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10-30 01:36:33

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鱼际按压、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止血在静脉采血后防止针眼处出血、血肿、淤血的应用与研究。方法 对830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拇指握压法: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3~5 min,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大鱼际按压法局部发生出血、血肿、淤血的总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P

【关键词】 静脉;血样采集;止血技术;对比研究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一般由夜班护士在早晨患者空腹时采集,而此时护士工作较多,采血后往往是告知患者如何按压后就离去,常常出现拔针后针眼出血、血肿、皮下淤血等现象[1]。如何杜绝此种情况发生,保证采血后穿刺处血管不受损伤,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对患者采血结束后,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法和三指按压法三种不同方法对穿刺点止血情况进行了实验观察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0例均为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年龄在18~85岁,其中女405例,男425例。所有接受观察的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和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1.2 观察对象 ①意识清醒,能正确表达、配合,无血液系统疾病;②采血处为肘窝处静脉;③采血用物为一次性采血抽真空试管和7号针头。

1.3 方法 采血结束时,在拔针之前护士先给患者示范选择针眼的按压方法,大鱼际按压法: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拇指握压法: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3~5 min。为了使针眼部位穿刺静脉血液的通畅回流,要求患者在握压或按压针眼时使用中等程度的力量,不要屈曲肘关节,嘱患者在床上躺着休息5~10 min,护士在交班前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感受。

2 结果

三种指压止血情况比较:大鱼际按压法出血、血肿及淤血总发生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P

3 讨论

3.1 止血误区 我们常见的止血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按压部位不准确,拔针后往往只压住了皮肤上的穿刺点,而漏掉了血管穿刺点,造成皮下持续出血或者是三指按压的力度分散;②指导患者按压力度不够,未达到有效止血;③按压时间不够。护士因工作繁忙在采血完成后往往只交待患者按压时间,而没有进行观察,导致不能有效止血,引起出血、血肿、皮下淤血。

3.2 出血、淤血不良后果 血肿和淤血刺激局部组织、神经引起局部疼痛不适,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痛苦,并且带来恐慌。皮下血肿和淤血斑需要长时间的吸收、消散,给患者在视觉感观上造成刺激,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不良的影响。

3.3 止血技巧 ①大鱼际按压法:用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其四指握在肘关节处。大鱼际按压法局部发生出血、血肿、瘀血并发症的总例数最少,是肘静脉采血时的首选方法;②拇指握压法:拔针后用健侧拇指压迫针眼,其他手指置于肘关节外侧面(鹰嘴侧)形成握压样式,其优点是拇指面积呈椭圆形,拇指压迫时手指手臂不悬空(呈抓握压迫式),握压力度容易控制又不易疲劳,这样,就更好地控制和杜绝采血后出血、淤血和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局部并发症发生总例数少于三指按压法,也可作为肘静脉采血时选用;③三指按压止血法:在采用三指按压时要特别注意指导患者三指间的按压力度,以减少针眼出血、淤血、血肿的发生。

3.4 按压方法的改进 肘窝处静脉采血拔针后,患者前臂伸展状态下按压止血,由于肘部在抽血和止血时始终不活动,因而2个穿刺点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止血效果好。传统的方法是叫患者屈曲肘部用棉签按压3~5 min,但此法非但不能增强止血效果,反而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止血效果,因为曲肘时皮肤和静脉2个穿刺点的位置都可发生改变,按压点往往随着皮肤移动而远离静脉穿刺点,静脉穿刺点因未能有效受压,故易发生皮下渗血[2]。

根据止血误区和止血技巧的几种情况,掌握好正确的静脉按压止血方法非常重要。我们建议选用大鱼际按压法或拇指握压法,能有效降低和预防采血点出血、淤血、血肿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关淑娟.静脉取血拔针后的护理.吉林医学,2005,26(9):20.

[2] 蒋婉英.肘窝部静脉穿刺后按压止血时不宜曲肘.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91.

上一篇:关于Fahr综合征及其ICD-10编码 下一篇: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