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法律渗透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10-28 07:51:40

高中英语教学中法律渗透的几点尝试

摘要:从学科本身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其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要想在科技发达、人才竞争激烈的21世纪实现强国之梦,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信息社会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要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及主要通过法制教育课的学习,法制教育环境的营造,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致使大部分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这与我国全民普法教育既定目的和预设目标的初衷是相悖的,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一、找准切合点,课堂教学主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二年级下册选录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教授这一课时,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的深处。

二、拓展知识,课外资源巧渗透

毕竟,仅靠书本上有限的法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切实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同时避免空洞的说教,近几年,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课外途径进行法律渗透。

1、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使其身心受益的优秀读物、美文等。

2、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它的成功在于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是不可多得的法律教育素材,教师可把学科教学与此巧妙地相结合,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同时,好的外语影片不仅对学生的语言学有帮助,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和德育教育的不错途径。

三、丰富实践,多彩活动潜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外语教学中,我们除了积极缩短教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阅历的磨练,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课本资源,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它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从内容、机制、手段、途径、方式等方面对中小学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法制教育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尝试

上一篇:美在创意 第7期 下一篇:浅议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