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10-30 07:00:45

农村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规划制定、人员培训、资源建设等方面出发,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学校;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5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123-02

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农村教育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农村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势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将对农村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寄宿制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缩小因“时空局限”、“数字鸿沟”而带来的差距,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合理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在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时,应遵循“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全球教育资源的运用为前提、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基本思想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国家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与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各种信息化教育系统或设备的教学功能;明确所在地区信息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在近几年的投资渠道与可使用资金。

二、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首先,注重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要进行充分论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当前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各种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制定完整的规划,结合资金的投入能力,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分步实施规划。其次,做到合理分配投资。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与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不能仅仅把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上,要在硬件建设、教师培训与能力发展、资源建设、运行保障经费等方面合理分配现有资金,保证系统建设完成后就能够发挥作用。第三,处理好投资效益比的问题。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在教学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功能,必须充分分析各系统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功能,选择教学效益好的系统进行建设。第四,正确看待运行成本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运行成本应包括系统更新成本(折旧成本)、电费、耗材(投影机灯泡等)、维护成本、教学资源建设成本、教师培训成本等。对于学校来说,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像楼房一旦建成能就够使用几十年,学校对运行成本的支付能力决定了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积极争取政府常规性投入

学生寄宿后在校时间加长,所需费用增多,而政府对寄宿学校的投入仍然和非寄宿学校相同,给寄宿学校的运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难以保证。寄宿制学校要保持持续性发展,学校信息化设施要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投入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会被浪费,要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持续性的经费保障最为关键。要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将远程教育等信息化项目所需经费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寄宿制学校也要积极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对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修正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应对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规划,要求教师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变革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一支新型的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体职工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分层分类培训,目前已经得到了认同。如可以将教职工分为四类: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和教学辅助及管理人员、学科教师、机房管理人员。这四类职工可以通过不同的培训途径、培训内容、培训周期,达到从初学到熟练、从了解到深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能否顺利实施,现代教学技术能否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融洽地相处,关键取决于是否准确地对全体成员进行分类培训,是否真正做到了深化培训。

六、注重远程教育资源的鉴别与选择

目前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模拟题。这些内容使得落后的农村地区能够接收部级优秀学校的教学资源,在一些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限,但也存在问题:由于新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城市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能力水平与农村学生有很大差别,城市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农村学校的需要,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冲突,与常规的课堂教学重叠,进而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学校将设备闲置或者浪费。因此,学校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时,应积极引进相近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加强校本资源建设

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寄宿制学校不同程度地完成了网络建设和计算机购置的任务。资源校本化建设就是将有关的现代教育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适用于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开展学校管理、办公、教育、教学、通讯、学习、辅导、查询、交流、娱乐等活动的资源。以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为例,网络教育资源校本化可以依托本地服务器,对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以提高师生获取网络资源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教育站点分类链接;二是资源下载,依托本地服务器,下载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并归类;三是资源更新,定期搜索新的教育网站及教育资源,进行链接或下载;对已经链接或下载的资源,依据其使用情况,进行保留或删除。

八、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步伐

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观念,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只要掌握了这种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各学科教师才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

九、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课外活动,但也减少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专题网站、专题教育影片等形式,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社会,正常完成社会化的进程。首先,学校应努力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从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加以培养。其次,学校要彻底改变将计算机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和做法,从寄宿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活动项目为中心,以驱动的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树立起健康的伦理道德、审美观。第三,全面开放学校的信息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服务,实施远教工程提出的“使每个农村孩子能够在学校每周看一场电影或文艺节目等”,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未来社会的信息化趋势、国际化趋势、学习化趋势,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农村教育顺应时代的“跨越式”发展,是农村教育顺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教育最为深刻的变革,必将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层次和品位,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杨改学主编.网络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2]郭绍青.关于西部中小学信息环境建设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4,(5).

[3]张虹.甘肃省乡村信息资源中心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4]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Z].2003-2-28.

[5]查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上一篇:甘肃民俗的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独具特色的西北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