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处于弱势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2-10-27 06:57:52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处于弱势的主要因素

【摘要】 根据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深刻揭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处于弱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投入 弱势

【基金项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6069)

当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它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衡量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是否真正得到落实,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是否真正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综合我国诸多统计与研究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与我国普通教育投入持续走高的现实相反,职业教育投入的增长却一直是滞步不前,由此也引发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吸引力不大、为农服务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为何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投入薄弱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并澄明。

1.农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不仅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为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却显现出速度减慢甚至徘徊的状况。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中国农村生产已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单户独干、自给自足与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矛盾冲突带来的直接结果:一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为生产基础的中国农业,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的需求。这是农村职业教育根植于中国农村这块土壤上难以茁壮成长的根本原因。二是以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在快速增长的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得相对滞后,这是中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难以获得均衡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总之,农村经济发展的极度缓慢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处于困境之中,由此也大大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

2.社会传统观念中的职业教育思维定势

受到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一向倍受歧视。我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等观念的影响绵延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普通教育能为社会培养“精英”,被视为“正规教育”;而职业教育却只是吸纳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被视为“次等教育”。职业教育常陷入比普通教育更为低等的无奈和尴尬:职教“不正规”、“没前途”、“不情愿上”是较为普遍的社会认识;考分低、品行差、落榜生、失败者是多数职校生的社会定位;职校教师们常为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不如普高教师而烦恼不已;“升学率”至上的评价标准让职校校长们屈居次位;在发展规模上,职业教育似乎是高中阶段确保普高数量之后的缓冲带或蓄水池;在办学经费上,高成本的职业教育反而投入很低;在收费标准上,门庭若市的普高学费大大低于门前冷落的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又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在招生机制上,分批次录取也是先普高、后职教;在升学机会上,普高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上高职升大学的通道却还很狭窄。总之,在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的投入随着职业教育在学历社会、精英教育等浓厚的大众情结之下逐渐走向边缘。

3.社会及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2005年~2007年的全国性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及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依然很不到位,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倾向。地方政府对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全社会营造起重视、关心、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人们还是一味认为子女“读了初中读高中、读了高中读大学、读了大学有工作”是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的事,依旧存在着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忽视,造成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同时,“重工轻农、重商轻农”的思想观念使得农村劳动者甚至农村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缺乏参与热情,导致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或错位,自然导致其实践中的轻视和漠然,对其投入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4.社会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就业准入制度和就业机制。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现实中的劳动准入制度一直处于失控状态,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可以任意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无证就业”的大量存在,不仅占用了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对农家子弟接受职业教育的欲望、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没有一个健全的就业准入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作保障,其投入也就失去了必要根基。

5.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向不明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向不明亦影响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其投入的应有水平。近20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为国家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性人才。但时至今日,它还基本游离于农民培养之外,从未脱离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轨道,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不得不承认,“以输送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办学观的树立,是一种办学观念的错位。农村职业教育本应也为当地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科技文化水平以及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的农村干部和农业劳动者。但是,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却无法承担这一重任,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观念仍然是以脱离农村或升学为目标,没有树立为农村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服务的办学方向,其办学走入困境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6.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农民是最讲求实惠的一个群体。他们送子女到农村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真正获得有用知识和实用技术,增加生存技能和本领。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针对全国五省八县“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状况调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的调研结果表明,69.8%的家长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一般”或者“根本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学校教育条件较差、教育内容陈旧、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实践需要、与就业市场联系不紧、学生无法学习一技之长。这大大减弱了农家子弟选择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从而造成职业学校生源缺乏和流失严重的现象。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正常投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上一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篇: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任克军在吉林省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