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总结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

时间:2022-10-24 11:31:47

分析总结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

摘 要 目的:总结22例次动静脉内瘘闭塞病例,分析其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提供预防及保护内瘘的经验。方法:本组共总结22例次(20人次)的动静脉内闭塞的患者,针对这些总结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结果:本组共22例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透析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同时,糖尿病肾病12例,透析后压迫时间过长者8例,血红蛋白在120~150g/L者6例。术后动静脉内瘘杂音较弱,透析中经常出现血流量不足者3例。结论:经过对该组病人的总结,发现导致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最主要的原因为低血压,同时,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内瘘的护理、血液黏度及术后内瘘质量严密相关。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闭塞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其中又以腕部动静脉内瘘为首选方法[1]。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有一个血流量充足,使用安全、方便的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好坏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而,在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动静脉内瘘重点护理,保证内瘘通畅。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因头静脉反复穿刺致纤维化狭窄或栓塞的,初次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可能会失败,同时,在术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仍随时有内瘘闭塞的可能,因而再次手术显得迫切及困难。目前认为,术后24小时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者,多与吻合的血管扭曲成死角、包扎压迫过紧、吻合口过小、手术中损伤血管内膜以及低血压和高凝状态[2]等因素有关。但在术后长期应用中,内瘘闭塞原因则有多方面报道。为此,我们对2002年起在我院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提供临床资料,以便起到早期监护及引起注意,降低动静脉内瘘闭塞。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总结了2002年2月起在我院透析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共22例次,总共20人次,且本组选取的患者内瘘闭塞后均需再行动静脉内瘘术或改用其他血管通路,3例改为腹膜透析,入选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2个月~5年。

方法:①对于可疑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听诊内瘘术局部无杂音,触摸内瘘处无射血感,部分患者(5例)接受彩超检查,未见射血,可见血栓形成。②入组患者男性16例次(15人次),占72.7%,女性6例次(5人次),占27.3%。③针对以上患者,给予总结回顾患者近期的化验检查及血压波动情况,另有2例内瘘闭死患者因无血压监护结果及化验检查而未入组。鉴于以上方法,得出有关内瘘闭塞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及内瘘使用过程中的血压监护结果、化验血红蛋白,并对手术后内瘘血流量及内瘘护理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结果

在本组病例分析总结的患者中,结果发现全部存在间断或持续低血压状态,占内瘘闭塞患者100%,低血压原因2l例为透析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占95%,1例为腹泻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占5%。另外,进一步分析其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肾功能不全原发病为糖尿病者12例,占55%;②透析后压迫时间过长者8例,占36%;③血红蛋白在120~150g/L者6例,占27.3%;④Wong等认为静脉或动脉的管径

讨论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要通过有效的血管通路进行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目前,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已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单,符合临床血透穿刺需要的新型手术方式,可较好地解决因自体动静脉造瘘失败后无可供吻合血管而再次造瘘的难题[3、4],但是,人工血管毕竟是异物,且价格较贵,手术创伤较大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对于尿毒症的患者来说并不都可以接受。自体的动静脉内瘘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在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闭塞情况,这给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上带来困难,同时增加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同时,也在经济上增加负担,本篇统计的22例次内瘘闭塞患者的回顾性经验总结,希望能给临床工作中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保养及防止出现内瘘闭塞提供帮助。笔者总结观察认为,在促成内瘘闭塞的因素中,低血压为最主要因素,即在任何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均应立即给予纠正,并严密观察内瘘情况,尽早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原发病(如糖尿病)、内瘘护理(如压迫时间过长)、高黏度血症(如血红蛋白超过120g/L)及手术后内瘘血流量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内瘘使用寿命。当然,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形成的动静脉内瘘的质量对于内瘘使用过程中血流量及内瘘使用寿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内瘘的血流量应适当,有资料表明动静脉分流量大于1000ml/分钟时,易并发心衰[5],如内瘘吻合口狭窄,则存在血流量不足及容易引起内瘘闭塞的可能性,故动静脉内瘘术的操作应为影响内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沙国柱,季大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1997,6(1):6.

2 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62.

3 庄永青,傅小宽,童静,等.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血管缺损及临床观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25~27.

4 庄永青,童静,彭保.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1):1-3.

5 钟伟强,杨铁成,刘冠贤,等.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显微吻合不同口径的影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2):154~155.

上一篇: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 下一篇:15例老年肺结核临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