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在作业设计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29 12:31:55

语文素质教育在作业设计中的体现

摘 要: 素质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发生变化,行动也随之变化。

关键词: 语文; 素质教育;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53-02

如今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再是让学生片面的去追求一个毫无意义的高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所以,我们做语文教师的,首先要转变思想,要改变以前的作业模式,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作业,它的目标首先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作业兴趣。然后,要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创新,学会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和运用,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伙伴。基于以上目标,笔者认为语文作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让作业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快乐引擎

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催化剂作用。实践证明,重复的、“一刀切”的专制式作业布置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感觉不胜其烦。要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是有差异的,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有选择性完成作业任务。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都能体会到作业的乐趣。

拿常规型作业布置为例。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首先题目要少而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练习题,让学生能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再者出题形式要新颖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练习目标。如在每个新学年初,同学们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学有一个好奇的认知阶段,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布置口头练习作业题:向新同学介绍自己,介绍班上的新同学、新老师,介绍我们学习的新环境……然后在语文课堂上设计一个脱口秀节目,让他们自己给节目命名,自己彩排节目,老师只从旁略加指点,放手让同学们一展多姿风采。年终期末复习时,自编语文练习卷,命名为“节日的问候”;在炎热的暑期,送去“绿荫下的思考”和“喜爱探索的浪花”。然后还注重“试卷”文化。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页眉页脚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名人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

二、让作业为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思维是灵魂。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味地“死抄、死读、死记”的倾向,努力使“机械”变为“灵活”,使“死记”变为“活学”,从而使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目前,我们的语文作业大多只是停留在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停留在练习册、教辅资料等习题的训练上,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特征,研制出适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作业。即使是打基础的年级,也应该确立大语文的作业观,不要仅仅将目光投向应考,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精神素养同步增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笔者每天要求学生阅读10页书,一周50页,书目由老师开。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热烈讨论。一年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思辨力、认辨力,培养了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自由精神。其中同学们对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中人物的个性化解读,真是异彩纷呈。他们没有囿于传统的观念,对小说中人物人云亦云,而是结合时代的要求对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作全新的探讨,其间他们既能做到知人论世,又能与时俱进,见解新颖独到。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让作业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精彩舞台

笔者认为学生的作业设计应体现个性化原则。所谓个性化作业,即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多彩的书,一首动听的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为张扬个性,我们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会根据自身特点完成“个性化作业”,其内容、形式也将更丰富多彩。同样一个命题下的作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语文和我”为话题作文。没有要求学生千人一面地写出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和语文的如何重要和可爱,而对学生这样要求:要用自己最拿手的表达方式写出个人对这门学科最真切的感受:可以写自己对作文的热爱,可以写面对作文时的无奈,可以写其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也可以写对作文的讨厌及其带给自己的伤害……不想这一石激起千重浪,那些平日语文素养好的写语文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觉就不用说了。特别使笔者最难忘的,是班上一位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他的习作《语文,我讨厌你》将自己对语文讨厌的感觉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让人读了感同身受,引起了曾经讨厌语文的同类人的强烈共鸣,因而得到了班上同学的一致好评。最让我惊喜的是,该同学经历这次作文后不仅没有再讨厌语文,而是渐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以后他的语文学习也渐入佳境。

四、让作业成为学生融入现实生活的问路石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学生获取分数的多少论成败,而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学习。因此我们的作业应远离那些脱离实际生活的机械的“填鸭式”的魔鬼训练,要让学生从作业中体会到生命过程的快乐,要让他们的生命融入到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去。生活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知识来自于生活,还应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几乎包含于生活的外延之中,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狭窄的知识面。让语文作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尝试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或方案。

具体操作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将作业布置为用小练笔抒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最难忘的一些事情,叙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野趣。如学了《春》、《钱塘湖春行》两课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郊外踏青,去领略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日美景,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幅春景图;在让学生写状物文章时,要求其预先认真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做到有话可写;让学生写参观记时,先领着学生参观,做到亲眼目睹,从而写出真情实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定期进行乡土文学采风、社会调查、当小记者采访、写作自己身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培养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五、让作业成为学生架在各学科之间的立交桥

语文和其它各门学科有着及为密切的联系,语文课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知识领域。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石。因此语文课要直接与其他学科挂钩,要直接为其他课服务。语文作业多设计一些整合性习题,既扩大了语文作业的领域,又促使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感觉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时不在。如学习了科普作家贾祖璋的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课本中找到相关的植物学知识,然后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植物花卉,再要求他们以制表格的形式统计一下自己身边:哪些是人工栽种的观赏性花卉?哪些是自然野生花卉?还可以将学生从物理课本上所学的光波反射原理知识作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再如,在学习了周国平的《家》以后,可以安排学生听网络歌手五月的《家是温柔港湾》,让学生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探讨“家”的含义。这样的作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更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家对于我们每个人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样不仅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其他学科中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同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实质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让作业成为学生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心灵美容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作为社会中的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将使其本人终身受益。在《老人与海》里,笔者让学生针对老人的经历,谈谈到底该“如何衡量人生的成败”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就非常热烈:桑地亚哥,他同马林鱼战斗了两天两夜,又同各种鲨鱼进行了五次漫长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丧失过武器,但他从未丧失过斗志。老人留下了血水,但从未流过泪水。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品质。困难、挫折愈大,拼搏劲就愈强。他是意志上的伟人,行动上的巨人。这样的人顶天立地,是一个英雄。后来笔者把作业设计为“在现实社会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结合本文主人公,谈谈你有怎样的感悟。”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艰难而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需要的正是这种勇敢,顽强战斗的精神。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

上一篇:古诗教学例谈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