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6:53:55

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信息资源是支撑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囊括了企业的知识产权、重要数据、工作人员、信息处理设施等。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保障企业单位的综合发展。

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企业单位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引导性,缺乏必要的流程控制和制度保障。认为信息安全的建设只要有高科技的安全技术设备,就万无一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信息安全风险问题的解决,但是没有严格有效的管理,依旧会产生风险问题。所以说只依赖于科学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只有技术和相应的流程有效配合才能完成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1]。

1.1信息风险意识不强

企业单位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问题和影响缺乏认识,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通常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采取相应的策略,没有持续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太小,严重忽视了相关资源的投入,原有风险和新风险逐渐积累,攒下了许多的风险隐患。还有部分企业单位过于注重信息系统的运行阶段,忽视了隐藏在系统开发和建设阶段的风险,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留下严重的隐患。而且,企业单位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没有切实意识到业务和客户数据的集中也会引发风险的集中,缺乏对于控制风险和分散风险的慎重考虑。

1.2缺少风险管理人才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不仅要依靠技术,更依靠于人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人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风险管理才能,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我国企业单位严重缺乏这样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大多数管理人才由于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对于信息资产和脆弱性的识别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无法对信息安全风险状况进行正确判断,从而对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3缺乏风险统一管理

我国大多企业单位都十分重视风险事项的具体管理,却严重忽视了风险的整体控制和管理。在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具体事项的风险管理中,却忽略了整体把握,没有切实关注信息安全风险流程管理和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最终导致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匀,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从而对企业单位的整体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1.4忽视信息风险预防和应急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基本上是凭借自身的长期经验加以管理,一般是事后风险管理。采取这种就事论事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企业单位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需求了。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形同虚设,基本上停留在已有的规章制度检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也始终停滞在定性评估上,严重缺乏对风险的定量分析,这样的风险预防和应急策略,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单位的发展。

2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2.1树立信息安全风险观念

树立信息安全风险观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即优化配置,积极防御,全面统筹,强化内控。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的相关配置还不够完善、优化,因此首先必须要优化配置,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消除其中存在的隐患。而且,要积极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控制未发生风险事件和已发生风险事件带来的影响。同时,企业单位还要强化内部控制,明确系统开发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须自上而下,建立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优势,积极配合,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贯彻落实。

2.2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

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机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作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使整个管理系统与自适应系统更加接近,从而在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同时,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进行策略调整,实现优化目标,保持良好的管理水平,保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作用的顺利开展。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基础工作、责任机制、预防机制、通报机制、应急机制、团队建设[2]。

2.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策略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应急处置体系。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有效规范企业单位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等过程中的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基础,应切实根据自身情况,针对风险管理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对关键过程进行有效监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指企业单位设置的专门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将管理部门细化到具体岗位,保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3]。技术支持体系,是运用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加密控制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建立不受外界侵害的保障系统,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安全。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体系,这是企业单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只有全面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员工和信息科技的每一个环节。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只有在全员维护下,才能将安全体系落实到信息科技建设的具体环节,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吴世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动态与趋势[J].计算机安全,2007(5):1-7

[2]包同岗,赵捷琴,祁之强.基于突变理论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山西电力,2014(4):45-49

[3]寇书华,何国伟.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J].计算机安全,2013(3):74-76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管理的视角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进行透视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对医院档案安全管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医院档案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分析,针对结论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确保档案资料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风险管理与档案安全之间的关系

“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没有危险、没有损失、没有威胁。“风险”主要内涵为危险、伤害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风险并非意味着不安全。“风险”重点强调“可能性”,其具体含义为可能引起或者不会引起安全问题,风险不是绝对的。“风险”同时具有威胁与机会的双重含义,其中的威胁是消极的,而机会则是积极的。此处的威胁不同于传统含义的威胁,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率,如何将威胁转换为机会。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尽管电子档案更加便捷、易于管理,但其所存在的风险远远大于纸质档案的风险,可是,不能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不再采纳电子档案。

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情况全过程进行计划、识别、评估、应对、监控等。对风险大小的正确识别,必须依靠准确的风险评估。进行评估后,再采取对应而适当的控制方式,对目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才可以确保将安全风险发生率降低到可控水平范围内。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始终。风险管理具有双重意义,既可指导安全管理,又能应用于安全工作实践。只有在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到存在的安全、风险后,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风险管理,才可以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合理而完善的决策,正确开展安全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管理投资等。以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安全管理进行透视,必须始终坚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安全管理体系。建成的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并不表示可以完全消除安全风险,但这种体系的完全实施,将可以确保安全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水平,最终实现安全风险、安全成本与安全效率之间的有效平衡。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作用

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其他行业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样,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安全隐患成为诱发档案安全事故的潜在威胁。加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业务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认识上表现为不一致性。①不少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工作人员期望实现档案的绝对安全,但实际上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对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或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都只能实现档案的相对安全,随着环境的变化,其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和档案资料安全的相对性相比,档案资料的风险却表现为绝对性,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控制预防,风险始终一直存在。正是由于上述关系,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对档案安全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正确意识,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一直致力于档案安全管理。②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其麻痹思想严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自己认为不会出问题。③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档案资料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实用性以及真实性,其业务内容相对复杂。因此,要始终坚持形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且努力将这一机制认真贯彻实施。

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能够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排查后,才能确保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及时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虽然不能彻底避免安全事故,但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档案工作人员在提升档案资料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相应的规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评估标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从风险管理角度透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实践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一、信息系统安全

何谓信息系统,依据美国国家信息系统安全词汇表的定义,信息系统是指用于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传播和清除信息的所有设施、组织、人员等部件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系统应该是一种结合了人力因素、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多方面元素的一种集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就是围绕着信息系统的功能,即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等内容来展开。当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是数据被篡改、被窃取、系统运行被破坏这几种情形。信息系统的安全以数据为核心,但是其内容又并不局限于数据,理论上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角度都是不同的,不同角度的安全评价决定了我们在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时所选取的方式和角度也必然是不同的。

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组成,我们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事件树分析:这是一种利用逻辑进行演绎推理的方法,它的作用发挥方式是以某一个给定的事件为依据。根据这个事件展开分析,寻找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后果,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推理演绎,实习对风险的预估。(2)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不同因素直接存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表现为相互制约,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形态上的隶属关系。无论是那一种关系,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数学方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层次上的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的结果来对风险进行预估。(3)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缺点是风险因素的权值确定较难,优点是有自学能力,问题抽象化,适用于事故预测和方案择优。(4)故障树分析:这是一种较为形象的风险预测方法,即首先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初始的分析,根据这些因素绘画出故障树,利用故障树来发现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找出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5)风险评审技术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研制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针对不同条件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预测,需多次访问,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三、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无论是对信息系统安全还是风险评估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其最终能够服务于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信息系统的动态风险态势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动静结合的工作。由于当前网络环境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所以动态管理对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虽然具有突发性,但是我们通过对某一段时间的态势值比较分析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当一段时间内的态势值与正常范围内的态势值有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强系统信息的风险预警。通过这种动态的评估,管理人员能够在数据参考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应对。第二,ART-BP神经网络的模糊专家系统风险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信息系统在未来仍然会以规模化的趋势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将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的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加强。ART-BP神经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网络接收外面环境的输入状况,对网络已经存储的模式和新来的网络样本进行比较和权衡,通过一定的程序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利用阈值检查已有的网络存储模式和输入的样本,并且对连接权重进行调整,实现最大的相似度。第三,加强风险管理中的人力因素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力、硬软件设备共同发挥作用而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最大的始作俑者也是人类,人力因素在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对人力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人力因素在整个系统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的是首要的。加强人力因素的管理,首先我们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包括一个人的品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其次加强那个人力因素管理,还应该通过制度来予以明确的规定,用明文的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加强风险预警意识的培养,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翠翠,王云.浅析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2]黄景文.基于知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东华大学.2008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1.1全球铁路

看中国铁路以其速度高、运量大、节能环保、带动经济发展等特性,成为21世纪朝阳产业。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铁路海外项目在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均有涉足,中国铁路肩负着“走出去”的重任。国内铁路的运营安全关系到中国铁路的国际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如果国内铁路运行安全不稳,势必影响到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

1.2铁路路网扩张快

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0万km,其中高速铁路已突破1万km,2014年底又有兰新二线、贵广客专、南广客专、青荣城际、郑开城际等一大批新线集中交付运营,2014全路投产新线将达到7000km以上,2015全路投产新线将达到8000km。2015年,仅北京铁路局就将有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长线、天津西枢纽京津北联线以及张唐铁路等新线开通运营。铁路运行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高,加强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不容松懈。

1.3安全总体较稳

定近年来,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从管理源头入手,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以“夯基础、盯日常、抓管理、严考核”为手段,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职工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同时以确保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持续强化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职工素质,增强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铁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安全风险管理要“直抵病灶、药到病除”

2.1抓住重点、切中要害

铁路干部职工要贯彻落实好“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这“三点共识”。始终坚持“把客车安全作为铁路安全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落实作为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三个重中之重”。在深入领会“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基础上,铁路干部职工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牵住“高铁安全”“客车安全”“人身安全”等安全工作的牛鼻子,查找安全隐患、风险,深度分析问题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加以落实,从根源上彻底清除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在抓重点的同时,注重消除安全死角、死面问题,不留安全盲区,牢牢掌握铁路安全运营工作的主动权。

2.2注重温补、贵在坚持

安全风险管理贵在坚持,最忌虎头蛇尾,要注重温补、系统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起不到良好效果。各单位要持之以恒,紧抓安全风险管理,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一是注重规律性安全风险管理,将日常安全信息和季节性、阶段性等固化风险规律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安全总体趋势和风险重点,掌握规律,定期预警。二是强化隐性安全风险防范,通过对苗头性、倾向性安全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隐性、隐蔽的“冷门”风险,有针对性制定措施进行预警预控,防患于未然。三是注重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对突出安全风险要按照“快、急、全”的原则第一时间对本单位全员预警提示,增强安全风险预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3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铁路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培训促进职工素质提升,强化业务培训,进一步夯实基本功,坚持素质保安全。一是强化基础培训的效果。结合调图、汛期、春暑运、新规章等基础性培训,按照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原则,掌握职工需求和业务短板,有针对性的选材拔萃,提前做足功课,在培训中重过程更注重效果,突出培训作用。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实行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双方良性互动,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堂教学,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三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作用,形成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强大合力,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保安全活动,注重选树一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营造全员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积极帮助一线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一线安全生产条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2.4定期体检、抓小放大

铁路运输24小时全天候运转,需要车、机、工、电、辆、供等多部门联劳协作,高速铁路易受雨雪风雾等恶劣天气影响,管理难度大,因此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必须防治结合,从细微处着手,抓苗头,抓预防。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要拿猫当虎斗,敲山震虎,避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善于查找安全生产隐患和风险,敢于揭家丑,善于主动打破安全相对平稳形势,使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作业人员都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三如意识”,巩固好、发展好安全稳定局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铁路运营安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认识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风险,坚决将风险、隐患控制在“疾在肌肤”之前,以实际行动确保铁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护理安全;有效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医院各项制度也趋于完善,但是在医院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护理风险诱发的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提升护理安全,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目标.

一、现阶段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帮助患者祛除病痛,尽量使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但是往往忽略了可能导致医患护理纠纷和争议的关键问题,即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发生了冲突,患者想要投诉也找不到相关管理人员,因此护理风险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整个护理质量和水平,只有完善和加强对护理风险进行管理,才能提升护理安全,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1].

(二)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安全风险护理意识缺乏,还有很多护理人员不能顺应当前医疗制度的发展,从而导致自身安全意识和专业化水平较低,从而降低了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欠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在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医疗纠纷和事故,降低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三)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影响护理管理工作因素之一就是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做到认真、仔细,常常会出现消极怠工或者违规现象发生,没有根据预防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进行操作.例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三查八严”制度进行操作,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效果[2].

二、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安全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入院评估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患者日常管理制度、医疗水平评价制度等内容,由此可见,要想强化风险管理工作,需要逐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完整、合理高效的预防风险系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具体操作如下:医院可经常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安全座谈会,在会上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发言,谈谈影响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如何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通过这种不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护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履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抵御护理风险的能力[3].

(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护理意识

医院日常工作的指导理念和思想就是风险护理防范意识,这种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让护理人员清除的认识到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安全护理,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提高其思想高度.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使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同时还可以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整个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4].

(三)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行为

科学严格的护理日常操作行为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操作行为,一方面,医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责进行不同批次的护理,分层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医疗卫生器械的使方法和护理的流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水平[5].另一方面,医院要将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身上,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主人翁地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谈话,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通过沟通的方法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与患者为核心、为中心,逐步增强护理人员能力,让更多患者能够满意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四)做好日常风险护理管理工作

要想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和水平,即必须做好日常风险护理管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健全提示标示以及基础设施.护理人员可以在病区醒目明显的位置粘贴一些安全温馨提示,做到浅显易懂,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在其附近张贴有关病情治疗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知识,医院还要在病区的走廊和厕所周围安装扶手,加固病床,设置防护栏.第二,医院应该始终保持护理病区的光、电、水等基础设置的完善,按时检查病区情况,如果一旦发展异常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维修和处理,护理人员还要及时清理病区室内的垃圾或者是障碍物,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6].第三,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急救设备的清洁和运转,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测和清洗,如果一旦出现突况,护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通过以上方法都能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工作,从而逐步提高医院护理安全,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护理工作的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结束语: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护理安全,需要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操作行为、做好日常风险护理管理工作等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提高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总之,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属于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医院、护理人员、患者三者的共同努力,从而逐步健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水平,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可靠的就医环境,让患者住的舒心、治疗放心,使医院能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安全护理安全屏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16-02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共识,护理工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护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所承担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已成为高风险、高压力、高纠纷的行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医院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患者安全得以保障,医疗机构的以发展的关键[1]。我国的医疗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环节薄弱[2]。为了从根源上减少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效益,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行动和必要措施,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结果或伤害。目的在于减少医疗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以确保患者安全[3]。现将有关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的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安全屏障系统

1.1护理安全屏障机构的设置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有医疗护理安全专职机构,全面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其任务是监督医院和医护人员,旨在将患者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点[4]。专职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患者安全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使患者安全管理有章可循,专职人员定期组织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交叉评估、检查以确保患者安全,促进质量改进。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道德、风险与法律意识的教育,做到依法行医,使其行为观念依照医疗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卫生部颁发的条例和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及流程等。认真履行安全告知义务,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护理措施、操作风险等。尊重患者合法权益,使潜在的护理风险得到控制。树立证据意识,按规定书写护理文件,强调证据保全意识。专职人员及时发现找准风险因素的关键点,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患者实施重点管理。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相连,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

1.2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临床工作实际,识别、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把相关风险因素转化为管理指标,将定性评价量化为指标的权重,旨在研究一套适合医院管理层使用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5]。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研究,包括风险的防范、处理以及善后工作,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5]。

1.3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1.3.1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分析系统 目的在于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事故,营造合法化、自愿化的安全事故氛围[6]。首先需要护理人员懂得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护理缺陷并及时报告。让所有护理人员能从差错中得到警示,通过分析能准确地查对差错发生的原因,尽早发现不安全因素,更好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在患者安全管理中非惩罚行护理缺陷上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3.2护理经验技术与风险管理 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内在的联系,技术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向经验转化,经验提高了技能,成为防止护理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6]。我们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调动高年资护士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参与风险管理的作用,因为他们是降低风险的实施者、参与风险管理的在职教育者、风险管理成效的评价者,比单纯的管理者监督检查能起到更全面的防微杜渐的作用。

1.3.3护患沟通与风险管理 护患间良好的沟通、理解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鼓励和吸收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与患者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的传播,患者及时的反馈信息和改进意见,为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赢得了机会和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逐步形成患者参与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

2建立护理风险安全屏障系统的重要意义

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有助于管理者系统地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风险的识别是管理的基础,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提示管理者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管理者积极思考存在的问题,将其对差错的处置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有助于管理者查找风险事件的根源以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护理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鉴别能力,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风险管理,积极完善相关环节,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5]。

参考文献

[1]许萍,孔令曼,秦婷.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

[2] 许萍,杨兴辰,樊震林,等. 医疗风险管理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3~316.

[3] 丁喜刚.世卫组织呼吁减少医疗事故确保病人安全[EB/OL].[2004-10-28]. http://www.省略.

[4] Pellegrino DE.Prevention of medical error:Where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ethics meet in promoting safety:An ethical basis for policy reform[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

[5] 程凌燕,蔡金华,李加宁,巨宝兰.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12(9):10~11.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中风险因素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由于精神科患者不受主观能动性的支配和控制,使其经常会出现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等状况,如出现冲动、伤人、攻击以及自伤等危险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风险管理[1]。本次研究通过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让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得到提升,进而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9例。观察组中男4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2±5.6)岁,平均病程(3.1±1.7)年;对照组中男50例,女29例,平均(44.2±5.8)岁,平均病程(3.2±1.6)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待158例患者入院后对其相关手续进行完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常规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其具体护理操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教育,即给没有经过风险管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护理教育,并通过对此前发生过的案例以及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让护理人员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为其提供相关的医疗事故处理手册和完整的法律法规,让其参与到预防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知识讲座中,进而实现增加其自身法律意识和防护意识的目的[2]。(2)对护理风险进行妥善的监管,即利用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能每天对精神科患者进行随机检查,并定期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通过交接班查房和节假日轮流值班的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3)创建完善的风险预防体制,针对不同病原以及不同病症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评估,如对有容易破坏物品和走失以及自杀现象的患者加强看管,在进行交接班的过程中需要由上一任值班人员将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定期进行查房,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形变化。(4)对医院的服务环境进行完善,将简单和安全作为改善服务设施的标准,并确保病房内地面的整洁和干燥。(5)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为实现让患者的病情状况被其家属了解,并进行配合治疗和护理,需要由护理人员将此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排除,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6)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安排[4]。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护理记录加强管理,做到和医生的诊断记录相一致,并定期有相关的人员对其各种检查项目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嘉奖。

1.3观察指标

每一个病区由精神科护士长组织病房内护士长开展护理管理的检查工作,即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构成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测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准则,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25,P<0.05)

3讨论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对自我意识进行控制,这就使得其发生意外的可行性和风险率比其他病症患者要高出许多,并且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各种类型药物,这就使得在此过程中极容易因为用药错误而造成危险,为此将风险管理合理应用到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相关风险管理制度的作用,能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被显著提高,进而确保精神科患者的人身安全。此外,在精神科中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对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使医院的声誉得到有效提升[7]。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精神科的护理过程中合理进行风险管理有着显著的作用,包括:(1)让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主动让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结合家属进行配合治疗,进而让因为交流不畅造成的危险因素得以下降。(2)让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文书的书写更加规范和合格,使其能按照实事进行实时记录,进而让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病情得到完整的记录,方便医生的治疗和诊断。(3)使用该管理让精神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让患者以及家属满意程度得到提高。(4)对于风险体制外存在的缺陷以及漏洞等能及时被发现,对其进行认真的核实并查找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方式让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8]。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情况以及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观察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接受常规护理配合风险管理指导进行护理治疗的最终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效果,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合理使用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书中的规范标准和夜间查房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和整体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该管理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的推广。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实现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为护理的质量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提供保障,同时对于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宁,田素英,张蕊,等.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4-45.

[2]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消防演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258-259.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杨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5,7.

[5]袁薇,苏偏.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应用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6-687.

[6]姚宁,田素英,张蕊,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76-977.

[7]刘惠卿,肖凤新,李伟丽,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28-129.

[8]孙彩娥.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4(1):364-365.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查房;风险管理;安全文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不断变化、期望值不断提高,因此坚持持续改进,保障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人员一项长期任务[2]。为减少和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我院于2013年7月开始将护理安全查房应用于护理风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设有床位400张,在岗护士300人。学历:本科70人,大专100人,中专130人;职称: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20人,护师80人,护士194人。

1.2 方法

1.2.1查房前的准备

1.2.1.1 病例选择 选择病情危重、疑难、大型手术、新技术的开展及患者情绪化的病例,由责任护士做好查房准备,护士长通知全科护理人员预习病史,查阅有关的资料。

1.2.1.2 查房时间 在不影响患者休息及不加重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进行。

1.2.1.3 查房地点 多选择在床边查房,也可以病房及护理站交替进行

1.2.1.4 查房用物准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专科情况,准备专科检查特殊用品。患者的准备: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1.2.1.5 查房站立位置要求,主查者站在病床的右边,便于检查,全体护士站在病床的左边,责任护士排在首位。

1.2.2 查房的形式

1.2.2.1 护士长每日2次评估性护理查房[3]。护士长于每日晨晚间集体口头交班后,进行床边交接班查房,主要评估重点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以及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和效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最后护士长进行工作总结。

1.2.2.2 随机性的重点查房,主要针对当日的重点患者进行随机性查房,由护士长带领当班护士、亲自巡点患者,由责任护士简要汇报重点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问题及所实施的护理措施。

1.2.3 查房程序

1.2.3.1 听 由主查者提出查房的目的,责任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主要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护理计划、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并提出现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目前的情况,应先解决哪些护理问题。

1.2.3.2 查 查体、查病历,主查者根据护理记录记载的情况进行护理体检,并向患者进行询问,以便了解责任护士对患者的阳性体征判断是否正确。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观察再次收集患者资料,为分析判断护理问题打下基础。

1.2.4 评价方法

在开展护理安全查房前后半年,护理部每周定期深入科室,查看科室护理缺陷记录本,询问医护人员,分别统计各科室实际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数,并根据科室上报护理部的缺陷记录数,计算漏报数,分析比较开展护理安全查房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漏报率。

2 讨论

2.1 有助于营造“ 无伤害” 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降低漏报率

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4]。由于害怕受处分、心存不会被外人发现的侥幸等种种原因,对未发生的严重后果的护理不良事件,护士或护士长往往采取自行解决的做法。即护士对护士长隐瞒,护士和科室对护理部隐瞒,不良护理事件瞒报、漏报现象在临床各科普遍存在。瞒报、漏报不对良护理事件,逃避责任,对医疗护理安全极为不利,不仅会失去最佳弥补时机,有时会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最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2.2明确了护理要点,降低了护理缺陷,确保了护理安全

护理查房活动是使病人了解护士,认识护士职业价值的过程,并通过集中讨论汇集护理意见,实现资源共享,不断积累护理经验,为护理新的理论和要点提供可靠依据。

2.3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5]。通过查找问题,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使患者高度满意。

2.4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代表着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不断进取、改进、完善、不满足现状、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6]。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及时发现临床护理问题,给予解决,降低了护理风险系数,避免了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

2.5 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护理查房,强化了规模化、程序化的意识,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科室护理工作更规范、更协调[7]。不仅锻炼了每位护士的工作思维、语言表达和组织、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护士长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为更深入的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8]。

3 小结

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临床护士有机会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通过责任护士的报告,使我们的护士在充分了解、理解病人的状况下,确定、修正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的落实。所以护理查房是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的医疗护理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

[2] 王灵晓,刘雪琴,宋慧娟.护理组长在分层次管理实践中对质量建设的作用[J].中国 护理管理,2009,9(2):29-30.

[3] 赵杰.护士长每日2次评估性护理查房的临床应用现代护理[J] .2007,13(15): 1429 .

[4] 米新翠,刘英,宋玉萍.严格不良事件风险防范 提升护理服务品质[J].基础医学论坛,2008,12(18):1001-1002.

[5] 冯志英,王建荣.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

[6]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

[7] 周亚强.加强早交班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71.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儿科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一、资料和方法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1]。

二、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三、讨论

1、原因分析

1.1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

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

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

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

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

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1.3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2]。

1.4病房药品管理因素

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

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

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

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

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2、管理对策

2.1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普及

总结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在病房合适位置张贴小海报,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用药物、相关用药常识、忌食食物、用法用量等,由于是儿科患者,海报上可以适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典卡通人物。每天的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每次给药前要做到向患儿及家属细心讲解药品基本信息,要做到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疾病的不同,将患儿及其家属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集中讲解,做到短时多效,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强调服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按时服药,因为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给药时间越长越好,正确的给药方法并非如此。用药时间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并非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2.2加强学习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使护士加强药学方面的学习,对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儿科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多,用法用量不仅要以说明书为准,同时也要遵医嘱。此外,儿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用药往往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新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护士如果对某些药物的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查清楚,含糊不清的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2.3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务必提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又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总结,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多数由于相关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和业务水平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认真负责,规范护理,方可做到对患儿安全用药。

2.4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加强责任意识

病区药品采取责任制管理,分开放置疗效不同、外观类似药物,对特殊药品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张贴醒目标识。为了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浪费药物,取药时应先用早期药物。保存药品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对于急救药物应该每天定时统计,及时补充;对于高危药品要严格保管,做好交接班工作,所有人员加强工作的责任心[3]。

2.5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特殊药物重点对待

不同的药物半衰期(T1/2)不同,而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之近似。护理人员要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这方面认识,因为给药间隔时间不当,会影响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输液的药物,护士要注明输注时间,交接时重点登记特殊药物。

2.6注意药物合理配置,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合理配置药物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儿科患者通常给药次数,以及不同患者的注意事项均较多,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溶媒。静脉滴注多种药物时,如果必要,药物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管。

2.7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

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

参考文献:

[1]徐焕婷.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J].中国伤残医学,2013(08):417-418.

[2]高秀珍,尹维宁,闫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17):2660-2662.

安全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务安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

一、电务安全风险的概念

电务安全风险是指电务系统管理、设备、人员、环境能导致行车事故的所有风险源。主要表现为:设备自身原因导致的联锁失效和信号升级;违章作业导致的联锁失效和信号升级;管理原因导致的现场作业失控;自然灾害导致的行车事故。

二、电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1、基本原则

(1)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现行的安全管理加以系统规范。

(2)突出高铁安全和客车安全重点,对安全风险实施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完善。

(3)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

(4)把安全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做到逐级负责。

2、安全风险研判

风险研判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1)电务安全风险识别

管理风险:查找规章制度是否全面,管理程序是否明确,措施落实是否到位。

设备风险:按照主要设备类别,掌握运行状态,并结合存在问题和发生的故障,分析和确定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

人员风险:全面查找人员素质以及维修、施工、故障处理等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源。

环境风险:分析、查找特定外部环境(雷、雨、风、雪、外部作业影响等)对人员作业和设备运行的不利影响,全面、科学地确定安全风险点。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点,建立初始的风险控制表。

(2)电务安全风险评估

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解决。

3、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对安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须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期限。

(2)建立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度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体系,形成“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良好格局,同时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3)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监控,及时预报预警信息。建立动静态结合的设备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设备动态质量和设备结构状态。加强设备单元管理和质量评估工作,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对各单元设备质量状况及时预警信号。

(4)落实安全风险整治措施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问题库管理制度。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风险等级,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方案和整治计划,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风险的专项整治和重点整治,消除安全风险或降低风险等级。

4、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

(1)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机制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 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各环节的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传递、报告等。通过对日常设备检查数据、问题库管理数据、设备故障数据和事故数据等安全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倾向性、关键性和苗头性问题,为安全风险识别奠定基础,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闭环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如每年)组织安全风险管理评审,指导各单位分析总结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对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检查评估方法等的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行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下一轮实施方案及改进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5、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

(1)制定安全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要从源头防范、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逐一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各项措施,保证突发安全问题时处置及时、得当。

(2)建立安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

制定安全风险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及应对方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应急抢险队伍、应急装备、器材和基地建设,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形成组织完善、装备齐全、分布合理、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体系,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结语

电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生产,人们出行的安全,因此铁路相关部门应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电务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安全基础全面加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对安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电务系统安全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R沧海.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务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铁路,2015,第05期.

[2]胡恩荣.铁路电务站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13.

上一篇:计算机分析技术范文 下一篇:财务课程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