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之教学意义

时间:2022-10-25 06:07:40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之教学意义

摘要: 本文回顾了现阶段国内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其现实指导意义,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针对此领域研究的局限还进行了客观解读。

关键词: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英语教学

一、国内外学习动机研究回顾

Williams等(1997: 128)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按其影响来源可归纳为内部因索和外部因索两大类。前者包括内在兴趣、价值感、目标定位和自我概念等方面,后者则包括他人影响、交流、学习环境和背景等方面。

国内很多学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卓有成果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采用了引进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在中国实证的方式的进行研究,在有限范围内探索动机对外语学习的推动作用。文秋芳(1996)指出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规划。长期目标要高标准,不能把“通过考试”作为最终目标。短期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制订得过高,实现不了,就有可能使学生的动机一落千丈。只要目标切实可行,成绩逐步提高,兴趣就会逐渐增加。华惠芳(1998)强调中国的外语教学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针对我国学生的需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上。之后,高一虹等(2003a;2003b)从动机分类、动机强度和自我认识等多方面对动机作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归纳了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认为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目标并存。这既反映了中国的教育思想传统,又反映了当今中国英语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从长远来看,培养内在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成绩动机不宜过分强化。以上这些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大学英语学习的各种层面的学生,对中国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习动机研究对教学启示

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创造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树立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信心。所谓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

1.动机与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中国英语学习语境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讨论发言。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者没有激发“内在兴趣动机”,成为课堂的看客。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课程学习阶段目标,进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课外和课内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决定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

2.动机与师生交流机制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班都是50人左右,甚至几个班合上多达百人。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思路和学习需求,教师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很多高校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是黑板的翻版,教师继续“满堂灌”,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反馈。实行多媒体教学必须严格限定教师占用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还应该有师生的探讨时间。实行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和课堂综合运用相结合的师生交流模式。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师还可应用学生广为使用的网络平台,如博客、论坛等方式使课堂教学延续下去。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

3.动机与教材选择

国内的外语教育偏重语言的人文价值,如教材内容以文学为主,基本上以小说等体裁为多。刘润清(1999:10)指出“学习者对没有百科知识的学习材料感到‘智力饥荒’”。而英语的交流性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材突破文学的限制,尽可能涉及各个领域,尤其是当今热门的话题,并力求形式多样化,包括新闻、演说、信函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4.动机与课程设置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课程设置有着紧密的关系。传统的英语课程设置都是围绕英语语言和文学,此类课程固然重要,但是完全将英语教学限定在这些课程中,学生的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必将受到极大抑制。在强调英语语言课的同时,开设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以英语为授课语言课程。这方面很多国内的高等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校对国际贸易这门课进行了试点,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但需要明确其交叉不能是任意的,而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的需求特别是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结语

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及个体差异。很多学者都在探索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方面进行有益尝试。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者们似乎更热衷于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描述,而对其教育学意义的探索相对不足,笔者主要的目的即在于补充。当然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手段与策略不再限于以上所讨论,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Williams,M.& Burden,R.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28.

[2]高一虹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a,(1).

[3]高一虹等.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变化[J].外语研究,2003b,(1).

[4]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7]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8]王初明.应用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9]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10]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7.

(作者刘阳、周娜均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

上一篇: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 下一篇: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