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6:15:40

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要想掌握英语,需要这四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构成了英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听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不懂就意味着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会说和读;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也就意味着无法开展写的活动。

二、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放音、做题、对答案”这一传统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认为听力课就是老师放录音,学生在听了材料一到两遍后,完成相关听力练习,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科学,对听力相关材料处理过于简单化,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听力失去兴趣,甚至排斥去听。由于不愿意听或听不懂,长时间就对英语听力形成了畏惧和厌恶的情绪。

(二)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心理因素

英语听力过程是一个高度紧张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上课经常会走神,而英语听力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就更可能造成听力障碍。另外,当人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激动或者厌烦的状态时,很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很难准确接受听力信息的。

(三)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掌握不牢靠制约听力发展

英语语言掌握不牢靠表现在:部分学生对纯正的美式英语发音特点和规律掌握不牢,无法在遇到连读、弱读或失去爆破等听力材料时准确理解词义或句义,只能孤立的听懂单个单词,不能形成完整的句意;词汇量的不足也是制约听力发展的因素之一,往往在听力考试或练习中造成单词拼写不准确或是对词义的误解。英语语言掌握不牢靠还体现在语法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准确、敏锐听懂、理解掌握句子、段落甚至整个语段。

三、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

(一)平时加强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不能流于形式,要看重实际效果,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英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多听多说、多练,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课堂就应该尽量少用国语,最好全程英语教学,这样耳濡目染学生的听力水平自然会提高。(二)听力测试要做好三级准备

1、预估材料信息。现行考试一般考生在听材料前要有五秒钟的空余来了解答题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指导同学们充分利用这五秒钟来掌握题干信息及答案内容,并即时参照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听前预估。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去捕捉有效信息。

2、识记关键信息。在实际听力测试中,常常会发现材料中的用词稍有同义置换或者干扰信息与应选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因此,针对丰富的听力信息,我们需要进行冷静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辨认和识记,最终筛选出正确信息。听力测试具有信息材料瞬间即逝的特性,因此,我们只凭大脑的感性的短暂记忆肯定是不行的,关键之处我们最好借以笔记,才能更全面准确的识记信息。

3、推断感彩。听力测试中我们可以根据语调语音变化、带有特殊感彩的词语,来判断说者的主观意图;或者通过对话联系上下文来判断正确的结论。推断感彩我们不仅仅依据这些词语,更要参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给出的题干和备选答案以及听到的准确内容来推断整个材料的大概内容,从而帮助自己理解一些没有听准的词句,这样听力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学习英语听力时会遇到困难,是因为学生本身有心理障碍,不愿意去学习和研究。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做到以下几点:老师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听力不是一件难事,不断地培养是可以得到进步的,心理障碍是可以克服的。综合理解语言的材料,提高思维和运用能力,就是在提高说的能力。准确及时的表述,是英语听力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这些不是一天就能锻炼出来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有效时间内,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快速阅读答案选项,提炼出有用的知识,不断模仿听力中的阅读语气和语调,边听边写边记忆。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

结论:良好的听力的形成不能只局限于单一地听这一训练形式,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听必须与说、读、写有机结合,听力训练必须课内课外科学地安排进行。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听的“量”的积累,而且更要注重“巧”的掌握与运用。只要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遵循、掌握、运用听力训练的规律,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上一篇:浅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之选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