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训练,为学生打造扎实功底

时间:2022-10-16 08:12:57

加强语感训练,为学生打造扎实功底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段话启迪人们: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就培养不出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加强;语感训练;扎实功底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没有良好语感,也绝不可能真正拥有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在课改指导下,笔者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教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语感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在感受课文内容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举个例子,如老师问:“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这个句子写了几样景物?答案有三种:a.天空、圆月、沙地;b.圆月、沙地;c.天空圆月、海边沙地。这三种答案反映出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语感体验时产生出三种不同效应,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常,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采取三种方法:

1.加强朗读指导,读出句子的感彩。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朗读的良好习惯,反复朗读,逐步感悟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色彩,并且通过内化后形成语感。其次,教师要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后,逐步认识到句子里面的主干与枝叶。通常,凡是主干的词语读重音。如果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去枝叶、留主干,就剩下“天空挂着圆月”,那么“天空”“挂”“圆月”就应当读重音,通过重音将语感表现出来。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往,通过实际锻炼,不断提高语感悟性。语言交往的机会有很多,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的日常对话都是锻炼语感的大好机会。具体生动的语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这个苹果你不能吃”体现出的语感分量就很平常。如果改为“这个苹果你怎能吃?”那么,所表现出的语感就十分强烈了。

3.通过审美朗读,感受语感力量。在朗读教材重点段时,着重领略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优美,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佳途径。一位学生是不是咀嚼到文章的滋味、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听一听他的朗读就知道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没有语感,就是跟学生感悟作品不到位有关。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正确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课文时,就会将语言感情表达出来,让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而朗读者本人也会进入角色,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古人云:“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文章读到极熟时,文章内涵就为我所感悟――这就是感悟的力量。

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文的语言交往,运用已知的知识向未知的知识延伸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应当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教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的知识搭起“桥梁”走向未知知识的彼岸,就应成为语文教师所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了。《山行》是唐后期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第一句略显拗折,第二句有李商隐的绵邈风格,而第三、四句尽管明白如话地道出“停车”的原因,但学生对于诗中的“坐”“红于”两个词的意思还不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掌握了前两句诗的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教学:

通过反复朗读,从语言中感悟到诗的意思、气韵。

1.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在感悟的基础上,从熟语入手对词义进行推敲,逐步突破障碍,从已知中求得未知:(1)让学生自己说说“爱”“晚”在诗句里是什么意思?(2)提问:什么原因让诗人停下来?引导学生答出:“因为喜欢傍晚时分的枫林景色。”(3)继续提问,那么,“坐”在这句诗里应该是什么意思?联系刚才的回答,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到“坐”是“因为”的意思。(4)讨论:“霜叶”是指什么?经霜后的枫叶是什么样的颜色?老师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将自己讨论的结果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经霜后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至此,学生对于“红于”的词义理解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有课堂实践证明:只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应当认识到,保留在现行教材中的古诗都是经典的,越经典的诗,其文本主体价值就越大。若过多地扩充课外内容,必然就削弱了文本本身的分量,当回归到文本教学时,却忽视了组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教学,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还遑论什么语感的体验呢?当学生处在语感贫乏之际,老师想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向未知知识延伸,那仅是一厢情愿而已。

三、运用学生的良好语感,有针对性地将课文知识向生活实际延伸

教材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当通过课例的教学,在学生中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课改的指导下,一线教师已经转向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关注课本内容、教材思想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出自大文豪巴金之手。笔者在执教该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文的语言交往,熟读文中的精彩片段,领略语言表达的神韵和妙境,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此基础上,授完全文后即转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人文公园里一长溜婆娑起舞的翠竹,也有无数的鸟儿在密不透风的枝叶缝中欢乐地鸣叫、安静地栖息。现在,就请同学们联系《鸟的天堂》内容,写一篇作文,自己命题。结果,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都能融进自己的观点,写得得心应手,言之有物,且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性。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当然是得益于对语感的悟性了。

当然,我们还应注意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将课文作为例子,瞄准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练习天地,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一旦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兴趣,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会有什么疑问吗?

四、良好的语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证

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终极目标还在于应用。上文已经提及:良好语感是学生拥有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因而也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语感贫乏,对其他学科的题目读不出个所以然来,还遑论什么作答?再说远一点,当少儿电视剧《熊出没》中光头强一出现在荧屏上时,为什么只要一句话就会逗得孩子们捧腹大笑?就因为它的丰富语感加以滑稽动作深深感染了孩子。经验老到的演员,特别是说相声、小品类的演员,他们的每一句台词,就更离不开语感的作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招生面试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测定这个学生有没有语感的天赋。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语感无处不在。新课标为推进、落实语感教学,特意在各个学段中列出具体要求,这为终身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沿着这个方向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落实各项要求,并时时总结,反省经验教训,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

上一篇:有效预习,高效阅读 下一篇:从听、说、读、写入手,打牢小学生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