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差异预警分析

时间:2022-10-29 06:18:46

我国收入分配差异预警分析

内容摘要 收入差距问题既是事关人民生活的问题,又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问题。为有效监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为政府有效调整、控制差距提供科学依据,在划定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的预警体系,并根据构建的预警体系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预警分析。

关键词 收入分配;基尼系数;预警

作者简介:梁纪尧,男,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济南250014

一、收入分配差异预警的内涵及意义

收入分配差异预警就是以有关科学理论和经济运行规律为指导,分析、总结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变化的规律、经验,探讨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认识、解释这些因素与我国居民收人差异之间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对收入分配差异的总体态势进行监测、监控并做出准确判断,为防止因收入差距过大引发重大问题而提前发出预警,使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获得科学的依据、合理的建议。

收入差距问题既是事关人民生活的问题,又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不利于阶层间、民族间、区域间的团结,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为科学、合理监测、监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发展趋势,对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做出准确判断,为政府及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合理收入分配政策、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有力的佐证,使政府能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避免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构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迫切。收入分配差异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使政府对差异的变动态势、程度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和预警,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经济预警理论概述[7](15―19),[9](33―37),[14](28―31)

预警是指为防范某种突发、不测事件的发生,通过构建能够反映被关注对象的指标(或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监测、监控,预测预报可能出现的警情。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警兆变动预报警情。经济预警与景气分析、经济循环研究及经济晴雨表有所差异,经济预警是在后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预警属于经济突变论的范畴,是经济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没有形成成熟、定型的理论。①

经济预警是研究经济系统发展过程及其变动趋势的科学,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经济进行监测、评价、预报的方法体系。[15](1-4)

经济预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学者福里利于1888年在巴黎统计学会上用不同颜色描述经济运行状态对经济进行气象式研究开始为标志。此后,1911年,法国政府开设经济恐慌委员会;1909年,美国学者开始编制经济活动指数,并从1919年开始定期哈佛指数。但从本质上讲,经济预警正式产生于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也即20世纪30年代。由于当时哈佛指数没能预测到大危机的产生,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经济预警的关注、研究。因此,在此后的发展中出现了扩散指数、合成指数、警告信号灯等多种景气分析方法。预警方法也从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从对确定性问题的单值分析发展到对模糊现象的范围分析、从某一方法的单独运用发展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等等。[15](1―4),[8](1―7)

我国经济预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起始于对经济循环波动问题的研究。经济预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以1988年为分界点,经历两个发展阶段。198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引入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波动的周期理论为主,并对我国的经济波动及其动因进行了分析。1988年以后至今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寻找我国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从研究经济形态的长期波动转向研究经济形态的短期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预警的应用由宏观经济领域拓展到微观经济领域。[8](1-7),[13](6―7),[15](1―4)

经济预警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可循,但粗略地讲,预警有一个逻辑过程。顾海兵教授认为,预警的逻辑过程应包括:“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②四个环节,夏素琴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个逻辑过程:预报警兆、显示警情、探寻警源、确定警度。本质上讲,其二人的逻辑是一样的。警兆是警情的预兆,是从警源存在到警情爆发必然发生的各种先兆;“警源也就是警的根源”。③也即警情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警情的策源地;警度是指警情发生的程度,是对警情的定性描述,它是判断警素指标变动是否有警、警情如何的依据。[10](53―55),[16](25―27)

目前,收入分配预警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可循。在此,我们主要总结、参考、运用顾海兵教授(1997、1998)、夏素琴(1999)以及韩延玲、高志刚(2005)等专家的有关经济预警的研究成果。

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合理“警戒线”的确定[4](49―51),[5](83―89),[6](52―57)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国际通用指标,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以基尼系数为警素的预警体系,也即我们运用黑色预警方法构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预警。在此,就涉及到警限的确定问题,如何确定就成为我们构建收入分配预警的关键环节。对此,国际上对基尼系数有一个划分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系数在0.4―0.5之间为“差距偏大”,系数在0.5以上为“收入悬殊”,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这一划分是国际经验的抽象概括与总结,参阅大量文章发现,国内大多学者、专家认为这一划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以此作为判断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合理与否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他们普遍认为基于我国的国情,“警戒线”的标准应该比国际标准稍高。从警度的角度讲,也即有警与无警的划分界限应该比国际0.4的标准稍高。鉴于此,我们就首先解决这一问题,求出体现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国内“警戒线”。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合理“警戒线”的确定理论探讨[1][2][3][6]

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基尼系数的区间,求得有警与无警的分界线,就要首先研究基尼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这方面首开先河且颇有建树的要数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Ktmaets)。1955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演讲中提出著名的收人分配差别的“倒u理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

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期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④也即: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先恶化,后改进”,或者说是体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先增大,后减小”。

对于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探索:阿德尔曼(Irma Adelman)和莫里斯(Cmthia Taft Morris)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利用43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经验性证明,研究结果支持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鲍克特(Felix Paukert)于1973在阿德尔曼(Ir-ma Adelman)和莫里斯(Cmthia Taft Morris)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补充,依据65(40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也支持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阿鲁瓦利亚(MontekAhluwalia)于1974年,在世界银行的领导下,依据66个国家的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一致;哈罗德・李代尔(Harold Lydall)于1977年,在世界就业方案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据77个国家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仍然支持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既然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已得到认可,但它是否适应于中国的实际?对此,国内众多学者、专家也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探索。其中,陈宗胜先生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体现收入分配差别的、被胡鞍钢教授称之为“陈氏倒U曲线”的理论。与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相比,尽管其分析的经济基础不同、影响因素不同,但其结论与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仍然是一致的,这表明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是适应中国的实际的。

根据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我们以纵轴表示基尼系数(GN),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横轴。最终得到反映库兹涅兹的“倒U理论”的几何图形(如下图)。

分析上图可知,只要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符合“倒u理论”,那么:(1)这个国家能承受的最大基尼系数或者说该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有警与无警的分界线应该就是正点所对应的基尼系数;(2)从制度层面上讲,正点应该作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公平并重”转换的转折点。因为,如果在正点仍注重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超过“警戒线”;如果在正点把效率、公平统一起来、一视同仁,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将受到遏制。因此,正点也应该是公平、效率关系调整的临界点。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合理“警戒线”的确定[11][12]

既然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规律符合“倒U理论”,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曲线对该“倒u理论”曲线进行拟合。只要我们求得“倒u理论”曲线,则通过求“倒u理论”曲线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阶条件就能求得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对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GDP*),将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代人拟合的“倒u理论”曲线就可求得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GN*)。但根据国际经验,这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有一个量的约束,也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在1000美元左右。

依据上述思想,我们设反映“倒U理论”的二次函数曲线模型为:

对于回归结果,从图形的形状看,拟合曲线呈倒u状;从各项系数看,他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拟合优度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表明方程与样本数据拟合结果比较理想;从整个方程看,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对应的P值为0。因此,回归结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目标。

为求得正点对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对式(1),由一阶条件有:

结合式(2)有:

这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说是符合国际经验的,是居于1000美元之“右”的。将求得的正点对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GDP*:10198.0520代入式(2)得到基尼系数的上限为:

因此,该数值即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警与无警的分界线。

四、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预警分析[11](35-39)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体系的构建

我们在得到0.44“警戒线”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基尼系数的区间划分以0.1为区间间隔的惯例,得到适应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实际的基尼系数的区间划分:基尼系数小于0.24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4―0.34之间为“相对平均”,0.34―0.44之间为“比较合理”,系数在0.44―0.54之间为“差距偏大”,系数在0.54―0.64为“高度不平均”,0.64以上为“两极分化”,基尼系数为0.44作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也既有警与无警的分界点。根据这一划分结果,我们可得到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体系的警限、警情、警度以及预警信号的的设计结果(如表1)。

当基尼系数处于[0,0.24)区间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这虽然不会引起什么社会问题,但过度平均分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快速流动,不利于外资的引进,进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存在的就业等经济问题,我们在分配上应适当拉开差距,使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在收人分配处于[0,0.24)的高度平均状态时,我们予以蓝灯定以轻警而示之;当基尼系数处于[0.24,0.34)时,收人分配相对平均,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任何警情,以绿灯示之;当基尼系数处于[0.34,0.44)时,收入分配相对合理,但若过于接近0.44就有趋于不合理的危险,因此,将其设为无(微)警,以绿灯+黄灯而示之;当基尼系数处于[0.44,0.54)时,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已经超过“警戒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随着基尼系数的不断增大而由正面影响转化为负面影响,因此,将其设为中警,以红灯+黄灯而示之;当基尼系数处于[0.54,0.64)时,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社会矛盾随时有可能引发经济问题,破坏经济发展,因此,将其设为

重警,以红灯示之;当基尼系数处于[0.64,1)时,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任何经济、社会问题都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经济发展,甚至暴力事件发生,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将其设为巨警,以双红灯示之。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预报分析

根据前面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体系的设置,我们可以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预警预报分析表格(如表2)。

从预警预报结果来看,改革开放至1990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处于[0.24,0.34)的警限内,警情表明收入分配相对平均,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处于无警1的警度。报警信号为绿灯,表明收入分配运行健康,可以继续畅通无阻的运行;从1991年开始至2001年的11年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处于[0.34,0.44)的警限内,警情表明收入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有趋于不合理的潜在危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增大有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的潜在可能,因此警度显示为无(微)警2。报警信号为绿灯+黄灯,这表明收入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绿灯),但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使差距过分拉大(黄灯);从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已进入[0.44,0.54)的警限内,警情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由于分配的不均导致的差距过大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步显性化,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因此,其警度为中警。报警信号为红灯+黄灯,红灯说明我们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但要在发展中有序解决(黄灯),“防患于未然”。

五、结论与建议

从预警预报结果的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不断扩大的,警情由“相对平均”提高到“差距偏大”,警度由无警变为有警并提升到“中警”,报警信号也由寓意为畅通无阻的绿灯变为严重警告的红灯+黄灯。所有这一切表明,尽管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收入分配的矛盾也随之积聚。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收入分配矛盾也达到了显性化、凸显化时期,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警惕,并采取有力措施以制止。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举措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统筹区域发展以缩小区域收入差距;通过完善市场、规范市场竞争规则、控制垄断行业来缩小行业差距;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普及义务教育制度来保护弱势群体,缩小阶层差距,最终改善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新基石。

注 释:

①具体论述参见:顾海兵:《经济预警新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年第1期,第33页。

②顾海兵、赵林榜:《我国粮食预警指标体系构想》,《开发研究》,1998年第4期,第53页;在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4期,第2页一文,顾教授认为,预警的逻辑过程包括:“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

③顾海兵、赵林榜:《我国粮食预警指标体系构想》,《开发研究》,1998年第4期,第53页。

④hzncte:“Economic C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0l,45,No.1,March,1955:18.

⑤基尼系数根据:罗曰镁:《从基尼系数看居民收入差距》,《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1期,第90页。中有关城乡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及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算得,计算公式为:

其中,G表示全国居民收人分配基尼系数;G1与G2,分别表示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P1与P2分别表示农村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μ1与μ2分别表示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μ表示全国居民人均收入。

主要参考文献:

[1]向书坚,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研究[H].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3]陈宗胜.关于收入差别倒u曲线及两极分化研究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5).

[4]葛霖生.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基尼系数的适度界限[J].世界经济研究,1996(2).

[5]葛霖生.试论我国基尼系数适度界限的设定与保障措施[J].太平洋学报,2002(4).

[6]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2(6).

[7]顾海兵.宏观金融预警系统的构架简析[J].宏观经济研究,1999(11).

[8]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4).

[9]顾海兵.经济预警新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1).

[10]顾海兵,赵林榜.我国粮食预警指标体系构想[J].开发研究,1998(4).

[11]韩延玲,高志刚.基于计量模型的新疆县域经济差异预警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5(1).

[12]黄朝水.省域差异的警戒水平及调控研究一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研究,第15卷,第2期(1996,6).

[13]王 超,樊宏烨.我国危机预警方法研究现状评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5(12).

[14]阎耀军.论社会预警的概念及概念体系[J].理论与现代化,2002(5).

[15]佟金萍,王慧敏.对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的探讨[J].江苏统计,2002(6).

[16]夏素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预警[J].现代管理科学,1999(2).

上一篇:投资、投资效率与投资制度:文献视角的探讨 下一篇:不完全合同、创新与联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