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2:47:45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改革;标志与VI设计

标志与VI设计课程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探索。是符合高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符合平面设计师领域中标志设计、VI设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一门课程。现将对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

1.课程目标设计

1.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可使学生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及表现形式设计制作企业标识,运用VI的设计规范完成VI手册的设计制作;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标志及VI设计制作的方法及工作流程、标志及VI设计的原理、设计技巧;使学生具备形象创意设计能力、形象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并具备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能够在设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CIS策划、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品牌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1.2具体目标

1.2.1能力目标

(1)能够用多种调查方法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并形成企业形象设计调查问卷及调研报告。

(2)能够用企业形象设计策划与定位方法,制订企业形象设计定位分析报告。

(3)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进行不同种类的标志设计。

(4)能够用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原理,进行标志的色彩配色设计。

(5)能够用CroelDRW等矢量软件,进行标志及VI手册电脑制作。

(6)能够用VI的设计规范,进行VI设计,并制作VI手册。

(7)能够用VI的管理程序,进行VI的导入及管理调整。

1.2.2知识目标

(1)了解CIS系统及其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2)了解企业形象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流程。

(3)理解MI、BI、VI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理解市场调查方法及项目定位原则。

(5)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6)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创意方法。

(7)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表现形式。

(8)掌握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

(9)掌握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及定位方法。

(10)掌握核心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规范。

1.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四种专业基本能力:即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抗压能力。

(6)培养学生诚信、负责、勤垦的工作态度。

(8)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7)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是根据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经过筛选、教学设计及教学情境的导入,最终形成12个项目、28个工作任务。通过28个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授课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的完成达到了知识的重复交叉应用。课程中所选择的项目为本地区域内,有特色的、知名的、有代表性的,并且能够含概所学基本内容的典型项目。

课程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标志设计、基础系统设计制作、文化办公用品设计制作、产品包装设计制作、旗帜设计制作、员工制服设计制作、媒体宣传设计制作、导示设计制作、交通运输工具设计制作、手册编辑及VIS的导入与操作。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课程共设置了3个大项目,其中课内项目1个,课外项目2个,其中,课内项目由易到难分别设计了入门项目1个、基础项目1个、综合应用项目7个。2个课外项目的设置分别在标志及VI设计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知识延展和充实。其次,训练方式上,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28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工作任务。在课外要求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任务分析、调查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草图。上课时我们按照工作的流程完成整个任务。

4.教学活动设计

以第一次课为例,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

4.1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开始前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让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并欣赏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介绍发展及展望前景,增强学生们学好本门课程的决心。

4.2课程介绍

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法介绍。

4.3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转换师生身份

(1)成立***广告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部。

(2)转换角色。

学生:可担当项目经理、设计、视觉实现、公关、品牌专员等角色(完成不同的项目时角色调换)。

教师:广告公司企业形象设计部的项目总监,负责承接项目、验收和指导工作。

(3)划分团队,5人为一个小组,共为4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提出工作要求,展示各种规章制度,协调好小组内部任务实施、组长与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在完成任务实施中起到桥梁作用。

团队以抽签的方式形成,并讨论生成“团队名称”。

4.4进入教学主题

(1)课外任务的布置:通过Q群或E-mail下发参考资料及任务资讯,强调任务要求,做好理论储备,完成与客户的恰谈、问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

(2)课程开始布置工作任务(课内):各团队调研汇报;讨论形成初步的印象分析,提练核心价值。

寻找创意突破:利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形成文字导图,找出能表达企业优势主题的几个独有的、有差异的“支撑点”,完成项目定位。调研报告及文字思维导图为本次课的学习产品。

(3)展示、点评及优化方案。

①各组派组员展示讲解初步方案。

②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③确定任务的最优设计方案。

(4)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各组学生根据确定的最优设计方案实施任务,完善学习作品。

5)展示学习作品与点评:

①学生展示学习作品。

②小组互评。

③教师点评。

(6)归纳和总结:学生归纳出本次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做归纳补充、对本次任务总结。

(7)成绩考核:组员、组长、老师填写评价单。

(8)布置下次课任务:下发标志草图的设计与绘制任务书。

5.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

(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考核。

(4)团队考核与个别考核相结合,突出团队考核。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为原则。

考核成绩由A线课内项目和B线课外项目构成,其中A线成绩占75%、B线成绩占25%。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品方面的设计方案、草图、创意、色彩、图形及素质方面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标志与VI设计》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第三学期的专业课程,课程的项目是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的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注重学生自主完成设计任务,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符合项目验收要求,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黄志刚,闫英,黄志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教育与职业,2012(05).

[2]张小纲,金海.构建“实践先行,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开发的思考与实践.艺术教育,2009(8).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标志设计 项目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econdary Vocational Logo Design Course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Take Guangzhou Huiyi Garment Co., Ltd. logo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as an example

SHEN Huping

(Tian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Guangzhou,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75)

Abstract Logo design is a core curriculum course of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 in the logo design project pedagogy applied to real business projects into the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acquire knowledge from real situation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n practice, students solve a lack of combat experienc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logo design; project; project teaching

标志设计是中职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开展标志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不仅用审美的眼光来判断一个标志的好坏,还要求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出符合视觉图形传达的象征符号,将机构、企业的理念和文化传达出来。以往学生完成该课程后,对标志设计的概念、标志设计的应用软件、标志设计的图形创意等有了较好的了解和运用,但缺乏与客户对话的真实项目设计经验,缺乏客户对设计作品的审核标准的了解。因此,如何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并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成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迫切解决的问题。

1 标志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项目活动不能独立囊括所有的教育任务,它是一套教学战略,教师引导学生对真实或者模拟的项目进行制作。它不是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而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

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在该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围绕着项目遵循“调查考证、讨论、计划、决策、实施设计、评估”等“行动”过程,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中完成学习过程。

2 标志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本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由四个教学阶段组成,其中项目教学与常规教学并不对立,而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项目教学适宜在阶段性学习的最后实施,以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表1 标志设计教学课程设置

2.1 项目选定

项目的选定应贴近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在真实的项目制作过程中对已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产生认同感,使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标志设计”项目作为标志设计课程后期的综合实训任务。要求学生们根据该公司的企业特点,设计出企业标志,为学生们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真实工作任务。

2.2 项目实施(25课时)

2.2.1 项目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经过第一第二阶段传统基础教学,学生对CorelDraw应用软件操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标志设计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根据本项目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互相学习、团结互助的原则组成2人合作小组;然后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个成长记录袋,要求小组把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调查考证、每一张构思草图――最后终稿、最后的项目报告等每一个步骤的资料都放进成长记录袋,记录小组的成长、进步过程。

教师教学准备:首先任务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1~2个成功的标志设计案例,以便学生参考学习;然后要求学生对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消费群等做调查研究,并对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明;最后给学生传授一些学习评价的方法和基本的合作技能,注意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分工上,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成员要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保证任务顺利完成。

2.2.2 合同签署

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拟定合同,并在合同上标明设计费用、验收日期和标明制作配套的标准图。标准图要求有明确的详细数据、图形的各部分比例关系,以及种种视觉调整的细节问题等,确保标志在不同物品使用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3 项目分析

A学生负责访问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负责该标志设计项目的人士,包括了解该企业文化、产品特点、服务对象、市场定位以及企业机构负责人的基本意愿等等,根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制订社会调查问卷,对消费群进行调查考证。这些都是标志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B学生负责针对项目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及一些大中型企业成功的标志设计案例。

最后A、B学生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对该公司开发、生产高端男士服装产品的企业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男性”、“服装”、“高档”、“时尚”、“商务”等为该企业标志所要体现的视觉传达要素。

2.2.4 创意形成

整个标志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创意元素生成,确定标志的结构类型。小组根据A学生调查所得的信息、B学生查找所得的参考材料进行讨论研究,得出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内涵。通过头脑风暴,小组成员的设计灵感相互触动、相互激发,利用平面设计的手法将该企业理念――“高档”、“时尚”、“商务”,服务对象――男性和服务内容――服装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的符号,然后提炼出可用的文字符号、色彩倾向和图形元素,确定其结构类型主要是采用文字变形的设计主要要素。

然后再次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对这些可用的元素进行创意整合,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切忌对文字图形漫无目的地组合。最后小组得出一个或多个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

2.2.5 项目制作

确定标志方案后,小组2人将方案转换成作品,进行标准制图。最后对标准制图、黑白应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修正,确保标志在不同物品使用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该标志设计更符合行业规范。在制作过程中,小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讨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讨论对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补充。整个项目涉及到较多CorelDRAW软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贝塞尔工具、不规则图形焊接技巧、图形文字排版等等,这时教师应发挥 “行动导向”作用,随时为学生解答疑难。此外还需要经常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成就感,使他们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信心。

2.2.6 项目总结

小组经过上一阶段对该标志设计项目的制作、筛选、修改和完善,作品基本完成。在小组作品展示环节中,通过小组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的成果,互相取长补短。此时可能个别小组还存在着图形粗糙、设计感欠缺等问题,还需要从图形简洁、色彩搭配、版面布局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这时教师应给予指导,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小组总结本标志设计项目的设计意念、所用的知识点和个人收获等,最后完成一份项目报告,对整个标志设计项目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和总结。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被送到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进行评审,最后D&L小组的标志设计作品被该公司采用并沿用至今。

表2 小组项目作品评分表

3 标志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评价

3.1 从学生角度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认为通过本次的真实项目,认识到平时作业设计标志的制作标准与真实客户要求的制作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客户要求的制作工艺十分严格,不能有丝毫误差,这一点平时老师提醒过但始终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96%的学生认为本次标志设计总体水平(相对自己)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真实的项目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4%的学生认为本次标志设计总体水平(相对自己)没有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不协调和自身创意设计基础薄弱。在细分调查中, 8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标志设计能力上得到了提高,5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提高,9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综合工作能力上得到了提高,6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团队合作能力上得到了提高。

3.2 从企业角度评价

从广州汇颐制衣有限公司反馈的评价意见:在交来的15份标志设计作品中有6~7份作品的制作工艺可以达到公司的要求,前三名标志作品创意较好,同时标准制图制作也比较严谨。首选第一名标志设计作品,它能把本企业的生产理念、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信息通过设计图形、文字变形准确传达给顾客,图形设计高雅、大气,采用的深蓝、红色也切合 “男性服装”的产品特征,符合本企业形象识别涵义的要求。而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标志设计作品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意或标准制图不够细致准确,影响美观或者没达到印刷要求的严谨。

4 标志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成效

4.1 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完成工作任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从真实情境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问题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作热情,使整体参与度和作品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4.2 端正了学生的标志设计、制作态度

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面对面的真实工作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获知客户对标志设计的审核标准。企业对小组标志设计作品创意和工艺制作的审核评价,比老师的分数更有说服力,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平时作业制作的标志设计存在着欠缺严谨的弊端,有效端正了标志设计、制作态度。

4.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项目教学选择2个人组成小组,适合该标志设计项目的工作容量要求,易于分工合作,避免了人多分工不足的问题出现。平时学习动力不足且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合作互补的工作模式,也能积极地投入到项目的制作中来,虽然作品不一定十分理想,但相对以往也前进了一大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极个别小组在分工合作上还存在着某些分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渗透小组合作的技巧。

实践证明,在学生经过常规教学阶段,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实施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符合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并为就业储备经验,是解决学生缺乏实战经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必将在我国的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德宝.标志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

[2]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之二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陈翠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广西教育,2012(11).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1)适当删减通用设计理论内容,减少不同设计课程对设计理论的重复,用实例验证设计理论。“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当前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缓慢,在目前课程教学体系中过于呈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多讲授方法学,多门课程之间甚至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专业设计知识理解相对狭窄,也缺乏多学科的交流,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学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先后顺序,合理布置其中的设计理论,在基础课程中加强通用设计理论的讲解,在专业课程中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将理论穿插在文字、标志的设计实例中,例如“对称”规律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用实例来验证设计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应用。(2)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内容按问题的方式整合,例如“如何在课堂中引入文字?”“、生活中的文字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将理论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发现文字一章,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的文字,例如T恤上、建筑物上、标牌上的文字,发现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标志的应用一章,让学生收集某一行业的标志,发现其共同点与变化的地方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3)增加案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不仅仅给学生展示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从创意、草图表现、优化、成稿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例如,在标志的设计创作中,选用了杭州市市徽的标志征集活动作为实例,从杭州市的地域特点、标志性建筑等入手,采集创意点,并转化为草图表现,从草图中挑选最具表现力的作品进行优化,制作方格稿。同时对比获奖作品与最终选用标志之间的差别,了解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了解一个标志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且从案例中真正学到知识。(4)增加主题项目训练。利用实际设计项目,例如一些文字类、标志类设计竞赛或者教师的设计项目,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明确分工,强化团队意识,以设计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主题项目训练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设计情景中,学生按照分工,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起到指导作用,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既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从实践中锻炼了实际设计能力。(5)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增加文字与标志的设计应用。文字与标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实现设计的整体性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版面的编排布局、色彩的协调搭配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如何将文字与标志应用到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1问题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事先设计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实现问题的解决[2]。例如:在标志设计发展趋势一节中,由平面向空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具有空间感的标志设计,并总结空间感的表达方法。这种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把问题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2探究式教学

学生在完成一些设计作业或者参与到主题训练项目中设计出作品后,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业或作品交到教师手中,而是可以登上讲台将作品展示给教师与所有同学,同时将自己的创意来源、设计意图以及自己最终表达的设计效果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的作用,对于设计想法、创意的提炼以及最终的设计作品,教师以及学生都可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以成长提高。

2.3讨论式教学

教师预先设定好讨论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话题、前沿性话题。例如在讲到标志的模仿与抄袭问题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者之间的界限。学生分组后,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准备论据,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讨论问题的完整性、准确性作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自己主动学习,能够使课堂教学扩展到更广阔的的地方。

3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取消一次作业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专题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1)采用阶段性的考察,针对每一阶段学习重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教师按照本阶段教学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也可将作业以展览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做出好的作品,还要能够准确描述出设计的意图,提交设计作业的同时,提交市场调查、设计创意过程论文等,不局限于平时作业形式。所有课堂教学阶段的设计作品,将成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在教师设计的主题讨论中,充分调研,积极参与,思路清晰,能够明确表达设计观点。该部分成绩将结合学生考勤情况成为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3)学生的主题设计作品在实际竞赛中获奖,或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直接申请为课程优秀作品,申优后可颁发优秀作品留校证书,增强学生成就感与参与积极性。主题项目训练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竞赛中来,对于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发现研究型教学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继续探索。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征为教学内容的问题性和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研究性教学作为我国创新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设计类课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具备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而全面的学习过程,设计过程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这门课程讲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文字与标志的历史发展,美学理论以及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提炼、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设置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逐次递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以研究性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2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1)适当删减通用设计理论内容,减少不同设计课程对设计理论的重复,用实例验证设计理论。

“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当前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缓慢,在目前课程教学体系中过于呈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多讲授方法学,多门课程之间甚至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专业设计知识理解相对狭窄,也缺乏多学科的交流,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学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先后顺序,合理布置其中的设计理论,在基础课程中加强通用设计理论的讲解,在专业课程中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将理论穿插在文字、标志的设计实例中,例如“对称”规律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用实例来验证设计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应用。

(2)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将教学内容按问题的方式整合,例如“如何在课堂中引入文字?”“、生活中的文字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将理论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发现文字一章,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的文字,例如T恤上、建筑物上、标牌上的文字,发现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标志的应用一章,让学生收集某一行业的标志,发现其共同点与变化的地方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3)增加案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不仅仅给学生展示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从创意、草图表现、优化、成稿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例如,在标志的设计创作中,选用了杭州市市徽的标志征集活动作为实例,从杭州市的地域特点、标志性建筑等入手,采集创意点,并转化为草图表现,从草图中挑选最具表现力的作品进行优化,制作方格稿。同时对比获奖作品与最终选用标志之间的差别,了解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了解一个标志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且从案例中真正学到知识。

(4)增加主题项目训练。

利用实际设计项目,例如一些文字类、标志类设计竞赛或者教师的设计项目,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明确分工,强化团队意识,以设计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主题项目训练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设计情景中,学生按照分工,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起到指导作用,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既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从实践中锻炼了实际设计能力。

(5)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增加文字与标志的设计应用。

文字与标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实现设计的整体性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版面的编排布局、色彩的协调搭配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如何将文字与标志应用到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3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1问题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事先设计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标志设计发展趋势一节中,由平面向空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具有空间感的标志设计,并总结空间感的表达方法。这种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把问题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2探究式教学

学生在完成一些设计作业或者参与到主题训练项目中设计出作品后,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业或作品交到教师手中,而是可以登上讲台将作品展示给教师与所有同学,同时将自己的创意来源、设计意图以及自己最终表达的设计效果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的作用,对于设计想法、创意的提炼以及最终的设计作品,教师以及学生都可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以成长提高。

3.3讨论式教学

教师预先设定好讨论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话题、前沿性话题。例如在讲到标志的模仿与抄袭问题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者之间的界限。学生分组后,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准备论据,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讨论问题的完整性、准确性作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自己主动学习,能够使课堂教学扩展到更广阔的的地方。

4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取消一次作业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专题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1)采用阶段性的考察,针对每一阶段学习重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教师按照本阶段教学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也可将作业以展览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做出好的作品,还要能够准确描述出设计的意图,提交设计作业的同时,提交市场调查、设计创意过程论文等,不局限于平时作业形式。所有课堂教学阶段的设计作品,将成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在教师设计的主题讨论中,充分调研,积极参与,思路清晰,能够明确表达设计观点。该部分成绩将结合学生考勤情况成为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3)学生的主题设计作品在实际竞赛中获奖,或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直接申请为课程优秀作品,申优后可颁发优秀作品留校证书,增强学生成就感与参与积极性。主题项目训练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竞赛中来,对于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发现研究型教学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继续探索。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22-0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

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举例如下: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

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

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

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

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辜东莲,陈彩凤,赵志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标志设计;文化认同

我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丰子恺先生所设计的“立达学园”标志己经成为立达中学最有辨识度且最重要的品牌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也在不停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不停发生变化。所以在基于“立达学园”标志基础上,学生们建立小组,发挥想象,转换学生的身份,作为一名设计师设计自己眼中的“立达学园”标志,同时拓展到各种衍生品设计,如手提包等,丰富校园生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

一、顶目实施

课时一:关于校史文化的学习共情学园的悠久历史驱动型问题:(1)关于立达中学的校史你有多少了解?立达中学经历过什么事情?立达中学创办的年份:1925年。创办人物:匡互生及丰子恺、朱光潜、陶载良、刘熏宇等人创办。初期地址:上海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俭德里10号(今罗浮路东侧)。校歌校徽:校徽由丰子恺设计,校歌由李叔同创作。理念:以“合作互助”为学校集体人格,以“立已立人,达已达人”为校训;以“立已达人,艰苦奋斗,尊师守纪,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启智、求真、严谨、耐心”为教风,以“认真、踏实、刻苦、主动”为学风。(2)立达的这些创办人、前辈的生平经历?他们与立达中学有什么关联?丰子恺:作为立达中学创办人之一,丰子恺曾主持“立达学园”艺术专门部,其间还兼任松江女子中学的美术课程。匡互生: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是年秋,又在江湾租地建舍,改名为立达学园,增办高中,并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1930年8月农村教育科迁南翔柴塘,购地20余亩,建立立达分园,并设附小。课时二:学习专家思维驱动性问题:(1)你希望立达中学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更有富有时代气息,能贴近现代审美,更有活力,把学生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2)有哪些元素代表了立达中学?为什么代表了立达中学?以什么方式传达了立达中学的形象?元素有校徽、校歌、建筑等,同时通过其独特的形象标志了立达中学的形象,区分于其他学校,有视觉上、文字上的。(3)你希望怎么改造立达中学的形象?运用学到的知识,加上自身平时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通过设计三要素(图形、色彩、文字),为立达中学设计形象。(4)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进行创作?提炼出元素图形并进行设计,调整细节并搭配合适的颜色。(5)怎样设计让观者印象深刻?利用图形、利用色彩、利用文字、吸引受众的注意。(6)设计的立达中学形象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各类衍生品的应用:手提包、贴纸、文件袋、手机几寺。(7)用什么手段可以宣传?制作视频、动画、海报,撰写公众号文章等。(8)不同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有质感、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影响。(9)你了解你所创作的衍生物的材料都有哪些区别吗?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你打算运用哪些?为什么运用这些材料?成本是多少?材料主要有PP料、PVC料、牛皮纸、牛津布,硬壳的有PC、亚克力,软壳是硅胶、TPU等。课时三:成果与互评驱动性问题:(1)你希望以什么方式你的作品?以图片与成品的方式呈现作品,其中图片主要表现作品的设计来源、思路、制作过程等;成品主要表现作品的应用性与实用性。(2)我设计的立达中学形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在基于设计过程中的创意策划、结构设计、平面设计、工艺装饰、制作应用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简化、优化。

二、顶目评价

本项目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大模块。一是过程性评价,本项目主要以合作能力、文化理解、创新能力、艺术表现四个评价内容为核心评价标准,其中合作能力是以小组内各成员的合作表现为标准,希望学生能够在过程中不仅有内容上的输入与输出,也能学会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学习。本项目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校园的文化历史沉淀,通过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渠道了解学习校史文化。通过评价,学生们最后再根据此做出总结,综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对此做出总结评价与反思,还有对于课程的展望,让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获取反思,对课程做出调整与改进。二是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以“KMWH”为评价方式,对知道了什么、还不懂的、还想知道的、如何运用所学的作为评价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归纳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道,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摘 要:本文分析独立院校学生弱点和以“学科系统化”为依据的标志设计课程模式的弊端,摸索以“厚基础、强能力”为总体的设计理念,以“典型任务”为准则的操作模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

关键词:独立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模式

标志设计课程是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它是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基础也是核心,目前很多品牌设计公司应运而生,这给广大艺术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独立院校学生仍难以独自担任标志设计任务。基于此,笔者指出传统的以“学科系统化”为依据的标志设计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更应该摸索出能切实提升独立院校学生能力的课程模式:以“厚基础、强能力”为总体的设计理念,以“典型任务”为准则的操作模式,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轨的问题。

1.标志设计课程的特殊性

1.1标志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向人们表达一定的含义,通过视觉化的图形向人们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比文字语言传递信息更加快速、直接。但是,尽管如此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点线面构成,它是最富诗性品格的艺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曾经是社会文明变化的“印记”与“符号”,记载了人类活动和社会变化及意识形态的转变,凝聚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的综合,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这要求一个好的标志它不仅具有外在形式美,更应具备深刻内在涵义。

1.2从事标志设计所需能力和素养。标志是心灵层面的艺术,它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从众多的联想中寻找相关联的巧妙构思,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天赋,同时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也是重要因素。文化素养是设计者内在的能力,它能给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视角和新的分析方法,同时扎实的专业基础也是从事标志设计必须的条件,有人把标志设计比喻为“带着脚镣舞蹈”,在方寸之间设计师需要调动多方能力使图形即符合现代审美也具有深刻内在涵义,这些都对从业者和教学提出了高强度的挑战。

2.独立学院学生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是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通过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及与其他学校同行交流,分析了本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如下。

2.1文化课基础较差。经笔者调查了解许多独立院校的艺术生大多文化底子薄,有严重偏科情况,对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等缺乏兴趣,这方面的欠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较低,而人文素养是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基于这一因素的影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时候,其理解能力则相对较低,对于各种优秀作品所具备的深度与内涵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因此其日常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浅薄、平庸,缺乏一定的文化性与生动感,无法通过作品来感染别人。

2.2学习缺乏主动性。目前多数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专业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很多基本造型能力不能达标,而标志设计课程对造型能力有严格要求。在这种环环相扣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无法主动地去探索,也不能在设计方面积极施展自己的创意,消极应付的问题较为突出。

3.传统的课程模式

“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即:重视逻辑性较强的理论基础部分的学习,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的严谨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的标志设计课程中,教师将每个知识要点(标志设计的历史、标志的特点、标志设计的步骤等)分章节向学生讲授,再由教师出题学生练习,因为每个章节所选取典型案例都不一样,教师出题也比较空泛、主观,无法和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链是断开的,这造成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但仍然不能熟练掌握标志设计一般规律和要领,也无法独立胜任客户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4.“典型任务”实践占主导的新模式

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新的模式。

我们拟将“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方案”――“反馈效果”这一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磨合时间。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和客户沟通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体现。对于“明确任务”这一步骤,鼓励学生利用家人朋友等人脉关系出去“找任务”,在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将“任务”代替“作业”让学生有了工作的激情,让他们尝试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成果被肯定的成就感,这无疑给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成功将“以老师为主导的授课”转向“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学习”,这种学习的模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可是,这样的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实践的内容多了,在课堂上的时间相对少了,对学生的管理已经不局限在课堂中,如何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外切实工作,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

在整个授课模式中,教师并不是完全对学生放手,而是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跟踪检查与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每一步骤的实施也需讲究方法和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以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典型的工作任务是由学生发挥自身人脉寻找一项具体的工作,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项目可由教师代为安排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应了工作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目前拟准备的课程模式安排是:

(1)设计准备。学生可以独立或是两人一组寻找设计任务,这一过程可从周围亲朋那里获取也可从网上获取,任务确定下来后,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客户的喜好和设计要求。根据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展开分析,绘制草图。

(2)制定计划。学生拿到任务后在第一时间将计划制定出来,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展。

(3)作出决策。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绘制设计草图、样稿。选择2-3个较为符合客户要求和任务对象的方案进行细致设计,这一过程需要用电脑软件完成。在提交方案前,检查方案的版面设计、细节设计是否能做到简洁明了、美观大方,能否打动客户。

(4)实施方案。将最终确立的1-2个方案提交至客户,接受客户评价,和客户进一步沟通修改方案和意见,完善和确立最终设计稿。

(5)反馈效果。鼓励客户能在第一时间将新的标志和形象实施,并征询反馈效果,认识设计方案的优秀和不足,为下次任务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5.总结

综上所述,新的独立院校标志设计课程模式是在不断修正和调整传统课程模式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扬弃传统,放眼未来,将课程目标直接指向实践,尤其是将传统的课程模式解构和重组,与项目教学相互融合,使课程兼具了设计项目的实践性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然而,任何一种课程的设计模式都不能用完美来描述,社会和时代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课程也应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典型任务”实践占主导的标志设计课程体系也是这样,应该不断求新、求变,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和调整,“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艺术设计教研室)

注:论文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院级教研课题《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 潘道忠.艺术研究[J].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下的困局.2012

[2] 高林娟.牡丹江大学学报[N].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2011.1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电脑图形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通常偏重于软件的操作教学,先介绍软件的使用,再演示讲解某个实例,学生习惯性的将操作步骤背下来或记录下来,然后依据步骤做出实例,这样的教程仅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态度,却很难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艺术设计专业后续创作中不可能反复使用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所以,硬记步骤是根本达不到知新的效果的。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单一,不多变;教学内容设置枯燥,实例采用不新颖,过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措施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对电脑图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整个课程的指挥者,正确理解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切实使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他作能力,将专业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学会用电脑完成设计想法的实现。

1.实例教学法

通过实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进行实践再探索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实践,再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最后再将理论总结用于指导同类实践。实例教学法可分四步教学:第一步选择案例,案例选择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步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在于与所讲知识点的贴近程度;第三步是案例演示,作为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将涉及案例至少预先操作3遍,在多遍操作中对操作顺序、操作捷径、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掌握,以免在课堂演示中对错误的纠正影响学生的理解;第四步是同类案例实践,举一反三对深入理解知识点及温故知新。例如:针对“图层”内容的讲解,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选择“奥运五环”LOGO,学生对“奥运五环”这个LOGO非常熟悉,因此在运用这个实例讲解“图层”各知识点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运用软件制作的方法,教师再将软件制作要点与涉及工具进行提示,给出基本思路,使学生心中有数,跃跃欲试地尝试完成,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大面积的对于某个知识的不懂,教师再适当提示,让学生能够完成。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演示其它解决方案,使学生豁然开朗,同时对知识点理解的更为透彻,真正感受到了即使做出来了,也未必是最佳方案,真的是学无止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求解的欲望,提高探索、钻研学习的兴趣。在熟练操作“奥运五环”这个实例后,对“图层”操作要领使用达到真正了解掌握的目的,趁热打铁再布置举一反三的实例,便宜如“太极八卦图”等,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有所挑战,以能检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对同学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真正达到了触类旁通。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不同阶段熟练和巩固知识点。在电脑图形设计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任务设置:

2.1依据重点、难点任务设置。

章节教学抓重点解难点,巧设问题,设置有助于掌握重难点知识的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任务的创设应围绕课程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掌握和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电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以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主,根据重难点进行阶段任务设置,布置的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实例,独立思考、操作完成。例如:电脑图形设计课程中第二章节的任务设置可以制作联想标志、工商银行标志、奥迪标志等一些几何LOGL。

2.2小结性任务设置。

章节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小结性的任务设置,检验当前阶段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对个别知识点进行补充。这一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综合性的做些简单的应用案例,例如学生感兴趣的平面宣传单、广告牌、杂志封面、或是动画场景……通过所学,得以实践,展示成就感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完成任务,学与用无形地得到体会。

2.3总结性任务设置。

在这一阶段中,知识点讲解基本完成,从工具使用的角度来讲,学生可以完成简单实的综合实例制作,知识点的巩固与熟练运用需要提高。在总结性任务设置方面,主要以命题设计为主,根据命题进行构思、创作。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动手、实践,对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得心应手,当然也会遇到困难,比如工具的深入使用,技巧的配合,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无形中的进步,使得知识和“创作”经验都有所提高。根据学生掌握程的不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对掌握程度强的同学设置相对复杂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针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及时总结,及时鼓励,及时提出新的建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习惯引导法

(1)存盘习惯:

随时保存文件的习惯非常重要,电脑突然死机、电源断电等意外情况都会导致工作学习成果丢失,随时保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文件。

(2)使用快捷键习惯:

快捷键是键盘、鼠标同时操作完成效果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左手负责键盘,右手负责鼠标,左右手同时工作,能够快速提高操作速度。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优秀的设计师、绘图员,大量操作通过键盘完成,速度证明能力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专业的内涵,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快捷键操作习惯不但能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尤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总结教学法

总结可谓是一个习惯。老师对知识点有小结,对课程有总结,目的是将重难点内容强化记忆。在中国教育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弱,死记硬背知识点,学习习惯被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熟悉方法、掌握技巧形成总结的方法,融会贯通,更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前行。

三、结语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图形设计课程的特点与软件发展现状相结合,针对教学选择合适的软件版本,使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课程内容精讲多练,在大量练习中使学生消化理解各知识点,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设计能力。在软件操作中,一个效果的完成真可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可以用多种途径完成同一任务。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合理能为学生引导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理解探索,实现效果制作。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服务专业学习的能力。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双轨” 标志与品牌设计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双轨”教学模式的创新

标志与品牌设计课程的“双轨”教学模式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指导,针对市场需求,强调“项目先行,以工促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教学活动以教师带领学生承接项目、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并完成项目为主线,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同时围绕项目执行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为辅线,两条线索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该教学模式将标志设计流程、标志设计方法等显性理论知识“润物细无声”地穿插在项目实践中,以项目需求来序化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块(比如,为了更好地服务项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加入投标项目实训模块),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获取隐性实践知识和技能;显性理论知识和隐性实践知识有机衔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全面培养标志设计所需的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见图1)

图1:“双轨“教学模式实施图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与项目实施顺序同步。教师与学生的职责和活动要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将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项目直接引入课堂,项目驱动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服务于项目执行,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组织教学,教师扮演“项目总监”角色统筹整个项目,学生以设计小组形式分析、执行项目;企业行业专家以“项目导师”身份介入项目,最终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课程成果即是真实项目的顺利完成,并通过合作企业交于客户,接受市场检验。真正实现了设计教育与设计岗位的有效结合。

图2:标志与品牌设计课程学生工作流程图

2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选取

2.1 教学内容针对性

课程内容选取来自于品牌设计师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经详细分析武汉芸众设计有限公司(视觉传达设计公司)、广东东方麦田设计机构(工业设计公司)的主要工作岗位,归纳总结“标志与品牌设计”课程主要针对的岗位及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归纳如下:

(1)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广告公司、印刷出版公司、网络媒体、企业企划部门等从事以标志为核心的企业品牌视觉形象各要素设计相关工作;

职业岗位:平面设计与制作人员、品牌设计师、设计师助理

(2)工业产品设计领域:既具有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职业核心技能,同时又能够完成与产品相关的品牌VI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职业岗位:具备品牌设计意识的产品造型师、设计师助理、产品UI界面设计师。

2.2教学内容适用性

2.2.1教学内容选取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品牌设计公司标志与品牌设计工作任务,但又加以提炼、补充,经过适当改造设计成适合学生的学习型工作任务。

2.2.2教学内容序化,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

按照项目实施需求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训练任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2.2.3教学内容选取兼顾典型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

教学项目选取以视觉传达工作领域常见工作任务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工作领域,如工业设计工作领域,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拓展学习视野,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3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与武汉芸众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美恩广告公司、顺德东方麦田设计机构等企业密切合作,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并基于标志与品牌设计工作过程共同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贯穿在精心设计的任务中,共设置了层层递进的三个主体任务,每个主体任务又设计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的若干子训练任务(共7个),这些子任务在项目载体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教学内容的任务设计如图3所示:

图3:学习任务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图

4教学载体的选择既体现典型性又体现多样性

教师引导:以深圳鼎创激光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为教学载体。

学生主体:根据教学需要分别以广州泰安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北京七彩行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武汉玖融昌投资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为学习工作载体。(见表1)

(1)选取深圳鼎创激光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广州泰安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标志招标项目等四个项目都属于商业性题材标志招标项目,这类中小企业标志与品牌设计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所面临工作任务中最常见的类型,最贴近实际工作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2)教学载体与学生学习载体在类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同时学习载体又有其独有的个性,体现了学习载体的多样性。

(3)这些题材标志设计相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难度适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为以后设计活动性标志、公共服务机构类标志等打下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了课程大部分学习内容。

表1:教学、学习载体一览表

5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了《标志与品牌设计》课程大纲、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做一体设计、教学课件等资料,并正策划编写更符合本课程的教材;选取标志与品牌设计行业中最专业和最前沿的书籍以及设计公司的真实案例为参考资料。

6全方位、重过程、开放性考核方式

课程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公司化”管理,考核“绩效化”。强调阶段式的过程考核方法。把项目执行过程按照工作流程分解为几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能动性强,能快速地对学生在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作出评价,对学生是极大的激励与鼓舞。

另外学生项目执行过程中,从方案成形到方案筛选再到最终定稿,每个阶段不仅要接受校内老师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还必须与客户沟通,接受市场和客户的评价。考核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有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全方位、重过程和开放性。

7结语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平面设计专业 项目课程改革

中职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中职信息技术大类中重要且实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涉及很多领域,融艺术、科技、经济于一体,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图像处理、版式设计、创意、成品制作等能力。

项目课程(即任务引领型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笔者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项目课程的教学是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是否把握住了项目课程这一改革的精髓?是否真的使实际的课堂效果有很大改观?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反思,发现在教学实施层面其实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推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项目课程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进行,如何将项目课程做到更深层次,把握住其内涵,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去伪存真”――对“项目”内涵深入思考

1.项目教学中的“伪”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到底哪些部分或者哪些方式是“伪项目”,即没有真正认识到项目课程的内涵,对项目课程的有效开展形成了阻碍,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不少教师对“项目”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把实施项目教学仅仅理解为项目课程改革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变革的要求,因而在进行项目教学设计时未能摆脱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的影响。比如在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要求设计某企业图形标志。如果教师仅仅是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绘制一个图形标志,而忽略在设计标志这一过程中“项目”的商业内涵,那么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利用软件绘图工具表现一个图形,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跟客户沟通,对自己所设计的标志进行完整的释义。同时,标志在设计出来后,后期的标志印刷、实物制作的过程是否会因为标志的特殊表现而影响到标志的实物制作效果,如果对于应该使用多大尺寸的纸张、多大的分辨率才能使打印效果更清晰都缺乏基本了解,那么标志的设计再漂亮也无济于事,因为它不能称之为“项目”。这种所谓的“项目”教学,只是以“项目”的形式对原有的学科知识进行部分重组,并没有围绕课程的性质和真实的任务需求,开发出更加实用的新知识,因而只能算是对原有学科课程教学的改造,谈不上项目课程改革。

其次,把项目教学简单等同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突出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知识的挖掘。同样以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为例,在图像处理时,需要对图像进行一个名为“色阶”的操作,需要对色阶操作选项的绿色通道进行一个数值的调整,以期达到教材范例所示的效果。如果教师一味地根据教材步骤做一个机械化的操作,告诉学生需要调整到一个多大的数值才能达到范例图片的色彩效果,而不去分析在这个工具面板中所涉及的关于“通道”、面板中的“输入/输出色阶”的概念、“通道”中的“RGB”“红”“绿”“蓝”三种模式,那么学生除了“依葫芦画瓢”制造出跟书本一模一样的图像之外,对于专业所要求的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这样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在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中图层混合模式一节,一开始学生在接触的时候,根本搞不懂溶解、变暗、正片叠底等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往往依照教材所提示的模式或者将每一种模式都试一遍,这样既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也大大降低了软件的操作速度。笔者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告诉学生使用混合模式的前提条件,其次讲解光与色彩、基色等基本知识,并将这20多种模式进行分类归纳,如加色模式、减色模式及其他(缺值、颜色)等,以便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几个模块化概念,最后通过不同混合模式的不同画面效果来分析每一个大类中的不同混合模式。这样,学生既能对每种模式有了字面上的理解,同时又能对各种模式的画面效果有了直观认识,在今后的练习中就能逐步掌握各种混合模式的特点。

2.项目教学中的“真”

在对实际项目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后,教师不得不思考,到底何为“真”的项目教学?“真”其实就是最有效的项目教学,对于其有效性的衡量,有多种评判

方式。

首先,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完成的活动中去?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建构?是否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其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是否满足了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的需求?最后,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能否缩减学生用于知识学习和理解的时间?能否降低难度?

基于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才不至于在项目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层面的实践探索时感到茫然和无从下手,才能对症下药,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推进有效的课程改革。

二、真中求精――在课堂内外灵活游走

项目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也就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教师的“教”是围绕怎样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来展开的。实施项目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实现与企业的接轨,通过完成项目来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

1.走出课堂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客户沟通、设计分析、表现材料、工艺流程、施工现场等了解甚少,致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CI策划与设计课程是非常适合进行项目教学的课程,但如果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无论教师怎么引导,怎么营造气氛,也比不上将课堂延续到课堂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CI设计能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和领悟。当学生在餐饮、科技、金融、服务等各类企业中亲眼看到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何展现,CI的设计如何在企业中通过企业文化、日常办公、服装等具体形式中得以表现,这比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百次情境教学都有效。当课程需要学生来设定一个品牌,并对其进行CI策划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效市场调查了解同类品牌的相关信息,对市场做出一个相对精准的定位,这对后期的设计至关重要,调研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将上课的教室外延至企业甚至是社会上,指导学生把课堂上的专业技能延伸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索与实际项目结合在一起。策划报告、核算成本、接触客户,能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这反过来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加超市的POP广告策划制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策划广告、设计制作安装大型户外广告等,就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增强学生实践应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是项目课程重要的支撑部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来支持项目教学的开展。

第一,利用第一手的企业资源,保持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取得一手的企业员工上岗培训资料,对于项目课程的开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企业的培训资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平面设计行业的岗位群较多,涉及面广并且有着较强的跨学科综合性,如果能够取得针对职业学校适合岗位的教学资料,无疑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二,保持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的与时俱进,尤其是软件的更新。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所设计到的软件众多,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Auto CAD、3D Max、Maya等数十个软件,而企业会随着行业水准的不断提高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所使用的软件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比如前些年较流行的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在实际应用中逐步被Adobe公司推出的Illustrator软件所替代。常用的二维动画Flash制作软件,从CS4版本开始有了多个全新工具,特别是CS5版本对其骨骼、脚本、绘图等工具进行了进一步强化之后,使得新版本的软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受到动漫从业者的青睐。如果教师对行业动态和企业用人要求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升级,就很难使学生在项目课程中学到真正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技能。

第三,合理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对教材的一个有力补充,教师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项目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

3.个性化评价

计算机平面设计是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可以考虑艺术专业的特性,更多地注重交流、总结或者展览,将艺术作品的展示作为交流和总结的有效平台,而无须限定某个环境或者特定人群的评价。只有市场的认可才能说明这一作品的成功,当学生的作品被置于市场或者非课堂参与者中间时,作品的评价方案才会显得更真实。

以招贴设计课程为例,笔者曾经布置《节约用水》《低碳生活》两个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招贴的方式来表现,希望作品能给观看者有所启示,并将此次作业办成一个小型的展览。每位学生自己选取最满意的课程作业打印裱好后,在笔者学校的体育馆举办了展览,邀请全校师生来参观,前来参观的学生对设计者的作品提出了很多建议,也提出了个人对于这两个设计主题的创意和想法,对参展学生的思路拓展有很大的帮助。而当作品的作者听到其他专业学生的赞赏时,自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对专业的认可度也增强了。

三、服务本土――教学中导入地域文化元素

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笔者所处苏州,文化是苏州的第一资源,对于如何将计算机平面设计这类创意产业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得到这方土地传统文化的浸润,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吸取养分,以传统文化的优势推动平面设计的原创性和本土化,笔者总结如下几点。

1.选修与德育课双管齐下

笔者学校开设了吴文化介绍、园林美学等本土文化选修课程,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同时,注意保持与专业的契合度,这样深受学生的欢迎。吴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德育课中用本区域文化名人的事迹影响学生,告诉学生在这些名人居住的那个区、那条街的历史故事,会让学生更加有亲切感。在苏州地区的其他兄弟职业院校,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校本教材,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施伟萍、朱艳华合编的《苏州历史文化名人小故事》等。

2.搭建校外名师讲台

通过聆听讲座,师生接受区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素质。笔者学校近两年多次邀请苏州各大创意产业公司来校进行专业讲座,对其原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本土文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无形中也给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如何注入本土文化提供了借鉴。

3.融入生活、拥抱自然

苏州本身古迹众多,所处的长三角地区风景秀丽。在写生、摄影等艺术专业的基础课中,鼓励学生带着画笔和相机,在幽深的巷子、古朴的小桥流水、静谧的园林中寻找灵感。

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将本土文化渗透到个人文化修养中,并将其运用于专业课程的设计中,这一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改的重要课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各地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融于设计理念之中,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项目课程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在教学中的经验,不断尝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多探索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和职业能力迁移的项目课程教学,在实践中推进项目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路晓凤.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创新中职艺术教育发展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0(35).

[3]黄雄辉.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10(12).

[4]赵妍.关于“做中学”教育观念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11).

上一篇: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应用文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