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3:55

财务课程设计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一、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政府的推动下,以评促教,建设精品课程,高职系列专门教材相继出版,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课程,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课程设计仍未突破学科型课程模式,其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点教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实践课程只是实验性模拟实习,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内完成,占用时间段较短,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

(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程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战,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结构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前后衔接和融合,不能使专业知识直接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研究不深入,课程模式运用表面化

目前对高职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借鉴国外高职课程模式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层面上,其次就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和途径、高职课程的特点等理论层面上,很少有针对专业或某些具体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出合适的专业课程模式的。对课程模式的开发主要集中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借鉴和修补,模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模式,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实习内容,形成遗留有学科痕迹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即理论课)+实践课程(即实习课)”,而未在课程内涵上进一步研究开发。

(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活动较少,缺乏智能培养课程

要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多提供锻炼机会。但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社会调查研讨及与实业界专业人士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活动几乎没有,教材中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提高毕业生的技术应用水平。

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实习内容。要达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必须从实践界聘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并打破旧有的课程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方案

为了深化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除了改善教学方法还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方案,由课程设计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一)总体设计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

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各种会计核算模块、主管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综合分析模块、会计档案管理模块、综合模拟实习模块、综合活动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际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步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安排在实习场地或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二)课程结构内容

1.出纳模块

主要讲授并练习收款收据的开具;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签发及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办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方法;介绍出纳员的职责、权利、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及对工作的要求;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的管理制度。

2.各种会计核算模块

这些模块仍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作为基本模块,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结算核算、收入利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及其他业务等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也可以将商品购、销核算的模块也作为一个基本模块。此外,从发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这些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市场的需求状况设置备选模块,如建筑、房地产开发、广告、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等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分别设置一个模块。但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具体安排,例如,一个教学时间段内可以安排两个或三个模块的教学。

在这些模块中,主要讲授并练习各种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明细账的设置、登记和结账方法、凭证的传递程序,介绍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材料、工资、成本、往来结算、收入利润、固定资产、资本及其他业务核算中的应用。这时,可以将复式记账、账户结构等理论内容融入进来。

3.主管会计模块

主要讲授并练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稽核一般由主管会计担任,所以可在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教学中进行介绍。在这里对账户进行分类、对账户的结构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账户有一个系统的总体认识,同时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也均在这里进行阐述。为了便于安排课程内容,该模块也可以分为总账模块和会计报表模块。

4.税务会计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讲授和练习各种税收的计算方法、税务办理的程序和手续、纳税筹划等内容。纳税筹划需要税法知识的支持,所以在进行税务会计模块教学之前应先学习税法课程。

5.综合分析模块

主要讲授和练习利用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成本分析的方法、会计报表的解读方法和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让学员学会向管理当局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6.会计档案管理模块

介绍会计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方法以及相应手续的办理。如,凭证、账簿的装订及封面等有关信息资料的填写;磁盘介质存储会计资料的归档。

7.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这是组织学生进行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撰写分析报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综合性模拟实习。

8.综合活动模块

根据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邀请实务界专业人士与学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组织或要求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报告或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三)新课程设计方案的特点

以实践中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教学主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践中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整合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内容。在这种课程模式中,以实践能力作为教学主体,将理论内容有机地渗透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使专业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都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具有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即可进行操作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具有融合性

按实践中工作岗位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某一个工作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某一模块涉及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服务,实践教学可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4.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理论学习的抽象性和被动性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降低单独开设实践课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5.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于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或解释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活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实务界的了解和认识,弥补了仅仅在技能操作方面与实务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设计方案的局限性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设计;驱动式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三大特点。通过教学,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分析技术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然而随着企业对财务决策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对财务分析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已不限于此。当今企业更需要的是知识功底深厚、分析能力敏锐、办公软件操作熟练、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强、表述能力突出及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面对此种需求变化,需要教师对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挖掘,探索一条结合社会实际背景,并兼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成长的培养道路。

1 教学环境设定

教学环境仿真及便于学生实践和交流。为此,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境设定如下:

1.1 时间设定

考虑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及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建议将该课程设置在第六学期,48~52学时,为教学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1.2 场所设定

由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案例与实操技术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上网收集分析对象的大量财务信息,并使用办公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讨论、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加以展示。因此,应保证教师授课的局域网络环境和投影设备使用环境;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操作能够登录互联网络、并装有Office办公软件的计算机。综上,建议按自然班,在机房上课。有条件的学校更可以模拟工作间环境,设计独立的财务分析实验室。

1.3 仿真环境设定

a.于教学开始前搭建团队交流平台,将5~6人分为一组,通过轮流负责和轮换岗位,让学生熟悉各岗位工作并培养其领导能力及合作能力;b.为使教学环节建立在真实工作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取得性,要求每个小组经讨论后自行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同时,为了保证各团队独立运行,要求一个自然班内所选分析对象不得重复。c.为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并考虑可操作性,将分析样本数量确定为选定公司及同行业与分析对象实力相当的2家企业,共三家企业近五年的数据。

2 教学方法设计

2.1 采用专题式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将财务分析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技术知识与推理(模块一)、个人职业能力(模块二)、团队协作与沟通(模块三)、财务分析工作(模块四)四个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这四个模块涉及的教学内容设计为技术知识(模块一)和能力培养(模块二、三、四)两大专题。其中,专题一侧重理论教学,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专题二侧重实践教学,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专题二中的个人职业能力、团队协作与交流两部分内容涉及的教学内容,可以不独立运行,渗透至财务分析工作教学模块的教学中即可。

此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不仅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以及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分析师应从哪些方面培养锻炼自身相关能力及这些能力在具体财务分析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引发其学习兴趣。

2.2 运用案例式和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实际教学中,可将教师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而编写的分析底稿、分析报告、PPT讲稿作为贯通整个能力培养专题的引导案例。通过先讨论该案例,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再布置小组分析任务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实践学习方式,对选定分析对象进行分析,以达到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锻炼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操能力的目的。

2.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为合理利用课上课下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实践学习,可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完成以下教学任务:(1)通过局域网络文件共享功能,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为学生提供电子讲义、练习题、阶段及综合财务分析报告模板、教师授课用PPT、教师授课用贯通案例全套资料(包括Excel财务数据处理表格、分析报告Word文档及PPT讲稿)、往届学生学习成果及演讲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2)利用投影设备为学生演示,如何从网上获取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如何运用Excel技术整理财务数据、制作图表、建立分析模型,如何使用Word排版分析报告、如何将分析报告的精髓制作成PPT讲稿用于演讲,并于演示后指导学生实操,让其迅速了解具体工作的执行方法;(3)将包括选择、判断、计算、案例分析在内的所有课堂用练习题制作成可以自动评判并附带答案讲解的Excel电子练习册,在提升练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熟悉Excel操作技术;(4)应用远程控制功能查看学生课堂实践学习情况,以迅速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5)利用Email与学生沟通,定期批改学生实践环节完成的阶段性成果,一方面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监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成果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其获得提高;(6)鼓励各学习小组在课下以多方视频、Email、PPT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在提高讨论效率的同时,增强对交流能力的锻炼。

2.4 向学生开放讲台,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

一名合格的财务分析人才,不仅要拥有敏锐的分析能力,还要具有准确表述分析结论的能力。除去结合具体分析内容对学生的表述能力进行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开放讲台的方式,定期让学生配合PPT讲稿,轮流讲述小组分析的结论,并听取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建议,对分析结论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还能形成积极的讨论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邓泽民,姚梅林,王泽荣.职业技能教学原则探究[J].教育研究,2012,(5).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下,需要与企业合作展开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训教学中的资源优势。这就意味着,校企合作下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重点,应放置在实训教学模块之中。设计思路包括: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加强岗位认知、增强财务流程的掌握、建立知识线上交流平台、编写实习指导书。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管理课程;高职;设计

高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高职院校都在开拓与企业间的合作,并把它做为自身办学的特点,这样可以有利于学校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开拓办学渠道,使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社会的培训融为一体,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下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目标

(一)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

与“会计学基础”课程不同,财务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更为抽象。为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企业方通过结合自身经营管理事项,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打破校内实训的短板,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商业实践联系起来,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

(二)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涉及到学生对岗位工作强度和氛围的认知。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让学生学习起来不再抽象,更有针对性。

二、目标导向下对财务课程教学模块解构

围绕着实训教学环节,在目标导向下可以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模块解构:

(一)岗位环境认知模块

这里的“岗位认知模块”主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使学生在真实的财务岗位中来感受实际工作要求;第二,使学生在工作气氛中,进一步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第三,使学生在理解团队合作之后,能够重视自身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因此,对岗位环境建立起充分的认知,能够促使学生理性面对之后财务课程的学习。

(二)岗位技能养成模块

岗位技能养成模块应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当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维转换,并能知晓特定企业类型的财务工作流程,为将来适应企业需求,找到合适的岗位进行培养。

(三)专业素养拓展模块

关于“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在诸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并未考虑。“专业素质”就是一种意识的养成,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专业素质培养,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需要使学生在企业方实训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即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来。为此,可以通过岗位认知模块的实施来推动。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教学模块解构,便为下面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思路如下所述:

(一)充分理解企业方的需求

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充分理解企业方的需求,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企业可提供的资源入手,突出专项能力的培养。同时,想办法通过其它可行途径来弥补企业方的不足。

(二)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

针对岗位认知教育,带队教师可以在企业小组学习中,以总结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引起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程度。还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技术骨干或者负责人开设专题讲座,若有校友在企业财务部门则可以请校友现身说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一些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做更好的定位。

(三)增强对财务流程的掌握

针对企业的需求,在财务管理课程实训设计中,应强调学生对财务流程的掌握。在不接触企业会计凭证的条件下,可以由企业兼职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流程讲述,然后结合企业具体财务工作的开展,按照流程分阶段对学生展示财务管理“成果”。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方为学生讲解电算化系统的使用情况。

四、结束语

将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到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深化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到社会的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信地步入社会,走进企业。

参考文献:

[1]关振宇.高职经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7)

[2]杨国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施柔性实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财务会计 课程设计 教学模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应具备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还应具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是相脱离的。针对这一弊端,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从最初的在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在经营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试点实验,到21世纪初在德国广泛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都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这些实践模式中,教学内容不再按照传统方式构建课程,工作过程知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成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职业调查”、“企业调查”、“学习岛”及“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其所学职业,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现任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的徐涵博士也介绍并发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观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特点

1.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传统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将个性作为专业任务的人力资源来培养;从组织和技术的改革中引出素质要求;技术和劳动预先即确定了,而素质要求是作为依赖性变量存在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则是: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这一角度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教育成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既依赖于同时又独立于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1)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劳动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2)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人力、工作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和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要求的工作成果,随之工作过程结束。

(3)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

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工作过程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隐形工作过程知识。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科系统化知识)。

(5)以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

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课程开发由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1)传统的课程开发(资格研究)的局限性

传统的课程开发是把劳动科学中的工作活动分析简单地移植到了课程开发中的工作分析中,其局限性为:

①分析对象主要是按泰勒管理模式的工作岗位,因此强化了劳动分工原则,忽视了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

②缺乏将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序列化的标准。

(2)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使研究隐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资格研究方法相比,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的目标与分析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图1所示。

其中,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即针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法,就是在“专家工人访谈会”基础之上,把工作任务放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单项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步骤为: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全体与会人员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综合所有专家工人访谈会结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表;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描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如图2所示。

5.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项目学习成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学习形式。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典型特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为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现有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仍沿袭非职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课程模式开发运用较为表面。

目前对高职课程模式的开发主要是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实习内容,形成遗留有学科痕迹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理论课)+实践课程(实训课)”,而未在课程内涵上作进一步开发。

2.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点教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实践课程只是实验性模拟实习,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内完成,占用时间段较短,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且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前后衔接和融合,不能使专业知识直接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不生动

目前,教材将本来丰富多彩的实际经济业务简单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只会做虚拟的会计练习题,而对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不会或不敢大胆分析处理的状况,最终导致学生顶岗实训较难上手、就业适应性差。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实习内容,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要达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必须打破旧有的课程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启示

如何深化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方案,进而由课程设计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则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设计思路。

1.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总体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分岗教学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可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各种会计核算模块、简要报表分析模块、会计档案管理模块、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及综合实践模块,学校提档线较高的职业院校还可设置主管会计模块。

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际经济业务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步传授给学生。

教学活动地点的安排要打破那种理论教学必须安排在一般教室、实验实训才安排在实训室的观点,整个课程即安排在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2.各模块具体内容

(1)出纳模块的具体内容

出纳模块主要介绍出纳员工作的内容及其职责、权利;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的管理制度;训练收款收据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及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办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

(2)各种会计核算模块则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结算核算、收入利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及其他业务等日常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在各教学模块中,主要讲授并练习各种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明细账的设置、登记和结账方法、凭证的传递程序,介绍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材料、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成本(含工资)、收入利润、资本及其他业务核算中的应用。

如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这些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现有资源,设置备选模块,如按照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旅游、广告、娱乐等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分别设置教学模块。

(3)会计档案管理模块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方法以及相应手续的办理。如凭证、账簿的装订及封面等有关信息资料的填写以及磁盘介质存储会计资料的归档等。

(4)综合模拟实训模块

该模块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到撰写分析报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

(5)综合实践模块

该模块指有计划地安排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邀请实务界专业人士与学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写出报告或总结,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总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实际工作岗位分岗设置教学模块。在这些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进行构建,财务会计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成为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会计工作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以期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会计工作,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实现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技术教育,2008,(6).

[2]陈素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探.育路网,2007,(11).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 财务管理 课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随之应运而生。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2008)提出微课(Micro lecture)概念,认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力,微课将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2013年,微课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微课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标准的定义,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学科的实践研究。胡铁山(2011)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即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设计与运用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针对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基于微课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研究。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微课的了解较少。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4名学生对微课不了解,占比超过50%,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微课有所了解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较有针对性;形式新颖,以相关视频为主;可做课前预习,帮助知识点的掌握;反馈及时,拓展知识面。从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加强推广。

2.微课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92%的学生认为微课时长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微课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抓住课堂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微课在线平台参与度低。在本次调查中,有13.46%的学生会在课下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学习,在微课资源的网站中,选择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的居多,选择国外公开课的相对较少。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微课的调查中,近30%的学生是教师推荐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

为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见表1),包括微课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由表1可以看出,70%的W生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调查中,有59.32%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25.42%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于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13.56%的学生非常认同, 42.3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0.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方面,5.93%的学生非常同意,44.0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5.7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18.64%的学生不认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对明确教学目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的改进方向

针对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表明,34.75%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广阔,48.31%的学生认为有较好前景,17.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在选择何种微课视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考证类视频,如CPA和中级职称考试视频。

在开放式问题中,调查学生对运用微课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感受。学生认为:“学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学习应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微课学习,通过案例、习题讲解来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共同展开,以教师讲授为主、微课为辅”。在进一步改进方面,学生认为:“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画面不够清晰,音质需要加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教师讲授的速度应该适当放缓”;“即使进行微课视频讲授,也应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但以教师为主”;“需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微课制作能力”。

三、基于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教学活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合理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导入环节不应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应迅速切入主题,力求方法新颖独到。以介绍“普通年金现值”这一节内容为例,首先要了解普通年金的定义,在导入定义时,可以截取某些新闻或报道中的片段,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进行导入。比如:家庭每个月的等额偿还买房买车贷款,每月等额领取的养老金,等期等额赊购等。通过观看这些微型视频,让学生自己归纳普通年金的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二)财务管理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应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可以运用案例引导、问题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1.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财务管理微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选择引导的案例,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现在或将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学习内容有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中可以给学生小刘买车的案例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付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款一次付清,另一种三年年末等额付款。在银行利率已定的情况下,小刘应该如何选择付款方式?由此引出普通年金现值的概念。

2.答疑解惑,分析重点和难点。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节微课主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中,有两个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是对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来源感到困惑。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复利现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例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既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想记忆。二是普通年金的期数和现值的概念容易出错。可以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到普通年金的期数并更加形象地理解现值的概念,分清现值和终值。在掌握普通年金现值的知识点以后,回到小刘买车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小刘做出正确的选择,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路

一节好的微课还要做到巩固练习,拓展思路。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结束时还可以给出某公司的投Y决策资料,使学生了解到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不仅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该知识点的学习,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四、结束语

基于微课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是时展的产物,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师生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目前,我国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当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课课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微课设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J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

[3]李雪梅.普通年金现值的微课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5]闪辉.SMCR模型下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设计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6,(18).

作者简介: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随之应运而生。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2008)提出微课(Microlec-ture)概念,认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力,微课将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2013年,微课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微课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标准的定义,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学科的实践研究。胡铁山(2011)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即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设计与运用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针对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基于微课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研究。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微课的了解较少。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4名学生对微课不了解,占比超过50%,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微课有所了解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较有针对性;形式新颖,以相关视频为主;可做课前预习,帮助知识点的掌握;反馈及时,拓展知识面。从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加强推广。2.微课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92%的学生认为微课时长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微课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抓住课堂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3.微课在线平台参与度低。在本次调查中,有13.46%的学生会在课下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学习,在微课资源的网站中,选择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的居多,选择国外公开课的相对较少。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微课的调查中,近30%的学生是教师推荐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

为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见表1),包括微课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70%的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调查中,有59.32%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25.42%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于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13.56%的学生非常认同,42.3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0.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方面,5.93%的学生非常同意,44.0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5.7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18.64%的学生不认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对明确教学目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的改进方向

针对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表明,34.75%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广阔,48.31%的学生认为有较好前景,17.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在选择何种微课视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考证类视频,如CPA和中级职称考试视频。在开放式问题中,调查学生对运用微课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感受。学生认为:“学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学习应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微课学习,通过案例、习题讲解来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共同展开,以教师讲授为主、微课为辅”。在进一步改进方面,学生认为:“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画面不够清晰,音质需要加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教师讲授的速度应该适当放缓”;“即使进行微课视频讲授,也应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但以教师为主”;“需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微课制作能力”。

三、基于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教学活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合理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导入环节不应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应迅速切入主题,力求方法新颖独到。以介绍“普通年金现值”这一节内容为例,首先要了解普通年金的定义,在导入定义时,可以截取某些新闻或报道中的片段,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进行导入。比如:家庭每个月的等额偿还买房买车贷款,每月等额领取的养老金,等期等额赊购等。通过观看这些微型视频,让学生自己归纳普通年金的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二)财务管理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应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可以运用案例引导、问题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1.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财务管理微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选择引导的案例,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现在或将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学习内容有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中可以给学生小刘买车的案例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付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款一次付清,另一种三年年末等额付款。在银行利率已定的情况下,小刘应该如何选择付款方式?由此引出普通年金现值的概念。2.答疑解惑,分析重点和难点。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节微课主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中,有两个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是对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来源感到困惑。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复利现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例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既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想记忆。二是普通年金的期数和现值的概念容易出错。可以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到普通年金的期数并更加形象地理解现值的概念,分清现值和终值。在掌握普通年金现值的知识点以后,回到小刘买车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小刘做出正确的选择,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路

一节好的微课还要做到巩固练习,拓展思路。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结束时还可以给出某公司的投资决策资料,使学生了解到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不仅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该知识点的学习,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四、结束语

基于微课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是时展的产物,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师生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目前,我国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当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课课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微课设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

[3]李雪梅.普通年金现值的微课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5]闪辉.SMCR模型下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设计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6,(18).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7篇

财务会计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现有教材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各核心课程体系的梳理,结合《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的相通之处,提出基于资金运动角度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设想,按资金的运动过程设置《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使之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加系统性的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财务会计;五年制高职;资金运动;课程改革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是很多学生首选的热门专业,也是各个学校大力宣传和发展的核心专业,但教学与就业脱节是很多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但是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侧重于以会计要素设置课程体系,没有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一贯性。[1]

二、传统财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结构不合理,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会计课程一般是按照六大会计要素的顺序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但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利于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2]第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分离,不利于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前三年主要讲理论,后两年分段集中实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在财务会计教材中很少涉及职业道德的灌输与培养。[3]第三,财务会计教材滞后,与部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脱节。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从2008年1月1日起,又有一批金融企业、国有企业等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现行财务会计教材还是沿用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和理论。[4]

三、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现状

针对传统财务会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改革研究,提出了很多改革设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课程。近几年,有一部分教育一线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提出,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课程,将财务会计分成8个模块:一是出纳模块;二是会计核算模块;三是主管会计模块;四是税务会计模块;五是综合分析模块;六是会计档案管理模块;其七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其八综合活动模块。通过课程模块教学,让高职学生掌握业务流程认识、日常业务核算、会计凭证的识别和审核、转账结账业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第二,以财务报表为课程教学的主线,根据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重组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第三,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项目,教学为载体的课程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企业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定位,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岗证融合”一体的财务会计教材。[5]

四、基于资金运动角度的课程设计

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侧重于以会计岗位设置课程体系,没有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学习的《基础会计》,对会计有了初步了解,简单涉及了凭证及经济业务流程;第三、四学期开始学习《财务会计》,更加深入地学习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学期开始学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是递增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任课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是按不同的学科独立学习,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考虑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更不用说系统梳理并加以理解运用。从资金运动的角度重构《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使之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一,财务会计认知。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活动分析和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活动、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对会计准则的认知,对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轮廓。第二,筹资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通过对资金来源的理解,掌握所有者权益、借款和债券的核算。第三,投资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取得资金以后,企业如何进行投资,从而引入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和投资核算。第四,营运资金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现金核算、应收账款核算、存货及流动负债核算。从日常企业生产经营入手,以资金运动为主线,掌握现金的核算、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核算,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的核算。第五,收益分配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结合起来,与后期的成本会计相辅相成。

五、结束语

在《会计基础》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从资金运动过程角度重新设置《财务会计》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及相关核算,也为后期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做好铺垫,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韩岚岚,陈玉峰,唐荣君.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时代经贸,2012(5).

[3]谭素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胡云.对高职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2010(7).

[5]许长华,张立国.会计模拟实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以及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由通用财务报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则性;3.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4.财务会计以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为基础;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绝对精确。财务会计处理的对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可验证的历史信息,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不能排除预测、估计和判断,很难做到绝对精确。

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不管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都必须学习财务会计,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学)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可能再侧重管理学方面,而审计学专业侧重审计方面一些。从目前各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设置模糊。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学差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和一些高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财会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一些与财务类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部分高校也可能会开设。目前的部分学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在第二个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我们知道,会计的账务处理很难避开税法的影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讲税法,《会计学原理》要涉及,《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也要涉及税法,如课程涉及不当,都讲税法,这样既重复啰嗦,又浪费有限的课时。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部分高校开设《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部分高校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分两个学期来讲。就某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开设《财务会计学》的同时再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大部分内容重复讲授,在讲《财务会计学》时很难与《中级财务会计》分开来讲,而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也很难与《财务会计学》分开来讲,既增加了课时又没有效果,而学生听起来也是感觉重复罗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着重研究企业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特殊财务报告。部分高校作专业选修课,部分高校作为必修课来安排。有的学校放在大三学年,有的学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我们知道,大四的学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放在大四学习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三、融合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课程时间安排的调整

《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这三门课程应该先安排。建议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由于会计的分录处理很难与税法分开,需要税法的支撑,而且《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各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因此,在讲《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有关税法的知识应当尽可能提前,配合《会计学原理》会计知识的传授。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然后再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是比较合适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奠定学生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又可以配合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和大二整个学年,可以开设《财务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在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后,可以接着开设《高级财务会计》。

(二)《财务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融合教学

目前,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既开设《财务会计学》,又选设《中级财务会计》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或把《中级财务会计》设为必修课程,分两个学期讲解,这两种安排都行。《财务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最核心的主干专业课程,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本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应的指南为基础。旨在教授学生应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及三大会计报表编制技能。《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为依据,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而开设。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中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旨在教授学生应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及三大会计报表编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假如既设《财务会计学》,又选设《中级财务会计》,那么这两门课的老师应相互协商如何讲授,避免内容重复讲授,既浪费课时又没有效率。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重复。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财务会计总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账项、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财务会计学》来讲授;收入、费用、利润、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或有事项由《中级财务会计》老师来讲授。这样分配之后,既可以避免大量的内容重复和浪费学时,又可以在讲授时深度拓展。但如果不开设《财务会计学》,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那么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学习,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以中级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辅导教材作为上课的教材,除掉所得税、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些章节(安排在高级财务会计),大体上与上面《财务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所上的内容差不多。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

在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后,可开设《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等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该课程着重研究企业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特殊财务报告问题。《高级财务会计》可以最新注册会计师的辅导教材《会计》作为教材,这样可以有助于专业学习与学生毕业后考取注册会计师相融合。但其内容安排上要避免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重复,以最新注册会计师的辅导教材《会计》的内容为限,凡是《中级财务会计》讲授过的内容不再讲授,所得税、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每股收益和公允价值由《高级财务会计》安排。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9篇

2012年学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成功申报后,前后已经迎来了2013、2014两届学生,作为一门融合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新专业,专业建设不仅要秉承传统的财经学相关理论,而且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时值今日,具备“智能化行为”特征的“智能化企业”成为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需求。在经过专业内全体教师多次反复调研、考察、研讨、学习后,2014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确定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在此基础上,专业定位设计提出三个层次要求:基于财务会计、强化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二、商务智能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需要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要思考并把握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遵循“三步走”思路,即第一学期注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第二学期突出数据分析核心知识的教授、第三学期侧重决策智能前沿知识的教授,形成的梯队知识体系助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从跨学科特性来看

商务智能课程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信息技术、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性学科课程,顺利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需要前导课程的支持,因此,商务智能课程在以上三层梯队知识体系中位于最后一层。

(二)从其最早的概念阐述来看

美国加特纳集团分析师HowardDresner认为商务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务决策的制定。可见,商务智能是商务分析中辅助决策的有效利器。

(三)从大数据时代背景来看

各国政府都在强调“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商务智能与生俱来采用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体系有效地支持了数据驱动全过程,合理利用并可以成功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综上,结合专业定位,商务智能的课程性质是专业核心课,其课程定位设计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变数据为价值。”

三、先修/后续课程衔接设计

目前,在全国,商务智能课程主要在计算机类、经管类(信管、电商、物流)等本科层次以上专业开设;在财经类专业且面向高职层次开设商务智能课程,还属罕见;这是本校适应“后信息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实施专业创新与课程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面向财经类高职生开设的新兴发展课程,如何区别于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已开设的类似课程,如何贴近财经类高职类学生的注重动手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特点来开设这门课程将面临着众多挑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将大数据看成是一种资源,商务智能则是一种驱动力,二者已成功且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零售业、能源与公共事业等各行各业中;而且,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商务智能在众多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因此,在财经类专业开设注重数据驱动财务决策过程的商务智能课程已势在必行。只是,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当下财经类专业全局课程体系安排,又要兼顾商务智能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思考商务智能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要求。

(一)先修课程

商务智能的先修课程安排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分析。第一,商务智能作为计算机、数学、统计等基础学科相交叉的前沿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因此,从学生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应用统计学属于第一层次;第二,商务智能要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作为数据加工厂需要学生充分领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报告撰写”的完整数据加工过程,本专业课程体系内设计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商务智能作为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主流软件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领会完整项目交付的全过程理念,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项目管理两门课程属于第三层次;第四,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要求学生主要从财务层面学会运用企业经营领域内的决策支持理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属于第四层次的先修课程;第五,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学生仅从财务层面掌握决策分析的理论还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经营全貌,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第五层次的课程———企业经营沙盘课程恰好可以实现此衔接要求。

(二)后续课程

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数据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制造和分享数据。“大数据如何让商业更智能?”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成为引发商务智能后续课程开发的源动力。大数据要让商业更智能,需要从流程优化、客户洞察、营销规划、产品创新、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七个方面提升大数据对企业竞争的影响力。而作为商务智能后续课程的专业拓展课程其课程性质界定了其后续课程设计不能从这七个方面全面铺开来讲授商务智能的应用。因为,对专业拓展课程的范围设计,需要对专业(群)进行相应分析,根据拓展课程对应岗位群的具体要求,确定与其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领域进行。因此,我们选择了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去拓展商务智能的应用,选择以“流程优化”为主题的“流程智能”课程作为商务智能的后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运用商务智能核心技术实现流程优化方面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商务智能课程在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既要重视商务智能本身的技术特性,未来,更要注重并深入研究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决策领域的应用。

财务课程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学习情景;职业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如何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内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作为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主干课,其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财务会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探讨。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从世界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在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程序。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将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的设计思路有以下四点。

1.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通过对高职院校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并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讨论,共同确立专业岗位和岗位群。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专业岗位群得到论证后,提取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多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专业的行动领域,按照工作任务的关系,总结出专业的典型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指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

3.学习领域设计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以行动导向为教学出发点。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实施体现,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

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市场、行业需求调研。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组与来自企业一线会计专业专家委员会讨论,以会计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开展职业岗位分析。针对本课程,确立了出纳岗位、往来岗位、财产物资岗位、资金岗位、工资岗位、纳税岗位、财务成果岗位、会计主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在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企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分析每个主要岗位涉及工作任务及如何完成这些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本课程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根据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学习情境,完成会计专业以工作岗位为逻辑起点的课程开发建设,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在课程的整体组织上,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由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实习开始,以任务或工作岗位为导向,围绕每一个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开展模块教学、理论教学和分岗位的单项模拟操作交叉进行,完成了八个情境教学模块后,再进行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系统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会计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模块化项目课程开发与整合,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八个情境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学习完一个岗位理论模块后就进行单项的实际操作,边学习边操作,教、学、做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二)“四段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四段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把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并加以实施:(1)认知实习(2)单项实训(3)综合实训(4)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贯穿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方法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以下先进的职教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讨论式教学法、技能竞赛等。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和多种辅助手段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

(一)强化师资队伍“四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师资队伍“四能力”积蓄,突出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专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下的授课能力以及科技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师资建设由双师“素质”向能力的转化。为此,必须有制度保障并鼓励教师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实际岗位的会计师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以适应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发财务会计工学结合岗位教材

打破传统按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按照企业会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材,结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把知识学习、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典型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室,以营造会计岗位工作环境为主旨,建成具有模拟仿真会计岗位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课程教学组织的主战场。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长期合作、利益相关的工学合作企业,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提高会计专业校外实习质量。

(四)构建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决定了其教学评价具有多样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三部分组成。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考核,课程教学全面融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内涵。课程的考核应是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考核应在理论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的比重。转变单一评价模式,淡化期末考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具体包括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集中测试、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等。由传统的“重理论变为重实践”、“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3] 高庆.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上一篇: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农村智慧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