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

时间:2022-10-25 11:53:05

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

摘要:审美作为一种能力和习・质,渗透到了文化要素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手工生活陶瓷,必然受现代审美取向的影响。本文从手工生活陶瓷的成型技术、装饰手法、烧成工艺等方面来探讨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审美取向;手工生活陶瓷;影响

一、引言

从原始人类掌握制陶本领开始,手工生活陶瓷便诞生了。伴随着人类发展至今,从最初单一的、粗陋的陶瓷材料发展到如今为多种综合装饰的陶瓷器物;从单纯的满足人类实用功能发展到如今具有实用和审美并存的手工生活陶瓷。在观念、技术、审美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创作发生巨大的变化。审美作为一种能力和习惯,体现在各艺术门类的创作风格中。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发展,必然渗透了现代的审美意识,现代审美取向对手工生活陶瓷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明代开始我国传统的手工生活陶瓷就已具备了严密的制作分工,当时实用美在整个手工生活陶瓷的审美建构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武力和不平等条约,洋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人们被这种价格低廉的“洋瓷”所吸引,同时感受着机械化陶瓷的规整美。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手工作坊走向合作化、集体化,随后全面形成全民所有制的大工厂,与之而来的是手工生活陶瓷被半机械化、机械化产品所取代,而此时手工生活陶瓷生产则完全进入了瓶颈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地个体陶瓷生产又开始复兴并出现,机械化陶瓷的生产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生活陶瓷制作。伴随着手工生活陶瓷那浓郁的人文气息、清晰的手工痕迹带来的怀旧情绪,手工生活陶瓷正是雨后的春笋,正在蓬勃的发展。

二、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

1.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成型技术的影响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高效率、快步伐的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无法适从,回归自然便成了人们的渴望,这时人们的审美取向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在日用陶瓷生活用品中便得到了体现。不可否认,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的陶瓷产品,的确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它并不能满足当代人对日用陶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要求。于是,手工生活陶瓷的重新复兴使人们看到了“绿洲”。在成型技术上,创造者舍弃了工业化机械生产模式,重拾起手工制作方式。运用拉坯、泥条盘筑、捏塑、泥片成型、揉皱、推拉、挤压、刮擦等技法在陶瓷上留下浓厚的手工痕迹。纵然现代手工生活陶瓷比不上机器化工业生产产品那样高度规整与严密,但手工生活陶瓷却显出其自身的特点――生动有趣、不可复制。

2.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装饰手法的影响

在机械化陶瓷产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陶瓷贴花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生产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并使之无限止的复制,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人们对其审美疲劳。在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愿意重复使用和欣赏同一画面的产品,人们需要更多的样式的选择。那么现代手工生活陶瓷装饰的改变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装饰手法也变得丰富多样。创作者可以采用不同的釉料、色剂、色泥以及其他材料来进行综合装饰,同时纯手工绘制也成为了现代手工生活陶瓷所热衷的装饰表现技法。这样更加直接、生动地表现了创作者的创作心理,使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在烧成后表现出或粗矿、或华丽、或温和、或朴实的艺术语言。

3.审美取向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烧成工艺的影响

陶瓷被誉为火的艺术,火的魅力在于将釉料化作斑斓的色彩凝固在器物上。烧成的工艺美是通过具体的器物呈现出来的,色质的深浅所形成的韵味是任何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窑的气氛不同,烧成温度不同,甚至是同一种釉料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烧制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各种不同的方法烧制,形成了手工生活

陶瓷丰富的窑火魅力。窑炉烧制的方法主要有柴窑、熏烧、气烧、盐烧等。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烧成有别于大机械化大生产的烧成工艺,创作者不完全依赖稳定的大规模气窑烧制方法,为使手工生活陶瓷的艺术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作者常常选择柴窑、熏烧、盐烧等烧成方法。如柴烧,与一般窑的差别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熔融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的釉不同的是,柴烧的作品具有不可重复的难以预期的效果,保留了手工生活陶瓷那种质朴、古拙的美,使人感觉到返璞归真和难以名状的温馨。

三、结论

审美取向的转变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创作有着必然的影响和联系。为了满足人们寻求自然美的渴望,在现代手工生活陶瓷上的创作上,创作者从陶瓷材料的成型、装饰、烧成等方面寻求陶瓷美的表现,以期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亚林.谈陶艺创作中手工痕迹的价值.装饰.2006.7.

[2]吕金泉.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_力美术与设计2007.4.

[3]齐彪.现代陶艺论.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12

上一篇:茅盾的灵魂解码 下一篇:浅论时代因素对架上基督题材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