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19 10:56:33

湖南省娄底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给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分析了娄底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城市体系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拓展民间投资、优化公共交通等方面分析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部地区;中小城市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1978年至2014年,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56.1%。按照相关机构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才会完成城镇化进程,在此之前,我国城镇化仍将会以每年0.8%-1%的速度递增[1]。党的十报告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是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缓解大城市人口膨胀压力;中小城市能发挥其城乡地域中心作用,与大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中小城市具有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基础动力,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2]。在当前城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进程中,作为承接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疏解城市功能的首要载体,中小城市城镇化的支撑与动力问题已然凸显,亟需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3]。

二、娄底市城镇发展概况

(一)娄底市城镇发展现状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的几何中心,北临安化县,西靠怀化市,南与衡阳市、邵阳市毗邻,东与宁乡县、湘乡市相接。2015年,娄底城镇人口169.47万,城镇化率43.77%。近年来,娄底市已初步形成“一核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即以娄底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涟滨、万宝、杉山、大埠桥等主要城市组团为重点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娄底市的城市发展中,娄底市将以涟滨、万宝、杉山、大埠桥等四大组团为建设重点,加快主城区的功能提升和人口疏散,推进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宝新区、涟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冷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将作为娄底市产业集聚的核心,有助于城市工业用地的归并与整合。

(二)娄底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不高。目前娄底市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远高于省市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娄底市乡镇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利用相对粗放,土地开发收益不够理想。

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亟需创新投融资渠道。预计到2020年,娄底市城镇化水平将达55%,超过5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按每人8万元的财政支出计算,则娄底市政府需要400多亿元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此财政压力巨大。娄底市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融资方式,破解娄底市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瓶颈。

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农民市民化进程明显滞后。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影响,在娄底市工作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矛盾。与此同时,娄底市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三、娄底市新型城镇化主要措施

(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

以“强化区域核心,突出优势产业、优化经济结构,点轴增长,网络演进,促进市域城镇集约化、协调发展”为娄底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设施完善、生活居住环境良好的城镇体系。采取一村一社区型、多村融合型、融城型等模式,推进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质,以娄底市中心为极核,加大水电、通讯等网络的建设,重点加大对东、南、北范围的新区建设力度,建成覆盖全市的电力、供水、通讯网络。

(二)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全面开放娄底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合理确定中心城市的落户条件。以万宝新区、涟源市东城新区为重点,优先开展居住证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型科技农民培训工程和娄底市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全面推进乡村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娄底市场监管,推动诚信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启动社会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融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央企对接,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完善民间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优势,创新非政府融资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系。

(四)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构建高效率的通勤体系

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公共汽车专用道为骨架,体现公交优先思想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设计合理的公交车通行路线,优化线网布局,使城区公交站点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合理规划布局各停车场位置和规模,设计合理的公交换乘系统,提高公交线网服务水平。采用财政补贴、公共交通换乘优惠、设立沿街公交专用道、公交车专用信号灯等措施体现公共交通优先。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力度,依托高科技交通信息平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C].北京,2011.

[2] 宋盼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的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123-124.

[3] 陈映雪,甄峰,翟青,等.环首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以张家口怀来县为例[J].新型城镇化,2013(7):110-116.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完善韦伯官僚制在中国社会的运用以改善人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