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促“成效”

时间:2022-10-26 10:54:53

【摘 要】高中物理概念庞杂,规律繁多,学好物理的基础是落实概念,弄清规律,把相似、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区分开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概念 规律 物理比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46-02

物理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很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观察、实验、建模和分析等综合能力,学习难度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学好物理的根本要落实基础,扎实概念和规律,弄清容易混淆的疑难点。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让学生学会寻找基础知识点间的共同与不同点,区分易混淆规律间的本质区别,在比较中深化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一 物理比较思维的概念

物理比较思维是指确定物理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一个人在物理世界中,对任何客体、现象、过程、概念、公式、规律要能区分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需要较高的物理比较思维。

二 物理比较思维的作用

第一,运用物理比较思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因果关系,总结得出规律结论。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研究,他用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总是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理论,比较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和捆在一起的速度,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了有力的质疑。最终通过理想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

第二,运用物理比较思维,可以使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如对判断牛顿第一定律是否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等问题,通过对比,明确概念规律,明辨是非。

第三,运用物理比较思维,可以使学生明确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事实之间是否一致,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突破口,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通过对比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即为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对比,明确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同时加深了对运动分解的理解。

三 物理比较思维的培养

1.用现有概念比较前概念,加强理解和掌握

物理教学之前学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经验即为前物理概念。正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往往要借助这些前概念。如力学中力的概念是在推、拉、提、压等观念基础上形成的;速度的概念是在快、慢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如果学生的前概念是建立在粗略观察和对局部事实概括的基础上,往往会形成浅显的前概念,不利于正确概念的建立。如学生的前物理观念中往往对力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越大,速度越大”等,这使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觉“似是而非”,难以把握。在教学中,通过对斜面上到水平面上几种不同摩擦阻力影响下的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较,最后过渡到理想的光滑情况进行推理,得出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并再次与学生的错误观念比较,建立牢固的正确概念。

2.用熟知的现象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促进接受和理解

学生对静电学一块内容往往“望而生畏”、“雾里看花”。例如对电场强度的定义的学习,不妨引导学生对比用温度计测体温或刻度尺测河水的深度,测量仪本身不会引起原有体温或水位的变化,使学生体会试探电荷相当于温度计或刻度尺,既不会因为它的放入而影响原有电场强度的变化,也不会因为它的离去而使原有电场消失。

又如对等势面的研究,可以比较地理中学过的等高线的含义和作用,对电容器的电容的学习,可以比容直筒容器储水等等。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铺设台阶,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3.用新学概念比较已学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温故而知新”,教学是个连续的过程,新的概念规律的学习必须以已学知识为基础,明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才能学以致用。教学中笔者发现,较多的学生在学完“加速度”概念后常常与“速度”混淆,认为速度大加速度自然大,加速度大速度也大,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概念,明确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与速度无直接关系,它是由本身的质量和合外力决定的。

又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对比,波动和振动的对比等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前后知识的对比,有助于加深对新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已学知识的补充和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4.用表达形式相近的公式比较,便于记忆和熟练掌握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表达形式相近的公式进行比较,以加深记忆和熟练掌握。如库仑定律表达式和万有引力表达式,单摆的周期公式和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等。

四 物理比较思维的注意点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独开展的,在培养比较思维能力的同时,亦有对观察思维能力、实验思维能力、模型思维能力等等的培养和训练,但各种思维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培养物理比较思维能力过程中,因引导学生注意比较的对象应在同一关系、同一标准下进行,并在比较中明确是“同中求异”,还是“异种求同”,或是“异同综合”。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珉著.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林崇德主编.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