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

时间:2022-08-31 10:59:17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物理探究实验,对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探究实验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29-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让学生学好物理,必须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现阶段,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发展。本文着力从现代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实验如何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比较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这样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探究性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蕴藏非常活跃的因素,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并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对新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探究性实验是以实验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探究实验的特点就是要求教师打破“明确目的—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搜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设置探究情境,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思维的深入,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因为重点、难点、关键处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学会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石。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而不是在教师呆板的灌输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合作中的平等首席。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而验证自己的答案。因为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才能更直观地观察物理中的实验现象,培养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先告诉学生原理,再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实验:一般电源的内阻较小,所以应该把电流表和变阻器先串联,再与电压表并联,再连接电键和电源。另外,如果是旧电池或水果电池实验,内电阻非常大,则应该把变阻器和电压先并联,再与电流表串联,再与电键及电源连接。通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掌握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四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物理课中的大多数探究实验都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从不同信息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变化,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从而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写作。在仿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描绘图像等工作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的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口头陈述,因为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衡量学生水平的一个标志。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要让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因此,可把课本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索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重,以增强研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才能使学生学好物理,才能把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有兴趣的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展思维。

上一篇:历史课堂运用课件组织教学的问题初探 下一篇:想象,让语文课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