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29 10:34:48

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

[提要] 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高职学生就业。建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职学院诸多因素。本文介绍高校建立并落实就业工作制度的具体做法,依托健全的保障体系,制定与构建高职就业体系;设计系统的就业工作制度,实行有效就业工作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就业工作;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4日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应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保证组织领导重点统筹、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业技术学院应贴近高职教育办学特点,促进就业。

一、构建就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 “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构建就业教育“四结合”体系。就业教育目标上实行和建构校企共育共管的学生高素质培养工作机制,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通过机制、平台、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高就业率、高满意度“双高”办学效益。增加专业限定与任意选修课模块于就业体系中,完成专业基本技能后,学生以企业实践、各类科技比赛、选修课等为载体,强化发展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高素质培养机制的建设贯彻“三全”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高素质培养既要坚持传统德育,又要引入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按企业标准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落实“全员育人”,既有校内全体教师担负德育职责,又有行业、企业专家提供职业导引,双管齐下,共育学生高素质;追求“全体进步”,既要实现学生全体进步的目标,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创意教育,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支持他们进行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参加设计大赛和作品展。

高素质培养成果要依托健全的保障体系来实现。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形成合力,保障校内外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拓宽就业平台,加大创新创业资助,孕育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加强企业评价,及时诊断毕业生问题,为实现学生的高就业率和社会的高满意度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二、制定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主要内容:一是成立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落实校企合作框架下就业工作的方案制订、队伍培育、渠道开拓、过程督导和成果评估,实现辅导员业务培训的校企联动;二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高素质教育课程,合作开设“就业门诊”,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行家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文化培训;三是建设包括创业街、仿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成立管理机构:出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成立“学生创业项目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并监管项目的运作和资金使用情况。设立创业资金:为保证各个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运行,学院可设立创业资金,展示创业成果。举办创业项目成果展,向全院师生展示各创业项目的成长经历、创业心得和优秀创新成果,共享成功者的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引导学生追求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的高素质,使全体学生的就业能力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保持就业渠道的顺畅,使学院每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对学院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推动,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使我们的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对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列入学校的科研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吸取国内外好的经验,结合社会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指导意义和针对性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理论体系。

加强信息管理,促进就业信息化。学院应注重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工作网站可配置独立的服务器,建立快捷方便双向服务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学生就业工作考评系统、毕生档案查询转递系统、就业查询动态系统、信息库、企业信息库等,强化两个评价,通过《职业能力发展手册》、网络平台等手段实现企业对学生的实时评价,加强企业对所招毕业生满意度的反馈评价,如就业查询动态系统可随时掌握毕业生工作情况,跟踪岗位变动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网站可与多家就业公共网链接,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组织有效的就业工作服务

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职业培训应坚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训;制定菜单式课表,全面实行弹性学制; 在教学评价上,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校属培训机构应建立更为灵活的机制,使之与社会培训需求有效对接。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离岗培训,也可以在岗培训; 可以集中授课,也可以利用教学光盘、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分散授课;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电子课件教学等适合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各地和高校要从政策制度、基层服务、就业指导、市场信息、管理监测、评价反馈、困难群体帮扶、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加强完善及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抓紧对就业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措施,确保学生高就业率目标的实现。一是通过实施 “就业大户制”、合作召开校园招聘会等措施,建立多元人才输送渠道;二是通过严格校内外考勤制度,强化管理保障;三是加大对五种群体学生(心理有困惑、学习有压力、经济有困难、行为有过错、生理有残障)的帮扶力度,实现低进高出、全体进步的培养目标;四是出台创业项目的激励政策,每年为多个创业项目提供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建新,韩包海.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就业研究,2008.1.

上一篇: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下一篇:研究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