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机制范文

时间:2023-12-04 11:13:40

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1篇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三)建立灵敏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收集并储存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便于财政监督部门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健康运行。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2篇

摘 要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是搞好财政监督工作的基础。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覆盖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的新型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内部运行机制。在财政监督方面,重点抓好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主管科室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 创新 财政 监督 水平 提高

强化公共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是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与信任的重要条件,因而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强化公共财政监督机制是推进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既然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公众,它能否全部有效地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那么,对公共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强监督自然就是人民所拥有的政治权利。本文从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财政的监督,历来是我国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财政监督法制建设滞后,财政监督缺乏直接法律依据。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系统地规定财政监督的单行法律法规,财政监督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和独立完整的法律保障。财政监督单行规范的效力层次过低,权威性不足。现行财政监督法律规范存在诸多缺陷,缺乏可操作性。财政监督实务中的交叉和重复,加大了监督成本。

二、完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

(一)强化全程监督,规范监督行为

强调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强调财政部门实施监督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同时,明确了财政部门内设专职监督机构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作用和业务管理机构的日常监督作用,整合了财政部门监督职能,以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效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监督检查程序、避免重复检查,树立财政机关良好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

(二)建立违章违纪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和被监督客体的违法违规责任,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公共财政监督机制法制化,增强财政监督的法律权威性。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财政税收法规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社会中介机构及政府监督机构的违法、渎职行为进行追究,要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理,并通过新闻曝光以及行政和法律责任的追究,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使各种法规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真正起到约束作用,维护国家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加强财政监督人员自身建设

加强财政监督业务骨干政治及业务素质的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多形式地开展监督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政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财政监督干部队伍中来。坚持依法检查、按程序办事的意识和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监督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日常实时监控,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从财政资金监管这一源头上有效防范“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

(四)财政行风监督员制度化

加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出台了财政行风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聘请的政风行风监督员颁发了聘书。《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包括政风行风监督员的聘任、监督的内容与范围、权力和义务、组织管理和监督结果运用等五个方面,使长期以来较为空泛的政风行风监督工作具体化,从而保证了政风行风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对本系统干部职工破坏政风行风建设、妨害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行为,绝不护短,有错必纠,有案必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工作氛围。加大财政资金公开的力度,将中央、省、县分配的资金在县政府网、县财政网、乡政府网站上公开,公开到最终用户,使国家的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去向及合理与否都可查,责任可究。

(五)健全联合检查机制

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都是为了保证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安全和高效使用。两者监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加强协作,可以相得益彰。对于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的使用,财政局主动邀请审计部门提前介合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效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立财监部门和业务科室整体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科室针对业务流程的日常管理,主动排查业务环节的风险点,精选重点项目充实并完善到年度财监工作计划,为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管理奠定基础。发挥专门财监力量的职能作用,更充分调动财政相关职能科室参与监督、推动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运行全过程,着眼于完善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实现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强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实现财政监督的机制化、流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 财政监督 机制 管理

财政监督工作不但要体现出“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还要加快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的财政改革条款在实施期间不至于变形、不至于走样,这也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的基础工作。所以,财政监督工作的重心一定要转移到掌握规律性、表现时代性、发挥创造性上去。文章通过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怎样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监督立法延迟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立法的工作步伐逐渐加快,我国前后颁布了许多财政法律、法规,如:《经济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行政法》等等,这使得在财政运行的过程里,对于一些重大范围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了加快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是从总体上来看,财政监督立法的工作出现延迟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权威的,为财政监督工作、职能、方法等方面做出专属规定的法律条款,因此财政监督的地位没有被法律所保护,在执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放宽尺度、手段过软的问题,这对于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影响非常严重。

2.财政监督重视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提高,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在分配上主要透过税收进行调整,财政对于企业财务核算的审查应当逐渐通过中介部门来进行,以后针对财政监督的工作应当加强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一些宏观方面的管理,这也就需要财政监督的方法、思路也要一同变化。比如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违纪方面,真正归到财务会计处理的问题非常少,而违纪的本质源于单位领导以及部门在行政决策以及行为方面出现的违纪,例如随意收取基金、擅自挪用资金等,如果对于这些行为通过经济处罚的方式,就无法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3.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工作不连贯

当前,财政职能部门还没有同监督部门之间建设一个畅通、规范的制度及沟通方法,使得监督机构无法正确把握所有财政资金的运用状况以及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造成监督检查工作常常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这使得检查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大打折扣。

4.财政监督绩效考核指标欠缺

长久以来,针对财政监督机制的考核指标是通过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通过入库数额的多少来进行评价,这样使得现行的财政监督较为重视检查而忽略整改,重视罚款而忽略堵漏,监督检查同规范制度相脱节。这主要源于监督部门的的观念,监督部门认为处罚的力度越大,监督效果越明显,进而将查处违纪行为当成财政监督的唯一工作内容。还源于被检查的单位认为监督检查仅仅就是为了罚款,进而使得违纪风险与成本、危机收益之间失去了平衡,经常持有一种侥幸的心态,使得违纪行为屡查屡犯。

5.财政监督不重视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

当前,财政监督依旧通过直接检查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对于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查处,监督工作和财政管理无法协调,不能针对整个资金运用过程采取全面的监督,进而使得财政管理中的一些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并且有的违纪问题还非常严重。

二、怎样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

1.建立全面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

省级财政局要严格针对市、县级财政局的监督工作进行督促,逐渐构成上下合作、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强化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构建强硬的监督运行形式。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机制,联合地方监督以及派驻监督资源,参考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税收征管与税收稽查方面的工作,摆正财政监督的职责,建立专职监督机制的主体职责,理清业务管理机制的管理层次,加强专职监督机制以及团队的建设,并且完善岗位设立及分类的监督功能,建立内外监督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监督运行机制的完成。其次,上级监督机制应当建立对内业务机制来进行程序监督工作,而且针对下级部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解决下级监督部门的工作困难,多多开展一些高规模的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以及政策学习的活动,加强财政监督团队的执法能力以及团体素质,经常举办一些省、市、县级的专项互换检查工作,提高检查力度。再次,加快财政监督可以将质和量从根本上进行转变。把财政监督和公共财政结构框架相结合,将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发挥出来,持续扩大财政监督的内容和服务范围,使得财政监督一直以财政管理为中心,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财政科学的管理进行服务。

2.建立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

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一定要展现市场经济以及公共财政的需求,牢牢掌握财政监督赋予财政管理的内在属性,放眼于财政管理行动的整个过程,逐渐把监督关口向前移动,改革现有的低效的监督机制,让财政监督从单纯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依照财政监督贯穿整个政府资金以及财政管理的整体要求,不但要针对部门的预算管理程序进行监督,对于财政预算收支规划编制、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预算编制等一些大型事项采取事前监督,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财政制度进行管理,对计划是否严谨、方案是否可行、决策是否科学进行事前监督,还要对预算采取完善的事中监督考察机制。并且要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工作,严格遵守职责权限进行操作,加强组织纪律,按照法律办事,以防政府将权利部门化、个人化。

3.建立财政监督干部团队建设机制和科学、高效的财政监督机制

全面提升财政监督干部的四种能力:组织协调、依法行政、胜任本职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财政部门要通过三个有利于来强化财政监督干部团队的建设,也就是有利于执行财政监督的职责、有利于加快财政管理、有利于构成财政监督管理部门的力量。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监督机制是市场经济合理运行及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障公共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以及规范管理、合理运用的重要前提。对于构建财政监督机制,一定要注重以下几点:

(1)构建通过微观监督转向宏观监督的机制;(2)构建通过事后监督转向财政分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3)构建通过收入监督转向收支结合的监督机制;(4)构建通过突击性监督转向规范性、经常性监督机制;(5)构建财政通过外部监督转向内外监督并用的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掌握高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完善整体监督机制,将严格执法机制真正落实下去,加强财政监督干部团队的建设机制,才可以为财政监督机制营造健康的氛围,加快财政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构建美好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把握“大监督”趋势 深化财政监督——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J].财政监督.2010.(17).

[2]周世杰,王祥云,葛炜.强化财政监督理念 完善“惩防结合”机制——湖北省谷城县财政局财政监督工作纪实[J].财政监督.2010.(05).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管理 对策

财政监督就是财政监督主体监控、检查、督促和反映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国有权益的情况,财政监督的目的是保证财政分配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财政监督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财政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传统的财政监督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正处现在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还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近些年来,牵扯到关于财政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违纪方式隐蔽又先进,涉及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说明我国财政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善,亟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目前,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预算管理制衡机制成为中央、财政部要求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各地方对财政监督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了贯彻实施中央、财政部的工作要求,我市财政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创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工作思路。

一、乐陵市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方在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方面取得成绩,但是由于财政监督对象的多样化、监督内容的复杂化和监督目标的明确化,需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的作用,维护财政秩序。通过分析发现我市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财政监督工作应寓于财政管理之中。但是我市财政职能部门和财政监督部门没有形成规范、畅通的共同方法和制度,使监督部门不能掌握财政资金的状况和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将监督工作处在被动的位置,出现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监督不到位和监督部门监督缺位的问题,降低了检查监督工作的效率。

(二)财政监督手段落后

我市财政监督工作的手段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造成信息不准确、反馈不及时。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没有合理应用互联网,监督机构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资料得不到及时的了解。监督技术不先进,造成重复检查,造成成本加大,降低工作效率。监督模式还是外部监督多,事后监督多,重收入轻支出,某个环节检查多,全方位检查少。

(三)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颁发了一系列财政法律法规,但是关于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各个财政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权威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使财政监督的职能、内容、手段没有统一的规定,财政监督没有法律保障。因此在执法上的力度不够,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格局

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财政监督、人大监督这几个监督主体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格局。人大主要对预算和决算的审批进行监督,当审计监督发现财务问题已经难以挽回损失。财政监督无法贯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自我监督也不到位。

二、构建我市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思路

就我市而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就是要将监督贯穿整个财政制度制定上,使财政监督成为财政管理组成部分,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形成一个整体。转变监督方式,形成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方式。使财政监督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监督的效率。对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机构,规范财政监督的工作职责,加强业务管理机制的管理层次,加强财政监督机制的团队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岗位设立,建立监督工作责任制,促进监督机制的完成。其次,上级监督机制应该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为下级工作提供便利,解决困难,可以多组织业务培训进行学习交流,加强财政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不断扩大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发挥财政监管的职能,使财政监督以财政管理为中心。省级财政局严格督促市、县级财政局的工作,逐渐构成上下合作、管理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督约束体制,构建有力的监督运行形式。

(二)加强财政监督的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滞后,应加快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关于财务、会计、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的立法速度。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执法主体、执法手段、过程、内容,使监督的执法工作有法可依。还应建立和财政监督法律相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各地方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有利于减少财政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各级人大、社会民众以及社会舆论都是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财政监督覆盖到整个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中;人大监督主要是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审查。各方面的监督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但目的是一致的。财政监督的重要任务就是明确与其他监督的职责权限,相互协调,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政监督任务。他们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转变财政监督方式

首先不仅要对收入进行监督,支出监督也要加强,建立从申报、拨款、财务使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其次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的监督方式进行转变,使财政监督融于整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然后是将突击性监督转变成日常性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管理的预算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专项检查是对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有利于财政监督政策法规的制定、依法行政。财政监督要着重转变监督方式,对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日常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完善监督制度。

(五)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财政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建立财政监督检查数据库,设立开放的网络举报窗口,不断研发、引进先进的财政监督软件和技术。

(六)完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和预警系统

根据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出的财务问题,采取具体解决措施,以此来引导财政活动进入正轨。财政监督体系不断实现网络化,使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才能及时的作出整改,促进财政监督水平的提高。财政运行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财政运行非正常现象,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化解财政风险。

(七)建立高效廉洁的财政监督队伍

财政监督涉及到法制、财政、税务、会计、审计、金融、管理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财务监督人才队伍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各级财政部门应注重财政监督人才的培养,从相关领域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高财务监督体系人才的素质,壮大财务监督队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建立全面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加强财政监督的法规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加快财政监督方式的转变,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完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和预警系统,不断提高财务监督体系人才的素质,壮大财务监督队伍,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形成一个整体,使财政监督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莲芳.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张平.中西方财政监督机制的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09

[3]耿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新型财政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J].吐鲁番科技,1996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政监督;监督机制;问题

一、我国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财政监督方面的设立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但由于立法层次和立法部门的不同,我国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虽然财政局已经建立《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等监督的制度,但这些监督的设立仅局限在理论上,实践或操作性比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监督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强制性。在监督制度的立法方面,我国没有全面的、周详的财政监督机制,财政监督的独立性特质难以保留,财政监督人员在进行财务信息的监督和核查过程中没有法律法规可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严重下降,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最终财政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再有财政部门都有其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大都流于形式,财政监督人员未自觉遵守,导致财政监督工作频频出错,部门财政监督机构不具备监督执法的资格,导致监督手段和方法不具权威性,进而不利于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监督过程不透明

财政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预算公开制度的实施息息相关,但当前我国财政预算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缺陷。其一,新的《预算法》法律的颁布,推动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的进程,但新《预算法》的内容不规范,文字内容含糊不清,不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且规定公开的内容中严禁公开国家秘密,这样社会公众只是了解财政信息的小部分,不利于群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其二,很多地方的预算公开内容不完整,仅公开了公共预算的部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提及较少;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支出用途,降低了预算公开的可读性。其三,我国财政部门的预算过程公开的内容较少,部分只是形同虚设,采用的预算内制度是必须先执行后审批,这样监督工作的效果就会较弱,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严谨性。

3.财政监督方式不规范

当前,我国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方式沿袭原来的方式,即直接检查监督,这样的方式不能及时发现财务信息的问题,导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直接检查监督的工作的重点是突击检查,忽略对日常业务的检查,大都采用的是事后监督,忽视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财务管理的风险较大,很难规避风险的发生。再有某些财政部门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大都将资金投入周期短、资金回报率高的项目,导致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可能会导致财政预算不足,年度预算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监督工作往往慢于财务管理,无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二、强化我国财政监督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

财政监督是确保财政工作得以完美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手段。但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财政监督机制,这使得我国财政监督工作无法可依,无法必依,因此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法规成为亟待和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财政监督人员的职责、手段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杜绝权责不清、等现象,避免会计,制度的重复性起到强制性的作用。对于实际操作情况不相符的现象,要及时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还有加大财政监督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要进行惩罚,严重违法者考虑,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2.提高监督透明度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财政监督改革应以提高财政透明度,构建阳光财政体制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对预算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其一,各政部门应该对预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将财务信息公布给社会公众,积极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建议,同时公开透明的渠道要采用多种方式,例如传单、网站、微信号等,增加社会公众和政府了解的信息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的热情,更多的体现财政部门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二,将预算信息公开而定更加细化和完整性,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都应该核算在内,确保预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具体化,方便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同时,三公经费要在预算管理中单独列出,接受财政局以外的其他监督。其三,政府的预算编制应该更注重绩效。若项目的资金变动较大,财政部门最好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财政监督要保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及时公布财政部门的最新信息,方便社会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财政部门的运行状况。

3.规范财政监督的方式

现行的财政监督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减少资金的无谓损失。财政监督的内容繁多,方式多样化,财政部门应该采取恰当的方法对财政的分配进行合理的监督。首先,明确财政监督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前监督,还包括事中监督。在财务预算管理时,要注重对会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严格监督,及时发现会计预算管理部门的问题,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再有,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监督,大部分财政部门只关注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情况疏于管理,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腐败现象滋生,因此应该加大对财政的监督工作,完善财政监督的机制建设,确保财政监督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最后,财政人员的日常工作很重要,不可忽视。因为日常工作为财政部门提供最原始的材料凭证,日常工作的监督官迷公做到位,那么财政监督部门就会及时发现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改进,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必要时要和专项资金的监督相结合,真正做到真正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并重、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林江,曹越,王琼琼.加快财政监督改革与创新,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财政监督,2016(4):12-13.

[2]茆晓颖.当前我国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8):171-172.

[3]赵延凤,赵鹏飞.现行财政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5.

作者简介: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6篇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三)建立灵敏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收集并储存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便于财政监督部门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健康运行。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7篇

摘 要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本文就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财政监督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监督机制 创新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主要是靠直接的检查监督后,对检查结果采用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而没有相应的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环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很多单位在利益上的短视,比如盲目投资,乱搞项目,

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

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从以下几个抓起: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定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三)建立灵敏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收集并储存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便于财政监督部门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健康运行。

(四)监督的内容也要有所改变。财政监督要从偏重微观监督向强化宏观监督转变,应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转向对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入的征管情况、政府采购、转移支付以及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状态进行反映和监控。

只有充分运用财政监督的各种手段和优势,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财政工作及其管理水平,财政监督要结合当前财政体制改革,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财政监督模式入手,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成为维持经济发展秩序,整顿经济发展环境的锐利武器。

参考文献:

[1]王玉章.试论新时期创新企业财务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财政监督机制;问题;完善

一、前言

党的十以来,我国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提出与依法治国理念下,中国深入改革的新征程。财政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依法治国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财政监督机制仍不完善,监督机制在运行之中存在诸多问题,强调财政监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立足于财政监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提出了若干措施。

二、财政监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监督机制是规范财政财务活动,确保财政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财政监督滞后、监督职能不明确、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弱化了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财政监督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财政监督是财政财务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之中,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财政监督更多地在事后检查,而对于事前、事中的监督工作鲜有开展。因此,财政监督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监督形态,不仅不利于财政监督效力的充分发挥,而且为腐败危机问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财政监督职责不明确,弱化了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强调财政监督职责的明确性,以提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财政监督职责不明确,造成监督空白区的出现;另一方面,财政监督工作缺乏针对性与指向性,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监督模式,显然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由于财政监督缺乏有效性,导致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腐败违纪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造成国家经济损失。

3.财政监督法制不完善,难以形成体系

首先,在财政监督领域,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发力法规,这就导致财政监督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其次,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条款缺乏良好的操作性;再次,财政监督的规章制度表现出显著的滞后性,甚至与现有的相关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以至于财政监督开展存在较大阻力。

三、新形势下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我国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不仅需要创新监督理念,而且主要逐步建立内外监督并重的新机制,推动财政监督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创新财政监督理念,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效融合

首先,在新的形势之下,财政监督理念的创新,是财政监督机制完善的重要基础。要着力改革财政监督模式,实现以宏观监督为主的财政监督,更有助于体现财政监督的作用力;其次,财政监督要转变传统“事后监督”为主的工作形态,转而实现对财政财务活动的全程监督。通过对预算内外资金、国库拨付资金等的监督,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监督滞后于管理的现实“尴尬”是制约财政监督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效融合,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2.建立内外监督并重的新机制,实现监督机制的创新性发展

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之上,实现新机制的有效构建。(1)完善财政内部监督体系,尤其是对财政分配、管理监督三者权力的分离,以构建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实现职责分明、行为规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2)充分发挥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依托外部监督力量的参与,是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必然需求。一方面,要加强人大的监督,以及舆论媒体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针对现有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为内外监督并重新机制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3.强化监督机构的队伍建设,夯实财政监督改革的基础

当前,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很大程度上在于监督结构队伍建设的有效落实,依托专业的人才队伍,更有助于财政监督的深入改革。对此,首先,为确保财政监督的有效开展,应组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监督机构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而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切实抓好监督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高监督干部的综合素质;再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净化财政监督的内外环境。不断地增强财政监督系统的创造力和贡献力,在工作中廉洁自律、严格执法,务实做好本职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监督机制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推动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财政监督机制运行中的问题,正逐步弱化了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因此,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审视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我国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创新财政监督理念,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效融合,并强化内外监督并重新机制以及监督机构的队伍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小霞.论我国财政监督机制建设[J].生产力研究,2011(05)

[2]李兰英.论构建财政监督创新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8)

[3]陈志德.吉林省财政监督机制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原则[J].经济视角,2008(01)

[4]刘熙娜.完善基层财政监督机制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06)

作者简介: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9篇

一、现行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投资、上项目为目的,只注重争取建设资金,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不能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因此使财政管理中许多不应发生的问题发生了,而且有些违纪问题触目惊心:截留、挪用、支出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诸多,有的甚者连人民的“保命钱”社会保障资金也敢挪用。

(二)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忽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税收来调整,财政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对企业财务收支管得过死的状况应该改变,对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要逐步交给中介机构来完成,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财政监督的思路、方式、手段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为例,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挪用专项资金等,而对这种行政违纪,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就难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三)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对财政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这样造成了现行财政监督存在着重检查,轻整改,重罚缴,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一方面监督机构认为处罚数额越大,监督成效就越突出,从而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财政监督唯一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被查单位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这就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与成本和违纪“收益”之间权衡得失,认为查着了是你的,查不着是我的,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出现边查边犯,屡查屡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五)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建国以未,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颁布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严重滞后,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对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时,至今还是依照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财政部于1998年制发的《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由于没有将财政监督提到足够的立法高度,因而财政监督地位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二、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监督机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制度创新。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我们认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期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无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分钱,一手抓好管钱,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三)建立灵敏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收集并储存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便于财政监督部门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健康运行。

财政监督机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政监督机制 三位一体 健全机制

近年来财政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往往都与财政资金使用密切相关,特别是由于财政部门各股室预算编制不精细,执行透明度不高,导致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裁量职责不够清晰,容易引发利用资金支配权寻租行为的发生,预算管理工作已成为财政部门的重要廉政风险点。为此,新安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围绕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了预算分离、评审复审、信息公开三位一体的新型财政监督机制,有效预防了财政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高效、廉洁使用。

健全财政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必须在财政内部分权制衡。按照这个思路,新安构建四权制衡机制,即在财政局内部实施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评价四权分离操作,互相制衡,打破了原来由财政部门内部各个业务股室单独行使四项职权的体制。一是印发《关于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和谐新安建设的意见》,推行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四权分离的权力制衡机制。二是财政预算编制部门研究政策、制定标准、审核把关,促进了财政预算的标准化、程序化、透明化,从组织上把预算编制分离出来。三是取消内设支出股室的预算编制权,把有关人员和有关职责转移到预算股。内设支出股室的职能转变到研究政策、吃透下情,更好地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和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地推行财政绩效管理上来。

为管好、用好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项目和大额度的政府投资资金,新安县在抓好资金评审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对评审报告的复审工作,为预防重大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发生,上了“双保险”。一是扩大财政评审范围。成立财政项目资金评审中心,出台《财政项目资金评审管理办法》,由以往以财政预算内资金为主,扩大覆盖到预算外资金建设项目和政府性融资建设项目,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百分之百评审,加强对所有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预决算监督管理。二是严格复审制度。复审是对财政性项目资金评审结论的再评审,新安出台《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报告复审办法》,面向社会选定一批执业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和遵纪守法、业务精通的专业人员,建立复审中介机构和专家资源库,对评审机构出具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评审结论进行复审。复审结束后,对复审结论有异议的,由财政、建设、审计和政府法制等相关部门组织合议,合议无异议后,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价、建设单位办理结算交付的依据。

新安县高度重视财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多次利用党组会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召开了机关动员会,迅速启动了试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设专题宣传板报、悬挂宣传标语、电视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一是举办了财政廉政风险专题讲座和培训,认真履职、严格自律,争当人民好“管家”,对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机关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纠正了思想上的误区、消除了排查风险点顾虑,夯实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础,财政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的效果明显。二是确保风险排查不漏项、不漏岗。为力求“风险点”查找地更加准确、全面,我们设置了意见征集箱、组织召开民主评议活动,并广征各方对财政廉政风险点排查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在广征意见、建议基础上,对经过前两轮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分析讨论、补充完善。

突出重点,资金监管增添保障,针对财政资金监管的重点,新安抓住重大项目安排、资金拨付、制度机制、工作衔接、项目评审审批、物资采购、招投标等重点岗位和环节,进行认真排查清理。一是确定排点股室。政府采购工作量大、行业涉及面广,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求高,无论从政策、制度的执行,还是标准的把握都有较高的难度,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在风险点排查期间,采购中心通过对照工作职责、制度管理、招投标、专家抽取等具体环节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率先排查风险点,为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在全局全面铺开提供了有益参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第一,从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入手进行分析排查,查找漏洞;第二,从项目评审、资金使用上,清理是否规范;第三,从监管机制上,包括工作协同、检查方法方式等检查是否健全。通过彻底排查,防范了工作疏漏,以便我们及时跟进,掌握资金安全动态,为确保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乡镇财务监管范文 下一篇:电工安全教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