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11:49:26

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定义了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一起归并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可见,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所涵盖的文化教学内容较少,如果要进行文化教学,这种听说阅读下的语料环境给教师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很大。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过程,教师组织的文化教学才可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比较才可能逐步实现。因此,课外寻找阅读材料辅助课堂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需求。

精选课外读物辅助英语文化教学为补充课堂文化教学,笔者尝试选用《企鹅英语简易读物》精选,作为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其能够接触到鲜活、真实、生动的语言知识,而且它丰富的人文知识将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措施笔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中,“以读为本,读听结合,形成语感,促说带写”成为本次阅读活动的教学原则;课程设计采用课前背景知识查询预习,课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并讨论交流心得体会,课后写读书笔记的模式进行;教学进度为每周阅读一本读物,课堂尽可能采取多种交流方式以增强学生对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阅读与演讲

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克服生词障碍,力求整体理解段落篇章的含义。在演讲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将书本上的地理历史知识与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图片重新整合,加以梳理归纳,播放幻灯片的同时进行演讲。《亚马逊雨林》是扩充初中学生地理历史知识的典范。在小组集体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经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形式完成基本阅读后,又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分别以亚马逊河的地理位置、雨林气候、动植物分布、印第安人为主题进行演讲。这类反映地理气候的句子与段落在书中比比皆是。学生们选择相关的图片与英语关键词组成幻灯片,在主题的引领下进行英语演讲,英语日常用语连同亚马逊的地理知识渗透到学生原有的人文知识结构中,补充并发展着他们对热带雨林的认识。学完《亚马逊雨林》这本书后,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个“地球之肺”对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学生对世界雨林的关注与担忧,正是他们语言习得之后的人文感受。上述以相关图片、英语关键词为幻灯片内容的英语讲解,使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表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有关世界的地理历史知识方面的文化熏陶,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感受西方的风土人情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读后感交流活动,教师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中细节和情景描写,帮助学生感悟文字所传达的西方生活气息与风土人情。在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中,笔者引导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捕捉与体验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气息。如学完《海蒂》、《汤姆・索娅历险记中》、《奥黛丽・赫本》等书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教堂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呢?翻翻书,你会在书中的很多描写中发现它的影子。”在老师的安排引导下,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书目中分别寻找关于“教堂”的描写。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与分析得出结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去教堂祷告是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的所为,是不为大家认同的社会道德行为;有的同学在《奥黛丽・赫本》一书发现这样的描写:美丽善良博爱的世界影星奥黛丽・赫本去世后被安葬在她家附近的教堂外。在罗列和讨论具体事实情节后,学生们得出结论:教堂已“完全融入”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教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文本的再次阅读与讨论,笔者帮助学生不断感受和体会教堂在西方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课堂交流活动,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西方社会鲜活的生活情景,对西方社会的真实历史面目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三、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挖掘优秀人物形象的价值观

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优秀人物所拥有的价值观,从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奠定基础。英语教材中不乏一些佳作反映了具有勇敢、勤奋、博爱、顽强、无私、善良的优秀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在教授完《幕理小镇》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讨论:“Tom和Elzevir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怎样看待Elzevi r最后的死?”在讨论与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非常喜欢Elzevir,他善良、勇敢、无私奉献,是个值得敬佩的人!这个故事的最后Elzevir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份力量送他的‘儿子’约翰特伦查德上岸,自己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令人惋惜的。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Elzevir对儿子无私的父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生活方式上东西方是有差异的,但在价值观方面,东西方的判断标准是相似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品读英语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着、比较着东西方的价值观。如对奥黛丽・赫本这个人物形象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世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晚年把更多的时光给予了非洲穷困的孩子,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年,她仍拖着重病的身躯去看望远在非洲的受苦儿童,这与她童年的战乱与饥饿经历不无关系。她这种无私帮助别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学生说:“赫本在她拍的最后一部电影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Do things for others.短短四个词,告诉了赫本做事的原则与标准――为他人谋福。”我在最后总结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是赫本的无私奉献品质让她在影视界中受到独有的尊重与敬仰。在教师讲解、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得出:高尚的人格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伟大的人格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大的指引作用。通过人物专题讨论,感受优秀人物的道德品质及其人格魅力,无疑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

上一篇: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尝试浅议 下一篇: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的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