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10 08:48:05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2020年,区根据省农委《关于做好 2020 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区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设。现将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辖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3万,其中农业人口14.1万,耕地面积7.38万亩。2020年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范围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围绕发展优质稻油、生态高效猪禽、名特优新水产、绿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共选聘14名具有较高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熟悉推广方式、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其中区级5名,镇(街道)级9名。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的原则,统筹各村各产业的分布,遴选84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农业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科技示范户,其中稻油54户、农机6户、畜禽12户、蔬菜6户、渔业6户,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

二、组织管理情况

1、强化部门协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党政办、农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整合资源,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实施进度等。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分管科教的领导任副组长的项目管理工作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专家组,下设四个产业组,负责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试验示范基地,指导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督促指导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印发技术明白纸,解决生产技术疑难等。

2、规范项目管理。一是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数据信息都规范地在网上填报。二是建立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制度》、《农业技术指导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信息表,技术培训名单及培训内容和时间,项目文件及有价值的图像、影像资料等,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各一套,实行专人负责,专柜贮存。

3、严格资金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对整个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建立专户、专账、专人的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采取发票报账制和领物签名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定期检查资金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理,产生出最大的投资效果。2020年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目前实行报账制实际支出19.7万元。

4、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情况。2020年初,根据人员调动和去年的绩效考核情况,选聘农技指导员14名,并且对农技入员进行分级分类的业务培训。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亮点,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背景下农业技术推产若干问题。二是培训方式上形式多样。采取现场培训、集中授课和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农技人员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按照省里统一部署,7名农技骨干分5期参加省级能力提升培训班,遴选3名基层农技骨干人才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推广人员异地培训班。

5、农业主推技术推介情况。区遴选8项农业主推技术,分别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茄果类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及配套高效适用技术。

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的5项,其中区峨桥镇岳山村万发家庭农场试验示范基地展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市前晨水产专业合作社试验示范基地展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及配套高效适用技术。

通过84户科技示范户展示的4项,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茄果类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充分利用区农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法制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扩大影响,促进推广应用。利用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展示,并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农民观摩,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

6、广泛宣传报道。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标语、墙报、宣传车等各种媒体,采取科技赶集,送资料下乡,印发资料,召开会议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宣传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实施效果及典型经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截止到目前,在市级网以上一般性报道5篇。

三、队伍建设情况

1、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实行区、镇(街道)双重管理,由区农委主管,镇(街道)党委、政府协管,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财、物的管理,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农技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和党团组织关系管理。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的主要职能为: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理;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及土壤摘情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测;植物检验检疫;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和壮大;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基地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

2、稳定农技队伍。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内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及人头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且落实镇(街道)公益性岗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浮动工资,工资及工作经费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区承担农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6个(其中区级2个、镇街道办事处4个),编制数共105名(其中区级14名、镇街道91名),现实有在编人员97人(其中区级11人、镇街道86人),缺编8人。在编在岗人员中,从事管理岗位18人,工勤岗位20人,专业技术岗位5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财会、水利、文化、广播等非农业类专业人员55人,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具体专门从事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14人。镇(街道)公益性岗位人员到位和在岗率达到100%,编制内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100%。

3、完善运行机制。为深入推进我区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镇(街道)农技推广工作活力,提升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对所有镇(街道)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度,由区农委择优五年一聘,实行以岗定人,合同管理,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了推广责任制度,明确了农技人员的公益职能和责任,要求每位农技人员每年至少包2个村,联系6个农户,辐射带动5户,推广新技术2项、新品种2个,在村服务100天以上;建立了农技推广考评制度,由服务对象、镇政府(街道)和区农委三方参与考评,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明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工作日志;建立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批分类开展培训;建立了多元推广制度,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促进推广形式多种化。做到了制度上墙,运行规范。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1、重点运用“技术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这一新体系,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改变灌输式推广,树立农民为主观念,互动式引导农民自主思考问题,辅导农户主动学技术用技术,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生产发展“两张皮”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转化通道。提高了所培训技术的入户率和应用率。

2、实行短信服务制。区农委与电信部门合作,为全区所有科技示范户开通了农业“手机短信通”业务,在生产关键季节为他们提供政策、科技、市场、气象等信息服务。四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培训、送科技下乡、入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田间学校的形式,将技术资料送给示范户看,当着农民的面让他们讲,利用现场跟着他们解说、演示,他们操作的时候技术指导员参与、督促、把关。

3、开通中国农业推广网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明确专人负责农业部网站信息、省农技推广信息系统信息报送,比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媒体报道任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等主流媒体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农技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基层农技推广和建设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区100%的农技人员都已经下载注册登录农技推广APP,按照要求填报有效信息。

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情况

1、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一是岗位竞聘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包村联户制度、问责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农技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服务更加到位。二是通过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知识结构、农技推广理念、推广方式方法上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提升了和谐发展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参与、工作整体推进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局属各业务占股、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农技推广事业实现了和谐发展。

3、科技示范户满意。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示范户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得到了实惠。通过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入户指导和物花技术补助等措施,促进了主导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的落实,示范户产量和收入明显增加。

4、包村联户农技人员满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地突出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基层农技站有事干、能干好、工作有亮点,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更加受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区14个派驻镇农技站人员的津补贴、工作经费以及接待费用等全部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基层农技人员的财政保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六、督导检查情况

1、实行考核百分制。重点对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服务工作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工作均实行百分制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2、规范督查考评制度。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效果,将切实加强督查考评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农户走访等检查考核,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及时通报结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3、强化绩效考核,实施延伸绩效管理。对用于农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奖励资金,由区农委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按照实施方案,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区农委和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服务指导合同层层、逐个落实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二是实行了工作任务公开制。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农业技术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三是强化了三方考评制,建立健全农委、镇(街道)和农民群众三方考评制度,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励挂钩,奖励先进,督促末位,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充分调动农业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促进产业发展情况

1、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4.27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增长4.1%;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值32513万元,比上年增加253万元,增长0.8%。

2、示范户及辐射户增产增效明显。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调查统计,50户水稻示范户,其中示范种植水稻16775亩,平均亩产570公斤。

3、打造技术型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积极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试验示范工作,进行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新技术试验等,标准高,效果好,为农技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现场,参加基地工作的农技人员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区2个试验示范基共组织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4次,观摩人数近150人次,在技术上也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农户传授,已初步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龙头样板。

八、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1、科技示范户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年青劳动力大多流城创业,留守务农的以老年人为多,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传播推广、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除了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外,应当有一定的资金培训科技示范户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确保项目质量。

上一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总结 下一篇:疫情防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