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化与创新

时间:2022-10-27 10:47:24

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化与创新

摘要:商业模式被称为战略中的战略, 它是企业获得利润进而维持生存和增长的方式。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并日益规范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越来越看重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进而实现更科学的管理和更稳健的盈利。通过对他们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和学习,可以窥测出我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演化创新的方向,进而给与中小型企业以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商业模式 发展战略

为了寻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得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稳定增长获利途径,并据此构建完善的系统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行业内的领先者已经开始了商业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并且在事实的经验积累基础上逐步进行战略的调整和业务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得以不断得创新,本文针对了几个典型房地产公司案例分析,来探索中国未来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及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给更多中小型企业以借鉴。

一、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演化的比较分析

本文对万科、绿地、万通三个优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比较,如表1。

下面分别从经营环境和发展基础两方面对上述三家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的原因和瓶颈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营环境分为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外部的经营环境这里定义为城市化进程、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竞争程度;内部经营环境是指企业的组织系统和职能系统。发展基础则是指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 1992-2000 年是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 年到 1998 年,城市化率由 27.63%提高到 30.42%,年均提高 0.42 个百分点。从三家公司的进入市场时间可以看出,他们都赶上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市场的开拓者万科在 1988 年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革,1991 年就完成了上市运作,1993年确立了把中端住宅这一市场份额大的主流产品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业务并探索出一整套流程、体系来保证业务的快速推进,占据了中国大的市场份额。逐渐积累了客户资源,构筑了品牌价值,并形成了规模效益。万科的这一商业模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如何持续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持产品优势,万科依然在探索。从对研发的大力投入、工厂化生产、绿色建筑,再到对市场客户群的细分,有可能在不久推出的养老型物业实验,甚至进身商业地产领域。 进入 90 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而 2001 年也使绿地开始布局全国化战略的第一年。绿地所创造的商业模式既迎合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层次提升的进一步需求,同时实现了与外部经营环境互动的,正是这种互动,使其获得了房地产开发宝贵的资源—低价的土地。从绿地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预见,尽管土地的市场化机制创造了卓越的房地产民营企业,但是拥有良好内部经营环境的国有企业还是具有着某种先天优势。

从万通的销售额上可以看出万通和万科、绿地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企业,但是万通的成功也给与我们提示,尽管不是行业内的航空母舰,但是具有先进理念和高收益类型的企业在一定领域内是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定程度上说,万通还是个区域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是它对市场的精确细分和提供的高端服务使其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从万通目前的在开发和在售的项目来看,大部分还是聚集在北京区域,此外个人住宅业务的定制在很长一个发展时期内都不适合中国的政策体制和国情。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商业模式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在经营环境,必要条件之二是必须契合外在的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基础,而克服现存商业模式的瓶颈进行创新的关键点正是要准确的把握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

二、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

回顾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之路,大都是在八十年代起步,经历了初的资本积累和快速的扩张,再通过激励的竞争和淘汰,逐渐得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综合来看大体的发展方向如下:

1、企业开发产品应市场定位鲜明,区域选择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并具有一定的产品特色,形成品牌口碑

目前来看,成熟的房地产企业所开发的产品,都逐渐得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并形成鲜明的产品特色和品牌。中国的国土辽阔、省市众多,万科开发的住宅把握了中产阶级的灵魂,绿地住宅项目的海派建筑风格也很符合江浙沪一带地区的文化审美内涵,其超高层产品更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万通的新新系列针对高端市场,并首开住宅定制业务。也曾经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发出比较成功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很多都如昙花一现,如何把企业不断积累的项目资源固化成企业可以延续的清晰的商业模式,进而引导企业的发展是很多成长中的房地产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房地产产品的开发的区域选择要符合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演绎,符合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在本文所列举的案例中,万科从深圳崛起,绿地从上海起家,万通以大北京区域为重点,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万科重点围绕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三个区域发展,兼顾腹地重点城市;绿地的全国化进程推进迅速,但是也因为市场调研不充分出现了一些城市选择错误,占用了资源。而万通在向其它城市发展的时候非常谨慎,在与泰达合作之后才进入了天津市场。行业巨头合生创展进驻宝坻的造城项目京津新城陷入了尴尬。企业跨域区进行规模扩张的时候,成功地商业模式大多紧紧跟随了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做到慎时度势,因地制宜。

2、企业的商业模式应与其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并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复制和扩张

无论是围绕产品整合核心竞争力,还是依据企业的某些资源优势创新商业模式,企业都要有核心竞争力做支撑,并且很多成功的商业模式正式核心竞争力盈利途径的再创造。比如万科的单一产品开发、加速周转、区域快速推进模式是构建在优秀企业管理体制和成本控制系统、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标准化、出色的品牌运作和客户沟通、多样化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基础上。而绿地是依据其和谐的政商关系,资源整合能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独特的商业模式。房地产业还有一类以建筑施工起家的公司,它们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人脉和在工程建设方面技术能力,开创了“建筑+开发”的一体化模式。

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要实现跨区域开发,其针对地必须是某种普适性的需求,其资源优势和开发产品要具有可复制性,可以跨区域操作,从开发能力来说即是生产的标准化、系统的控制力和信息的充分共享,从土地获得方面除了有选择性的市场竞拍,与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企业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如万通与泰达的联姻。

3、企业的商业模式趋向业务多样化的配置保持财务稳健性,实现开发周期逆转和克服经济周期波动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由于演绎了内地学沿海、沿海学深圳、深圳学香港的推进路线,因而大体上延续了香港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高负债经营、高收益回报,投资回报时间长,抵抗经济周期波动能力弱等特点。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香港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这种模式引进过程中水土不服产生的。比如我国房地产行业还远没有达到香港的发达和集中程度,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实力实现跨行业业务配置,而曾经一些行业关联度很低的企业被房地产行业的高收益所吸引纷纷加入进来,更造成了行业的混乱和不规范;人均 GDP 虽然在高速增长,商业地产还在起步阶段,金融市场不完善;省市众多,区域差异大,市场空间无限等等。2008 年的经济危机,很多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遭遇竞争淘汰,如何平衡现金流,减少资产负债率和控制财务风险成为房地产企业深刻反思的问题。实现产业链横向、纵向业务多样化配置包括跨行业经营成为商业模式演绎的新导向,一些快速发展壮大的国有企业给与我们一些启示,比如中粮、五矿。

万通开展的住宅定制业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与开发的剥离,产业链上移企业所提供的就不只是生产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绿地集团也曾经尝试过代建模式,并且拥有自己的建设公司。按照国外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城市化进程达到 70%时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将处于停滞状态,只有持有商业地产才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由于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商业物业尽管投资回报期长,但是现金流稳定,也越来越为房地产公司所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的企业是金融街和世贸股份。案例中的绿地集团和万通集团都将商业物业持有纳入自己的重点业务领域。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隶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它们都是建工起家的中国建筑注入房地产业而成立的公司,很多做建筑施工的企业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业务中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地产”模式,比纯粹的建筑行业盈利能力更强,比纯粹的房地产公司稳定性更好。还有案例中的绿地集团实现了跨行业配置,能源业和房地产业现金流和业务的互补,这些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和克服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4、企业应增强融资能力,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产融结合是一个创新的方向

房地产开发是资本驱动型的产业,企业的业务拓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长期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多得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模式比较单一,当资产负债率较高、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企业就会面临发展的瓶颈甚至是经营风险。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房地产公司一些已经运作上市,如万科、万通,也有一些在向上市的方向努力,比如绿地。除了资本市场,境外融资和信托也是补充融资的方式。比如 2005 年 12 月绿地获得德国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融资,额度为 7 亿元人民币,而万科地产在 2006 年以前累计共获得了将近 8 亿的信托贷款。绿地在进入一个新的城市之前,也会采取参股当地商业银行为后续资本需求谋求一定的操作空间。更进一步的,如果房地产企业有用独立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使双方的义务互相支持,目前绿地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并期望把这个公司运作成一个独立的银行。产融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三、总结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数量达到数万个,类型和特色也有很多种类,尽管在一些重点发达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集中度,但总的来说竞争是比较充分的。由于所选择的案例分析企业资料不足和选择的案例分析企业数量的有限性,以上的结论还不能涵盖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演绎和创新的所有特点,而只是给与我们一个分析问题和预见发展方向的思路,应用到具体的其它企业还应该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黄卫伟,“生意模式与实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 4 期

[2]陈红斌,黄卫伟,“运营模式与信息强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 年第 2 期

[3]孙松春,“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运营效率分析”,《金融经济》,2009 年 12 月下期

[4]张璋,潘志文,“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产业·管理》,2009 年10 月

[5]魏波,“房地产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上海房地》,2009 年 8 月

[6]“典型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及案例研究”,《和君视野地产专刊之三》,2009 年第 9 期

上一篇:社会策划模式下的社区社会工作 下一篇: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