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5 12:52:57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国内儿童自闭症发生率的升高,自闭症儿童面临的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困境增多且严重。尽管政府对自闭症的公共及民营机构的支持力度已提高,但是自闭症儿童在家庭、机构和社会环境的问题凸显。通过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之中,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快的融入社会之中。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

据2007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精神残疾儿童约11万人占世界上儿童的自闭症群体占自闭症群体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另据精神残疾儿童发现率推算,精神残疾儿童正以每年新增1.5万人的趋势呈现的正向增长指数。自闭症(Autism)是儿童精神残疾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自闭症儿童在精神残疾儿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社会化是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化的康复训练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训练需要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训练机构的数量少,资源匮乏,同时在自闭症康复训练时,老师、家长都出现了相应的心理问题和技能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同时在社会工作的研究中,自闭症儿童属于其研究对象之一。因此,社会工作方法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化研究中成为了必然。

一、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的现状研究

(一)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定义及特点

1、自闭症儿童的概念及特点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目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终身性残疾病症,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anner)明确提出了“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他报道了其从精神症的角度观察到的11名儿童所具有的异常的特点是他们拒绝交往,不说话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语,对周围环境有着相当或极端的固定的要求。他把这些症状称之为“情绪交往的孤独症障碍”及“婴儿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又称孤独症儿童,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特殊群体。其特点是个体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以及沟通模式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固定模式行为的保持、活动的自发性与控制能力、视线的接触。

2、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

俞国良在《社会心理学》(第2版 P91-98)一书中指出:“生活技能社会化包括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在儿童时期,个体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社会化的内容首先是教他们学会生存,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知识。

(二)改善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1、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的自身表现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的自身表现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偏差;社会规范、角色认同感的缺失,情绪行为,如:自我伤害、攻击他人、哭闹、喊叫等行为;颜色偏好;判断能力的缺失。

2、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的训练方法探究

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技能的社会化是指通过其心理干预、感统训练、语言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其更好的适应环境,进而达到其计划中的要求,最终实现正常的自主生活与人际交往。

心理干预,即通过儿童在群体和个体的活动中,表现的知觉、需要、思维、情绪等行为意识,运用康复训练的干预自闭症儿童个体的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

感统训练,全称为感觉统合训练,在训练中运用活动的器材,让儿童完成限定的动作或者规范性的肢体表现,进而激发自闭症儿童肢体的活动能力、触觉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三)自闭症儿童提高生活技能的社会化意义

自闭症儿童是由于发育障碍导致在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同时多数的自闭症儿童会伴随着相应的智障问题。由此,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方面是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

二、星星孤独症机构改善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的现状调查

(一)星星孤独症机构中学员的基本情况

星星残疾人阳光家园机构,是西安市一家普通的残疾人症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机构主要帮助儿童恢复至正常的状态。

1、星星残疾人机构中学员的基本状态

当孩子们在一起活动时,每个孩子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与外界有着隔层的状态。即使他们已经在一起上课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他们完全不会与其他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玩耍和沟通,如同不认识一样,即使活动的空间很小,他们也尽量不去触碰其他的人,均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有的特殊案例,自伤或者他伤的自闭症孩子,总是在老师不注意时,或者有非常的时机时去重度伤害他人。当老师不能顾及到所有人,很多孩子便逐渐的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刻板行为表现明显,自我不控制的行为逐渐出现。

2、星星残疾人机构中学员的家庭境况

据机构中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所展示的境况,有七分之四的家庭不能够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及社会化的环境,这些家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家庭单亲化比例大。其中多数是家庭中的爸爸受到精神和心理压力过于严重导致无法承受选择放弃了家庭,孩子仅仅由母亲照顾或者祖父母照顾。

第二,家庭矛盾凸现。父母持放弃但又不舍的状态,同时母亲则陷入极度自责的状态,而这种心理情绪则宣泄在孩子身上,导致家庭暴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康复训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星星孤独症机构中学员在生活技能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1、福利机构条件的限制

随着我国的深度化改革,我国的对福利机构的支持加大,但是早期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不是很完善,导致福利机构教育设施不完备。首先是人们的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薄弱,致使现在其康复自闭症的公共及民营机构少,专业化不强。

在室内的四类教室中的相应的训练设备是不健全的,学校是租赁的一层楼。

学校地址设置在小区内,没有户外活动场地,这给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带来了严重的缺陷。他们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部分真切场景。由于人数增多,班级少,场地的限制,分班的制度不仅仅是靠孩子的个人情况进行设定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也会进入技能高的班级。

2、生活技能训练的水平不足

依据目前儿童自闭症的人数和其增长率来看,民营福利机构的师资力量非常的匮乏。仅仅依靠公办福利机构来康复儿童的生活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的福利机构来辅助公办福利机构,但是现有的民营福利机构存在三种现象:

一是男女教师分配不均,多数为女老师,只有个别的男老师;二是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相应的福利保障不完善,是致使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三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3、在生活技能社会化过程中亲子系统支持功能的紊乱

(1)观念落后导致家长的支持功能缺失。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相应特征不理解,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训练时期。在与自闭症儿童家长沟通时,家长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在内心不能接受他们的状态,促使孩子没有正常的交际范围,严重缺少正常的社会化机会。对于孩子的行为不理解,盲目的训斥、攀比心理,让家长处于对孩子反感、厌恶又疼爱的矛盾状态。多数家庭受到经济情况的影响,父亲没有时间来陪孩子,在父亲方面的教育缺失,在儿童的模仿期得不到更好的正强化的影响。

(2)知识储备匮乏导致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缺失。在学习康复训练技能上不能够跟上老师和机构的训练步伐,或者运用错误的方法进行训练。甚至有的家长始终认为训练孩子是老师的事,在家里完全可以放松的状态,不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够与训练机构共同协作,使儿童在家中的生活技能方面得不到更好的实际性的锻炼与提高。

三、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机构背景下的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

(一)介入的目标

一是介入教师群体,调节教师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

二是介入家长群体,引导家长观念,增强家长信心。

三是帮助科学完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技能社会化相关课程。

(二)介入的方法

1、提升专业技能,建立建全疏导机制

(1)观摩与培训结合。目前来说机构是自闭症儿童提高生活技能进而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家长寻求技术支持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机构中的师资体系却是阻碍提高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的主要因素。教师不能够掌握科学、规范、有效的训练方法,导致个人的工作能力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儿童生活技能的提高。由此应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减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的专业水平问题成为民营机构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提高教师的水平是当下机构最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向有关的机构建议,建立民营机构的加强师资队伍的体系。系统了解机构中教师的水平,针对教师的水平,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案。针对相对不完善,水平较差的老师向公立的、体系完善的机构进行观察,学习专业的训练和教学方法、模式。

(2)心理疏导机制。目前民营机构均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每位教师每天的课程排的非常的满,基本没有课余休息和时间。由此让许多老师过早进入了倦怠期,在心理上的压力积压过多,身体也非常的劳累,在正常的上课时间的精神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时间较为紧迫,老师们关于课程方面的讨论机会与时间不足,由此对于老师在专业技能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受到了限制,须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进而减少心理压力。

2、家庭系统的建设

(1)家庭系统建设分析。部分家庭因为现有的自闭症儿童导致出现了各类的家庭问题,如:教育分歧、亲子关系疏远、夫妻关系破裂、沟通模式病态等等。但是由于机构的涉及范围和机构的能力限制,家庭的问题一直被忽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为其提高生活技能的重要的支持系统。所以解决各类的家庭问题是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必要途径。

当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后,要充分利用小组的方法让家长学习到其他家长的正确训练和教育方法,用镜子理论的来反射出自身的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即家庭治疗的方法介入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缓解家庭矛盾、理念冲突的状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家庭系统建设具体方式。根据现有的绝大多数家庭,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相处与教育方式不能够对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首先机构内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以及家长的情况进行系统的了解,并记录。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不认可和无信心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让他们在心理上接纳孩子,不在因为他们是自闭症孩子而选择逃避,可以让自闭症孩子进入正常的社交网络,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

让家长自行组织经验交流会,家长之间的沟通会更畅通,让专业化水平高的家长引导、带动那些水平一般的家长,让他们之间抒发内心的想法,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学习进而更快的发现自身的问题,更好的调整家庭系统的状态。

3、机构与高校合作

孤独症机构与高校合作,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机构为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操机会,增长了他们个人的实战经验,促进他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高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是带着学习的理论问题去实践,将会更容易发现机构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机构与高校合作后,高校为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师资力量,缓解机构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机构可以采纳高校学生提出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机构更好地发展,又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作为社会工作人员也可以有机会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提出,现有的民营的机构需要哪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让机构尽快走入正规化的道路。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洁.浅谈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J].文理导航(中旬),2011,11:69

[2] 张茂林,陈琳,王辉,李晓庆.国内康复机构自闭症儿童评估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08:35-38

[3] 王庆凯.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社会工作介入培训[J].社会福利,2010,04:51-52

[4] 刘青.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育儿压力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24:69

[5] 高莹.儿童福利社会化问题的调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 刘惠军,李亚莉.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3:33-37

[7] 静进.孤独症神经心理特征和相关脑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03:163-165

[8] 李逢超.儿童社会化双重内涵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31-134

上一篇:河北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 下一篇:湖南省娄底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