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和环境管理

时间:2022-10-26 04:39:26

会计和环境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WTO组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自身特殊的国情,导致在各种经济贸易与经济交流过程里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必将对我国会计理论及实践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会计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各种环境因素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会计也与影响它的环境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它是由会计外环境和会计内环境组成的。会计外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中与会计工作相关联的部分,主要包括会计行为主体的各种功能、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及其活动、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法律制度等因素;会计内环境是会计发展的历史及其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体体现为会计的各个发展阶段里会计人员的价值道德观念、会计工作所应运用的各种方法、理念、对象、手段、内容等会计自身的因素集合。

(一)外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1、经济因素。在影响会计的所有各种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不仅直接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会计产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整个社会对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直接对会计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各国的经济体制及其发展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国家的经济调控手段等。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已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型经济,它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开放的、但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工作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我国因自身的特殊情况,会计制度与国外会计制度间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以后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有效地进行。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必须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加以吸收利用。事实证明,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政府和会计行业不仅成功地制订和贯彻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而且政府根据国际形式的不断变化并有步骤地颁布、实施具体的行业会计准则和规范,在借鉴国际会计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使我国会计体系不断地完善。会计工作维系着国力的兴衰、政权的安危、企业的盛衰、经营的成败,并在加强企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推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会计起到了完善作用;反过来,会计的不断完善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2、政治法律因素。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会计制度也要体现政治体制的优越性。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参政议政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原有会计制度中与我国现有国情不相符合的部分近年来一直为大家所研究探讨。政治环境因素实施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制定的规章及颁布的法律条款去实现。政府通过立法可以直接影响会计的发展,这包括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和税法等。如英美法系的国家在法律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而就要求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对库藏股份则不予确认纳入股本;而在强调“形式重于实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反之。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没有与我国国情相适合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纷繁复杂的会计工作,将会导致我国经济混乱不堪。随着各种会计行业规范的出台,使得各行业有了法律保障和行为准则。这不仅加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会计法律体系,也在间接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会计工作是搞好经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而要加强经济管理,就必须严格规范会计行为,坚持在法制的轨道上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价值取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信念,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加,这对会计制度改革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集体主义的会计文化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仍然以政府的决策为主导,这样才能确定会计制度的法定权威,使信息的披露更具可靠性,从而建立公众的信心,使经济可以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人主义倾向的加强,它使得不同利益集团将更多地参与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对会计立法的监督之中,会计制度的改革将不再仅仅由政府决定了,而是由市场需求所推动,从而给会计业内带来了新的变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们长期受到儒教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偏好中庸,对不确定的事项比较谨慎,遇到特殊问题都会以老眼光来衡量,比较保守,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国一贯采用统一会计制度和保守的核算方法。由于开放型的市场经济带来了科学、理性、和自主的外部文化,会计准则逐步从过去的大一统的会计制度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也有了灵活处理会计业务的余地。强调统一性的倾向有所减弱,开始鼓励会计界灵活地制定会计制度,力求在会计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就可以任意改变或曲解会计政策。

(二)内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会计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会计专业环境。会计专业环境包括会计目标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环境、专业导向环境、会计主体环境等因素的集合。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所以也是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重要环境因素。

1、会计目标环境。会计目标简单说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和要求。由于会计工作的最终表现成果体现为会计信息,显然是因为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产生了设置会计的目的;因此,会计目标的中心内容就是会计信息。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然,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跨越了会计内、外两环境,即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调整会计目标,同时作为会计的起点,在会计系统中为会计实践活动指明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说,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独立影响会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连接会计内外环境的桥梁,因而其对会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会计人员素质环境。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和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且在相同的目标前提下,在综合素质不同的会计人员身上会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与其他任何一门专业岗位的管理人员相比,企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科学、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优秀的会计人才极为稀缺。要想真正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

3、专业导向环境。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已被会计实践证明确有不适应市场经济之处,尤其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会计政策明显滞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措施,如加速折旧方法的准入,制造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坏账准备金的计提等等。

4、会计主体环境。没有会计主体便没有会计行为,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这种关系决定了会计主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程度:会计与会计主体共存亡。会计主体的构造差异决定着会计工作的复杂程度,而且会计主体的性质差异影响着会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所以说如果缺少以上任何一项条件,会计体系将不可能完整。

二、我国会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环境存在不足和漏洞

这几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环境,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如《证券法》、《会计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准则的出台,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由于我国立法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上述许多法律法规过于保守和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拖了后腿。而且部分法律法规划分过于笼统,没有就细节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违法行为有机可趁。究其原因,会计法律环境存在问题是会计违法的主要根源之一。

第一,会计受法律制度自身科学性与否的制约。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规律性,如果刻意违背其自身规律就会导致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因此,会计法规的制定也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制订工作,必须要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如果制订的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留有余地,从而影响国家正常的会计工作。我国由于法律体制上种种矛盾未能有效解决,导致会计违法与会计失真情况比较突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会计工作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会计受会计法规的可操作与否的制约。在各类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其可操作性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成败。由于我国立法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使法律往往脱离了实际的会计操作。部分会计人员正是由于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才会改变会计操作程序,甚至违法犯罪。

第三,会计受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制约。大家都知道,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幅度减少。由于在我国会计人员长期不太受重视,以及会计人员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水准普遍较低。正是对法律的无知与漠视,才导致会计人员铤而走险,为了一点点的经济利益而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并使自己付出巨大的代价。

第四,会计受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情况的制约。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制约会计违法产生的关键。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但对会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不力,客观上导致了对违法行为的放任自流。尽管新《会计法》强化了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造假的产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总的说来产生会计虚假信息的风险仍然较低。

(二)政治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日益成熟和多元化,势必导致各利益主体间矛盾的激化。行政管理部门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不法行为,就会导致会计作假。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个别地区或部门,特别是某些领导为了突出自己任期内的所谓“政绩”,不顾社会公众的利益,明确要求所属企业必须夸大其工作上的“业绩”,而企业为了能完成“任务”只能铤而走险;也有些管理部门严重失职,只追求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不严,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更是不闻不问,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也有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其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职能,会计违法行为得以滋生;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良竞争长期存在的话,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若从反腐倡廉角度来说,会计违法与腐败现象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不根除腐败现象,虚假会计信息也就难以彻底治理。

(三)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有些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并直接参与伪造、虚报虚假会计资料;有的甚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置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而不顾,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部分会计中介机构违背法律,带头弄虚作假,充当被审单位的保护伞,做出虚假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原则,见钱眼开。正是这些害群之马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给人以不信任感。因此,必须根除会计违法行为,提高会计人员自身道德和专业能力。

三、解决会计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严肃财经法纪,严格执法

各种会计法律、法规都需要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这就需要立法机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全面地总结当前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与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的矛盾,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缓和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如果会计法规模棱两可,操作性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大打折扣,不法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律法规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发生。当然,在对会计准则修订与完善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会计准则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其次,国家要严格筛选执法队伍,裁汰素质不过硬人员。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加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减少对会计的行政干预

个别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应放弃功利思想,摈弃所谓的“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经济建设服务。不要向企业多摊派工作任务,这会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相反地,也不能放松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更不能不闻不问。如果不根除腐败现象,虚假会计信息也就难以彻底治理。因此,就需要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还必须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违法现象。并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和“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的意见”,控制内部人员在职消费,规范内部人的财务会计行为,强化财务公开,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四)加强科技进步,改进会计教育工作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会计的发展。教育是会计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我国的会计教育落后于时展,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方法主要有: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的需要。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应多举办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学习会等,让会计人员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下,十分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情况;能够通过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入世”后由于WTO运行规则的需要,会计信息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这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使我国会计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培养起一支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并懂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型、复合型会计职业队伍

上一篇:会计和经济政策管理 下一篇:地方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