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运用课件组织教学的问题初探

时间:2022-08-06 09:13:40

历史课堂运用课件组织教学的问题初探

一 课件的涵义及作用

课件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它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而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课件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感觉到学生在上课时,过多地关注课件的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等,而忽略了课程内容和课堂效果,上课时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不知所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就面临这些困惑。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等等有利性自不必说,但是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发现一些的弊端往往导致教师对课件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历史课堂运用课件教学进行了探究。

二 制作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要备好课,作为一线的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制作好课件。要想精心制作好课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常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

一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事教学的时间长,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课件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要求教师要熟知课件自身的各种特点。例如:课程的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的方式方法,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各种交互方式等等。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从而赢得学生的喜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营造教学情景

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课堂教学,一般是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在选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影音资料时,要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重视选题与创新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文字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绘画、音乐,战争史的战役、英雄事迹等等这些内容正是课件大显身手的地方。

4.尽量考虑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空间和位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5.尽量减小课件教学在课堂上的不利影响

课件制作存在很多的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它本身的干扰因素很多。背景颜色更换十分繁杂、不恰当地使用声音与动画效果、将大量的图片简单堆砌起来、字体变化多、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不恰当等方面,课件的制作不当不仅会导致课堂效果差,而且还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应明确教学主题,任何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还要清楚每一个细节的目的,文字要清楚;不要太花哨,太烦琐,不要扰乱学生思维。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件再好,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运用课件组织教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这几年经常使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也亲身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课件的一些弊端应该极力避免。

历史课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正确掌握课件运用的需求时机,做到内容的点拨与课件的有机结合,使课件的运用做到适当而且适度,做到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课件的有效作用,才能达到课件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使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也不再是单一的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可以更深层次地发挥主导作用。然而怎样更合理地将课件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呢?这对新时期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今后需要反复实践和认真探索的课题。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前演讲模式的开课方式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