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后30%学生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9 02:15:46

提高后30%学生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在今天“减负提质,低负高效”的大背景下,要使后30%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以为在复习中运用“读、听、讲、写、用”来夯实基础,设置分层目标来激发兴趣,强化目标训练增强学生自信等手段与方法,可提高后30%学生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后30%学生 数学复习 有效性 实践与思考

我校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素质不高,随着数学内容的增多和知识体系的逐步深化,后30%学生的知识断层越来越多,该部分学生越学越吃力,导致成绩下降。在今天“减负提质,低负高效”的大背景下,为使这些后30%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我以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为契机,就如何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培养数学能力,促进后30%学生的发展作以下探讨。

一、“读、听、讲、写、用”,促进知识重新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必须关注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等环节。同样针对后30%的学生,更需在数学复习中“读、听、讲、写、用”。

1.复习中的“读”

“读”是基本学习方式之一,是实现“学会”和“会学”的基本环节。“读”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数学复习的基本材料,通过“读”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达到系统理解和掌握教材、深化拓展有关知识的目的。对后30%的学生,“读”可促其进一步理解与反思。因此,初三复习需要通读教材,读出系统、读出全面、读出来龙去脉,使学生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该结论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学生只有既会熟练地计算和逻辑推理,又能理解脉络的“来龙去脉”,才真正理解数学,才能自如地应用它。这些仅靠教师有限的复习时间讲解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达到促进基础知识体系重新优化建构,链接原本断裂的知识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阅读课外读物。后30%的学生一般对外界事物比较关心,但缺少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提供国内外和发生身边的大事,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教师可选择或编制一些实际数学问题,使他们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与身边发生的事情联系动态,更加理性地认识并接纳数学知识。

(3)“读题”。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多,题目内涵或外延越来越丰富,而后30%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比较单一、孤立,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读题,学生可读懂题目中外显和内隐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拓展知识应用范围,为条件与结论之间“架桥铺路”奠定基础。

2.数学复习中的“听”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正是后30%的学生学习方法的“薄弱”之处。“听”指学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也包括教师听学生的发言。

(1)听老师讲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明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性的步骤,教师讲解应更细致一些,并留给他们再次内化和掌握的时间。

(2)听同学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引导后30%的学生学会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路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3)教师还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听”后30%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解题的方法和过程,对他们的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诊把脉”、“对症下药”。

3.数学学习中的“讲”

数学语言的表述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外显标志。后30%学生由于概念、推理能力的欠缺,回答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发生一些低级错误,因此学生讲“读”、“听”体会,讲自己存在的疑问,讲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激励学生大胆地讲,暴露其思维和理解的偏差,有利于教师准确掌握反馈信息,也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丰富。

4.数学复习中的“写”

复习时大量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学生将其进行重新组合甄别、提炼呈现。这是一次系统性思考和微观处理的过程,是基础、技能,以及综合应用的再一次梳理。复习时间虽然紧迫,但对后30%学生来说,教师简单讲解,必须重视“写”的过程。“写”好基本的解题过程,能提高逻辑的严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也是对后30%学生的检验。这是由“肤浅的理解”升华到“知识转化应用”的过程,能迸发思维的火花,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创新力。

5.数学复习中的“用”

教师要精选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特别是后30%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反复呈现,先简单后复杂,先单一后应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用”,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知识之间相互迁移的灵活性。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复习对于后30%的学生是重新学习与探究知识的过程,需要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二、分层设置目标,培养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后30%学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因此,要提高后30%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分层设置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课堂四十分钟是后30%学生转化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后30%学生的课堂效率是转化的关键。教师应分层提问,提高后30%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一般都注意力不集中,要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就要时时注意他们,寻找适合他们层次的问题回答,回答时错了,也不要简单地否定,而是肯定他们回答的可取之处,然后让别的学生去补充。对于答不上来的,即使说“不知道”,也不要挖苦,而是鼓励性地说:“能把你的想法谈谈吗?错了也没有关系。“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受,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分层设置练习,使练习有梯度,能针对后30%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在练习中教师把基础性的题目留给学困生,思考性题目留给好学生,分层练习,避免一刀切,在练习过程中不理后30%学生的错误。

最后,新课讲完后对后30%学生分层辅导。讲完新课后,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应对后30%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看看他们的课堂练习题的书写格式、准确程度,把不合理的地方改正过来,重新再讲一遍,用这些时间把课堂的内容再往透彻里讲。

三、暴露思维过程,注重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科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困难,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序地实施以“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教学内容,注重后30%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在学习方法方面,教师要更加重视后30%学生上课听和讲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融入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将知识与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让该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找对象,使更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分在一组;还可以根据课题的内容,将讨论的议题分成几个层次,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去,使每个小组都能有能力实现探究的目标。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探究互动的情况,亲近后30%学生,参与他们的探究、讨论,进行师生、生生的对话,了解他们知识体系中缺陷和思路的正误,暴露思维过程,并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作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素材,有针对地强化双基训练。

四、明确复习目标,强化预习

杜郎口中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充分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后30%学生受能力、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在复习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后30%学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提高课堂复习的时效性。

五、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教育优势

教育后30%学生,教师的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发挥教育学生的各种力量。

1.班集体的力量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这条原则完整地阐述了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途径和方法。一个良好的班风,有利于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和集体观念。教师可在全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困生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带动他们不断进步。我在全班搞“手拉手”活动,先进帮后进,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使全班学生都有帮助学困生的责任,向学困生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渐产生对集体的热爱和荣誉感,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并对帮助者提出了严格要求:①帮助后30%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后30%学生按时完成作业。③给后30%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2.家庭的力量

家长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后30%学生容易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游离,如果不及时联系,就会造成管理的真空,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所以家长和教师要紧密联系,共同采取措施,这样就会更好地转化后30%学生。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后进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们对后30%学生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努力去寻找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后30%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后30%学生的素质和学业成绩将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徐斌艳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3]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上一篇: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几点... 下一篇:高职数学教学新模式及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