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3 02:49:20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前言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筹集来的资金应当投入哪里又具有盲目性,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安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进而使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发展方向,不能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长远的发展。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之中,只要产品销路畅通,销售收入在不断增长,企业领导者就不太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更多的是把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样的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还算顺畅的情况下还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等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平时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1.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这个特征,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于是对财务部门设置简单,财务岗位分工不明,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会计核算的岗位分工制度无法实施,也无法起到相互的监督制约作用;中小企业会计账目设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产账实不符,甚至为了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置几套帐;对企业资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忽视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不具有可信度,失去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既不利于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持,也不利于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获得投资收益,更不利于企业对日常营运资金的严格管理,总的来说,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3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自有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的比例,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占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只占20%左右。这突出显示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也存在很大的融资障碍,这样的状况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筹集资金的困难。首先是企业的信用障碍问题。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繁荣发展的基础。经济交易过程中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之间进行经济交易所必须具有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财务资料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账外账,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银行就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情况,致使银企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贷款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而且由于银行要求抵押的资产是房屋、土地或者是大型固定资产,而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又往往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从而造成贷款数额不足或根本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产权障碍,像城镇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出面,以财政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地方上效益好的企业出一点等所谓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是通过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在经营一段时间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制命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贷款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对那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再盲目贷款,这就加剧了整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另外,对于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创立的初期出于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使这类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的建议:

2.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2.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企业ERP软件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实力,企业领导者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资源,如聘请“公共财务总监”来帮助企业有效快速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所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并使制度具有约束力。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使管理出现问题,加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

其次,建立各种具体的财务制度。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

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最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2.4扩大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现有理财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笔者分析了所实习企业的资金状况,认为可以从完善自身和增多渠道两方面来扩大资金来源。

2.4.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积极解决贷款难题

从目前来看,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仍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比大企业要严重。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贷款的问题,就要着重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支持。

1、企业应经常主动地向银行通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和经营活动尽可能有更透彻的了解,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关系。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要多角度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前景,重点向银行表达企业有充足的还款来源,增加银行对企业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信心。如果企业领导层描绘的企业实力和前景能“打动银行的心”,那么银行贷款一事已经成功一半,当银行方面认为该笔贷款很有把握收回并获利时,银行还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向企业提供可能的优惠条件和便利,积极配合企业加速贷款进程。

2、应当努力争取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出于对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在向企业贷款时要求企业能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或抵押,而中小企业出于自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向银行提供抵押,也难以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这时如能获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那么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就基本成为定局。

3、企业要不断提高资信状况。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太差,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不值得银行信任,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太大。所以,要打开银行这扇资金来源的大门,中小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资信状况,改变在银行眼中的差的印象。通过及时归还贷款、提供可靠的担保、壮大企业资产以提供可抵押的资产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后再向银行贷款,应该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2.4.2争取从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

通过从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供小企业选择的几种融资渠道主要有:一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投资基金。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支持途径之一,在美国,有9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叫“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主要以新兴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使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或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要求,没有净资产的要求。三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应的,它与正规金融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易是否在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之下进行,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它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四是国家财政资金,近年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状况越来越被政府重视,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集中表现在税收扶持体系和基金扶持体系上。

2.5投资管理要科学化

投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5.1提高投资能力

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靠拍脑门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和分析,注重充实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财务操作,规范会计核算,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搜集准确、可靠的投资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5.2以对内投资为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作为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搞些对外投资,赚些外快,也未尝不可。因此,眼睛要向内。为了搞好内部的生产经营,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外,中小企业也应想办法扩大再生产。

2.5.3避免盲目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精力也有限,因此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专”的道路,稳健、谨慎地进行投资,反对中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盲目多元化经营。同时,中小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大小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情况而定,要“以筹定投”,充分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再作决定,不能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去投资,否则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资金供应不足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

2.5.4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6中小企业应注重积累,合理分配资金

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明白,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同时,要审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防止将利润分配于非生产领域,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公益金要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职工消费性支出或挪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等等。

结论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中国的加入WTO,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选编[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望之.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财会研究,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出版,2006,(2).

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奠定了投资财务理论发展的基石。该文连同其后陆续产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等,共同构成了当资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基与此,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焦点开始从外部转向内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成为公司管理的重心。而我们所熟悉的现金流折现方法用于资本预算分析及金融资产的定价就是由这个时期开始的。此外,计算机技术首度易用于财务分析和规划,以及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管理,各种计量模型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故有人评价:50年代以前的资本结构理论被称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而50年代以后形成的以MM理论和权衡理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理论则被称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又重新从内部向外部转移,资本结构和投资组合的优化,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统计学和运筹学优化理论等数学方法引入到财务理论研究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为评价企业的价值,研究证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近代财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并使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息策略决策均建立在可靠的实证理论之上。

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管理学进一步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以及通货膨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完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但也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多变,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的集团化与国际化等,都无不在推动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因而产生更为细分的财务管理如: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跨国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等都是在此时发展的。

以上是西方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回顾可以看到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西方丰富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值得我们的借鉴和学习。在立足于发展本国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问题研究上,我国不少的专家学者们各有各自的看法,而他们各自的看法我们都可以从教科书上感受得到。有认为全盘西化、原封不动照搬西方财务理论的;也有坚持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财务成果便以之为然的;更有还不能把财务管理正确定位,把它当成是金融的等同、会计的依附的。以上几种看法,都是以偏盖全的。对待任何一个学科的正确态度,都是既要继承,也要发展的。在新的体制环境下,我们是需要继承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取得的财务管理成果,大胆借鉴外来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融合,取其合理因素加以实践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

在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我们又同时感到科学管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日益重要性。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浪潮、日益细密的国际分工的情况下,管理科学无疑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吸取我们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例如冷静地思考巨人集团为何倒下、太阳神为何覆水难收、以及不久前黯然落幕的健力宝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法人权责不明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投资,没有对项目的科学财务预测和对产品的有效成本控制等。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集体资产台帐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报账员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管理,村组干部离任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同时,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政府会计政府财务报告

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所做的审计报告中,再次披露了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违法、违规、违纪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审计报告公布后,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问题成了媒体报道、公众议论的焦点。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解决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政府取信于大众,取信于纳税人。

一、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1.关于公共部门。公共部门(PublicSector)也称为公共组织(PublicOrganization)。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社会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其中,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的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一部门和第三部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则把公共部门定义为国家政府机构、区域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如机构、团体、委员会和企业)。按照上述定义,中国的公共部门除政府自身外,还包括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实体,如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以商业定位,以便能够获利。基于这种考虑,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自治权并且实行公司化。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采用有别于政府部门的做法。但是,广义地说,它们还是属于公共部门。

2.关于公共(部门)财务。公共财务(Publicfinance)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PublicSectorfinance)。然而,财政界更倾向于称它为公共财政。这不仅仅只是字面的不同,应该说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把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而公共(部门)财务(与下文中“公共财务”或“公共部门财务”含义相同)则称为(国有)企业财务和事业行政单位财务。财政管理既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也包括(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李建发,1999)。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是公共财务的基础。按照前面的定义,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财务可称为公共财务,它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公共财政突出“政”字,它侧重于政府层面,可以从政治、政策的角度理解,并具有政治性(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政策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年度性(以财政年度为基础)、无限性(入不敷出时可举债)和单一性(只从货币角度)等特征。相比之下,公共部门具体花钱办事,公共财务更应突出“务”字,侧重于部门、机构层面,可以理解为钱或资金方面的事务,具有经济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技术性(政策实施技术)、持续性(长期性)、有限性(预算额度的限定)和综合性(从价值角度)等特征。应该说,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的区别就象公共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区别一样,前者关注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后者则关注财政收支的经济影响及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等问题。不过,公共经济学从宏观层面考虑,而公共财务更侧重于微观层面考虑。

3.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既然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那么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解决“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应该说,政府公共部门代表国家意志、受社会公众委托,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物品)职能,行使公共资源筹集、使用和管理权力,形成委托-关系,产生广泛的公共受托责任。从财务的角度,政府公共部门应依法履行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保全公共财产,保护公共财务安全等财务受托责任。所以,财务受托责任是政府公共部门最主要的受托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则是强化财务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

关于公共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公共部门(代表政府)主要只对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或者说,把公共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等同起来,只关注财政年度公共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规性,所以,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侧重于年度财务收支。至于年度以外或财务收支以外的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管,或没有履行应有的财务受托责任。这突出表现在公共资金按预算规定从财政部门拨出后就记录为财政支出,至于拨出去的钱如何使用、使用的结果如何,就在财政部门的管理视野中消失了。这样,作为主管公共财政、公共财务活动的政府部门就根本无法向公众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财政部门难以掌握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了。公共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共资金如何流入各个公共机构、如何在机构内流动以及如何流出的全过程(B.J.Reed,JhonW.Swain,1997)。我们认为,公共财务除了应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外,还必须把政府公共部门相关的财务活动统统都管起来。具体地说,还应当包括公共资金管理、公共(行政)成本管理、公共投资管理、公共财产管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内容。

至于公共财务“如何管”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财务虽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内容,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做法,但公共财务管理不同于公共财政管理,也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当前,我国公共财务管理似乎走入了误区,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却采用了企业财务管理,而该按企业财务管理的却当作公共财政来管理。按公共财政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养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恶习,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公共财务风险加大;若按照私人部门(企业)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迷失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和财务方向。

看来,公共财务究竟如何管确实令人困惑。我们认为,按照新公共管理思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管理为基础,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法,针对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特点和规律,应当:(1)转换理财观念,把政府公共部门视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遵循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开展财务活动;(2)增强成本效益意识,理性地从事公共财务活动,切实加强行政成本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资金效益;(3)明确受托人身份和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按照预算限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财务责任,防范公共财务风险。(4)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切实提高公共财务管理水平。(5)根据公共部门所有者缺位、治理结构缺陷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现象,建立健全财务法规制度、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6)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公共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倡公众参与公共财务管理。

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信息需求,要求改革政府财务报告

会计是反映性的。对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的政府会计必须把相关的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为加强

公共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迄今为止,我国公共部门仍然只有预算会计。由于预算会计定性为国家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核算和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活动,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很显然,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的全部内容;预算会计报告也无法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预算会计信息更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们认为,公共财务管理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应是一个能够全面完整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及政府履行财务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而不只是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所以,应当对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进行改革,按照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提供以下财务信息:

1.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而不只是反映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只反映预算收支本身,且具有年度性,而与预算收支相关的情况,如预算支出形成的公共财产、为平衡预算举借的公共债务等却得不到反映。公共财务管理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连续地反映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预算收支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后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全方位披露政府公共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包括:(1)政府及公共部门全面、完整的财务状况。即包括政府层面、公共部门层面的财务状况;也包括期间的和连续的财务状况;还包括政府受托管理的公共财产权益、公共债务(显性和隐性债务)情况。(2)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从总财务状况变动或现金流量和净资产(国有资产权益)变动两个侧面加以反映。(3)政府公共部门预算收支情况,突出反映预算与实际执行相比较的情况,以揭示政府公共部门预算管理能力。

2.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而不只是简单报告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与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不同。后者只是按批准预算或经费拨款和有关规定所发生的货币支出,而不是与受托责任相对应的财务支出。前者则从财务支出角度,综合了货币支出和物化支出,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耗费水平。为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情况,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34号准则公告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值得借鉴。这张报表反映了各政府公共部门财政年度的总支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取得的总收入、需要由公共预算拨款的数额等情况。

3.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由于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目标,政府公共部门不可能象私人部门(企业)那样,可以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反映其受托业绩。但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并不能反映这种受托业绩。尽管财务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业绩,如遵循法定预算情况、公共财务实力及公共财务健全性等,但政府公共部门花钱办事,要反映公共资金使用效果或公共支出效率。其效果或效率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国家或地方政府竞争实力等方面,且多数情况下不能按定量的思维进行量化反映,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描述。考虑到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衡量的复杂性,许多绩效不能量化反映的事实,原来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决算说明书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改进为财务报告附注。同时,借鉴GASB第34号准则公告的做法,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管理讨论与分析(MD&A)等内容,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受托业绩加以描述。

三、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制度基础

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但是,政府财务报告作为公共财务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它不仅受政府会计发展的制约,更主要的是受公共管理思想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影响。所以,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基础。

1.健全的公共管理制度。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商业管理技术、社会公众服务取向、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政府更加重视服务产出、结果、效率和质量,必须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造政府,强化公共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绩效。

2.一体化的公共财务制度。不仅要有健全的、以绩效导向的公共预算制度,还要有健全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政府成本、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公共债务管理制度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而且这些制度之间应当严密、相互衔接,避免由于政出多门而相互矛盾,从而形成公共财务制度链。

3.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要有真正意义的预算会计体系,还要有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包括政府成本会计)体系,使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衔接起来。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定政府会计对象(2)。我们认为,应当按照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责任范围和公共财务活动的内容确定政府会计对象,即除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外,还应当把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包括各项债权和定义为公共部门的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权、收益权,如果能够取得一致意见,还应当包括资源性公共财产)、公共债务(包括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等都确定为政府会计对象。

4.权责结合的政府会计基础和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持续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核算政府成本、考核评价财务受托业绩(绩效)的需要,把政府会计基础逐步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但应考虑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非互惠性和被共同享用的特点对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以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成本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规则导向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5.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就象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它代表公众从事公共财务活动、管理公共财产,公众拥有公共财产权益、享有财务信息知情权。所以,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6.充分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制度,真正体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公共性”。

主要参考文献

杜钢建。2003.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人民论坛,7

戴廉。2004.药价问责,暸望新闻周刊。16

刘素华。2003.行政成本压力催变财政审计制度。新京报。11-23

李建发。1999.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秦汝钧。2000.试论我国税收成本的控制问题。财金贸易,8

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我国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生存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主要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特别是不重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计划、调度、运用及分配,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收益,所以有必要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前言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筹集来的资金应当投入哪里又具有盲目性,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安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进而使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发展方向,不能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长远的发展。所以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之中,只要产品销路畅通,销售收入在不断增长,企业领导者就不太重视财务管理的建设,更多的是把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记账的手段,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管理工具。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这样的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还算顺畅的情况下还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等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平时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从而使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1.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这个特征,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于是对财务部门设置简单,财务岗位分工不明,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会计核算的岗位分工制度无法实施,也无法起到相互的监督制约作用;中小企业会计账目设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产账实不符,甚至为了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置几套帐;对企业资产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能力较差,忽视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不具有可信度,失去了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既不利于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持,也不利于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获得投资收益,更不利于企业对日常营运资金的严格管理,总的来说,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3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自有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的比例,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占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只占20%左右。这突出显示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也存在很大的融资障碍,这样的状况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筹集资金的困难。首先是企业的信用障碍问题。从经济交易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赖以繁荣发展的基础。经济交易过程中信用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我国长期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淡化了人们之间进行经济交易所必须具有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又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样,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也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不到位,财务透明度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财务资料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账外账,财务报表可信度差,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严重,银行就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情况,致使银企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贷款也就无从谈起。另外,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而且由于银行要求抵押的资产是房屋、土地或者是大型固定资产,而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又往往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从而造成贷款数额不足或根本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产权障碍,像城镇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出面,以财政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地方上效益好的企业出一点等所谓出资入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的乡镇企业或村办企业是通过农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在经营一段时间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制命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贷款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到期无法收回或者找不到真正的责任人。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对那些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再盲目贷款,这就加剧了整个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另外,对于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创立的初期出于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使这类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的建议:

2.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2.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企业ERP软件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实力,企业领导者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现在的社会资源,如聘请“公共财务总监”来帮助企业有效快速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所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树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并使制度具有约束力。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重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一个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各项财务操作,减少人为因素使管理出现问题,加强企业对各项资产特别是重要资产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

其次,建立各种具体的财务制度。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

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最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2.4扩大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现有理财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笔者分析了所实习企业的资金状况,认为可以从完善自身和增多渠道两方面来扩大资金来源。

2.4.1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积极解决贷款难题

从目前来看,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仍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在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及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比大企业要严重。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贷款的问题,就要着重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获得贷款支持。

1、企业应经常主动地向银行通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和经营活动尽可能有更透彻的了解,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关系。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要多角度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和前景,重点向银行表达企业有充足的还款来源,增加银行对企业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信心。如果企业领导层描绘的企业实力和前景能“打动银行的心”,那么银行贷款一事已经成功一半,当银行方面认为该笔贷款很有把握收回并获利时,银行还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向企业提供可能的优惠条件和便利,积极配合企业加速贷款进程。

2、应当努力争取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出于对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在向企业贷款时要求企业能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或抵押,而中小企业出于自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向银行提供抵押,也难以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这时如能获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那么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就基本成为定局。

3、企业要不断提高资信状况。银行之所以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太差,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不值得银行信任,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太大。所以,要打开银行这扇资金来源的大门,中小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资信状况,改变在银行眼中的差的印象。通过及时归还贷款、提供可靠的担保、壮大企业资产以提供可抵押的资产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后再向银行贷款,应该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2.4.2争取从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

通过从社会其他渠道募集资金,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供小企业选择的几种融资渠道主要有:一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专项投资基金。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金支持途径之一,在美国,有9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二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又叫“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主要以新兴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主要上市对象,使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其发展或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要求,没有净资产的要求。三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应的,它与正规金融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易是否在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范之下进行,以及金融机构是否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它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四是国家财政资金,近年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状况越来越被政府重视,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从财政上大力支持,集中表现在税收扶持体系和基金扶持体系上。

2.5投资管理要科学化

投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当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5.1提高投资能力

中小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靠拍脑门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和分析,注重充实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要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财务操作,规范会计核算,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搜集准确、可靠的投资信息,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在尽量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5.2以对内投资为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作为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搞些对外投资,赚些外快,也未尝不可。因此,眼睛要向内。为了搞好内部的生产经营,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外,中小企业也应想办法扩大再生产。

2.5.3避免盲目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精力也有限,因此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专”的道路,稳健、谨慎地进行投资,反对中小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盲目多元化经营。同时,中小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大小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情况而定,要“以筹定投”,充分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再作决定,不能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去投资,否则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资金供应不足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

2.5.4规范项目投资程序

项目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6中小企业应注重积累,合理分配资金

中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明白,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同时,要审批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防止将利润分配于非生产领域,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公益金要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职工消费性支出或挪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等等。

结论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中国的加入WTO,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选编[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望之.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财会研究,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出版,2006,(2).

财务管理范文第6篇

(一)财务管理再造的本质

财务管理再造是对财务管理体制、地位、人员、机制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元素再配置,以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财务管理再造的原因

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再造的企业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企业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被迫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这类企业期望通过再造,冲出困境,重获新生。比如,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净资产低于面值时,其股票被证监会特别处理(简称ST)后,上市公司为了防止被摘牌、破产就必须要上下一心,甩掉ST帽子。在此情况下,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债务重组、零基预算、紧缩开支、降低成本、追加股本、裁减冗员、强化主业等。像ST辽物资等上市公司已通过有效的再造,实现了摘帽保牌的目的,暂时摆脱了困境。

此类再造可称为“被动性再造”。

其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危机到来之前进行再造。

这类企业当前的日子还过得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可以。换言之,企业尚未遇到真正的麻烦,然而企业管理当局有危机感,预感到即将有暴风雨来临,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问题,甚至被兼并。这些企业有远见,在危机到来之前就着手再造,延长企业繁荣期,推迟衰退期的到来。在此情况下,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优化资本结构与债务结构、分析资产质量改善投资组合、解剖收益质量提高企业通过经营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建立专家决策系统提高预测决策能力、改用倒推法进行目标成本的确定并层层分解,等等。像邯钢等企业正在进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财务管理再造就可归入此类再造。此类再造可称为“主动性再造”。

其三,甩掉主要竞争对手,为独霸市场而进行的再造。

这类企业往往处于巅峰时期,市场份额相当大,但企业的管理当局不安于现状,雄心勃勃,勇于进取。如四川长虹公司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管理当局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击败康佳、TCL等少数几个竞争对手,不惜用降价、控制原材料厂家等手段挤兑竞争对手。为此,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增加无形资产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降价与零库存管理、加速资本积累与资本扩张、开展并购控制等。这类再造可称为“战略性再造”。

(三)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

1.改善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指财务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人们往往重视其中的一部分职能而忽视其他职能。比如,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重视协调“勾兑”与银行的关系,重视引资“圈钱”的资本来源组织,忽视资本投放的科学决策、使用和存量调整等控制职能的发挥。因此,再造应将财务职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模块整合,使财务职能得以优化,更好地发挥财务的作用。

2.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也是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企业的资本周转顺畅,这就要求企业强化投资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减少资本的闲置和低效使用状况;强化应收帐款管理,跨越“惊险的跳跃”;增收节支,多留利润。

3.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就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再造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模较大的企业应成立环境研究中心对未来财务环境的变化作些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财务对策。企业的主营业务应该突出,并要开拓一些副业搞多种经营,以分散非系统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激励和保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保护,重视技术开发、设备更新、新产品试制,以获得超额利润。

4.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二者趋于协调统一,减少冲突矛盾。在实务工作中牺牲偿债能力换取盈利水平提高的事情经常出现。如:忽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盲目发货,短期贷款用于长期项目,等等。这必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国企财务管理机制的再造

国企投资机制的再造从企业内部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会计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

会计信息系统应能及时提供经营者决策所需信息,会计工作应从事后算帐向对历史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加工转换。规范化、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提供及时、有用、准确、多元化信息是未来会计人员的中心任务。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正确性的支持才会起到最大的作用。

(2)财务人员对外部环境变动的研究、预测和分析

企业财务人员对外部环境变动的研究、预测和分析是经营者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环境,企业的供应环境、销售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等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财务人员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动范围和趋势及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为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意见与建议,回避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争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效益。

(3)建立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专家咨询辅佐系统和内部各部门配合系统

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至关重要。

财务管理范文第7篇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只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

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

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企业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保证及时偿付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到期债务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有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全部资本化比率和负债与EBITDA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支付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指标有现金比率、营运资金、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

(4)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常用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等。

(5)投资报酬分析。

投资报酬指企业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回报。投资报酬分析常用的指标有资本金报酬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等。

(6)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其是投资者在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增长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重要作用。

(2)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4]。近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发展的势头逐渐明显,作为企业投资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债权人已不仅只局限在国家银行。此种情况下,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决策上就会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现状,他们的信贷和投资等决策就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3)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4)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善于企业理财尤为重要。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矛盾,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三、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今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企业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2)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3)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财务管理范文第8篇

1.现金为王。资金犹如血液运行于企业的每一个层面,企业资金紧张尤其是资金链断裂就象人体失血,性命悠关。“巨人”型企业的破产倒闭让企业真正体会到资金是企业生命线的真正含义。在当前不良的经济环境下,随着销售压力的增大、资金链条的绷紧,企业材料采购的难度加大,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营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加强现金管理更显得格外重要,做为资金管理的核心部门,如何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如何有效运营企业资金?如何加强对下属企业资金的监管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热点之一。

2.加强成本控制。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还很粗放,员工成本观念不强,各个方面的浪费现象还很普遍。例如:停工待料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过程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次品的浪费、生产过剩的浪费、重工的浪费,消耗品的浪费,我们必须学会精打细算,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产生其应有的价值,在这方面,我们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成本管理成为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

3.关联企业的管理。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关联企业之间经济业务日益频繁,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通常比单一企业来得更长、更复杂。这样关联企业之间很容易使得信息的传递容易失真和失灵。内部管理和业务信息的失真和失灵经常造成公司管理上的失控。尤其在当前不良的经济环境下,内部管理运营效率的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对公司而言,关联企业的管控就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绕不过去的核心内容之一。

4.人才培养,公司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财务部做为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目前的财务人员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公司的发展要求。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务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财务管理;建议

独立学院在的财务管理包含着新的任务与目标,不仅财务活动的内容更加广泛,而且更加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制约关系,将成本与效益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各学院都不断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而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无论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还是目标、规范的形成,都还没有十分明显的突破,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加强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找到一种适合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确保高校教学与科研顺利发展,促进民办独立学院尽快向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转化,逐步发展为优质的综合性大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现状

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并且影响着学校的大局。

第一,独立学院经费来源的状况。经费来源指民办高等院校取得的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独立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杂费收入、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和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费。我国独立学院的学费一般高于公办高校,但是,要受到市场的和国家学费收费政策的制约,独立学院的经费筹措体系也并没有建立。经费来源是学校财务运行的前提,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民办高校中应健全经费筹措体系。独立学院应模仿一些西方国家,动员董事会成员、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师到学生、校友来为大学筹措经费,并且可以试行把筹集经费当作校长院长职责之一的办法。

第二,独立学院的经费支出分析。经费支出是指独立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在民办高校中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各占一半,在人员经费中兼课教师又占了较大比重。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独立学院中科研费用支出少之又少。这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结余及分配方式。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人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虽然教育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与教育需要盈利并不冲突。因为教育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而且教育本身需要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投入。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要求学校分配必须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应当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只有财务管理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规律了,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发展,否则反而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独立学院在资本投入上讲求的是多元性。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独立学院的资本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入主体,即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持股者。现有的独立学院均由公办高校脱胎而来,独立学院的许多资产均由公办学校转移而来,公办学校是当然的投入主体。但仅有公办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独立学院必须要有其他的投入主体。

第一,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在独立学院的兴办过程中,要达到教育部的要求,需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征地、教学与行政用房建设等等,基建投资规模大,学费积沉资金与合作者投入的资金都十分有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长期困扰着独立院校。尽管独立学院采用了新的办学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资金筹措灵活、来源渠道多样,教育经费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用于校园基础设施与教学基础设备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筹措齐的。为了适应发展,达到教育部的规定,很多独立学院选择了利用银行贷款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措施,以此来满足购置土地、扩大校区规模、建设教学科研用房、建设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和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需要。而利用银行借款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独立学院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贷款额度忽视偿债能力,会引发较高的财务风险。

第二,忽视成本管理。独立学院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经费预算执行不力。独立学院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合理问题。并且许多办学活动所涉及的经济业务都没有及时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加以监督、控制,使财务部门行使财务监督权力缺乏必要的依据。

第三,经费来源单一。独立学院是吸取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两种办学机制的优点。高校办独立学院的出发点,是利用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国有资产,吸收社会资金,扩大本科教育。但是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独立学院实行“自收自支、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办学体制,政府对其很少投入或基本没有投入,它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之外的社会资源办学。而且,在我国现有的独立学院管理法规中,对独立学院资金来源的规定也较为模糊。因此,独立学院只能以收取学生学费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且靠教育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自力更生地发展。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独立学院有95%以上的资金源自学生的学费。即使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在不能吸取民间资本或没有其他外来资金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也只能以收抵支,根本谈不上积累,而持续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投资主体单一已经成为了独立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投资主体单一的直接后果就是独立学院的经费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管理与教学。在这种条件下,独立学院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拓宽经济来源渠道,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教育成本,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三、改进我国独立院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第一,强化融资风险意识。一是要独立学院应当提高融资风险意识,特别应做好债务风险的化解和防范工作,一方面要提高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出现“只管贷款花钱,不管筹资还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负债规模,负债规模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统筹权衡;二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财务能力、政策规定、客观环境,确定并调整资金负债比;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预警,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基建贷款监督与偿债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贷款项目的论证评价,落实还款资金筹措及相应保障措施;四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尽量规避风险;五是要将贷款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合理确定各年度的债务偿还计划并严格实行。融资方式方面,从减少学院初期投入,降低办学风险方面考虑,可通过引入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学生宿舍,给予投资者若干年的收费权,若干年后收费权和校舍由学院所有;此外还可向各种金融机构争取长期、低息贷款。同时要防范“以贷还息”以切实维护学校声誉,确保学校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具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很显然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稳定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明确与各个投资方的产权关系。只有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关系,才能有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合理的结余及分配方式,使独立学院办学充满活力,从而增强各产权主体的投资信心,以利于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筹资活动。在财务管理方面,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式。独立学院沿用普通高校会计制度,大多实行“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款项的收付为标准,使成本的计量变成了开支的统计。因此,独立学院必须要转变学院会计“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分别核算不同责任主体的成本信息,区分成本归属、管理费用、资金运动方向以及使用的经济效益等,将“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向“经营型”转变。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就是正确反映独立学院的收支结余,实现净资产保全。并且定期对经营财务状况和学校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规划评价。

第三,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独立学院的筹资渠道多样化,其办学资金来自教育投资者、学生学费、银行贷款等。独立学院的财务工作者在财务经营时,在合理利用投资方的投资及学生学费这些常规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还要借鉴国外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筹措方式,加大筹资力度,多渠道的筹资。一般的办学资金筹资渠道和方式有积极吸收社会捐赠;争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投资;争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高校集资支教;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适度贷款;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和产学合作创收。还有其他一些资金来源渠道,比如可以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争取各种基金、奖学金、专项经费和捐赠等资金来增加办学经费。首先要加强学费收入的经营。一是制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学费收入是独立学院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学校的收入、利益及未来发展都受到收费项目和标准的直接影响。独立学院要尽可能多向政府争取学费项目和标准。并综合成本以办学条件、办学成本和办学目标为依据合理提高收费,否则就无法保证独立学院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而政府要制定独立学院经营调节机制,制定当年各级各类独立学院收费项目和收费浮动范围,使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步发展有可靠的物质保证。二是规范收费行为,不巧立名目增加收费或擅自提高收费的标准,这样既减少了检查风险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学院声誉。三是灵活开拓多种资金来源。合理管理好独立学院从社会各方争取到的捐赠、赞助等收入为企事业机构团体及个人在学校设立各类基金,同时将这些基金按照安全、合法、低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以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

参考文献:

1、张琴.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2、隋毅萍,陶俊杰.高校则务管理浅谈[J].高校讲坛,2008(1).

3、朱兰萍.高校独立学院则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高等教育财会,2006(6).

4、孙琪临,李云霞.高校独立学院会计制度浅议[J].事业财会,2009(7).

5、赵吉.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

财务管理范文第10篇

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是公司持续创造业绩的核心。一位国际知名的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此的看法是:“总是在担心不能开发出最好的产品,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订单,所以,就不停地追逐世界领先。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好的战略还是灾难。”

持续而稳定地推出新产品及产品改善,在许多商业领域已逐渐成为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方面投资的停滞,将使公司面临失去市场的风险,并使公司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低端市场价格竞争的压力。

在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财务管理,是平衡“错失良机”和“误入歧途”的艺术。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众多商业领域的公司逐渐发现,采用成本加成方法(成本导向)来为新产品定价和营销越来越困难。例如,1993年梅赛德斯的CEO Helmut Werner宣布,此后所有梅赛德斯的产品将采用价格导向的方法,来为新产品设计开发制定目标成本。这个方法在低端车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然而,在丰田最先成功实践这一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之前,在代表着高质量的高端车市场领域,这一方法被看做是不合时宜并且没有必要的。

新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早在2000年以前,“用今天的设计,控制明天的成本”已成为各大咨询顾问的佳话。然而,通过对管理会计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的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表明,从产品设计阶段才开始聚焦成本仍然太迟。

众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使得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管理和技术发生着转变。电脑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新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如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质量功能的配置,以及缺陷模式分析等变得更全面、更容易。电脑科技的强大力量使得新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帮助公司在产品设计前及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见图1),就可以相对精确地了解产品在技术和财务方面的目标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五个显著的趋势,它们从根本上正在改变着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1.开发速度。更全面的整合的及分布式的数字系统,极大地压缩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周期。

2.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所有内部和外部的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加强,这些参与者包括供应商、协作网络、合作伙伴和客户等。

3.公司从原来的一个接一个的产品开发模式转变到了基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系列产品的开发模式。这一趋势成倍地提高了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的成本、复杂性和风险。

4.模块化的产品结构被应用,以帮助降低风险、提升定制化水平、实施外包和简化产品组装。

5.解决方案。公司越来越普遍地将其产品和服务绑定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加整合的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各种服务。如出租服务,它可以帮助早期的客户减少对创新产品的抵制。解决方案对竞争对手来说通常难以复制,并且收入流更易预测,比销售实物产品的收入更稳定。

这些年来,以上趋势在不断地改变着新产品设计开发活动的财务管理。在我们研究的公司中,对一个主要项目的最初的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通常包括5个阶段,也许会耗时15个月左右。每个阶段在开始前必须要得到该业务部门的产品战略委员会的批准,甚至在某些关键的阶段,必须得到母公司产品战略委员会的审批。

目标设定阶段的成本

目标设定的流程是一个互动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包含了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参与者之间广泛和深入的沟通。要管理好三类相互影响的目标成本:设计和开发成本(研究由母公司来负责)、生产和组装的成本、购买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如图2)。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的目标,相当于生产成本不变而增加售价。

目标设定的流程是把战略目标和竞争力基础分解到各个运营环节的首要方法。一个平衡的目标设定是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的关键成果,它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经验和判断。

在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要充分考虑竞争的因素,这又大大地提升了目标设定流程的复杂性。对于一个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对每一类成本的远景规划可能会涉及一个要运行14年的平台、一代持续7年的车型、一款持续生产18个月的车,以及将持续25年的售后服务。因而,在为这些做规划时,不得不考虑它们发展的步伐、出现的时机、核心技术的演变等情况。可能的车型设计结构还要满足快速、经济地适应技术和规定发展的需要。灵活性的价值很难被量化,但它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永远不能忽略的部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成本),需要有一套整合的流程来支持。

目标成本和价值工程的主要工作,大多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来实施,他们向负责新产品设计开发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成本和价值的工程师们在内部动态而激烈的争论中,起到了关键的平衡作用,使得新车型既能满足为保证其优良“血统”而要达到的工业和工程设计的目标,也能满足财务方面的要求。像其他公司一样,高端汽车的制造商会尽量避免在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它们不会功利地制造廉价的仅作为运输工具的车,它们要制造能代表客户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移动的艺术”。所以,工程师要具备特殊的洞察力,来评估那些为了追求艺术而超出功能性的特征对于品牌和顾客的成本和价值。

同步的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将所有内部和外部项目相关的参与者联系起来,使得技术设计和开发的目标、商业计划和可能性评估等满足财务的标准,包括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毛利、成本、价值、现金流和风险等指标。

在整个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四项重要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活动也在同时地进行,而不是在此阶段之后另行处理。这四项活动包括:投资评估、风险管理、成本和价值管理及绩效评估(如图3)。

同步进行的四项财务管理活动很好地支持了循环的协商流程,以在技术上和财务上得到所有内外部参与者对各项目标的赞同和承诺。

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动态变化意味着,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和财务目标,围绕着的是一大堆相对不确定的数据和预测。然而,对这些不确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正像英特尔前任主席Andy Grove说的,“当春天来到时,之所以表层的雪最先开始融化,是因为它们曝露在最外面。”分析的信息对从嘈杂中分离出有用的信号是非常有帮助的。

信息和财务管理系统不断搜寻者那些有可能迅速转变成机会或威胁的微小变化。在战略和概念定义阶段进行的财务管理,更像是将竞争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战略目标,“翻译”成运营目标。尽管重点已从计划转移到了对其后阶段的控制,但在方向上它仍然是偏向预期的,而不是回顾的。

技术纬度方面的财务管理是非常复杂且有挑战性的。此外,在所有与新产品设计开发相关的、拥有不同职能背景和视角的参与者之间,不断地协商直至达成一致的过程,以及对各项目标―成本、利润、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等达成承诺,其中的困难和艰辛都是令人畏惧的。

管理会计的角色就是帮助整合这一流程。最重要的是设计和使用这一财务管理系统的人员,要对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各方面参与者之间(工业设计、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等)各种可能的冲突和视角的差异也要有深刻的理解。

一部车从简简单单的功能性到臻至完美的艺术性,中间有太多重要的细微差别,这些差别都有其成本和价值考量。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一个细微的线条改变都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没有受过训练的旁观者而言,很难看出这些细微的变化,一般的会计可能看不出这些细微变化的财务合理性,购买者也许察觉不到某一处细小改动,然而,所有这些细微的变化却造就一个全新的设计。

对产品创新的决定和各种定制化产品的财务评估,不仅要求对这些细微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力,同时,还要对顾客需求有深刻的理解。

事后阐述产品创新的价值和重要性是相对容易的,而事先对其评估则是相当困难的,风险也是令人畏惧的。财务部门可以更具前瞻性,管理会计早期的参与,可以很好地确保新产品设计开发的盈利性。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软件项目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