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4:48:59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业能力 社交礼仪 案例教学法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礼仪实际操作能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社交礼仪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礼仪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介绍、分析、探索,揭示社交礼仪活动的规律,使学生从大量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中职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同时,易于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理论,能有效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

一、礼仪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选择好的案例是关键。笔者在三年的礼仪教学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礼仪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了一些案例,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礼仪运用能力形成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学生社交礼仪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社交礼仪》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追求。礼仪案例的选择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礼仪运用能力为基准,教学目标中的目标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要围绕职业能力、工作方法、职业情感做文章。

2.以学生专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对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交礼仪》课而言,礼仪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要针对各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的工作过程对礼仪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因为每个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礼仪案例中涉及到各专业工作过程,要关注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和工作行动四个要素的独到之处。

例如,为财会专业选择或设计的案例最好涉及到财会从业人员、计算机、账本、钞票、银行存储业务等要素,而为文秘专业的案例最好涉及秘书、办公室、领导等要素。这些要素与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强的联系,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并在今后工作中很好运用。

二、案例教学在社交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寻找合适的案例素材固然重要,但是案例的使用设计,也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是一个循环的、完整的递进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专题分析,理论提升

将活动目标单一、规模较小、事件较简单的案例,就某一侧面组成案例专题,对该礼仪知识点进行重点剖析,深入探讨,找出规律。这种“窥一斑而见全貌”的专题式研究,便于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层次把握和透彻理解。

如在餐饮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合餐饮礼仪专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专题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包括订餐、点菜、上菜、结账等餐饮过程中所蕴含着的礼仪知识。这种针对餐饮礼仪进行的专题知识分析,重点突出,抓住要害,更有利于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感悟。

2.创设情境,模拟角色

案例情境的创设及角色的模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案例演出中呈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模拟与一般的模拟教学法有所区别,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尽可能适于表演的案例。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以通过角色模拟来进行教学的,角色较多,角色特点鲜明,角色行为或表达鲜活的案例,更适于运用角色模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其次,尽可能设置具体周密的模拟情境。如会务服务礼仪的模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会议室,让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会务情境,并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饰会议接待、主持等角色,进行案例模拟练习。

再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案例角色模拟的方式,可在课余让学生以案例作为脚本进行事先排演,也可以运用现场演示法,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演、演讲、应变等多种能力。

最后,还要结合礼仪理论对学生的模拟过程进行分析和评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促使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补充课堂知识。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学生在案例的模拟中所发现的问题,往往只是属于感性直观的认识,通过分析、评判、总结,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理论的程度,并且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方案策划,实践反思

社交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仅仅让学生们停留在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分析总结案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分析总结案例,还应该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运筹帷幄,进行礼仪活动策划,制订有效的礼仪活动目标与具体的行动措施,并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把学生策划的活动形成案例,再进行反思,总结。这是礼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形成职业素养。正如朱熹在《中庸•章句注》中所说“行之笃,则凡所学问思辨而得之者,又皆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

4.结合主题进行方案策划

首先,凸显专业特色的方案策划。如针对文秘专业,可让学生进行会务、迎送、办文等专题礼仪方案的设计与策划。

其次,与岗位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方案策划。例如,针对财会专业,可让学生进行银行存储业务的服务礼仪设计

第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的方案策划进。例如,校园服饰礼仪的专题设计

5.通过实践演练,进行反思总结

(1)通过“亲身实践经验”的礼仪方案的策划及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及时的反思总结,可以形成新的案例,反馈教学效果,积累教学资源。

(3)锻炼学生社会调查以及社交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礼仪案例,是礼仪理论和礼仪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由“知”通向“行”的桥梁。实践证明,利用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威.哈佛商学院与案例教学法[J].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99,(1).

[3]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9).

[4]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交礼仪;情景教学;模拟

对中职学生开展礼仪指导与训练教学,加强中职学生的礼仪修养,促进礼仪知识的学用并重。知行合一,多训练模块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成功,已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的一种必然手段。

在社交礼仪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情境式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课堂沉闷气氛,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互动的局面,解决在实际社会交往中学生无法准确鉴别和深度把握社交场合各种礼节的运用的难题。交礼仪课程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教师按照礼仪相关训练目标和要求,根据课程设计模拟情景、环境、人物或身份等,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场景、身份的礼仪训练。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生动、形象的情景和氛围,解决课本中提出的相关问题,模拟过程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

情景模拟教学包括情景创设及准备、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分析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相应的工作。

一、情景创设

在情景创设阶段应该以学生所学专业针对性的开展情景设置,模拟环境的设置要尽量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一进入模拟场景就能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如针对汽车专业即可设置在4s店的购车推荐场景,通过介绍车辆性能时的语言礼仪、接待顾客时的身体礼仪等方面着手,即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代入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授课内容。

在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可以设计招聘、应聘情景,让学生了解招聘、应聘的礼仪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招聘公司,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公司的基本情况,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等一一设计好。演结束后请学生们运用礼仪知识进行评价,总结。

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应用科学,笔者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训练,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讲到站姿、坐姿、行姿、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的礼节规范时,先讲理论知识,然后进行适当示范,让学生了解所讲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不雅行为。同时我们还布置一些模拟情景题,如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学生对礼仪训练大都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颇佳。

二、课堂演示

在课堂演示环节,教学可首先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教学片案例分析及实物演示加以补充。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礼仪技能有基本、全面的了解。接着代入到设置的情景中去,通过学生在情景中的实际操作进行实务部分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个人基础礼仪及商务场合的行为举止方面练习时,可以将情景设置在一个正式的商务会见场合,通过情景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个人礼仪的基本常识,对在社交活动中有关介绍、握手、问候、称呼、致意、遵时守信、拜访与接待、女士优先等原则有直观的理解,引导学生就教学重点进行思考,通过情景模式下的实际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准确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三、课堂讨论

讲课时,将具有探讨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和诱导,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现场纠正错误理解,在讨论中明白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充分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现代交际礼仪中个人仪态礼仪时,让学生观察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各种举止行为,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似教娱乐的氛围里,从正、反两方面掌握了解相关礼仪知识,把许多平时的小事扩大化、桌面化、透明化,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得到正解,印象十分深刻。

四、分析总结

在分析总结环节,应该抛弃原有的“一言堂”格局,改由老师点评为学生分组讨论、推举礼仪裁判评论的方式。所谓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即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可以提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模式。我们在中职教学中如果引入情景教学,将改变单一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在社交礼仪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调动了课堂积极性,这一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教师同仁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根据教学现场是抽样调查,100%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以往那种“枯燥”的内容,印象深刻且不易忘记,值得继续和推广,应用到中职学校其他相关的课程中去。

参考文献:

[1]苏芹.《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激活教材和学生》,2007

[2]高宏,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教育,2005

[3]姚丽萍.《实用礼仪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运用》.教育与职业,2003

[4]于丽新.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交礼仪 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01-01

礼仪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得到提升,礼仪文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要从言行举止入手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广泛,良莠不齐,因此社交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礼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一种行为规范,可将其列入道德范畴。礼仪简而言之就是“恭敬辞让”,其本质就是尊重别人。也就是说礼仪是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化身,是道德的具体体现。[1]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较多,对道德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传统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怎样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够具体化,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礼仪的内涵,将其付诸于实践,成为了当今社交礼仪课程的关键所在。

(二)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现代生活,而人们的日常社交就是通过礼仪来进行规范的。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礼仪对个人在社交中的行为提出了“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外在气质,也能够使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从而营造出和谐共处、彼此信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2]

(三)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

高职院校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也应重视学生的文明程度,将其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处于同一水平上。利益作为外向的表征,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素养、情感,并通过行为、服饰、语言、姿态、表情等最终具象化为直观的礼仪。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他们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措施

(一)讲好第一堂课,调整教学内容

礼仪是沟通技巧、行为规范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心理出发,深挖其内涵,使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社交礼仪课程的第一课非常重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可以总结概括为八个字:“慎独、二勿、三省、四非”。这八字箴言能够强化学生自律自重的观念。除了要尊重他人,更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强调尊重的相互性,才能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八个字容易记忆,通俗易懂,接受性强。虽表述简单,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二)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

首先,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社交礼仪课程。第一,对于文科院的学生应该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在所有专业学生的范围内开展社交礼仪教育,使得全校师生都对道德礼仪有着充分的重视;第二,增加社交礼仪公共选修课的人数容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公共课,使得道德礼仪规范在每个人心中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和通识;第三,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宣扬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开展礼仪知识讲座,观看礼仪录像、表演,小品,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影响。礼仪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教育上,而是在渗透上,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践。

(三)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社交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何让理论联系实践是每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首先就应从课堂教学着手,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实践能力。以服装礼仪为例,关键知识点在于服装的三色原则、搭配原则等,若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必定没有兴趣,且与实践脱节,导致所学知识只是空谈。为了加强理论的理解,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服装搭配,后由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加深学习的印象。

社交礼仪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要讲好第一堂课,调整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何英,詹晓娟.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社交礼仪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34-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规范。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现代社交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文秘、旅游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社交礼仪课程,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认真贯彻高职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现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对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进行如下论述。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

社交礼仪涉及内容很多,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体例和内容。按照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笔者与教研室其他教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交流,同时征求了部分学生意见,确定了以下授课内容:礼仪概述、个人礼仪(仪态、仪容、服饰)、日常交往礼仪(介绍及名片、握手、交谈、电话)、交际礼仪(馈赠、拜访与待客、饮宴)、公共场所礼仪、中国民俗礼仪、涉外及商务礼仪等。在教学中又根据学生毕业前的需求,增加了办公室礼仪、面试礼仪的内容。

二 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

1.案例式教学法

社交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一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一来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此教学中应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精选的案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相互讨论,得出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在讲解礼仪原则中的“女士优先”这一部分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如下案例: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小贺第一次独立地走上了迎宾员的岗位。一辆白色高级轿车向饭店驶来,司机熟练而准确地将车停靠在饭店豪华大转门的雨棚下。小贺看到后排坐着两位男士、前排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位身材较高的外国女宾。他一步上前,以优雅姿态和职业性动作,先为后排客人打开车门,做好护顶关好车门后,又迅速走向前门,准备以同样的礼仪迎接那位女宾下车,但那位女宾满脸不悦,使小贺茫然不知所措。这位女宾为什么不悦?小贺错在哪里?

学生通过对本案例的讨论,了解到在社交场合或公共场所,男子常为女士着想,照顾、帮助女士。迎宾员小贺未能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先打开女宾的车门,致使那位外国女宾不悦。采用案例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有限的案例中,主动去获得一般性、概括性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模拟式教学法

社交礼仪课的内容有许多适合于模拟演示,如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笔者在讲授日常见面礼的正确运用时,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待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点评,之后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纠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此外,还可以将几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设定情境开展礼仪的表演,在实训室中进行演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模拟演示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讨论,经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讲解有关的礼仪,这样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全面掌握。

3.操作演示法

凡是涉及实际操作的内容,一般都采取了先介绍要领,然后播放光盘,强调规范性,再由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的教学流程。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又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演示、讲解。如面部化妆,请了专门的美容师给学生进行现场化妆演示教学,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提示,学生在下面进行观摩,并当堂利用礼仪实训室内的化妆用具进行化妆练习。

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中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组合。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效果靠单纯语言讲授是无法达到的。电教媒体所呈现的信息符号形式主要是语言、图像和音响三方面,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均有不同功能与特性,可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这些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力也大有裨益。

四 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笔者经过教研认为,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与一般学科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应摒弃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形式,将考核测评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之中,继而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具体考核方法应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按一定权重比例体现在分数上,并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期终考核制订了考试改革方案,采取技能测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礼仪知识情景剧,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礼仪活动在日常交往中应用较为广泛,所以考核内容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于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林友华.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李莉.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礼仪课程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19-01

近年来,礼仪课程已经逐渐在各高校内开展起来,作为一门集实践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等特征为一体的课程在其理论指导下系统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社会活动不断丰富、人与人之间交流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社交能力与礼仪形态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教师应结合礼仪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礼仪知识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一、情景教学法及其与礼仪课程教学结合的可行性概述

情景教学法即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模拟情景,将知识以更加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旨在提高学生发现、认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使其在获得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重点[1]。

礼仪课程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征为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并将学生作为运用礼仪知识进行情景活动的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学习与归纳总结,提高其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与礼仪课程教学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在高校礼仪课程中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对策

(一)以“表演”形式创设情景、发挥示范作用

礼仪课程教学结果多以具体的外在形态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示范、表演呈现教学内容能够营造出情景化、模拟化的教学氛围。礼仪课堂自身的艺术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应从思想、情感上形成符合礼仪规范的意识。教师通过动作结合语言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知识所传达的信息,在教师融合思想情感的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真切地进行感受和熏陶,从而自觉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学会尊重他人、自觉遵守社会生活秩序并在人际交往关系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展示出良好的仪表仪态。

(二)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社交活动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增强情感、建立恰当人际关系以及丰富自身情感及阅历的重要活动,因此良好的社交礼仪能够直接将个人基本素养及礼貌态度等展现出来。礼仪课程是以讲授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为、态度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的,这决定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礼仪课程教授中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模拟为真实的情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将礼仪知识的实用性突出,使学生在多媒体模拟演示中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加深学习印象[2]。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礼仪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礼仪知识。在多媒体环境中,以直观、形象的模拟情景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与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入了解礼仪知识。

当然,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还需从具体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着手,例如,在《用餐礼仪》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演示中,通过以幻灯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西餐用餐礼仪能够使学生清晰、直观地把握礼仪要点及相关用餐注意事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理论知识,灵活地在课堂上即时选择某一位学生作为演示对象,模拟某情景对该学生的着装礼仪进行分析,实现当堂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成效[3]。

(三)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真实情景

角色扮演即通过营造某种工作或社交活动的环境,让学生模拟某角色将所学礼仪知识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在练习中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礼仪规范、相关重点及禁忌进行讲解,可以以小组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结合情景要求正确运用礼仪知识。如讲授《馈赠礼仪》内容时,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国家模拟其送礼礼仪,在扮演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对正确的礼仪知识运用情况给予肯定,加深学生知识掌握印象,对错误演示予以纠正,并做好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体验的形式实现了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为学生构建了更加高效、真实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其更好把握学习要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礼仪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奕.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分析[J].赤子,2014,22(2):160-160.

[2]易洁.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2015,10(13):159-159,161.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交礼仪;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99-02

《社交礼仪》是一门职业修养课,在职业院校开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认同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人文素质,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怎样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通过《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教师如何阐述课程的重要性

礼仪课全称是《社交礼仪》,可从两个方面阐释:一是礼仪,二是社交。对礼仪的解释可有字意、来源、宗旨、灵魂等多个角度。虽然解释很多,但要落实在“规范”上,即人们处世处事时表达尊敬的规范。做事有度,有章可循。全册教材以个人形象塑造入手,落脚点是求职面试礼仪,使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仪表、仪容、仪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学习基础礼仪和公共礼仪达到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包装出自己成功的求职形象。

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应注意三点:(1)礼仪是社会发展的要求;(2)礼仪是美的展示;(3)礼仪是练就的一种生活态度。上好这门课,真正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传递要从教师做起。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说:“再好的机器或程序都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有从教师那里才能学到‘神采、才气、风度’,才能学到人的品德。”礼仪课程最重要的是强调心态,“仪态”中包括“心态”,决定着仪表、仪容等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心态平和,对事业充满热情,摆脱功利诱惑、职业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有这样的精神风貌才能够教导学生,这一点是能否讲好礼仪课的关键。试想,如果学生面对的教师是一个萎靡不振、目光猥琐、衣冠不整、教态随意的形象,怎么再去要求学生的形象呢?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不跟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要让学生懂得社交礼仪是避免不了的,著名礼仪大师金正昆教授认为:“社交是一种泛交际,社交是交流信息、建立关系、增进感情、充实自我。”社交中礼仪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是通过不断呈现相关案例来证明的,要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社交场合中发生的故事,尤其是在面视、应聘等场面中因无礼行为使机会从身边白白遛走的事例,从中吸取教训。

利用课程的独有特质吸引学生

礼仪课属文科性质,以文字叙述为主,很容易上成说教课,如果只要求学生简单地练习一些动作,时间长了,又有形体课之嫌。如何处理好讲授与训练这两个教学目标呢?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下,可将知识分成模块,围绕一个主题,营造一定的场景,几次课下来,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将讲授与训练有机地融于一体。如“个人形象设计”这一模块,教学前可向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对仪态、仪表、仪容三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出大学生的个人形象,设计出参加面试时的个人形象。

要利用好礼仪课程内容宽泛而深远的特点吸引学生,在讲个人形象塑造时,结合打造新形象,可将知识延伸到电影的包装,对比电影《阿凡达》与《孔子》,由于运用了不同的创意和影视效果,获得了不同的收视率。以此提醒学生,新时代要求具备新形象。

在提倡“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时,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组织每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展示活动”,开课之初,要求学生每人将书名报上来,在每次授课之余,让学生通过描述或借助PPT,讲述所阅读书的作者、内容、精彩之处、感受等。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分享阅读了《卡耐基传》、《狼图腾》、《三毛作品选》、《简爱》、《围城》等一些好作品,在展示作品时,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仪表、仪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角色扮演法,在学生演示某个场景时,设一个场外解说员,作用是帮助观者理解表演场景中每个人的角色及活动内容。解说员以沟通场内外的身份出现,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轮流打分法,小组合作后轮流演示,一组学生给另一组学生打分并说出优、缺点,每个人在对照正确内容打分时,很容易记住所要求的知识;案例分组分析法,在学生熟悉案例后,由发言人叙述本组的观点,发言人要求轮流担当;小组合作突破法,给出资料,小组成员按要求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包括场景模拟、手工制作等。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特点是独生子女多,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少顾及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证明,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培养目标,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比如,求职礼仪的内容可做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分组确定各自公司名称,讨论提出公司的精神、口号、目标等企业文化内容;(2)从各组中选中优胜方案;(3)由胜出组确定好招聘方案后开始招聘;(4)其他小组成员以求职者的身份出现,在模拟现场开始应聘;(5)教师做好场面监控,保证活动顺利进行;(6)师生对上述活动共同讨论,总结在具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评出优胜组和优胜个人。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是以真实材料作为案例,材料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能保持一种合作关系,在自由、安全、开放的班级气氛里,教师呈现出自己熟悉的案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既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讨论,又要以自由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口头与听众沟通,将自己的价值观运用于组织决策上,开放心胸,了解别人的想法,锻炼沟通与倾听的能力,欣赏别人不同的意见。找到好案例并运用好案例,是保障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

做好团队建设,保障课程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团队带头人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团队还需做好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使团队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讲礼仪课的教师,除应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要求之外,还应分别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讲礼仪课,这样能够把握好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讲礼仪课之前,教师要统一理念,统一课程目标,利用假期,分工协作,开学初每人交上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门课完整的电子教案、PPT及电子教案首页。在教学前,教师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并做到及时沟通,以保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教学灵感得到实施。在教学计划中可增加两次机动课,针对不同专业、结合不同的职场情况讲授相关职业的礼仪知识。

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应做一次总结,大家本着知识与教学技能相互补充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建议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发生分歧的时候,由课程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决定。

总之,“教好一门课”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问题的解决需要全面关注教学系统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个因素,特别是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师、学生及教学情境等,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不同课程的特质、不同的施教对象特点,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顺应时代需求,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以保证教学的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吉林大学400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大学400名学生、吉林建筑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师范大学4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5所大学的2000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800份问卷,作废200份,问卷有效率合格。

1.2.3数理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程度

根据统计的结果看出,从说不清楚到不知道社交礼仪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只有10%的学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社交礼仪,而10%的学生只能大概地说出一些有关社交礼仪的事例。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极其粗浅的。

2.1.1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分数决定前途已成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一个共识,人们在“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这样的怪圈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教育”的根本在“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了首位。人们在看中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所以,“修身”变为“修分”,“人将社交礼仪为先”变为“人将分数为先”。改变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1.2本科教育中缺少社交礼仪教育

在当今的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交礼仪品行必将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2.1.3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严重地扭曲了这些人的伦理、道德、品行。社交礼仪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多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的灵魂,交往的内涵如果缺少了社交礼仪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质量和人际交往的认同性。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职业行为中、在履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必须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

2.2大学生对掌握社交礼仪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40%,而60%的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部分高学历人群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

2.2.1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不参与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交际技巧和交往艺术,进而达到参与社会交往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艺术和交往技巧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人们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狭义的人际交往拓展为广义的公众交往。

2.2.2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古人云:既学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将知书达理作为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当今社会中知书不达礼者大有人在,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出现严重的偏差。目前,高校依然存在着让人尴尬的现象:个别学生虽然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其行为却连最基本道德水准也不能达到,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所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逐渐深入,在开放的社会新秩序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频繁交往和沟通中谋求自身的有效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具备丰富的交往社交礼仪知识和能力必然成为新秩序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交往成功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交往细节,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度,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社交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交礼仪。

2.2.3掌握社交礼仪知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了用真心去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友谊和友情,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需要。社交礼仪教育的宗旨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高度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社交礼仪规范、交往艺术与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就是有序的社会,有序的社会才称得上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才称得上是进步的社会。

2.3大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而其他渠道则高达80%,可以看出学校的社交礼仪教育明显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大学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完善社交礼仪教育的课程,增加社交礼仪教育的学时,配备完善的社交礼仪教育训练场所,建设社交礼仪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交礼仪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交礼仪训练,把社交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交礼仪知识讲授和社交礼仪训练,使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社交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社交礼仪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社交礼仪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甚至仍然认为,社交礼仪教育可有可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优秀的学生。一些学生则认为,那些专业课、基础课都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无关紧要的社交礼仪。所以,加强社交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对于社交礼仪的深层理解,解决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重要性的理解,把社交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

利用多彩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的校园社交礼仪活动,利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交礼仪文化宣传标语,举办社交礼仪常识的讲座、演讲、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交礼仪氛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交礼仪活动,使社交礼仪行为成为校园时尚,懂社交礼仪可敬,失社交礼仪可耻。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社交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社交礼仪实践的成就。努力宣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社交礼仪风范,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社交礼仪之校、文明之校、文化之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道德、有社交礼仪、有修养、有文化、有才学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是极度贫乏的,这种现象可以折射出社交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表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懂交往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对于掌握社交礼仪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有嘲笑具有社交礼仪行为的人的现象,对于交往行为的美丑取向不准确;大学生获得社交礼仪知识的途径缺乏规范的教育渠道,多数学校没有社交礼仪课程的合理设置。

3.2建议

高校是个特殊教育平台,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渠道、多视角、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从国家、民族、传统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交礼仪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建议高校把社交礼仪教育列为必修课,加大社交礼仪教育的力度。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素质教育;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42-02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1]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5]。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5]。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5]。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瑞]荣格.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崔怀将,杨碧瑜.试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2).

[3]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4]房石,千春玉.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

[5]程维薇.用礼仪课程带动大学生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6).

[6]胡丹.关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设计;视频拍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80-03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步入web2.0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背景下,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生行为[1]。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短小精悍、时间短、播放内容精确,传统教学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

二、商务礼仪微课程设计原则

《商务礼仪》是我院经济管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会计与审计等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商务活动各环节和场合所需遵循的礼仪规范。该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在紧跟商务领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选取企业最为常见和实用的商务活动类型作为教学情境(项目),以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为单元来安排教学任务,以支撑这个商务活动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整个课程内容应自成体系1]。我们将《商务礼仪》课程内容分为礼仪认知、商务人员形象塑造、商务交往礼仪规范、商务职场礼仪、商务函电礼仪、商务位次礼仪、商务会议及仪式礼仪、商务餐饮礼仪、职场面试礼仪9大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都是典型的企业商务活动场合,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适度分解原则。微课程是由若干个“微课”组成,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时间长度控制在5到10分钟之内。微课程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及学习方式,将每个项目内容适度分解为若干个任务,任务再分解成小的知识点、技能点,并渗透到这些任务项目中去。

3.学生主体原则。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够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通过技能点的完成来达到教学要求,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答疑解惑、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1]。以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为前提进行微课程设计。

4.信息适中原则。微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但过多的信息承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超载,从而阻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在进行微课程内容信息设计时,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提高学生相关认知负荷,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商务礼仪微课程的设计

本文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情境四――商务社交礼仪为案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PPT设计、教学教案设计4个方面,介绍商务礼仪微课程的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根据商务人士的社会交往常见的行为方式,我们把社交礼仪的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商务交往礼仪是我们选取的一个典型商务情境,认知社交礼仪、会面礼仪和交谈礼仪是我们提出的三个任务,每个任务下又设计了相应的技能点。如会面礼仪包含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选取学生能够在5到10分钟内掌握的重要知识或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握手礼仪为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教学重点为握手的正确姿势,教学难点为握手的伸手次序。

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短和完整,快速引入课题,并能够吸引学生,内容讲授线索清晰,突出重点,总结收尾要快捷。以握手礼仪为例,第一阶段为课程导入阶段,通过观看商务情境模拟视频,导入会面礼包括的具体内容,强调本节课程握手礼的重点和难点,使用时间约2分钟。第二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方式,先描述握手礼的起源,再进行现场示范正确握手姿势,通过教学练结合法使学生掌握正确握手姿势,时约3分钟。第三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禁忌,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商务活动中不正确的握手姿势并进行模拟以加深其印象,归纳总结握手禁忌要点,时约2分钟。第四阶段教学重点是握手时伸手次序,采用启发引导法,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自己对握手伸手次序的理解,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由学生扮演企业角色模拟主人迎送客人时的握手场景,时约3分钟。最后总结本次微课内容要点,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3.教学PPT设计。PPT以浅色背景为主,画面应淡雅清新,与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不应出现,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背景画面所分散,影响学习效果。PPT内的文字应简练精确、一目了然,避免学生阅读冗长的文字浪费时间,从而忽视了教师的精讲内容。PPT上应搭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一张PPT上出现的文字、图表或动画视频顺序应能够体现教师授课的思维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教学教案设计。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方式进行呈现,但不应因此放弃对教案的要求。微课程教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能帮助教师总结授课要点、梳理授课逻辑、甄选授课方法、诊断授课效果。同时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书,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网站,下载相应的电子教案,帮助学生对微课程的深入学习,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2]。

四、商务礼仪微课程制作

1.制作技术标准。①视频结构完整,具备片头、片尾(各不超过10秒);②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③视频画质清晰,镜头稳定;④讲解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声音洪亮、抑扬顿挫;⑤视频格式及技术参数:画幅宽高比为4:3时建议分辨率为640*480;画幅宽高比为16:9时建议分辨率为1280*720,帧速率为25帧/秒,逐行扫描,采用H.264标准压缩编码,输出格式为MP4或者FLV;⑥音频格式及技术参数:采样率48khz,比特率128kbps(恒定),双声道,采用H.264压缩编码,输出格式为AAC。

2.微课程制作方法。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很多,灵活多样。一是“可汗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WACOM Bamboo手写板;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程制作软件。比如应用在Ipad上的制作微课软件ShowMe、EduCrertions、Explain Everything和Ask3等[3]。三是“录课式”:使用使用智能手机拍摄(需要手机支架)和数码摄像机拍摄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融合电子白板、PPT、Flash、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可以同时使用录屏软件、摄录教室、摄录机等,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一些表演、游戏活动、实景拍摄[3]。根据商务礼仪课程性质,我们建议是“混合式”方法,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必拘泥于形式。

3.微课程视频拍摄技巧。①拍摄前的沟通。微课程视频拍摄前,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因为技术人员不清楚课程具体内容,授课教师也不清楚自己在镜头中的位置。所以在拍摄前,授课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讲述给技术人员,并根据授课内容要求技术人员给特写、中景或远景镜头。例如教学过程有动作示范,需要给特写镜头;有学生讨论演练,需要分镜头切换;需要学生观看案例视频,可要求技术人员将案例视频穿插到微课程视频中;同时还需要中景和远景的切换,以增加微课程视频的感观度。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拍摄前提前沟通,保证拍摄工作一次成功。②拍摄地点选择。拍摄地点首先要光线充足,照明充分,尽量避免在阴天或下雨天拍摄。其次,根据课程内容决定是否需要学生出现在视频中进行配合,再根据学生人数决定场地面积大小,保证画面饱满。再次,拍摄场所应干净整洁,室内设备崭新,装饰简单而有品质,做到视频背景画面干净而不乱。最后,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受到建筑噪音的干扰。③技术准备。拍摄前的一定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避免重拍,浪费时间和精力。摄像机可以是一台或者多台,一台摄像机需要分镜头拍摄,多台摄像机可同时拍摄教师、学生、黑板、PPT,并进行镜头切换。对于声音的采集,教师最好佩戴衣领夹麦,学生互动的声音采集可以选用SONY的电容麦,保证现场声音的高质量同步录制[4]。摄像机光圈可采用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相结合的拍摄方式,近景拍摄采用手动光圈,全景拍摄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时间根据授课内容和镜头远近来确定,一般全景、近景镜头拍摄画面时间稍长,而特写镜头短一些,突出重点的、动态的镜头长一些,静态的、单调的镜头则短一些[4]。实际拍摄中,要多应用镜头变焦推、拉、摇、跟几种方式,增加视频画面的动态性和变动性,增强视觉的感观。④编写视频教材稿本。视频教材稿本相当于电视剧的剧本,是一种用文字及图示符号阐述视频教学资源编制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讲授型视频教学资源多采用讲稿式与教案式文字稿本,通常由教师完成[4]。分镜头稿本是根据文字稿本划分出一个个可供拍摄的镜头,然后将分镜头的内容写在专用的表格上,成为可供拍摄、录制的稿本,一般由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完成。⑤后期处理。拍摄完成的编辑文件需要进行后期的处理,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和会声会影;音频编辑工具有Adobe Audition和GoldWave;字幕制作工具有Sayatoo卡拉字幕精灵、Kbuilder小灰熊;格式转换工具有格式工厂和MediaCoder。编辑文件按要求制作好后可根据视频格式要求输出不同的文件格式,如MKV、AVI、RMVB、MPEG、DAT、MOV、MP4、3GP、TS、mp4等格式。还要根据要求设定视频文件视频与音频的比特率,比特率越大,视频越清晰,音质越好。

五、结束语

微课程是基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只有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制作,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余露.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职业能力培养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2]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

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工科类大学生 礼仪教育 实施策略

一、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存在的问题

高职工科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但是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却存在着高智商、低素质、缺乏基本礼仪素养的现象。部分大学生明知在一定的场合应有相应的礼仪举止,却缺乏自律意识。比如在图书馆吃东西,窃窃私语等现象屡屡发生;见到老师不主动向老师问好;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故意视而不见。这些生活细节问题恰恰体现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不够,在礼仪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1.高职工科类大学生对礼仪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必然导致孩子礼仪意识的缺失,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理念是相悖的。二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忽视礼仪学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关注物质利益,注重金钱至上,却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三是高职生相对来说自卑感较强。他们抱怨自己学校与理想大学差距太大,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这会使高职生产生自卑、胆怯、压抑的心理,从而导致道德水平下滑,礼仪行为不端。四是对于大部分工科学生来说,注重踏踏实实做事,理论思维能力很强,实践能力也很突出,但是他们太忽视礼仪在自己生活、交往以及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自己不容易融入社会,受挫折的几率也会加大。

2.高职工科类大学生对礼仪情感认同度不高

很多高校也都开设的有礼仪教育的选修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工科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用反感、怀疑的态度去批判这门课,礼仪课程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剧,高职工科大学生往往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强调个性的张扬,甚至多数工学生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误认为是虚伪造作,这说明大学生礼仪教育没有赢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3.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意识淡漠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大学阶段社交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职工科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漠视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职工科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礼仪失范的现象,但是他们还并不自知。比如在图书馆自习室完全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打电话;上课时间学生手机不关机或者静音扰乱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重存在对社交礼仪的漠视。

三、高职工科类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1.家庭教育与文明礼仪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有校规校纪,家庭也要配合制定家规,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做到有问题及时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跟家长汇报学生的动态,保证家庭与高校的联络畅通,提高家长的文明礼仪素养和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加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都是礼仪教育的选修课,只有部分学生能学习这门课,其他晚点选课的学生即使想学也没机会。所以学校应该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发展意向,开设不同类型的礼仪教育课程例如商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

3.增加校园文体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礼仪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学校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校园礼仪方面的活动,让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校园禁烟”活动等,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自己的交往经验。另外学院团委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个渠道加强对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各个社团可以集思广益每月组织一次关于学生礼仪教育的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飞信群、宣传片等网络工具,实时推送一些礼仪方面的案例,推动学校的礼仪文明建设。

4.大学老师要发挥模范作用

老师课堂的言行举止和个人形象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礼仪方面做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否。因此,大学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起好带头模范作用,并且自己多学礼仪方面的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

5.辅导员工作要从日常管理入手为学生渗透礼仪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也是最信任的精神导师,不仅需要管理学生是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注意观察特殊学生的精神生活,从日常生活人手适当的给予辅导和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开班会时要定期开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往细节中如果有没有遵从礼仪的行为,辅导员会立即给予其适当的礼仪教育。

6.建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长期交流机制

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而教师只负责授业解惑,分工不同再加上平时工作的繁忙,教师和辅导员很难有机会交流,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就会产生脱节,因此建立教师与辅导员交流机制有利于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避免发生学生普遍厌学的状况,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且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心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发现问题形成书面的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小结

礼仪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对高职工科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个人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的学好礼仪,并在实践中用好礼仪,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就业、职业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学校也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科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柳茵.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J].科技创新月刊,2013(10)

[2]杨勇.校园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J].学园,2013(11)

[3]王琳.关于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03)

[4]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5.

上一篇:商务礼仪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