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创业主平台\创新主力军

时间:2022-10-29 05:09:30

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创业主平台\创新主力军

全国两会后,中央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广西、福建、山东、海南、吉林等地,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等情况,展开新一轮密集调研。如何发展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成为重要问题之一。

4月1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莆田、福州等地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并在福州主持召开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要发展实体经济,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此前的1月31日,总理在部署当前重点工作时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2月1日,又专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会议除了要求认真落实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外,还确定了四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这次会议上,给“小微”企业定的调子是: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于实体经济重要性的共识,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这一提案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

虽然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但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还有很多。审批难、贷款难、融资难等是挡在这些企业面前的许多“玻璃门”,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延缓了实体经济的壮大。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主渠道、主平台、主力军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举措,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输血 :

打破贷款“玻璃门”

从这几年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贷难题。小微企业缺血、失血现象严重。由于2011年中央紧缩金融政策,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市场投放的信贷资金不足,而且放贷的门槛设立过高,更导致大量从事实体经济的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相关调查显示,认为资金“紧张”的企业经营者占48.3%,认为“正常”的占45.6%,认为“宽裕”的只有6.1%。相对国有大型企业,民资相对比较集中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更加严重。

“唐僧肉”,这是总理在谈到目前国有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时打的一个比喻,他今年初在浙江调研时,反复强调,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加具体的措施。金融秩序要整顿。很多企业存在着贷款成本过高的情况,银行要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总理同时告诫:银行应该看得远一点,银行利润要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绝不会有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银行、企业应当是利益共同体,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为自己争取长远发展空间,这应该成为银行的指导思想。

2012年1月6日至7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针对加大实体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天津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25条措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日前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出台《关于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文件都制定了从融资服务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放权 :

打破审批“玻璃门”

对小微企业而言,一个真正宽松有序法制健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比土地税收等优惠更重要,对吸引调整产业结构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2月6日至10日,总理在中南海五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在谈到垄断行业改革时,强调,将大力推动民资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针对“新36条”没有真正落实,民资进入仍存在“玻璃门”的现状,今年上半年一定会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就已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被誉为民资近年来最大政策“红包”的“新36条”,曾被民间企业寄予打破“玻璃门”的厚望。然而实施近两年来,“新36条”对民资的助益却难孚众望。“新36条”颁布即将满两周年,但许多相关职能部门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如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依然很难看到民资的身影。

“我国行政审批改革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目前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与社会和群众的期待相比,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做得很少,“某些应该清理的审批项目,仍被政府揽权在手”,他说,部分已经取消的审批项目,仍存在避重就轻现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即便在地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最前沿的广东,有着十余年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先行先试”经验,最近竟也曝出了企业落户广东注册难的问题。据《南方日报》报道,一家外资企业从登记名称到最后注册成功前后经过10个部门审批盖章,审批过程历经整整1年时间,入门难、沟通难、审批难等诸多审批流程问题暴露无遗。

围绕加快审批改革进程,提高审批效率,《解放日报》4月3日头版头条就以“决不让企业‘耽误’在审批”为题,介绍了上海松江区通过召开“工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设立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等方式加速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节省审批时间。

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任重长远,绝非一日之功。

让利 :

打破垄断“玻璃门”

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在2012年两会期间建议,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除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都应该引进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强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它的股权多元化,彻底解决垄断性行业;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

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最新信息显示,国资委、住建部等部委正在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起草完善关于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积极吸收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

在打破国家金融机构垄断信贷行业方面,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迈出了破除银行垄断,重塑民间信用体系的第一步。

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上,“破除垄断”同样成为热议的话题。论坛上,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欣喜地指出:“原来认为民间资本很难进去的垄断性行业,现在我报告一个好消息,已经有民营企业进去了。新疆广汇集团624公里运煤的铁路3月底就动工了。”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则强调,希望外界抱着清醒、建设性的态度,客观、冷静地研究中国国企的改革方式。邵宁指出,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公众化方面,通过资本市场把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上市公司,让它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减税 :打破

利益格局“玻璃门 ”

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而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是牢固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然而,目前各种税费压力使中小企业的冬天难以度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过30%。当前情况下,要彻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国家对于结构性减税不能再停留在空洞的政策导向层面,要有更加明确的“顶层设计”,应当马上行动起来,制定结构减税细则,设定监督考评标准,使结构性减税成为一项基本和长期的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财政政策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转向了引人注目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具体而言,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2012年,中央将全面推进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此前,国务院2011年10月12日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多项扶持小微企业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包括: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等。

治庸:

打破软环境“玻璃门”

在政策之外,服务环境的改善,政府效能的提高,以及避免庸懒散等的人为因素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涉及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首先要切实治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单靠说服教育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在严格问责、严肃追责上动真格、够力度。要通过深入开展治理“庸懒散贪”等问题的作风整治,向作风要审批的提速,要项目的落地,要加快建设的进度,等等。在各级干部中形成想项目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一心一意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在这方面,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去年初武汉市掀起的大规模干部治庸风暴,持续至今一年,不断深入和制度化,为各地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对于更多地方来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还要围绕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干部中树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营造敢负责、敢问责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服务保证。

  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重创,经过四年时间,虽然整体经济形势开始复苏,但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很深远,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2009年底,美国总统发表声,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在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下2011年企业的景气状况比2010年有所回落。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33.7%,认为“一般”的占49.5%,认为“不佳”的占16.8%;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6.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2010年同比下降了20.4个百分点。

  针对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问题,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解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首先需要政府政策支持,要给企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重振实业精神,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

  当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新思路

  针对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导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应自觉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新变化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中国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首先,要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为重点,提升“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其次,要打造一批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型品牌企业,同时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对于提升中国实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大地推动效应。

  再次,要加强对新兴工业形态跟踪研究,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结合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同步跟踪世界制造业先进技术水平,培育和发展新兴工业形态,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替代生产体制:日本制造业灾后“自我修复密码”

  一年前发生的日本9级地震对日本制造业企带来惨烈的损失。生产能力降到原来的1%。世界银行2011年评估,日本因地震及尾随的海啸造成的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估计重建至少需要五年。

  然而,距离“3・11”大地震仅一周年,日本制造业已经全面复原。

  日本政府在救助企业上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企业自身做得很出色。在政府不救援的情况下,日本制造业的恢复依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单个企业的灾前预防和企业联盟之间的替代生产体制。

  面对震后停产的危机,一些日本大型企业随即将日本生产车间的业务转包给旗下其他工厂,从而保证了对客户的供应。自觉进行转让生产的还包括各类小型企业。为丰田提供零件的小企业甚至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转让给之前的竞争对手,只为了确保丰田的整车业务不受影响。在保证客户第一上,日本企业表现出了不言而喻的一致性。

上一篇:暂住证改居住证 一字之差显示包容与接纳 下一篇:国外养老金运作:稳钱活用 意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