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22:46:43

本土化营销论文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近1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吸引着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纷纷来投资

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有特色优势的企业也不甘示弱,将业务范围逐步向海外拓展,如海尔、联想。虽然这些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本土化的营销战略。所谓本土化战略,是指一些跨国经营的企业、公司为了在所在国或所在地区获得最大化市场利益,充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适应本地区文化,利用本地区经营人才和经营组织生产、销售适应特定地域的产品和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总和。“本土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营销本土化。

二、营销本土化势在必行

(一)“本土化”是一种国际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它们不仅要与当地的公司抢占市场份额,而且还要与同在一国市场的其他国竞争对手分羹夺食。因此,谁更了解市场,谁更熟悉东道国的文化习俗,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从产品差异细分市场、个性化方面来看,为了迎合不同社会和文化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企业必须研究当地社会和文化,开拓当地市场所需的产品。

(二)从哲学的观点看“本土化”问题—营销矛盾的特殊性大于普遍性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而营销的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是否注意到了所在市场的特殊性,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正是“本土化”的精髓所在。世界是多彩的,组成世界的每一部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禁忌爱好、消费观念、道德理想、政策制度等人文因素都对产品的目标市场开拓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美国人在选择服装时注重张扬个性,追求标新立异;中国人则是追求典雅含蓄,合群合体。由于这些人文因素的差异,世界各国消费者对商品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导致购买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只有重视目标市场的“本土化研究”,做到“入乡随俗,适市营销”,才能富有成效的拓展市场空间。

三、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营销的五个方面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营销要素和营销手段,是营销诸要素的整合

因此,本土化营销要从营销组合诸要素等多方面入手,达成营销战略和营销手段的本土化。具体而言,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营销可划分为产品本土化、品牌本土化、价格本土化、渠道本土化和促销本土化。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界限明朗的,因为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一)产品本土化产品本土化是产品设计要适应目标的需求和口味,它还包括产品研发本土化。例如,海尔冰箱能在美国市场取得一系列成就就是因为它在美国实施了“本土化”策略。海尔冰箱自进入美国市场以来,由于节能指标达到了美国2001年DOE标准,再加上总部设在洛杉矶的美国海尔设计中心专为美国消费者度身打造,而成为美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当然在实施产品本土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家快餐巨头了。在上海,肯德基的营业状况比麦当劳好,但这并不是因为肯德基进入上海的时间比麦当劳早,而是因为麦当劳刚开始没有了解到上海人不喜欢吃牛肉。后来,为了迎合上海人的口味,上海麦当劳不得不用猪肉代替牛肉,并且用麦乐鸡与肯德基的家乡鸡来竞争。肯德基更是不甘落后,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以取悦于消费者。他们相继在北京推出“榨菜肉丝汤”,“寒稻香蘑饭”;并在上海推出“海鲜蛋花粥”,“香菇鸡肉粥”等中式早餐。

(二)品牌本土化品牌是产品战略的一个主要课题,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往往将其从产品策略中分离出来。品牌的一半是文化,跨国公司自进入中国以来,十分注重适应中国独有的国情,主动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偏好和支付能力等因素,为产品准确定位,不遗余力地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商标名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增加品牌的文化投入,从而创造出本土化的品牌。在商标名称上,跨国企业无不苦心孤诣,力求匠心独运。20世纪80年代,Cocacola公司再次登陆中国,他们在研究了4万个汉字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发音相近,读音悦耳,寓意精妙的“可口可乐”四个中国字,所取得的成功众所周知。“雪碧”是可口可乐公司“sprite”饮料,在美国十分畅销,但“sprite”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魔鬼”、“小妖精”,为了挺进中国,他们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进行论证,经过几个方案的筛选,最终决定将其直接译音为“雪碧”,意为纯洁清凉之意。还有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玉兰油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名称,也都是美国宝洁公司的产品。

(三)价格本土化由于运往各国的产品运输费、关税、经济状况不同,跨国企业在向各国销售自己的产品时,面临着产品的定价差异问题。同一种商品如果在世界各地采取同一的价位,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某种商品的价格可能在一些国家被认为物超所值,而在另一些国家却可能相反。因此,跨国企业在进行定价时,往往要考虑各国目标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状况、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群体偏好和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当然还要参考一下同类进口产品和当地同类产品的价格区间,尽量使产品价格处在这个价格区间范围内。此外,当地的市场竞争状况也是跨国企业制定价格的考虑因素之一。

(四)分销渠道本土化跨国企业在国外进行销售时,必须考虑各国分销渠道的差异。他们在销售商品时要以适应当地的分销渠道来进行,并且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跨国企业(除少数外)在异地销售往往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因为自建渠道会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而且难度大、不易维护。所以,他们经常选择与大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利用知名品牌已建成的渠道。比如说,日本三洋与海尔的日中市场互换策略就已开始利用海尔的网络。

(五)促销本土化在促销上,“本土化”策略被各跨国公司用得极其频繁。他们根据所在国的风俗习惯、民族节日适时地推出了符合当地情况的促销策略,以此来抓住消费者的情感世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广告宣传就别出心裁,令人叫绝。他们在我国春节来临之前,向顾客赠送对联,上联为“春节家家包饺子”,下联是“新年户户放鞭炮”,横批则是“可口可乐”。这种采用汉民族特有的对联形式的宣传,使我国消费者与可口可乐产品的心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伊莱克斯更是将它的亲情化营销演到了实处。为了宣传变频冰箱的节能优势,它打出了“还能再省吗?伊莱克斯推出日耗电不足半度的冰箱”,“省是中国人的美德”的广告语。此外,在媒体选择上,跨国企业也颇费心思。

四、本土企业也需要营销本土化

(一)案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期,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德啤酒曾在武汉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上大打广告,广告口号是“中德啤酒很德国!很德国!”意思是“中德”啤酒是使用德国酿造技术、聘用德国专家、引进德国生产设备、纯正德国口味的一种中、高档啤酒。这一广告至今在武汉市民中仍有较深印象,其广告投资不能说不大,广告效果也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一广告并没有推动产品的销售,“中德”啤酒及其生产厂家最终还是在1995年被“百威”啤酒收购,中德啤酒这个品牌,从此在市场上消失。中德啤酒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没有很好地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习惯,也就是没有做好“本土化”研究。在定价上,“中德啤酒”的价格是主要竞争对手“行吟阁”啤酒的近两倍。当“行吟阁”卖一元时,中德卖两元左右。由于啤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低收入的武汉市民,他们不可能不考虑价格上的对比。因此,定价偏高是中德啤酒卖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产品口味上,由于武汉天气较热,市民喜欢喝清淡爽口、酒精含量较低的啤酒,而中德啤酒口味较浓、酒精含量较高,这是产品本身存在的一个销售障碍。在销售网点的分布上,中德啤酒主要通过大中型宾馆、饭店、涉外饭店销售,并通过一些中档以上,装修较好的零售店销售,而不在居民区附近的个体户小店、夫妻店铺,以维持其中、高档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但是,武汉市民购买啤酒一个最大的行为特征就是哪近就在哪儿买,没有人会骑个单车花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去找哪儿有中德啤酒。这是中德啤酒在销售网点上一个重要障碍。超级秘书网

(二)我国企业在本国的营销也应采取本土化策略任何一个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和产品都要进行国际化的扩张,总有不少企业和产品立足内销市场。因此,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营销对我国本土企业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尽相同,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异,城乡差别,各地政治、经济环境差异等等,这一切都导致了各个地区人们的消费口味、偏好、甚至价值观、审美观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做菜的口味上,有一种说法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再比如说,在穿衣上,南方人身材普遍娇小,而北方人普遍偏高,因此,服装厂在加工时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在尺寸上加工适合当地人身材的衣服。由于我国的这些“特殊国情”,我国企业在本国进行跨区域销售时,尤其应该采取本土化营销策略。在产品上,要深入了解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偏好,来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在价格制定上,要考虑到城乡收入差别、地区收入差别来及时调整产品在各地区的价位。对于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应根据连销店所在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当地市场竞争环境来适当地调整商品的价格。在当地的促销上,应深入研究当地人接收信息的来源。比如城市里的上班族、学生、老年人等,他们接收信息的媒体各不相同。老年人倾向于广播、报纸;上班族多通过报纸和电视来了解信息。此外,采用名人促销时,应尽量选择当地人喜欢并信得过的人士,最好这位名人是在当地出生。在分销渠道上,当然应采取当地的渠道,采用当地的分销商、商,通过他们在当地已建立好的一系列营销网络来分销商品,这样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五、结束语

总之,营销本土化的核心是关系本土化。不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我国的一般性企业,只要进行跨区域销售,就应该处理好与所在国或地区的各种关系问题,即与消费者、分销商以及各级政府等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处理好了,本土化营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张青山,赵忠华.企业人才培养的当地化和内部化〔J〕.管理现代化,2000,(1).

〔2〕何军红.本土化———跨国公司的制胜策略〔J〕.改革与理论,2002,(3).

〔3〕朱立.国际品写作论文牌的本土化营销策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3,(5).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关键词:和谐营销;和谐社会;本土化营销理论

一、和谐营销的定义

(一)狭义的和谐营销

狭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与营销部门系统地有机地无缝地连接起来,通过简化、固化、优化各部门内部的操作流程及合作流程,提升组织结构的科学运作来达到整个营销过程顺畅、高效、快捷、和谐的目的,大大减少因企业内部问题而阻碍营销目标实现的事情发生,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必须以营销为中心,即各部门要以营销定位、营销速度、营销部门的决策为中心;和谐营销要求各部门无缝连接,即各部门为营销部门服务,按照营销部门的计划去及时准确地配套出相应的资源;和谐营销必须简化固化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做到这“三化”要求各部门先把自己内部的操作流程设计好,接着再与其他部门把合作流程设计好,然后再来检测本部门的操作流程是否与其它部门的操作流程相适应,最后把这些流程定下来去执行。

(二)广义的和谐营销

广义的和谐营销是指在一定的制度及文化条件下,企业营销主体所进行的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之间协调发展的竞争博弈行为及过程。这一概念包含四层基本含义:和谐营销是企业营销主体的竞争博弈行为。营销各方通过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争取“双赢”、“多赢”的格局,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营销是一定制度及文化约束下的反应性结果,是在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环境友善等社会制度及文化的基础上约束、导向的结果。和谐营销的内容是协调发展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和谐生态、和谐组织、和谐竞争、和谐公众、和谐消费等。和谐营销是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统一的过程。制度及文化的约束并不扭曲竞争,反而有利于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促进有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所以,和谐营销的过程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绩效最大化相统一的过程。

二、和谐营销的产生背景

和谐营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竞争性营销策略,关注行业和竞争对手,导致盲目的价格战,不切实际的虚假的广告宣传,企业诚信缺失,失信于消费者,甚至带来某些行业的停滞或倒退,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条件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本身的消费不成熟和弱势地位等,使得当前中国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了诸多误区。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和谐营销应运而生。

三、和谐营销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营销的思想实际上是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奉行的行为准则。仁所强调的是以仁德、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义所强调的是合宜、合理地行事、行为;礼所强调的是遵守社会制度和秩序;智所强调的是洞悉社会规律的智慧;信所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诚实守信。

2、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说人离不开天,天也离不开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人不能随便破坏自然界的和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

3、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自身不和谐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也不会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所以儒家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要成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那么每个人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这样的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历代商人以及近代以来的企业,大都秉承了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晋商、徽商之所以领袖商界、富甲中华,与他们的和谐营销的思想密切相关。

(二)信息非对称理论

信息非对称是指营销活动参与各方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容量等不同。其中一方受信息限制不能判断对方的信用状况,这就为营销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息非对称性是导致出现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失信行为会导致营销出现不和谐,营销主体要实现和谐营销就必须避免失信行为。所以说,信息非对称理论是企业与消费者、与营销活动参与者进行沟通的主要依据,也决定了和谐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需要靠沟通来避免或者说减轻信息非对称,以沟通来消除信息传播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非对称带来的失信行为,为和谐营销奠定基础。

(三)“社会人”理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经济人”,“利己”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企业和消费者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无可厚非,但企业和消费者也不能完全利己而不利人,因为企业、消费者以及营销活动各参与方都有其社会性,还必须充当“社会人”的角色。在和谐营销观念中,充分的把“社会人”的责任引入企业营销活动中,把人看作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企业和消费者只有在看到自身的经济性的同时也看到其社会性,才能让自身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健康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四、和谐营销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纠正营销误区,树立科学营销观,推动中国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和谐营销理论的兴起是西方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实践发展的产物,它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容易为广大的营销人员学习和理解,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更加贴近中国的国情。它要求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法律与道德意识,坚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和谐营销涉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竞争者也提倡要和谐竞争,这种坚持全面和谐的营销思想使市场营销观念自产品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关系导向进入到和谐导向的新阶段。

(二)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营销倡导构建一个在公平基础上使双方满意的交换均态的机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和谐营销鼓励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促销等策略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营销要求企业以和谐共处的发展战略视角,采取措施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最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谐营销要求企业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要求企业避免短视行为,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核心技术创新,并使之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完美结合,同时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反之则予以限制,从而实现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和谐营销与宏观营销的关系

武汉大学教授甘碧群在她的著作《宏观市场营销研究》中指出“宏观市场营销,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宏观市场营销活动,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可以有效地调节商品社会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的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福利。”从甘教授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宏观营销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而和谐营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必须站在一种宏观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去发展营销理论,开展营销实践。因此,和谐营销是宏观营销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营销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理论。

参考文献:

1、聂元昆,吴健安.论和谐营销[J].商业时代,2007(17).

2、柳思维,尹元元.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4).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和加入wto把我国企业推向了国际舞台。越来越多的本国企业将加入跨国企业的行列。但是要进入国际市场不仅要有全球思维,还要有当地行动,即结合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权变式的管理和应对。而海尔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积极者,我们便从它采用的本土化战略来为其他将要和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借鉴。

中国加入wto,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上,中国企业只有成为狼才能生存下来。而如果只在国内市场做得好,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然而该如何走出去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从1998年起,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海尔就开始重点实施国际化战略,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其他企业就可以借鉴它的做法,并逐步完善它。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在后两个阶段运用了各种本土化战略:

1.进入阶段。通过出口创牌,创海尔国际市场知名度。

在这一阶段,海尔首先打入了当时世界上冰箱水平最高的国家—德国。为了让德国的经销商相信海尔的冰箱有过硬的质量,海尔把自己生产的冰箱运到德国和德国的冰箱撕掉商标摆在一起,让25名德国经销商进行挑选,结果海尔冰箱的质量和德国市场上的名牌冰箱产品质量得到同样的认可,使德国人不得不信服。随着海尔产品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入,海尔把产品品牌打出去了。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虽然没有用到本土化战略,但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也为以后采用各种本土化战略打下了基础。

2.发展阶段。通过“三位一体”本土化进一步创国际市场荣誉度。

目前,海尔在欧美等主要市场都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即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都做到当地化。其中设计中心18个,分设在东京、洛杉矶、里昂、阿姆斯特丹等地;工业园10个,分设在美国南卡洲、巴基斯坦等地;工厂50个,分设在美国、欧洲、孟加拉、伊朗、尼日利亚等国;还有贸易中心56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运用了研究开发本土化、产品制造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三个本土化战略。

(1)研究开发本土化。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争抢国外优秀人才和技术,这比单一的硬指标更具战略眼光。如今,市场主导型的研发策略以成为主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能大量吸纳当地的科技人才,包括现在服务于本土企业的各级技术人才。这样不仅能降低跨国企业的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2)产品制造本土化。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十分注重产品制造的本土化,讲求技术创新、服务与信誉的整合效率,使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市场快速裂变与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已能有效运用因特网等现代营销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而通过产品本土化制造,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根据顾客个性化需求设计生产的产品交到顾客手中,其价格甚至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并有一流的技术和服务保证,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占有率。海尔也运用了这样的营销方式,有的产品可以根据顾客自己的设计而制造。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更加重视选择本土化的专业制造厂家,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创新与专利,在市场上顾客需求、零部件配套厂商等方面整合创新,从而加大国际化市场的开拓力度。

(1)营销方式本土化。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产品营销渠道。为此,跨国企业要努力营造自己的营销渠道。海尔在海外的营销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尔经销商、合作(资)伙伴。如美国海尔最初由一般客户发展成为海尔经销商,在由经销商发展成为合资伙伴。海尔还选择与国外大企业合作的方式利用国外品牌的渠道。比如海尔与日本三洋的中日市场互换策略就以开始利用日本三洋的网络。为了更好的作好营销工作,跨国企业还应为自己的经销商和零售商提供当今世界商业最新潮流的营销课程,与经销商建立品牌共创、成功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外,跨国企业要与当地市场竞争,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当地文化,做到营销手段适地性。

3.巩固阶段。通过“三融一创”,创海尔国际市场美誉度。

“三融一创”,即通过融资、融智、融文化,创本土化名牌,是国际化海尔的最终体现。海尔在全球拥有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海尔产品的高质量和海尔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经理人加盟海尔。在这个阶段,海尔运用了人力资源本土化和产品品牌本土化的战略。

(1)人力资源本土化。海尔在美国的贸易公司总经理聘用的就是当地的美国人,他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是海尔派过去的人所无法比拟的。由他领导的美国贸易公司通过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人的本土化 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2)品牌本土化。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像美国宝洁公司,它的产品种类繁多,我们不仅看不到“美国”字样,形象代言人也都是中国人。跨国公司品牌是企业与市场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后积累的信誉,可以说,品牌具有非常强的区域性。在一个国际品牌林立的开放市场,竞争的必须是品牌的差异性地位,彰显品牌个性成为外资品牌今后重要的发展课题。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的主要策略是根据本地的市场情况确定自己在当地的品牌发展规划,用当地特有的媒介形式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在主流媒介很难见到的跨国品牌都会随着市场的开放而浮出水面。

但是除了围绕产品、市场的本土化之外,金融资本市场的本土化将使跨国企业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与内资企业平等的商业原则获得贷款、在股票市场上市,这将会极大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跨国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这样做既是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表现之一,又有助于通过推出股票期权激励和留住本地员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和加入wto,把我国企业推上了国际舞台,而海尔无疑是演出与竞赛的积极者。它较迅速而成功的本土化战略为我国其它企业出了典范。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本土化战略将增强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成为:“入世”赢家。

参考文献

1、蒋黔贵主编《海尔市场链与信息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国企业;本地化策略;营销策略

一、本土化策略的动因分析

(1)降低运营成本。跨国公司实现生产、加工、人才当地化之后,生产及运营成本将远远低于产品在母国生产后输出及人才外派等“跨国运营”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市场制造成本低的优势,达到跨国运营成本最低化的目的。(2)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跨国公司凭借其内部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高度融入了当地社会,对东道国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以实现跨国经营物尽其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跨国公司本地化策略都是其全球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解决市场准入问题。首先,本地化可以使跨国公司取得“国民待遇”,与本地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享受税收及其他一系列更优惠政策;其次,本地化使产品更具有亲和力,使东道国居民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有利于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最后,就跨国公司内部而言,其夕阳技术,过剩资本也有了去向,能在全球经济的链条上享受到增值的乐趣,而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外资以及相对本国而言仍属先进的技术,达到双赢的目的。(4)迎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由于许多经营领域具有很强的国别或地区特征,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必须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跨国公司选择了本地化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实施本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跨国公司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对自己民族的一种极端盲目的肯定,损害了当地消费者的利益。少数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时由于这种观点的存在最终只能是自食其果。(2)少数跨国公司缺乏遵守中国市场秩序和道德准则的观念。市场的秩序指的是参与市场博弈的企业之间在维持各方面“公允”的利益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一种市场自律的规则。道德准则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社会通用的自律行为规范。任何企业、团体、个人在这个人文环境中都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准则。如果企业不遵守这些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就很难得到一个地区消费者的信赖。(3)少数跨国公司存在营销歧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歧视事件不断发生。所谓的营销歧视,是指在商业行为过程中生产商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同的营销标准或营销行为方式。营销歧视给这些跨国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影响它们的品牌价值和口碑声誉。(4)少数跨国公司的营销推广全球化遭到中国消费者冷遇。本土成功的经验模式生搬硬套在中国市场上,盲目地推行总部认为正确的而没有在当地实践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营销推广中坚持所谓的广告信息的统一一致,大量采用总部稿件,而中国的营销和执行团队在上述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的。(5)少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伪本土化”。所谓跨国公司在华的伪本土化,是指由于中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对消费者利益保护方面的欠缺,这些公司则“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的做法。这虽然没有违反中国的法律,但并没有真正维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东道国本土资源,更好地应对来自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以上问题,科学地制定本地化策略决策。企业要在总的民族主义观念指导下,积极实施本地化决策,切实保护好东道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本地化是跨国公司实现其整体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本地化的出发点要符东道国的消费者权益。此外,跨国公司在本地化的发展上应采取全球统一营销标准,建立长期的本地化策略规划,赢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彻底消除跨国公司的“伪本土化”,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增值享受。

参考文献

[1]宗永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20

[2]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05-01

[3]王鑫,王红艳,朱静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影响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4]张强.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04-15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企业必须要与国际接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面临国际化和本剧各国具体情况本土化的问题,而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进程中,同时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企业该如何处理好国际化问题的同时又解决好本土化的任务,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结合雀粱在中国成功营稍案例,来分析探讨国际化合本土化问题,试图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寻找一些可供借鉴经验。

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

金伯利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邵青峰在2004年的《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感慨:“中国市场可能是世界上竞争最厉害的地方,竞争的立体感、复杂性,以及成本的残酷性都首屈一指。因此如果没有对中国市场有敬畏的心态,那么就无法对消费者、对竞争者、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事实上,我认为不少跨国公司已经缺乏一种学习的心态……中国这本书很深很深,十年五年可能不一定学得到,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学好.最重要的还是学到对消费者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市场变动都没有中国这样“波澜壮阔,很多跨国公司特别希望自己特别有中国特色,但其实前提还是对这个市场充分了解,才能把中国这盘棋融人到公司里面去。我们公司到现在用了十年时间,差不多花了一亿美金,都在学这个东西”。

由此可见,中国营销战略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结合对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立足乃至获利更显得弥足重要。

随着经济化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就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个问题:是应该国际化还是应该本土化。有很多公司因为本土化取得了成功,又有许多公司因为国际化实现了效益。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而言,盲目的追求本土化,可能会导致生产、分销、广告方面的规模经济损失;盲目的追求国际化,又有可能导致竞争力的低下。国际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战略的结合实施成了现代跨国公司取得成功并行不悖的原则,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占取最大程度的市场份额。

德国著名家居品牌宜家(ikea)仅在50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现在家居行业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企业。在国际化和本土化理论激烈争论的今天,宜家成功在于给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具有亲和力,更人性化的服务,从而成功的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打造中国市场上位居前列的家居销售企业。宜家的成功经验给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现状提出了“thinklocal,actlocal”的本土化思想。这些本土化思想与本土化的营销手段相配合、相辉映,使可口可乐公司的本土化甚至有了升级版,并开始与完全本土的一些小公司进行合作,如第九城市游戏网络公司,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共赢。

肯德基在中国采取了品牌本土化、产品本土化、服务本土化、市场定位本土化,紧紧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胃,并打出了更受到中国人拥护的广告语;肯德基—为中国人而改变,成为中国速食业的一大巨头.

各种成功案例说明为求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具有持续竞 争优势的竞争力,跨国企业必须在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的竞争中兼具多方面的优势,在保持原有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各国市场上根据现实情况采取营销策略。近几年来,微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建立研发中心,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注重做好本土化,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国际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很好地了解外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和市场营销机构,并应随时修正他们关于当地公众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反应方式所做的最基本的假设。若企业在寻找和利用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市场机遇时,不能区别对待,也可能坐失良机.国际品牌制定本土化的营销战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当地市场的消费者与市场环境状况,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福特公司董事长布克也曾说过:“福特的政策是在哪里销售就在哪里生产,福特的哲学是融进这个国家,成为‘好邻居”,。

雀巢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就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典型例子。作为最早进人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雀巢在中国扎根将近20年。在这漫漫20年时间中,雀巢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机会、挫折、竞争以及危机事件,几乎成为所有在华跨国企业的一种图腾式的缩影。稳健发展与大肆扩张、温情脉脉培育市场与无情排挤竞争对手、危机经验丰富与处理手法失当—雀巢20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个世界最大食品巨头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得与失,成与败。

在进人中国的20年期间,雀巢对中国的投资累计七十亿元人民币,2004年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107亿人民币。雀巢不仅在中国拥有二十多家工厂,十几家独资及合资企业,还在上海设立了研究中心。而产品更是涵盖了奶制品、婴儿食品、咖啡与速溶饮料、巧克力和糖果、汤料和烹调产品、矿泉水、冷冻食品、以及眼科药品等众多产品。对于20多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雀巢称“在中国取得了持续的赢利性的增长”。雀巢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它在所执行的三大本土化营销战略。

1共赢战略:突破进入壁垒.迅速融入市场

在如何最大程度取得消费者对雀巢的认同感上,雀巢采取了在中国投资设立工厂与当地共存共荣的办法。所以,雀巢公司在中国先以分公司姿态出现,建立工厂,再从当地选出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该公司的经理,负责定夺生产、销售的基本方针,从工厂建设到广告、巡回销售、员工教育等都由分公司决定,雀巢总公司只是提供必要的协助。

为了彻底执行本土化,雀巢在原材料的采用和员工任用上力求做到本土化,雀巢在产品生产上只是提供重要技术,而原料的采集、各种添加剂的配置都是在当地完成,同时瓶、包装袋及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工作服务等全部都在当地制造、购买。从最高领导层到员工都是当地人,这样可以解决员土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和融入的问题。外籍员工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和精力了解当地情况,这从精力和时间上都能做到很大的节省。现在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中国制造的,覆盖了一系列按照国际上最高质量标准制造的产品,全面贯彻在中国市场上的本土化。

雀巢这种策略既解决了原材料供应问题,也有助于其降低成本,同时又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相当大的耐心与决心去将本土化策略执行到底。

2产品策略:用国际品牌打造中国风的产品

作为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并行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雀巢公司2001年底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脱水烹调食品和营养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以生产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雀巢公司主要以中国消费者口味为导向。在中国销售的咖啡,其味道不同于美国市场或法国市场上的雀巢咖啡,而更贴近中国人的味蕾。雀巢公司在中国推出的“香蕉先生”、“蓝熊嘟嘟”、“布丁雪糕”和“荔枝冰冰”4种冰琪淋,就是通过对中国青少年消费者的口味的深人研究而开发出来的针对青少年顾客设计的产品。

与可口可乐一样,雀巢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勇敢地迈进了它自己过去并不熟悉的领域—雀巢看准保健茶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于是投人巨资与可口可乐联手进军健康型饮料市场,包括各种茶饮料和草药类饮料。

为了更好地发挥雀巢的品牌优势,增加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雀巢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是以国际品牌为主,以本地品牌为辅。在中国市场上使用“雀巢”品牌的就有奶粉、婴儿谷类食品、咖啡、速溶饮料、冰琪淋和矿泉水等。除了鸡精产品中的太太乐和豪极等少数几个品牌外,雀巢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使用的其它品牌也绝大多数是国际性的。雀巢高度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为其拓展市场扫平了道路,而本土化口味的产品又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3品牌策略:结合市场创造持续品牌优势

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进人中国和本土企业的逐渐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几乎世界所有著名品牌都在这里角逐天下,本土品牌以其本土化优势也不断加人竞争之中。

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雀巢在中国加快了品牌的宣传、推广和渗透过程。雀巢早在80年代就推出了以“味道好极了!”的广告片,宣扬一种悠闲西方式的文化及品味,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接受。许多中国消费者对这则广告语几乎是耳熟能详,使雀巢咖啡的品牌提高了在消费者中的亲和度,其品牌形象也深人人心。九十年代,雀巢针对中国年轻一代在生活形态上的变化,以“雀巢咖啡:好的开始”为主题开始新一轮的市场推广。雀巢主要诉求于以长辈对小辈的关怀与支持为情感纽带,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主角等,表达雀巢咖啡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压力,增强接受挑战的信心。雀巢这种情感诉求在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雀巢咖啡也因此迅速被年轻人所授受。

在此基础上,雀巢在食品包装设计方面既保留了雀巢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的文化。雀巢非常重视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促销活动,并且在食品礼盒上都印上体现中国传统的喜庆、祥和的图案来吸引消费者。

在北京申奥期间,雀巢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合作,共同举办了“新北京、新奥运,大家一起来描绘”百万少年盼奥运长卷绘画创作活动,并赞助6名来自不同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组团赴国际奥委会所在地也是雀巢总部所在地的瑞士,表达中国少年儿童支持北京申奥的美好愿望,打造了良好的美誉度,提高了本土化形象。

本土化的国际化营销战略被雀巢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雀巢在深刻洞察中国社会的变化、了解中国消费者心理需求、价值观、生活形态之后才定出相应的策略,所以,无论是广告诉求、情感诉求还是产品诉求都能打动中国消费者。在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上,雀巢更胜一筹,雀巢已经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外资品牌之—成功的市场推广为雀巢在中国树立知名度、打造影响力立下了汗马功劳。雀巢在中国耕耘超过二十年,在如何进人中国市场、如何拓展中国市场、应对中国市场的竞争上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三大商业策略的成功运用成就了中国雀巢今日之骄人业绩。但是,来势汹汹的碘超标危机事件也使雀巢树立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重获消费者的信心就成了雀巢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上的当务之急。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研究应放在特定的具体情况中去认识。在我国,关于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无论怎么谈,都不能脱离现实环境,无论是中国企业进人国际市场还是其他国家企业进人中国市场,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政策策略,来谈论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在对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认识过程中,首先应对本土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充分调查了解市场,才能很好促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进程。对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理论界应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国际化事实上就意味着竞争,而国际关系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因为国家之间首先是竞争,其次才是合作。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策略中标准化和本土化的优劣势比较,探讨了企业应该选择适当的营销战略来满足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特有需求,也就是要走一条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相融合的道路,即全球本土化的战略模式,并引发了对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一些思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将被纳入全球经济之中,全球将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必然抉择。但针对跨国公司营销策略的选择,一直存在着标转化和本土化(差异化)的争论。前者认为企业选择标准化营销战略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实现成本的大幅度节约;而后者则认为企业选择本土化营销战略是着眼于满足各国、各地区当地市场所特有的需要。究竟这两种营销策略孰优孰劣?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营销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标准化:一种常规的做法

标准化指的是跨国经营的公司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全球市场上提供统一的产品。在其他情况相似的条件下,公司通常会选择标准化。有专题研究也表明,公司在海外市场更倾向于营销战略的全部或部分标准化。主要因为采用这种营销策略有如下的好处:

1.获取规模经济,实现价格优势。研发和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会给企业带来产品开发和研究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如果能实现相当程度的规模经济性,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售价,增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力和推动世界各地顾客接受该企业的产品。如果企业降低成本和价格同时提高质量,顾客将偏好世界标准化的产品。这种成本的节约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研发方面,而且表现在采购、分销、促销、广告和物流等方面。另外,标准化能改善计划和控制,更好地利用人员,从而为管理方面带来规模经济。

2.塑造统一形象,形成世界品牌。采用标准化营销的企业通过设计世界通行而且统一的、技术先进、性能功效优良的产品标准,然后为此产品设计一套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至于与当地文化发生冲突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采用能被大部分消费群体共同接受的传播媒体,通过周密的CI形象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从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对消费者进行刺激,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一个统一的、个性鲜明的、难以忘记的品牌形象,从而增加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当然,标准化营销策略忽略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认为全部消费者只存在一种相同的需求,置个性需求于不顾,把那些对公司来说也许是很重要的细分市场抛在一边,这种做法在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毕竟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天然差别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和“自我”的时代,标准化营销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需求正是它的致命弱点。

二、本土差异化营销策略的竞争优势

本土化营销是跨国公司根据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差异化营销战略,采用差异性战略不仅可以满足各个当地市场特定的需求,而且能维持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赢利。具体来说,相较于标准化的营销策略,本土差异化的营销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1.有利于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历史形成的特定价值观,消费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本土化一方面避免了外来文化的特质差异,尤其是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隔阂,以及这种文化的强制和侵略。另一方面,营销本土化根据不同市场的状况,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营销战略。这不仅符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而且更容易满足消费者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

2.有利于企业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本土化意味着企业高度融入了当地,能充分享受当地市场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减少总成本,提高总效益,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3.准确把握当地市场需求,获得当地竞争优势。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使跨国公司具备了了解各个市场的能力,从市场角度看,企业的盈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所以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潜藏商机,跨国公司将世界市场按照国家细分,将市场营销计划的权限下放到各个分公司,根据各个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情况定制营销计划,所有的行动和手段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偏好,这可以使各国市场中商机得到最大利用。

但本土差异化营销也存在其特有的劣势。首先,实施差异化营销的公司往往很难形成成本优势。由于差异化营销要求公司根据差异化需求制定差异化营销组合,所以公司无法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方面实现规模效应和利用区位优势。其次,本土差异化营销易于导致品牌认知偏差。在不同细分市场中,公司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最后,本土差异化营销不利于企业在全球的协调控制。为进行差异化营销,分公司需要有较大的自,这虽然有利于发挥分支机构的创造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协调控制的难度。

三、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跨国公司必然以全球范围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出发点,但在具体实施营销过程中,在分析标准化与本土化两种营销手段利弊优劣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情况,跨国公司往往需要综合地使用标准化与本土化的营销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差异化与标准化的比重。因此,提出了“全球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概念,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公司在“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战略思想下实现全球“全球标准化营销”与“本土差异化营销”的双轨运行。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国际市场宏观细分,各子市场内实行标准化。世界上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都有其独特性,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子市场,尽管无视市场差异会导致营销的失败,但企业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计划。折中且有效率的做法是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细分,即根据某种标准将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个子市场由许多国家或地区组成,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营销环境。针对各个子市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企业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但在每一个子市场内部则实行高度标准化的策略。

2.产品标准化,促销本土化。相对而言,企业在国际促销方面很难实施标准化的运作。这是因为:各国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促销是营销组合诸因素中对文化差异最敏感的一个。语言与教育、宗教、审美观、广告媒介甚至政府规定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差异化的促销策略。可口可乐饮料在所有国家中的定位都是一样的。它表现了一种开心、美好时刻和享乐的全球形象,有着独一无二秘密配方的产品和红白两色包装。但在国际广告中它不得不考虑各国文化的差异,可口可乐公司一个深受好评的广告表现了橄榄球运动员琼·戈丙尼在艰苦的比赛后把他的运动衫赠给一位给他一瓶可乐的小男孩,但这个广告在北美以外则进行了一些更改。在南美洲,广告的主角换成了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而在亚洲则使用了泰国的足球明星尼瓦特,到了中国之后则使用了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3.产品核心标准化,产品外观或附属特征差异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适度的适应战略并不一定意味着失去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跨国公司不断开发出既能不失去规模生产效益又能反映各国消费者特殊要求的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偏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基本上是在和标准化产品同样价格、同样效率下实现的。有很多产品其内部构件和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式样、牌号、包装装潢或附加功能等产品表象上,而非产品内核上。如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就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的标准化产品,但它随后推出的多种语言版本,方便了各国使用者的操作和运用。

4.品牌形象标准化,产品差异化。品牌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是竞争的利器,是推动企业扩张的引擎。要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统一、独特的企业形象,企业要能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的CI战略,借助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优异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发生偏好,一旦需要,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企业生产的产品。麦当劳堪称这一策略的典范,麦当劳对其标识、广告、店面装潢和布局等进行标准化,无论处在哪一个市场,麦当劳都使用相同的标记、相同的包装容器、相同情调的餐厅格局,并对服务标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而它所提供的食物却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在法国有葡萄酒,在德国有啤酒,在巴西提供一种以浆果为主的饮料,在东南亚地区供应一种以水果为主的奶昔等等,但无论产品怎样改变,麦当劳的全球品牌形象却是永远不变的。

四、对实行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企业的思考

1.开展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和研究。公司的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的有效性依赖于公司得到的市场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全面正确的了解市场和理解市场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和开发市场,所以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研究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正确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不止有助于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而且在之后的营销活动中有助于营销计划的当地适应性调整,从而避免了营销计划的错误。

2.从文化境遇中学习,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了解。在各国营销环境各要素的差异中最大的差异应该是文化差异,而且文化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深刻、最无形,所以营销管理者应该对文化差异保持警惕,并且从文化境遇中学习差异,缩小差异,增进不同文化的了解。经营者如果能比较快地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和非文字行为,他就能较快地克服文化冲击。而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集中应付文化境遇,特别是那种在处理营销事务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境遇,使营销人员搞清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行为的涵义,换句话说,就是使他能适应各种文化境遇,最终达到跨文化的交流,为他制定营销策略,采取营销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组织形式的变迁。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既要求全球协调,也要求一定程度的国别适宜性,企业组织形式上也需要全球协调和国别适应性的配合。在这一点上雀巢公司实施的“模块组合营销战略”值得借鉴。雀巢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则基本属于各子公司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差别需求决定哪种产品是否上市。鉴于雀巢公司的经验,跨国企业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将整个公司的营销部门划分成直接运作于市场的多个规模较小的经营业务部门,灵活运作于所在市场,各个子市场主管有权采取独特的策略,同时又接受公司总部的协调,使企业形成“扁”、“瘦”型的网络组织,在此基础上,每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单位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外部资源,对外部资源优势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配合。公司分布在各个市场中经营业务部门的主管应是该市场的本地人,总公司要让子公司拥有灵活的自主经营权利,从当地选拔人才,总公司仅提供各种服务和协调,促成各地区主管之间的跨国交流,而不完全依靠总部外派人员来加强对分公司管理。在选拔当地人才的同时,总公司应保持公司统一的企业经营文化,对各个子公司主管给予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如果跨国企业可以为其各国或者各文化中的员工安排符合公司经营文化的跨文化培训,那么不论差异如何大的各个市场中的主管和员工都能够有效的将公司统一的市场营销计划和当地市场情况相结合,达到真正在标准化和本土差异化之间实现平衡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查尔斯·W·L·希尔.国际商务(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苏比哈什·C·贾殷.国际市场营销(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唐以明: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南开管理评论[J],2002(5)

[4]刘菊华:标准化营销利弊及适用条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5]刘雯:跨国公司的全球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J].科技信息,2006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 本土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66

一、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内涵及意义

(一)跨国公司本土化内涵

本土化,简而言之就是入乡随俗。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就是指在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本土市场后,为了适应当地发展,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经济实体,进而努力融入东道国经济体系的一种发展战略。跨国公司本土化主要是跨国公司将自身的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核心在于跨国公司不以商家的习惯和偏好为标准,而是将消费者的习惯、偏好和需求作为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活动的核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规范也必须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

(二)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意义

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设立子公司,成为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但是,在实践中,所有希望通过海外投资来获取高额回报的跨国公司都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国家、民族、社会、制度和语言差异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实现良好的跨国经营。跨国公司可以无视以上差异,在世界各国各地都照搬母公司的全套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全球统一的经营模式,但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而言,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不可取的。因为跨国公司要实现海外成功经营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东道国市场经营的过程中熟悉当地的各种社会环境。所以,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战略意义在于是否能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差异;是否可以满足营销渠道的差异;是否可以获得替代产品及产品调整的需要;是否可以更好地满足适应东道国市场结构的需要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性规划。

二、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原因探析

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采用了本土化的策略。以下将从跨国公司的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论述跨国企业本土化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满足外部文化环境差异的需要

文化差异是构成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和偏好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跨国公司在实现经营全球化的同时,势必会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国公司融入当地社会环境带来很大的阻碍。在国际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对东道国的文化环境进行了解,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东道国市场的产品生产方案、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等,以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偏好,以免造成文化冲突,实现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促进管理变革。

2.转移风险。

在国际化经营业务中,公司往往面临着如汇率、利率、通货膨胀、国有化及政治动荡等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例如,当跨国公司由于规模经营和市场容量的限制,被封闭在一个小的区域,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弱,各种政治和经济波动可能给公司带来沉重的打击。而如果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实行本土化,将投资分散于不同国家的企业,那么,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将不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萧条、资源短缺、政治变动的影响,有效的将风险转移到了不同地区。所以,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在东道国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3. 资源在全世界优化配置的需要。

本土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性的实施工具和手段,实施本土化是为了使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更好的存活并发展起来,从而形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跨国公司在任何一个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战略都是其全球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着眼全球、立足当地是进行全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两个基点。因此,跨国公司只有高度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真正植根于当地市场,同时又领先于本土企业,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全球市场,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以实现物尽其用、利润最大化及全球性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原因

1.降低综合成本的需要。

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最根本的原因是要降低成本,而跨国公司的母国大多是发达国家,其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价格都颇高。因此,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当地实行经营本土化,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利用当地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实现降低人力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目标,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便于获得更大利润。

2.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各行各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质,同时许多产品和服务也具有很强的国别性或区域性。跨国公司只有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才能在东道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因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行经营管理、生产、营销等活动时,先要考虑到东道国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因素,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使当地居民从心理上先给予接受,有利于产品更快更好地打入东道国市场。最典型的案例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内容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其他东道国均采用本土的语言文字。

3.营销系统的需要。

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经营活动最大的障碍。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资金有限,跨国公司将首先考虑在东道国利用现有中间商渠道,经验和专业优势的销售,消除与当地政府、当地社会、当地消费者的隔膜,从而快速开拓市场,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机构,降低了风险,赢得了市场时效。此外,不同国家,不同的分销渠道,定价、产品定位、广告等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实施本土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现状

跨国公司之所以积极的加大本土化进程,是基于前文所述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的原因,即以达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实施本土化各种手段仍有很多缺陷与不足。下文将从人力资源、文化、营销等本土化方面论述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经营现状。

(一)文化本土化现状

自从跨国公司出现以来,便存在着内在文化差异问题和外部文化差异问题。内部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对于公司管理的理解不同;外部文化差异就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东道国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东道国的国情、政策以及消费群体。

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导致在东道国子公司出现战略失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跨文化管理冲突”。例如中西文化,其差异所带来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无法准确把握中国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消费群体心理, 致使公司外部的市场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市场经营的难度。在公司决策过程中, 跨国公司习惯于依照其母国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在东道国市场上面临的问题, 习惯将在其母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经营手段照搬使用, 忽略了外部文化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这种管理方式在东道国市场上无效甚至产生负效应。此外,东道国的国情、政府政策以及消费群体也是跨国公司文化本土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营销本土化现状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本土化营销过程中往往因为在认识上的误区, 导致经营效益不良。例如在中国市场上, 本土化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推出的产品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中国13 亿人口中80%是农民, 真正高收入的消费者并不多,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跨国公司对于其商品制订的价格偏高, 很难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

在商业行为过程中,有些生产厂商会直接或间接地针对不同的客户有意无意的采用不同的营销标准或营销行为方式, 即营销歧视。例如化妆品SK -II的质量问题、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强生系列婴儿用品中的有害物质等, 均揭示了这些跨国公司的不良商业行为。因营销歧视给跨国公司带来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这些品牌产品的销售、品牌形象和口碑声誉。而且由于一些跨国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并不注重效率, 同样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麻烦, 同时导致产品的信誉度降低。

四、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建议

(一)人力资源本土化方面

跨国经营企业在推行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时,必须找准跨国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才能赢得跨国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1.母公司价值观创新继承化。

创新继承母公司价值观(提升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价值观匹配水平和提升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匹配水平)是贯彻执行母公司价值观的有效办法。

所谓提升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价值观匹配水平就是通过搭建制度平台(母公司外派高层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以及在东道国当地招聘的高层管理者的辅助作用)来传承母公司价值观和文化管理变革(子公司在继承母公司价值观的同时也要根据子公司地域文化等具体情况对母公司价值观与日俱进地、因地制宜地加以创新而形成独特的子公司价值观)来实现价值观从母公司到子公司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完成;所谓提升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匹配水平就是跨国经营企业在招聘时需适当了解当地员工价值观情况,在聘用以后加大对员工价值观培训力度,使企业拥有并保持高度忠诚的人力资源队伍。

2.人力资源本土化进程稳步化。

跨国经营企业在落实人力资源本土化行动中,要信任和依赖东道国员工,稳步推进本土化进程。理性把握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速度和人力资源本土化的层次是处理好稳步推进人力资源本土化进程问题的两大法宝。

人力资源本土化速度(放权)常规需要三到五年。在海外子公司建立之初,为了转移技术和管理,塑造特定的经营模式,一般向东道国派遣许多人员。但随着子公司在当地站稳脚跟,在当地逐渐积累经验并有能力自主经营时,逐步把一些重要职位让给当地人,充分发挥当地人的智慧和才能,促进跨国经营的持续发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过慢或过急。

跨国公司最好把重要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也安置在东道国,提高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本土化层次水平。海外子公司的经营领导班子要尽可能地由当地人组成,视公司需要可在高层管理职位保留较小比例的母国人员,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则为当地人。公司经营决策的责任和权力相应合理地转移到当地人手中,以推进职务当地化和管理当地化,激发当地员工的工作热情,稳定职工队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人力资源本土化进程中要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人力资源需求,安排适当的人选。

(二)文化本土化方面

1.加大企业文化本土化进程, 促进文化融合

在跨国公司内部, 外派员工和本土的员工之间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企业内部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误解冲突的状况,所以加强企业文化本土化进程是处理文化冲突, 实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应立足于新的环境, 在公司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创造出新的企业文化, 并使之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公司的现实环境相适应。

2.加快其他活动本土化速度, 辅助促进文化融合。

除加大文化本土化本身进程之外, 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采购、资本运作、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等本土化进程也是辅助促进文化融合进度的良方。例如,采购本土化利于迎合中国当地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和消费习惯;营销管理本土化通过委托当地中间商销售商品, 这样可以迅速消除母国与东道国文化隔阂, 获得中间商特有的经验和业务关系;资本运作、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等商业活动的本土化, 有助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金融机构、本土企业、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体之间良好社会关系的构建, 更有助于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 跨国企业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构建战略联盟的过程中亦要格外关注联盟内企业文化的兼容性, 主要表现在战略盟友的本土化,兼容当地企业, 从而兼容当地文化。

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文化差异,正视它的存在并促进文化融合,在充分适应企业本土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努力设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企业内部的员工认同和追求超越文化差异为企业发展目标,才是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及启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竞争日益加剧,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成为领先者,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其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本文从人力资源本土化、文化本土化、营销本土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给出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跨国企业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中国的高速发展吸引着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来中国投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更是明显增加。而近10年来,跨国公司本土化,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的本土化将成为跨国公司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中国企业面临跨国经营的良好机遇,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开展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环境。因此,本文研究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不仅使我们了解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形势,而且对我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以实现我国企业由 “东道国企业”向“跨国公司母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蕾.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与启示[J].科技风,2010.(8):83-84

[2] 王嘉.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策略[J].中国外资,2012.(15):68-69

[3] 董谛.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策略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经营管理者,2011.(5):193

[4] 许峰,许敏.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土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39-40

[5] 汲静.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4):11

[6] 李静.浅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7):68

[7] 谭博仁,赵洋.关于促进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1.(35):218-219

[8] 熊国祥,曹禺.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商业时代,2011.(21):81-82

[9] 崔执树.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本土化探析[J].理论探讨,2011:82-86

[10] 韩雨楠,刘英侠.对本土化营销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0.(4):212

[11] 汪群,胡江凤.基于文化视角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在华战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7):113-114

[12] 刘云.简论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科技资讯,2011.(18):229-230

[13] 陈艳红,姜启军.跨国经营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5):924-927

[14] 陈胜蓝,汪彬.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面临的挑战[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31-34

[15] 申建勤.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的战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17):111

[16] 戚效嘉.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路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0.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跨国公司 产品标准化 产品差异化

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势,多数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标准化和本土化的选择问题上,开始采取标准化与本土化灵活结合的方式,即全球本土化(glocal)战略。那么,在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背景下,跨国公司如何选取恰当的产品营销策略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一、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的涵义

全球本地化营销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不仅从全球整体上思考和制定营销战略,而且根据当地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修改产品和营销组合以满足当地的特定差异化需求。这是标准化与本土化营销战略的真正融合。

全球本土化不是简单意义上标准化与本土化的折衷,而是基于权变观点,以“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Think Globally,But Act Locally)为指导思想,以顾客为导向来适应当地文化,为全球市场创造产品和服务,兼具了全球标准化营销的规模经济性和当地适应化营销的灵活性优点,真正实现了标准化和本土化的平衡发展。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地方”问题,把“地方”问题纳入到全球营销的整体或网络中加以解决,特别是在诸如产品定位、品牌培育、形象塑造等的战略性要素上,它注重和强调国际性、全球性的思考和宏观整体上的谋划;行动上的本土化要求跨国公司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的市场入侵者,而是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努力融入当地文化,必须采用“适应性”的方式,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特点,又在某些方面可以改变环境以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跨国公司的产品标准化策略与产品差异化策略

21世纪,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的微观组织和载体,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跨国公司在制定产品策略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问题,即跨国公司是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标准化的产品,还是为适应每一个特殊市场的需要而设计不同的产品。

1.产品标准化策略

产品标准化策略的推行对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张发挥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如举世闻名的微软公司,其操作系统和配套软件在世界各地的电脑上一直唱主角,除语言上的调整之外,核心技术和基本功能几乎无异;可口可乐公司的大旗飘扬在世界五大洲上,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畅饮着这种具有同样包装、标志和相近口味的饮料。跨国公司实施产品标准化策略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

(1)全球性顾客。“全球顾客”最基本的含义是跨国企业在寻求目标市场过程中完全突破国界的限定,在全球通用的年龄、收入、职业、教育背景和由此决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顾客群。通过全球扫描的顾客定位,使得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目标顾客群体在产品的重要需求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这样,实行产品标准化策略会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2)规模经济性。产品标准化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取得规模经济,大幅降低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其他生产成本,大量生产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开发研究费用,而成本降低可以提高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统一品牌效应。当今,国际市场已经进入全球品牌营销时代,跨国公司一般都会采取产品标准化策略以形成统一的全球性品牌: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有利于增加销售;引发有益的品牌联想,提高营销执行的效率,统一的全球性品牌一般会使用标准化的全球营销计划,这样可以简化协调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在各个国家的品牌营销工作。

2.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根据其需求差异,而提供经过改制的略有不同的产品。在标准化与差异化的争论中,像钢铁、大宗化学品和半导体芯片等行业,施行产品标准化策略有一定道理,但就大多数消费品市场和许多工业品市场而言,全球化似乎是个例外现象,即使麦当劳也根据各国消费者的偏好调整在各国的产品。跨国公司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产品差异化策略有利于使跨国公司的产品融入当地文化,更好的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虽然“全球顾客”意味着在世界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性越来越趋同,但以国别进行市场细分的跨国公司应当注意到不同国家存在着经济上、文化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使各国消费者显示出对产品的差异需求。

(2)产品差异化策略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行业进入障碍。如果行业新的加入者参与竞争,它必须扭转顾客对品牌的信赖,以及克服原产品独特性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难度。

(3)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使得购买商缺乏与之可比较的产品选择,降低购买商对价格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差异化使购买商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其依赖于原有企业。这些都可以削弱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三、跨国公司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产品标准化策略和产品差异化策略各有其实施的必要与优点,跨国公司在两者之间如何选择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难题。将该问题放在全球本土化的背景之下考虑,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上将全球化和本土化进行融合,因而在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上也应该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1.市场需求的特点

如果跨国公司目标市场的需求显现出同质化的特点,则选择产品标准化策略既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又能因产品的标准化而节约生产、销售、管理成本。反之,则跨国公司就应该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顾客不同的需求。

2.行业特征与产品特性

高科技产业属于典型的“全球行业”,IT 等新兴产业,以及钢铁、大宗化学品和半导体芯片等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往往通过产品标准化进入全球主要市场,以规模经济效益来削减成本和获取丰富的收益;而在快餐、娱乐和休闲等传统服务产业中,跨国企业则需要运用产品差异化策略细分全球市场,根据各国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调整在各国的产品。

在产品特性方面,工业产品比消费品更具有标准化的潜力,如表所示:

表 产品特性和标准化倾向

3.文化差异

在产品设计上要重视文化心理特征,以适应不同文化的东道国消费群体的偏爱。例如,汽车的样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德国人的品味在本质上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奔驰汽车的设计变化慢;日本人的汽车习惯放在一幅墙的面前展示,因为日本的街道狭小,所以大多数日本人是习惯于从特写的、部分的角度观察汽车。

4.跨国公司国际营销推进阶段

跨国公司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时,一般首先采用产品标准化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并在适应东道国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差异化营销。首先采用标准化营销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以较低的产品成本及时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否则,率先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将会使产品成本及进入成本过高,很难启动国际市场。

5.企业能力

在这里,企业能力是指跨国公司实施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营销策略的能力,它直接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范围和营销能力。另外,企业能力同消除文化差异的障碍也有一定的关系。当跨国公司具有能够有效破除跨文化差异的能力时,便有了足够的能力来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因此能够提高差异化的程度。

6.跨国公司所实施的竞争战略

一般而言,以成本领先战略作为竞争战略的企业应该以产品标准化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以差异化战略作为竞争战略的企业应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否则,将会出现战略的转换成本,增大国际营销的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全球本土化的战略背景下实施产品策略,应综合考虑影响产品标准化与产品差异化策略选择的诸多因素,有效采取下面几种方式:产品核心标准化,产品外观(或附属特征)差异化;产品标准化,促销差异化;产品差异化,促销标准化;品牌形象标准化,产品差异化等。

参考文献:

[1]Whitelock,Jeryl.M:“Global Marketing and the Case for International Product Standardiz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7,Vol. 21 Issue 9,pp 32~45

[2]李明武:《国际营销: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市场营销,2003(1)

[3]吴晓云 邓竹箐:《跨国公司关于全球定位的标准化营销策略》,中国高等院校市场研究会2004年会论文

[4]晏国祥:《中国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组合本土化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6(4)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内容摘要:作为国际营销中最重要的两种战略,标准化和本土化战略各有其适用的条件,但在实践当中,由于条件所限,使用纯粹的标准化或本土化战略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对两种战略的综合运用,即全球本土化战略。另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营销策略的有效组合是营销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只有正确而恰当的理解和运用文化差异,才能在营销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文化差异及其特性

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程序”。它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文化差异就是来自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在“共同心理程序”上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

由于不同地域或民族所处的环境总是存在差别,即使在同一种亚文化中,不同国家之间虽有相似的地方,但仍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所以文化差异具有客观性。相同的语言、动作甚至事件对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往往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义,比如,生意约会迟到,在日本、美国和德国被认为是无礼和没有教养;而在意大利、巴西和印度则属正常。蓝色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是最有男子气的颜色,而在法国和英国,红色才有相似的意思。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所以,文化差异的存在就如同人的存在、民族的存在一样,世界上的各种文化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别,但都是平等的,并无优劣之分。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只有抛弃本体文化的优越感,超越自己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障碍,用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才能真正认识文化的平等性,减少文化之间的冲突。

文化差异的调适

事实上,每一种文化都是长时间对环境的适应而积淀形成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能正确地认识这种优势,对文化差异进行恰当的调适,克服文化障碍,它同样可以变成一种资源,一种营销财富,帮助企业提高国际营销的竞争实力,而这首先需要辨识不同市场上的文化特点。

如果目标市场上的文化开放性弱,变动性小,文化的对应性差,那么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一般是很难改变且不容侵犯的。这时,应采用文化适应策略,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决策时,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宗教禁忌,顺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将产品、营销人员、促销手段等最大限度的本地化,这也是跨国营销中一种最基本的策略。在这种策略下,子公司应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通过自主决策,做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如果目标市场具有较高的文化开放性,并且双方文化不会排斥的情况下,可以在两种文化中间建立第三种文化,使用文化融合策略,这种策略不是用一种文化去支配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双方文化基础上创造一个彼此都能接受而又超越各自文化的新文化,这需要两种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文化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同化吸收。

在文化对应性较强,亚文化类型比较多的国家或市场上使用文化变迁的策略比较好,这是指利用母国强大的文化优势,抓住目标市场文化变迁的时机,使它们的文化顺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营造新的营销环境,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当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可又无法忽视或冷落目标市场存在的时候宜采用文化规避策略,特别是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地区,应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信仰,不要造成彼此文化的冲突。

所以说,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情景下,需要采取不同的调适策略,只有如此,企业才可以不仅克服文化差异给营销带来的障碍,还可以使它成为征服国际市场的有力手段。

国际营销战略理论基础

在国际营销战略选择上,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标准化战略和本土化战略。标准化战略理论起源于对广告标准化的讨论。1961年,E1inder提出要在全欧洲范围内采用标准化广告,以迎合泛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广告标准化与本土化的广泛关注。后来,Levitt于1983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了“世界市场逐渐同质化”的观点,认为在全球消费者偏好趋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把经营的重点从顾客定做的项目上转移到向全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上,向各国消费者提供先进、实用、可靠和低价的标准化产品,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并扩大企业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

后来,Levitt(1988)又提出了“消费多元化”的概念来补充其全球同质化理论,认为全世界是由包括多种偏好的人们组成的市场,消费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异质性。营销学者西蒙•马加罗在其专著《国际市场要素分析:一个进入世界市场的战略方法》中指出营销组合策略须与不同国别的环境变量相结合,从而提出国际市场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另外,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标准化营销是营销观念的倒退,跨国公司必须采取灵活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才能满足目标市场的特定需求,由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民族之间存在法律、文化、风俗习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同,国际营销不可能实行全盘标准化。

标准化和本土化的观点差别甚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基于不同的假定条件提出来的,比如说,标准化战略一般认为适合于在以下情况中使用:母公司高度集权,产品以母国市场为中心向其它市场推广,各国分销渠道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有较强的相似性,资本和技术可以在市场间自由流动;而本土化战略则更合适以下情况:跨国公司高度分权,子公司可自行制定营销政策,各地消费者需求个性明显,产品可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分销策略花样繁多。

标准化和本土化战略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但现实中能严格满足这些条件的机会很少,企业在营销实务中也就很少使用纯粹的标准化或本土化战略,更多的情况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这种混合战略的使用,可以看成是“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动”的结果,因而也称为“全球本土化”战略,比如,可以对技术研发采用本地化战略而对产品采用标准化战略,这样做既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同时又与本土企业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将新产品快速地推向全球市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如品牌、包装、生产线等只需进行轻微的改动,以维持较高的标准化程度。

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组合战略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产品战略的影响

文化对产品的影响是与其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直接相关的。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本身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和其物理特征相关的心理学特征,这些心理学特征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消费者会有各种不同的好恶,只有设计出能迎合当地文化品味的产品才会取得成功。有时,文化会变成仅次于政治的东西,并被用作非关税壁垒,这在产品设计上必须加以考虑。不同的文化品味常迫使许多公司为取得成功而改变其产品的组成,甚至是整个产品,如雀巢公司根据不同市场上消费者品味的不同,配制不同的咖啡并在各地取得成功。

产品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品牌。品牌可以用来帮助消费者确认、指定或拒绝某种产品或服务。一般来说,良好的品牌有着持久的力量,这主要来源于公司为树立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在促销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在全球市场上,品牌名称通常很难标准化,有些品牌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名称,因为同样的名称在不同的市场可能会包含截然相反的含义。全球化品牌可以立刻被认知,帮助人们躲避使用当地产品带来的风险,但品牌并不是在全球化市场取得成功的保证,像在法国,由于“减肥”一词因其医学含义和象征健康状况不佳而受到限制,可口可乐公司将其“减肥可乐”产品改为“轻身可乐(cokelight)”。

产品的原产地效应也是产品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产出国效应是生产商所在国家对消费者接受或拒绝某种产品的影响。生产产品的国家、产品的类型、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影响了产出国效应对全球消费者效果的大小。工业化国家通常有着最高产品质量的形象,同时消费者对不同国家和产品有着模糊而清楚的固有形象,如法国和香水、苏格兰和威士忌等,这些国家可以多采用一些标准化战略。

(二)文化差异对促销战略的影响

与别的因素相比,促销在国际营销中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大,国际促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有些市场需要直销人员,有些则不需要,而且顾客的接近方式不同,人员推销和销售管理比国内复杂。

广告是应用最广泛的促销手段。广告标准化可以降低广告成本,保持世界一致的广告形象,还会带来学习效应,但标准化广告漠视了目标顾客群对广告意义的不同解读,它是以同质化顾客为假定前提。

标准化的广告是指在国际上通用的广告,除了必要的翻译工作外,其主题、副本和报道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标准化的广告对能通过产品形象促销的产品,如奢侈品和高技术产品是较为容易的,广告中的可视性元素也是易于在跨文化中标准化的,而下列几种情况,广告的标准化战略是无法实施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有不同习俗或社会规范的市场以及不能忽视竞争对手行动的市场。事实上,广告的标准化是很难实现的,广告信息如果不能适应当地的文化,试图将标准化的信息强制传送给消费者只会导致失败。

另外,文化对于沟通和信息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地区,其广告比奉行个人主义地区的广告含有更多的团体导向;高权力维度的地区比低权力维度的地区有更多带有地位不平等角色的广告;亚洲文化能比欧洲文化从情景说明中得到更多信息。同时,低情景文化和高情景文化对同一广告的反应也不同;对时间持有非线性观念的文化会提供分散的信息,且没有清晰的结论,更易符号化,而对时间持线性观念的文化更趋向于直接指出观察者的可靠信息来源,并提供合理的论据和可视化信息;非语言和可视化的广告最有可能满足某个公司全球化营销的要求。

(三)文化差异对分销战略的影响

分销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通道,国际分销渠道一般包括分销商、人、委托机构、进口商、交易商、批发商、贸易公司、合作出口商等。由于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同,因而在分销渠道上也会因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在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分散,存货量少,单位成本高,成本售价的差额大等原因,其分销体系多以较小的中间商为主,分销运作缓慢而低效。同时,有些不发达国家对中间人的态度一般持否定态度,因为在这些国家人们倾向于强调生产力,并认为中间人是无生产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中间交易常常是在暗地里或秘密完成的,这使得分销变得很困难。然而,低效率的分销系统并不仅是在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有些发达国家的分销系统由于当地文化的原因也并不高效,如日本的分销体系通常是多层的,复杂且低效,所以日本的分销领域仍被看作是经济中的黑色成分。

尽管监管和非关税壁垒不受文化限制,但文化和文化中的规范会影响某一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标准,如果某些制度对于该国的主流文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很快会被淘汰掉。所以,通过审视影响国际营销渠道的制度规定,同时也可以考察不同的文化。比如欧洲各国和日本,尽管已是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在分销网络中也有许多限制性实践。

一般来说,在国际营销中应更多地使用中间商,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能在与文化相关的运作中提供帮助,并且可以节省中间交易成本。

结论

综上所述,跨文化营销中采用纯粹的标准化或本土化战略是基于对文化差异的不同认识造成的,比如,本土化战略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每一个目标市场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因而,跨文化营销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做法,而必须因地、因时、因人而异,采用本土化战略的公司要把每一个目标市场都作为不同的市场对待,进而采取不同的营销政策满足该市场的需求。

如果选择标准化战略,则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文化差异并没有使目标市场彻底地区分开来,消费者并没有因此而彻底地不同,相反,消费者在很多方面具有较强的需求同质性(如对于产品中真、善、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因此,在营销实践中,企业可以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战略来满足这种需求,全球性的标准化营销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候春江,周游.市场营销组合理论述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菲利普•凯特奥拉.国际市场营销学[M].华夏出版社,1989

本土化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品牌传播设计方法论的理论综述

1.品牌传播与设计方法论

方法论是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方法理论指导的理论,推动和引导社会的进步。设计方法论是对设计各环节的指导理论,方便解决我们设计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品牌”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品牌传播设计方法论是从属于设计方法论门类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设计方法论讨论的是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设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规律和原则的系统化。在基于设计方法论的指导下,再深入探讨品牌传播策略设计,研究分析在新时代中企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品牌传播方法。

2.营销3.0与品牌传播策略

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尤其是微博、SNS、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人类开始变得高度互联,信息和资讯空前发达,我们对于商品的购买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对商品品牌的了解也更为全面,对商品的选择已经不单单是使用,更多地是一种情感表述。因此这就要求商品传播运用新的媒体、新的内容、新的传播方式去吸引顾客,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消费者的人为关怀,与消费者建立亲密的友好关系,增强品牌的忠诚信任度。

分析宜家品牌传播策略

我们可以分析创建于瑞典的著名家具品牌宜家的营销策略。首先,宜家的理念是让顾客成为品牌传播者,宜家品牌一直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及价格低廉的消费为宗旨。宜家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针对中国本土市场环境,在产品设计、价格定位、营销策略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调节,通过产品设计本土化、选址本土化、服务本土化等方面来适应中国市场环境,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宜家品牌注重用户体验的多元化策略,宜家家居特别重视卖场设计、营销环境和用户体验,给顾客充分自主的选择权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最贴心的购物体验。再次,宜家常用的基础色彩只有五种: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低价、促销信息明显,便于识别。宜家卖场中精心地为每件商品制定“导购信息”,标有“请多看一眼标签”的提醒标牌。导购信息中包括价格、功能、使用规则、购买程序等信息。“哪些产品是降价的,比原价低多少,以及哪些产品是新款等等,只要一看标签就非常清楚。最后,宜家商场里的商品销售方式采用顾客自选方式。店员不会向消费者推荐产品,这样可以让喜欢自由购物的人尽情的去挑选他们自己所喜欢的家居。顾客买回家的件家具产品都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安装后才能使用。这样就给予顾客更多地自助选择权,使顾客对产品充分了解并产生情感需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宜家在商品、陈列、卖场布置、推销、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中都以消费者为中心,体察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乃至于给予顾客更良好的心理体验。宜家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给消费者留下难忘的购物经历,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的设计,消费者可以充分的享受整个购物过程。

品牌传播设计方法论研究

设计方法论是设计类学科的科学方法论,是对一般设计规律的总结。根据宜家家居的案例分析总结在营销3.0时代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品牌与传播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

1.设计对象的认知以及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1)市场调研;(2)收集相关资料;(3)分析整理;(4)策略定位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品牌的核心宗旨。宜家家居品牌作为一个外来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做了充分的调研,制定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方案。因此只有根据品牌理念,消费者需求,迎合服务对象,充分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充分了解品牌的宗旨、内涵,才可以知道应该做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使自己的设计思路不会偏离品牌宗旨。

2.设计方案的确立应注重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1)创造性思维;(2)获得部分方案;(3)考虑限制性因素;(4)整合方案、确立方案

设计方案的确立需要设计者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做出适合该项目的可行性计划。在设计项目的构思上,要力求新颖独特,有不同于以往设计的创意,体现品牌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3.设计方案的实施及表达

(1)运用社会化媒体、自媒体,我们步入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社会化媒体和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兴起,品牌的传播更加迅速并且普及范围非常广,企业应该善于运用新兴技术与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交流。

(2)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产品销售时期与消费者的体验交流,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

(3)品牌传播中塑造消费者价值观,塑造消费者与品牌共同的生活理念。

4.设计方案实行后的评价及优化

注重产品售后与企业的沟通,不断更新优化传播推广方案才能使企业营销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新的时代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品牌营销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方法论的指导下创造有序的设计流程,完善设计阶段的内容与方法,使品牌的传播更加具有精准性和实效性,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开展品牌传播活动,使品牌传播更加高效。

上一篇:本土化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批判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