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时间:2022-10-27 11:0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务院公布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路线图,这次改革是在上一次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医疗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的医改,是将原本计划加公有的模式大幅地向市场加产业化倾斜,结果导致了政府对医疗体系的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高度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药品价格昂贵……综合结果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的症结很明显:第一阶段,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医疗体制是完全的计划及公有模式,优点是平民化、均等化,照顾到社会公平:缺点是缺乏效率,难求品质。于是,这才有90年代的医改,医改的方向是将计划转向市场,将公有逐步开放为多种成分。由于政府投入大幅缩减,加上医药未能分业,导致前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于是,这一次,重点当然是放在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

新改革方案明确:(1)政府在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两方面的主导地位,前者主要由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服务,后者则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减轻个人医疗成本,(2)今后3年,政府将为新医改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并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及农村的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医疗产业及服务,在全世界各国无分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都是一个麻烦问题,美国也没搞好、因为它的复杂涉及了好几个相关而又不相等的领域:(1)医疗体系及产业,这又包括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营利性医疗企业;(2)保险体系与产业;(3)制药业及其与医药体系之间的分业合作关系。在这样的庞杂系统之中,又穿插了政府、企业与个人三种角色的互动。当然,最核心而又关键的角色,就是政府。

为了要体现社会公益,也就是社会主义,让社会中的弱势者也能平均地分享的医疗资源,政府的角色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1)在公共卫生及基础医疗服务两方面承担全部或主要的角色――因为这些领域缺乏足够的市场诱因来吸引营利性的民营企业投入,政府必须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一肩挑起;

(2)规划建立有效率的、普及率高的全民健康保险体系;

(3)建立医药分业制度,严格执行医与药的分开;

(4)认真做好对医疗品质及药品质的监督管理。

做到了这四点,人民百姓在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上的需求就能获得基本而又普遍的满足,这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剩下的就是如何追求效率,提升品质的问题了。效率与品质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必须靠市场、靠竞争,尤其是民营的营利性医疗企业的加入。因此,在政府积极做到了并完善了前述四方面的工作之后,还需要坚持并把握一个原则,即市场经济。具体地说,就是允许并鼓励“非公”医疗企业甚至是境外医疗企业的加入,实现多元或多种成分办医的格局。

医疗产业是一种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产业,因此在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或地区通常是“双轨式”发展的:(1)原则开放民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2)在基础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及偏远不发达地区,则更多地应由政府投入。举个例子,香港幅员不大,医疗体系却有公营及民营两套体制,有钱人可以选择昂贵的私人医院,这是市场经济;但所有百姓,哪怕是一个很穷的人,也都能够进到公营医院,享受到一个起码水平的医疗保险与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效率,社会主义实现公平,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这应该就是医改的最高理想与目标了。

上一篇:内地千万级富豪逾82万人 下一篇:与鳄谋食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