上不断拓展,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绩效审计。传统的财政审计,审计人员关注的主要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合法合规性,通过单纯的数字反映问题。而新形势下,要求财政审计项目要以资金数字为基础,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关注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关注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财政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预算执行的效果。每年选择财政投资数额较大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的一些审计项目,如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社会保障资金等民生工程开展绩效审计,从财政预算支出是否科学合理入手,审计预算执行的合法性、效率性,看财政预算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支出结构是否符合公共财政要求,各项预算支出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揭示其中存在的决策失误、损失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现象。

4.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度。一般来说,国家审计的审计成果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传递给四个方面的利用者,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社会公众。公告财政审计结果,主要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有利于扩大财政审计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有利于增加财政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把财政审计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促进提高财政审计水平,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促进依法行政。审计机关通过建立审计高端成果加工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审计人员深入研究财政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要从审计的视角看财政,又要跳出审计看财政,并在纷繁复杂的财政财务数据资料中深入调查,开展财政转移支付、区县财政体制改革、重大民生资金支出等专项审计调查,主动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获取一手资料,及时分析提炼,对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或共性问题展开调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反映。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促进整改提高。通过向社会公告各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增加审计工作透明度,使广大民众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把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起来,促进被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避免出现有整改无落实的现象,推进整改落实,为政府、人大和社会公众决策和监督提供重要参考。

财政审计范文第4篇

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一、抓宣传,增认识

1.抓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领导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3.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抓规范,改方法,尽快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

1.抓规范。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统一的财政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彻底改变财政审计监督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级财政资金从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深化改革与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密切的重点项目,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将财政资金的日常管理与专项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管理之中有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

三是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先进合理的审计监督业务技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监督的范围、时间、程序、方法、考核标准、评价原则等。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发展,必须符合实际且简便易行,必须在审计监督实践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

2.改方法。要采用高科技、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还可以采取抓住一个侧面或项目审深、审细、审透的方法。改进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审计的方法,积极探索围绕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而实施的积极财政决策的审计方法。

三、抓管理,重落实,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财政审计监督

1.要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督指标体系,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对象,直至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及时考核和评价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在制定财政审计监督指标时,要从制止和纠正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参与财政收支管理以及达到的效果等方面来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2.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武装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积极开发财政审计监督的实用软件,最大限度地扩大财政审计监督的计算机监控范围,将财政审计监督机构的计算机与财政业务部门、国库、征收机关等实现联网,以便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努力提高财政审计监督的效率。

3.必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努力做好四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年终突击性审查向全年日常性审查转变,由侧重于企业财务收支向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转变,由常规性的三项审查向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重点审查转变。只有这样,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更全面充分地得到发挥。

四、抓培训,严考核,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

1.要迅速扭转目前财政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人员青黄不接且素质较低的被动局面,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审计监督事业、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懂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精通会计和审计业务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要采取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聘用人员相结合的办法组成,以专职人员为主。审计监督人员应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或考核,合格后发给审计监督资格证书,持证从事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2.要把培养审计监督人员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在审计监督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弄虚作假、谋取私利、、违法乱纪。同时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纯洁、壮大审计监督队伍,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服务。

五、抓整顿,重治理,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审计监督机关要协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配备合格的财会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把财政资金真正管好用好。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国家有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自筹资金,则应置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要明确政府同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资金上缴的办法,并且将自筹资金纳入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和核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2.各被审计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正确运用会计科目,认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及时记账和对账。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制度,合理开支费用,正确计算成本,依据定期结账结果编制会计报表,切实做到证证相符、证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却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和核心。

3.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尽快把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可成立会计监督的统一协调组织,使审计、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监督形成一个统一体,若发现被审计单位故意造假,税务部门不得售予税票、发票,工商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或不予年检,银行不予贷款,财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会计资料进行抽查审核等。只有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审计监督的完整体系,才能使会计信息造假没有可乘之机,真正提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六、抓典型,严法纪,彻底纠正审计监督中处罚不严的错误行为

1.国家有关宏观调控部门,要根据近年来进行财政审计监督总结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改革开放、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迅速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法规制度,以便进行审计监督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于财政审计监督中查出的混淆资金性质、化预算内资金为预算外“小金库”、以及胡支乱用的问题,对于个别单位的领导、以物谋私、公款私存、贪污受贿、损失浪费、挤占成本、截留税利、营私舞弊等问题,要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既要坚决处罚违纪违法的单位,又要严厉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真正发挥财政审计监督的作用。

3.必须加强审计监督机关自身的廉政建设,端正审计监督人员的思想和作风,保证他们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不弄虚作假,不搞任何形式的不正之风。

七、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处理好“本级审”和“上审下”的关系

财政审计范文第5篇

一、抓宣传,增认识?

1.抓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领导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3.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抓规范,改方法,尽快使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 ?

1.抓规范。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统一的财政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彻底改变财政审计监督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级财政资金从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深化改革与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密切的重点项目,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将财政资金的日常管理与专项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管理之中有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

三是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先进合理的审计监督业务技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监督的范围、时间、程序、方法、考核标准、评价原则等。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发展,必须符合实际且简便易行,必须在审计监督实践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

?2.改方法。要采用高科技、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还可以采取抓住一个侧面或项目审深、审细、审透的方法。改进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审计的方法,积极探索围绕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而实施的积极财政决策的审计方法。?

三、抓管理,重落实,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财政审计监督 ?

1.要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督指标体系,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对象,直至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及时考核和评价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在制定财政审计监督指标时,要从制止和纠正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参与财政收支管理以及达到的效果等方面来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2.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武装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积极开发财政审计监督的实用软件,最大限度地扩大财政审计监督的计算机监控范围,将财政审计监督机构的计算机与财政业务部门、国库、征收机关等实现联网,以便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努力提高财政审计监督的效率。?

3.必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努力做好四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年终突击性审查向全年日常性审查转变,由侧重于企业财务收支向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转变,由常规性的三项审查向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重点审查转变。只有这样,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更全面充分地得到发挥。?

四、抓培训,严考核,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 ?

1.要迅速扭转目前财政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人员青黄不接且素质较低的被动局面,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审计监督事业、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懂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精通会计和审计业务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要采取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聘用人员相结合的办法组成,以专职人员为主。审计监督人员应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或考核,合格后发给审计监督资格证书,持证从事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2.要把培养审计监督人员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在审计监督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弄虚作假、谋取私利、、违法乱纪。同时吸收新鲜血液,不断纯洁、壮大审计监督队伍,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服务。?

五、抓整顿,重治理,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审计监督机关要协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配备合格的财会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把财政资金真正管好用好。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国家有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自筹资金,则应置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要明确政府同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资金上缴的办法,并且将自筹资金纳入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和核算。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2.各被审计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正确运用会计科目,认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及时记账和对账。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制度,合理开支费用,正确计算成本,依据定期结账结果编制会计报表,切实做到证证相符、证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却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和核心。

3.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尽快把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可成立会计监督的统一协调组织,使审计、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行政管理等监督形成一个统一体,若发现被审计单位故意造假,税务部门不得售予税票、发票,工商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或不予年检,银行不予贷款,财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会计资料进行抽查审核等。只有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审计监督的完整体系,才能使会计信息造假没有可乘之机,真正提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六、抓典型,严法纪,彻底纠正审计监督中处罚不严的错误行为

1.国家有关宏观调控部门,要根据近年来进行财政审计监督总结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改革开放、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迅速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统一的法规制度,以便进行审计监督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于财政审计监督中查出的混淆资金性质、化预算内资金为预算外“小金库”、以及胡支乱用的问题,对于个别单位的领导、以物谋私、公款私存、贪污受贿、损失浪费、挤占成本、截留税利、营私舞弊等问题,要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既要坚决处罚违纪违法的单位,又要严厉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真正发挥财政审计监督的作用。?

3.必须加强审计监督机关自身的廉政建设,端正审计监督人员的思想和作风,保证他们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不弄虚作假,不搞任何形式的不正之风。?

七、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处理好“本级审”和“上审下”的关系

财政审计范文第6篇

主要研究我国财政预算改革和对财政审计的影响。分析了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基本方向,并对财政预算改革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财政预算;改革;财政审计

党中央对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将来经济运行中需要改革的内容和财政预算改革的具体方向。财政审计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工作,财政预算改革会对其产生一些影响,国家审计部门有必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

一、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发展方向

国家财政改革主要从转变审核预算重点、清理和财政收入挂钩的产业、跨年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审核预算重点的转变

国家现行《预算法》应用了基于收支平衡的预算审批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年初的预算编制不能出现赤字,所以地方政府每年都需要完成预算税收任务,避免赤字扩大。然而政府支出的波动性很强,难以给出准确的预算。相对固定的税收任务会产生顺周期效应,如果经济形势良好,税收任务将比较顺利,留下较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使经济更加繁荣。然而在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下,为了避免赤字,完成预算收入,政府将增加税收比例,社会财富进一步变少,导致经济更加萧条。除此之外,现阶段,各级政府的预算支出明细工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预算支出都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的项目或者单位中,基金支出并没有根据需求实际拨付,而是以收定支,很多年预算并没有在项目中真正落实,后期基金代编预算没有执行,造成了资金闲置和低效。与此同时,很多预算没有充分体现出政策要求,一些用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国家战略安全的资金存在着被分配到不符合政策要求企业的情况,预算没有充分应用到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和产业。

(二)重点支出以及和财政收入、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的清理、规范

现行预算体制下,科技、教育、文化、农业、医疗等支出必须和财政以及GDP挂钩,这有益于这些行业产业的发展,保证了这些领域资金投入,然而也出现了财政投入固化的问题,政府财政统筹规划受到限制。而且,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财政支出重点,如果根据某固定比例支出,将难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财政改革中,应该逐步解除这些行业的固定比例要求。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

我国现行预算体制都是一财政年制度,而财政规划是五年制,很多项目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才能够完成,所以一年制的预算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如果实行跨年度预算,将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政府预算工作将不再受年度局限,将收支平衡的范围扩大到几年,有利于政府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规划,改善预算编制的短视问题。

(四)权责发生制改革

很多国家都开展了财政权责发生制改革。收付现实制无法准确反映政府要素价值。政府部门没有对固定资产折旧,总预算会计报表中不包含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结果,只是给统计部门提供了数据,存在着资产核算不全面的问题,且政府未来需要偿还的国债以及政府担保的隐性债务也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这些问题都集中表现为财务报告不能准确的反应政府资产与负债情况,无法准确核算公共部门成本,绩效考核结果不客观。相比之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政报告能够显著提高财政透明度,方便公共部门以及政府绩效的计量与评价,真实的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财政预算改革给政府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审计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细化

政府财务报告将现阶段遗漏的政府资产、负债以及财政预算之外的收入和成本都纳入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范围,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内容逐渐增多,财政审计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财政预算改革的持续进行,财政审计工作将更关注财政支出明细,审计人员需要全面审核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因此审计工作将更加细致、具体、深入。

(二)审核工作重点转变

现阶段,预算审核工作的重点是收支平衡,而财政预算改革要求审核工作的重点将逐渐从收支平衡转移到支出明细、政策实现和绩效考核,财政预算向着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审计工作人员也要顺应财务预算改革方向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

(三)审计工作难度更大

财政预算改革将政府债务也纳入审核范畴,财务审计工作不仅仅要关注估计债务,还要考察政府未来偿还国债和政府抵押隐性债务。政府债务的判断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力要求很高。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审计工作需要获取债务信息和其他市场数据,根据债务风险指标以及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政府的债务风险水平,而这一工作涉及到多种指标和分析工具,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高。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会进一步增加财政审计难度,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财政审计涉及到更多的估计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负债确认、成本核算等工作的难度都很大,说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在逐渐提高国家财政预算工作科学性的同时,对审计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束语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支柱,财政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性监督机制,能够审查与评价政府对公众受托职责的执行情况,并为其他治理主体提供信息。财政预算改革给财政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着难度更高的工作内容,但是同样也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财政审计工作需要积极面对挑战,全面加强对财政预算监督与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我国财政预算改革及其对财政审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5(08)

[2]周思聪,马滕飞.谈预算法的修订及其对我国财政预算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3]卢家辉.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J].理论月刊,2014(08)

[4]孟庆瑜.绩效预算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13(01)

财政审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政审计大格局;“三个转变”;县镇财政审计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审计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和任务, 国家审计署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形势,认真分析研究财政改革的内容,及时转变思维方式,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发展方向。就区县审计机关而言,乡镇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乡镇财政审计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成败的关键。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财政审计大格局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在定位上更为灵活,组织上更为周密,内容上更为全面,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上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全部政府性资金又称政府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政府收支按收入、支出功能、支出经济三大体系进行了分类,使政府的各项收支都能得到清晰的反映,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开展财政审计大格局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计视野应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

(二)审计时间上按财政年度同步实施审计。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审计机关应建立以当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管理系统,在财政预算执行当年同步实施审计。财政审计工作必须在次年的5月底前结束,以保证审计工作报告的及时提交,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审计内容上融合各专业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以财政审计的内容为基础,还包括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

(四)审计方式上坚持“六个结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加强专业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的结合;二是加强一般部门单位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三是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的结合;四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结合;五是加强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的结合;六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与财政审计的结合。

(五)审计资源上实现有效整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下,各专业审计都承担着相应责任,但必须同财政审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合力,实现审计机关人力、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六)审计结果上以“两个报告”为目标。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的内涵,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综合反映财政经济的情况和问题,形成具有价值的“两个报告”,为政府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评价,为人大常委员会审议财政的预算执行提供依据,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 财政审计大格局下,乡镇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财政审计大格局下,乡镇财政审计最终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审计内容的转变,即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三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

(一)审计内容转变存在的问题

“以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就乡镇财政审计而言,应以乡镇级全部财政资金为内容进行审计。刘家义审计长明确指出“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范畴……”与之相适应,乡镇级全部财政资金的是指乡镇级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的范畴。现阶段的乡镇财政审计主要是以一般预算资金为主要内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乡镇财政审计要从一般预算资金为主要内容向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要内容转变。部门预算的实行是这一转变的基础,现阶段乡镇财政受其收入规模、人员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部门预算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当一部分乡镇财政还未实行部门预算,这一现状成为乡镇财政审计内容转变的一大难题。

(二)向绩效审计转变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存在的问题,就乡镇财政管理而言,由于其收入规模、人员配备、人员素质及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财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门预算发展还不成熟,一部分街镇还处于由财政部门代编的状态,虽然实行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但是预算支出仍不明晰,预算管理不细化,一方面部分乡镇由于财力因素的限制年初项目预算不作安排,预算执行中根据实际财力及需要机动安排,没有统一的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项目资料分散在不同部门和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一些收入好的乡镇,存在“大预算”的现象,“大”的部分成为乡镇机动支出的主要来源,这些支出没有年初预算,属于临时安排,年初预算编制不科学。另外,就审计机关而言,一方面乡镇财政审计是常规审计项目,在部分审计人员心中已成定式,审计人员的创新、深化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区县级审计机关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与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较低成为乡镇财政审计工作的矛盾,审计人员不固定、审计信息共享等存在缺陷,对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区县审计机关对乡镇财政的审计大多停留在真实合法的审计层面。

(三)从微观向宏观方面转变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审计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全面覆盖”的审计意识和条件,“全面覆盖”是指审计范围应涉及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现阶段对乡镇财政的审计资金方面主要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大部分乡镇资金量小,一般预算资金只够日常行政开支,宏观问题显现不明显,这主要受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及部门预算发展不成熟的影响;乡镇财政的资产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很多乡镇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资产管理分散,计账不及时,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及乡镇实际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只能对部分资产进行抽查审计,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做深做细该项工作。二是审计目标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乡镇财政项目管理的缺失及审计资源的限制,现阶段乡镇财政审计主要以真实合法为主,以纠正财务管理问题为主,管理审计的层面涉及不深。

三、 搞好乡镇财政审计的方法

(一)做好审前调查,掌握收支范围

乡镇财政审计要做到把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纳入财政审计范围。一是把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全部纳入审计视野。从当前的情况看,乡镇级财政资金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还没有完全纳入预算管理,因此,无论是税收收入还是非税收入都要全面审计,不留盲区。防止财政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二是把上级财政下拨的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范围。近些年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其资金量占到乡镇级财政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有部分资金乡镇财政没有纳入预算,因此搞好这部分资金的审计,特别是延伸审计意义非常重大。三是把全部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审计范畴。国有资产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行和行使公共行为的物质基础。审计要把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作为重点。要考查部门和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否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等。四是把政府性融资纳入审计调查范围。政府性融资平台取得的资金,都是以财政资金作为后盾而取得的,且数额巨大,能否用好这些资金,使它既安全运行,又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是财政审计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努力的方向。

(二)建立乡镇财政项目库管理

针对乡镇财政管理及其审计现状的缺失,规划建立审计项目库,实行计划滚动管理,以乡镇财政预算执行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政策执行、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项目投资等审计及调查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资金管理、使用效益、职责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研究和完善项目确定机制,加强社会需求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增强公众参与度,使审计工作更加贴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更加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三)提高审计目标,深化审计建议

财政审计范文第8篇

Abstract:Theauditisastateauditsurveillance''''simportantcontent,hasthepivotalstatusinnationaleconomy''''sordermovement.Butbecausethefinancialriskisthefinancecannotprovidetheenoughfinancialresource,thecausestateapparatus''''snormaloperationsufferstheseriousdamagethepossibility.Thisarticleembarksfrom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sconnotationandtheextensionunderstanding,mainlyelaboratedfinancialriskmanycausesandtheauditandthefinancialriskintrinsicconnections,andtoconsummatesourcountryauditsurveillancesystem,establishedtheperfectfinancialriskearlywarningsystem,theguardmeltfinanceriskandourcountryfinanceoperationsecurity,proposedtheconcretelegalmeasurehighlyeffective.

引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使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不仅为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保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审计与财政风险

财政审计的核心是预算执行审计。一般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即涉及本级财政预算收支的活动都是财政审计的范畴。包括预算收入审计、预算支出审计、财税部门内部控制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等。由于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其初次分配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因此,财政审计还应包括对税收征管的审计和对企业的延伸审计。这样理解财政审计的概念,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科学性,而且从财政审计所确定的目标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一个范畴下,对财政税务部门和对政府其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应

度存在大量“隐性赤字”。这是财政应支未支、应补未补形成的。第二,呆帐、坏帐风险。第三,债务风险。一方面是国债规模增长很快,债务负担日益沉重,财政运行面临的风险度提高。另一方面是多头举债,使财政背负许多不该承担的包袱,甚至超越财政的承受力。[1]《担保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可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担保。目前,由于法律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使财政担保基本处于被动和无序状态,游离于财政控制之外,违规担保大量存在,财政被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旦被担保单位或企业无法按期还款,债权人就会诉诸法律追究财政的责任,严重威胁地方财政乃至中央财政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对财政构成一种潜在风险。第四,政府投资决策风险。由于政府的投资决策欠科学,造成投资决策失误时,财政要承担较大风险。面对诸多财政风险诱因,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利用涉及面广,周期短,反应快的优势,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政审计范文第9篇

做深财政审计,可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在财政同级审时,选择部分专题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从更深更广度的层面揭示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用。如:近年来,我市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处理、统一时间、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市县财政同级审计时,开展了对财政三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代扣代收税款征收管理情况、税务代开发票等专题进行审计,审计中加强上下相互联系,各县区定期上报审计情况,市局随时了解各县区审计情况,并将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需统一的审计口径及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各县区,使各县区审计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采取“1+N”模式是扩大财政审计效果的重要途径

财政审计中,如果仅就财税部门的账务进行审计,虽然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但存在局限性,应本着高效、务实的原则,将财政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采取“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决算审计”与“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等“1+N”审计模式,由于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财税部门属于必审单位,所以在对县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将财政决算审计不再单独立项,同时对财政部门的局机关经费纳入县长经责审计内容,做到“几场谷子一场打”,即多个审计项目一次进点、同时审计;多个科室及上下级审计机关分工协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审计中将财政相关资金安排、拨付情况与其他项目审计内容相结合,进行延伸审计其实际使用情况,将财政审计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化;审计后将各项目资料进行共用、成果进行共享,最终按各自分工完成审计任务,并按不同的要求出具几个成果报告。这样既化解了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也避免了重复审计、重复处理现象的发生,且能扩大财政审计效果,改变财政审计就账论账的传统审计方式。

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是拓展财政审计的潜力所在

财政的收支逐步公开化、透明化,财政收支逐步走向规范化,应在审计真实、合法性为基础,对财力状况、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政府负债、政府投融资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并结合政府的工作中心和财政资金安排的重点,延伸审计相关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进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即:通过审计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政府的政策、行政机构和项目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其工作完成情况的好坏;通过对财政和其他管理手段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确定公共资金是否依照有关法律被有效、有成果地使用,进而帮助改善政府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为人民谋利,同时为提高政府和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提高干部业务素质是搞好财政审计的坚实基础

财政审计范文第10篇

(一)认识不到位

一些审计人员仍然习惯将“预算执行审计”简单理解为“财政审计”,而“财政+税务+部门+专项”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固化为财政审计的基本格局,没有认识到到财政审计全覆盖是对审计工作定位、目标、内容、实现方式等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二)财政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需要清晰界定

当前,财政审计监督的重点仍然侧重于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对其他财政资金的监督仍然不够,对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的审计监督也缺乏实践;侧重于分配与管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环节的延伸和跟踪仍然不够;注重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对二、三级单位和资金项目延伸审计不够。总体来看,对财政资金运行流程的监控缺乏力度,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三)财政审计的组织模式需要重新建构

从目前各地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实践情况看,一般均由财政审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实际上,深化财政发展,不仅仅是财政审计部门,而应是全局性的统一工作,财政审计部门作为审计业务部门,在审计项目立项、审计实施管理、审计部门之间组织协调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不足。

二、深化财政审计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以财政资金运行流程为主线,建立覆盖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

新形势的发展,财政审计如果仅仅局限于公共财政预算等传统范围和一个个独立的审计项目,必将囿于困境。财政审计要逐步将全部财政资金纳入审计监督的范畴,涵盖政府为履行职责依靠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手段以及契约手段等筹集取得,并由政府来管理和支配的全部资金和资源。十要求加强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管理,相应的,财政审计的发展就是要建立横向涵盖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纵向以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为主线,实现“全程式预算跟踪”和全覆盖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以此为基础,统筹开展好各专业审计,包括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税务部门组织预算收入的审计,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重点支出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性投资审计以及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

(二)以财政联网跟踪审计为依托,构建财政审计数据平台,建设财政资金运行实时监控体系

建立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系统和财政审计信息数据的共享管理平台,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的转变,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行流程,提高财政审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当前,一是通过开发建设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定期取得财政部门指标账、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财政专户资金等电子数据,以财政预算指标为主线,实现“预算—指标—支付—总会计”的纵向穿透查询和分析,动态监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二是逐步将各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纳网审计系统,实现对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审计监督,适时开展与社保、税务等部门的金保、金税等系统联网,拓展联网审计覆盖面。

(三)以效益审计为抓手,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效益评价体系,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要服务中心,在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推进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通过审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参谋和经济卫士,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要求。因此,在财政审计的发展中,要牢牢把握和突出效益审计的方向。效益审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当前,审计机关要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效益审计评价办法为核心、各专业审计指导性评价指标,包括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部门预算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政府性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等为主体,以及根据具体审计内容和审计项目建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具体审计评价指标等共同构成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四)以审计资源整合为保障,完善财政审计的组织方式

上一篇:风险投资管理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维护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