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时间:2022-10-29 01:55:04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语文研究性阅读可以由学生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课题,从而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研究,也可以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研究。语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既以课文学习为过程、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学习在网络运用的基础上又加强了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学生们的阅读量增多,从而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入。因此如何走出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将研究性学习与教材学习有效结合,创建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语文课堂,是当下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因势利导,灵活有效;把握特性,巧用对策;转变意识,转换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教学探索;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87-02

一、因势利导,灵活有效

(一)将课后习题课题化

将课后习题转换成研究性的问题是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最普遍同时最有效的方法,如《孤独之旅》的课后练:鸭群是杜小康遭遇家庭变故后最亲密的伙伴。作者以整页的大篇幅描写这群鸭子,这些描写与表现杜小康的内心感受、成长历程有何密切的联系?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体之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主题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首先介绍人物所处的背景,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杜小康辍学后,放鸭是他无法选择的重要生活内容,他不能逃避;在痛苦孤独中,鸭群与他朝夕相伴,同时他也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风雨肆虐中他用单薄的身躯、力气维护鸭群,风雨过后,他感到成长的艰难和愉悦。文章的主题及写作意图也水到渠成得到贯彻理解。

如果要将薄书读厚,把这个问题当作写作手法小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经常查阅资料,答案就不那么简单了,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精彩,为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1)鸭群。鸭子和杜小康在这场风雨后都经历痛苦的蜕变,在雨过天晴后变得坚强茁壮。(2)芦荡。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铺天盖地,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这个少年习惯了这种孤单的生活,就不再“恐慌”了。芦荡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见证人。(3)暴风雨。突如其来的一场风雨袭击了鸭栏,鸭群惊散。弱小单薄的杜小康表现了惊人的、成人般的坚强与勇毅,在暴风雨中拼尽全力抗争。暴风雨给了少年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鸭群、芦苇荡、暴风雨都映衬出杜小康的成长过程,具有了超过文字层面的潜在意义。这样的文字语言在课文中比比皆是。学生的想象力在丰富提高,视野也相应地开阔拓展了。

(二)将学习进程探究化

通过将学习进程探究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对其人物命名进行探究思考,就能引发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其他人名并思考其内含:主人公为何会叫“愚公”?另一个人物为什么叫“智叟”?名字中的“愚”与“智”有何特殊用心?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谁“愚”,谁“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慧”,寓言所表达的寓意便跃然纸上。而通常课堂学习中,则将此问题一带而过或直接忽略掉。

(三)将文本解读类比化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举一反三。冰心女士的《荷叶母亲》、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等文学作品中,同样描写了母亲的形象,但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又如同样作为抒情诗的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舒婷的《致橡树》,对爱的内涵就有不同的表达。

二、把握特性,巧用对策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主动性、研究式、全体性等特点,即主动探究课堂问题,积极寻求知识方法,全员参与课堂讨论。将探究发展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学习规律,课文本身以及所涉及的社会问题都作为探究对象;全体课堂成员积极参与,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体验难免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并把握这些个性化内容的同时,还应注重语文研究性阅读中的一些技巧智慧。

(一)社会性与感悟性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引导并培养学生敏锐而深入的思想,使其多方位多角度地领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障碍,将语文课堂学习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同时教师还应设置“场景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些符合课本的文学场景,通过在“景中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场景,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真正接轨。

(二)主体性和互补性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需要学校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培养目标,为学生开拓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同时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合作中友好相处。合作学习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方法的互换,优缺点的互补,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可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平等、质疑与激励

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平等互助、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每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度以及探究问题的态度,对研究活动中得到的个性化体验和丰富的活动成果进行及时且适当的纠正或指导,多肯定、多鼓励、多保护、多积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精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研究性阅读中收获丰硕的知识果实。

三、转变意识,转换角色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占主导位置,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教学由之前的主宰课堂转换为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才能有居高临下的指引点拨,而不是仅限于所讲知识的皮毛,要有“读书破万卷”的底蕴,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而非照本宣科,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把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乐于接受和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勇于尝试并学习运用新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质疑问题的随机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主宰课堂的教学状况。对于教学过程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可知性,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虽然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只是建立在授课型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更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它更注重发展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延展性,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文贤.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2012,(07).

[2]董高亚.优化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索[J].校园英语,2014,(32).

[3]许亚波.试谈新课程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2).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效用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