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5 01:30:47

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研究

【摘要】 本文从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意义出发,介绍了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环境,分析了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最后提出了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小额信贷 业务创新 小组贷款

我国小额信贷业务随着国外小额信贷业务的繁荣逐受重视,众多金融机构纷纷亲睐于小额信贷业务,以期能抓住时机,在小额信贷市场分一杯羹。但是要赢得主动权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务之急是对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创新。

一、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意义

1、信贷机构的发展需要小额信贷业务创新

小额信贷业务创新能扩大信贷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信贷机构的盈利收入,且有助于信贷机构降低和分散风险。目前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形式还比较单一,通过创新可加大小额信贷对潜在客户的吸引力,拓宽其业务经营范围。信贷机构是讲求效益的,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吸引来了更多的客户,对利润的增大有所帮助。信贷机构开展任何业务都存在风险,小额信贷业务可通过创新降低或避免一些风险,意义重大。

2、小额信贷业务创新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

小额信贷业务的最终目的是为穷人服务,为需要小额信贷的人士服务,服务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可为贷款人生活劳作、生产创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资金资助,以改善其生活水品,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社会上有许多需要小额资金来创业、生产的人们,但银行过去并不大注重小额资金的运作,只是一味地招揽更多的大客户,像农民、大学生、妇女等群体便无法得到银行小额资金的资助,难以开展创业生活。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着力于解决这些穷人贷款难的问题,以改善信贷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使更多的人们谋得福利。

二、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小额信贷的问题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效尝试,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民间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小额资金,小额信贷业务拥有极好的发展际遇,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小额信贷服务产品主要有“农户小额贷款”、“金穗惠农卡”、“小企业小额贷款”;利率拟定大都由“固定利率”拓展至“在浮动区间内自主确定”;信贷模式有“联保贷款”、“抵押贷款”、“可循环贷款”等;同时由于小额信贷业务不断创新,以期能更好地为农户等小额信贷消费者服务,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目前不论是在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农村地区,还是在主要由小额贷款公司营运的城市地区,小额信贷业务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小额信贷“贷款”业务是最传统也是最主要的小额信贷业务形式,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主要集中于贷款方面。但除了贷款业务,小额信贷还可以与保险结合。我国小额信贷与保险结合的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在孟加拉、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依据农村人口缺乏保险保障意识的状况,它们已经在农村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小额信贷的“保险”业务。另外,国外很多国家还开展了小额信贷的“储蓄”业务。目前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小额信贷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在我国开展储蓄业务暂时还难以实施。总的来说,我国小额信贷业务还比较单一,局限于贷款业务,保险与储蓄等业务发展还有待加强。

2、供需结构的矛盾

目前小额贷款的承贷主体主要是农户,他们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由于农业生产风险高、收益低,农户还款便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信贷机构出于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考虑,限制对贫困农户的贷款支持,直接导致小额信贷在承贷主体上的供给失衡于它的需求。另外,农村金融机构存多贷少的现象十分普遍,且存贷差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金融机构的供需也不平衡。从资金流向上看,农村信贷资金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拉大了城乡小额信贷资金的配置差距。

3、可持续发展不当

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一直被视为一种扶贫手段,未能市场化运作,因而难以实现产品的可持续性经营目标。小额信贷的利率由于扶贫政策的影响,往往受到人为控制,小额信贷业务在信贷机构的财务上便难以可持续,信贷机构便渐渐丧失向低收入人们提供贷款的积极性。同时,扶贫政策还影响到一些小额信贷繁荣地区的信贷竞争市场,例如农村地区,目前农村地区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信贷主体的行为难受约束,市场价格很难反映出业务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未能市场化的小额信贷业务,将很难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机遇分析

1、农户需要小额资金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因此国家特别重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但目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度缺乏资金,制约了三农的发展。长期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三农的资金投入,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体系,但仅靠国家的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大的资金需求,创新的小额信贷业务便应运而生且逐受亲睐。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就是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提供给低收入家庭更优质的贷款、储蓄和汇款,通过为贫困人群或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来帮助其摆脱贫困。我国农村诸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村有着很大的信贷资金需求量,但是农村的金融环境还不够完善,使得许多需要资金的农户难以真正获得贷款,在三农建设中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有着极好的前景。

2、中小企业需要小额融资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注册企业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无疑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其发展普遍面临着融资环境较差、贷款难以获得等诸多问题。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不仅因为难以直接融资,还因为我国银行信贷难以给与足够的资金。缺乏相应的抵押担保体系是融资难最主要原因。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资产有限,因此中小企业常常因自有资产不足而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同时,我国拥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地区不多且中小企业担保风险又极高,很少有公司愿意涉足。除了担保机构讲求利益外,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也十分注重收益。银行投资大型企业不仅风险较低,而且调查成本低。但银行若投资给中小企业,不仅放贷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信贷程序上也有许多限制。所以,中小企业的小额融资业务发展空间很大。

3、民工创业需要小额资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就陆续有农民工回乡创业,目前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步伐还在明显加快。根据对三百个村落的统计数据显示,回流农民工达三万七千多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而回流农民工中的回乡创业者占近两成。另外,根据对三千多名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1990年以前回乡创业农民工只占4%,而1990年至1999年占到30.6%,2000年之后甚至占到65.4%。农民工创业多采用微型企业形式,由于非农生产具有入行门槛低、资金需求少、技术要求不高等特点,受到农民工的青睐。但是农民回乡创业贷款难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资金,为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小额信贷业务完全有必要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创新出适合农民的小额信贷业务,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四、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1、小额信贷的业务创新的基本原则

不论小额信贷机构是营利性的,还是以扶贫和就业为目的,他们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风险控制的原则”、“服务多样性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等。

(1)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控制原则是任何从事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一些小额信贷机构因为“扶贫”等原因而对小额信贷采取“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模式,这使得小额信贷业务在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风险。除目标客户缺乏正规的抵押担保品这类风险外,小额信贷没有完善的评级授信体系、小额信贷产品设计不够合理等也给小额信贷业务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因为农民大多缺乏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并且农村尚未构建完善的保险体制,对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服务多样性原则

服务多样性指的是小额信贷业务的服务类型应多样化,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还有必要提供给客户其他技术服务。由于小额信贷业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贫困人口和中小型企业,这类群体在知识技术层面往往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信贷机构若能提供给他们技术上的支持,必定能事半功倍,大大提升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性。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承贷主体的素质和技能,信贷机构可对其进行集中的教育或者培训,还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信息,对基层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指导或者是保险,从而降低风险。对小额信贷客户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是让小额信贷业务服务多样化的捷径,是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明智之选。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即要求小额信贷的业务开展必须要适应目标客户的需求。任何企业的建立和产品研发都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其机构运作模式要符合服务主体的环境。由于小额信贷业务面向的是中低收入人群,这类人群的需求较为分散,因此立足他们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小额信贷业务面向的客户群各自有不同的特征,譬如说农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他们的信贷需求必是有所差别的,小额信贷业务创新可以根据他们的微小差别来开发出不同的业务类型,以更加适合每一位信贷需求者。就农村小额信贷来说,情况更加特殊,农村缺乏信贷担保机构,导致在农村“贷款难”成为悬而未决的突出难题。虽说有些小额信贷采取的是“无抵押、无担保”的形式,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这时,小额信贷业务创新更应密切关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当坚持以顾客需求为重心,细分出各种客户类型,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拓宽农村小额信贷的抵押担保范围,像农村住房抵押、仓单抵押、林权抵押、大棚设施抵押、农机设备抵押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都可以考虑纳入农村小额信贷抵押担保的范围。

2、对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创新的一些建议

小额信贷借款者违约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借款者主观信用风险因素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比方说,农产品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所造成的自然风险,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小额信贷机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信息了解不充分所引起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一些小额信贷申请者将申请的贷款挪作他用甚至恶意拖欠的风险等。为此,我国的小额信贷贷款机构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引入适合我国的小额信贷管理模式,以控制或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发展小额信贷业务。

(1)发展小组联保贷款

一般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借款人通常被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或担保。小额信贷的客户对象是缺少抵押担保品的贫困人群,这类人群往往由于抵押担保问题而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针对穷人缺乏抵押担保的特点,孟加拉格莱珉模式提出了小额信贷贷款的“无抵押、无担保”,并创造性地以小组联保方式代替正规抵押担保来防范违约风险,我国完全可以借鉴格莱珉这种发展小额信贷贷款的模式。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孟加拉格莱珉模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联保小组的人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组联保方式。在小组联保方式中,联保小组由借款人自愿组成,小组中所有人互相承担担保责任,并彼此负有连带责任。这种连带责任既可以采用若小组成员拖欠贷款便需要其他成员代其还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银行担保的方式,即在小组所有成员还清贷款之前其他成员无法再次获得贷款。

(2)科学制定定价机制

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包括贷款期限的确定和制定利率两个方面,科学的定价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额信贷风险,并保证信贷放款顺利到达真正需要贷款的人群手中。就小额信贷贷款的期限来说,要根据贷款的实际用途进行调整,如根据小额贷款的用途设定不同的还款期限。此外,小额贷款也可以根据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向教育、消费等生活领域拓展,对于此类信贷,可以设置较短的还款期限。而小额信贷贷款的利率水平要根据机构自身的成本等因素制定,使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国际上成功的小额信贷利率水平通常较高,因为对穷人来说,在能借到钱的情况下,偏高的利率是可以接受的。在我国小额信贷贷款的利率设置上,可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一方面,为了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并使贷款到达真正需要借款的人手里,不可设定过低的利率。另一方面,为了不对小额信贷借款人施加过重的还款负担,获得国家的信贷补贴政策支持,也不可设定过高的利率。

(3)构建信贷信用体系

信用等级评定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重要环节,在小额信贷的推广过程中,建立低收入阶层的信用体系,为需要小额贷款的低收入阶层建立信用档案也是防范并化解贷款风险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整套小额贷款登记系统,将低收入阶层纳入这个体系,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乃至整个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为日后小额信贷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据,还可以增强贫困阶层的信用意识。一方面,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资信评定,核实贷款用途。尤其要深入了解借款人对贷款的使用情况以及其生产经营情况,确保其贷款“所贷即所用”的原则,对不按规定使用的贷款者给予惩罚。另一方面,要建立好低收入阶层的身份识别系统,防止“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较为可行的措施是严格身份审查,随着小额信贷业务的拓展,到一定阶段也可以将高科技,如生物识别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纳入小额信贷领域。

(4)多种信贷工具联合

在我国,小额信贷仅小额贷款得到一定发展,小额保险仅仅处在试点时期,其他领域的业务更是尚未涉足。而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业务有利于防范小额信贷风险,因此可尝试让小额贷款与保险、储蓄相结合。将保险与小额贷款相结合,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有助于分散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风险;将小额贷款与储蓄相结合是十分有效的贷前风险防范措施。但目前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小额信贷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开展储蓄业务暂时无法实施。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正处在初级阶段,其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没找到一条完全适合我国的道路,因此在我国也不适合过早放开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储蓄权利。随着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发展,对于一些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适时启动小额储蓄业务试点,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注:本文属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多目标决策的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社会业绩评价及其与财务业绩协同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晴丽:关注“穷人金融”发展小额信贷[J].新财经,2007(11).

[2] 王睿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 赵斌: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小额信贷发展与创新研究[J].新疆金融,2008(8).

[4] 王维:江苏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与创新[J].金融纵横,2008(10).

[5]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 乌云: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 崔德强、谢欣:有特色的BRI模式[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7).

[8] 姜振水:微型信贷与金融创新[J].农村金融研究,2009(3).

[9] 白南生:农民的需求与新农村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 庞正阳:小额信贷的功能演进与发展创新[J].西部金融,2008(11).

[11] 张鸣轩: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金融,2009(1).

上一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