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6:31:58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通过推动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统筹城乡人身保险业发展,着力缓解我县农村地区保险供给不足问题,为实施“三保”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承保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以下简称“县人寿保险公司”)。

(二)参保对象:全县范围内出生28日以上65周岁以下(含),身体健康的农村居民。

(三)保险期限:保险期限为一年,从投保之日起至满一年时止,到期可续保。

(四)缴费标准:每份保险每人每年缴费30元,每人每年最多可入2份。

(五)保险责任: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并自该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180日内因该意外伤害导致身体残疾或身故,承保机构按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扣除已给付残疾保险金和烧伤保险金后的余额给付身故保险金,保险合同终止。每份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最高1000元,死亡及残疾保险金最高1万元。一次或累计给付的保险金达到合同保险金额时,保险合同终止。

三、目标任务

2009年12月30日前,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占我县人口的6%以上,承保人数3万人以上。每镇至少建设1-2个“全村统保”村,参保率占该村符合参保人数的80%以上。

四、实施步骤

我县农村小额保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0日—8月31日)

召开专门会议,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县人寿保险公司和各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下乡、宣传横幅、宣传资料、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小额保险政策,结合统保村建设,安排专人到各镇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培养农民的购买意愿,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承保实施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将参保指标分解到各镇,每个镇确定“全村统保”村,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由县人寿保险公司结合各镇,安排专人深入各村,收取保费,并做好登记造册和保单填发工作。

(三)工作总结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验收,对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明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活动,主要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服务,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理付简单,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对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农村广大低收入农民保险保障需求,促进社会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各镇要站在服务“三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与支持,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好落实,做好配合、协调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县人寿保险公司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调配好工作人员,及时深入镇村开展宣传和承保工作。

(二)精心组织,积极推广。县人寿保险公司要做好宣传、培训及销售工作,及时和各镇负责人保持联系,解决业务问题,做好定期汇报,总结及分析;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做到业务处理快,服务态度好,服务方式新,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各镇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安排专人,积极配合县人寿保险公司开展工作,帮助协调和处理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树典型,创新机制,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圆满完成指标任务。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镇要将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村、普及到户,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县人寿保险公司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广电局的沟通和联系,做好宣传工作;要积极主动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宣传与推广提供宣传资料,安排专人到各村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培养农村居民对小额保险的购买意愿,稳步有序的推进农村小额保险的销售和普及。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强《人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树立强大的舆论态势和营造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纳入全**“四五”普法的学习,印制了相关法律、法规书籍**万余册,发放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进行宣讲;二是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送计生法律、政策、科普知识上门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了法律知识宣传专题节目,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计生工作的感观意识;三是加强了对计生专兼职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我局建立了计生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由计生委牵头,法制办、财政局、统计局的专业人员对计生系统干部进行了相关法规培训;

二、以强化行政执法为着力点,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搞好依法行政。

一是根据《人口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健全了执法文书,完善了执法程序,先后制作并下发了《行政执法卷宗登记》、《行政处理决定书》等7种执法文书,制作了执法文书填写规范,使每个计生案件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引用法律条文准确,并坚持了一案一卷。

二是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我局严格按照计生行政执法的要求,与***签订了委托执法责任书,明确了***的计生行政执法权限,并要求所有执法人员在从事执法行为时,必须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坚决禁止了无《执法证》的临时人员行使执法权。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执法。要求***严格以省《条例》规定为基准,根据违法生育的各种不同情况,按照局计生领导小组下达的计征基数确定征收标准,在征收过程中不得随意降低标准,必须足额征收到位。同时严格征收行为,对不使用专用票据收款的违法违纪行为,作出了严肃查处,并给予了经济上、组织的处分。

四是严格执行生育政策,杜绝弄虚作假。在再生育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政策的绝不乱批,严格把关。对有疑问的再生育申请对象,组织计生部门深入入户调查。自去年以来,共抽查**人,其中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当场否决**人。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过程中,做到减少手续,简化程序,达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

三、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政策推动力度

一是以计生“三结合”工作为载体,建立帮扶基地。对计划生育户开展集资金、信息、项目、技术为一体的多元化帮扶,全面加强生产、生活、生育优质服务,不断增加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经济收入,尽快使广大群众走上“少生快富”之路。坚持了“政府总揽、部门配合、整体推进、综合施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各**和帮扶部门把落实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等工作作为重点,把项目引导、技术扶持、资金启动、建立基地、突出效益作为帮扶目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被帮扶对象作了重点倾斜。帮扶责任单位也逐年增加,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多数部门从自身行业特点出发,制定了有利于计生“三结合”帮扶的优惠措施,如教育部门为贫困独生子女减免学杂费;劳动保障部门为独生子女或其父母外出就业提供优先指导并减免部分费用;水利部门在帮扶基地内率先实施旱山村工程;卫生部门开展免费为独生子女进行健康检查;农业部门对帮扶户优先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林业部门对帮扶户优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推广优良水果品种;畜牧部门免费为计生户开展畜禽病防治;农办对帮扶对象优先实施扶贫开发项目。通过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实,为计划生育家庭找到了发展项目,传授了致富技术,提供了必要的启动资金,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是尽可能地落实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优先优惠政策。对依法晚婚晚育的,要求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晚婚晚育夫妇应享受的婚假、产假、护理假,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和克扣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对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后加发本人工资金5%的退休金,属于企业职工的,退休时按一定比例加发养老金;对城镇下岗职工,凡是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单位继续承担其奖励费,劳动部门优选安排再就业;私营企业职工,由私营企业负责落实奖励措施。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加强《人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树立强大的舆论态势和营造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纳入全**“四五”普法的学习,印制了相关法律、法规书籍**万余册,发放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进行宣讲;二是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送计生法律、政策、科普知识上门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了法律知识宣传专题节目,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计生工作的感观意识;三是加强了对计生专兼职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我局建立了计生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由计生委牵头,法制办、财政局、统计局的专业人员对计生系统干部进行了相关法规培训;

二、以强化行政执法为着力点,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搞好依法行政。

一是根据《人口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健全了执法文书,完善了执法程序,先后制作并下发了《行政执法卷宗登记》、《行政处理决定书》等7种执法文书,制作了执法文书填写规范,使每个计生案件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引用法律条文准确,并坚持了一案一卷。

二是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我局严格按照计生行政执法的要求,与***签订了委托执法责任书,明确了***的计生行政执法权限,并要求所有执法人员在从事执法行为时,必须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坚决禁止了无《执法证》的临时人员行使执法权。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执法。要求***严格以省《条例》规定为基准,根据违法生育的各种不同情况,按照局计生领导小组下达的计征基数确定征收标准,在征收过程中不得随意降低标准,必须足额征收到位。同时严格征收行为,对不使用专用票据收款的违法违纪行为,作出了严肃查处,并给予了经济上、组织的处分。

四是严格执行生育政策,杜绝弄虚作假。在再生育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政策的绝不乱批,严格把关。对有疑问的再生育申请对象,组织计生部门深入入户调查。自去年以来,共抽查**人,其中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当场否决**人。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过程中,做到减少手续,简化程序,达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

三、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政策推动力度

一是以计生“三结合”工作为载体,建立帮扶基地。对计划生育户开展集资金、信息、项目、技术为一体的多元化帮扶,全面加强生产、生活、生育优质服务,不断增加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经济收入,尽快使广大群众走上“少生快富”之路。坚持了“政府总揽、部门配合、整体推进、综合施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各**和帮扶部门把落实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等工作作为重点,把项目引导、技术扶持、资金启动、建立基地、突出效益作为帮扶目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被帮扶对象作了重点倾斜。帮扶责任单位也逐年增加,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多数部门从自身行业特点出发,制定了有利于计生“三结合”帮扶的优惠措施,如教育部门为贫困独生子女减免学杂费;劳动保障部门为独生子女或其父母外出就业提供优先指导并减免部分费用;水利部门在帮扶基地内率先实施旱山村工程;卫生部门开展免费为独生子女进行健康检查;农业部门对帮扶户优先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林业部门对帮扶户优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推广优良水果品种;畜牧部门免费为计生户开展畜禽病防治;农办对帮扶对象优先实施扶贫开发项目。通过系列帮扶措施的落实,为计划生育家庭找到了发展项目,传授了致富技术,提供了必要的启动资金,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是尽可能地落实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优先优惠政策。对依法晚婚晚育的,要求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晚婚晚育夫妇应享受的婚假、产假、护理假,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和克扣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对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后加发本人工资金5%的退休金,属于企业职工的,退休时按一定比例加发养老金;对城镇下岗职工,凡是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单位继续承担其奖励费,劳动部门优选安排再就业;私营企业职工,由私营企业负责落实奖励措施。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完成畜牧生产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预计2015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27.25亿元,增长3.6%;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352元,同比增加276元,增长25.3%;出栏生猪71.3万头、肉兔416.9万只、小家禽1145.2万只,肉羊出栏6.4万只,预计全年牛奶产量达2.1万吨。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0.55个百分点,达73.9%;主要畜禽良种化水平提高0.12个百分点,达98.7%;现代畜牧业科技培训达1.2万人次。

全年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556.4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1.7%;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78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84.8%;全面完成醴泉河流域二期畜禽污染治理工程(多悦镇、秦家镇121户规模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

(二)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狂防、血防工作。

一是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为重点,强化基础免疫工作,夯实防控屏障。2015年全区共完成免疫高致病禽流感972.08万羽,猪口蹄疫180.04万头次,牛羊口蹄疫4.08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75.77万头次,猪瘟180.04万头次,鸡新城疫659.04万羽,小反刍兽疫3.15万头次,免疫抗体检测均达部省标准,免疫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全区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认真做好“两病”监测,奶牛布病监测480头,阳性8头;奶牛结核病监测417头,阳性4头,扑杀布病、结核病阳性牛共12头。二是狠抓狂防工作,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全年共免疫犬只狂犬病13.28万只,免疫率达100%,农村养犬登记造册率达95%以上,限养区养犬登记造册率达100%,截止目前,无狂犬病例发生全区已实现狂犬病例连续五年零发生。三是扎实做好动物血防查治病、禁牧圈养、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顺利实现2015年全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三)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完善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

一是加强动物检疫溯源管理。认真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申报记录、申报资料齐全,严格机器出证程序,特别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凭证入场制度,确保动物及产品检疫证明真实、有效,保证畜禽及产品产地溯源的可靠性。二是加强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做到有报必检、有宰必检,申报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100%。全面推进新的检疫工作记录单和监督记录表,规范检疫登记记录和监督检查记录。三是继续加大违法案件惩处力度。全年共查处动物违法案件1件,共计罚款金额2912元。

(四)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加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管。

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为指导,狠抓落实,严格全区饲料监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3家饲料企业(其中配合、浓缩饲料企业25家,单一饲料企业6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家,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企业1家)换发了《饲料生产许可证》,取消了24家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

一是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力度,确保饲料质量安全。每个生产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持证上岗,落实安全监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并且坚持对每个生产企业开展一年不少于四次的全覆盖检查。把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转色饲料、“地沟油”和餐厨废弃油脂等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销假劣、过期以及不合格饲料的行为,并督促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健全各项登记,完善购销台账。全年,共查处违规饲料生产企业3家,收缴罚款3.07万元;二是认真开展监督抽样。每年开展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督抽样;三是灵活处理各类饲料投诉和纠纷,全年共处理投诉和纠纷8起,为企业和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声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五)强化违禁药物监测。

一是开展瘦肉精排查监测。对生猪屠宰场、适度规模养殖场开展月月抽查和春季普查,完成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随机采样检测各5847头份,瘦肉精多联卡检测1715头份,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对全区2家生鲜乳收购站做到日日检查,每周抽样检查,1-11月共抽样检查黄曲霉素M1118份,三聚氰胺118份,结果均为阴性;三是做好兽药残留抽检工作。根据市局要求,完成兽药残留监控抽样,采送样牛奶15份,采送样猪肉15份,采送样鸡蛋15份。

(六)强化兽药市场监管。

全面落实《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执行GSP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提升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业主的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全区兽药经营企业法人及兽药质量管理人员召开培训会议,学习相关法规文件,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二是落实《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执行“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制度。同时要求各兽药GSP企业在经营场所悬挂或许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笺”提示语,做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区或分柜摆放,妥善保存兽药处方,详细记录兽用处方药购买人信息,确保可追溯;三是以落实兽药安全为重点,加大检查、打击力度,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清查和拉网检查等形式,积极开展兽药经营、使用环节大检查。全年共检查经营企业65家(次),对经营过程中进出库及销售记录不规范的6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七)全面完成生态养殖业扶贫攻坚任务。

我局制定了《市区生态养殖业减贫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态养殖业扶贫领导小组和生态肉羊扶贫项目、生态林地鸡扶贫项目、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扶贫项目3个专家组。在适宜养殖的乡镇落实生态养殖扶贫户492户,扶持贫困人口1138人。其中肉羊养殖项目扶持77户308人,适度规模生猪养殖项目扶持340户680人,生态林地鸡扶贫项目扶持75户150人。完成区委、区政府生态养殖减贫工作方案下达的扶贫攻坚任务。

(八)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好;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区委八项规定和区纪委六项规定,厉行节约,执行好“四个当天”制度,开展慵懒散浮拖治理;四是加强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五是开展好政风行风评议、系统内部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从源头严防腐败发生。

二、主要创新和亮点工作

(一)开展育肥猪价格指数和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生猪、鹌鹑养殖风险防范机制。

我区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和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列为今年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之一,我局积极组织保险公司和相关企业共同研究,拟定了《2015年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和《2015年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方案》,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已有4家规模养殖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保单,共参保生猪4400头;已承保鹌鹑39.1万只。

(二)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温氏“公司+基地+合作养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巨星饲料有限公司“公司+农户”的生猪“寄养、代养”模式已顺利推进;今年,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借鉴温氏公司成功的合作养鸡模式,大力推广生猪寄养、代养模式,截止目前,公司已发展合作养户近40户,户均年出栏商品猪600余头,户均年获纯利7.8万元。

(三)加快建设生态肉羊基地,培养畜牧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区依托“晋凤羊肉”这张名片,按照“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适度集中”的原则,制定了《区优质肉羊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已在盘鳌、秦家、万胜等三个乡镇发展年出栏肉羊100只的适度规模养殖户127户,户均年获纯利5万元以上。

(四)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认真贯彻落实眉东委办[2015]36号文件精神,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和档次。2015年全区新发展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肉兔2000只以上、肉鸡8000只以上、肉羊100只以上的现代畜牧业业主267户,新注册登记家庭牧场10个,新注册登记畜牧专业合作社9个。

(五)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我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区政府于9月1日与成都市科农动物无害化处置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在我区投入4台无害化处置车辆开展无害化处置运营业务;通过项目申请、方案申报、实地考察、区政府审批方式批准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池33个,形成以委托专业无害化处理公司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为主、无害化处理池就近处理为补充的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我局对各乡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进行了备案登记,并多次召开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专题会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意识,共计发放无害化处理宣传资料2万余份;三是建立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我局代区政府拟定了《关于加强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市区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使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规章制度可依,逐步建立长效机制。1-11月共完成生猪无害化处理申报8469头。

(六)两家饲料生产企业获得“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省级示范企业”称号。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扶贫信贷 征信服务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从2011年起发出了在未来10年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员令,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划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集中力量扶贫攻坚,最主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是“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明确要求“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也就是说,在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解决好资金问题。地方财政无力的情况下,解决资金问题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信贷投入,目前,让大规模的信贷投入到连片特困地区不太实际也相当困难,小额信贷逐渐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小额信贷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解决了部分贫困地区融资难问题,但特困地区的经济主体与信贷产品相匹配的信用资源相对不足。最大的特征是特困地区的隐性信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这是受当前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及征信服务平台不完善的原因所影响。

研究基于扶贫信贷视角的征信服务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模式,将征信服务建设延伸到小额信贷的各类经济主体,并通过完善信息采集、优化信息运用,建立符合特困地区实际的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信贷风险,提升信贷扶贫效益,提高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二)相关概念的描述

小额扶贫信贷是在一定区域内,以特定的目标、特殊的制度,为既有自我创业能力和强烈改善生活条件愿望、又有可供发展生产的资源、缺乏资金的贫困户提供信贷资金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信贷方式,小额信贷扶贫的特点是额度小、期限短、目标明确、无需抵押、担保、非营利性。

征信服务模式就是关于采集、调查、保存、整理、加工、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整体制度框架。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以小额扶贫信贷为视角,立足特困地区发展推进与小额信贷支持相对弱少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对依托于信用之上的小额扶贫信贷与征信服务的相关作用进行研究,对德宏境内小额信贷扶贫这一模式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从征信服务的角度分析破解相关难题的路径选择及作用机理。并就小额信贷扶贫视角下的征信服务模型提出设想。

(四)创新与不足

本文对于征信服务体系在提升小额扶贫信贷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就征信服务体系在推动小额扶贫信贷业务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在征信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方面主要是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以论证分析。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演绎出我们认为最优的基于小额扶贫信贷的征信服务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信贷扶贫业务上的信用增级,依托征信服务水平的提升,创新特困地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并以此全面深入推进连片特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为连片特困地区注入足够的资金奠定基础。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未能从更加严谨的计量角度对征信服务体系的作用进行分析。另外,基于扶贫信贷视角下的征信服务模式也是我们结合工作以及理论与案例分析而提出的设想,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二、扶贫信贷与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现状

德宏州开展小额扶贫贷款的金融机构现有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中,邮政储蓄银行这方面的业务量较少,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种类较丰富,业务量较大,仅芒市农村信用社一家就开办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贷免扶补贴息贷款,失业人员小额创业贴息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红色信贷等扶贫贷款,这些小额扶贫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农村党员、失业、创业人员、小企业贷款利息负担。

(一)基本情况

从在邮储银行和信用社调研后看,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负责贷款申请、材料初审、贷前信用调查,还有针对农户的信用评分这些方面来进行风险控制,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前的多部门协作方式降低了发放对象的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对小额信贷的可续性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是降低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政府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政府扶贫贴息贷款和低息贷款以及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各级政府扶贫办统筹制定和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小额信贷工作,有效规避了信贷风险;二是贷款制度健全,在贷前、贷中、贷后对贷款人实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还辅之以征信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有政府信用作为支撑,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偿债能力和守信意识。

1.整体贫困情况。德宏有四个县市为省级特困地区,贫困程度主要体现在:一是贫困群体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山区多、坝区少,少数民族村寨多;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以粮食和甘蔗种植为主;三是贫困山区群众普遍缺乏商品意识、信用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2.小额扶贫信贷发放情况。截至2014年12月末,德宏州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964户,放款金额23495万元,余额为37197万元,占全州贷款总额的比例太小,对促进了德宏州特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实现成功创业和稳定经营的有一定的效果。

3.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档及授信情况。截至2015年2月末,辖内农户总数245208户,已建立信用档案161836户,核贷农户118985户,核贷金额为445111万。已评定信用镇1个、信用村29个、信用组386个、信用户108430户;信用户单户最高授信额度10万元。2015年1~2月累计申请贷款农户7687户,其中获得贷款户数为7152户,累计发生额54524万元,农贷面35.17%,申贷获得率93.04%。

4.发展扶贫信贷的现实约束。一是农户存在失信违约风险。从信用社了解到,截止2014年12月末,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应还款金额15648.6万元,实际还款金额15514.99万元,还款率为99.15%。违约贷款共37笔、金额133.61万元。二是存在系统性信用风险。小额扶贫信贷的本质就是以政府的信用替代分散贫困户的信用,以财政贴息信用为贫困户提供担保,2014年4季度应贴息资金191.6026万元,实际贴息金额9.57532万元,但截止2015年3月9.58494万元贴息资金仍未拨付,贴息资金的不及时拨付会带动整个扶贫信贷产生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银行信贷资金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滞后。德宏境内暂无信用担保、评价等中介机构,外地信用评价和担保机构费用对农户来说费用昂,保险公司由于农产品的变现价值不稳定,风险监控和内附防范难度较大,成本高,信用风险较大,所以对农业生产保险积极性不高。四是现有的信用评级模型不完善。全州对农户的信用评级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档案,而信用社的经济档案仅对农户有信用评级,对家庭农业生产大户在信用等级评定的管理上未单独列明,主要评级模型、评级操作流程均按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进行。

三、基于扶贫信贷的农村征信服务模式构建

金融机构在对农村各贷款贫困主体进行考量时,会充分考虑到贷款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周围群众对其诚信度的评价。而发展基于扶贫信贷的征信服务模式,挖掘和重组农村产业链内部各经营主体的信用资源,必将有利于扩大农村贫困地区金融供给。

(一)目标和原则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发展扩大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与当前国家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方向完全一致。为确保扶贫信贷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农户与银行、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为出发点,以有效防范扶贫信贷信用违约风险为前提;以建设基于贫困地区各经济主体及产业链条的征信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以强化贫困地区人群的信用意识、提升贫困地区各经济组织管理水平为抓手,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建立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机制为主要目标。

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德宏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体偏少(全州有75个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经济发展滞后的现实,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部门联动、普遍参与、支农惠农、多方受益、奖惩有效”原则,充分调动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各方的积极性,以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等征信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形成农村地区信用信息采集、共享、评价体系,通过对征信服务产品的广泛有效应用,推动行政、社会、信贷资源与农村贫困地区信用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信用资源与新型农业经济良性互动。

(二)组织架构

建设符合有关不同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的农村贫困地区征信服务体系,是一项涉及到基础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信用中介体系建设、征信服务平台建设、激励惩戒机制建设等等面相当广的工程,需要政府各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各金融机构沟通配合,协手推进。

图1 农村征信服务系统组织架构图

围绕“信用户”、“信用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保险公司+农户”、“互助资金组织+农户”等不同增信模式,将发改委、扶贫办、农业、林业等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都加入农村征信服务体系组织架构中,依托各县市成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信用保险、信用评级、农村产权登记机构的积极参与为有效手段,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与贫困农户实现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是政策支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长期和近期工作计划,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协同组织建设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及评价系统,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经济项目,将有关政策支持信息采集到系统;与扶贫办联系,将贫困户建档立卡的相关资料采集到系统;采集与农户有关的实用的信用评价信息。二是联合开展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村的信用评价工作。三是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创新,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需求跟进相应的信贷业务创新及信贷支持,并将已完成的信贷业务,将信用履约情况纳入系统。

图2 基于小额扶贫信贷的农村征信服务建设流程图

(三)运行机制

基于扶贫信贷的农村征信服务体系建设是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单独依靠金融机构是无法完成信息的采集和信用中介市场的培育,所以,必须建立以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为基础、人民银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责、多方参与、涉农金融机构向农村经济体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产品信息的一个协同运行机制。

1.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征信服务体系建设上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德宏实际,通过制定实施方案、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及开发利用,推动建设农村征信信息服务平台,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的投入,加大对信用等级较高农户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2.构建扶贫信贷征信系统。一是以农业生产关系为纽带,系统主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贡米生产大户、特色农产品生产养殖企业、民族工艺品家族、贫困互助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村、信用户等;二是相对全面的信息采集,涵盖农村所有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条上的主体的基本信息、经济信息、银行信息及非银行信息;三是增加征信辅助信息,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同订单执行情况及对企业、农户的评价信息、互助资金组织个体信息等。

3.培育信用意识。一是利用边疆少数民族和村民注意声誉的特点,加大对农户信用声誉的有效传播力度,建立长效的声誉信息公开机制,加大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公示力度,促进农村地区信用奖惩机制的不断完善,提高扶贫信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依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增强农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三是利用扶贫互助组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对农户增信。

4.加强农业经营、销售环节贷款环节信用的管理。农业生产、经营、销售受季节、气候、自然的影响较明显,如果其中一个环节管理不善,链条断裂易引起金融信用问题,在贫困地区应尽快扩大信用保险范围,建立信贷与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等相结合的银保联合形势,打造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高灵芝,胡旭昌.中国小额信贷扶贫实践模式的综述与反思.济南大学学报[A].2005.

[2]徐祥临.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须抓主要矛盾[C].聚焦大开发1994-2002.

[3]彭贞贞,马骥.连片特困地区的特征及扶贫开发的对策分析[B].商业经济,湖南省邵阳学院2013.

[4]梁鸿雁,史顺义.金融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甘肃金融,2012.8(71).

[5]牟颖.基于农业供应链的农村征信服务模式研究[M].网教世界,学术交流,2012.21.

[6]李连三,曹亚廷.国外征人机构的产品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B].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7]何伟,周晓志.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情况分析.上海金融2005.5.

[8]魏道南,张晓山.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6.

[9]马文彬,朱怀庆.乡镇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及融资体系构建[A].财经科学,2003.3.

[10]刘攀.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融资模式选择[A].农村金融2011.6.

[11]德宏州扶贫办、梁河县扶贫办、盈江县扶贫办、陇川县扶贫办、芒市扶贫办2014年扶贫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抓好学习,认真做好部署

每月组织街道中心组成员深入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及论述,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各帮扶责任人认真制定帮扶计划。

2、注重夯实系统数据,提升数据质量。

街道扶贫工作站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校验规则,及时更正错误信息,完善缺失信息,修正疑点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库做到定时跟踪,动态调整,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核实做好贫困户人口自然增减处理工作。我街道今年新增贫困人口2人,清退贫困人口1户2人。

3、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全面整改。

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等各类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查摆,做好方案,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上级要求不放过。我街道共梳理出13条具体问题,26条整改措施,已全部完成整改。

4、精准施策,全面推进政策落实

(1)抓产业扶贫,促致富。2020年申报实施到户产业项目2个,共申请奖补资金1.39万元已打卡发放到户,带动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2)抓就业脱贫,促增收。今年我街道提供了8个公益性岗位给贫困户,通过就业带动了他们增收。目前我街道46名贫困人员有稳定就业岗位。

(3)抓教育扶贫,促提升。2020年我街道贫困在校生均享受了教育资助,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学前教育学生1名,已申报幼儿资助;义务教育在校生5名,均享受了“四免一补”政策;1名中职和1名高职,已成功申报了2020年春季“雨露计划”。

(4)抓健康扶贫,促幸福。2020年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共有36户86人,签约的贫困户均参加了健康体检,履约率达到100%;今年为符合条件的5人口办理慢性病症;1-9月享受“351”“180”政策的共计15人次。

(5)抓社保兜底,促保障。2020年,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及护理补贴按月及时打卡发放,一户多残及精神残疾药费补助也已申报,2020年度贫困户新农保政府已全部代缴。

(6)抓金融扶贫,促带动。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做到应贷尽贷,加大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今年5月我街道1户户贷户用户已提前还款。

(7)抓社会扶贫,促和谐。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8)抓消费扶贫,促增收。大力实施农产品采购行动,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专柜建设。

5、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着力防止返贫致贫

持续推进脱贫人口返贫预警监测和边缘人口监测管理。以边缘户为重点,落实《区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帮扶工作暂行办法》,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和帮扶措施;对“老少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防止出现返贫和新的致贫。我街道共有边缘户2户6人,分别安排2名帮扶联系人,每月入户走访一次,落实帮扶措施8条;截至目前,2户边缘户致贫风险消除。

6、全面克服疫情影响

疫情期间我街道帮扶人员积极开展联系帮扶,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宣传,指导帮扶贫困户做好疫情防控,保证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开展线上帮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加强与帮扶贫困户的联系沟通,了解帮扶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现状,及时反映存在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对符合到户产业奖补的,实事求是摸排、上报;组织了多名贫困户参加就业招聘会,并及时给贫困户推送各类企业岗位信息;和辖区内相关企业联系,如有岗位优先安排未就业的贫困人口;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还设置了5个临时性工作岗位,保障了贫困家庭的就业收入。

7、全面推进“百日行动”

落实专班机制,着力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强化走访帮扶,持续开展排查--整改--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核准查实户内情况,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清零,各项措施全面落地。自6月22日起,街道工作专班成员全部下沉到社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共排查贫困户38户90人、边缘户2户6人,排查问题22个、已解决问题22个。

8、全面降低洪涝灾害损失

逐户逐人进行排查摸底,逐项落实帮扶举措,建立贫困群众受灾情况台账资料。汛情期间,我街道受灾贫困人口1户6人,主要是农作物受灾,已联系保险公司勘查定损。全街道未发生因灾返贫致。

9、全面落实“春夏秋攻势”,序时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通过“春、夏、秋攻势”,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好春、夏季攻势,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10、深入开展精神扶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针对个别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的存在,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的问题,我街道把精神脱贫放在了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强攻精神扶贫、讲好脱贫攻事”,深挖选树聚力脱贫攻坚正面典型,通过一次“感党恩、思奋进”主体教育活动,以贫困户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内生动力,为今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11、逐户排查,严格开展动态管理工作

逐户细致排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标准程序,对扶贫对象做到“应退尽退、应纳尽纳”,对监测对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对脱贫攻坚各级督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数据开展数据清洗,规范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建档立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2021年工作计划

在2021年的工作中,我街道将继续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力度,以持续帮扶为重点,对38户90人充分做好提升巩固。

1、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思想引导,淡化贫困户等靠要意识,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

2、查缺补漏,扎实抓好建档立卡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全街道建档立卡查缺补漏工作,规范社区建档立卡档案管理,提升贫困户信息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水平。

3、认真落实好2021年项目谋划并予以实施。加大项目落实推进力度,使项目尽早实施,贫困户早日受益。

4、全力推进各项政策落实。一是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落实贫困户家庭各阶段就读学生教育扶持政策,确保全街道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助力扶贫,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致富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保险保障需求为宗旨,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和意义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一类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人身保险产品的总称,具有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核保理赔手续简便的特点,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延伸和补充,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缓解农民群众因病、因灾或因意外事故返贫致贫的有效措施。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提高低收入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完善我区农村多层次保障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三、基本原则

遵循“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群众受益”的原则,按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确保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四、目标任务

全区34个镇、办事处要同时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2012年底前,参保人数确保达到全区总人口数的10%以上;2013年底参保人数确保达到全区总人口数的30%以上;2014年底参保人数确保达到全区总人口数的60%以上。

五、组织机构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同志任组长,区考核办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寿分公司团险公司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区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统计局、计生局、发改局、教育体育局、文广局、安监局、公安分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人寿分公司,由中国人寿分公司团险公司经理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业务宣传推广及日常工作。

六、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启动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2、制定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各项规章制度;

3、协调解决工作中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4、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做好年度工作总结,考核评价、表彰先进、处理违规等工作。

(二)各镇(办)职责

1、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镇(办)分管领导负责、确定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配合中国人寿团险公司做好业务拓展、理赔服务和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

2、配合做好辖区内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3、防范和化解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切实维护广大群众正当利益,促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中国人寿团险公司具体职责

1、制定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实施方案,做好参与宣传、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通报进度、考核统计等工作;

2、按照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及时做好各项理赔服务工作;

3、建立服务跟踪机制,及时掌握投保群众信息,收集客户意见及建议,并认真进行研究、解决;

4、及时做好群众举报、投诉等事件的协调处理工作。

七、实施步骤

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8月-9月)。各镇、办事处、有关部门(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依据各自职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电视台、政府网站要切实加大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意义的宣传力度,共同营造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氛围。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各镇、办事处正式启动开展小额人身保险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助,督导追踪,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2012年12月)。全面总结工作成绩,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八、资金筹集与承保管理

(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以家庭为单位缴纳保险费,凡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群众,按户籍实有人口足额缴纳每人每年20元参保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可以村为单位实行统买,由各行政村给予购买保险的村民一定补助;各镇办的保险费筹措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由村民(居民)自筹,也可采取当地企业捐赠等方式进行。收取方式为借助新农合在农村地区的良好口碑和相对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采取“联动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将小额保险作为新农合的配套服务产品推出。

(二)凡年满28天—65周岁身体健康的农民(居民)均可参保,每人每年享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承担的意外身故4000元,疾病身故(初次投保必须在投保90天之后)2000元,意外伤残及烧伤2000元,因意外伤害住院(门诊)治疗费用1000元的责任保障。

九、赔付与报销管理

(一)对于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及“农村合作医疗”的被保险人,如发生意外伤害,按意外伤害住院(含门诊)的花费合理医疗费已报销的差额部分90%予以赔付,每人最高赔额为1000元/年;对于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及“农村合作医疗”的被保险人,按意外伤害住院(含门诊)花费合理医疗费用(100元以上)的80%予以赔付,最高赔付金额为1000元/年。

(二)被保险人发生意外身故、疾病身故需报案,自接到报案、立案、手续齐全后,五个工作日内及时赔付,意外医疗费报销需手续齐全并交给中国人寿分公司立案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赔付。

(三)凡参保者出险后必须在定点医院就诊(定点医院与社会保障、农村合疗定点医院相同),并及时向中国人寿分公司报案,报案电话:0915-3335789,95519,并提供相应的真实理赔材料,配合理赔人员进行案件的调查。

十、考核与奖励

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镇(办)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效能问责,对年度工作未完成的将给予不良记录。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一、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畜牧经济又上一个新台阶。

协助上级部门搞好林下养鸡的同时狠抓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全年生猪生产新增出栏106头,鸡新增出栏15000只,禽蛋新增0.9吨,蜂群存栏稳定发展,目前存栏1680群左右。

1、协助县局搞好饲料市场监管,定期抽检猪瘦肉精,共抽检猪12头,检出率为0。

2、大力推进林下养殖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展林下养鸡。依托县移民扶贫局,坚持走生态畜牧之路。全乡目前完成林下鸡出栏17000余只。50只以上的有30户,上百只的有11户,上千只的有2户。垴村沃森公司目前存栏生猪180头,完成标准化生态猪养殖圈舍4幢,其中阳光养殖2幢。

3、大力提倡品种改良工作。全年引进种公猪1头,种母猪4头。现母猪存栏达5头以上的有2户。其中以曹家村王正清(母猪存栏已达10头)为代表的新发展户正以积极发展势头带动着的养殖生产。

4、协助县保险公司开展能繁母猪投保工作,全乡共投保121头,开展能繁母猪补贴申报121头,商品猪投保94头。确保养殖稳定健康发展。

二、狠抓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分片负责,责任到人。

1、转变思想观念,培训和学习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提高村级防疫人员素质。加强免疫责任,提高免疫质量,杜绝打假针的想想,确保片区无疫情发生。

2、积极开展猪瘟、猪口蹄疫、猪三联苗、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全年免疫生猪口蹄疫2741头,猪三联苗2700头,高致病蓝耳病680头,免疫高致病禽流感21900余只。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犬驱虫12次(每月定期一次),犬棘球绦虫感染调查600份。同时加强猪共性链球菌病、猪痢疾疾病等的日常防治工作,协助县卫生局做好包虫病等的普查和防治工作。

3、及时收集生猪免疫反应并做好治疗工作。全年免疫生猪2741头,其中口蹄疫反应36头,治疗31头,治疗费达1360元。反应生猪死亡5头,补偿农户1000元,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动物食品产地检疫工作,杜绝隔山开证的现象。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保障了动物食品安全及我县“放心肉”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全面开展了春、秋普通消毒工作,共发放消毒药60多千克,消毒圈舍场地49340㎡。有效阻断了疫病的传播。

6、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以村级翻译员为疫情观察员,做到各村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和早处理。对病死畜禽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全年全乡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4头,病死鸡110余只,有效杜绝了疫情的再发生和传染。

7、加强动物免疫耳标和疫苗管理。严格按要求规范建立生物药品和免疫耳标出入库记录档案,严格遵守免疫技术操作,一畜一针头,并带耳标。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一、创见“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的社会条件

(一)保险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保险业发展迅速,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整体实力稳步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功能作用日益突出,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保险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3号)出台后,省结合实际,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险业改革发展文件的实施意见》(云政发〔〕174号),明确要求保险业要“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要“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

(三)开展“保险先进村”创建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

2007年3月9日,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见书》,其别提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分公司要积极为省人民政府提供“三农”保险服务,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干部补充养老保险、外出(来)务工人员医疗及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以为农村提供保险保障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人寿分支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设有5个营销部,在10个乡镇建立了销售、服务网络,拥有销售服务人员300余人,除为近6.5万长期客户提供服务外,每年还为3万在校生、4万城镇职工提供意外伤害及医疗保险服务。近10年来公司向社会各界给付各类保险赔付款达1.1亿元,寿险市场份额占全州40%以上,解决了千家万户的燃眉之急。因此,中国人寿开展“保险先进村”创建活动具备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农村居民对养老、医疗及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等全面保险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在家庭意外事故和养老问题上缺乏应有的保障。开展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中国人寿的专业优势,为农民提供优惠的保险政策、良好的保障计划和优质的保险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和农民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开展保险业务,逐步实现农民家庭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补的目标,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普及人寿保险知识,培养农民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改善农民消费习惯,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服务“三农”为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积极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险保障,增强广大农村居民保险防灾意识,逐步提高广大农户的投保率,帮助农村居民分担风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农村保险事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网”和“减震器”,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创建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农民群众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力争全市30%以上乡(镇)的行政村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先进村保险入户率(含短险)达到60%以上。

四、基本原则

(一)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原则

结合全市各乡镇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状况,以经济基础较好的坝区行政村为重点,坝区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普及。

(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原则

把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作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由政府正确引导,提供政策扶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由中国人寿保险市支公司负责农村社会保险业务宣传、人员培训、业务开展及资金奖励等工作。通过政企合作,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农民受益,企业增效”的目标。

(三)群众自愿,互惠互利原则

在群众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群众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中国人寿保险市支公司要给予农民群众最大限度的优惠支持。

(四)诚信为本,信誉至上原则

中国人寿保险市支公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参保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承担应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参保群众的合法利益。

五、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的内容和流程

(一)创建内容

各乡镇要广泛宣传保险业对农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作用和以及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组织和发展农民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平安保险等,借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和专业化运作,每年创建一个批“保险先进村”,逐步完善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创建流程

1.确定“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建设点

结合各乡镇农村情况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或自然村)统一命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建设点”,并进行挂牌,建设点的基础条件如下:

(1)设有村民委员会的行政村,对保险认知度高,有合作意愿,村委会把保险工作列入村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落实保险工作。

(2)村民小组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经济条件好,影响力大,户数300户、人口800人以上(经济条件较好且户数达300户,人口达8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也可作为建设点纳入创建范围)。

2.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的具体工作

(1)签订合作协议。根据本创建实施方案,由纳入建设点的村委会与中国人寿市支公司签订创建合作协议,明确建设“保险先进村”的目的意义、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险先进村”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服务承诺和奖励措施。

(2)聘任保险监管督员。每个建设点均需聘请一名保险监督员,一般由一名村委会成员担任或由村委会推荐,拟聘人员应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主要职责是:监督驻村服务员行为,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欺骗;协助公司进行案件查勘,预防骗保行为;监督理赔的进度和质量。中国人寿支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监督员集中学习和交流,提升保险监督员的管理经验和服务质量。

(3)确定驻村服务员。每个“保险先进村”建设点可确定现有的或新推荐1-3名业务员开展驻村保险服务工作,驻村服务员可由村委会在考察个人品德,人际关系,业务能力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后推荐,驻村业务员均须经过中国人寿专门培训并取得保险资格证方可开展工作。

(4)开展入户调查及保险服务工作。在村委会支持下,由驻村服务员逐户进行调查,在摸清各农户家庭情况,掌握其保险需求状况的同时,宣传保险知识,推荐合适产品,办理投保手续和有针对性的开展保险服务。

(5)建立村民保险档案。由驻村服务员及时登记各户新增人员、死亡人数、家庭结构、经济状况、风险记录、投保情况、理赔情况、同业竞争情况等,并定期向村委会反馈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建设点的保险投保率。

六、时间安排

(一)启动阶段(年1月)

主要任务是各乡镇成立组织机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同时中国人寿市支公司要做好对“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步骤的宣传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2月起)

主要任务是由各乡镇按照活动实施方案负责组织落实,期间由中国人寿市支公司根据建设点达标情况不定期申报验收并开展经验总结、表彰奖励等相关活动。

(三)申报阶段(年12月25日前)

年12月25日前,各创建单位完成材料申报工作,次年元月底前,由市创建“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活动领导小组对创建单位进行初步考核验收,对经审查达到创建标准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中国人寿上级公司审批。

七、验收、挂牌及奖励

(一)验收考核

对达到考核条件的先进村建设点,每年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支公司负责申报并由中国人寿省分公司进行考核验收,主要验收考核指标:

1.国寿学平险入户80%;

2.意外伤害险等保费人均≥10元;

3.寿险新单期交保费人均≥50;

4.全村保险期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

(二)挂牌及奖励

召开创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经审核达标的建设点授予“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称号并举行挂牌仪式,奖励“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现金5000元,用于该村的文化、教育、卫生建设事业,对“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保险监督员,经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考核合格后,一次性给予1200元的奖励。

八、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村社会事业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人寿市支公司经理担任。成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允街道办事处、市农委办、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扶贫办、市广播电视局、市残联、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人寿支公司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中国人寿市支公司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中国人寿市公司经理王玮担任,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和全市“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创建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强化宣传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支公司要积极争取各乡镇、村的支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单、标语、横幅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中国人寿保险先进村创建活动目的、意义和内容,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墙体广告,开展流动宣传等多种形式。

(三)加强协调

保险公司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10篇

审计系统工作总结

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审计系统工作总结县审计局于1984年12月18日成立,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20年来,广大审计工作者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依法开展审计工作1984~1994年,对80户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定期审计,查出违纪金额83.29万元。1985~1992年,先后对11个企业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查出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资金49.81万元。1986年,清理整顿“小钱柜”,查出挤占预算内收入乱支乱用1.03万元。1988年,对扶贫支农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金额177万元。1988~1993年,先后对承包经营的75户企业进行了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审计,审计金额15704.13万元。1989年,分别对121户企业、行政事业和16户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查出违纪资金110.50万元。1990年,对上街镇财政所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的财务收支进行了送达审计,查出违规资金1.18万元;对双涧、脉地、太平、顺濞、平坡5乡1989年度财政预决算和乡镇企业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20.10万元;对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19个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1991年,对农村土地罚款、土地管理和耕地占用税进行了全面审计,查出违规资金0.86万元;对1987~1992年新建、更改、改造、扩建等单位58个、基建项目64项进行了全面审计调查。1992年,对全县1980~1991年省州下拨450万元扶贫资金进行审计调查;对县人行、工行、建行等单位1991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挤占、截留利润0.72万元,对县农行、保险公司等单位1991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0.99万元。1995年完成审计项目16项,共查处违纪违规金额45万元,违纪单位和违纪金额都比往年有所减少。对县农行1984~1995年上半年的农贷资金情况开展调查;对县工行1985~1995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1.31万元。1996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7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02万元,处予罚款4.63万元,追回侵占挪用资金23万元。审计调查4项,基建自筹资金来源事前审计9项。一是有重点地选择有代表性的17户预算执行单位进行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60万元。二是开展农业专项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尤其对本年我县投入的172万元小农水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作了全面审计。三是对预算外资金、国有企业潜亏和县民政救灾扶贫周转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调查,完成省州下达的4项调查任务,被调查单位23个,走访农户6户。1997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5项。查处违纪资金10万元,追回被侵占挪用资金6万元,调账处理4万元,促进以工代赈资金分配60万元,处罚款1.2万元。1998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4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6万元,追回侵占挪用资金4万元,上缴财政7万元。199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8项。查出违纪违规金额933万元,上缴财政12万元,被审单位18户中有14户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行为,违规资金933万元,其中,决定作出处理处罚62万元,上交财政12万元,指明要求纠正871万元。20xx年,完成审计项目22项。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74万元,其中,决定执行处罚47万元,指明要求纠正127万元,上缴财政38万元。20xx年,完成审计项目30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714万元,其中,决定执行处罚5万元,指明要求纠正709万元,上缴财政5万元。20xx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9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204万元,其中,预算执行62万元,财政决算16万元,金融5万元,企业审计917万元,行政事业审计15万元,经济责任审计189万元。违纪违规资金中,上缴财政39万元,调账处理815万元。20xx年,完成审计项目34项。查出违规金额11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40万元,上缴财政2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48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481万元。20xx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8项。查出违纪金额8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56万元,应上缴财政1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51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366万元。特别是对政府性投资工程,在开展好前置审计的基础上,搞好工程决算审计。年内,共核减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核算错误等造成的虚增工程造价63万元,为国家和业主单位节约开支63万元;开展前置审计8项,共核减投资2.85万元,核增投资37.29万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共完成19项19人,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180万元。对全县14个行政事业单位20xx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进行了重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了审计处理,对各单位自查申报的18.68万元按规定解缴同级财 政,对自查未申报的2.84万元作审计收缴。20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593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166万元,收缴财政226.4万元,追回被侵占挪用资金81万元,查出挪用、贪污、行贿受贿3人,金额2.18万元,移交有关部门处理2人,受党纪、政纪、团纪处分4人。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领导班子建设。成立县审计局时,配备1名副局长,与财政局同一个党支部。1992年,成立了审计局党支部。现行政领导配有1正3副。无论是党支部还是行政领导班子,都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带领全体审计干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当好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的带头人。(二)审计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审计署提出的“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审计队伍”的要求,认真加强审计队伍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到20xx年底,审计干部达15人。其中,大学1人,占7;本科在读3人,占20;大专6人,占40;中专4人,占27;高技1人,占7;非执业会计师和审计师2人,占13;助理审计师8人,占53。平均年龄41岁。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审计队伍。1986年以来,先后有6名审计工作者被评为大理州审计系统先进个人。(三)制度建设。1995年4月,制定并印发了《县审计局内部责任规章制度》和《关于实行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的试行规定》。20xx年11月,制定并印发《外勤经费管理办法》、《县审计局工作规则》、《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县审计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等19个制度、规定、办法,确保了依法执政、依法从审、依法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使审计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我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并纳入年度目标量化管理,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与职能工作一起布置,工作中一起检查、落实,年终一起纳入考核,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1995年,制定了各岗位责任制、考勤、评选表彰先进、职业道德与纪律、学习、会议制度等内部责任规章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实行“五公开一监督”,各项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并一直保持到20xx年5月。20xx年8月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单位”。

上一篇:扶贫空间员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扶贫工作助理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