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酵工程制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25 08:16:17

高职院校“发酵工程制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提出了“发酵工程制药”这门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为课程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结合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酵工程制药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李云静(1979-),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教育研究工作。(吉林四平13600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9-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模式改革。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也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更要注重能力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发酵技术,充分掌握发酵基本操作技能,“发酵工程制药”课程应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整合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点,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发酵工程制药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制定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整合课程体系。“发酵工程制药”课程讲授的是利用微生物代谢生产药物的技术过程,即微生物在液体培养状态下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制造工业原料或工业产品的过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发酵制备酒精、乳酸和丙酮等医药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则进行抗菌素、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类物质、有机酸、辅酶、酶抑制剂、激素、免疫调节物质以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药物的生产。无论是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对发酵过程所涉及的原理、菌种选育、工艺参数、产品分离提取等工业化过程其基础理论相同,基本采用的生产模式相似。依据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及岗位需要不同,有菌种培育工、微生物发酵工、微生物发酵灭菌工、发酵液提取工、微生物发酵药品精制工。根据不同工种,确定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发酵工程制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菌种选育、培养基选择制备、发酵灭菌、发酵液的提取和精制是一套完整体系。因此,为满足岗位需要,我们重新编排和调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在章节顺序编排上调整为:发酵工程制药总论、微生物发酵菌种选育与制备、发酵培养基原材料选择及其配制、发酵工程的灭菌及染菌防治、发酵过程工艺条件及控制、发酵液的提取、微生物发酵药品精制。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全面地掌握发酵的整体过程,又紧密衔接各章节内容,而发酵生产的工艺与操作形成的动态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我们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各章节中重点强调不同工种需具备的知识及操作要领。

二、优化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1.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制定新的考核模式。发酵工程制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实践性非常强。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程改革建设的一部分,改革后注重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规范操作要领,并以此建立了一整套的实验技能考核管理体系,形成了我校实验教学的特色。为了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实施分组考核,每组完成整个实验模块的一个单元,重点考核操作技能的准确性。模拟工作环境,分车间分工段。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验,如青霉素发酵工艺,把它分成五大单元实验模块,将发酵过程按工艺流程整合成菌种诱变、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培、发酵培养、产物提炼。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单元,要求每人完成,避免了一组只做出一个结果,这样每个单元就出现多个平行数据,这样既完成了实验全过程,又能得到一个最佳实验结果,而且也利于教师知道哪个环节哪个学生做得好或不好,教师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人数多、考核困难等诸多问题。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成功经验。考核模式改革有利于教师监管,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必须具备与企业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创造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高职院校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是指实训场所的布局与工厂实际环境基本一致,实训仪器设备功能与生产一线的设备功能基本一致,工作要求及工作规程标准与企业规章基本一致。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集生产、科研、教学于一体,以生产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学校应创办科技实体,面向社会承接各种培训与设计业务,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科技实体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使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使教学过程真正融入市场,促进学校职业设计教育的社会化。

三、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在构建发酵工程制药课程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对岗位所需的各工种,进行项目分化,由多个任务完成各项目标教学,再以项目及任务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删减。发酵工程制药课程组教师和有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上,以微生物发酵项目为载体,以发酵技术练习为核心构建工学连络课程,部分项目可在实验室中进行现场教学,边教学边操作,摸索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本着常识分化、能力递进的教学系统和凸起能力的培育方针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强化了实训教学系统的扶植,把理论常识和岗位能力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路,实践技术练习以校表里实训基地为载体,以不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出产性实训,经由过程校表里、课表里缜密相接的教学实践,力求实现学生能力和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培育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本质的培育要求,强化工学连络,凸起实践技术。教学中和企业、就业相连络,针对岗位设计课程,对接社会搞教改,在为企业的办事中求共赢、求成长。

四、开设虚拟仿真软件运用于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模拟实际岗位工作操作要求,可采用仿真模拟操作软件,如青霉素发酵工艺和青霉素提炼工艺,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和提炼工艺过程,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并可以随时取样观察反应现象和反应结果,使学生能够及时做出正确操作。同时,会对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产物产量等结果做出客观的考核和综合评价。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系统特别配备了综合评价系统和教师站管理系统,便于教师给学生评分,录入成绩。每一步操作系统会自动给出一个单项成绩和结果分析,最后再自动合出总成绩。通过仿真模拟操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产及提炼的整个操作过程,学生从开始备料加菌种到生产获得产品及产品的提炼,各道工序一一进行控制,灵活掌握每一步操作要点,控制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参数,控制反应条件,使发酵产量达到最大值,通过软件评分提示学生可以积累经验,顺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仿真模拟操作软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岸嫔.中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仿真职业环境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孙冠男.浅谈校内实训基地“职业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刘春兰.基于工作岗位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1).

上一篇: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模式 下一篇: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