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内涵浅论

时间:2022-10-29 05:34:32

创新教育内涵浅论

摘要:创新教育是社会经济活动对于人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如何通过教育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教育。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即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和目的的教育。而这种创造性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由此入手,即可剖析创新教育的内涵所在。

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映,从而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加俐略18岁时在比萨教堂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是由好奇心引发。爱因斯坦有一句反复被人们引用的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最好地印证了好奇心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提倡学生“质疑”。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不怀疑不能见其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但是,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唯书、唯上、唯权威”的习惯。创新教育必须致力于破除传统束缚,鼓励学生质疑而求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如此,才能另辟蹊径,有所创新。

鼓励学生“提问题”。真正的创造往往发轫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问一个“为什么”将有效地促使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的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对过程机理的思考。

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拓宽知识基础。所谓创新知识力,就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靠一门学科来设计机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扩展想象空间。人人都有想象的能力,但是,创新型人才与一般人的差别在于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大胆设想,并勇于付诸实践。试想,如果人类没有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于蓝天的想象,又如何发明飞机?如果没有对太空的无限遐想,也就没有人类登上月球的壮举。其实,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在“设想――实验――再设想――再实验“的多次循环中得以问世。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学生难以冲破现实的束缚,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创新教育则要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发展模式。

训练发散思维。人们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是发散思维,二是收敛思维。前者是一种求异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不是沿着一条直线或在一个平面内的思维活动,而是对认识对象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在原有知识体系中提出“异己”的知识单元,其特点是思维活跃,不拘框框,敢于突破,不肯雷同。

三、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格的人才

养成独立人格。没有独立人格,不可能有创见,即使有了,在某种压力下也不能坚持,真理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理的突破又往往在人为的之中。因此 ,出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意志薄弱,缺乏独立人格的人,究竟是选择真理,还是屈服于压力,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说得好:“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保护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是个性品质的核心和灵魂,是个性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具有个性的人是积极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并创造自身,而缺乏个性的人则只是模仿他人,服从环境的支配,并使自己变得平庸。人类个性的丰富正表现在其创造性上。因此,创新教育特别重视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智力能力,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进行个性教育。以前,我们曾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这其实是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的片面观点。我们应及早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改变集体教学中“统一加工”的局面,使每个学生相对于自己而言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每一个有所创新的人,其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能够顶住来自传统的压力和挑战,能够在经历了失败之后,仍保持良好的心态,执着地追求真理,这些都应该归功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教育不是无所作为的,师生的相互信任,适当的期望和鼓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目前的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这应是 创新教育在今后需要不断研究和总结的课题。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的内涵所在就是:创新教育,是以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和目的教育。

作者单位:邬媛,赣南师范学院数计学院;邬开荷,赣南师范学院物电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文侃主编.比较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9.

[2] 周济.创新发展思路,制定“211工程”“十五”建设计划[J].中国高等教育,2002(20):23-24.

[3]刘琨,李传银,刘军.试论自主创新学习[J].山东教育科研,2003,(1):16-17.

上一篇: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及对策浅探 下一篇:在高校如何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