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

时间:2023-03-15 18:25:59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 理赔难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长期以来财产保险理赔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财产保险公司数量剧增,理赔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理念存在偏差、服务意识尚未健全、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极个别客户对保险公司提出不符合保险条款赔偿规定也是原因之一,从而导致理赔难和理赔慢,给保险业形象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一切已经引起中国保监会的高度重视,下决心和出重拳要解决财产保险理赔难问题。

一、理赔难存在的主要方面

在财产保险理赔难的数量中90%以上是车辆保险的理赔难,这是由于车辆保险保费规模约占财产保险保费规模的75%以上和车辆保险的出险率很高产生的。车辆保险理赔难主要反映在:一是查勘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间过长,这里面固然有道路交通堵塞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部分保险公司配备的查勘定损人员较少;二是定损价格和期望价格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正厂件和副厂件以及零部件是换还是修理造成的;三是理赔手续烦琐,需客户多次往返才能办妥;四是保险公司定损后的理算工作拖拉,造成赔款到帐(卡)时间较长;五是柜面服务态度冷漠,柜面服务时间与客户正常工作时间相同,特别不利于上班客户交接理赔资料;六是交强险到期未提醒客户,导致客户脱保;七是汽车4S店的有关人员和所谓保险经纪人误导客户;八是在没有找到事故对方的情况下车辆遭拒赔;九是投保时工作人员错录车辆信息,导至拒赔或赔款不足;十是个别保险人责任性不强,丢失理赔材料等。

二、理赔难形成的主要原因

理赔难在保险公司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以业务发展为中心”的影响。重保费轻理赔,重速度轻质量的管理倾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理赔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理赔人员素质较低。由于收入和编制等多种原因,保险公司的定损和理赔人员素质偏低,培训不够,技能不高,态度生硬,责任性不强。三是与客户沟通不畅。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没有与客户及时沟通,有的保单信息录错和赔款计算出错,有的遇到特殊情况没有灵活处理,再加上个别核保人员操作失误,影响了理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后台服务不配套。部分保险公司的计算机管理跟不上理赔工作的需要,理赔各环节衔接不紧凑和跟踪监督不力等。五是定损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部分保险公司现有定损点远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现场定损人员严重缺编,加之远程定损不普及等;六是内控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影响理赔工作质量和出现差错的人员不能及时制止,奖惩不严明。

理赔难在外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汽车4S店零配件价格和部分保险总公司定损系统有较大的价格差异,引起客户不满。二是财务由上级公司集中和统一管理后,赔款支付缓慢。三是被保险人提供的银行卡的客户名称、银行名称和卡号有误,造成赔款不能及时到帐。

三、解决理赔难的主要举措

(一)理赔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

客户是保险公司的生存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因此要从服务窗口抓起,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达到服务“始于保户需求,终于保户满意”的目的。一是实行标准化服务,营业厅内公布投保和理赔程序、服务承诺,在窗口服务中,实行“一站式”和“首问负责”制度。二是丰富营业厅服务内容。设立大堂经理制,全面落实以大堂经理为联系纽带的快速信息处理机制。三是实施承保和理赔提速,全面推进通保通赔。四是开设理赔夜市,在工作日的17点30分至20点30分开设夜市。五是星期六和星期日不休息,把方便留给客户。

(二)制定和践行的服务承诺

一是要推出异地通赔、小额车损快速理赔、人伤赔案24小时导航服务等差异化举措。二是拓宽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推动“理赔无忧”升级,形成车险理赔便捷和人性化服务特色。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建立车险人伤赔案的专业化运行模式,通过“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动态理赔”,积极主动介入人伤交通事故善后处理,为客户提供理赔咨询、陪同鉴定、协商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保证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四是推出通过快递公司上门取理赔资料的服务方式,让客户省心省力。五是在查勘工作中严格执行行业规范,全力打造始终在客户身边的查勘模式,充当事故车主身边的排忧伙伴。认真落实“四个一”服务:即一条“安心”短信;一个“宽心”的电话;一瓶矿泉水或一句温馨话语;一份《车险理赔指南》,使事故车主在焦虑中感到温暖有助。

(三)实现全程服务时效化管理

一是是整合力量,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出单、理赔、服务支持三大平台,在实现出单、理算、服务支持集中化作业的同时,推进作业流程标准化建设,加强工作时效考核,以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客户界面的服务速度和市场向心力。二是科学布局,促进服务网络一体化。形成系统服务联动和区域服务互动机制,使客户在保险公司营业厅都能得到销售、承保、理赔一站式服务。同时增加集中定损点、分支机构远程定损点、合作4S店远程定损点,使客户无论在哪里出险,都能够找到定损点。三是明确责任,限定工作时限,实行内部服务承诺。通过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实现内外部客户服务需求的“一事一响应,一事一反馈、一事一考评、一事一问责”,确保及时响应和落实内外部客户服务需求。四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建立短信平台,使服务信息在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得到有效传递和管理,避免了服务信息遗漏,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五是对于涉及人伤的比较复杂的车险案,开设了人伤案件专用导航服务电话,保险公司派人定期拜访伤者、陪同伤残鉴定、参与诉前调解,协助客户处理事故。在案件处理前协助调解赔偿,案件处理中提供咨询服务、案件判决后开展司法援助。六是开展理赔延伸服务,提供拖车、送油、充电、更换轮胎、轮胎充气等服务项目。

(四)实现服务考核的常态化

一是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服务考评结果与被考核对象的业绩考核挂钩,实现对主要服务指标的动态监控和对标管理。二是是依托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查找服务缺失,加强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服务缺陷不断改进。

(五)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一是定期组织理赔人员服务标准化培训,提升窗口人员的服务技巧和服务水平。二是组织全面培训和认真考核,开展员工技能比赛活动,对出单、理算、定损等服务项目进行笔试和情景测试。三是树立岗位标兵,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技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文昌.中国保险业运行风险探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2篇

随着人们保险需求增大,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维护客户权益,监管机构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制度越来越严格,监管手段越来越科学,因此,保险公司仅靠价格竞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只能潜心钻研,通过科学管理,用心服务去赢得客户,力争在市场中争取主动地位。

一、当前保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未能牢固树立

在产险公司一提服务,大家普遍认为保险公司的服务仅限于承保、理赔及客户服务相关的部门,保险公司其他人员与服务无关,其实不然,保险公司的服务工作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保险公司为客户的服务;保险公司内部二线为一线的服务,保险公司内部应形成大服务的格局。但是,目前,保险公司内部人员服务意识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逐步提高认识。

(二)服务举措缺乏创新

保险公司的服务举措总是局限在:一是为了更多赢得客户,车险产品尽可能打折销售;二是非车险的保险费率打折,特别是大型招标项目保险费率一味下降,保费收取过低,使得市场上非车险业务整体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三是为了投保项目中标,总是牺牲保险利益过多迎合经纪人条款。在一些统保或招标项目上赠送多个免费保险条款,无限制扩大保险公司风险,与保险费率严重不匹配。

(三)保险产品缺乏创新、条款内容存在不严密现象

主要表现为:一是产险公司的产品缺乏创新,一些保险公司设计的保险产品不能将客户需求与保险效益共同兼顾,因此,目前产险市场上保险产品比较局限;二是部分保险格式化条款内容不明确,保险公司对保险条款内容缺少解释条款,致使客户出险后不能确定是否为保险责任,因此,特别容易造成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发生纠纷。三是大多保险公司不能根据市场快速反应,设计与推出适时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多是套用或跟随其它保险公司已有的产品,这样做严重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与人们对保险产品的差异化需求相差甚远。

(四)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大部分保险公司不能将保险服务计划纳入公司战略规划来考虑,在服务方面缺少统一管理和统筹规划;二是大部分公司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随意性强,而不是将服务工作当成公司百年大计来抓,保险公司管理末端人员对服务工作缺少落实。三是市场竞争中,一些保险公司仅重视两端,忽视全程服务,即仅对承保、理赔服务重视,忽视提供保险咨询、风险评估、防灾防损等保险全程服务,从而造成市场竞争能力降低。

(五)存在销售误导消费者的现象

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缺乏认识,对保险产品不熟悉,销售人员的推销则成为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的关键。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部分销售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或出于个人利益考虑,经常会误导客户或做夸大保险责任的宣传,客户索赔、退保或领取投资收益时,发现实际情况与购买时营销人员描述的不一样,从而使得消费者产生受骗感觉,从而降低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严重挫伤大众投保的积极性,对保险公司的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加强服务重要意义

(一)保险公司之间竞争,赢得客户的需要

目前,我国产险公司中资42家,外资21家,我国保险市场中资产险公司销售的产品都大同小异,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业务占比最多的是车险业务,大多省份车险业务执行行业自律公约,费率优惠系数使用标准基本相同,因此,各家保险公司车险业务从价格竞争已经转为服务的竞争,只有凭借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服务,才能在保险市场中争取主动,才能赢得客户。

(二)公司业务发展与经营的需要

外部环境上,保险行业从价格战向服务战转化,以服务促业务,以服务促销售深化,以服务促保险公司健康经营、可持续发展,需要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内部环境上,保险公司要实现全面、均衡、创新发展,需要通过实现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三)符合保险市场监管的需要

2010年,保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提升行业服务标准。保监会颁布了《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对人身险规范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保监会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理赔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理赔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各家主体纷纷出台理赔服务承诺,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展开的,只有保险公司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险公司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才能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三、提高产险公司服务竞争力之对策与建议

服务是保险行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各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保险服务创新保险公司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树立服务意识,培育服务文化

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做好保险服务。保险公司首先应当建立全流程、全员服务的理念,应充分认识到保险服务是为客户提供营销、产品说明、信息服务、争议处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管理观念。在保险公司整个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具体落实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和优化客户服务,树立诚信的良好企业形象。三是保险公司应培育服务文化,以服务文化来引领员工的服务行为。四是倡导服务文化。在公司倡导勇于担当而不是追究责任;倡导互助协作而不是互相推诿的服务文化。提倡创建一流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一流周到的服务。

(二)公司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保险公司应在服务模式、服务支持能力等方面着重加强工作,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一是保险公司应当着力完善软硬件设施,要有运转高效的IT系统,要有高素质的人员,为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基础保证。二是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力,保证对专业问题看得懂、说得清。

(三)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品质

一是提升服务环节间的协同性。加强销售、承保、风险评估等服务环节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实现全流程无缝联接,高效运转;二是优化流程,确保提供便捷高效果的服务。实行客户首问负责制度、理赔单证材料一次告知单等;实行后台集中处理方式,如将理算、核赔等理赔环节集中处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赔服务;三是规范服务标准。

(四)建立服务质量考核体系,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理赔服务质量。结合实际,保险公司应建立理赔人员考核制度、理赔质量考核制度、理赔人员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时限。重点强化电话回访制度、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建设,从让客户满意、为客户服务的角度出发改进完善相关制度。二是通过统计分析系统对承保、理赔KPI指标进行监控,并通过对KPI指标分析,强化对各类服务人员的考核,全面加强和改进各类服务质量工作,如:国寿财险公司向社会“五个一”客户服务承诺,承诺达成情况良好,其中:电话接通率97%,赔付时效承诺达成率95%,有效投诉处理率100%。服务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搭建完成。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举措

保险新国十条第一次提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明确保险的服务特性和属性。既然保险是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就必须要有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为此中国保监会于2015年7月31日印发《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保监发〔2015〕75号),这是中国保监会第一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提出服务评价的标准,这将对提升中国保险业服务质量起着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督促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和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将会生产深远的影响。

一、财产保险服务评价方法与定量指标

中国保监会保险服务评价工作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消费者导向,服务评价以消费者体验与感受为核心,引导保险公司树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二是全流程覆盖,服务评价覆盖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保险公司服务水平。三是客观公正,服务评价力求过程科学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四是持续改进,适应形势变化,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发挥服务评价导向作用,引导保险公司不断改善服务水平。

服务评价范围覆盖保险公司销售、承保、保全、理赔、咨询、回访、投诉等所有服务环节和销售渠道。服务评价范围包括保险公司总公司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分公司两个层级。定量指标是以保险监管部门、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系统数据为基础,根据统计标准和计算公式,对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各环节接触点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量化评价的客观数值。定量指标评价采用百分制。同时,对于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保险服务重大创新项目,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加1-5分。对因保险服务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重要媒体负面报道、重大或经中国保监会认定的其他保险服务突出问题,根据问题严重程度扣1-5分。

二、落实服务评价方法和定量指标的对策

1.以满足保险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

一是保险消费者购买的保险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特殊商品,是一种对未来发生保险事故和满足保险给付条件后的承诺,因此保险业要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特别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只有让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认为他们的利益是绝对有保障的,才会放心并踊跃的投保。二是开展保险服务评价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抓手,客户可以先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诉电话和网站投诉,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就可以向中国保监会客户投诉电话12378投诉,由保险监管机构督促保险公司尽快处理。三是通过设置从承保到理赔,从投诉到合理解决的一系列服务评价指标的考核,可以督促保险公司重视并解决客户投诉难的问题,切实改变保险公司长期存在的重视投保,轻视理赔和投诉的顽症。四是开展保险服务评价可以加大对保险公司的外部约束,通过中国保监会和所在地保监局定期公布保险公司的服务评价等级,激发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促进保险公司转变经营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保险消费者。

2.不断提升服务评价指标

一是《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为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可遵循具体方向和目标,保险公司一定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要通过管理办法、制度体系、保障实施条件和考核奖惩等全方位的举措,确保保险公司服务评价指标达到A等级。二是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员工诚实守信和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训练员工拥有广泛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娴熟高超的服务技能。三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据《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重要服务创新可以加分规定,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保险服务重大创新。四是要避免发生指因保险服务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重要媒体负面报道、重大等重大负面问题的扣分,确保保险公司依法依规经营。

3.实施客户服务的“六力”标准

一是要实施客户界面的执行力,就是凡与客户接触的人,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养成良好服务习惯,自觉执行服务标准,忠实履行首问负责制,全力以赴做好全程和跟踪服务工作。二是要实施业务后台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完善管理规则,理顺业务流程,明确服务环节时效,对超过时效的服务环节要严格处罚。要优化技术支持,形成有效激励,为前端客户服务提供支持。三是要实施服务品质的监控能力,就是要建立保险公司各层级、各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服务工作标准和考评奖罚标准,健全保险公司各层级服务监督考评机构岗位,明确职责,赋予权限,实现服务效能考评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四是要实施客户资源的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客户实名制的强制执行,建立保险公司客户识别与分级系统,并有效联通业务系统、电网销系统、理赔系统、财务收付费系统和服务电话系统,构建保险公司统一、互联、高效和差异化客户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五是要实施客户需求的发现能力,就是在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以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为目的的客户服务创新体系,充分体现保险公司引领市场的价值与作用。六是要实施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是依托保险公司既有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群体,以保险保障为核心,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扩大和延伸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强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7月.

[2]刘子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制度;商业保险公司;委托模型;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始终处于高层支配的地位,商业保险公司作为被支配的对象,同时承担辅助保证农业保险顺利展开等职能。换句话来说,农业保险是遵循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发放展现的宏观调控,委任商业保险公司为,是让它来处理具体保险事务的。禁锢于现存的依存关系,为帮助身为“”的商业保险公司为“委托人”政府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关系具象化,本人引入委托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拟合。

一、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委托―模型

1.模型假设

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过程中有目标分歧和利益冲突。将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均视为理性经济人,且商业保险公司是否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收政府的影响。遵照 “委托人―”的关系模式。政府作为“委托人”关注在于农业保险业务带给政府的效用,而“”商业保险公司的目标价值在于开展业务获取的公司效益。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规模程度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相对卖力度呈现严格正相关,且商业保险公司工作越卖力,业务规模越庞大的同时,政府收货的总效用越多。

2.模型建立

为方便使用委托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可令政府为委托人,商业保险公司为人。在此条件之下:

令a表示人工作的相对卖力度,A为具有可行性的行为集合,a∈A;

令η 表示无农业灾害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它的改变与政府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均毫无关系,并令η只能在Q内变化,且在Q上η的分布符合g(h);

令函数c(a)表示人业务开展的成本消耗,且随着a的增加而增加,随着a的减少而减少;

令π(a, h)函数表示委托人的收益,由假设可得它是 a 的递增凹函数,也是 η 的严格增函数。

委托人根据π设定调控制度s(π),则委托人希望获得的效益用函数表示为 v[π - s(π)],人希望获得的效益用函数表示为u[s(π)]-c(a).( v' >0,v″ 0, c″ >0) 即人与委托人均不对风险表示期待,由此,人和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委托人任用人的开展工作的根本追求是自身尽可能多地获取期望效用,但这并不为委托人个人的意志所支配,相反将遭受到人参与以及激励方面的限制,参照假设以及对于实际状况的分析,人参与的限制条件可表示为:

同样的,人的激励相容限制条件可表示为:

以上四式共同组成了立足于委托模型,拟合构造而成的在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博弈模型框架,系后来构建激励建议的根基。

二、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建议

根据以上得出的模型基本框架分析运算可以得到,人,也就是商业保险公司为获取最大化地效用,只能致力于拓展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并且由于最有激励意义的调控方案也就是努力降低人的工作消耗c(a)。综上所述,可设计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激励建议如下:

1.高层监管部门应当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业务开展的津贴援助

经过模型框架的分析,减少 c(a)是改善的有效举措。然而,投入成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业务规模的大小。为了保证农业保险业务展开规模与政府收获的总效用,只有对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津贴援助。至于援助津贴的具体数额,考虑到我国至今尚无向任何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或企业直接给予津贴,没有此方面的参考经验。故可参考在经济援助方面政策健全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的做法。同时,为适应实际,援助津贴的多少也应根据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规模大小灵活变化,为展开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保险公司提高相对较多的资助。

2.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的应缴税款

为了进一步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过程中的消耗及支出,考虑到商业保险公司在从事保险业务过程中取得的保险费收入为计税营业额,并且除此之外,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还需缴纳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诸多税款。为减少c(a),同时保证行业的规范性,可在收缴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营业税时,特许其预留部分保险费收入作为激励基金,仅需缴纳剩余收入对应的营业税款即可。

3.规范建设农业保险相关标准及制度

为进一步实现对于农业保险行业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充分帮助商业保险公司减少c(a)的投入消耗,为企业注入活力,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下国民生活情况、市场经济特征,制定符合国情特点的农业保险收费标准、商业保险公司津贴援助细则等等,充分调动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事业的热情,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利润产出。同时,在保险数据的搜集和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优化行业的信息收集标准,努力提升农业保险行业的规范程度,并主动采取措施,力求扫清行业发展的一切阻碍,保障行业始终健康、蓬勃、发展。

三、总结

为顺应我国目前的国情特点,农业保险模式坚持贯彻“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指导方针。然而,虽然政府为了业务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以及政策援助,过度依靠政府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会形成“高支出,低收益”的局势。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上有着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大量实践经验。因此,充分激励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度,积极促进他们努力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红.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6:13116-13118.

[2]王彤.巨灾保险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11,01:109-112.

[3]曾立新.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与政府干预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2006.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制度;商业保险公司;委托模型;激励措施

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始终处于高层支配的地位,商业保险公司作为被支配的对象,同时承担辅助保证农业保险顺利展开等职能。换句话来说,农业保险是遵循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发放展现的宏观调控,委任商业保险公司为,是让它来处理具体保险事务的。禁锢于现存的依存关系,为帮助身为“”的商业保险公司为“委托人”政府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关系具象化,本人引入委托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拟合。

一、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委托—模型

1. 模型假设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过程中有目标分歧和利益冲突。将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均视为理性经济人,且商业保险公司是否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收政府的影响。遵照 “委托人—”的关系模式。政府作为“委托人”关注在于农业保险业务带给政府的效用,而“”商业保险公司的目标价值在于开展业务获取的公司效益。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规模程度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相对卖力度呈现严格正相关,且商业保险公司工作越卖力,业务规模越庞大的同时,政府收货的总效用越多。

2. 模型建立为方便使用委托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可令政府为委托人,商业保险公司为人。在此条件之下:令a表示人工作的相对卖力度,A为具有可行性的行为集合,a∈ A;令η 表示无农业灾害的可能性( 用百分比表示),它的改变与政府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均毫无关系,并令η只能在Q内变化,且在 Q上 η的分布符合g(h);令函数c(a) 表示人业务开展的成本消耗,且随着a的增加而增加,随着a的减少而减少;令π(a, h) 函数表示委托人的收益,由假设可得它是 a 的递增凹函数,也是 η 的严格增函数。委托人根据π设定调控制度s(π),则委托人希望获得的效益用函数表示为 v[π - s(π)],人希望获得的效益用函数表示为u[s(π)] -c(a).( v' >0,v″ <0;u' >0 u″ <0;c' >0, c″ >0) 即人与委托人均不对风险表示期待,由此,人和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委托人任用人的开展工作的根本追求是自身尽可能多地获取期望效用,但这并不为委托人个人的意志所支配,相反将遭受到人参与以及激励方面的限制,参照假设以及对于实际状况的分析,人参与的限制条件可表示为: 同样的,人的激励相容限制条件可表示为:以上四式共同组成了立足于委托模型,拟合构造而成的在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博弈模型框架,系后来构建激励建议的根基。

二、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建议

根据以上得出的模型基本框架分析运算可以得到,人,也就是商业保险公司为获取最大化地效用,只能致力于拓展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并且由于最有激励意义的调控方案也就是努力降低人的工作消耗c(a)。综上所述,可设计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激励建议如下:

1.高层监管部门应当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业务开展的津贴援助经过模型框架的分析,减少 c(a)是改善的有效举措。然而,投入成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业务规模的大小。为了保证农业保险业务展开规模与政府收获的总效用,只有对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津贴援助。至于援助津贴的具体数额,考虑到我国至今尚无向任何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或企业直接给予津贴,没有此方面的参考经验。故可参考在经济援助方面政策健全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的做法。同时,为适应实际,援助津贴的多少也应根据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规模大小灵活变化,为展开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保险公司提高相对较多的资助。

2.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的应缴税款为了进一步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过程中的消耗及支出,考虑到商业保险公司在从事保险业务过程中取得的保险费收入为计税营业额,并且除此之外,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还需缴纳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诸多税款。为减少c(a),同时保证行业的规范性,可在收缴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营业税时,特许其预留部分保险费收入作为激励基金,仅需缴纳剩余收入对应的营业税款即可。3.规范建设农业保险相关标准及制度为进一步实现对于农业保险行业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充分帮助商业保险公司减少c(a)的投入消耗,为企业注入活力,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下国民生活情况、市场经济特征,制定符合国情特点的农业保险收费标准、商业保险公司津贴援助细则等等,充分调动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事业的热情,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利润产出。同时,在保险数据的搜集和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优化行业的信息收集标准,努力提升农业保险行业的规范程度,并主动采取措施,力求扫清行业发展的一切阻碍,保障行业始终健康、蓬勃、发展。

三、总结

为顺应我国目前的国情特点,农业保险模式坚持贯彻“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指导方针。然而,虽然政府为了业务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以及政策援助,过度依靠政府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会形成“高支出,低收益”的局势。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上有着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大量实践经验。因此,充分激励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度,积极促进他们努力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红 . 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问题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13116-13118.

[2] 王彤 . 巨灾保险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 [J]. 开放导报,2011,01:109-112.

[3] 曾立新 . 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与政府干预研究 [D]. 对外经贸大学,2006.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6篇

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机构在农业保险模式顺利开展方面缺一不可。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政府与商业公司的根本追求逐渐出现偏差,“道德风险”的冲击致使原本的协同合作关系面临覆灭。本文构建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委托模型,通过模型具体化的数学关系分析商业保险公司的激励问题,从而制定得出农业保险制度下的商业保险公司激励举措。

关键词:

农业保险制度;商业保险公司;委托模型;激励措施

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始终处于高层支配的地位,商业保险公司作为被支配的对象,同时承担辅助保证农业保险顺利展开等职能。换句话来说,农业保险是遵循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发放展现的宏观调控,委任商业保险公司为,是让它来处理具体保险事务的。禁锢于现存的依存关系,为帮助身为“”的商业保险公司为“委托人”政府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关系具象化,本人引入委托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拟合。

一、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委托—模型

1.模型假设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过程中有目标分歧和利益冲突。将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均视为理性经济人,且商业保险公司是否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收政府的影响。遵照“委托人—”的关系模式。政府作为“委托人”关注在于农业保险业务带给政府的效用,而“”商业保险公司的目标价值在于开展业务获取的公司效益。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规模程度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相对卖力度呈现严格正相关,且商业保险公司工作越卖力,业务规模越庞大的同时,政府收货的总效用越多。

2.模型建立为方便使用委托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可令政府为委托人,商业保险公司为人。在此条件之下:令a表示人工作的相对卖力度,A为具有可行性的行为集合,a∈A;令η表示无农业灾害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它的改变与政府以及商业保险公司均毫无关系,并令η只能在Q内变化,且在Q上η的分布符合g(h);令函数c(a)表示人业务开展的成本消耗,且随着a的增加而增加,随着a的减少而减少;令π(a,h)函数表示委托人的收益,由假设可得它是a的递增凹函数,也是η的严格增函数。委托人任用人的开展工作的根本追求是自身尽可能多地获取期望效用,但这并不为委托人个人的意志所支配,相反将遭受到人参与以及激励方面的限制,参照假设以及对于实际状况的分析。以上四式共同组成了立足于委托模型,拟合构造而成的在农业保险制度中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博弈模型框架,系后来构建激励建议的根基。

二、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建议

根据以上得出的模型基本框架分析运算可以得到,人,也就是商业保险公司为获取最大化地效用,只能致力于拓展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并且由于最有激励意义的调控方案也就是努力降低人的工作消耗c(a)。综上所述,可设计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激励建议如下:

1.高层监管部门应当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业务开展的津贴援助经过模型框架的分析,减少c(a)是改善的有效举措。然而,投入成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业务规模的大小。为了保证农业保险业务展开规模与政府收获的总效用,只有对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津贴援助。至于援助津贴的具体数额,考虑到我国至今尚无向任何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或企业直接给予津贴,没有此方面的参考经验。故可参考在经济援助方面政策健全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的做法。同时,为适应实际,援助津贴的多少也应根据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规模大小灵活变化,为展开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保险公司提高相对较多的资助。

2.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的应缴税款为了进一步降低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过程中的消耗及支出,考虑到商业保险公司在从事保险业务过程中取得的保险费收入为计税营业额,并且除此之外,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还需缴纳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诸多税款。为减少c(a),同时保证行业的规范性,可在收缴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商业保险公司营业税时,特许其预留部分保险费收入作为激励基金,仅需缴纳剩余收入对应的营业税款即可。

3.规范建设农业保险相关标准及制度为进一步实现对于农业保险行业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充分帮助商业保险公司减少c(a)的投入消耗,为企业注入活力,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下国民生活情况、市场经济特征,制定符合国情特点的农业保险收费标准、商业保险公司津贴援助细则等等,充分调动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事业的热情,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利润产出。同时,在保险数据的搜集和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优化行业的信息收集标准,努力提升农业保险行业的规范程度,并主动采取措施,力求扫清行业发展的一切阻碍,保障行业始终健康、蓬勃、发展。

三、总结

为顺应我国目前的国情特点,农业保险模式坚持贯彻“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指导方针。然而,虽然政府为了业务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以及政策援助,过度依靠政府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会形成“高支出,低收益”的局势。商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上有着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大量实践经验。因此,充分激励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度,积极促进他们努力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红.农业保险制度中商业保险公司激励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6:13116-13118.

[2]王彤.巨灾保险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11,01:109-112.

[3]曾立新.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与政府干预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2006.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7篇

一、保险对象

凡养殖户(场)饲养8个月以上4周岁以下(不含)的能繁母猪(经区畜牧兽医部门确认)均属保险对象。

二、保险承办单位

全区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由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东宝支公司共同承办。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负责承办等3个乡镇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东宝支公司负责承办其他乡镇(街道)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两家保险公司不得超出划定范围承办保险业务。

三、保险方式

1、投保的能繁母猪由区畜牧兽医局鉴定,统一登记造册后投保,经保险公司确认后佩带耳标。

2、农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以村为单位统一投保。

3、保险公司承保时向投保人说明保障范围、责任免除、理赔处理及保险人义务等条款内容,并指导投保人如实填写投保单。

4、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及保险清单。一头猪只能投保一次,不得重复投保。

5、收取保险费。依照保单载明的保险费金额,政府承担的80%保险费由省财政一次性划转给保险公司,养殖户承担的20%保险费由承办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负责收取,各乡镇、村积极配合。

四、保险责任

因下列原因造成死亡的,应予赔偿:

1、自然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雷击、地震、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冰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2、疫病: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猪败血症、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丹毒、流行性腹泻及免疫副反应等;

3、意外事故: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

五、保险金额及保险费率

1、保险金额。能繁母猪1000元/头。

2、保险费率及保险费。保险费率按年费率6%计算,保险费为母猪60元/头。

六、赔付办法

1、赔付标准。按每头能繁母猪1000元的标准赔付。

2、赔付程序。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必须在2小时内会同畜牧兽医部门现场勘查、现场定损,经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双方一致认可后,现场赔付。

3、赔付材料。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时,应提交保险单正本、损失清单及畜牧兽医部门(乡镇以上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出具的真实合法的诊断证明、死亡证明和防疫记录等证明材料。

七、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为一年。

八、保障措施

开展生猪保险是落实中央惠民政策的具体举措,政策性强,涉及养殖户和保险企业的切身利益。为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

1、成立东宝区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财政、农业、畜牧、供销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或工作专班。

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能繁母猪保险的意义、对象、责任及理赔程序等,使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加强部门配合。保险公司实行自营模式开展保险,向广大农户明确能繁母猪保险责任和收费标准,建立健全能繁母猪承保、理赔服务、保险报案登记建档、现场查勘、赔案理算和案卷管理环节的管理制度,实行能繁母猪保险资金专账专人管理,建立与区畜牧兽医部门的利益联动与考核机制;区畜牧兽医部门要建立健全防疫防灾工作体系,加大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向保险公司提供区内防疫、免疫接种预防情况等相关信息,协助保险公司对能繁母猪进行承保前的鉴定、耳标查验工作,对能繁母猪保险防疫、疾病防治、理赔勘查定损工作给予必要配合。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保险市场;大客户;服务单元;经营模式;服务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7-0102-03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单元是指整体中自成段落、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原来是用于教材、房屋等方面描述的专业术语,近年来被社会上广泛应用于对某个单项或系统的业务活动或专项工作的表述。保险大客户是指财产保险中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将其不同资产向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不同的险种,保险金额或缴纳的保险费达到一定规模的团体业务。在保险市场逐步完善,保险需求不断增加,保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周全、广泛的服务,引导客户购买并重复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进而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是各家保险公司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以单元的形式整合保险服务资源,构建集保险咨询和建议、防灾防损、承保、理赔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为一体的保险大客户服务单元,形成专业化、综合化、纵深化服务格局,既是保险服务的创新,又是保险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保险服务单元的模式和内容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是通过经济手段对特定风险提供保障的市场主体,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保险需求的扩大,一方面,新的风险源不断增加,给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风险管控、服务水平、业务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保险风险由相对单一趋于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因素的相互关联性不断增强;再一方面,投保人从单一险种的需求向多重保障、综合保障、多项服务转变。因此,保险服务单元的建立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符合以上变化,在有效化解风险、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实现突破和创新。

(一)合理划分大客户,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

从保险合同双方的利益和客户角度讲,投保人购买了保险产品后,不论金额大小,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同质的保险服务,应当是新老客户一样对待、生人熟人一样热情、保额高低一样认真、手续繁简一样耐心。同时,保险公司从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出发,也应该“一视同仁”,坚持统一的服务标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客户对保险的需求、对保险服务的需求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客户投保险种单一、标的单一;有些客户投保险种多、标的复杂;还有的客户机构庞大、资产量大、投保数额大。这些不同类型的客户,面对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保障,显然在保险服务需求上也有较大差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认识和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保险主体对单位客户的服务管理也趋于多样化。因此,在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的前提下,从提高服务效率出发,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并按照单元的概念,将单位客户按一定形式进行单元分类,整合保险公司内部各项资源,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提高管理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服务模式等,是一种必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财产保险大客户按照保险项目划分,可分为综合客户和单一客户,综合客户即投保多个险种的客户,如同时投保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责任险等险种;单一客户即投保险种相对单一、金额相对较大,如在建工程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大型运输公司和大型车队投保机动车辆险、大型社区投保公众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等。按照保险标的划分,可分为复杂客户和简单客户,复杂客户是指投保的标的物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单一标的保险金额高以及高风险业务;简单客户是指投保的标的物结构简单,单一标的保险金额低,风险相对较小的业务。因此,可按照大客户的保险项目和标的是否复杂划分为综合客户单元和单一客户单元,在这两个单元项下建立不同的服务单元,在每个不同的服务单元内,建立针对具体客户的服务组织和流程。

(二)建立有针对性的服务单元

服务单元的工作流程涵盖了保险宣传、建议、投保、承保、防灾、理赔、内部管理诸环节,同时也涵盖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如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培训、异地保险服务、大项目全程跟踪、保险业务之外的联系协调等。保险人通过这种服务单元的确立,可以为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建立标准化加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它不仅符合保险产品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

(三)不断充实和更新服务单元的内容

服务单元确立后,一是要对大客户的保源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其经营运作模式,并对其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甄别和评估,帮助客户分析风险并做需求分析,最终确定其可保风险。二是要根据可保风险为客户编制承保建议书,在编制承保建议书时,既要充分考虑保险公司的各种产品的特质和有效转移风险的保障范围,又要根据客户的资产结构和关联性考虑各险种的关联互补和保险责任,使客户以合理的成本支出取得对预期风险的充足保障。三是在保险合同签订后,服务单元要组织好对大客户的跟踪服务,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排查和了解客户存在的风险,预测各种风险的变化和转换。并根据风险的变化向客户提供灾害预报通知,为客户组织各种风险防范知识教育,为其添置必需的防灾防损设备,使预期风险的发生率或出险损失降至最低点,协助客户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工作,最大化地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必要时,对已承保的项目进行调整。四是服务单元在客户出险后要动作迅速,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在帮助客户做好出险自救工作的同时,协助客户迅速确定责任和损失金额,为客户做好索赔准备工作,以最短的时间结案并将赔款主动交付客户,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在出险事故发生后,要协助客户一起查找和分析出险原因,并根据事故原因向客户提出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建议,督促和帮助客户制订更为详尽和全面的风险预防措施制度,提高客户的风险预防和抵抗能力。六是在保险期限即将终止时要根据前期服务情况为客户编制新的服务建议,适时调整承保方案使客户以适宜的成本支出换取最有效的保障。七是服务单元在为客户做好保险服务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公司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主动为客户牵线搭桥,拓宽客户生产经营接触面和信息网,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增强和密切与客户的关联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也能使客户在取得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为保险公司带来更为广泛的保险资源和利益。

二、保险服务单元的作用

建立保险服务单元,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市场发展的变化,向大客户提供更加具体和专业的全方位保险服务,在此过程中,打造保险公司内部对大客户服务的链条,使服务活动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升公司竞争力。

(一)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的针对性

传统服务形式往往是基层单位和上级公司的承保、理赔、产品管理、客户服务部门对某一大客户的服务各自为政,对客户前期承保、出险理赔和风险防范服务进行独立分割式的操作,不仅造成服务效率不高,人为增加了公司的服务成本,而且使得公司整体服务的管理工作头绪较多,有时还形成盲点,不能确立对大客户服务核心。以单元的形式划分大客户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一是可以合理配置和调度保险公司内部资源,形成纵横协调、上下联动的服务组织和网络,密切保险公司各部门间的服务动作的一致性、协调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二是服务单元的客户经理实行统一调度,可以减少和简化服务过程中诸多不必要的环节,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综合服务成本。三是服务单元的建立使保险公司对大客户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在保险公司大量积累对客户服务专业技术经验的同时,对大客户单独建立的单元服务举措和制度也会使客户感到被尊重,无形中增加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认知度。

(二)扩大服务项目,满足客户需求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保险公司的服务大多体现在客户出险后,是一种被动型的服务。单元组织有能力主动按照先期承诺,落实各种服务项目,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服务项目和重点,以满足客户对风险转移的需求。

(三)有效控制风险,提高保险保障度

服务单元的建立,使保险公司对大客户的服务前移。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服务过程要贯穿客户的整个保险期间,且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大客户的风险变化,以便于服务单元及时调整服务措施,提高对大客户的服务保障。

(四)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相对于分散型客户,服务单元的形式无疑是针对大客户的一种特有服务模式。因此,它一方面弥补了保险公司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公司内部资源的活力。另一方面,它的每一个服务单元都是对保险公司客户资源的拾遗补缺,使公司的服务力量均匀的辐射到每一个大客户上。

(五)创新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范围

保险产品和储蓄、证券等其他金融产品一样,要在创新和完善中求得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服务单元通过与大客户的全方位接触和服务,可以广泛地征求大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并使得这种意见和建议及时转变为对大客户的服务举措,从而提升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此外,服务单元既可以为客户提供正常的保险服务,又可以将服务项目扩大和延伸,依靠保险公司自身的资源为客户提供。

三、保险服务单元的建立和实施

服务单元的形式是保险公司对服务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大客户服务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因此,它需要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的建立和实施。

(一)领导重视

作为一种全新形式的服务举措,公司领导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大客户服务单元的构建工作。在成立相应组织、选派得力人员,并给予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确保服务单元的建设落到实处。

(二)结合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服务宗旨组织实施

服务单元的建立和实施要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在运作过程中要突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明确服务单元的构建是以满足大客户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为基本,以完善公司服务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公司整体服务实力为宗旨。要充分体现公司特色,充分发挥公司服务优势,让客户在服务单元中享受增值超值服务。

(三)统一方案、坚持标准、突出个性

在实施工作中,市级分公司制定统一的大客户服务单元实施方案,据此建立统一的客户服务单元标准,在所辖范围内按照大客户的数量成立相应的服务单元。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单元按照统一的大客户服务单元实施方案,结合大客户的特点和个性,为其客户提供特色服务;要针对大客户要求,在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上动脑子、下工夫、出效果;要不断评估服务单元的工作,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与大客户之间形成稳固的合作共赢关系。

(四)实施访问销售,为客户“量身定做”

“访问销售”是针对老客户采取的一种销售办法,也是适合大客户的有效方法,是由业务人员在保险合同到期前,主动与客户联系,登门拜访,面对面地与客户沟通,征求客户对公司产品、享受服务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接受客户的咨询,针对客户需求制订新的承保方案,根据客户时间安排,把新保单送交客户。这样做,既可以拉近公司与客户的距离,掌握客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客户的时间,满足客户的不同消费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茂山,保险发展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卓志,风险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张洪涛,保险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9篇

问:您能否介绍一下《办法》出台的背景?

答: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当前,健康保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工作,多次对健康保险的发展做重要指示。在前不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中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十分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覆盖人群逐步扩大,业务规模迅速增长。据统计,健康保险保费收入2002年以来年均增速为37%,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312亿元,累计承保2.5亿人次,承担保险金额13万亿元。2006年上半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93.73亿元,同比增长21.23%。二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05年底,有42家寿险公司、35家财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等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形成了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健康保险的局面。三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健康保险产品近千种,不仅包括医疗费用补偿型、住院津贴型、疾病保险产品、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风险保障产品,还开展了健康管理服务,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业务的赔款与给付支出108亿元,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起到积极作用。如中国人寿“两康”产品自开办以来累计赔付约42亿元,尤其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四是积极服务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保险业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保险公司开办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贫困居民重大疾病保险

并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上半年,5家商业保险公司在 8个省(区)的6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涉及的参合农民1874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为86%。

但总体而言,健康保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医疗保险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外部经营环境还有待改善等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健康保险独特的风险特征对专业化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制定专门的监管法规。同时,为了防止因经营健康保险主体不同而导致监管尺度不一,影响监管效果,也需要统一的业务监管办法。为了促进健康保险的发展,规范健康保险的经营行为,保护健康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从2005年初就开始起草《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和反复征求业内外意见,在近期获得通过,由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签发颁布实施。

问:如何评价《办法》出台对规范和促进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办法》是我国保险业第一部专门规范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部门规章,对于促进健康保险专业化发展、推动产品创新、规范市场行为、保护被保险人权益和改善外部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办法》对健康保险业务经营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规范,从产品类型、经营条件、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精算和再保险等方面确立了我国健康保险经营的基本制度,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健康保险经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二是《办法》凸现了专业化经营理念,要求经营健康保险的公司建立健康保险业务单独核算制度以及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等,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办法》强化了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设计和销售等方面的责任,突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产品创新。四是统一了包括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等健康保险业务的监管尺度。五是加强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合作,注重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有利于改善健康保险的经营环境。

问:《办法》在起草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答:主要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规范健康保险市场行为,促进保险业诚信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险人权益;二是促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推进产品创新,改善健康保险经营环境;三是与现有规章制度有机衔接,包括与《人身保险产品定名规则》、《人身保险产品精算规定》、《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基本保持一致,力求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等所有经营主体实现监管尺度的统一。

问:《办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办法》从经营、产品、销售、精算和再保险等方面,对健康保险的经营行为做出规范,对保险公司的违规经营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办法》共分为八章五十三条,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保险的基本类型;健康保险经营主体范围和条件,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合作的行为规范;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的产品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在销售健康保险产品过程中的义务和禁止;健康保险精算报告制度,以及各种准备金要求;对健康保险再保险业务的原则规定;对违反经营管理、产品管理、投保人保护等相关行为的处罚措施;《办法》实施时间等。

问:《办法》在促进专业化经营方面,制定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十六大以来,中国保监会大力推动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2002年底,中国保监会颁布《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鼓励保险公司推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2004年中国保监会批准人保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筹建,2005年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新公司专注于健康保险业务,积极探索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模式。《办法》的出台是中国保监会促进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延续,《办法》在促进专业化经营方面的具体举措有:

一是规范了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办法》明确了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作为专业化经营前提的业务独立核算制度,作为风险管理能力保障的精算制度和核保理赔制度,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数据管理制度和电脑系统等。

二是进一步推进了产品专业化。《办法》规定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长期健康保险中的疾病保险产品,可以包含死亡保险责任,但死亡给付金额不得高于疾病最高给付金额。

三是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办法》要求经营健康保险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精算人员、核保人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问:《办法》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制定了哪些具体举措?

答:促进产品创新是《办法》的宗旨之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增加了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外早已存在的护理保险,完善了产品形态。《办法》把健康保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保险和护理保险四种基本类型。与2000年颁布的《人身保险产品定名暂行办法》相比,《办法》增加了护理保险,并将原“收入保障保险”调整为“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突出了“失能”这一健康相关因素。同时,修订了医疗保险的定义,明确了医疗保险“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使之包含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更准确地体现了医疗保险的特点。《办法》还规定,健康保险产品包含两种以上健康保障责任的,根据主要责任确定产品类型。2.突出体现了健康保险的地域性、个性化要求,支持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短期个人健康保险方面,《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在销售产品时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在费率浮动范围内,根据投保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在短期团体健康保险方面,《办法》允许保险公司根据投保团体的具体情况,对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产品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调整产品条款和费率。3.突出医疗保险产品的创新。要求保险公司设计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必须区分被保险人是否拥有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的不同情况,在保险条款、费率以及赔付金额等方面予以区别对待。

问:《办法》在促进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

答:由于医疗保险涉及保险公司、投保人和医疗服务机构三个方面,一方面,病患者都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诊疗需求几乎是无限大;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专业性,医生和病患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诊疗行为主要是由供方,即医院和医生决定。因此,医疗保险很容易在医疗机构的诱导和病人的无限需求下,增加不必要、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使保险公司实际赔付率将大大提高。可以说,医疗费用控制风险是健康保险最主要的风险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主要出台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在经营条件上,要求保险公司具备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核保人员和核赔人员,对从事健康保险的核保、理赔以及销售等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保险专业培训,这样为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是在服务网络上,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指定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在医疗保险产品中约定,以被保险人在指定医疗服务机构网络中进行医疗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并要求保险公司指定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应当遵循方便被保险人、合理管理医疗成本的原则,引导被保险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节省医疗费用支出,并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三是在医疗服务管理方面,保险公司应当加强与医疗服务机构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医疗服务成本的管理,监督医疗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问:《办法》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保护?

答:针对健康保险产品专业性强、消费者容易受误导等特点,为了促使健康保险产品贴近市场实际,切实满足广大被保险人的实际需要,《办法》在产品设计、销售管理等方面突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具体体现在:

一是强化了对保险公司销售健康保险产品时的保单信息披露义务,要求保险公司书面告知投保条件、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定点医院、费率调整等内容,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投保人关于保险、医疗和疾病专业术语的询问。

二是规定了保险公司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产品条款中设置不合理的或者把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并考虑到医疗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

三是规定保险公司不得诱导被保险人重复购买保障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

四是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在医疗机构场所内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也不得委托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以避免投保人受医疗机构场所或者医护人员的不正当影响,而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

五是规定保险公司指定的医疗服务机构网络应当符合方便被保险人、合理管理医疗成本的原则。

六是规定保险公司以附加险形式销售无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产品的,附加健康保险的保险期限不得小于主险保险期限。

七是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费用补偿型个人医疗保险产品实行100%回访。《办法》规定,保险公司销售费用补偿型个人医疗保险产品,应当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进行回访。保险公司发现投保人被误导的,应当做好解释工作,并明确告知投保人在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

摘自保监会网站

相关链接:健康保险

所谓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其中,疾病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医疗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护理保险是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保险公司工作举措范文第10篇

作为保险监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反保险欺诈一直是保监会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8月6日,中国保监会颁布《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下发,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期《保险中介》对近年来国内外保险业在该领域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并希望以此契机,让社会更深刻认识到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详见本期反保险欺诈专题报道《亮剑》)。

诚信是传统商业文明的根基,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对保险业来说,维持这一行业的健康秩序,不仅需要险企恪守市场规则,还需要消费者的自觉配合。自保险业诞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类保险欺诈行为屡禁不止,其中既有保险从业人员对消费者的误导,也有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欺瞒。针对这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毒瘤,近年来保监会与各地方险企、中介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开了一系列反保险欺诈行动,无论是2009年的打击“三假”,还是今年以来的“破案会战”,均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以确保民生保障为己任的保险业,此次“意见”的下发可谓正逢其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市场上的各类保险欺诈行为,不仅严重扰乱行业市场秩序,也让险企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而保险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必然以提高保费等形式转嫁到购买者身上,最终损害的仍是消费者和大众利益。反保险欺诈在打击犯罪和稳定市场秩序的同时,还能促进保险监管部门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

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反保险欺诈工作,也是中国保险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的客观需要。今年以来,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尤其是针对营销员体制改革的若干要求,将直接改变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业态。在这一轮的营销员改革中,反保险欺诈在营销员层面贯彻的力度,甚至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兴亡。

上一篇:个人工作举措范文 下一篇:社区工作举措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