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2:50:47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范文第1篇

系统对应说与乔姆斯基转换理论 姜玲

关于语言内在论的几点思考 马春雨

语篇照应的动态分析 苗兴伟

语旨对科技语篇语域特征的影响 赵宏涛

语言共性对"沃尔夫假说"的修正 兰萍

非英语专业硕士生翻译教学手段探讨 赵军峰

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 习华林

论词的搭配语义--兼评Leech的搭配语义观 朱跃

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陈辉

语法的弱化和语义的显化 周国辉

论隐喻的层次--以方位介词up和in为例 陶文好

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述评 李清华,孔文

现代语言测试之我见 李桔元

英语口语教学中"写"对于"说"的作用探析 袁洪婵,翟莉

外语课堂研究 杨敏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 杨忠,张绍杰,谢江巍

日本女性语言的男性化--以句尾表现为中心 赵蓉

中国人学日语的难点分析--从日语的语法结构及其功能特性谈起 刘建强,张黎

日语语言心理学知识的介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徐靖

西安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经济原则对句子语义结构与概念结构不对称现象的解释 蒋勇

自传中反身表达的人际意义 李战子

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 高彦梅

英语泛指词的特点以及理解难点 杨雪燕

英语完成式的时间关系分析 贾学勤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法学的影响 桂林

语境与言语交际 张莉歌

高年级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共同参与式"教学模式 王镇平

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 刘再起,王仰正

论CALL中教师面临的障碍 周富强

外语教学中的平衡活动法 王秀卿

关联理论与阅读理解教学 施庆霞

图式知识理论在大学综合英语课教学中的运用 卢红梅

沟通·协作·创新--谈翻译培训模式的改进 王立弟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魏令查

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 张德让

对成教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语的认知方式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 赵堪培

英语难词记忆法:调查与分析 吕文澎

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文体功能 王嫦娟

《西方文学名著选读》评析 周玉梅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训练 吕长竑

从语言和文化层面解读《潦而不倒女隐士》 段亚绒

全国外语院系简介:西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 张克定

语言的镜像作用 姚喜明

海明威短篇小说会话连贯的认知分析 黄小苹

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谈英文商标词的设计原则 任荣

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的诠释力 徐庆利,王福祥

结构主义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 崔少元

谈文学形象的翻译 施佳胜,李学英

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 李炯英

20世纪90年代国外语言测试的发展 杨满珍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谢满兰,刘绍忠

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崔雅萍

论外语强化教学中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技巧 常晓梅

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李瑞芳

语法比较方式在俄文报刊中的应用解析 李喜长

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几种要因 李建忠

论文化教学原则 赵厚宪,赵霞

论4/3/2活动对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周爱洁

语篇理解与外语阅读 韩晓玲

/l,r/语音习得错误:类型、成因及其矫正 刘锦明,刘晋婉

中式英语,你在使用吗?--《中式英语之鉴》评介 刘银燕

论规约意象意义 王相锋

语篇衔接中的美学观照 丁素萍,舒伟

名动转用与含意 高芳

英语词汇组织假说探讨 陈建生

语言和性别:差异与共性并重 于国栋,吴亚欣

代词强化标记主位与非强化标记主位 王嫦娟

诗歌中视角空间的美学功能 汪少华

阴阳学说:俄语语法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 姜雅明,徐珺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翻译探析 白靖宇,寇菊霞

对中国文化汉译英的几点思考 陆祖本

论以格律体翻译英语格律诗的理论基础 王芳

关于翻译标准的哲学思考--论翻译标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张荣根

大海般的韵律和内涵--《老人与海》的语篇结构及含义 李国庆

悠悠人生无情亦有情--评马拉莫德的《最初七年》及其文体特点 蒋虹

标准英语之争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王银泉,孙丽霞

S-R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罗立胜,徐一洁

多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谢邦秀

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 范琳

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 王守仁

拓宽思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对外语院校母语文化课教学功能的探讨 张保宁

首届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规则及要求

首届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参赛原文

从焦点理论看分裂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 张达球

英语将来时性条件句的可接受性分析 吕长竑

论话语交际中的幽默原则 何文忠

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 吴亚欣,于国栋

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杨玉晨

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张廷国

Error,Mistake和Pragmatic Failure的分类及溯源 罗晓杰

美国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渊源 马庆林

语篇翻译与译者的写作--以霍克斯"作者自云"译文为例 任东升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民族风格的暗化 周领顺

翻译的核心是追求"本色" 李秀丽

广告翻译与认知语境 曾立

认知与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 卢植

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 杜福兴

语言的"双重代码系统"规则和语篇教学 张喆,赵国栋

专业英语师资培训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 朱万忠

指代研究在口译教学中的运用 修月祯

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 杨坚定

翻译促进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 龙千红

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 管建明

讽智还是讽愚--简论愚人文学的讽刺主题 田俊武,王艳玲

认知语境构建与俄底普斯命运解读 廖巧云

相似环境中人物的不同命运 孔庆华,郭建英

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温玉霞

爵士乐时代的幻灭 章汝雯

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 田德新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哈桑来我院讲学

特别概念与认知参照点 蒋勇

再论语言的价值 鲍贵

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王宏

语篇的信息连贯 苗兴伟

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 罗选民,刘琦榕

论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李俊

汉俄语句子分类的对比 姜宏

从汉英缩略词语的异同谈对汉字的再认识 陆小明

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 魏在江

文体学和语言学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评Chomsky的"最简"说和Jakobson的"投射"说 于善志

会话照应语修正的语用原则 马文

翻译层次性目的的多维描写 范祥涛

《儒林外史》英汉语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 徐珺

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 王建国

翻译中的词义偏离 姚喜明,焦俊峰

语境与翻译关系新探 彭利元

从汉英音韵对比看中国传统翻译标准观 朱健平

英语跨文化写作中成品表征的传播学解释 丰国欣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 赵蔚彬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学生写作中HAVE用法比较 杨贝

拆解文化围墙的"指挥棒"--浅析外语教学大纲中的文化教学目的 肖龙福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 敏

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翔,王蔷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 袁永芳

外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认知 外语教学 习得

一、教学是教学生学习,学习的本质是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理解尚不一致。但归纳起来无非五种,五种都说明外语教学离不了认知。一,是V•奈瑟在1967年提出的,他认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贮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认知涉及人类可以做的每一件事情,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认知现象”。二,认为认知是信息加工过程。三,认为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处理过程。四,认为认知是问题解决或思维。五,认为认知是一组相关活动,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推理、学习、想象、概念形成以及语言获得与运用。这五种对认知的不同理解,都说明外语教学活动离不了认知,其中“信息加工说”和“符号处理说”更清晰地说明,从宏观看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过程,就是认知活动。

二、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才能叫做“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习得论一般被看作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源头。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是后天发展的剌激和反应,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他们认为首先是外界剌激,然后大脑做出反应。而语言是人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因此,学习语言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大脑机制充分地运用起来,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这就是所谓认知。语言既是模仿,也是创造。语言的学习要模仿,但不能单纯机械的模仿,还要通过运用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思维,所以经典性的语言习得理论很重视输入的语料如何“激活”普通语法的相应参数。其实质也可看成大脑内部的认知。

今天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已认为语言习得是人脑的思维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外近年的习得研究,除了德国以外,已包含外语学习,这意味着它容纳了认知活动。Rod Ellis在1994年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著中,归纳了近年二语习得研究的巨大发展:第一个发展是由语言学研究和学习者心理过程的研究扩展到社会语言学研究和实用性的技能应用研究。第二个发展是习得理论与语言学之间形成了互相应用和互相助长的关系。第三个发展是由早期的“先研究后理论”模式转向“先假说后验证”。第四个发展是由研究语言习得的共性,转向研究习得者的个性。第五个转变是从自然环境的习得研究转向课堂上的习得研究。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五种转变,那就是“越来越重视语言习得中的认知因素”。

三、纵观外语教学流派的演变,“认知”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以使外语教学活动达到更佳效果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既然学生的外语习得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主体的信息再加工过程,那么就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进行参加外语实践的机会,以学生知识为起点,鼓励学生参与为中心,精讲多练,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要求、学习目的、学习难点,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为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友好相处,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平起平坐,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提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素,但这并不意味要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体现,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组织,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授课的内容、教学的重点精心备课。课中,教师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既要完成重点,难点的讲授,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尽量发挥。同时,对其课后活动提供建议和帮助,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就要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设计

由于认知都是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认识再加工,在外语教学中,要遵循这一特点,应注意教学内容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以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材可以采用原文,要求语言精练、优美,内容充实,时代性和知识性强。课文的体裁应尽量做到多样化,涉及教育、音乐、历史人物传记、体育、生态平衡、地理知识、科学幻想、戏剧、小说、宗教、名人演说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无所不包。目的是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同时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并为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

3.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B•Bruner)认为教学目的应兼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从生理学看,能力是智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表现,智力则是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等。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外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外语情景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练习内容要新颖、生动,形式要多样、灵活,同时调动多种分析器官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强烈的智力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认知、加工、创造、运用,提高语言水平。同时就外语学习而言,应同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过去的“哑巴外语”是不适应时代潮流同时也不符合认知的特点,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更多的身体器官如耳,口,眼,手,心等参与和帮助外语教学。

总之,认知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外语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主体上来,根据其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课堂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认知与外语教学就成了一个长久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PUREN Christian, Histoire des méthodologies de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Paris, CLE International, 1988.

[2] ERMAIN, Claude, Evolution de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5000 ans d'histoire, CLE International, 1993.

[3]胡文仲.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J].外国语,1984.1.

[4]许国璋.谈谈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任务[J].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外语教学范文第3篇

《山东外语教学》(CN:37-1026/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山东外语教学》旨在为外语教师和其他外语工作者提供交流经验、发表教学科研成果、开展学术讨论的共同园地。立足国内外学术前沿,展示外国语言文学最新研究成果,推介外语名家力作和新秀新作,开拓外语研究视野,繁荣外语教育事业。

外语教学范文第4篇

《国外外语教学》(CN:31-1964/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外外语教学》现已更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音;语法;语感;外语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90-01

1 语音是基础.需采取肯定的教学方式

外语教学的第一步是语音。语音的外语教学是基本和根基,发音是一切语言的基础,之后的阅读、口语和写作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搭建的体系。笔者认为语音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出于学生学习信的心层面加以考虑。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语音充满自信,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改于开口、乐于开口,就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外语方面普遍存在“开口难、哑巴英语”等现象,归根到底是语音没学好,或者是其语音规则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其缺乏自信,从一开始就羞于开口,注定后期外语学习的失败。

另外则是一个标准体系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学习外语十几年还是“羞于开口”,难道是真正的“害羞”吗?笔者认为不是,更准确地说是不自信,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成人)基本上向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发音好像不好”“我不大确定我的发音跟电视里不一样”,这其实就是语音评价标准问题。什么样的发音叫做“好”呢?作为非母语的外语学习,发音方面要与母语国家人发音完全相似是有一定困难的。如英语中的那股英式腔、美式调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完全一模一样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是引导他们树立信心的关键。正确疏导学生,让他们了解纵使母语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发音上绝对不会完全雷同,更何况是非母语国家的人作为外语学习来掌握一种语言。不要因为标准过高而自我否定,导致信心缺乏,在后续的学习中焦虑重重。

所以外语语音教学重要的三大关键是:严格传授知识、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获得信心。外语语音教学中首先要严格遵守知识,充分让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好发音及发音规则。同时要让学生对语音的好坏具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肯定自己,鼓励学生树立充足的信心。在知识传输、及时纠错的同时,应采用肯定的教学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自我外语发音的欣赏,喜欢上自己的外语发音。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对语音掌握的自信。

2 语法教学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

谈及外语语法,现在存在两种相悖的观念。一些人认为语法学习至关重要。纵观我国外语教学之现状,特别是在英语教学,其中是高度重视语法。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中国的外语教育围绕语法深刻彻底多角度全方位地出题,研究透彻,分析入骨,以致于我们高中生平时训练的语法习题越来越精专,高深得连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对外语语法的掌握已经大大超过了以该外语为母语的人。我想更多的人学习外语是为了她的实用性,为了沟通、交流,以及查阅资料,那些过于高深的语法在现实使用中根本不被涉及。而且过分地偏重语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从语法的角度思考外语,什么都是语法先行,一看到句子首先就是分析其语法成分和时态,完全忘却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更不能自如地使用外语。外语的实用功能完全消失。于是一些曾经受尽语法残害或被此类现象深深促动而不断反思的人们举起了反对旗帜,他们完全否定语法学习的必要性,甚至认为一旦学了语法就不能掌握外语的实用性。他们认为外语学习根本就不应该学习语法,而是应该从听说读写等实操入手,在不断地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外语,使外语成为自身的本能。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观念提供了论证:我们中国人不学中文语法,也能说流利的汉语。

其实将外语学习整个过程比喻成建一栋房子,那么语音词汇是他的砖瓦,语法是其钢筋铁骨。外语毕竟不是母语,这种毫无框架完全靠自然而然习得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在学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完全置身于该外语环境,比如说到该国生活,那么在生活的过程中可能自然获得该门语言。毕竟我们生活在中文环境下,思维方式始终逃离不了中文的语序、语感。如果单单只靠一天几小时的时间来听说,很难掌握该语言的表意方式,更难顺利地获得该语言的语感,也没办法自然获得该外语的思维方式。那么,流利的外语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像中国教育体系中的语法内容,特别是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高考英语语法的设置编排,已经是走火入魔了。语法的教学内容要适度,即要全面覆盖常用外语的情况,又要防止其过分钻牛角尖,研究过深,而歪曲了学习语法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语法内容一定要适度、实用。注重语法的实用性,并通过实际运用、反复练习帮学生充分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快速反应。所谓熟能生巧,当这一内容体系反复被提起、运用,渐渐就形成了语言的框架。当这个框架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里,其语感、外语思维方式随之逐步形成。最后在运用的过程中不需要去重温语法条例而能迅速自如、正确用外语表达时,语法的学习就真正达到了他的目的。因此,外语语法教学一定要把握两大原则:内容适度、反复练习。

3 语用教学应当抓住重点,引导形成语感和外语思维方式

关于语用,指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指的是一切语言的使用,包括了听、说、读、写等一切语言实用行为。就是设置一种场景,安排一项任务,让学生需要使用该外语去完成。因此语用教学包括了听力、阅读、会话、写作等多项内容,其采取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语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把握好任务的中心,如听力的目的是听懂会话或演讲;会话要求达到交流的畅通,使自己的表达能被他人理解的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表述;阅读重在明白大意,把握中心意思;写作则是用外语构思、用外语阐述。同时,在语言实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语感的形成应当尽可能借助潜移默化的功效。最好是在外语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外语使用环节,让学生用外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完全用外语去思考,语感在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例如阅读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用外语记录的文章。如果学生一遇到一两个新单词就马上去查字典,那就是重心错误。阅读的重点是要理解大意,而不是发现生字、查找字典。可是有些学生就是心里有个疙瘩,甚至认为一两个字不认识就会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试想一下我们平时看中文的报刊杂志,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生字,又有几个人会停止阅读去查字典呢?那几个生字对我们把我们把握文章大意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因此,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读懂文章,其潜移默化的功效是帮助获得语言能力、形成语感。当然,如果在完成阅读的第一任务时,还能辅助单词记忆更好。但对生字的学习一定是在把握大意之后。

又如外语的场景对话,尽量引导学生不要带着强烈的语言分析心理,特别是那种对外语表达的正误判断及语法研究的心态应绝对避免。引导学生抱着努力沟通交流的态度,明确交流的目的是要明白整个场景的对话,并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能为他人所理解。这样语感才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交流中逐步形成,场景对话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这里需提醒千万不要因为过于强烈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借助中文,很多人先把自己要意思用中文表述出来,然后再翻译成外语。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外语思维方式的习得。

所谓外语思维方式,就是指思考的过程中采用的语言也是外语。如英语思维方式,如果认为一道菜好吃,思维的表达不能是“这道菜好吃”,而是“It’S so delicious”。外语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个整体,不容其他语言的介入和破坏。就像一个作家在构思一部作品,画家在设想一个画面,决不允许思维被打断,更不能间断去想其他事情。外语思维方式也是一样,例如你一直用英语在思考,就决不容许你间或地转换成中文。依赖中文实际上还是中文的思维方式,只是为了表达而在脑海里翻译成了外语。对于一些单词记忆牢固、语法精通的学生来说,似乎这种先用中文思考、然后在脑海里翻译成外文的方法很管用,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一些成就感。但这不是真正的掌握好外语,外语程度会长期停留在中等水平的层面,无法达到表意流利和发挥自如。

外语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任务型外语教学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有独特的群体特征和专业学习特点。由于自身和外在的种种因素,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育的边缘和弱势。时代的发展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英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生想学好,教师想教好,艺术类的英语教学应采取什么策略,对于广大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及问题对象的特点。

一、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低,英语水平薄弱,英语学习动机单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反应迟钝,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被动,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适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这个群体的普遍特点是表现欲强、联想丰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模仿力强、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等。但是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思想上比较自由散漫,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这些特点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厌倦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渴望表现自己,喜欢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要解决目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找的适合他们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势。国外对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得比较多,但主要集中于中学。国内对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研究相对集中于中小学,而对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得较少,对艺术类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三、任务型外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英文是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从这个英语术语看,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

四、任务型教学原则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

1.任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对任务型教学来说,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学会的语言进行交际,而互动性能够促进语言自动生成。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学习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语法和其他语言形式上。这有利于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引进真实文本原则

真实文本使学习者直接接触目的语文化,能促进学习者以与母语者交流的方式使用新习得的语言,参与有意义的交际,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语境意识。语境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习得的语言是动态的,从而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意识。

3.过程性原则

语言规则是程序性知识,学用结合才能很好地掌握。任务型外语教学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上来,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接触、感受、体验并使用这些语言点。同时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这些活动任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这一特点有利于解决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上课自由散漫,漫无目的的问题。

4.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个人体验,建立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学习者新习得的信息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理念允许学生犯语言错误,认为这种错误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在完成任务的方式、任务结果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5.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注意到传统语言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课堂学习与课外运用紧密联系的重要意义是缩小课堂和社会的距离,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本文分析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英语教学的现状及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研究结果发现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培养艺术类大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征与外语认同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外语教学范文第7篇

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朱永生,董宏乐,ZHU Yong-sheng,DONG Hong-le

翻译中的认知联系 孙亚,戴凌,徐峰,Sun Ya,DAI Ling,XU Feng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 谭业升,TAN Ye-sheng

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问题的辨析 赵彦春,ZHAO Yan-chun

汉语礼貌称谓在语用翻译中的得与失 叶小宝,YE Xiao-bao

论俄语俚语中的语言文化特征 丛亚平,CONG Ya-ping

"间接对照"及其在英语中的修辞作用 凌小菲,LING Xiao-fei

TG理论中WH移位限制的演变 周长银,张法科,ZHOU Chang-yin,ZHANG Fa-ke

情态的认知阐释 梁晓波,LIANG Xiao-bo

"自己"--约束原则A的叛逆者 邱舟艳,QIU Zhou-yan

典故的话语表演内涵、叙述推理与修辞想象主题 李鑫华,LI Xin-hua

语用前提与话语理解 吴喜艳,WU Xi-Yan

间接言语行为取向的隐含动因探讨 刘国辉,LIU Guo-hui

论时间语和空间语及其文化特性 王扬,WANG Yang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校园适应英语阅读的过程 何奇光,HE Qi-guang

中西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胡织女,HU Zhi-nü

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功能与综合英语教学 李明琳,卞喜玉,LI Ming-lin,BIAN Xi-yu

略论我国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改革 高永照,GAO Yong-zhao

自我调控理论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李红,LI Hong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主义思潮 程晓堂,CHENG Xiao-tang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五对双边关系 王伟,WANG Wei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原型阐释 时秀华,SHI Xiu-hua

从童话到反讽 胡泓,HU Hong

语用等值在中国译学中 江忆文,JIANG Yi-wen

英语X-ee词的理解及中译 何春燕,HE Chun-yan

本刊2001年(第1-4期)总目录

建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和因特网 俞理明,伊丽莎白·尤门,郭鸿杰,YU Li-ming,Elizabeth Yoeman

语言研究中人的地位的提升 李志岭,LI Zhi-ling

间接言语的礼貌功能质疑 侯国金,HOU Guo-jin

语篇模式类型与语篇分析 唐青叶,TANG Qing-ye

爱河永注的诗意人生--评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笔记本》 周波,ZHOU Bo

中国宣传语言的文化变迁及翻译模式 丁菲菲,DING Fei-fei

《印度之行》中的文化误读 袁霞,YUAN Xia

戏剧文体学研究与外语教学 赵霖,吴思军,ZHAO Lin,WU Si-jun

美丑易位喜中见悲--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解读黑色幽默 王琨,WANG Kun

《中国翻译词典》指疵 李绍明,LI Shao-ming

多媒体课件实践与运用--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作用 胡凤春,HU Feng-chun

从思维差异看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李德煜,张会欣,LI De-yu,ZHANG Hui-Xin

创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英语写作课堂--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 许庆红,XU Qing-hong

ELT at Tertiary Level-- An Undergraduate Perspective 杨慧琴,Yang Hui-qin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张松涛,ZHANG Song-tao

二十一世纪外语教育之管见 魏兰桂,WEI Lan-gui

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理论创新、科技进步与外语教学改革 刘新义,张京生,LIU Xin-yi,Zhang Jing-sheng

论教学风格的性别差异 秦泗武,QIN Si-wu

从两首英诗的汉译看大学英语教学的"盲区" 徐文轩,XU Wen-xuan

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结合 唐玲莉,TANG Ling-li

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交际应用教学--采用浙江大学《新编大学英语》1-4册后的教学体会 胡应辉

英语水平对英语学生口误自我修正行为的影响 杨柳群,YANG Liu-Qun

英汉语言符号和语义上的文化差异 邹芙林,ZHOU Fu-lin

论语法范畴的相对性、模糊性、矛盾性及其原因 周国辉,ZHOU Guo-hui

英语语音学中汉语音素的迁移 史清泉,SHI Qing-quan

英语词汇的音义联系 李玉华,LI Yu-hua

美国英语与美民族的文化心理 高素珍,Gao Su-zhen

语境理论的交际观 谢少万,XIE Shao-wan

语用含意研究十五年述评 李怀奎,LI Huai-kui

通过名词性人体隐喻透析人的认知过程 王彩丽,WANG Cai-li

评索绪尔的下棋比拟 张凤娟,ZHANG Feng-juan

英语名词定语管见 张学智,ZHANG Xue-zhi

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 马广惠,MA Guang-hui

对称,"可怕"还是"可畏"?--春节读书札记 姚小平

语篇衔接与心理连贯 徐玉臣,XU Yu-chen

语言符号的图表象似性与隐喻象似性 张凤,高航,ZHANG Feng,GAO Hang

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 康淑敏,KANG Shu-min

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 黄远振,HUANG Yuan-zhen

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 王松美,WANG Song-mei

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 胡学文,HU Xue-wen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思维的作用及外语思维的形成 肖燕,XIAO Yan

认知策略与阅读理解 魏汝尧,邹爱民,WEI Ru-yao,ZOU Ai-min

重智能轻技能--当前英语写作教学的偏失 张慧仁,ZHANG Hui-ren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 李勇忠,方新柱,LI Yong-zhong,FANG Xin-zhu

论语篇连贯和语境的关系 姚军,YAO Jun

"词与物"他说--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语言学启示 谭业升,TAN Ye-sheng

试析汉语与韩语中外来语的文化异同 周彪,ZHOU Biao

论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策略 吴勇,WU Yong

英语的逻辑形式和英译汉时的逻辑分析 张善升,ZHANG Shan-sheng

主位推进与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赵小品,胡梅红,ZHAO Xiao-pin,HU Mei-hong

超越界限塑造自我--评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个性创作 许庆红,XU QINGHONG

弟子未必不如师--福克纳对莎士比亚的借鉴 王秀梅,WANG Xiu-mei

文学翻译中的音韵美 辛红娟,XIN Hong-juan

小人物的悲剧 岑玮,孙岩梅,CEN Wei,SUN Yan-mei

黑色幽默的新生--兼谈黑色幽默派小说的汉译现状 李玉良,路玉坤,LI Yu-liang,Lu Yu-kun

从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看旅游资料中景物描写的翻译 高金岭,GAO Jin-ling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阐释学角度分析 朱献珑,ZHU Xian-long

浅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塑造 张华,ZHANG Hua

双语教学的实质及在现代中国的两种现象 叶新,YE Xin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 杨敏,YANG Min

中国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刘振前,LIU Zhen-qian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S.L.S-focus方阵模式研究 朱晓申,傅静媛,ZHU Xiao-shen,FU Jing-yuan

西方作文教学与国内英语写作教改研究 王旭东,WANG Xu-dong

应用话题界限标记提高听力认知能力--如何听懂英语讲座中的主题和次主题 张树筠,ZHANG Shu-jun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报刊选读课教学 贾磊,JIA Lei

语音学知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夏蓉,XIA Rong

个案分析:在语境中教语法-附加问句 尹丽娟,YIN Li-juan

英语成绩差生的学习特点和改进措施 王宗文,沈畔阳,WANG Zong-wen,SHEN Pan-yang

普通范畴模糊性的认知分析 胡健,刘艳,HU Jian,LIU Yan

试论Krashen监控模式蕴涵的认知因素 李朝晖,文卫平,LI Zhao-hui,WEN Wei-ping

汉英流行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 叶建敏,YE jian-min

名词词组的结构模式与语篇的语体意义 赵秀凤,ZHAO Xiu-feng

浅析课堂话语的典型交际模式--I-R-F三分结构 陈艳,CHEN Yan

写作:输入与输出的交互作用 李红,LI Hong

论科技英语词汇的隐喻 魏汝尧,吴恩锋,WEI Ru-yao,WU En-feng

Get+V-ed结构与Be+V-ed结构探析 胡蓉,张同乐,HU Rong,ZHANG Tong-le

日语指示词再考--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 胡以男,HU Yi-nan

语用负迁移视角的语用失误 崔义平,CUI Yi-ping

语用学的源起、繁盛和展望 田学军,TIAN Xue-jun

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 李怀波,LI Huai-bo

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典范--评丁往道教授的两本书 袁影,YUAN Ying

布鲁姆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理论初探 张跃军,古克平,ZHANG Yue-jun,GU Ke-ping

两个文学文本中的衔接与连贯的特例 曾庆茂,彭建辉,ZENG Qing-mao,PENG Jian-hui

美国十九世纪主要作家笔下的人与自然 陈爱华,CHEN Ai-Hua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刘庆元,LIU Qing-yuan

自我实现与悲剧人生--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社会隐喻意义 郭成芳,GUO Cheng-fang

试论汉语文章标题的英文翻译 吕道利,U Dao-li

论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自我造塑" 王卓,WANG Zhuo

关联理论对多样化句式的解释力 艾琳,AI Lin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美学语言学》再版序 张后尘,Zhang Hou-chen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理解模式 杨才英,YANG Cai-ying

《达洛卫夫人》的并置结构及其空间化特征 王菊丽,WANG Ju-li

论《语言全息论》的理论与方法论特征--也谈学术创新研究的途径:理论范畴化 曾利沙,ZENG Li-sha

阐释学与英语教学科研方法 刘春燕,LIU Chun-yan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 曾文雄,ZENG Wen-xiong

言后行为和交际效果 韩戈玲,HAN Ge-ling

持续内容语言教学--新兴的一种实用性语言教学途径 张冬玉,ZHANG Dong-yu

学习迁移理论对矫正非功能性阅读障碍的启示 何小聪,HE Xiao-cong

思维和意义的关系新解及其对语言习得(语言学习)的启示 齐荣军,QI Rong-jun

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指令性言语行为研究 郭林花,GUO Lin-Hua

曲线思维对ESL论说文语篇构建的干扰研究 李雪红,LI Xue-hong

花园幽径效应探析 石锡书,SHI Xi-shu

浅谈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和编辑 李晓红,张翠英,LI Xiao-hong,ZHANG Cui-ying

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测试的调查 王建梅,孙春雷,WANG Jian-Mei,SUN Chun-lei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WEBQUEST) 陈炼,CHEN Lian

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薛瑞莉,XUE Ruili

让新课标走进课堂 房静,FANG Jing

谈《新课标》"词汇表"的改进 --基于词汇习得的思考 邓海丽,舒白梅,Deng Hai-li,SHU Bai-mei

事件框架的结构表征与翻译 刘宇红,LIU Yu-hong

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 马萧,MA Xiao

翻译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 丛滋杭,CONG Zi-hang

通俗科技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原则 石春让,路晓红,SHI Chun-rang,LU Xiao-hong

圣经诗歌翻译的文学化 任东升,REN Dong-sheng

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情感移植 苏艳,SU Yan

《红楼梦》中文化性比喻的翻译 刘丽娟,HU Li-juan

柏格森与曼德尔施塔姆诗学 胡学星,HU Xue-xing

福克纳作品中的潜意识"情结" 王秀梅,WANG Xiu-mei

肯明斯"O Sweet Spontaneous"文体赏析 魏莉,WEI Li

外语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传统外语教学 计算机 辅助 外语教学 现代化 网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9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日益深化,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要求社会上的外语人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因此,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足以应对当今的外语市场,传统英语教学的缺点也暴露的愈加明显。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通常是采取教师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讲课教案,然后根据自己的讲课习惯结合自身的业务水平去格式化教学,而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流行去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填充式成为当今传统英语教学的主流。这样的教学弊端显然是很明显的,所以外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尤为重要。

1 魍惩庥锝萄Ъ巴庥锝萄а芯糠⒄骨魇

1.1 传统外语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中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师资力量、教材编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愿意去关注教师如何讲,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当然,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大家普遍接受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尤为显著的表现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眼神与心灵间近距离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自然感、生动感、及其最具有魅力的感染力、灵活性和及时性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提升,教育也面临着变革,更新。要求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也要不断地加强,传统外语教学逐渐暴露出弊端。

1.2 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耗时长、耗精力,老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候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学生只能等待教师写板书,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收生源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大部分的教学课程都改成了大班授课,这种授课的后果就是学习很多时候听不清楚教师说话,听不清教师所讲解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面对上百名学生的时候往往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管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课堂秩序就会发生混乱,课堂一混乱,那么学生就会更加听不清教师讲解的是什么,如此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整体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制定的要求。

(2)媒体单一,一般来说相对比较传统的外语教学,主要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是非常差的,语言学习区别于数理化的学习,学习者接触的都是生动的语言,语言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其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而像我们所说的这种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就能够讲课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办法充分体现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3)教学信息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传统的外语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主,往往一套完整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几年的时间内,还会有很多新的知识被挖掘出来,由此可见,教材的滞后性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要比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还要快,所以一套不断更新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2 现代外语教学发展趋势分析

2.1 注重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研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都应该划到教学计划的主要因素当中。在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现代外语教学的相关教学原则,了解学习主体的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2.2 注重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语言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二者进行了分割,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是违背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隶属关系,现如今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 注重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

进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灵活使用语言技能的能力。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情况来看,外语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习惯于笔试,对于口语交际往往新生胆怯。

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3.1 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很好地优化了教育教学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根据真实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特点,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知识,从而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还能够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3.2 劣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只不过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要是辅助教学手段,就没有办法代替传统的外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是最直接最自然的,也就是说教师与学习之间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沟通途径,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些都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办法达成的。

4 结语

传统的外语教学在经过了多年的更新和发展,会出现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全新的产物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应用,自然是有其优势的,而从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情况来看,很多的外语能力还需要我们的外语教师不断去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外语电化教学(二)多媒体技术[J].外语电化教学,2000(1):58-61.

[2] 桂诗春.关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在全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专业委员会上的发言[J].外语电化教学,1994(4):3-5.

[3] 胡文仲.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举措――评《大学英语》精读多媒体教学与辅导光盘[J].外语界,1999(2):36-37.

[4] 董哲,孙秋丹,田冬梅.大学英语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外语界,2002(2):65-70.

[5] 黄开胜.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折中主义教学法(英文)[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6] 赵学慧.人的时代的真正来临――论外语电化教学在心理层面的优势及其启示[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7] 王铭玉,孟霞.中国俄语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略[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

外语教学范文第9篇

《外语教学与研究》(CN:11-1251/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外语教学范文第10篇

英汉进行体结构与起始阶段进行动作的表达 施栋琴

英汉V-R结构与非宾格现象 夏晓蓉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 王爱华

交际法教学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 董燕萍

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 吴丽林

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 何安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应惠兰,徐慧芳

试论翻译分析与批评的依据 徐莉娜

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 赵宁

从高校外语专业博士点建设看翻译学科的发展 许钧

欧美侦探小说之叙事研究述评 袁洪庚

《当代句法理论手册》介绍 徐烈炯

读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中的进展》 程工

从功能出发,重在应用,兼顾理论创新--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Series 任绍曾

英文摘要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 徐盛桓

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 周榕

论言语与行为的可观察性 李庆生

英语电视新闻导语的语步结构分析 赵福利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文秋芳

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 郝玫,郝若平

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 武和平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王银泉,万玉书

题型与听力测试的有效性 吴一安

关于机助自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效度、信度和施测效率新的平衡 朱正才,杨惠中

编后短论 艾言

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 牛强

许国璋译论札记 郑延国

《语言共性论》评介 韩景泉

《语用学--理论及应用》评介 封宗信

"翻译研究"各流派的阐释与梳理--介绍Theo Hermens《翻译研究的系统论视角》 李欣

文化翻译研究的一部力作 林克难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第二批55本)

英文摘要

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 姜望琪

本刊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和全国"百强"高校社科学报

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 向明友

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历史语用学、历时语用学和文学语用学 王欣

英汉语篇中指同表达的对比研究 陆振慧

断裂结构语篇功能的建构机制 郑守疆,韦汉

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 张德禄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马广惠

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 陈新仁

外语作文评阅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左年念

英语论述文顶层结构与中国学生的阅读记忆 邹启明,童冰

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 岳守国

英语惯用法的新变化 陈永培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点--评石毓智的两本书 徐盛桓

《音系学中的推导式与制约条件》述介 张新婷

英文摘要

特指问句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何元建

句法运算中的广义推导 戴曼纯

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 韩景泉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 高原

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 熊学亮,王志军

学习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发展--一项基于香港国际阅读能力调查结果的研究 许余龙

大学生英语冠词掌握情况调查 朱叶秋

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初探--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研究 闫丽莉

大学ESL教师的教学法知识研究 朱华章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招聘兼职课题研究人员启事

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 高远

公共外语还有可为 周流溪

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 吴树敬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 李守京

《含义:意向、规约和原则在格赖斯理论解释中的失败》评介 陈海庆,张绍杰

《流利性面面观》评述 张文忠

介绍《语法与概念化》 周红民

英文摘要

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王菊泉

语篇基调与报章语码转换 王瑾,黄国文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 李经纬,陈立平

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 胡壮麟

有生性在中学生英语心理谓词习得中的认知作用 张京鱼,张长宗,问小娟

NMET的反拨作用 亓鲁霞

汉英中介语拙涩现象分析 梁颖萍,赵安源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文体特征 刘立辉

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 俞东明,左进

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 李德超

《句法与语用的界面--动态句法中的动词标示不足与概念形成》评介 王志军

我国色彩语码认知研究的一次突破--评杨永林教授的两本书 张金生

《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介绍 刘国辉

上一篇:财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学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