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时间:2022-10-25 02:43:19

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语文,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亲情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

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进而推己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亲爱父母——亲情教育之起始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同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二、尊师爱友——亲情教育之发展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教师、同学是学生生活中关系密切程度仅次于父母的人。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反映学校生活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激发其尊师爱友之情。

如蔡云芝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公正慈爱、可敬可亲,体现了长者的风范;藤野先生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而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是位师德高尚的长者;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动人形象,他那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这类作品时,应使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认识“老师”的崇高品质;同时借此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老师。在“老师”的崇高品质感染下,激起其尊师之情,并付之于日常生活中,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爱国爱民——亲情教育之升华

如果说亲爱父母、尊师爱友仅仅关联学生接触到的周围的人的话,那么爱祖国、爱人民则是推己及人、广而化之“亲情”的升华。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兴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在英雄形象的感染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并通过点拨、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民族兴盛而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

四、辨“丑”远“恶”——亲情教育之必要补充

“没有爱,就没有恨;没有恨,也就没有爱”,没有对“丑”“恶”的批判与摒弃,也就不可能有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在培养学生对“美”追求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学生辨别美丑的方法,通过对“丑”的批判,强化学生对“美”的追求。

总之,应通过对比、点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在对比中明辨是非,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激发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城关一中)

上一篇:“有效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索 下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