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24 09:01:24

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及影响分析

摘 要:会计核算的目标是会计信息,而税收征管却是以征税是否合理作为最后的评判标准,这两者是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别在当今社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型经济事项的情景下,此问题更加凸显。本文就针对现代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缺乏联系这一社会经济问题,简要的就差异及差异出现的原因、乃至差异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差异

引言: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也会引发相应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征纳双方的纠纷和纳税调整增多等等,但二者的关系是经过从不同到统一,进而再进行协调的过程,最终将差异降至最低点。因此通过认真分析二者差异,理清形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及影响,提出建设性建议,努力对这些差异进行合理控制,以防止导致国家税源的部分流失现象进一步扩大。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使现代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能达到真正有效意义上的协调,是源头上,根本上的重要举措,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联系

在我国,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制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会计学分支。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税务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着质的继承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法律法规的条文来看,《会计法》第33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9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2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国家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上述条文体现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高度重合。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虽然税收会计和财务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但是,税务会计毕竟是一种不同于财务会计的特殊会计,所以它们又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虽然原则相同,但其具体内容存在差异,如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会计核算不遵循税务核算一直遵循的合理性与确定性原则;同样税务核算也对会计核算规定的谨慎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原则没有明文的具体规定。会计核算与税务核算具体差异表现如下:

(1)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差别。企业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是,税务会计处理却是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核算的。如在增值税的交纳是在产品销售的基础上,计算出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并扣除已购入原材料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后,再来核算本期应交纳的实际税额。由于当期购入的原材料并不一定全部被消耗在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成本之中,因此,企业每期所交纳的增值税,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增值部分的税金。尽管从长期来看,企业所交纳的增值税总额与其增值总额是基本对应的,但是,就每个会计期间来看,增值税实际税负水平不同会计期间存在差异。

(2)在计提减值准备上的差异。新《企业会计制度》明文规定了包括计提坏账准备在内的八项减值准备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独特的重要性。税务制度中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只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作了规定。而对其他七项的减值准备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收入,调节利润,达到延期纳税甚至避税的目的。

(3)在时间配比原则上的差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包括含义之一是时间配比,即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而税务制度规定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在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4)对收入的确认方面。由增值税条例中所规定的“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定期销售额”。财务会计和税收的角度不同,所以两者的经济来源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体现在税收除了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卖价或劳务的价款还包括着其他的价外费用。

(5)借款费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①利率限制。税收法规规定,一旦借款的费用实际上比贷款利率高并且超过了规定的数额和比例,就会在政策规定下做出一定的协调性调整。但严格的利率控制在会计上实际上是没有的。②辅助费用。对于左右着会计的重要事项应该进行不同的处理,这些必须是有明文规定的,在会计核算中是有着重要性原则进行规划,但是税收没有对重要或者次要的辅助费进行细化和分条说明,影响着会计的工作。③折价摊销。税收法规没有具体规定这一问题,但是会计法的规定中明确引导可以使用直线或者实际利率法。④筹建期间的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除外)。税收法规规定这些费用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分摊,但是会计上的规定就不同了,是在经营的第一个月一次损益。⑤资本化费用数额。税收法规对于会计上规定的,认为这些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是受到实际的输出成本购入的资产影响的,同时这些借款费随着利率的变化也需要进行不同的计算并未进行规定。

三、 现代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造成的影响

(1)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影响,容易引起税源的流失。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成本费用是没有在具体规定指引之下进行核算的,对于可以计算入内的没有具体的比例限额进行限制,通常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就将全部的费用当作成本,因为落后的税法法规对于这一点并没有进行铭文的规定。

(2)对于税收细则方面,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增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有着永久性和时间性,这就体现在收入界定的标准以及划分的时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一旦增多,需要随之调整的地方也会增多,这样便会对于企业核算造成不便。

(3)对税收监管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核算与税收核算的差异扩大对于征税的顺利进行很不利,不但是使各种税务信息变得庞大复杂,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很多躲避税务的经济行为者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差异要是扩大开来,会加大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不仅,一方面增加纳税金额,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逃税漏税现象频发,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很多企业已经或者说正在参见国际相关条例和法规进行着商业活动,但是税收法规落后于会计制度,并没有适时做出调整,这就难免会有争端和争议产生,两方的利益的确难以协调。

四、缩小现代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差异的建议

面对我国目前的现状,税收的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维护社会公平这一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会计制度方面相关建设还在逐步完善,作为一种制度其规范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实效。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与否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好现代会计制度和税法法规之间的差异问题,而现代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差异的协调显得不仅重要,且十分必要,基于上述分析思考如下:

(1)企业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当尽可能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的统一。税收是国家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考虑到由于经济决定税收,所以从长远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地方应尽量保持一致。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务制度保持一致。同样,税收法规也要吸收会计制度的合理规定。

(2)企业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两者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不会消除,因而纳税调整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如2000年在大中型企业采用、2001年在所有企业采用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格式及其填列方法,充分说明税法越来越显示其与财务会计的“独立性”。过去的纳税申报表是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而新的纳税申报表则从税法认定的收入开始填列。会计制度尽管在遵循会计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其与税法的差异、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但因两者目标差异的存在,却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由此带来企业纳税调整是必须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也是必然的,这些都可以由税务会计来承担。财务会计应该保持其基本规范,不能再因“财税合一”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税务制度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会计的 “稳健”等若干会计原则将无法贯彻。

(3)税法中有些政策急待明确。如会计制度遵循谨慎性原则,规定了可以计提8项减值准备,税收政策应从保护税本,降低投资风险,刺激投资欲望出发予以确认,但为了防止企业过度谨慎,税务制度应明确其计提比例,以保证国家税源不流失。

(4)借鉴他国经验。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存在差异并难以协调,不仅是在我国有之,对于世界很多国家而言,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因为这本身也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衍生的一个问题,所以面对问题,首先要有信心和底气,坚信可以解决好,同时要想办法如何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配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找到适合我国的那个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观察和学习,研习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历史性做法,基于本国国情,不断创新制度和计算方法,充分发挥税收对于稳定社会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完善。

六、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经济事项不断涌现,财务会计发展成独立的个体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在这各个体之中,税务会计就是作为基于财政财务的基本法则而衍生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这就需要从事财务核算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对税收知识税务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这样会计制度和税法法规的差异才不至于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乃至于最后影响纳税人的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浅谈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协调[J].现代商业.2011(15)

[2]赵顺娣.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差异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5(07)

[3]王元彤,孙召亮.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J].会计师.2008(06)

[4]陈怡.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下一篇:浅谈趣味包装设计的需求和影响