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3 04:35:48

外语专业

外语专业范文第1篇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我是四川外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20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历了四年的高校教育和高校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谦虚”的人生信条。

四川外语大学是我国著名的英语人材培养基地,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切身地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并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将自己奉献给英语教育事业,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一直铭记的警言。以此为鉴,我在大学四年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调整自我。在校期间,我从英语专业特点入手,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各学科成绩良好。大二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专业四级的考试,大三时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四川外语学院专业六级考试,现在正积极备考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同时,我大量汲取课外的知识,阅读英文原文著作、报刊、杂志,经常参加各院系的学术报告活动,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能够熟练地回复英文商业信函并能及时翻译各种日常文稿,能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对于第二外语法语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计算机方面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处理各种文档。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英语专业相关培训以及教师资格证培训。在大学四年中共获得了四次奖学金奖励。

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自信、稳重、幽默、诚恳务实,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在学校与同学关系融洽,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家教,各种企事业单位的销售和推广工作等,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社会实践工作使我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果断的行事作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使我自信能胜任贵校所要求的工作。超级秘书网

我的知识、胆识与卓识期待您的赏识!

我的慧心、爱心与信心也定会助您实现伟业雄心!

最后祝贵校教育事业一浪高过一浪,明天更胜今天!

此致敬礼

自荐人:

外语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设计创新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他们走出校门时最后一次考核,也是对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如果毕业设计的考核得当,将会使学生三年的努力得以全面的升华。所以,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一定要符合高职的教育特点——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一、现状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国内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近十几年来发展尤其迅速。但是,高职教育在这高速发展的背后,在若干领域内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差距,其中,高职外语教育的毕业设计就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领域,国外的研究较国内要早而深入,但是国外的模式有的方面与中国国情存在距离;国内近写年来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且研究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做法和改革思路,为我们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只是由于起步晚,许多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整个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与学生实际有脱节之处。因此,高职院校外语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和完善,还有相当的空间。目前,大多数高职外语毕业设计模式的主流仍然是沿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主要形式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目标语完成一篇论文——可谓是本科毕业设计的缩略版,只是在字数和学术水平放低了要求。本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及广博的文化知识能从事其它相关的翻译、外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英语专门人才。能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度科技文本的笔译、口译以及其他涉外工作。高职的学生定位和职业前景与本科明显不同。教育部高教司2004提出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运用型人才”。2006年所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明确给高职外语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显然,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外语毕业设计的模式与顶层设计的要求、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还有相当距离。

二、不足

经过多年的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笔者认为撰写论文的模式未必适合高职学生。所谓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由此可以看出,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如果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调研过程,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高职毕业生的定位显然并不是研究型,而是应用型。让他们用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不尽科学。多数学生学术研究水平有局限,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靠大量粘贴复制剽窃观点等手段蒙混过关,更有甚者直接借助了翻译机,上交的论文文字质量极差,令人啼笑皆非。而高职教师则要花费很多精力去修改这些低质量,没有研究价值的文章,最后产生了一大批题目大而无当、内容空洞无物的低质量论文。结果:师生双方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针对这一情况,高职学院应该对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过程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根据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实际需要,为他们度身打造一条适合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模式,使他们在学校的最后考核中做到学以致用,升华自己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毕业设计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真正融合。

三、策略

如何能使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能契合教学实际和应用实际?这需要创新策略。笔者建议应该根据各个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岗位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来安排实用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的形式不应该拘泥于论文的形式,应具有多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比如旅游日语专业,这个专业以后未来的工作方向是涉外导游,服务接待等,是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撰写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显然不甚科学,因为那样既体现不出专业特色,也难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该专业,学院和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职业定位设置如下的毕业设计:让学生独立用日语撰写一篇景点的描述文字,并现场进行演练模拟导游接待客人,介绍景点的场景,以这个形式来代替答辩,由教师进行赋分。这种形式与传统的毕业设计相比,可以比较全面的检查学生的语言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多元化的毕业设计也需要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根据高职教育定位的特点,在评判上应该轻理论,重实践。同时建立比较科学实际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这对学校的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为了高职外语教学健康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从实效性和科学性出发,创新毕业设计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毛杰,王进满.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多元化研究[N].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2]廉志刚.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

外语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外辅导;考察方式

外语院校的独特语言资源优势对非语言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外语具有一定的条件与客观的基础。外语院校在招生中对学生外语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非语言专业的招生中,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比普通高校的高。这也是非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因此,《国际政治概论》在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教学中便使用外语工具与外语资料进行教学。再加上《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国际特性,《国际政治概论》课程不论从课程性质还是教学目标来看,外语的使用是必不可缺的。目前,外语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大都以英语的使用为主,而且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和著名学者来自于英语世界的国家,故而,这里主要讨论《国际政治概论》与英语相融合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

一、“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是将专业课与外文元素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为一体的系统教学。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具有几个独特的特点:一是资源整合,专业课的知识结构与外文元素在教学内容中重新构建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内在协调,外文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逻辑结构、语言场景、资料观点等方面实行融合。三是专业为主,外语为辅。“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融合中要突出专业的重要性,外语是为专业的提升而服务,外语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四是“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个体系,从课程内容、大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辅导(课内与课外)到考察方式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包含在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与外语的融合与协调。

二、“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一)教材欠缺,不利于非语言专业的专业课教学

目前国际政治概论的教材版本主要有,陈岳教授主编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迄今已经修订了三次;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再版三次;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2004年改版为《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专业程度较高,研究领域较广,是针对专业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课程还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大多选用上述三种版本中的一种作为参考。这对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有制约的。

外语类院校国际政治概论课程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在教学中自己编制教学内容,原则就是将外语类院校语言资源优势与国际政治概论的专业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与外文的有机融合,将外文的工具功能与外文专业素材有机融合进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与外语能力提升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师资不足,制约了专业课教师之间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交流

国际政治概论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比,在我国的开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高校担任国际政治概论授课的教师队伍数量较少,历史较短、经验较少,国际政治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研究也比较有限。外语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的开设始于近几年,教学方法更加单一,经验也尤为不足。师资的严重不足制约了该课程的有效教学。

针对此种现象,可以通过自己培养与向外借用的双向途径来解决。一是自己培养。本专业教师通过外派学习和特殊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外语能力,将专业与外语进行有机的整合,成为适应“专业与外语”教学模式的教师。该种方法是在本专业师资充足的情况下,允许教师不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直接将课程与外语进行融合的训练。二是通过评聘外籍教师弥补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不足,这属于外来嫁接,并没有直接实现“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需要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学习外语教学方法与技巧,不断进行整合。这种方法属于一个过程渐变,是一种在本课程不间断,而教师不能独立直接完成的情况下的选择。三是跨院系师资共享。本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以满足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同一所高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专业教师可以相互借用,达到师资共享。对其他院系采用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吸取并借用师资,发展本专业。这种“借鸡下蛋”的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专业课教学研讨机制欠缺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现实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几乎是一个教师讲授多门专业课,而且一门专业课一般只有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造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校内几乎没有共同的研讨基础,教师担任多门专业课,也使得教师在一门专业课中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水平有限,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针对专业课教学现实状况的教学研讨机制严重滞后与不足,导致教学中教师之间的教学方法研讨几乎不能展开,也制约“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此,在信息网络技术发达的条件下,全国的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同门课程的教学研讨会,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技能、存在的问题、各自的经验等进行讨论研究。全国范围的同一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会的成立势在必行。借助网络,进行网络研讨会,既节省时间、又方便教学方法的讨论与经验交流,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专业课程教学独立性的弊端,专业课教学似乎变成了教师自己的独门绝技或闭门造车。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是研讨会还是应该设立的。比如,国际政治概论已经是目前高校的必须课程,教学的范围广、层次高,从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该课程。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该门课程,当然,不同的院校有自己的课程特色,但是,国际政治概论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还是基本一样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国际政治概论》的教学与国外高校的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教学逐渐接轨,该课程的教学研讨在国内高校,甚至与国外高校的研讨也已经成为可能和必要。一是全国专业课程教学研讨制度、机制的建立。机制和制度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没有制度,研讨会将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二是建立专门性组织机构,提供研讨平台。目前,我国外语院校数量有限,都开设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学生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教学的内容基本相似,这非常有利于外语院校《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研讨会组织的建立。当然,除了外语类院校,全国的其他开设国际政治概论或其他专业课程的学校也可以联合起来,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研讨组织。

(四)重视不够,主动不足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我国外语类院校是一项新的课题。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协同努力。中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各省市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虽然也不断的强调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但是,没有形成必要的规章制度,政策与计划的落实往往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各类高等教育院校一直以来也提倡和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但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还是有限的,形式比较单一。再加上,高校更多的是在拼科研、拼就业率、拼知名度,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关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关键的是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低。由于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很难有一个尺度给予衡量,也没有一个健全、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再加上,专业课教师除了大量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科研的压力。因此导致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的主动关注程度较低。

整体而言,对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很有限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推行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其次是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生硬嫁接,要实行有机融合。不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辅导还是考察方式,对专业与外语的有机融合必须是内在的协调。毕竟外文语言与中文语言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尽管,目前中外文的翻译水平已经比较高,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是本质的,这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增加了难度。要做到专业汉语的逻辑结构与英语本身语义的合理内化是一门极高的艺术,是专业教学的最高追求境界。

三、“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需处理好的关系

外语院校“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非语言专业的教学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诸多不同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对非语言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非语言专业中的专业外语与大学公共课英语

大学公共英语是高校非语言专业更确切地说是非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是大学生毕业的一个必备要件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学生对公共英语的重视与学习甚至已经超出了其对专业课程的关注。从语言角度看,专业外语和公共英语都属于一个性质,但是,非语言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外语学习因其考核的性质与要求的不同,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这里,某种程度上,公共英语已经被放在了大学非语言专业课程学习的首要地位,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通过四级考试,是否能够拿到毕业证。当然,公共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公共英语的教学有助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展开与深化。

(二)非语言专业中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

非语言专业中的这两种课程的性质不同,在教学中的逻辑序列,课程的先后设置上也不同。专业课是该专业设施的基础课程,是体现该专业特色的必要课程。专业外语课程则是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语言升级和对专业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某种意义上说,专业课程是专业外语的基础,专业外语是专业课的升华。在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三)非语言专业中的专业课与公共课程

一般来看,非语言专业中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论是从学分的设置、学时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出专业课的地位是突出的,但是,这也是往往被忽视的一点,认为公共课不重要,只是一个学分而已,从而造成对其知识的掌握,和对公共课对专业课的基础作用认识不够。实际从学科本身的角度看,公共课是专业课的基础,更应该将公共课的基础打牢。“万丈高楼平地起”,公共课是基础课的基础,这一地点是不可否认的,因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非语言专业中的专业课与公共英语

从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来看,公共英课在四年大学制的前两年,占据整个大学的一半教学时间。从考试的重要性来看,每年举行两次,全国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考试。从考试的结果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毕业。公共英语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与分量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与其相比,专业课的所占据的时间、考核的严格程度、考核结果要相距甚远。一门专业课一半占用一个学期,个别的两个学期,每周的课时安排也比较少,一般是一周一次2个学时。专业课考试方式比较灵活,以闭卷考试为主,也有部分开卷考试,或小论文考核方式。考核的结果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四、“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国际政治概论课程》与英语相融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方面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由于教材的欠缺,导致专业课教师必须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外语进行系统建构和有机整合。现有版本的教材中几乎全是中文,这对外语院校的学生来讲不能体现出外语院校的语言特色,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基础等不同的内容,适当采用外文讲述与解读。具体做法:

一是专业术语用英文。国际政治概论课程中几乎所有的理论、流派、学者都是西方国家的,因此,专业术语英语的直接使用从根源上消除了对专业术语理解的语言歧义,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与掌握。如,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权力(power)、帝国主义(imperialism)、和平与战争(peace and war)等。

二是国际政治理论内容的讲解中,对理论的解读可以直接使用原文材料,使得论点更具说服力。比如,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汉斯・摩根索的六原则,亚历山大・温特的论著《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的建构主义论点等等都可以直接使用英语原文进行讲解。

外语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 外语专业 学习指导

高职外语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培养以语言学习为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例如英语、日语、韩语、俄语、蒙古语等。高技能专门人才,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本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在零基础起步,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熟练运用该门外语的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双师型”教师指导的保障,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提高。利用三年的集中学习,通过大量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而目前的高职在校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给专业能力培养带来了很多困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外语学习。

一、外语学习特点

(一)系统性

外语都有两个系统:其一是语音系统。要通过长时间地模仿、朗读、听说的大量训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才能把握。其二是文字系统。同样需要长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大量地练习,不断地积累,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地运用,才能掌握它。外语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它是一环套一环,基础不行,提高就不可能,任何一曝十寒、走捷径、速成的做法都不可能实质性地提高外语水平。

(二)实践性

语言作为交际的一种工具,它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信息的交流。同时,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学好。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外语的学习包括知识与技能两大部分,就像游泳,只知道如何划水、如何换气是游不好泳的,必须在水中锻炼这种技能,也就是说,只认识单词,只知道语法知识是不能学好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是外语学习的知识基础,而语言的技能通常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些技能都需要认真的专项的锻炼。个人词汇量的扩大,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个人的障碍,取得质的飞跃。

(三)长期性

有人说学习外语就如学一件乐器一样,也有人说,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些话揭示了外语学习与长期练习的内在关系。因此,要想掌握外语,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克服不思进取、心血来潮、缺乏毅力和恒心等不良习惯,遵循外语学习的特点,树立必胜的信念。

二、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高职外语专业每个年级都有一部分学生陷入外语学习的困境中,他们上课听不懂、作业照着抄、考试凭运气,最终导致学无所成,甚至面临退学的危险。同样都是零基础、相近的高考分数,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够突飞猛进,有些却停滞不前呢?探究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对于学习管理和指导有重要意义。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和课余学习习惯都存在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不做课堂笔记。最初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后来是由于没有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再后来就是因为落下的知识点太多,根本听不懂了。课堂如此,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困难生往往没有学习计划,不能及时复习和预习,对老师留的作业得过且过,不张嘴、不动手、不练耳的外语学习注定是不能出成绩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死记硬背、不讲究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提高很慢。

(二)消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对学习对象的喜爱程度、对学习成就的追求程度、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来综合地判定或评鉴他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生往往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或是因为家人的要求或是因为就业的压力,出于自己喜欢的很少。专业选择的先天不足给他们的学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当面对枯燥而长期的记忆和练习时,他们缺乏耐心和毅力,自己就选择了放弃。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喜欢学,但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出成果,心理上自卑、自我否定,行为上表现为焦虑不安、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核,导致恶性循环,自暴自弃。

三、高职外语专业学习指导

外语学习困难主要归结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两类问题。要想预防和改变外语学习困难的问题,需要学习管理者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仅从学习管理者的角度谈谈对高职外语专业的学习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功利目的等)。动机的类型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外在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为了表扬、获奖、升学、通过考试等。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相关,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内在动机对外语学习成功的影响更大,具有内在动机的外语学习者不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局限于得高分或者考试及格,他们会在完成课堂外语学习内容之外寻找一切机会满足自我对外语的兴趣。所以,学习指导的首要步骤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外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在动机,适当运用外在动机。

我们可以通过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就业去向,让他们寻找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通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挑战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实现感;通过外国文化的学习引起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进而形成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另外,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课堂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习优异者介绍经验,公开表彰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奖励情况等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控制能力

情感作为最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影响着认知学习。它既可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好奇心、美感、偏好等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也可以抑制其积极性,使人稍遇挫折便浅尝辄止。因此,在转化学习困难生的工作中应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规律,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发展状况和思想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对策。对于出现焦虑、自卑、自我评价低等情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学习管理者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矫正心理和学习的偏差,重新树立自信。如果对此置之不理,一再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一些学生可能会回避甚至放弃外语学习。因此,学习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减少其对外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开阔思路,挖掘学习潜力。特别是对缺乏毅力、自制力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督促、检查、指导。

外语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为了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管理者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确立人生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的学习,通过意志锻炼、名言警句、反思等途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其抗挫折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自我激励和调节情绪,学会合理宣泄和释放情感,当遇到烦闷和苦恼时要学会寻求帮助,以幽默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和挑战,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驱除不利情绪。

(三)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益的加速器,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学习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方法的研究,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把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学习。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的能力。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有效性。学习管理者要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前制定计划、学习中自我监控、学习后评价反思、对错误和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

2.指导学生学习记忆规律,根据实际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让学生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意记忆、组块律等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记忆的内容作系统化、结构化的加工,合理组织复习,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协同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恰当运用多种记忆方法以及自我提问技术、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法进行记忆。

(四)营造外语学习的环境

1.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营造学习氛围的基础。课堂教学要提倡“形严神松”“他律式”管理,自习学习提倡“身死心活”“自律式”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既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又有利于学习知识的宽松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

2.管理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间管理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习管理者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划每月每周每天的学习时间、利用最佳学习时间,把精力充沛、效率高的时间用于外语学习。

3.打造学习环境。学习时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卫生整洁、光线适合可以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所以学习管理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提供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主要渠道,而外语学习资源是否丰富对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管理者要帮助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例如成立专门的外文阅览室,提供适合外语学习的报刊杂志、外文小说、外文字典、学习辅导资料等。网络学习资源方便廉价,受到学生的喜欢,学校要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听力下载、授课课件、考试模拟题等网络学习资源。

5.开展外语实践活动。外语的实践能力需要大量的练习来作保障。可在校内组建外语学习社团,开展外语角、外语技能大赛、外语剧场、外文歌曲大赛、外语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在校外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运用外语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亚曼. 探究外语学习心理与学习潜力.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

[2]黄丽.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激发.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4]宋秋前,郑彩儿.论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

外语专业范文第5篇

(1)以学生为中心

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实践性强,教材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加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这类教材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知识背景等。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刚刚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处在不到20岁年龄的青年中很多人对于学习,尤其是像语言学习这样枯燥的过程还没有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如果教材本身索然无味,学生们如何能够将语言学习任务坚持下去呢?进入高职学院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高中时大部分成绩不能算是出色,更无法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知识,他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符合相应知识背景的教材,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教材的内容。

(2)以环境为依托

这里指的环境包括地域环境和校园环境。与一般的语言类专业不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应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们需要的语言知识中,应当包括周围环境相关的内容。比如,学生们应当从教材中获取当地交通、饮食、景点等的表达方式。语言学习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限于通过背诵来获取,更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能够进行操练的内容。如果教材编写不考虑学生每天学习、生活所接触到的校园环境,就很难促使学生在平时操练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3)以实际操练为重点

束定芳、庄智象在其《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里提到了教材编写的原则,其中就有真实性原则和现代性原则。以实际操练为重点,是因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而实际环境不仅千差万别,而且还充满了各种变数。为此,教材就需要从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设计,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操练语言,即学以致用。如果教材不能让学生进行适量的操练,那么学生只能是学到知识,不能算是习得语言能力,对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教材要以实际操练为重点,那么在内容设计上就必须有较多实际操作性强的练习。而且,除了课文的设计要以实际对话为主外,课后的练习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实语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问题不应当只是语言上的,和语言相关的文化礼仪上的问题也应包括在内。

(4)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

根据笔者在英语课授课时向学生了解的情况,高职学院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是所学的语言不敢使用。比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同学院的加拿大外籍教师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因为简单的交流用语学生是完全掌握了的。可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完成这个交流练习,原因是不敢开口,这也是许多英语初学者会出现的情况。于是,我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们不敢开口的原因,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担心和外籍教师进一步交流时不知道该如何让对方理解自己真正的意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们很难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汉语思维方式产生出来的想法。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外语国家的文化。

(5)增加情感因素

我国出版的外语类教材从来都非常重视情感因素,因为学生学习语言是要和他人进行交流的,交流的内容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你来我往,还应当包括情感的传递。比如要使用外语去同他人解释清楚某个误会时,所要用到的不仅有语言,还要有适当的对他人的理解,这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现。并且,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他们都处在20岁左右的年龄,这个时候人的心智尚处在不成熟的时期,更加需要正确的情感因素进行引导,培养好的人格品质。再者,情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到处都能接触到它。因此,如果教材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情感因素,只是一味地强调语言知识,无异于填鸭式教学,内容能否吸引人暂且不提,首先就会使所教授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对于学生,尤其是高职学院学生这样的青年人来说会非常难以接受。

2教师队伍的建设

(1)重视本土教师的作用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外籍教师历来被视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员,目前许多外语培训机构甚至打出"全外教授课"的招牌,吸引学员就读。可是,我们要弄清楚的一点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在还只是外语的学习者,他们尚未完全掌握和外籍教师交流的语言能力,既然如此,盲目地强调外籍教师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高职学院的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初只是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的学习者,大部分学生的外语(英语)能力还处在比较差的水平,他们中的这部分人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既然如此,相比起可能会增加语言学习障碍的外籍教师,能够和他们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本土教师更应该获得重视。这里我们不是说要忽略外籍教师的作用,只是针对基础较差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拥有共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本土教师在教学上优势更加明显。除了语言能力以外,作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师,还应当拥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最好是有过涉外旅游方面工作的经历。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能够为他们所用的外语能力,如果教师本身对旅游专业一窍不通,如何能够充分理解该专业的术语,继而传授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呢?

(2)兼顾外籍教师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本土教师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是说外籍教师在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当中就没有多大作用。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学教育团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体现在他们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地道的语言和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操练机会。只不过,外籍教师在这个教师团队中应该被定位在辅助本土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上。外籍教师队伍也应当是高素质素养的,但不同的是外籍教师队伍应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里的流动性是相对于本土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言的。本土教师出于对教材和教学环境等的熟悉考虑,不应该经常更换。但是,外籍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集中在听说和文化知识方面。外语和外国文化在目的语国家往往还有一些地域上的差异,这样的话,如果能够有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专业学习都会有不少的好处。

3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

诚然,每位教师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但是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共性。首先便是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专业及以后就业的方向与旅游有关,课堂教学就应当多与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要把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交流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其次,课堂教学要尽量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应当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的操练活动中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提到的要把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于本来基础相对于本科院校较薄弱的高职学院学生来说,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4校企合作

高职学院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应当让他们更多地去和社会、和企业接触,要实现这一点,推动校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往往只限于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实习,而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推动学生的外语学习,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作。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参观或实习的企业多为景区、旅行社及酒店等,他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使用课堂上学到的外语知识,但是要想有效地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只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是不够的,应当将教师指导和学生锻炼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外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由教师予以指导解决。

(1)校际合作发展模式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高校各自为阵进行发展的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携手共进才是发展的趋势。近来陆续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涉外旅游专业,而涉外旅游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走出去"的特性。并且,专业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另外,由于涉外旅游专业外语教学需要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高质量的教材以及合适的实习实训场所,仅仅依靠某一高职院校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这些是不够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互间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式的发展。当然,这里提到的校际合作并不只限于国内,与国际上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为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外语教学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合理安排英语和非英语外语课程

在涉外旅游专业中开展外语教学主要有三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只开设英语课程;一种是只开设非英语外语课程;还有一种是二者并行。目前,笔者所在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第三种形式。一方面,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掌握的外语知识,使得学生在掌握非英语语种的同时也不会在英语这门重要外语的掌握上产生缺失,从而在就业和获取外语水平证书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英语学习也从方法和技巧上促进了学生对于其他外语的学习。但是,如何合理地安排好英语课程和其他外语课程也是这种教学形势下高职学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这两种外语课程的安排上应该给非英语的语言教学以更多的投入,这主要是因为开设的非英语语种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生在这门新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操练。英语教学则应以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为主,辅以一定量行业英语的教学,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选修的形式将英语学习延续到课堂以外。

5.总结

由上可见,高职学院在涉外旅游专业中开展外语教学可能会遇到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等各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外,更主要的还是高职学院自身努力。高职学院应当把握住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做好专业建设计划,让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从外语教学中获得能力素质的提高,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语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泛读素质教育;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56-01

一、前言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外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阅读在理解文本与有效地使用外语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打下一个扎实的外语基础,在学习上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深就是要对所学的语言材料有透彻的理解,这不仅仅指字面上的理解,还要弄清楚背景知识、言外之意,以及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等等。广,就是涉及面要广泛。语言包罗万象,涉及到文、史、哲、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与学科。在外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二、克服阅读困难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院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外语“阅读障碍”方面的问题,一旦读起外语文章来,就变得非常不自信,又紧张又谨慎,阅读效果也不理想。由于心理素质不佳,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而这些错误的阅读方法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形成难以改掉的错误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外语阅读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们必须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外语专业泛读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运用外语法度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对自己的外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泛读课的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求职路上的疏导者和助学者,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外语学科在课堂外得到承认的机会不多,因而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以一定的赞许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期望的影响。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在过于紧张和谨慎,注意力集中了,也能够慢慢用外语开始思维,从而克服阅读困难,自主学习。

三、泛读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

外语专业泛读是一般性阅读和快速阅读的混合型课程。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就得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课后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学习者对阅读是否产生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但应使学生会阅读,而且乐于阅读,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正确处理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关系;把握阅读速度的灵活可变性。

精心准备课堂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由浅入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无预习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阅读材料做细致的分类,逐步增长文章的篇幅、增加文章的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可以从介绍阅读技巧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适当地讲解语言的难点,然后进行及时的相关阅读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抓住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学生应掌握快读的技巧。在快读时,精力必须集中,不必去记忆细节;遇到生词或难懂的词句,应当略过,以求对全文总体意思的了解。要特别注意每个段落的段首句和段末句,他们往往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而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也比较重要,他们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在阅读速度的训练中,阅读难度与阅读量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逐步强化提高。

泛读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课程,应该突出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课内不宜详细讲解,不要成为变相的精读课或半精读课。泛的材料数量要大,要真正做到广泛。不少学生习惯于精读,而不善于泛读,教师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泛读,养成博览群书、广泛阅读的好习惯。应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材、体裁、预提和各种术语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献、新闻报道、实用文体、商业广告等等各种材料。这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外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力求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进行监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管理。适时在泛读课程中增加直接从商贸、文教、科技等行业获得的第一手外语文字资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毕业后就业可以较快地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大学外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加强其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0

[2]王姿.最高效的阅读方法[J].外语界,1991.3

外语专业范文第7篇

期望从事职业:- 翻译(英语翻译)、广交会外语翻译、专职外语翻译

期望月薪:3500元

工作经历

2012年1-3月,在广州冰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外籍经理助理,主要协助外籍经理处理工作,及负责产品销售推广工作;

2011年7-8月,在云浮青少年宫暑假培训班当辅导老师,主要负责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学生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习;

2010年7-8月,在云浮市旭升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当文员,主要负责沟通客户、校对跟单以及相关文件的翻译工作等;

业余时间进行礼仪小姐、街舞商业演出以及贸易相关邮件的中英文互译等兼职。

教育经历

毕业院校:2008年9月-2012年6月,就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系,高级翻译专业。

主修课程:高级日常英语,高级休闲英语,高级职业英语,高级时事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英语综合实践,英美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语),高级综合英语 外语水平:CET-4计算机水平:硬件维修技师其它培训情况:

个人优点

适应能力强、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勇于接受新的挑战。重视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绝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始终坚持有始有终,决不半途而废;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用谦虚态度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已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诚实守时。

自我鉴定

本人性格外向,思想活跃,待人真诚,善于交际,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强,敢于拼搏。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兼职实践活动,具备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擅于进行社交活动,更有组织各种文艺活动的经验。对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热情,能制定缜密计划,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压力的工作。

外语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语;毕业生;就业前景

不仅如此,高校也纷纷开设外语专业,使得外语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外语专业所需的人才并没有随着高校对外语的扩招而增长,导致了供过于求的就业状态,使得外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前景进行研究。

一、外语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一)就业方式灵活、限制较少

由于单一的就业方向已经很难满足高校外语毕业生的就业,外语毕业生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在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下,逐渐呈现出灵活的就业方式即:不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单位,而是选择个人创业、阶段性工作或选择兼职性质等自由的就业模式,从而获得不稳定的工作酬劳。

(二)外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不固定性

由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个性鲜明、思想前卫、乐于接受新事物和追求自由等特点,那么就会造成外语学生不愿意和用人单位建立固定的劳动关系、想要自由自在工作的现象,所以外语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有着一定的随意性。

二、外语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区域过于集中

用人单位工作的地理位置,也慢慢的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对于“北漂”“沪漂”等特殊人群的争议就可以直接看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通常偏向选择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当然,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大量毕业生的涌入,这些城市就会出现一种供大于求的就业局面,致使就业压力增大,增加大城市的就业难度。

(二)忽略了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

由于外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很大的学习成本,继而使外语毕业生有一种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高报酬的工作心理,向往大城市和高薪职业,而对一些小的、薪金报酬低的职位不感兴趣,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切都向钱看,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发展,虽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报酬,但是却失去了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应有发挥的机会,只在乎眼前,没有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外语毕业生灵活就业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外语的毕业生,有着与其他工科毕业生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就业方式多种多样,有着很大的就业优势,但是,目前来看他们还没有完全将灵活就业做为他们的就业途径,下面是成都理工大学学院外语毕业生就业数据,通过表1可以看出,成都理工大学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4238人,就业率为90.7%,待业人数为334人,待业率就是7.88%,由于前面说过外语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优势,所以待业率和就业率都趋于常态,然而,通过表1,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外语毕业生的灵活就业人数仅为62人,灵活就业率为1.46%,在总的就业中只占有极少的百分比,可见虽然灵活就业是外语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但实际生活中,因为我国社会对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导致只是较少的毕业生采取这种灵活就业模式。

三、提高外语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一)深化对外语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对外语毕业生应尽早的进行其就业方面的指导,刚进入高校课堂开始,就应使其对就业形势加以了解,增加就业指导课程,根据自身的专业对就业形势有着准确的分析,初步确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模式,调整自身形成的错误就业心态,教师应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要想提高外语教学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院校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院校应该重视优秀的教育人才,提高外语教师的待遇水平,引进德育两全的外语教师,完善其自身的师资队伍,并且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继续进修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支持教师进行科研和教研活动,才能保证院校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努力建立健全的毕业生灵活就业保障机制

灵活就业是外语考生的重要择业途径,由于我国没有给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一定的安全保障,使得只是极少数的毕业生选择这种就业模式,为了使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机制,使毕业生能够敢于选择这种就业模式,这样才能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努力转变外语毕业生的就业思维

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过多,高校不断进行扩招,使得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人之骄子,而是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外语毕业生转变就业思维,进行自主创业,传达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使同学能够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就业,完成另一种形式的就业。

(四)加强学生听说能力训练

现代社会对外语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社会对外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如果只学会了“哑巴外语”,只会写不会说的话,不能把外语应用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这样的外语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外语教学的原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汉语和外语使用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如果只能掌握外语的读写技巧,但是不能把外语运用到实际的日常交流中,外语专业的就业率也不会改善。

(五)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技术早已经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为了提高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率,就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针对选择不同语种的外语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性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外语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比如在院校的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本语种外语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外语语音室,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使外语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化,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保证外语教学质量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进而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基础。

(六)完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上面已经说过,我国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非常的不科学,只认可学生的成绩和证书,忽视学生的“软”实力,以证书和成绩作为对外语教学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尤其在院校的外语教学活动中,老师片面的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外语学习的兴趣,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建立健全并且科学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对学生未来就业非常重要。

四、结语

外语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外语 公用外语 教学策略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探讨价值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总体而言是根据院校学科内容,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性学科领域中,高职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专业特殊性,而其培育人才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同样有部分内容具备着专业的特殊性。在此其中,专业外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由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总结所得成果,均通过专业术语形式应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因此,专业外语学习,是确保从业人员行为专业性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专用外语并非独立存在,其与公共外语的有机结合,才是保证世界性专业交流的手段,因此,专业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国内的自行发展,其应通过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学习,实现国际性专业交流,从而提升并革新现有技术,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中,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新颖与先进,是保证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实现专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对地域性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值得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并研究发展。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

1.教育主体关注偏差致事倍功半。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弊端之一,便是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所导致的事倍功半。分析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的应用主体可知,其重点落实于受教群体的有效利用,因此,教育主体应着眼于受教群体的本身。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完全不顾及受教群体的吸收程度与理解状态,久而久之,无论是专业外语,亦或是公共外语,受教群体都只是一知半解,别说很好的专业交流,甚至连基本对话都有难度,很难达到专业交流水平。

2.教育方法运用不当致费时低效。相较于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教育方法应用拙劣则是导致受教群体不能良好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的又一大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方法而言,杂乱无章,缺少系统性是其最大弊端。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分科太细,无法有效实现相互渗透,彼此促进作用,外语语言教学环境建设力度不足,同样无法良好的实现教学引导。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不足,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外语教学中来,更加不利于受教群体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同时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教育兴趣培养不足致成果难结。结合以上两点来看,教育主体关注偏差及教育手法运用不足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将是教育兴趣的培养不足。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只能是负担。然而,目前教育教学模式过渡注重知识的教导,而轻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吸收,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将无法正确面对外语教学,更不可能于教学中收获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策略

1.科学定位主体促事半功倍。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的过程中,科学定位主体是其教学目的落实的重点所在。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及其专业需求的特殊性,教学主体的定位准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实现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落实。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公共外语知识的了解,决定了其学以致用的程度。

2.时效教育手段促节时高效。保证了教学主体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教学手法将获得巨大的改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引入课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疑问学习、情景体验等多种方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认知所学知识,从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

3.落实兴趣培养促成果凸显。科学的教学主体认知与全新模式的教学手段落实,将促进教育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优先考量点,落实受教群体的外语兴趣培养,从而实现受教群体应用公共外语会话,采用专业外语学术交流。将兴趣这一老师引入外语教学之中,外语教学不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趣味学习方式,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实现兴趣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令专业外语不再冰冷,公共外语更为灵动,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从而扭转现行外语教学教育弊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尊重教育主体,科学教育手段,实现兴趣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康.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4:42-44.

[2]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 2012,04:23-29.

[3]魏烨.关于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9.

外语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外语人才培养;分析

笔者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设置进行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并为陕西高校外语专业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1.语种单一,非英语语种开设严重不足。

如今,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外语技能。而且当前尤其紧缺的是具有精湛专业技能的非英语语种人才。如今,全国各大高校所教授的外语语种有53种,而在陕西地区的各大高校中,英语是最主要的外语语种,开设有其他外语语种课程的仅仅只有两所院校。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当前陕西的英语人才供需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明显缺少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德等其他语种的外语人才。所以,从外语教学的语种设置而言,陕西地区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没有合理地布局英语和其他语种之间的比例关系。戴炜栋就曾经指出,比如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英语等不同专业语种应当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地区优势进行综合考虑。因此,陕西地区各大高校应当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促进陕西的经济建设发展。

2.专业方向设置趋同,缺乏个性

高校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陕西地区高校主要是从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语言文学以及师范英语等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就专业方向设置的科学性而言,虽然陕西多所高校都开设了本科英语专业。然而,他们的专业口径大,针对性不足,缺少特色化的专业建设,大都是以培养能从事商务活动、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的“大而全”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然而在课程设置上,很多院校并没为“大而全”的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保障。比如,有些院校虽然提出其毕业学生可以适应“教学”工作岗位,但是在培养计划中,却没有设置相应的师范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还有的学院虽然提出培养能胜任“管理”工作的英语人才,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却缺少相应的课程规划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这种育人思想的最终目的虽然是为了让毕业生拥有更宽的就业口径,但在学生毕业之前其所获得的职前培训并不充分,使得其就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明确的就业导向,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缺少清晰地职业规划,在面临毕业时往往不知所措。如今,很多外语专业学生证证必考,陕西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诸多共性,而缺少个性。

3.各学历层次办学稳步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有所突破

要想教育能够面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那么就必须进行外语专业的学习,外语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普及。就陕西地区高校而言,其所涉及到的外语语种主要有英语、法语和日语。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外语专业办学层次上也存在差异。

首先,陕西地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其于199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英语专业开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课程教学论两个方向。

其次,本科外语专业教学点较多,不仅开设有英语、日语等专业,还包括了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个外语专业,具有较广的教育面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外语专业人才,陕西师范大学在陕西地区具有十分悠久的外语教学历史,1995年陕西师范大学外语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其英语教学从2个班扩张到了5个班,日语教学则从1个班扩张到3了个班,随后,其办学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从原来的4个本科教学班扩大到了8个班。其教学方向也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师范方向,增加了商务英语和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最后,就专科教育而言,从1995年到如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学点由原来的5个扩大到了现在的15个,外语的培养方向也变得更为丰富。

4.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层次教育急需突破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1993年开始实施硕士教育,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张。陕西地区英语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社会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所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量有限,离开陕西再深造又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因而很多教师都难以完成其继续深造计划。就当前陕西地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来看,仍难以满足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本科专业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陕西师范大学是陕西外语教师最重要的培养基地。在1993年之前,陕西地区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主要是以师范英语为人才培养方向。但随着陕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外语人才培养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外语人才。

结束语:

陕西地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高等教育地区,因此,有必要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针对外语专业教育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改革。外语专业布局和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和国家及地方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及质量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就陕西省而言,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积极地了解,紧密围绕陕西实际情况,加强外语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从而使陕西地区的外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黄雪英.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以温州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05:390-395.

[2]戴炜栋.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定位、布局与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3,07:1-5+12+77+79.

[3]梁红卫.完善福建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外语专业人才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8:166-171.

上一篇:广告专业范文 下一篇:听力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