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

时间:2022-09-05 06:56:22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

关于课外阅读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似无需赘述。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地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和悖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与课堂无关、与教学无关、与“我”无关;课外阅读主要是读中考指定的读物,老师的指导无非是下载练习题,然后“对对答案”;课外阅读无非是老师指定一些读物,然后学生自己去读;课外阅读是家长的事;课外阅读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事,成绩不好,还想读书,是对自己不负责……

那么,课外阅读究竟如何实施呢?

首先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一些语文老师喜欢给学生推荐一些读物,你要问为什么推荐这些读物,他们往往告诉你,“这些是名著。”“我在网上搜来的呢!”也就是说,“推荐读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实,给学生推荐读物至少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推荐了哪些?二是,本地中考有哪些是“必读”?第三,班内的生源结构是怎样的?第四,学生在小学读过哪些,怎么读的?第五,教师要推荐的,自己读过吗?至少要浏览过。第六,教师推荐的这些作品有足够的“营养”,并且能保证学生“营养均衡”?第七,推荐多少本为宜?三年如何读完?第八,如何直面孩子们的不同阅读兴趣和爱好?

基于以上八点,有了以下操作,我推荐了50部名著,并冠以学校“书香家庭”推荐书目50部的名称,不说“书香班级”,而言之“家庭”,是因为毕竟为“课外阅读”,要在家庭中实施的,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包括督促,甚至“共读”。这50部,分为“必读书目18部”和“选读书目32部”,类别包括“小说与戏剧”“散文与随笔”“古籍与古典”“心理与励志”“历史与文化”五大类。“必读书目18部”分成六个学期,每学期三部(九年级下学期一部),期中读一部、期末读一部、寒(暑)假读一部,所谓“必读”,不仅是“必须读”,还包含相应的主题活动和“名著阅读测试”,在“必读”里,有我们的校本教材《文学读本》(共五册)和《满眼风光北固楼——诗词百首》,他们按内容分散在前五个学期。余下的有:《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繁星·春水》《西游记》《童年》《亲爱的灯光》等,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红岩》《水浒传》《名人传》《简·爱》《城南旧事》《格列佛游记》《周国平散文选》《朝花夕拾》,这里面包含了镇江市必考的八部名著。

米有了,如何做成香喷喷的饭?这是最关键的,我们的做法一是用“‘行舟阅读’反馈表”紧盯过程,因为我班的文学社叫“行舟文学社”,人人在“社”,相关课程均以“行舟”冠名,“行舟阅读”、“行舟演讲”之类的。“反馈表”每周一上交检查,是一周的阅读反馈,阅读任务是每周阅读底线目标为50页,每学期20周,1000页。“反馈表”主要有两栏,一是“内容概要”,记录本周阅读的主要内容;二是“我的感悟”,每次500字左右。这张表是需要家长签字的,我想,任何一名负责的家长都不会容忍孩子的虚假阅读信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本学期的阅读刚结束,对每人16份的“反馈表”进行了统计,班级学生阅读的名著人均达到了9本,人均阅读总量达到了350万字,是“课标”规定的初中三年260万字的1.35倍!

班上还有“图书漂流”角,保证孩子们阅读量和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形成班级的阅读氛围,一个人吃饭才下筷子就饱了,我们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捧着个碗几家逛一遍一碗饭没了,再逛一遍,又一碗没了,何哉?人多饭香嘛。文学社要求每人带三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每本书扉页上张贴一张“信任·分享·成长——‘行舟文学社’图书漂流卡”,“漂流卡”有“漂流源头”(捐赠者)、“漂流时间”(捐赠日期)、“漂流理由”(捐赠理由);每张卡上有“第一站简评”栏目,共五站,供阅读者填写。

“紧盯过程”还有第二种方法就是召开读书会。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前面讲“紧盯过程”的一些做法,但让孩子们有持续的阅读热情并掌握阅读技巧,还需不断满足孩子们的言说欲和发表欲。我班有“行舟演讲”,每节课前5分钟4人一组,每人一分钟,每轮的主题都不一样,但每轮的主题几乎都与阅读有关,第一次主题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部名著”,还有“我的阅读方法”“我喜爱的一位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文学大家”等。言说欲、表现欲、自我实现欲,人皆有之,教师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将它们唤醒、激发、释放出来。此外,还有“发表”的渠道,有一份文学小报——《行舟文苑》,分为4个主题板块:“梦溪思考”、“芙蓉真情”、“行舟山水”、“遐思天空”。学期结束时,请孩子们写一篇学期读后感,可以分享一部作品,也可以分享一批作品,还可以分享读书方法。本学期32位学生,一个不少,4万多字,结集成《行舟书海》,并作为“《行舟文苑》增刊”发放给每一位学生。

总之,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不因“课外”而“见外”;也不因“课外阅读”而听任发展,“紧盯过程”“满足发表欲”“科学评价”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前演讲模式的开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