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9:54:33

保险会计论文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1、学科交叉性强。

保险会计是基础会计在保险行业的具体运用,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基础,而且又懂得保险行业的基础理论,了解保险业务的具体运行管理,同时还要有税法和金融投资方面的具体知识,这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保险专业还好点,因为他们一般在大一就已经学过基础会计,大二下学期开始学习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专业课,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保险专业学生学习保险会计比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要轻松。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一般不开保险学原理这门课,因此他们要学习保险会计得先给他们补充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操作性强。

保险会计的具体核算是紧密联系保险业务具体流程的,到什么环节,会计要做何会计核算,因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非常清楚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同时将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相联系,就这点来说就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课堂讲解就能让学生学会的,学生首先要先学习了解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不同的会计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保险会计教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本就是个相对枯燥的课程,保险会计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大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到这时一般会有点学习松懈和疲态,而笔者所教授的保险专业学生,是经过多次优秀生转专业出去之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都不是很好,所以枯燥的保险会计教学很难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可参考的教材不多。

因为保险会计的特殊性,目前市面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材屈指可数,近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解释以及保险行业相应办法的施行,保险会计的变化较大,而能够与时俱进的教材就更少了,因此教材的选择面有限。

3、课程内容枯燥。

会计本来就是个枯燥的工作,保险会计作为特殊的会计就更枯燥了,而且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必须要静下心来才能学得进去,而现在的人特别是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三、教学思考体会

1、创新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保险会计的教学不仅仅是把保险会计书本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能够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对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这个理念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做”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完书本知识后,遇到具体的保险业务,就立刻知道该怎么进行会计操作。

2、理论联系实际。

书本理论来源于实际经验的总结,也必将应用于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笔者每次上课时都会打开最新的金融保险新闻,分析与课程相关的业界动态,比如2014年3月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机事件,可以就此事与学生讨论保险公司需要提取什么准备金,是不是要进行预付赔款,还是直接进行保险赔付的核算,除了直接赔付款之外,这起事件还可能涉及什么样的赔付支出,通过这样分析以后,学生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各项业务的具体核算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动脑学习思考并且消化吸收了的内容,学生才能真正自己掌握,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保险会计教学过程中,有些相对简单的内容,笔者只是讲解一下大体要点,具体的案例方面会计核算过程就交给学生自己去看,因为本人所选的教材有大量相关的例题。

4、学练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完书本理论,如果学生不去练习,就没办法真正掌握。基于这样的理念,本人经常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会计核算练习让学生去做,一般都是一些典型的练习,学生如果会做了,那说明相关的知识点就基本掌握了。

5、突出重点和难点。

书本上内容很多,有些对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内容,但也有些内容则需要沉下心来耐心地学,于是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上,对于简单的内容就少讲,有的干脆就不讲,留给学生自己看,而感觉重点和难点,则会花较多的时间,并运用前面所讲的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IFRS4对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只做了有限的改进,一些国家都允许本国的保险公司沿用既有的会计政策进行计量,各个国家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无法比较,关于保险合同的会计被业界称为“保险黑箱”。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影响力的增强,2004年IASB启动了该项目的第二阶段研究,其重点旨在保费收入的确认和保险准备金计量等方面达成共识,在FASB的积极参与下,IASB分别于2010年7月30日和2013年6月20日了征求意见稿,主要围绕履约现金流(包括获取成本)、折现率、边际、保费分配模型、列报、适用范围、分拆、再保险、过渡条款等作出结论,有望彻底攻克保险合同会计这一难题。中国保险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保险经济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继而在2008年8月7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确认、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和保单获取成本是否递延等方面,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009年12月22日财政部又了《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简称《新规》),《新规》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吸收IASB准备金计量三因素模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全面吸纳并积极实施IFRS《保险合同》第二阶段最新成果的国家,提升了我国对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结构调整未得到实质性突破,分红保险一险独大

《新规》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用保险风险比例来度量重大附加利益,对混合保险合同提出分拆要求,这意味着非保险责任或保障程度低的保费不能确认为保费收入,其目的是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多做保障型业务,增强保险行业核心竞争力。《新规》实施后,作为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不再确认为保费收入,因而其比例不断下降,但《新规》对分红保险的分拆要求相对宽松,依然作为保险合同计入保费收入。据中国保险年鉴资料统计,2000年分红保险仅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0.88%,但2009年该比例增长到66.94%,2010年和2011年占比分别为77.25%、76.46%,之后各年比率不低于80%,2013年占比86.29%,分红保险成为目前主导寿险市场的龙头。分红保险的主要特点在于投保人除了可以取得传统保险责任保障外,还可以参与保险公司承保和投资所得盈余的分配。虽然它在某种程度带有保障功能,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财产品,这种功能错位和金融过度,一方面淡化了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在理财上没有优势,在分红比例达不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的情况下,退保压力增大。目前,各保险公司退保率急剧上升,很多公司当年现金流为负,赔付危机已经显现,这实际上是为这些年来金融过度在买单。另外,《新规》用保险风险比例大于或等于5%作为保险合同的确认条件,促使某些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故意设置条文,增加出险率低,但出险时赔付金额较大的附加险,从而增加保险事故发生情景下保险人的支付额,使本来应该作为投资合同或其他合同的险种得以纳入保险合同的范围。

(二)公允价值有失公允,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可靠性受到质疑

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为了承担未来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它具有未来性、估计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从理论上来讲,它是一种或有负债。《新规》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备金计量三因素模型(即对未来现金流的当前估计、风险调整和合同服务边际),以公允价值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能够客观、适时地对公司的保险负债予以反映,但是这个理想化的目标由于缺少一个公平有效的交易市场而受到阻碍,假设条件的复杂性,加之专业水平的限制也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实务中统一是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确定的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溢价确定。对于分红保险合同,对其现金流按照与非分红保险合同折现率相同的原则确定其折现率,并不区分不同的现金流。对于具有“长尾巴”赔款的非寿险保险合同也没有考虑对其折现。关于风险调整,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采用情景对比法来计算,即风险调整为不利情景下的负债与合理估计负债的差额。但不利情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要考虑死亡率的变动(对于定期寿险考虑死亡率增加,对于年金险通常考虑死亡率减少)、退保率的变动(退保率的变动方向需根据产品特征确定)、费用增加等因素。对于非分红保险需要采用和合理估计负债相同的折现率,而分红保险需要考虑预期投资收益的变动,而这些因素目前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在许多情况下,要求保险公司精心挑选为数不多的情景进行分析,而不是权衡无穷无尽的各种方案。关于合同服务边际,虽然我国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初始确认日确认首日费用,没有确认首日利得,而将其作为准备金的组成部分,即用合同服务边际消除首日利得,但在保险合同准备金后续计量时锁定合同服务边际,选择摊销因子在后续期间内进行摊销,但不改变计算摊销因子的假设。如何寻找合适摊销因子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

《新规》改变过去按照保监会制定的统一的法定精算规定,要求采用盯市的方法,以合理估计金额来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但对于同一事项可能有不同的估计方法,这期间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专门方法,精算假设和计量方法的选择不同会导致准备金的评估发生差异,从而使不同的保险公司会计信息难以比较。比如,保险公司在确定折现率时对合理的溢价需要作出大量的判断,在进行风险调整时要作出各种主观权衡。不同的公司在选择摊销因子时采用不同的逻辑前提,有的选择摊销因子的出发点定位于利源,因而选择以保额或预期保障利益支出作为摊销因子;有的则对所有险种都采用保额作为摊销因子;还有的对分红保险采用未来红利支出作为摊销因子。如何达到“随服务的履行系统摊销合同服务边际”的要求,《新规》并没有确定合理的选取范围和方法。另外,从理论上讲,作为会计估计的变更,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但《新规》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对于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日以前发生的有关会计交易或事项应进行追溯调整,其结果是2009年所有的保险公司受益于《新规》的实行,采用追溯调整法通过少提责任准备金等手段进行调整,利润出现全面大幅度增长。

(四)保险监管指标计量基础发生改变,偿付能力报表编报规则面临重大调整

一个完整的保险会计体系不仅包括一般公认会计,而且包括保险监管会计。由于《新规》的实施,将大量改变保险监管指标不同项目的计量和核算基础,最低资本和实际资本的计算口径发生变化,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的计算相应会受到影响,认可资产表、认可负债表编报规则有待调整。最明显的是保险资产和保险负债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在计算实际偿付能力时,有关保险资产和负债的认可价值是否应该也与公允价值挂钩,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另外,2001年,欧盟委员会下属保险委员会启动了偿付能力II项目,2009年10月正式通过,将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而目前我国偿付能力指标体系、偿付能力报表科目和披露内容依然沿用欧盟偿付能力I的标准,它建立在旧会计准则和报表科目之上,不能充分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相适应。

三、完善我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对策

(一)改进保费收入的度量标准,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

1.完善保险合同分拆规定。在确认保费收入时,无论是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还是分红保险,对于存在“显著”的投资组成部分,应将其分拆出来并比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不能计入保费收入。如果投资组成部分与保险组成部分不是“高度关联”,则认为存在显著的投资组成部分。表明投资组成部分与保险组成部分是高度相关联的特征包括:(1)不可能发生一个组成部分到期或失效而另一个组成部分却没有相应到期或失效;(2)与各组成部分相应的产品在相同的市场或地区不存在单独的销售;(3)保险组成部分的价值随着投资组成部分的价值变化而变化。另外,保险公司在判断某种情形下是否支付重大附加利益时,应当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按照此原则,目前我国对于某些保险风险比例刚好等于或稍微大于5%的合同,有可能通不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2.对保障型业务实行政策倾斜。保险公司应从产品设计、费用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规划结构调整。产品条款的改变对结构调整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公司在定义保险责任及其他条款时,应结合保险合同识别和保险合同分拆的相关要求,明确和量化保险产品的本质特征及其审批备案标准,不断探索保障型和投资型业务的合理配比,深入分析保障型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减少保障程度低的产品流入市场。科学制定财务费用方案,实施差异化的费率管理政策,从严控制投资型产品费率水平,严格控制其费用开支,提高保障型产品费率水平,放宽其预定利率限制水平,增强保障型产品的吸引力。建立和完善以结构调整成效作为考核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以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增长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的现状,综合运用规模类指标、结构类指标、保障类指标和品质类指标来科学评估保险公司业务发展质量。

(二)完善准备金计量三因素模型,提高公允价值的技术含量

1.关于折现率。保险公司在确定折现率时不能采用权宜之计,例如国债利率、高质量的公司债回报率、或者两者的组合,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与金融工具可观察的当前市场价格保持一致。该金融工具的现金流量特征应当反映保险合同负债的现金流量特征,比如时间、币种和流动性等方面。后续计量时,折现率应当反映报告期末的所有可获得信息,即是一个“当前折现率”的概念,不得锁定。如果保险合同的现金流不依赖于特定资产的收益,折现率应当采用无风险利率,同时针对非流动性作出调整。如果保险合同的现金流的金额、时间或不确定性全部或部分依赖于特定资产的收益,则该保险合同的计量应当反映这一依赖性。也就是说,应该区分分红保险合同和非分红保险合同的现金流,对那些受到投资特定收益影响的现金流部分,其折现率应当反映特定的投资收益,不受投资特定收益影响的现金流部分,按照与非分红保险合同折现率相同的原则确定其折现率。另外,对于具有“长尾巴”赔款的非寿险保险合同要求折现,但如果折现的影响不重大时,可不考虑折现。2.关于风险调整。保险公司对未来现金流的金额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应作出显现估计,即风险调整。风险调整应当是理性的保险人为了不再承担最终履约现金流超过预期值的风险所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它反映出保险公司风险规避程度和分散化效益。鉴于情景对比法的局限性,保险公司可以考虑采用75%分位数法、条件尾部期望值法和资本成本法,并披露置信水平信息[6]。3.关于合同服务边际。保险公司应当以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折现率对合同服务边际的账面金额累积利息。合同服务边际不再锁定,对未来现金流估计发生的有利和不利变动对合同服务边际的影响都予以调整。不限制合同服务边际调整的增加额。对合同服务边际的调整采用未来法。合同服务边际在任何时候不得为负,且应在保险期间内以简单的时间流逝为基础被系统的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赔付和给付预期发生的时间和简单的时间流逝基础存在重大差异,则应以赔付和给付预期发生的时间为基础。摊销的基础应与所提供的服务模式保持一致,保险公司应分别选择直线法、预期赔付支出和风险净值作为服务的转移模式。

(三)引入综合收益表列报方式,优化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1.积极采用汇总边际模式,将利润表改为综合收益表。保险公司传统的利润表基于收入费用观,采用保费分配模式,主要从保费收入、赔付支出、退保金、费用等计量指标进行披露,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三要素没有体现,而且容易造成保险公司过于注重业务指标,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忽略了自身的内涵价值。为此,可以考虑借鉴IASB提出的汇总边际模式,将利润表改为综合收益表,列示风险调整当期估计变更后的变动、合同服务边际的摊销、与合同过去和当期服务相关的变动(经验调整)、按锁定的折现率累积的利息(保费负债利息支出)等信息。将折现率变化的影响计入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折现率估计更新导致的变动与保险公司的经营努力关联不大,如果计入损益,损益将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承保业绩信息受到干扰。因此,应将使用初始折现率计量的摊余成本信息在损益中反映,而将使用当前折现率计量的现时价值变动信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样分开列示,可以提供更加明细的有用信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资产负债的匹配度。当然采用这种方法,对系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追踪保单所有期间的折现率估计参数。而且无法完全消除会计错配,对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资产,错配仍然存在。因此在现阶段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配置情况,自主选择折现率变动计入损益还是其他综合收益,但是一旦选定,不得变更。2.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保费分配模式与汇总边际模式相结合的模式。目前,汇总边际法遭到国内众多学者和保险公司的反对,这主要因为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管理所使用的计量指标是承保保费、赔款、给付以及承保利润等,保险公司普遍担心采用综合收益表后将失去这些量化指标,而且分析师、评价机构都用这些指标来计算关键业绩指标,业绩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在主要财务指标的排名以及评级机构的排名。由此看来,采用汇总边际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涉及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观念的变化,还涉及外部评价标准的调整。传统的保费收入仍含有重要信息,公司股东和外部报表使用者都十分看重,建议在报表中保留对传统保费收入的列示。该模式下保费收入的列示应采用“已赚保费法”,这里不仅体现在“已赚”和“应计”的差异,而且体现在是否将其投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即保费收入应该是已赚保费扣除投资组成部分所对应的合同保费。建议对投资成分单独存在且易于计量的合同采用剔除的方式列报,如具有独立账户的保险合同,以及无重大保险风险的具有任意分红特征的投资合同。其他合同的投资成分分拆难度较大,建议不要求分列。理赔支出金额也应剔除投资组成部分,保险合同准备金项目下面应详细列示合理估计负债、风险边际和合同服务边际等信息。确认首日费用,保单获取成本应当按照与分摊合同服务边际一致的方法列入报表,即按照与保险合同项下提供服务的转移模式相一致的摊销基础。

(四)完善保险监管会计体系,强化监管要求

1.在分类监管中引入结构调整指标。目前保监会是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高低将保险公司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调整评价指标,对结构调整成效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扶优限劣的分类监管政策。对于评估结果较好的保险公司将给予鼓励,在产品报备、业务范围、分支机构批设、资金运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评估结果差、长期未改善、甚至不断恶化的公司,应进行整改或者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2.引入公允价值评估基础。对于资本要求,应增加对风险的敏感性,让良好的风险和经济资本管理成为业务的核心,同时改变偿付能力I通过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计算偿付能力额度的价值评估方式,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定义的公允价值为评估基础,采用资产负债的市场一致性原则对资产负债予以价值评估;对于可套期风险负债的技术准备金数额直接根据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确定;对于不可套期风险的负债技术准备金数额,则通过最佳估计与风险边际的方式确定。对于保单获取成本,发生时全部费用化,不能隐性递延获取成本。3.规范准备金计量控制程序。为了保证准备金计量的公允性和合规性,保监会应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权责分明、分级授权、相互制约、分工合作的工作流程和内控程序,准备金计量涉及的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该经过公司精算责任人(总精算师)和财务负责人同意后,提交公司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在明确精算责任人和财务负责人专业判断独立性的同时,应强化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准备金计量方法和计量假设公允和合规所负的责任。为了避免不同年度准备金的过度波动,防止操纵利润,保监会有必要规定折现率假设的选取方法和范围,比如以互换利率加上匹配调整或反周期溢价作为折现率。对于风险调整,可以规定6%的资本成本。为了防止准备金计量受保险公司管理层的人为影响,可以考虑建立第三方精算评估机构,借第三方“慧眼”实行独立评估。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健全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保险会计发展能够加快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步伐。保险行业的监管方针是“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核心是偿付能力及分类监管,在以上基础逐步建立并健全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首先,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建立系统化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的内因是偿付能力管理,外力辅以保险监管,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性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大了监管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要加强建立高效的分类监管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分为覆盖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以及实现监管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并且将公司划分成四种,分别是:A类、B类、C类、D类,各自实施对应的监管措施。

(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保单处理采用成本费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目标与规划。保费收入确认标准的改变会引起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业绩考核都会做出适当的改变或调整。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以及保险准备金计量标准的应用,一方面使保险企业获得较大的自,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必须要进行分级授权、分工协作、制约配合。

(三)实现保险监管与会计分离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将会计规定和监管规定分离开来。在过去,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但是往往公司计提的准备金远大于实际的保险负债,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与公正度。这次的修订改革,使得保险监管与会计规定有效分离开,保障了保险市场稳定、持续、全面发展。

二、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负面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成本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具备某些特定功能,比如分拆保险合同储蓄成分、识别内含衍生金融工具等等。而且要按照准则规定,实时评价估测保险负债是否充足,再保资产是否减值,是否有完善可用的测算模型。而从建立模型到系统都会提高会计信息成本。

(二)引起财务数据的波动在新实施的保险会计制度中,保险企业不能依靠准备金来调整经或平滑历年的经营成果。但是如果关于公司盈利的会计信息被泄露,就会提升融资成本。财务数据的波动在对内融资方面,可能会加大经营风险,股东因此提出高回报率,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在对外融资方面,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会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确认信贷风险,并及时修改和调整指标,这极有可能增长了融资时间,加大了代价。总之,财务数据的大幅波动会降低投保率,提高退保率,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杜绝。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评估准备金主要依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专业经验,这样的会计信息不仅缺乏可比性,且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公司盈利多,计提的准备金可以适当增加,税负降低;盈利少,准备金可以降低。最佳估计原则的应用使得准备金的评估变得宽松,保险公司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状况确定利率,方便整理好财务报表。(2)很多评估标准都没有完善,包括: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标准、保险费分拆标准、准备金评估标准等等。一是因为没有建立风险划分标准,保险费分拆的落实有待商量;二是因为没有确定统一的细则,不同的公司对其所做的分析理解及措施各不相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添了会计报表编制的难度。

(四)保险公司的业绩未必增长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是会计准则修订的直接反映。据资料统计,我国一些知名保险公司,净利润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股价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会计信息并不明确,也没有实现完全的透明化。新的准备金评估准则可以更好反映保险公司的负债状况,但是在体现公司经营成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改变了准备金评估方法后,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负债额度,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增加公司的盈利,但是这种利润的增长可能只是短期的,并不一定就是公司真实业绩的反映。

(五)监管与会计分离增加了监管成本和风险(1)针对偿付能力监管,新准则确定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偿付能力基于旧准则及报表科目的计算分析,这会影响到监管指标以及实际的偿付能力额度。在这种环境形势下,保险监管部门要努力落实监管的有效性,建立和健全偿付能力监管制度。(2)监管与会计的分离导致监管方加大了偿付能力监管的关注度,往往更针对保险业务风险,而对非保险业务风险会产生疏忽心理。(3)新准则与监管规则可能存在矛盾。监管规则的基础通常是会计数据,新准则的实施难免会阻碍到某些实施中的监管规则,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六)分业监管易发生监管真空现阶段,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一体化,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明显,诸如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等等。过去的银保合作、银证合作发展到如今的混业经营,比如金融控股、金融集团,均波及到保险公司的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这是个投资主体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时代,保险公司的风险将更加不可预测,其股权结构也将更加复杂。分业监管体制使得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再容易协调,而且各监管部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最终降低了监管效率。

三、关于保险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监管步伐,改善监管方法(1)促进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要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银监局以及证监局的配合,健全相关的协作机制,统筹监督保险公司跨行跨市场的经营行为,努力完善监管体系。(2)促进会计准则与监管指标的协调性。新准则中指出要及时调整监管指标,从而使信息更时效、实用、透明。(3)改善监管方法,不仅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也要注重防范非保险业务风险。为保障保险业稳定、持续发展,建立高效的保险标准,健全保险业的经营模式。

(二)加强培养保险会计人才因为保险会计同时兼有保险学与会计学的特色,所以研究保险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我们在推动保险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培育理论与实务人员的素质,建设全面型高标准人才。

(三)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管理水平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新准则从确定到完善,走向世界,实现国际趋同,保险公司要积极改善内部结构,并且要努力健全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抓紧时机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为保险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实施打好基础。五、结语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在各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险业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注重保险会计的发展,因为保险会计可以良好反映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现阶段,我国正逐步发展并完善保险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改善了保险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企业监管效率,推动了保险公司高效的经营理念的变革。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资料搜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主题确立之后,就会自然地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位演化的学科,经济学的进展方式是:考察资料、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就经济运行情况取得有时是勉强一致的意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会计论文的撰写程序。由此可见,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考察或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实,大家平时就要注意搜集、积累和占有材料:凡是你觉得特有利用价值的,就应把它搜集起来;积累材料要下大力气,花苦功夫,日积月累;占有材料应务求其多,力求其详。当我们选定一个题目后,再进行目的性、针对性更明确的搜集,紧紧围绕自己选定的主攻任务,时时联系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与自己确定的中心论点关系最密切的材料。资料搜集与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1.要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献资料中搜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要全方位”的原则,即考察资料时,不仅要考察国外资料,而且要考察国内资料;不仅要考察当代的资料,而且要考察历史的资料;不仅要考察外国学者的有关资料,而且应该和必须同时考察中国学者写的有关资料。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论文主题要尽可能地考察或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时,尽量“要上机”即搜集资料时动用现代的计算机设备来处理信息,如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2.对搜集到的材料认真加以鉴别,区别出真伪、主次、轻重,表面和实质,典型和一般,本义和旁义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酌地加以利用。经过筛选,有的资料可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于论证;有的加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旁证补充,以使论文充实丰满。 3.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即做到认真刻苦研究,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科学的态度,合理借鉴或以此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4.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二)会计论文写作流程

完成会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后,开始动手撰写论文,会计论文写作流程一般包括确定论文题目,草拟论文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等内容。

a 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 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三)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四)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

--> 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四)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人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时参考。

一、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

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强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一)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1.拄金重要与芝垄丝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些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2.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成文都会很困难。实践证明,勉强为之的题目,也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

(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友量翔实、—韦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属于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感兴趣、有体会的,并占有一定材料或能够比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原则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1.出于满足个人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

2。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师诚信,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3.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与合伙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5、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6、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7、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更多信息请咨询。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概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银行业、保险业等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外部总体环境的不确定和经营环境的恶化,要求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管理会计更具战略视野,本文拟就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1、战略经营系统对管理会计的冲击

2、决策会计与业绩评价会计的融合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 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

2、 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大,效果显著

四、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1、战略目标制定

2、战略成本管理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4、战略业绩评价

五、责任会计再造:现金流量的视角

1、现金流量评价的重要性

2、责任会计中责任概念的变迁

3、资金责任会计:现金流量经营的产物

六、小结

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战略经营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试图探求新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法去适应时代变迁的新潮流,并把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行为。如果在企业实践中管理会计创新活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的话,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将被降到最低,而机会则更大。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提纲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版权所有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8篇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版权所有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9篇

一、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

首先,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为资产,而传统会计则作为费用。所以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确认人力资源是否是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据此定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产,因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而且,人力资源的成本,即企业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支出都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还有,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一旦劳动者被企业雇佣,他的劳动力事实上就已经为企业所控制,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不能再自由地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特别是正常上班时间,劳动者的时间和所做的事都不能为自己所控制。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其次,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因为,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具有无实物形态、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而持有、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人力资源符合上述定义和特征: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人力资产本质上是指员工的服务能力和潜力,这种能力、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人力资产是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管理的人力资源;人力资产投资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以资本化;人力资产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外,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应属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实质

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价值,用公式表示是W=c+v+m,如果从这个产品价值减去剩余价值,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上耗去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只是补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商品的成本价格。”在这里,被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的“成本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商品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把握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基本的经营目标就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要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抵偿自己在商品的生产经营中所支出的各种劳动耗费,并取得盈利。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主要研究有关人力资源投资支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出的计量、核算和报告的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经济工作中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

但二者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二者都是市场经济,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成本、利润等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只是它们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有所不同。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有很大区别。一般商品的理论成本由两部分组成:(1)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v),因此,一般商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所耗费的资金总和”。但人力资源与之不同,它在使用过程中为商品创造了价值,也为自身创造了价值,但其本身不仅不会发生耗费,而且还会增值。综上所述,可以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为商品创造的价值和为自身创造的价值的货币体现,即企业在取得和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对象及处理方法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从理论上讲,也就是人力资源成本包括的内容,即企业为取得和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招聘、录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和管理等的费用和支出。与其他资产成本的分类相似,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两种。

1.人力资源历史成本,它是指已经发生的现实成本,伴随着人力资源的获得、拥有、使用、安置和流动,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它可以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记录和核算,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在初期,要经常进行人力资源的购入和更替,为此企业所支付的全部价值,构成了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②人力资源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在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会消耗掉许多费用,即要为其载体支付工资薪金、津贴和各种福利费用,这些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③为了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使他们适应新形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支付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费用,这些构成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2.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它是指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因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必须考虑的尚未发生的潜在成本,即目前重置人力资源应该支出的成本。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第10篇

(一)阿根廷会计职业界衍变 阿根廷会计组织的历史根源是经济学毕业生协会,其成员最早成立于1891年(Chirom,1985),当时阿根廷大学经济学毕业生获准以公共会计师的名义行事。这些专业组织被指定为经济学研究生院,构成了非营利机构的法律民间协会。经济学毕业生可以自由进入协会,但这些指定的学校并不代表会计职业界。它们通常为其成员组织课程和维护专业的图书馆。另外还有一个包括约二十个学校的阿根廷经济学毕业生联盟(Fowler Newton,2001)。这些学校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本协会的职业教育,而联盟则设立了会计师技术研究所,用来颁布阿根廷的会计标准。到19世纪40年代,阿根廷建立了相互独立的“省级”理事会,这是法律规定授予和撤消专业注册的专业组织,其中的首都联邦理事会拥有五万多成员。这些组织由成员选举管理层,专业公共会计师也自治并选举董事会,阿根廷公共会计师(相当于美国注册会计师、英联邦国家注册会计师)要求有大学毕业再加五年研究经历,这些大学毕业生既不需要任何审计实习期或其他额外训练,也不用通过参加单独专业性或国家考试来获得核证财务报表的权利。理事会则依法授予成员审计财务报表,同时也颁布会计和审计标准,并对成员进行纪律制裁,当然最重要的权利在于制定会计和审计标准。1972年阿根廷成立了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会,成员包括了所有的省级理事会,拥有一个科技研究中心,这个中心颁布会计准则相关事项。实际上在1969年以前,阿根廷没有任何会计协会有权制定会计准则,只有一些当时的会计实务总结,如第六届(1962年)和第七届(1969年)经济科学毕业生全国大会商定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技术规则”。1973年阿根廷颁布了“专业界和理事会专业委员会监管组织”法,了第一个会计准则。

(二)阿根廷会计学术界衍变及对会计立法影响 1890年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了卡洛斯·佩莱格里尼商学院;在20世纪最初十年里,在其它主要城市中又成立了几个商业学校;1905年第一次阿根廷会计师代表大会召开,主题包括政府会计、审计、保险合同清算、专业费用规制、建立经济科学学院等(Chirom,1985年);1913年成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科学学院。到20世纪40年代末各省级政府认可了上述会计界,并进行管理,在1973年则由国家法律进行规管。阿根廷的经济学及教育在20世纪60、70年代有重大的进展,建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管理学研究生)、经济学学位(经济学研究生)等学位。而早在1949年,美洲国家会计协会就成立了,目的是为所有北美洲和南美洲会计协会提供论坛,讨论共同感兴趣的会计问题,美洲国家会计协会第七届会议于1965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阿根廷代表团提交了名为“会计原则应用与编制财务报表技术规则相关标准的统一”的提案,这一提案是阿根廷会计思想与实践发展的里程碑。此外,阿根廷的大学也组织了经济学毕业生全国大会,以讨论专业性和理论性的会计问题,1969年召开了最重要的第七次会议,会议批准第七届美洲国家会计协会(1965年)会议中阿根廷自己提出的议案为阿根廷国家会计标准,阿根廷会计界第一次有了强制性的财务报表会计编制原则和规则。1973年,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会下属的科技研究中心开始形成阿根廷会计标准的技术决议,各省理事会有权决定自身司法管辖区内会计标准应用,因此一些理事会接受这些技术决议,一些进行了修改,甚至也有理事会拒绝。1983年,阿根廷商业法第1950条款发生变动,涉及财务报表列报的有两条,包括:本地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调整,管理当局宣告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标准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会因此建立了一个由会计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以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标准,特别委员会的技术决议或会计准则由联合会批准并颁发,首都理事会和各省理事会则决定是否接受或进行修订。1998年,联合会开始研究阿根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最后在2000年出台了16至19号技术决议,这些决议由各地司法管辖部门在2001年进行讨论,2003 年,各理事会决定采用由联合会批准的最新技术决议,从而确定了阿根廷会计标准的最终统一方案。

(三)阿根廷学术会计期刊 阿根廷学术和专业期刊主要包括:(1)工商管理(由现代会计问题出版,1970年~1989年)。该期刊是阿根廷同时期最著名的期刊,发表管理、规划和预算、定量方法和模型、财务成本会计、审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偶尔也发表英语转译成西班牙语的论文。(2)会计与审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会计研究所)。发表财务会计与审计研究方面的文章,作者主要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师。(3)成本和管理(阿根廷大学教授成本研究所,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一期刊只发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作者包括学术及专业人士。第一期出版于1991年。(4)会计和管理方法。发表会计与管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及供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董事使用的资料。(5)专业人员和企业家。发表会计法与专业实践方面的论文。(6)能源:国际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商业与社会科学学院)。主要为方便哲学家、方法论者、社会科学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和会计师间思想的跨学科交流。(7)(国际立法理由期刊下的) 会计与审计(原为立法理由期刊)。是拉丁美洲的主要会计期刊之一,提供广泛的会计和审计研究,论文作者不仅来自中南美,也广泛来自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国家。(8)会计选择。这是阿根廷1937年至1942年间最负盛名的会计杂志,由会计技术研究中心出版,作者主要来自阿根廷、西班牙、巴西和北美。(9)经济宇宙(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经济专业委员会)。这是由理事会向其成员发行的专业期刊,成员毕业于经济科学 (会计师,经济学家,管理学毕业生等)。内容包括专业新闻,最近会议、大会和其它专业会议述评、技术委员会活动等。

二、二十世纪阿根廷会计研究

(一)外国对阿根廷会计研究的影响 包括:一是西班牙对阿根廷会计的影响。由于西班牙是阿根迁最主要的宗主国,20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一直是阿根廷会计的主导力量。单从作者及其书籍在阿根廷图书馆所具的代表程度,就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影响。比如19世纪的著名西班牙人Casta·o Dieguez,1863年在马拉加出版的复式记账原理与实务,在阿根廷图书馆就有不少于42个版本,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也有该书的两个版本(1912年版和1946年版)。阿根廷图书馆还藏有很多来自西班牙的著名会计教材,如Goxen Duch (1948,1950,1961,1963,1979,1985)的通货膨胀会计及其它内容广泛的会计主题; Pratsy Aymerich(1907)在商业会计方面的著作(有七个版本);Fernández Casas(1931)的应用会计;Gardó(1932)的工业会计及Gardó(1925a,1925b,1926a,1926b,1926c)的其他论著,涉及运输会计、合作社会计甚至“秘密会计”等主题,Gardó多产而又多才,著作在阿根廷颇为流行。另外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Fernando Boter Mauri,如他的一般会计论文(Boter Mauri, 1941)还可在南方国立大学找到两种版本(第6版和第11版),Boter Mauri (1929,1935,1942,1946,1947,1949,1950,1952)的论著涵盖工业会计、司法会计到审计等诸多范围,在阿根廷图书馆还可以找到他翻译的两本重要的法语会计论著(Batardon,1933;Delaporte,1932)。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西班牙会计著作, 如Paret(1942), Cortés和Sa-

bater(1932)、Martínez Pérez(1910)。二是法国对阿根廷会计的影响。在阿根廷图书馆中,法国人Léon Batardon的著作最具代表性,如法语原本中有Batardon(1913, 1914a,1914b,1918,1929a),西班牙语译本有Batardon(1920, 1928a,1928b,1929b,1929c,1932,1933,

1944,1950),其论著内容广泛,如散叶式簿记(Batardon,1929b)、商业公司(Batardon,1929c)、往来账户利息计算(Batardon,1950),很多著作都可找到几个版本。另一个著名的法国作者René Delaporte,代表性作品是译成西班牙语的银行机构和簿记(Delaporte,1932)。其它作者可参阅Degos and Mattessich (2003)。三是意大利对阿根廷会计的影响。在该期的意大利文献方面,阿根廷图书馆收藏有 Zappa(1946)论商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一本著作,Onida的三本著作书(1951a,西班牙语译本;1951b;1970,意大利语),头两本分别论及资产负债表估价问题和现代北美会计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三本是资产负债表理论问题,其它意大利会计文献可参阅Galassi和Mattessich,2003)。从私人图书馆藏书来看,阿根廷学者Alberto Arévalo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中有很多Cerboni和Besta的作品。四是英国、美国和德国对阿根廷会计的影响。从阿根廷图书馆的书目来看,这一时期的英美文献代表作有以下书籍的西班牙语译本:Kester(1939),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Gillespie(1939),成本会计导论;Finney(1943), 会计论文; Paton(1943),会计师手册;Holmes

(1945),审计。德国会计文献方面,只发现Erich Schneider (1949)的工业会计一书(西班牙语译本),但没有找到当时德国最著名会计师Eugen Schmalenbach和Fritz Schmidt的作品。

(二)二十世纪阿根廷会计研究 包括:一是二十世纪阿根廷的会计主题和文献来源分布。二十世纪阿根廷会计研究中,上半叶的前五主题依次是财务会计(46%)、 法律讨论 (13%)、 成本和管理会计(10%)、政府会计(8%)、农业会计(6%);下半叶主题得到多元化,前五主题依次是财务会计(54%)、成本和管理会计(20%),审计(5%)、会计教育(4%)、政府会计(3%)。从总体上看,在下半叶,财务会计主题增加到总书籍的54%,这可能是财务信息需求增长的结果,成本和管理会计主题也从上半叶的10%上升到了20%,而法律讨论则急剧下降。从会计书籍的的地理分布来说,上半叶的74%在拉丁美洲出版,主要是阿根廷(62%)和墨西哥(8%),下半叶只有60%在拉丁美洲出版,阿根廷占到46%,墨西哥占到11%),拉丁美洲出版总体减少了14%在,而阿根廷占比则减少了16%。下半叶美国的出版物占到了17%,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会计文献对阿根廷会计行业组织及会计学术追求的理念和方向都产生重大影响是相适应的。在拉丁美洲以外的书籍方面,上半叶源自欧洲的占了25%,多数来自西班牙(19%)和法国(8%),但来自北美的只有1%,而在下半叶这一比例在该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巨变,占到了17%,来自西班牙和法国的都有减少,法国尤甚。二是二十世纪阿根廷会计的研究概况。Alberto Arévalo是阿根廷二十世纪早期的著名会计师,著作涉及保险公司会计(Arévalo, 1917a),农业公司会计(Arévalo, 1917b),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方法(Arévalo,1918年),财务会计要素(Arévalo, 1946),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会计性质、会计对经济的影响(Arévalo,1946),政府会计(Arévalo,1954)等。其主要贡献是将意大利学者Gino Zappa的庄园观念引介,基本概念是庄园(行政单位,公司)、行政活动(由指令活动组成,包括领导和协调)和营运活动,描述了庄园的经济和法律、资金来源、结构、功能以及该情境下会计的管理任务(Arévalo,1946)。嗣后,将这一思想扩展到政府会计范畴Arévalo (1954),提出公众庄园(政府企业)的观点,但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基础,只在有限的程度上涉及会计问题。总体上其受到了意大利、德国、北美和西班牙等多国学者的影响。其他早期的阿根廷作者中,Galante(1907)关注会计的哲学批判;Floriani(1930,1942,1960)主要涉及会计和簿记新层面、初级会计和一般会计;Pagano(1913,1915,1931)主要关注会计的技术和实用、保险公司簿记;Zipitria(1914,1923,1943)主要涉及行政会计和会计要素;Quijano(1937)则是簿记与会计的差异(包括计价问题)等。在专业会计领域,有Corti(1918)的国有铁路会计;Fernández Romero(1913)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处理;Coni(1917)的农业与养牛业会计和簿记;Vallini(1918)的政府会计和资本问题;Bórea(1921)的农业会计和生产成本计算;Cassagne Serres(1910, 1912,1921a,1921b,1921c,1923,1924)的会计教育书籍和Bayetto (1928)的政府会计。

20世纪下半叶阿根廷会计主题呈多元化发展,北美会计文献的影响极剧加大。会计主题不仅在主题也在深度上都有突破:(1)一般会计理论方面。García Casella(1997,1998,1999a,1999b, 2000,

2001,2002,2004) 独创性对现代会计历史进行了解读,检索了大量的会计理论国际刊物,他的一本著作尝试讨论超过八十本国际刊物,另一本则讨论超过了九十本,并且大多数在后半个世纪出版,主要是北美的英语会计文献。García Casella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合作者Rodríguez de Ramirez,集中研究财务会计,考察提供给第三方财务信息的最新进展,包括智力资本信息,商业信息分布新方式,会计概念框架范围扩展(Rodriguez de Ramirez,2000, 2001),

社会会计和其各种本体论假设(Rodriguez de Ramirez,2004a),以及社会责任会计(Rodriguez de Ramirez,2004b)。而在关注会计公理化和规范性问题(Gonzalez Bravo,1990a,1990b)的基础上,Gonzalez Bravo(1984)进一步研究了会计认识论的问题;Wirth(2001)则分析了科学应用和社会技术中的理论构建方式,基于阿根廷-加拿大哲学家Mario Bunge(1983,1985,1996)的认识论模型,提出会计可视为具有“社会技术”特色的科学学科。(2)财务会计方面。由于阿根廷在20世纪后半叶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计和年度财务报告相关调整成为研究焦点。Enrique Fowler Newton提出了一个工作概念框架,包括会计基本问题(Fowler Newton,1982a)、会计基础(Fowler Newton, 1977)、高级会计(Fowler Newton,1978)和会计系统组织(Fowler Newton,1982b)等内容。他还关注通胀问题及对会计的影响,对基于非货币账户指数的财务报表购买力调整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深入分析,如他讨论了低通胀下省略通胀调整的效应,检验了不同情境下不同比率的信息含量。当然其还致力于阿根廷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和国际通货膨胀会计标准的制定。López Santiso(1969,1986)考查了因购买力侵蚀而造成的会计扭曲,还讨论了不变货币单位财务报表的通胀调整(López Santiso等, 1988),界定和系统化了通胀对货币与非货币账户的影响,使用财务资本维持模型分析了通货膨胀会计基础,使用间接方法描述了通胀调整的应用。López Santiso(1979)还试图构建一个概念性框架,从而能科学地修订现有会计理论。 另外, Sánchez Brot (1995,2000,

2004)分析了会计准则、准则解释和应用,还研究了通货膨胀调整的相关问题;Bértora (1951,1975)分析了商誉的概念、特征及估价方法;Lazzati(1976,1978,1987)提出了审计师报告的问题,通货膨胀及对管理会计的影响;Cholvis(1954,1955)涉及标准成本、财务报表编制和报表欺诈问题;Arturo Lisdero(1970)分析了会计理论中的资产负债表概念与地位; Juan Carlos Viegas等(1996)分析了不同会计估价方法的影响(名义与真正价值,成本与市场价值),以及资本维护模式对利润测量的影响。(3)审计方面。William L. Chapman出版了审计程序一书(Chapman,1965),还涉及各种不同审计问题(Chapman,1980),但其更关心会计师作为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和审计师等不同岗位的责任(Chapman, 1979),并从法律和专业方面研究了受托管理责任问题 (参阅第6.6章节中的社会会计)。Mario Wainstein专门从事审计及其研究,涉及保险公司审计(Wainstein,1974,1999),财务报告的通货膨胀调整(Wainstein, 1980),审计师意见报告(Wainstein and Casal, 1992),多样化审计问题(Wainstein, 1999)和综合审计过程中的环境审计挑战性问题(Wainstein and Casal, 1996)。Fowler Newton也关注于审计的基本和应用问题(Fowler Newton, 1989和 1991,2004),另外Lazzati (1976)考查了审计师意见报告,以及审计的目标和程序(Lazzati等, 1981)。但总体来说,阿根廷的审计相对落后,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学徒制度、密集内部培训和资金投入。(4)成本和管理会计方面。Herrscher (1967)将管理会计概念引入阿根廷,满足了成本会计思想和概念的新需要,如目标管理、结果分析、规划和控制、现金流量分析等;Lazzati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商务决策信息的影响(Lazzati, 1987);Carlos Gimenez (1979)提供了成本会计的技术层面,也提供了管理的重点;Vasquez (1971)研究了标准成本计算;Oscar Osorio(1986)主要涉及了生产产能和生产成本,分析了不同行业中固定结构成本与固定运营成本的问题;Antonio Lavolpe (1980)关注的是施工企业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Lavolpe等, 1993)以及预算系统与控制(Lavolpe , 2000);另外,Parro (1981)描述了零基预算概念;Cascarini讨论了联合成本问题(Cascarini,1985),分析了过程成本分析系统(Cascarini,1987)。(5)社会会计方面。William L. Chapman (1965, 1979, 1984b)主要涉及审计程序,然后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责任问题,以及会计理论问题。Chapman (1982, 1983, 1984a)论及作为经济活动社会受益人的消费者,探讨了测定政府和私营组织经济活动的社会净利益的难点,考察了公司对第三方的责任,还提出了经济活动中的友爱原则(Chapman, 1986)。L. Fronti de García主要涉及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Fronti de García, 1998, 1999, 2000),特别强调了阿根廷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商业环境控制策略和环境审计。另外,Fernández Lorenzo和Geba (1998, 2000)提出了目标导向会计和社会经济比率等用于建构社会财务报告的概念。(6)政府会计方面。政府会计研究方面,Arévalo (1954)提出关于营运和公共财政会计问题,Bayetto (1931, 1950)考察了政府会计,以及作为政府会计和控制基本工具的预算编制。Atchabahian和Massier (1962, 1963) 考察了政府会计的法律方面问题,Atchabahian (1996)发表了营运和控制政府实体的阿根廷法律规则。此外,Alé(1975, 1983)分析了政府会计法,并补充考察了阿根廷政府会计的方法和程序问题。

三、结论

综观阿根廷二十世纪的会计研究,与其实务发展、学术界组织和会计期刊发展交织联系,从整体来看,呈以下特点:20世纪上半叶其会计研究主要受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影响,并以欧洲国家为主,20世纪下半叶则主要受北美影响,并以美国为主;20世纪下半叶会计文献有显著增长,特别是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在总体中占据半壁江山以上;20世纪下半叶的会计研究主题百花齐放,在一般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和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教育、社会会计和政府会计等方面各有斩获;会计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大的资金支持,从阿根廷的情况来看,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普拉塔大学之间的合作,产生了诸多有趣的研究主题,如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假设,法律和模型;环境会计;社会会计(包括在非营利组织社会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阿根廷的通货膨胀会计也缘其恶性通货膨胀而发,在非货币账户指数的财务报表购买力调整的会计调整(Fowler Newton,1980)、不变货币单位财务报表的通胀调整 (López Santiso等,1988)、通货膨胀及对管理会计的影响(Lazzati,1987)和不同会计估价方法的影响(名义与真正价值,成本与市场价值),资本维护模式对利润计量的影响(Juan Carlos Viegas等,1996)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

[本文系郭道扬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ZD14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会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行业会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